再过金陵阅读带答案

合集下载

完整版)高中语文古诗鉴赏题及答案

完整版)高中语文古诗鉴赏题及答案

完整版)高中语文古诗鉴赏题及答案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题。

XXX的《山寺夜起》描绘了一个人在山寺中夜起观赏月亮的情景。

诗中“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给人带来清新的感觉。

诗人不眠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他被山寺中的景色所吸引,无法入眠。

同时,他也是一个孤独的旅人,没有家,无处可归,只能在山中独自徘徊。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XXX的《春日耕者》通过描绘农民春耕的情景,表达了对农民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中颈联“雨深一尺春耕利,日出三竿晓饷迟”生动地描绘了农民春耕的情景,展现了他们的勤劳和智慧。

作者表达了对农民的尊重和对生活的珍视。

他认为政治法令虽然重要,但最终还是要依靠农民的勤劳和智慧来维持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3、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小题。

这首诗中,“春醉海棠”一句用字恰到好处,表达了海棠娇艳欲滴的美丽和春天的盛景。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不拘束的生活方式的向往,同时也表现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不满。

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XXX的《唐叔良溪居》刻画了一个隐居山林的人物形象。

他独自XXX思考,欣赏着门巷玲珑、野望通的美景。

他既有文人的雅致,又有隐士的洒脱,是一个充满智慧和情趣的人物形象。

颔联中的“犹”“已”用得恰到好处,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景色的变化。

这种微妙的变化也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幻。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XXX的《早行》中,XXX用对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早行途中景物变化的特征。

诗中“山头云似雪,陌上树如人”,通过对比山和树的形象,表现了早晨的山雾和树影,展现了自然的美丽和变幻。

本诗围绕一个“真”字落笔,反写正写,表达了诗人对真实性的思考和追求。

他认为在早行的路上,真实的景象和真诚的情感才是最重要的。

6、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题。

XXX和XXX的两首诗都用形容词和动词来表现海棠的特点,XXX的《海棠》用“XXX”“红嫩”来形容海棠的颜色和娇艳,而XXX的《海棠》则用“碧绡”“红肤”来描绘海棠的颜色和柔美。

2020年江苏省外国语学校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江苏省外国语学校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江苏省外国语学校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街声沈念化龙池是长沙城里一条古街的名字。

一条街巷,遇见的人与物,声与音,都是它的形象、语言和记忆。

第一次到化龙池是初夏午后,一场不期而至的雨,把青麻石路打得湿渍渍的。

长沙城里街巷阡陌极多,但保存这般路面的历史老街仅剩四条。

如果不是雨水有声,三百米长的寂寂街巷,实在不像传说中喧嚣的“长沙秦淮河”,也没有“酒吧一条街”的欢悦热烈。

踅入民居的一楼人家避雨。

坐在沙发上的老娭毑望着陌生来客,脸上的每一条皱纹都是笑盈盈的。

这位姓袁的老长沙娭毑,今年98岁高龄,在化龙池住了40多年。

袁娭毑住的民居,是一栋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五层红砖楼房。

房子坐西朝东,砖木结构,空斗清水墙体,两面坡悬山屋顶。

丈夫80年代末离世后,大多数子女儿孙住进了高楼,她却再没搬动过,留守在这间十来平方米的房子里。

老街坊也所剩无几,搬走的,离开人世的,有的房子租给了来建设这座城市的外地人。

似水流年,她不紧不慢,把每一天过成漫长的一生。

岁月中的碰撞与激荡,蛰伏成波澜不惊的起居日子。

屋檐之下,两水沿着院井孔道流走。

袁娭毑指着旧墙上的斑痕嘀咕:“以前下水道容易被雨水淤堵,遇夜暴雨,水漫上来,一米多高,屋里家什悉数浸没漂浮。

前两年政府搞有机更新,下水管道扩容,再也没发生过漫水事件,办了一件大实事。

”我问袁娭毑:“住了这么多年,变化大不大?”袁娭毑说:“没变。

”转而改口道:“变了,变了!”是什么变了?又是什么没变?我想,答案在这一间间主人命运各异的屋宅里,也在三百米的街巷之中。

袁娭毑搬过来的年代,百废待兴,街上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家售卖生活必需品的店铺,但很快就成了喧闹市井之地、同业聚集之街。

在时间更早的刻度上,化龙池的商业兴旺是个传奇。

清光绪年间逃荒乞讨至此的善化县人张大生手艺精湛,度过饥荒之后,挂起了第一家木履油鞋店的招牌,凭着买卖家道渐渐殷实。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阅读题之怀金陵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阅读题之怀金陵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阅读题之怀金陵【—阅读题之怀金陵】,《怀金陵·曾作金陵兰漫游》作者是宋朝张耒,体裁为七言绝句。

《怀金陵》共有三首,这是第三首。

这首诗意指追怀金陵的昔日之游。

读这首诗并回答问题。

怀金陵张磊曾作金陵烂漫游,北归尘土变衣裘。

在荷花声中,孤舟雨,卧在江南第一州。

注:①张耒,北宋淮阴人,曾任太常少卿等职,后受牵连数遭贬谪。

② 改变:男人的颜色,染色。

(1)诗中第二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2)这首诗的三四句话描绘了什么样的英雄?请简要分析。

(4分)(3)全诗紧扣诗题中“怀”字用墨,请简要赏析。

(3分)参考答案:9、(1)表达了诗人对金陵烂漫之游的怀念,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隐寓对宦途的心灰心冷。

(原则上每点1分。

实际评卷可适度放宽,答“怀念”或“向往”2分,第三点1分。

意思对即可。

)(2)主人公陶醉在金陵的美景中,(1分)任随船荡漾,躺着听雨。

(1点)描绘一个地方浪、潇洒而又孤独、落寞的主人公形象。

(2分)(主人公心境1分,具体情景分析1分,形象概括两个侧面各1分;意思对即可。

)(3)第一句以记忆和游泳开始,然后点击“怀”;第二句再现了回归北方的情景,侧面写着“怀”的深度;3、精彩之旅的四、两句话,呼应第一句话,凸显“怀”的真诚。

(如果意思正确,每十天1分)总结:诗人北归之后,容颜也变老了。

三四两句,继续回忆令人神往的金陵之游:扁舟一叶,在湖中游荡,湖光山色,尽入眼底,在风酥雨腻的江南春日,雨打芰荷,发出清脆的声音,犹如美妙的乐曲,诗人在舟中高卧,欣赏雨打芰荷的美妙音乐,十分陶醉。

《相见欢 金陵》朱敦儒诗词赏析及中考题(含答案)

《相见欢 金陵》朱敦儒诗词赏析及中考题(含答案)

《相见欢金陵》朱敦儒诗词赏析及中考阅读题答案相见欢朱敦儒①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②。

【注】①朱敦儒,洛阳人,南宋词人。

本词写于词人因“靖康之难”南逃客居金陵之时。

②扬州:当时为抗金前线。

这是一篇忧心国家抒发爱国之情的词作,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当朝的悲愤和不满。

导读:自古以来,文人登上亭楼总会生出诸多的感慨。

诗圣杜甫登楼而生“万方多难”,许浑登楼而有“一上高城万里愁”之叹,李商隐登楼而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之感。

虽然不同时代的文人,感慨不同,但是登楼抒发感慨的风气一贯有之,朱敦儒也不例外。

字词解释:金陵:南京。

城上西楼:西门上的城楼。

倚清秋: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中原乱: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

簪缨:当时官僚贵族的冠饰,这里代指他们本人。

收:收复国土。

倩:请。

扬州:地名,今属江苏,是当时南宋的前方,屡遭金兵破坏。

作品翻译:南京城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万里的长江在夕阳下流去。

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官僚们散了,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试请悲风吹泪过扬州。

作品背景:靖康之难,汴京沦陷,二帝被俘。

朱敦儒仓猝南逃金陵,总算暂时获得了喘息机会。

这首词就是他客居金陵,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所写的。

中心思想: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

作品表现手法:“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采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

日薄西山,余晖黯淡,大地很快就要被淹没在苍茫的暮色中了。

词人用象征手法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南宋的国事亦如词人眼前的暮景,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

表现了作者心情的沉重。

赏析:这首词一开始即写登楼所见。

在词人眼前展开的是无边秋色,万里夕阳。

当离乡背井,作客金陵的朱敦儒独自一人登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看到这一片萧条零落的秋景,悲秋之感自不免油然而生。

再过金陵 石头城 阅读附答案

再过金陵 石头城 阅读附答案
专注下一代成长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2016 年江苏卷) 八声甘州 辛弃疾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 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 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汉 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 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 年。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0-11 题。 10.本词上阙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幺表达效果?(5 分) 11.下阙寄寓了作者什幺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 分) 参考答案: 10.第一问:霸陵受辱亭尉,射虎中石,功高难封侯。第二问:通过对这 些事迹的提炼铺陈,营造了英雄晚景落魄的氛围,暗寓了作者有相似的境 遇。 11.化用杜诗,回应朋友邀约同居山间的盛情,赞赏朋友的高风;借李广 自比,表达了对南宋当局的不满;结句融情于景,抒写了壮志难酬的悲凉。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读懂诗句大意,然后再根据诗句意思归纳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不能寐。因此就引用有关李广的典故写了这首词,寄给约他同乡居住的友
人。
上片根据《史记李将军列传》,形象地概括了李广的两件轶事。其一是罢职
家居时受辱于灞陵醉尉,其二为某次出猎时射箭中石没镞的神力。故将军五
句,出自《李将军传》:屏野居蓝田南山中,射猎,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
间饮,还至灞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
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

(word完整版)高中古诗词鉴赏典型题及答案(2021年整理)

(word完整版)高中古诗词鉴赏典型题及答案(2021年整理)

(word完整版)高中古诗词鉴赏典型题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word完整版)高中古诗词鉴赏典型题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word完整版)高中古诗词鉴赏典型题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古诗文鉴赏专题训练示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

第一句选取了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2.第二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

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答案】1。

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的作用是:点明时令,点明主旨,营造基调气氛。

杨花象征离别与漂泊,子规啼声悲哀。

2。

第二联把明月人格化,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与同情.3。

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

一、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题。

山寺夜起江湜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2。

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参考答案】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二是具有动态。

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

2.诗人不眠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

【高中文言文阅读】上巳将过金陵阅读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上巳将过金陵阅读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上巳将过金陵阅读答案上巳将过金陵(清代)龚定之倚槛春愁玉树飘,空江铁锁野烟消。

兰亭的极限是多少?流水青山送六朝。

注:龚鼎孳,明末清初文学家,安徽合肥人。

明崇祯七年(1634年)中进士,此诗作于明亡后。

8.诗的第三句说:“兰亭的感觉有什么极限?”。

结合这句话,谈谈诗人在整首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

(4分)9.诗歌的末句历来为人称道,试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末句进行赏析。

(4分)参考答案:8.诗歌第三句说“兴怀何限兰亭感”,结合此句说说诗人在全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

(4分)【答问】上寺之日经过金陵,与兰亭雅集同一天。

想到兰亭的老故事是很自然的,但诗人在《兰亭集》序言中不仅讲述了自己的感伤和生死的喜悦。

(1)更多的乡愁和对家乡的无助;(2)面对经历了兴衰变迁的金陵,诗人内心充满了亡国的凄凉感;(3)在最后一句《流水青山送六朝》中,情感尤为复杂:(3)一方面有世事沧桑的哀伤,(4)同时也有一种自我解放和对放荡豁达情怀的向往。

(以上四分,任意三分得满分,两分得3分,一分得2分,仅零件图双波浪线得1分,如有其他说明,也可酌情给予)9.诗歌的末句历来为人称道,试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末句进行赏析。

(4分)[对问题的回答](1)“发送”一词是“流水青山之人”的特征。

似乎流水青山也有人情味。

拟人修辞的使用更容易表达诗人的感情。

(2)通过山水抒情,以清新厚重的流水青山意境,充分表达诗人无尽的情感;(3)这种含蓄的比较,将流水青山的永恒与人事朝代的变迁相比较,引出诗人的情感,引起读者的反思。

(以上3分,1分得2分,2分得3分,3分全部得4分,如有其他解释,也可酌情给予)上巳将过金陵阅读答案。

李白金陵其二阅读及答案

李白金陵其二阅读及答案

李白金陵其二阅读及答案
李白金陵(其二)阅读及答案
金陵(其二)
李白
地拥金陵势,城回江水流。

当时百万户,夹道起朱楼。

亡国生春草,离宫没古丘。

空余后湖月,波上对江洲。

(1)请评析这首诗中间四句(颔联和颈联)在表现手法上的突出特点。

(2)这首诗的诗眼是那个字?为什么?
答案
(1)将金陵昔日的荣耀繁华与眼前的.荒凉萧瑟对比着写,形成情感上的巨大反差,突出了怀古伤今
的伤感沉郁情怀。

(2)“空”字,“空”是金陵怀古的题旨和情感的泉眼,山水风景不变,但空有其好,金陵不再是历史上的
金陵,无复六朝的金粉繁华,备受冷落。

暗寓昔盛今衰、世事沧桑之感。

翻译:
【其二】
金陵地势雄壮,江水空摇,高墙巍峨不动。

东晋在这里建都,百万富豪纷纷在这里夹道修建高楼。

东晋终于灭亡,宫殿被荒草湮灭。

只有玄武湖上的明月,在波浪上空注视着曾经繁华的江洲。

[
简析
《金陵三首》是一组五言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五载,即唐肃宗至德元载(公元756年)秋。

金陵是六朝帝都,当时人口很多,建筑华丽,经济、文化发达,到唐时已衰落。

李白在这首诗中怀古喻今,
金陵暗喻当时已陷落的京都长安和东都洛阳。

金陵驿二首阅读答案

金陵驿二首阅读答案

金陵驿二首阅读答案《金陵驿》是祥兴元年文天祥被俘后,在被送往大都(今北京)的途中经过金陵(今江苏南京)时所作。

《金陵驿》阅读题的答案是什么?金陵驿二首(其一)文天祥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本诗是祥兴元年文天祥被俘后,在被送往大都(今北京)的途中经过金陵(今江苏南京)时所作。

阅读题(1)这首诗的首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5分)答:(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5分)答:答案(1)夕阳落照之下,当年金碧辉煌的皇帝行宫已被荒草重重遮掩;天边孤云漂浮,不知飘向哪里。

蕴含了作者深深的亡国之痛和自身孤苦无依之情。

(2)①对比(反衬)。

颔联用依然如故的青山绿水对比(反衬)经战争摧残后城垣颓坏、人民离散死亡的人间惨景,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感慨。

②拟人。

“满地芦花”和“我”一样苍老,燕子们巢毁窝坏,到哪里去安身呢?颈联拟人化的传神描写,使诗人悲凉凄惨的形象更加饱满,也抒发了诗人优时伤怀的深切感情。

(答“用典”“借景抒情”也可) 译文夕阳下那被野草覆盖的行宫,自己的归宿在哪里啊?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原来没有什么不同,而人民已成了异族统治的臣民。

满地的芦苇花和我一样老去,人民流离失所,国亡无归。

现在要离开这个熟悉的老地方了,从此以后南归无望,等我死后让魂魄归来吧!江山沦丧在于没有宏伟的谋划,连德祐皇帝也向异族下拜称臣,就像从天上落入泥涂。

德祐已是亡国之君,即使杜鹃啼到嘴角流血也是无家可归了,小皇帝也死于非命。

人已老去,秋风吹得我心情不佳,梦中醒来,寒月照着孤寂的人。

在历史长河中,暂时的成败不算什么,最值得关注的是让人称道自己是一个大丈夫。

注释⑴金陵:今江苏南京。

驿:古代官办的交通站,供传递公文的人和来往官吏休憩的地方。

这里指文天祥抗元兵败被俘,由广州押往元大都路过金陵。

⑵草合:草已长满。

唐诗五首、蜀道难课后练习及阅读拓展与短评写作

唐诗五首、蜀道难课后练习及阅读拓展与短评写作

必修三诗歌课后练习及阅读拓展与短评写作高一语文备课组2020.02【课后练习说明】本练习题是作为网课后的即时训练,当天应及时完成。

当天在学习群打卡上传完成情况,有疑问在线问科任老师。

如果有条件打印本练习题,最好打印,便于使用。

如果没有条件打印,就使用电子版,但要在笔记本做题和订正。

【阅读拓展与写作说明】网上授课线上重导学,线下重在方法指导下的学习。

我们课上得其法,课下用其法涵泳品读。

没有自身的阅读体验,与缘木求鱼无异。

正所谓“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在寒假期间,高一语文组布置了阅读《红楼梦》前四十回,有同学碍于红楼别样的语言、人物众多关系复杂等原因未能读进去。

读红楼说难的确是太难,说容易的确也不大难。

说的简单点:红楼梦有点像电视剧,只要知道一些关键人物和简单的人物关系,你就可以任选一回能读懂大部分内容,因为它的每一章回是相对独立的。

建议还没有开始读红楼的同学:第一回到第五回可以先不读,先从第六回林黛玉进贾府开始读。

(可以上网百度“红楼人物关系图”)下列情境设计(任务设置),引导读相关章回,从诗词方面切入《红楼梦》阅读(即使没有之前读《红楼梦》,也权当做了一篇阅读理解。

)每次的拓展阅读写作照样拍照交至班级作业打卡。

《山居秋暝》课后练习(2月24日)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居秋暝.(晚)B.天气晚来秋.(秋天的凉意)C.竹喧..归浣女(竹林中声音喧哗)D.莲动下.渔舟(跳下)2.下列四句诗的意境和写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A.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B.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D.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3.下列诗句不对仗的一联是()A.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B.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C.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D.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4.“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意境?5.“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中“空”字在表达上有何好处?6.“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运用了哪些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

再过金陵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再过金陵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再过金陵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再过金陵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篇一」再过金陵唐包佶玉树歌终王气收,雁行高送石城②秋。

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

石头城宋刘翰离离芳草满吴宫,绿到台城旧苑东。

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

②石城:指南京,又称为石头城。

③吴宫:此指三国时吴国的宫殿。

④台城:指六朝时的禁城(宫城),又称“苑城”,是当时的皇帝用于办公、居住的场所。

1、这两首诗都描写了金陵城,请结合诗句分析两诗景物描写的异同。

(5分)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相同点:①两诗都描写了金陵城凄凉、衰败之景。

(2分)不同点:①包诗运用拟人手法,写江山不管天下兴亡之事、任凭夕阳伴着客愁;(1分)刘诗运用动静结合手法(或答视听结合),写所见离离芳草、台城旧苑、空江烟水、明月高悬,又写所闻空中雁声。

(1分)②刘诗的景物描写有时间(从白天到黑夜)和空间(从吴宫到台城)的变换,写出了作者的所见所闻。

(1 分)2.①包诗抒发了作者对江山依旧、物是人非的慨叹,表明六朝兴亡皆由人事;(2分)借古讽今,表现作者对安史之乱后政事日非、家国衰败的悲愁。

(2 分)(如回答作者过金陵的'羁旅愁思给1分)②刘诗暗含古今盛衰对比,抒发了作者对金陵古城繁华不再、沧桑变化的深沉感慨。

(2分)对比赏析《再过金陵》是一首咏史诗。

一曲《玉树后庭花》,断送几多王业。

秋风瑟瑟,大雁南飞,诗人再过金陵,面对六朝残破的景象,涌起江山故国之思。

那西落的夕阳,其实也是江河日下的唐王朝的象征。

“一任斜阳伴客愁”,面对夕阳,无数诗人以自己的诗作营构出凄清晚照中的诗词世界。

特别最后两句是说,山川、江河依旧,它们并不管六朝兴亡更替,谁主沉浮,也不管过往凭吊之客人发出的感叹与悲愁,依然任凭斜阳西照。

诗人目睹安史之乱后江山依旧,政事日非的现实,喻以古鉴今,发出深深的感慨,语调凄凉,心事沉重。

高考高中诗歌鉴赏100题(唐诗)

高考高中诗歌鉴赏100题(唐诗)

古诗鉴赏(唐诗)100首目录1.罗邺《早发》2.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3.王绩《野望》4.包佶《再过金陵》刘翰《石头城》5.贾至《春思》6.钱起《山路见梅感而有作》7.罗隐《绵谷回寄蔡氏昆仲》8.姚合《闲居》9.严武《军城早秋》10.韦庄《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11.郎士元《柏林寺南望》12.杜甫《曲江对酒》13.戎昱《移家别湖上亭》14钱珝《未展芭蕉》15.刘眘虚《阙题》16.李商隐《霜月》17.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18.薛逢《长安夜雨》19.卢纶《逢病军人》张乔《河潢旧卒》20. 雍陶《天津桥春望》21.薛涛《送友人》22.柳中庸《听筝》23.白居易《梦微之》元稹《酬乐天频梦微之》24.杜荀鹤《自叙》25.孟云卿《寒食》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26.郑谷《题杭州樟亭》27.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28.李商隐《风雨》29.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30.张蠙(pín)《登单于台》31.白居易《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32.刘方平《梅花落》33.陆龟蒙《吴宫怀古》34.许浑《旅夜怀远客》35.栖一《武昌怀古》36.李白《清溪行》37.韦应物《春游南亭》38.贾岛《寄韩潮州愈》39.韦应物《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40.雍陶《塞路初晴》41.杜甫《孤雁》42.杜甫《叹庭前甘菊花》43.韦庄《忆昔》44.戎昱《塞下曲》45.王勃《咏风》46.韦庄《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47.杜牧《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48.窦巩《汉阴驿与宇文十相遇,旋归西川,因以赠别》49.吴融《子规》50.杜甫《九日》51.陈子昂《感遇》52.李商隐《落花》宋祁《落花》53.赵嘏《长安秋望》54.崔湜《边愁》55.司空曙《峡口送友人》雍陶《送蜀客》56.曹松《南海旅次》57.白居易《琴茶》58.綦毋潜《过融上人兰若》59.裴磷《裴给事宅白牡丹》白居易《惜白牡丹》60.元稹《高荷》61.李中《舟次彭泽》62.高骈《风筝》63.贯休《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64.杜荀鹤《闽中秋思》65.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66.温庭筠《赠少年》67.柳宗元《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68.崔道融《梅花》69.崔道融《溪居即事》70.韦应物《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李商隐《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71.张仲素《秋闺思》施肩吾《望夫词》72.李中《舟次彭泽》73.寒山《杳杳寒山道》74.鱼玄机《江陵愁望有寄》75.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76.刘沧《江楼月夜闻笛》77.万楚《骢马》78.李嘉祐《晚登江楼有怀》79.徐通《春日闲居》80.陆龟蒙《离别》81.张乔书边事①82.李澄之《秋庭夜月有怀》83.白居易《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此寄》84.李涉《题鹤林寺僧舍》李端《春晚游鹤林寺寄使府诸公》85.高适《塞上听吹笛》李益《听晓角》86.顾况《听角思归》87.戎昱《耒阳溪夜行》88.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89.元稹《送孙胜》沈宇《武阳送别》90.张仲素《秋夜曲》91.薛媛《写真寄外》92.李德裕《谪岭南道中作》93.孟郊《秋怀(其二)》94.崔涂《除夜有怀》95.王勃《别薛华》96.韩偓《春尽》97.马戴《楚江怀古》98.吴融《华清宫》李约《过华清宫》99.李益《汴河曲》皮日休《汴河怀古》100.卢照邻《雨雪曲》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高三总复习

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高三总复习

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高三总复习金陵中学2023届高三语文学科10月阶段检测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以小说插图为典范的整个叙事插图,究竟是在叙事链条的哪一环节可能插上图像呢?可以说,对于这一关键性问题,至今没有一种确切的说法;我们将其落实到文本叙事的“褶皱”处,当是一个恰当的、合乎学理的解释。

qqq这种解释也可以得到现象世界的确证。

例如小说插图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同一部小说不仅会有不同版本,不同的版本也会有不同的插图,不同版本的插图在数量、大小、形制、笔法等方面会有很大差别,但是,有些关键性母题在所有版本中都不会缺少,只要它还能算得上是一种“插图本”。

例如,“拳打镇关西”“风雪山神庙”“武松打虎”等《水浒》母题,“桃园结义”“三顾茅庐”“关羽释曹操”等《三国演义》母题,“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三调芭蕉扇”等《西游记》母题,“宝黛初会”“元春省亲”“宝黛读西厢”等《红楼梦》母题。

作为一种普遍而不是个别的小说插图现象,不同版本为什么会选择同样或类似的母题呢?小说阅读经验告诉我们,这些母题都是故事情节的“关键”,或者说是情节链条上的节点”;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意蕴丰富复杂,许多细微处难以明确言传。

由于文本书写没能表达出应该表达的全部,于是,各种插图本便有了对于“图说”的共同邀请。

在这一意义上,插图承担了超语言的部分功能,可谓“盖圣人立象以尽意。

而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一画之中,檼栝遐渺”。

之所以需要在“节点”插图,就是要借助图像的明见性将其照亮,重现被册页褶皱所隐匿的活现的在场。

当然,插图对叙事褶皱的光照不可能与现场活现同日而语,但因为图像再现“就是对一种在场的再创造,即使这种再创造的产物是它的纯粹幻想的对象”,也能在某种程度上召唤默存的叙事踪迹,以明见性使其在受众心目中重新苏醒。

高考古诗词鉴赏训练题100题

高考古诗词鉴赏训练题100题

高考古诗词鉴赏训练题100题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写真寄外薛媛欲下丹青笔,先拈宝镜寒。

已惊颜索寞,渐觉鬓凋残。

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

恐君浑忘却,时展画图看。

【注】薛嫒是晚唐濠梁(今安徽凤阳)人南楚材妻。

楚材离家远游。

颍(今河南许昌)地长官爱楚材风采,欲以女妻之。

楚材欲允婚,命仆回濠粱取琴书等物。

“善书面,妙属文”(见《云溪友议》卷上)的薛嫒,觉察丈夫意向,对镜自画肖像,并写了上面这首诗以寄意。

1.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概括说明。

(5分)2.赏析颈联的写法和内涵。

(6分)参考答案: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离家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情,以及她忧虑丈夫移情别恋的痛苦,委婉地表达了对丈夫应忠于爱情的提醒。

2.“泪眼”指代是人的肖像,“愁肠”指心灵的痛苦,一“易”一“难”,互为映衬。

在矛盾对比中,刻画了怀念丈夫的深情。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谪岭南道中作李德裕岭水争分路转迷,枕榔椰叶暗蛮溪。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台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

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乌啼。

诗人简介李德裕(787—850),唐代文学家﹑政治家。

字文饶。

赵郡(今河北赵县)人。

宰相李吉甫之子。

穆宗时﹐因与牛僧孺﹑李宗闵政见不合﹐发展成为党争。

武宗即位后﹐得到重用﹐拜太尉﹐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执政6年﹐内驭宦官﹐外败回纥﹐平泽潞节度使刘稹叛乱﹐朝廷一时呈中兴之势。

后宣宗即位﹐牛党执政﹐一反前此政治措施﹐李德裕被贬为潮州司马﹐再贬崖州司户参军﹐于贬所去世【注】《古诗十九首》有“越鸟巢南枝”句,意谓南方的鸟北飞后仍筑巢在向南的树枝,1.清人沈德潜评第二联是“一语双关”,请对此简要说明。

(4分)2.“红槿花中越乌啼”一句是怎样表现诗人的思乡之情的?请简要分析。

3.(2)诗人无罪被贬岭南,其情感异常复杂,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4分)一方面写出贬谪途中处处提心吊胆的情状,表明自然环境的恶劣。

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考前押题考试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三)

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考前押题考试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三)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考前押题考试(三)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怎样读中国书余英时中国传统的读书法,讲得最亲切有味的无过于朱熹。

古今中外论读书,大致都不外专精和博览两途。

“专精”是指对古代经典之作必须下基础功夫。

古代经典很多,今天已不能人人尽读。

像清代戴震,不但“十三经”本文全能背诵,而且“注”也能背诵,只有“疏”不尽记得,这种功夫今天已不可能。

因为我们的知识范围扩大了无数倍,无法集中在几部经、史上面。

但是我们若有志治中国学问,还是要选几部经典,反复阅读,虽不必记诵,至少要熟。

近人余嘉锡在他的《四库提要辩证》的序录中说:“董遇谓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固是不易之论。

百遍纵或未能,三复必不可少。

”至少我们必须在自己想进行专门研究的范围之内,作这样的努力。

不但中国传统如此,西方现代的人文研究也还是如此。

精读的书给我们建立了做学问的基地;有了基地,我们才能扩展,这就是博览了。

博览也需要有重点,不是漫无目的地乱翻。

现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古人所谓“一物不知,儒者之耻”,已不合时宜了。

所以我们必须配合着自己的专业去逐步扩大知识的范围。

博览之书虽不必“三复”,但也还是要择其精者作有系统的阅读,至少要一字不遗地细读一遍。

稍稍熟悉之后,才能“快读”“跳读”。

朱子曾说过:读书先要花十分气力才能毕一书,第二本书只用花七八分功夫便可完成了,以后越来越省力,也越来越快。

这是从“十目一行”到“一目十行”的过程,无论专精和博览都无例外。

读书要“虚心”,这是中国自古相传的不二法门。

朱子说得好:“读书别无法,只管看,便是法。

正如呆人相似,崖来崖去,自己却未先要立意见,且虚心,只管看。

看来看去,自然晓得。

”这似乎是最笨的方法,但其实是最聪明的方法。

我劝青年朋友们暂且不要信今天从西方搬来的许多意见,说甚么我们的脑子已不是一张白纸,我们必然带着许多“先入之见”来读古人的书,“客观”是不可能的等等昏话。

单元检测3: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单元检测3: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单元检测卷(二)(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语言基础知识(9分,每小题3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风流:英俊杰出B.失向来..之烟霞向来:原来C.吴楚东南坼.坼:裂开,这里引申为“划分”D.可怜..楼上月徘徊可怜:可惜2.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梦游天姥吟留别》写于李白在长安受权贵排挤出京的第二年。

诗人借梦游仙境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

诗中虽流露出苦闷和抑郁,但感情激越奔放,表现了诗人自由不羁的个性。

B.李白诗歌奇特的构思,瑰丽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神话传说的运用,形成了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他的诗歌对唐代以及后代众多诗人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韩愈曾对他有过很高的评价,认为“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C.唐以前的诗被唐人称为古体诗,唐人的诗被称为近体诗。

古体诗有“歌”“吟”“行”等体裁。

近体诗有律诗、绝句的区别。

D.“歌”“吟”“行”都是古体诗。

古体诗的篇幅可长可短,多数为五言或七言句,其中可杂有长短句,平仄没有严格的规定,用韵自由。

3.根据语意,填入句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余光中在接受采访时说:“一位作家笔下,如果只能驱遣白话文,那么他的文笔就只有一个‘平面’。

如果他的‘文笔’里也有文言的墨水,在紧要关头,例如要求简洁、对仗、铿锵、隆重等等,就能召之即来,文言的功力可济白话的松散和浅露。

一篇五千字的评论,换了有文言修养的人来写,也许三千字就够了。

一篇文章到紧要关头,如能‘文白相济’,其语言当有立体之感。

所以我的八言座右铭是:‘________________’”A.文以为常,白以应变。

B.文白相济,见真求新。

C.白以为常,文以应变。

D.白话为本,力求立体。

二、名篇名句默写(9分,每空1分)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吴楚东南坼,________________。

(杜甫《登岳阳楼》)(2)________________,阴阴夏木啭黄鹂。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金陵驿二首(阅读答案)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金陵驿二首(阅读答案)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金陵驿二首(阅读答案)【宋】文天祥草合离官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③,城郭人民半已非④。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⑤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⑥。

【注释】①这首诗是祥兴元年(1278)文天祥兵败被俘后,次年又被押送去元都燕京(今北京),途经金陵(今江苏南京)时所作。

②孤云:既是实景也是自比。

③山河风景元无异:暗用《世说新语》的典故:西晋灭亡以后,一些从北方逃到江南的士大夫经常在建康,也就是金陵的新亭聚会饮酒。

一次席间,一个名叫周顗的叹息说: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景色没有不同,只是江山已经变迁了。

在座的人都相视流泪。

丞相王导愀然变色说:大家应当齐心协力,效忠朝廷,收复中原失地,干吗要象囚徒那样彼此相对呢!山河风景原无异一句,就是从周顗的叹息变化而来。

④城郭人民半已非:出自《搜神后记》:丁令威外出学道,化为仙鶴归来,徘徊于空中唱道: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岁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然后冲天飞去。

⑤旧家燕:引用刘诗《乌衣巷》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

⑥从今两句:《楚辞招魂》中魂兮归来哀江南的语意和望帝死后化为杜鹃的典故,【参考译文】一片惨淡的夕阳斜照着长满衰草的离宫,天边那多飘浮的孤云,归宿在哪里?漂泊向何方?青山绿水依然如故,可是战争摧残后城垣颓坏,人民离散死亡。

自己同秋天的芦花一样随风飘零,旧家燕子将飞往何处?从今后我被迫离开故乡绝无生还之望,但我死之后也要化成啼血的杜鹃鸟飞回江南。

【阅读训练】1.首句描写旧日皇宫_______的景象,第二句中的孤云暗喻_______的境况。

2.颔联运用____的手法,发出_______的感慨。

3.第五句以_______写______,第六句以______写_______。

4.末句以望帝魂化杜鹃彻夜哀啼的传说表达_________的决心。

5.默写文天祥的诗句。

【参考答案】1.衰草夕阳,一片荒芜破败诗人自己如同孤云漂泊无依2.对比山河依旧,人事已非3.芦花自己燕子国家4.我死之后要化为啼血的杜鹃鸟飞回江南5.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廖落四周星。

关于金陵驿的阅读练习题

关于金陵驿的阅读练习题

关于金陵驿的阅读练习题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押赴元大都,途经金陵驿时所作。

金陵是宋朝的陪都,建有离宫。

(1)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借荒草、离宫、夕晖和孤云的物象,寄托国运遭劫与个人不幸的双重悲哀。

B.颔联用风景来衬托人事,突出物是人非,抒发诗人对战乱造成生灵涂炭的感慨。

C.“满地芦花和我老”一句运用比喻,形象地刻画了诗人为忧愁而满头白发的形象。

D.“旧家燕子傍谁飞”一句运用典故,表达的是国土沦丧而致流离失所的悲怆之情。

【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作者表现手法及情感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C。

解析:修辞格辨析有误。

写“满地芦花”是运用拟人的修辞格。

“和我”是类似的联想,也不是比喻。

【思路点拨】把握表达技巧。

首先务必让学生熟悉所有的表达技巧。

如何判断,不妨从理解诗人要写什么要表达什么而诗中写了什么入手。

诗人要写什么,包括要写什么景,什么物,什么人,要表达什么情感。

诗中写了什么则是理解诗中具体写了什么。

如诗人要表现环境的寂静,却写了声音,就是以动衬静;诗人要写荷花,却写周围的环境,是用环境烘托。

(2)诗歌最后一句“化作啼鹃带血归”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析。

(3分)答:【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情感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表达了诗人被俘离开故土,内心如杜鹃啼血般凄恻的感情;(1分)②表达了诗人即使羁留异域,忠魂也要化作啼归的杜鹃回归故土的坚强心志。

(2分)解析:古诗中表现的情感一般都比较丰富,本题中“杜鹃”是一种哀愁的意象,表现诗人亡国之悲;“归”体现了诗人对故国的眷恋;“归”的方式是化作杜鹃,即忠魂回归,表达诗人誓死不屈的'坚强心志。

【思路点拨】把握思想情感。

一定要注意诗歌情感的丰富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过金陵阅读带答案
再过金陵阅读带答案
包佶
玉树歌终王气收,雁行高送石城②秋。

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

石头城宋
刘翰
离离芳草满吴宫③,绿到台城④旧苑东。

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

②石城:指南京,又称为石头城。

③吴宫:此指三国时吴国的宫殿。

④台城:指六朝时的禁城(宫城),又称苑城,是当时的皇帝用于办公、居住的场所。

8.这两首诗都描写了金陵城,请结合分析两诗景物描写的异同。

(5分
9.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8.相同点:①两诗都描写了金陵城凄凉、衰败之景。

(2分)
不同点:①包诗运用拟人手法,写江山不管天下兴亡之事、任凭夕阳伴着客愁;(1分)刘诗运用动静结合手法(或答视听结合),写所见离离芳草、台城旧苑、空江烟水、明月高悬,又写所闻空中雁声。

(1分)②刘诗的景物描写有时间(从白天到黑夜)和空间(从吴宫到台城)的变换,写出了作者的.所见所闻。

(1分)说明:如学生能从以下角度回答两诗不同点,给2分。

包诗写的是金陵秋景,写秋高雁飞、残照斜阳、江山依旧的凄凉萧瑟之景;刘诗写的是金陵春景,写离离芳草、台城旧苑、空江烟水、明月飞雁的悲凉寥落之景。

(2分)9.①包诗抒发了作者对江山依旧、物是人非的慨叹,表明六朝兴亡皆由人事;(2分)借古讽今,表现作者对安史之乱后政事日非、家国衰败的悲愁。

(2分)(如回答作者过金陵的羁旅愁思给1分)②刘诗暗含古今盛衰对比,抒发了作者对金陵古城繁华不再、沧桑变化的深沉感慨。

(2分)
再过金陵鉴赏
人们通常是在世道几经扭转之后,才逐渐对历史感兴趣起来。

唐人金陵怀古之幽情也不是一开始就有,初唐、盛唐期间的几乎不怀古、咏史。

只是到中唐以后,这个题材才渐渐流行起来。

现代学者统计,有唐一代怀古咏史诗一共1424首,其中晚唐1014首,占到70%以上。

而且所有写怀的人,几乎都忘不了金陵,都要感叹六朝兴亡。

石头城解析
全诗写到的景有离离芳草、寥落吴宫、台城旧苑、烟波寒江、明月飞雁。

而这些景物在诗文中全带有一种悲凉的意象(离离芳草让
人想起诗离离原上草,寥落吴宫让人想起元稹诗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台城旧苑让人联想起诗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影照来烟波寒江使人想起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雁声使人想起中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诗人通过对这些具有很强感伤意味的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繁华凋零、故城萧瑟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

离离芳草满吴宫,离离状稀疏貌,稀疏如何满呢?我们来看韩愈草色遥看近却无就可以理解,近看稀稀落落,远观则平合成片。

此句透露了诗人观望的角度,远望的效果,符合这首诗迷茫的基调。

【再过金陵阅读带答案】相关文章:
1.
2.
3.
4.
5.
6.
7.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