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群力武当太乙五行拳基础功
武当太乙五行拳,完整教学及养生功效(视频)
武当太乙五行拳,完整教学及养生功效(视频)建议WIFI浏览:武当太乙五行拳以道家的阴阳五行学说思想为指导,并结合汉末名医华陀的健身《五禽戏》,以及道家的传统流派中的吐纳、导引、技击等内容融合而成。
在理论上太乙五行拳更偏重于阴阳,五行理论,因而其套路方位、路线、讲究分阴阳五行,踩八卦,穿九宫的格局。
在锻炼过程中尚意不尚力,贵化不贵抗,要求心意相依,处处走圆化柔,腰随跨转,身法中正不偏,步带孤形运行匀缓,动静自如,动如蛇之行,劲式蚕吐丝,以整体柔韧之劲,制人制动,克人之刚,其行动之妙,非同一般。
太乙五行拳在养生保健和技击锻炼中有重要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武当太乙五行拳“拳功低架沉稳,劲走螺旋缠绕”,动作圆柔缓慢,行拳用劲特别强调“用意不用力”,“以意导动”,内气在柔缓、缠绵的运动中涓涓不断地流注,从而加快经络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对血管和淋巴管起到良好的按摩作用,使之保持良好的弹性,而且还可以排除血液循环障碍及小血管痉挛,使毛细血管开放、扩张,促进静脉、淋巴的回流,增强对组织器官氧气的供应,加强了心肌的营养作用,从而提高血管和淋巴系统健康。
从根节到梢节处处走螺旋缠绕劲,则有利于改善和保健内分泌和微循环系统,也可防治骨质疏松和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同时,全身的关节、韧带、骨骼、肌肉无一不动,可以锻炼肌肉,增强力量,疏通经络,消除疾病。
太乙五行拳在行拳时要求“以胯带腰,腰随胯转”,“阴阳合太极,圆融显自然”,“升降开合,意注丹田”,强调胯关节的旋转作用,旋转大转子,以大转子为点,左右划太极。
习练太乙五行拳,盆腔行太极,以大转子为连线,在水平面划N。
要求腰胯带动四肢,内劲节节贯通,导引经络气血通畅,主要就是增强对肾的保护作用。
实际功效就是固肾,提高性腺系统功能,保持元气的聚集,实现还精补脑、健体养生之功效。
太乙五行拳“尚意不尚力”,“贵化不贵抗”,“形体外动,意识内静”,“积精累气,积气归神”,“以意主导”的修炼,可以使人的思想始终集中于功法和拳术之中,排除大脑其它杂念的干扰,专注于指挥全身各器官机能的变化和协调动作,专注于导引内气的运行,使神经系统自我控制能力大大提高。
武当拳18式Microsoft Word 文档
简化武当拳18式
武当拳发源于道教圣地武当山,在中国传统武术流派上称内家拳,是中国武术一大名宗。
为了弘扬武当武术,再展武当武术雄风,根据中国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和中国武术协会领导同志关于要编写一套便于推广的、简化的武当拳套路,以便在群众中普及的指示精神,在十堰市政府的重视支持下,成立了以胡仲军副市长为主任的编委会,由中国武术七段,高级教练、国家级裁判杨群力为主编,编辑了这套《简化武当拳》。
整编的理论基础是依据武当拳的“三说四论”即“养生健身起源说”、“拳法自然本体说”、“圆弧运动轨迹说”、“后发制人战术论”、“拳法阴阳技击论”、“守柔处雌战略论”、“化恶扬善道德论”等传统文化思想(见《武当拳之研究》)。
技术动作则依据《武当太乙五行拳》、《武当逍遥掌》、《武当绵掌》、《武当太极》、《武当自然门》、《武当智捶》、《武当纯阳拳》、《赵堡太极》等门派套路,力图使《简化武当拳》在理论上、技术表现上符合武当武术的技术性、健身性和艺术性。
预备式
起势
1、旋转乾坤
2、蛟龙出海
3、寒鸡觅食
4、玄龟戏水
5、仙人指路
6、白蛇穿梭
7、五龙暗渡
8、金蛇绕梁
9、青龙回首
10、灵猫扑鼠
11、阴阳别翅
12、猿猴坐洞
13、童子探海
14、仙道开门
15、瑶池卧龙
16、金殿转运
17、黄蜂入洞
18、黑熊反背收势。
文有武备武有文理——杨群力
文有武备武有文理
杨群力,男,汉族,湖北省那阳人。
中国武术八段,国家武术高级教练,国家级裁判。
武当太乙五行拳第十八代传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当武术传承人。
现任武汉体育学院武当山国际武术学院副院长、武术教授。
70年代毕业于武汉体育学院武术专业,先后就职于湖北省鄆阳地区体委、十堰市体育运动学校(市二中),担任副校长、武术教练。
四十余年来,所带运动员获得省级奖牌359枚,国家级奖牌71枚;先后发表论文论著四十余篇;整理编著武当内家拳、剑、功法19套;参与国家武术研究院科研课题《武当拳派的源流、拳系和内容研究》并获国家体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编著《武当拳、剑十八势》获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参与主编了国家传统武术竞赛规定项目《武当拳》、《武当剑》、《武当太乙拳》;主编出版了《武当武术》。
社会兼职:中国武协委员、湖北省武当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侨联文化协会畐哙长、湖北省十堰市武协和武当武术协会顾问,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副会长,台湾中华武当武术交流协会总教练等。
(责任编辑若愚)。
“健康中国2030”背景下武当太乙五行拳发展路径选择
57“健康中国2030”背景下武当太乙五行拳发展路径选择王陈念1 张艳华2 马世坤31.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湖北 武汉 430079;2.武汉体育学院武当山国际武术学院,湖北 十堰 442714;3.武汉体育学院武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摘 要: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指导下,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实施健康强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武当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武术重要组成部分,且武当太乙五行拳作为武当武术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拳种,其发展现状与未来的发展路径对于武当武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武当太乙五行拳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发展路径的选择进行研究,得出以下发展路径:加强武当太乙五行拳健身价值实证研究;加快武当太乙五行拳标准化步伐;依托传统武术比赛逐步推广;持续推进武当太乙五行拳标准化进入学校教育;借助新媒体推广武当太乙五行拳。
关键词:健康中国 武当太乙五行拳 发展路径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7)12—0057—041 武当太乙五行拳拳种源流武当太乙五行拳(原名武当太乙五行擒扑二十三势或五行擒扑手)是武当武术的主要拳种之一。
明弘治孝宗朱佑樘年间(1488-1504),由武当山道教龙门派第八代宗师张守性以祖师张三丰太极十三式为依据,融合汉末名医华陀的健身《五禽戏》,以道门传统的吐纳导引和技击技术为基础创编而成。
80年代以前武当太乙五行拳主要传承代表人物有:张三丰—张守性—徐本善—李合林—金子弢,当代传承人有赵剑英(1926年-2011年)、杨群力等。
1929年金子弢在武当山紫霄宫拜师李合林道长,开始习练武当太乙五行拳。
1980年在山西太原的全国武术观摩大会上,金子弢将武当太乙五行拳公诸于众,这为80年代武当武术的挖掘整理工作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并且有力回击了当时武术界“武当无拳”一说。
1981——1983年期间,金子弢多次在武当山、丹江口地区传授武当太乙五行拳,为武当太乙五行拳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武当太乙五行桩功法篇
据我亲身体会,是一套非常好的气功修炼方法,现录于下:(摘自陈禾塬著《丹道修炼与养生学——武当丹道延寿图说》)注意:本处只摘取功法篇,不过,理论结合实践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请参看原书。
采气图预备式:两脚并拢,两臂自然下垂,全身放松;头顶上悬,颈项竖直,双腿微下蹬,拉伸脊柱;鼻吸3口清气,撮口呼出3口浊气;双目平视远方,并在极目视点上马上慢慢回收目光,即收神光3次;然后微闭双目,舌抵上腭,下颌回收,全身放松。
默念口诀:天地人,两仪分,起混元,玄太极。
行气1—3转,行气路线为:收回目光,反照在舌下玄膺穴。
此穴为孔窍,下可通气管。
不一会儿便会生出满口津液,犹如井泉之水上涌。
将口中所生唾液轻轻地鼓漱36次,然后分3次徐徐以意引下十二重楼,逐渐到达膻中、鸠尾、中脘、神阙,并至气海后停止;然后从气海分为两路,至左右大腿。
从膝部再达到足三里,再向下至脚背及大拇指,又转入涌泉,由脚跟脚髁后、小腿后侧、沿着大腿后内侧向上达到尾闾,使两腿上升之气合为一脉,过肾堂命门、夹脊双关、并分别送入两肩、两膀、两臂至手背;由中指转入手掌,左右手掌微转手心一含,使气一齐旋回,并过手腕、手臂,由上胸部两旁经过两腮、两耳后向上升气,并从脑后灌入头顶;然后再向下经过明堂、天门、雷府、鼻柱之下外龈交、内龈交,并以舌抵于上腭以迎下降之气,再至舌下玄膺孔窍而止。
由此形成一个回路,称为一转。
一转之后,稍事停顿。
再做二转、三转,则体内壅滞之处会逐渐被疏通;这样行气就算不能贯穿诸经,也能通达诸窍。
就像《心印经》中所说的“七窍相通,窍窍光明”是也。
这都是因为人体一旦有一窍灵明,便可逐渐照明其他穴窍,进而人体的六合之内、六合之外,无不周流,无不照明,经络通达,百骸透彻。
如此一直要炼到形神俱妙,方才能与道合真。
(一)六合采气1,前采气(1)双掌捧气体前升至与肩平,翻掌外向采气。
转两掌心向内,收回胸部。
再向外推掌,采气,收回。
如此重复3次以上。
(2)3次采气后,双掌向前外撑,并以肩为转轴带动两掌划圆,即为玄太极,采混元。
武当太乙五行拳简介
武当太乙五行拳简介
武当太乙五行拳原名为「太乙五行擒扑二十三式」。
此拳本为武当山秘而不传之拳技,1980年金子弢(1904-1985)在山西太原所举办之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中表演,震惊四座,因而公之于世。
此拳亦从此简名为「武当太乙五行拳」。
金子弢后被邀返回武当山,传赵剑英,剑英传钟云龙。
金子弢,原名爱新觉罗.溥儇,为清皇室子弟,宣统溥仪乃其长兄。
金子弢于1929年上武当山随李合林学此拳,一直秘练不传,直至1980年才公开表演。
此套路技巧高,拳理深,一直被视为武当山「镇山之宝」,即使现今武当弟子,能得学此拳者寥寥无几,非有为之道徒不得其传。
此拳为明朝龙门第八代张守性所创,由于他根据张三丰「太极十三式」发挥而成,所以此拳路极关注八方,善窜走腾挪,声东击西,甚适合群斗。
其步法身法,均贵柔而用刚,朴实而无华。
其技击方面则注重擒拿,包括锁颈、封马、擒臂、脱腕等技法。
又善用「插搥」,即以第二指关节击打,并用身法步法增强其击打威力;其特色是入马封锁敌人前锋脚,进而摆膝跪压敌方小腿,轻则封腿令其动弹不得,重则断其胫腓,又上下相随,同时间施以缠丝劲使出插搥,击打敌人肋骨。
另外,其掌劲多沉重而具爆炸性,以松柔为基,劲从内发,充份表现出武当内家功夫之特色。
武当秘传太乙五行拳是怎样行功走架的?内附拳谱
武当秘传太乙五行拳是怎样行功走架的?内附拳谱太乙五行拳姿势步聚太乙五行拳在姿势层面说道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
不仅满身关键全身肌肉群、十字韧带机构和骨节全线参加做功;不仅相互配合匀称的腹式呼吸与横膈健身运动;在意念层面,说道拳气一体,意念集中化于运作中的穴道。
意起涌泉,以意领行,以气催力,意念控制个人行为的全线干预对中枢系统具有积极主动锻练和危害。
意念和拳术的一体高宽比切合,有利于均衡身体内分泌系统功能、吸气功能、人体骨骼系统软件功能、新陈代谢作用、消化吸收作用,及其清除老人肥胖症产生的威协等,使人体系统与人体器官功能获得改进和健康保健,具有健康养生运动健身、祛病延年、抗衰老防衰的功效。
太乙五行拳行拳训练步聚标准:“尚意不尚力,贵化好便宜抗,刚柔相济,走圆化柔,动如蛇之旅,柔似蚕作茧。
实际上训练中,技巧呈圆弧状,并随人体装运而收至腰胯成定势。
每式扣穴封缠的两手健身运动在以胯为轴的圆上主题活动中左收右发或上收下发,总体的弧形劲柔韧性不绝,运作说道沾黏连随、贵化好便宜抗,在走圆化柔中找寻另一方破绽,应用杠杆原理自制力点,在斜线迂回中技巧扣穴,腿法封缠,运用反骨节技术性破掉另一方力点和重心点,姿势力度及时即可获得极佳的训练实际效果。
训练手法: “辨坐落于规格毫厘、制敌于擒拿封闭式”。
即健身运动中捕获战斗机,运用反骨节精确地缠扣敌人骨节、脉门、穴道,工作制服敌人。
在抵抗训练中关键涉及到的骨节有:腕、肘、肩、颈、膝等;关键涉及到的穴道是:涌泉穴、合谷穴、内关穴、阳池穴、阴谷穴、血海穴、昆仑穴、风池穴、天柱穴等。
武当太乙五行拳拳谱预备期势(无极势)起势混元一气旋转乾坤01.白猿出洞双峰拜日02.悬崖勒马深海顶云03.蛟龙溟濛雷劈山洪04.犀牛望月回身托天05.青狮抱球闪亮金庭06.豹子含美仰颈惊林07.大鹏展翅群兽吃惊08.花鹿采芝俯饮清泉09.黄蟒吐津戏引蝼群10.鲤鱼打挺波浪滔天11.雄鹰探山双擒鸡群12.仙鹤腾空飘舞风云13.金猴窃丹灶火皆平14.青娥探月波平浪静15.黑熊反掌威震山林5.金蟾得度醉卧瑶池17.喜鹊登枝寒立梅荫18.苍龙入海意守心宁19.野马抖鬃烈性飞腾20.神猿入洞性归心田21.彩凤凌空百鸟齐鸣22.伏虎灵台永守黄庭23.抱元守一正气长存收势动静结合翻转乾坤。
武当太乙五行拳(三)
武当太乙五行拳(三)武当太乙五行拳,三,[真诚为您服务]太极对身体的相关研究武当武术强调身心合修,认为练气是身心合修的基本条件,有气则生,无气则死,气盛则生命力强,气亏则生命力弱,要健身养性,必须修练人的生命根源 ;气。
武当武术各种动作拘需由丹田带动而运转全身,此种动功内修程序一方面可激发防身御敌的潜力,另一方面又从形体活动中去调和气血、疏通经酪,使武术训练与养生健身相结合。
张三丰的太极拳张三丰创立了以太极拳为主的武当内家拳派,是太极拳功的集大成者和中兴者。
然而,说张老三丰创造了武当拳,实际上应该仅是以张三丰为代表的武当山道佛两家高人创立了有别于当时少林寺盛行的武术的武当内家拳功体系。
张三丰的不朽功绩有二:第一是,虽然以前已有多家太极拳功流传于世,但它们源于老子这条线而传,往下传去,由于学者的各方面差异,逐渐分了岔,甚或将老子原始的太极拳功精妙搞得与练丹宗旨相违背。
张三丰针对这种情况,就下了一番苦功进行研究。
总的原则是:顺其自然之理。
要领是:心、形、息三者协调统一。
功用是:养生健身、防身御敌三者兼顾。
而在技击上,最大的战术特点是: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慢胜快、以寡敌众。
战略原则是:必定保存住自己,而不做出任何牺牲。
道德意义体观为:后发制人。
计谋为:彼不动,我不动;彼欲动,我先动,后发先至。
公理效应为:抗兵相加哀者胜。
两军对垒,被侵略的弱方最容易激发反抗精神。
也容易受到舆论的同情与支持,所以,最后的胜者往往是当初的弱者得到多助。
第二是,张三丰以道家哲学为基础原则,吸引儒家之长,店奠定了以太极拳为主,兼及形意、八卦、乃至乾坤、两仪、清虚天罡、太乙诸门的包括众多的武术器械在内的武当内家派武功体育基础。
正因为如此原因,后人才公认张三丰创造了武当内家拳(谭大江,1997)武当养生内家拳武当武功理论极为重视人体精、气、神的修炼和相互依存的关系,认为〝精〞是根,是构成人体和促成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
〝气〞又是〝精〞的载体,〝精〞以〝气〞的形式分布全身,不断供给人体生理活动的能量。
太乙五行桩基础功法
太乙五行桩基础功法太乙五行桩基础功法介绍--预备式法诀:天地人,两仪分;起混元,玄苍穹;五行分,在九宫;青龙剑,存无英;朱雀灵,穿七孔;土之精,形如凤;覆华盖,白元神;鹿玄冥,吹为用;三焦和,调乾坤。
(一)预备式:两脚并拢,两臂自然下垂,全身放松;头顶上悬,颈项竖直,双腿微下蹬,拉抻脊柱;舌抵上腭,下颌回收,双目平视远方,并在极目视点上马上慢慢回收目光,微闭双目。
默念“天地人”,意念随之到天穹,到地之深处,随后上下归一,回到体内;默念“两仪分”,意念随着左脚分开,使人体的“一”分为阴阳,即分出两仪;默念“起混元”,意念随着两掌心向下由腹前起升到与胸等高,再下按至腹前,根据气感[1]可作2—3次默念“玄苍穹”也就是玄太极时,两掌位于小腹下两侧,掌心向下,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两次,根据气感[1]可作2—3次。
[1] 气感:手掌做上提、下按时,有气阻的感觉。
[1] 气感:手掌顺时针方向旋转时,有飘忽如旗摇的感觉起势桩——天旋地转施布甘露1、转地阙:两腿蹲马步,左转胯,成左弓步,后坐成虚步;右转体,成右弓步,后坐成虚步。
在左右转胯的过程中,两掌在下腹部做旋转太极球的动作。
使足三阳、三阴得到牵引、拉动,同时两掌的气机下运,以利于发动丹田之气。
根据气感[3]左右可各做2—3次。
也可根据练功者自身情况多次旋转。
作用:有利于下肢气血通畅,治疗下肢静脉曲胀、关节炎、下肢神经痛,以及增强下肢的灵敏度和将《采气图》所采之气,压缩、到腹部下丹田,并调动起来参与太乙五行桩的训练。
2、旋天心:两腿保持蹲马步,左转胯,左手横空划弧,成左弓步,右掌由内向外旋转着升至头顶,后坐成虚步;右转体,右手横空划弧,成右弓步,左掌由内向外旋转着升至头顶,后坐成虚步。
左右各做三次,也可根据练功者自身情况多次旋转。
从而使手三阳、三阴得到牵引、拉动,同时两掌的气机上运,以利于发动中丹田和上丹田之气。
作用:这个动作意在将下丹田所聚之气,上升至中丹田和上丹田,最终布满全身,从而为太乙五行桩的练习提供物质保证。
武当太乙五行拳的介绍
武当太乙五行拳的介绍武当山乃武当武术的发源地。
武当武术则以内家拳为代表。
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武当太乙五行拳的介绍。
武当太乙五行拳源流武当山乃武当武术的发源地。
武当武术则以内家拳为代表。
而《武当太乙五行拳》(原名全称为武当太乙五行擒扑二十三式),系武当武术的主要拳种之一。
此拳系明弘治(孝宗朱佑樘年间(1488-1504)),由武当山道教龙门第八代宗师张守性,根据武当丹士张三丰《太极十三式》,并上溯汉末名医华陀《五禽戏》,及道门流派中吐纳、导引、技击等融炼而成。
1929年,时年24岁的爱新觉逻.溥环(汉名金子弢),游历名山大川,秋到武当山小憩,居紫霄宫七月馀。
无意间窥道李合林道长演练太乙五行拳,并欲学之,由于道规戒律,李道长断然不允。
但金子弢先生心诚意真,焚香拜师,并跪于玄武真帝塑像前发誓学成后永不传人。
终于感动了紫霄道长李合林,方才学得此拳,并练拳一生,悟得真谛。
1980年和1981年,全国武术观摩大会上,浙江代表队金子弢先生两度演练此拳术于太原和潘阳,始公诸于众,引起武术界广泛注意,深得好评。
为了挖掘整理、研究和普及此项套路,武汉市体委成立了整理小组,并请金子弢先生到汉讲学。
在此期间,由丹江口市体委特邀金老几度上武当山,拜访王教化道长,阔论武当拳并办班传授,由杨群力和赵剑英等人学得此拳。
金老兴奋之馀感概万千,并赋诗一首“重登玄岳紫霄宫,回忆往事如朦胧,五十二年沧桑泪,今日已成残朽翁,太乙五行归贡献,后继有人继前宗,重振武当健身术,胜似黄山不老松”。
从此《武当太乙五行拳》在武当山乃至全国推广开来。
武当太乙五行拳功理中国古代先哲们从物质世界中抽象出水、火、木、金、土五种性能不同的物质,作为构成万物的元素,称为“五行”。
进而,以五行相生相剋的关系,来说明事物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规律。
相生意味著相互资生、助长,即: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相剋意味著相互制约、阻抑,即:水剋火、火剋金、金剋木、木剋土、土剋水。
太乙五行七步功-文档
太乙五行七步功运和道人,武当全真派第24 代传人,武当太乙门梁九道长第 6 代掌门传人,道号:运和。
旨为追求丹道真诀,通过真修实证,顿悟快速遁入金丹大道之修证次第---- 依武入道: 有为炼丹(主武火)一一无为养胎(主文火)一一无不为丹道炼己(无极金丹大道)。
为“无极丹道”之开宗立派者。
在运和道人的努力下,梁九先生失传已久的“拳、术、医、道”得以重建,近乎失传的五行七步丹功之修炼吐纳口诀又得以还原而重放光芒,以让更多的人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功力上升,亲身体验道教内丹功带来的神奇魅力。
运和道人曾在全国多家专业武术刊物发表内丹学术论文公开养生丹法秘籍数篇,并著道家内丹学专著《道家窖藏武功摄生秘籍》(人民体育出版社)度己度人。
“道以养性,术方延命” ,运和道人决心将内丹术从江湖宗教文化推向“武医道”学术之殿堂,普渡众生,造福人类。
运和道人的辉煌事迹曾被扬子晚报、现代快报、江苏电视台、华人时刊、健康大视野等诸多媒体报道。
引言钟祖曰: “苦志行持,终不见功者,非道负人,盖奉道之人,不知名师,所受非法。
依法行持,终不见功者,非道负人,盖奉道之人,不知时候,所以不成。
若遇名师而得法,行大法以依时,何患验证不有乎?”、太乙梁九门太乙五行七步功无极丹派之掌门人――运和道人顿悟丹道真谛后,在原梁九道长五步功基础上,融入了太和门、太乙火攻门、达摩易筋经以及铁掌大侠顾汝章掌劲秘法之精华于一体,还原修炼吐纳口诀,而创出依武入道快速上功之 4 个次第境界可持续到中高乘的卓越丹法。
本功法以“内炼一口气,外炼筋骨皮”为主,用意引气,意到气至,气到力达,渐步练至阴平阳秘、意气通神,营气内行五胜六腑,卫气外及四肢百骸,最终达到浑元一体、天人合一的境界。
最大特点就是通过“有为”之武火修炼而快速炼气通经实现道家炼丹之第一种境界“炼己筑基”入门,同时内服本门秘传的人元金丹药浆酒”内壮培元,外用“排打散”活血化瘀强筋壮骨,本门道医秘宗手法正骨整脊开关展窍、度师外气环流洗髓伐经,快速打通督脉实现气通周天,入室弟子一般在15 天初功告成,百脉贯通,筋膜腾起,功到病除,先天真力碎石裂碑无坚不摧。
武当太乙五行拳
武当太⼄五⾏拳.武当太⼄五⾏拳(转载)武当太⼄五⾏拳----⾦⼦弢⼀、⼿型 1、⼋字掌:五指微曲,拇指外展,其余四指⾃然靠拢,虎⼝要圆,形如⼋字(图1)。
2、劈空掌(扣指掌):拇指曲扣,其余四指伸直并拢(图2)。
3、虎⽖掌(虎掌):拇指外展弯曲,其余四指并拢,使第⼆第三节指⾻弯曲,但不得曲拢(图3)。
⼆、⼿法1、劈掌:⾃上向下或⾃下向斜上⽅侧掌劈击,劲贯掌外沿(图4之①②,图5之①②)。
2、戳掌:臂由屈到伸,直腕向前顶击,劲贯指尖(图6之①②)。
3、按掌:⾃上向下按,⼿⼼朝下,劲贯掌⼼(图7之①②)。
4、插掌:臂由屈到伸,直腕向下或斜下插,劲贯指尖(图8之①②)。
5、砍掌:仰掌或俯掌,⾃右向左或⾃左向右横击,劲贯掌外沿(图9之①②)。
6、缠⼿:⼀、以腕关节为轴,⼿掌由⾥向上向外向下缠绕的同时,前臂外旋,使虎⼝朝上封闭(图10之①②③④)。
⼆、⼿掌⾃⾥向下向外向上缠绕的同时,前臂内旋,使掌⼼朝下封闭(图11之①②③)。
(⼀)、擒扑⼿:以⼿擒肩扛,⾃上向前下⽅扑按摔出(图12之①②)。
(⼆)、靠肘:臂略曲,内旋上举向后靠压,⼿⼼朝外,劲贯肘尖(图13)。
各种⼿法的变换都要划弧⾛圆,同时,前臂做相应旋转,腕部要松活,讲究两⼿(臂)曲如环抱式。
要注意⼿法与步法⾝法等动作的协调配合。
三、步型1、虎步裆(马步):两脚左右开⽴,相距同肩宽,脚尖微向内扣,两⾜跟与两肘尖(以屈肘贴肋为准)上下相对,屈膝略蹲(图14)。
2、熊步裆(⼸步):前脚微内扣,全脚着地,屈膝略蹲,膝部与脚尖垂直;另⼀腿在后⾃然挺膝蹬直,脚尖内扣,斜向前⽅,全脚着地(图15)。
3、狮步裆(仆步):⼀腿屈膝沉坐,膝与脚尖稍向外展;另⼀腿挺膝伸直仆出,全脚着地,脚尖内扣(图16)。
4、鸦雀裆(虚步):后脚斜向前,屈膝略蹲,全脚着地;前腿⾃然挺膝伸直,脚尖内扣,全脚着地(图19)。
5、含鸡裆(丁步):两腿略蹲或半蹲并拢,⼀脚全脚着地⽀撑,另⼀脚以脚尖在⽀撑脚内侧点地,相距约⼀拳(图18)。
太乙五行拳技击特点及其运用
太乙五行拳技击特点及其运用1#发表于 2010-8-10 09:48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陈永霞在央视武林大会研讨会上的发言今天,距离1980年夏天在山西太原市隆重开幕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已经整整28年了。
在这次武术大会上,一位武林老人上场表演的一路拳术震惊全场。
这套拳似太极而非太极,似长拳而非长拳;点穴擒拿,势动神随,一招一式,动如蛇之行,柔似蚕作茧;似简实繁,似柔实刚,整整二十三式,一气呵成,面不改色,气不粗喘,赢得满场喝彩,掌声雷动!这套拳就是“武当太乙五行拳”,其全称为“武当太乙五行擒扑二十三式”。
演练这套拳的武林老人就是“爱新觉罗·溥儇(音:普玄)”,汉名叫“金子弢”。
1981年端阳节,金子弢应邀来到武当山传拳,一住数月,耗尽心血,带出了一批又一批弟子。
他的弟子,上至耄耋之年的老人,下至系着红领巾的儿童,有教授作家,有干部工人,还有街道居民……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
今天,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当年金子弢老人怎么也想不到“武当太乙五行拳”的弟子们上了央视武林大会。
太乙五行拳是金子弢先生于1929年在道教圣地武当山从李合林道长所学,据传为武当道教龙门派宗师张守性创建于明弘治年间。
这是一套仅在武当道门高层道土中习练的内家秘拳。
这套拳法自1980年金子弢首次在太原全国武术观摩大会上献出后,引起了海内外武林同仁的瞩目,一时间掀起了武当拳热。
尽管太乙五行拳盛世复出,但因种种原因,它的技击功效、健身养生价值等,并未被社会所认识。
不少文章如出一辙地称其为“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后发制人”,“周身圆活,形意相随,连绵不断”,“动如蛇之行,劲似蚕作茧”等等。
实际上,这些仅仅是内家武术最一般的拳理,仅仅流于太乙五行拳外形的描绘,要真正掌握这套拳术,并不是揣摩一下外形,粗通一些阴阳五行的知识就能解决问题的。
下面我就通过组织《武林大会》太乙五行拳擂台赛及多年学练太乙五行拳的浅显认识,向大家介绍一下“武当太乙五行擒扑二十三式”技击特点及其实战发挥问题,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老师们指正。
武当太乙铁松派基本掌法
武当太乙铁松派基本掌法武当太乙铁松派内容众多,但究其实质来讲可分四大类,一是内功(包括丹道内功和佛家内功);二是武技;三是丹医药;四是道法。
太乙八门掌法属于太乙门户掌,而太乙门户掌是武当太乙门武技之母式、先锋,故谱文曰:“武当派,甚威严,门户乃为至上先。
有法参禅无无数,妙途能化无上缘。
”一、太乙门拳谱(一)太极两仪诀两仪诀法本无形,全凭心法任意功。
推穿挤按棚捋滚,掌肩肘胯膝足功。
练就天里混元气,虚实阴阳刚柔空。
掌按八法发十力,三才五行变无穷。
(二)三才所居诀十三式中练三盘,门户五式首列天。
抄掌为地人掌撞,天地人法按三才。
(三)五行变化诀门户掌、按五行,内降属火镇中宫。
横肘属金滚转动,托盘属火化无穷。
撩掌属水金钟响,捧日运行挤法强。
掌分八法难传授。
寄于门户例法中。
(四)八宫所属乾宫摔掌坎为撩,艮切震撞巽托史。
离火穿掌坤挫掌,兑宫塌掌君记牢。
(五)九宫图掌分八法按八门,八法之种功力深。
摔掌乾金风扫叶,撩掌坎宫水性纯。
艮宫切掌如山倾,撞掌一式同雷震。
巽风托掌从地起,中宫离火孔中穿。
九宫招摇任中央,挫掌坤土陡发放。
兑宫塌掌冷中疾,八法妙意此中藏。
(六)掌发十干(力)诀掌发十力合天干,甲乙抽撤顺降还。
丙丁崩转炸且猛,戊已劲深属挤按。
庚辛惊急弹且涨,壬癸元活滚转力。
二、太乙八门掌法(一)乾宫摔掌1、单封喉。
设敌一拳打来,我一掌由上向下切开敌手,一掌由怀内摔出打敌目,双手反复左右循环。
如敌进攻,我双掌变握拳上架,扭身抬足踢敌肋部。
2、双封喉。
设敌用双手向我胸前打来,我则撤半步,双手下切代滚搂劲,将敌力卸去,随即用双手指尖摔打敌目,此势要点是在发手时两手中指距离不得超过寸半,接手时要含胸收腹,将前脚抬起后撤,再前进弹击。
(二)坎寓撩掌1、下式单鞭。
设敌一拳打来,我抱图化作下式单鞭,一手化钩手向外钩出,乙手向敌裆由下向上撩起。
2、杨柳穿鱼。
设敌一拳打来,我一手提起,由肩前向下插去,向敌档内上挑撩;左右循环。
(三)震宫撞掌1、排山掌、双撞掌。
杨群力武当太乙五行拳基础功
杨群力武当太乙五行拳基础功——九宫旋转十二法之桩预备势(无极势)两脚并步站立,面南背北,两臂自然下垂于体侧。
腋空,肘微屈,双手呈八字掌,掌心朝里,虎口朝前,中指对裤缝处。
头正竖项,虚灵顶劲,舌抵上腭,身正自然,目视正南。
起势(混元一气):1.两脚尖外展,如“V”字形,宽与肩同。
两脚跟外分,与两肘尖上下相对,脚尖微内扣如“八”字形。
膝微屈,上体与两手臂姿势不变(图1)。
2.两脚不动,两臂由体侧向前屈腕,徐徐提起,高与肩平,两臂屈肘成圆弧形。
两掌松垂,掌指朝下,虎口相对,与肩同宽,目视前方(图2)。
3.两肩向后松沉,即肩关节微向上提约3厘米,背向后沉,使肩胛自然缩靠贴进;同时,两掌上翻,坐腕,翘指,高与肩平,掌心朝前,拇指相对,沉肩垂肘,两臂成圆弧形,目视前方(图3)。
4.两腿屈膝下蹲成马步的同时,两掌下按,掌心朝下,虎口相对,高与上腹平,臂成圆弧形,目视前方,呈马步按掌势(图4)。
一、左右太极阴阳鱼1.承上式,胯向左旋,两腿由马步转换成左弓步,上体随胯转向正东;同时,两臂抱圆姿势不变,向左划弧摆动,双脚不动,目光平视(图5)。
2.上动不停,身体重心后移至右腿,上体后坐,呈左虚步势;同时,两掌指相对,掌心朝下,下按至身体两胯外侧,两肘略外张,呈圆形,面朝正东,目视前方(图6)。
3.身体重心在右腿不变,上体随胯右旋,转向正西,成右弓步,两掌置两胯处不动,目平视(图7)。
4.身体重心后移至左腿,呈右虚步势,两掌置两胯处不变,目平视(图8)。
5.收势:上动不停,胯向左旋,两腿换成开立步,两手由侧平举向体前相合,与肩同宽,虎口相对,掌心相下,徐徐下落于体侧,并步站立,目视前方(图9)。
二、左右穿翻天旋掌1.接马步按掌(图4、下同)开始,两脚不动,胯向左旋,两腿由马步转换成左弓步,上体随胯转向正东;同时,左手翻掌上托向左外旋,掌心朝上,随上体向上,向后左平圆(以腕为轴)云手,至头左上侧。
右手置右跨处,掌心向下,目视前方(图10)。
武当太乙门的六部初功
武当太乙门的六部初功第一式.二仪初开谱曰:玉虚宫中一图章,震荡掌上放毫光。
两手上扬双目下,平放虎口招法强。
两腿横开与肩同宽,一脚前挪约一步的距离,成不丁不八步,目视前方,注视一点,两臂同时向前悠荡,两臂前悠以双手高不过眉为度。
动作要领:首先是两臂向前抬荡起,双手高不过眉,用朋劲。
双手向下用切掌,自然向后方用力切出。
第二式.**初显谱曰:伏兔穴居寄中指,混沌劈开轮上扬。
单手托起无形印,反背回劈切掌降。
左脚前挪身稍向右斜,左手放在左伏兔穴上,目视前方一点,右手由前向后摇一周,臂要自然伸直,360次后换手再摇。
动作要领:先用托掌向前向上托起,至肩上方时转掌用鱼际向后下方劈出。
用自然力摇360圈。
第三式.云门托掌谱曰:手照肩头成拳隙,手齐腮耳沉掌强。
掌护云门藏杀手,单臂掌托腕肘前。
脚同前,左手放在右云门穴处,离开寸许,右手由下向前悠平(手心向上托劲)再返下向后甩至耳后侧(手心向脖处离开点)。
第四式.封喉挂印谱曰:反背摔击封喉印,伏在切掌腋下藏。
掌打连环不让步,进退随吾意心藏。
脚同前,右手由上侧掌下切,同时左手由右腋窝处向前稍高点(与目同高)用甩劲横抽(用手背指甲,横着甩出,如扔手劲,有活步、定步两种练法)。
第五式.水火既济谱曰:命门丹田壮水火,左右摇身应浩长。
左右摇摆松肩臂,腰胯灵活形神妙。
马步,两手由两侧前后悠荡拍打,用右打在左侧腹部,而右手则同时用手背拍打后腰命门处(打肾脏,用手背部)结合呼吸,一拍一呼。
第六式.砥柱中流谱曰:山人脚摆黄河水,砥注中流稳一桩。
擎天一柱中宫镇,摆动黄河水逆流。
悠腿:一腿站直(要垫高点约二块砖),一发腿自然前后悠荡,以向前悠平即可。
动作要领:单腿自然前后悠荡,向前向不过裆,向后自然用力踢出。
武当太乙五行拳套路动作图解
二、武当太乙五行拳套路动作图解一,预备势(无极势):设面南背北方向①预备势:面南背北,两脚并立,两膝微曲,两手自下垂于两大腿外侧,掌心朝内,身心松沉,身体自然站立,含朐,拨背,下颚内收,虚灵顶颈,两目平视(图1—1)②无极势:将重心移至右腿,右膝微屈,开始吸气,同时,左腿抬起向左迈开一步,脚尖作地,然后开始呼气,同时,慢慢向左转移重心于两腿间,十脚子抓地,两脚内侧保持平衡,与肩稍宽,两手随呼吸之气稍稍内移,自然下垂于两大腿前,眼神内收,两目垂帘。
要求虚灵顶颈,舌顶上腭,沉肩坠足,松胯。
如图(1—2)注意:当开始转移身体重心提脚迈步时开始用鼻子作深吸气,吸气时,以意领气从督脉向上提气至百会,同时,两眼神回收内凝,双目垂帘。
当将身体重心转移至两腿中间时开始慢慢呼气,呼气时,从百会顺任脉向下沉气到丹田,此谓小周天意念导引,身体随着呼吸之气微微起伏。
二,起势:混元一气旋转乾坤(一)混元一气:①上动不停,两脚不动,两手臂由两大腿前向前向上徐徐提起,高与胸平。
两臂屈肘成圆弧形,两手掌自然张开,掌指朝下,掌心朝里,虎口相对,与胸同宽;双目平视前方。
(图2—1)。
②上动不停,两肩向后松沉(即肩关节微向上提起约三分,复向后沉,使肩胛自然缩靠贴近),同时两掌上翻,坐腕、微微扣指,成虎掌,高与肩平,掌心朝前,拇指相对,两臂仍成圆弧形;眼平视前方。
(图2—2)。
③上动不停,两腿向前屈膝下蹲成马步,同时两虎掌下按,掌心朝下(意在中指),虎口相对成圆,高与上腹平,两臂仍成圆弧形;眼平视前方。
(图2—3)。
(二)旋转乾坤:①上动不停,向左坐胯,随之,胯向左旋,两腿由正马步转换成左弓步,上体随胯转向正东;同时两臂仍成圆弧形向左划弧摆动,两掌随之由虎掌变为八字掌,手腕内扣,中子相对,掌心朝下,高与腰平;眼平视前方。
(图2—4)。
②上动不停,双手同时向左右翻转为掌心向上,指尖向前,成双托掌之势。
如图(2—5)③上动不停,向后坐胯,重心移至右腿上,成左虚步,同时两肩后沉,两臂由前向后分开至身体两侧,两掌随之按至胯旁,手腕内扣,掌指斜朝前方,掌心朝下,面朝正东;眼平视前方。
太乙五行拳
太乙五行拳*太乙五行拳是武当武术的核心拳种,现已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确立了这一拳术品牌的权威地位。
学习、研究、传承这一宝贵的遗留拳种,是我们每一个武术爱好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然而,现有个别拳家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就打着创新的旗号将这一拳种改得支离破碎,这不仅贻误学拳子孙,也有违武术传承之道,此种现象当于纠偏。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太乙五行拳不是不容许创新,而是要在深入学习研究情况下,在弄懂弄通其原理与内涵的情况下,在原汁原味一老一实的传承基础上,才谈得上有所创新、有所发展。
太乙五行拳一当前要务是深入研究、系统传承这一非遗拳种拳道合一是武当道家功夫的至高境界,而太乙五行拳正是“拳道合一”的上佳演绎。
只懂拳术不明道理,或者只晓其道不懂其拳,都会在传承这一非遗拳种的过程中有所偏废。
为了更好地挖掘整理,系统传承这一非遗拳种,根据国家级非遗项目武当武术代表性传承人赵剑英太师的生前遗愿,2011年7月,由湖北省级非遗项目武当武术代表性传承人覃献平发起成立了十堰市武当太乙五行文化研究会。
根据赵剑英太师的生前研究与该研究会目前的研究成果看,我们对太乙五行拳之所以会成为非遗拳种至少有了一个窥斑见豹的认识。
(一)把握其特点,才能更好地传承这一非遗拳种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表明,太乙五行拳主要有五大特点:一是以道家学说为拳术指导原理;二是养生与技击的有机结合;三是依循九宫走圆化柔;四是动中求静,静中求动的变化之道;五是擒拿封闭的技击特色。
作为与太极拳同一流派的内家拳术,太乙五行拳与其它太极拳术比较,有异有同,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初看起来,它也讲阴阳相生,虚实变化,动静相宜,刚柔相济,养生与技击相辅相成,但细研起来,其同中之异却大有讲究。
首先,从原理上看,太乙五行拳的拳理更注重以阴阳八卦五行的道家学说为指导思想。
它对太极之母的阴阳学说作了深入的诠释,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运动变化构成。
太乙五行拳
太乙五行拳太乙五行拳:传统武术的瑰宝引言太乙五行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拳法,其创始人为杨露禅。
太乙五行拳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内涵而广受赞誉。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太乙五行拳的历史渊源、技术特点、训练方法以及对身心健康的益处。
一、历史渊源太乙五行拳源自中国古代的一种武术拳法,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
据记载,杨露禅是太乙五行拳的创始人。
他将传统的武术技艺与自己独特的理念相结合,创造了太乙五行拳这一充满哲学内涵的拳法。
太乙五行拳强调以柔克刚、以心意驱动,是一种内外结合的综合性拳法。
二、技术特点1. 五行刚柔相济:太乙五行拳的核心理念是“柔中有刚,刚外有柔”,体现了中国哲学中五行相互制约的概念。
这一特点使得太乙五行拳具有灵活性和坚韧性的并存。
2. 内外结合:太乙五行拳注重内功修炼,通过呼吸调控和身体内部能量的运转,来达到强化外在力量的目的。
这种内外结合的理念使得太乙五行拳技术独特而高效。
3. 心意驱动:在太乙五行拳中,内心的意念和意图是关键因素。
拳法动作表面上看起来简单,但却依赖于细致入微的心意运动。
通过训练心意的集中与调动,太乙五行拳才能真正发挥威力。
三、训练方法1. 基础功夫:太乙五行拳的训练从基础功夫开始,包括站桩、练气、放松以及基本的拳法动作。
通过这些基础训练,学习者逐渐培养出稳定的基本功,为后续更高难度的训练做准备。
2. 技术练习:一旦掌握了基础功夫,学习者可以开始进行技术练习。
这包括套路演练、互相对抗的击打以及辅助性训练方法等。
通过不断的练习,学习者能够逐步提高拳法的准确性、力量和速度。
3. 内功修炼:太乙五行拳的内功修炼对于掌握这一拳法至关重要。
内功修炼包括调息调神、形意动静结合、意念调动等。
通过持之以恒的内功修炼,学习者能够培养出强大的体能和内在力量。
四、对身心健康的益处1. 增强体力和柔韧性:太乙五行拳练习是一项高强度的体育活动,可以显著增强身体力量和柔韧性。
通过坚持练习,可以有效改善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武当隐仙派太乙混元桩:聚敛真气成团,练气还丹
武当隐仙派太乙混元桩:聚敛真气成团,练气还丹太乙混元桩法全称为“武当太乙隐仙派混元阴阳五行桩“。
该桩为武当太乙五行拳法、道法的根本,凡修炼武当道家嫡传内家拳功者,无不以此桩为基础,其中的”七返九还大法“为隐仙派采气得气之源,而”混元一气旋转乾坤“之法更为求得拳术中”旋转力、混元力“之基础,每天操练一至十遍,一年后即可身具奇功,下面具体详细解说练法。
该功共分三步,第一步为”太乙七返桩“,内容如下:预备势:练此桩前最好空腹,除净大小便,裤带不可太紧,以自然不松垂为度。
自然松净站立,双手分置大腿外侧,且平视前方,意念:我站在武当山之巅,天风温和的吹拂我周身,我要与山川大地融合为一。
2 太乙七返桩:(1)由“预备势“双脚以脚跟为轴,双脚尖极力向外分开,成一条直线为度,(2)上身保持不动,接图2 双脚再以脚尖为轴脚跟向外(两侧)横撇,变成两脚脚尖朝前直放,(3)凝神定气,两手同时由下向前向上缓缓抬起,掌心向下,高与肩平,(4)座腕亮掌,变成两掌心向前手腕下折,掌心向前有凸意,但不可用力,全身仍保持放松状态,尤其肩部松垂,(5)身缓缓下坐,同时双掌缓缓随身体下按至小腹前,双掌仍掌心向下,虎口相对,五指自然分开。
此势即为'大乙七返桩'定势,注意下蹲不可太低,不可太高,膝盖弯处约成120 度角即可,身体保持中正,脊柱竖直不可尾闾骨前顶。
两胯根处微有向两侧的横撑之意,使阴部两睾丸及阴茎都保持自然松垂。
女性也需要横撑胯根,并意念阴部阴道口子宫口微微开张。
两手不可有丝毫用力,意念双脚与大地粘在一起,并越粘越紧,牢不可拔。
(6)现在开始调呼吸。
其实所有的内功都是由呼吸炼成的,此处也不例外。
注意,缓缓地吸气,意念大地阴冷冰凉,而地心处却涌动着炽热的地火,我的吸气便是把地心处的地火热气吸上来,沿着我的两足心'涌泉穴' 吸入骨髓中,再沿着骨髓向上升,在'会阴穴'(在前后阴之间,阴囊与肛门之间)处融而为一,再沿身体之中线向上升,直升到脑部中的'泥九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群力武当太乙五行拳基础功——九宫旋转十二法之桩
预备势(无极势)
两脚并步站立,面南背北,两臂自然下垂于体侧。
腋空,肘微屈,双手呈八字掌,掌心朝里,虎口朝前,中指对裤缝处。
头正竖项,虚灵顶劲,舌抵上腭,身正自然,目视正南。
起势(混元一气):
1.两脚尖外展,如“V”字形,宽与肩同。
两脚跟外分,与两肘尖上下相对,脚尖微内扣如“八”字形。
膝微屈,上体与两手臂姿势不变(图1)。
2.两脚不动,两臂由体侧向前屈腕,徐徐提起,高与肩平,两臂屈肘成圆弧形。
两掌松垂,掌指朝下,虎口相对,与肩同宽,目视前方(图2)。
3.两肩向后松沉,即肩关节微向上提约3厘米,背向后沉,使肩胛自然缩靠贴进;同时,两掌上翻,坐腕,翘指,高与肩平,掌心朝前,拇指相对,沉肩垂肘,两臂成圆弧形,目视前方(图3)。
4.两腿屈膝下蹲成马步的同时,两掌下按,掌心朝下,虎口相对,高与上腹平,臂成圆弧形,目视前方,呈马步按掌势(图4)。
一、左右太极阴阳鱼
1.承上式,胯向左旋,两腿由马步转换成左弓步,上体随胯转向正东;同时,两臂抱圆姿势不变,向左划弧摆动,双脚不动,目光平视(图5)。
2.上动不停,身体重心后移至右腿,上体后坐,呈左虚步势;同时,两掌指相对,掌心朝下,下按至身体两胯外侧,两肘略外张,呈圆形,面朝正东,目视前方(图6)。
3.身体重心在右腿不变,上体随胯右旋,转向正西,成右弓步,两掌置两胯处不动,目平视(图7)。
4.身体重心后移至左腿,呈右虚步势,两掌置两胯处不变,目平视(图8)。
5.收势:上动不停,胯向左旋,两腿换成开立步,两手由侧平举向体前相合,与肩同宽,虎口相对,掌心相下,徐徐下落于体侧,并步站立,目视前方(图9)。
二、左右穿翻天旋掌
1.接马步按掌(图4、下同)开始,两脚不动,胯向左旋,两腿由马步转换成左弓步,上体随胯转向正东;同时,左手翻掌上托向左外旋,掌心朝上,随上体向上,向后左平圆(以腕为轴)云手,至头左上侧。
右手置右跨处,掌心向下,目视前方(图10)。
2.上体后坐,重心移至右腿成左虚步,左手云至头顶上方,继而下落至左胯处,掌心向下,目视正东(图11、12)。
3.重复上两式动作。
4.收势同太极阴阳鱼。
三、左右掏腰地旋掌
1.接马步按掌,两脚不动,身体重心左移,左手内旋,从腋下后伸,使掌心向上,虎口向后,随之再屈肘外旋仰掌,呈S形运行,变掌心向上。
目随手动(图13、14)。
2.与此同时,身体随胯左旋,由左弓步再后坐成左虚步,左手旋至左上方,继而下落至左胯处,掌心向下,右手一直在右胯处不动;目视正东(图15、16)。
3.重复上两式动作,方向相反。
4.收势同太极阴阳鱼。
四、左右抱球乾坤掌
1.接马步按掌,两脚不动。
身体重心左移,随胯左旋成左弓步,面向正东;同时,两手向东划弧,左手在上,右手在下。
两掌心上下相对成抱球势,目视前方(图17)。
2.上动不停,上体后坐,重心移至右腿成左虚步;同时,两臂抬起,两肘外张,左手在内,掌心向外,右手在外,掌心向内,成两掌心前后相对抱球势,目视前方(图18)。
3.重复上述两式动作,惟方向相反。
4.收势同太极阴阳鱼。
五、左右旋转莲花掌
1.接马步按掌,两脚不动,身体重心左移,随胯左旋成左弓步,面向正东;同时,两手腕相贴做小五花旋转(顺时针方向),两手指向后抻张,成莲花状,旋翻半圆,随身体左转至胸前,目视两手(图19、20)。
2.上动不停,上体后坐,重心移至右腿上,成左虚步;同时,两臂抬起,两肘外张,两手心旋贴住小臂,左手内,右手外,两臂成环抱势,高与胸齐,目视正东(图21、22)。
3.重复上两式动作,惟方向相反。
4.收势同太极阴阳鱼。
六、左右扣腕追魂掌
1.接马步按掌,两脚不动,胯向左旋,身体重心移至左腿上,成左弓步;同时,两手随身体左旋,转向正东,翻掌,向上托掌,继而向内,两臂成环抱,高与肩平,目视前方(图23)。
2.上动不停,上体后坐,重心移至右腿上,成左虚步,随之上体随胯右旋,成右弓步;同时,两掌以腕为轴向里,向下,翻成虎掌。
继而边转边向西方伸指顶戳击成扣指掌,右掌在前,左掌在后,高与胸平,两臂微屈成环状,目视右掌(图24、25)。
3.重复上两式动作,惟方向相反。
4.收势同太极阴阳鱼。
七、左右括弧搂月掌
1.接马步按掌,右胯内旋,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划弧收至右脚内侧,呈右丁步势;同时,两手划弧在右侧成抱环势。
左手在上,掌心向下,右手在下,掌心向上,目视左前方(图26)。
2.上动不停,左脚继续划弧,身体重心移至左腿,成左横裆步,腰随胯左转;同时,左手下按,随腰平搂至左胯外侧,成左弓步,右手变扣指掌向左前戳击,目视前方(图27、28)。
3.重复上两式动作,惟方向相反。
4.收势同太极阴阳鱼。
八、左右旋转拨云掌
1.接马步按掌,两脚不动。
胯向左旋,身体重心左移成左弓步。
腰随胯左转,左手平伸至体前,高与肩平,由外向内缠手(以腕为轴)成八字掌,指尖向下,右手变扣指掌,前伸左掌下,掌指朝前,掌心向下,目视两手(图29)。
2.上体后坐,重心移至右腿成左虚步,上体随胯右旋,成右弓步;同时,两手以腕为轴。
向里向下翻转成虎掌,继而边转边向西方伸指顶戳击成扣指掌。
右掌在前,左掌在后,高与胸平,两臂环抱,目视前方(图30、31)。
3.重复上两式动作,惟方向相反。
4.收势同太极阴阳鱼。
九、左右旋转分水掌
1.接马步按掌,重心移至右腿,提左膝,左脚面绷平,脚尖向下;同时,左手上架于头部左上方,掌心向上,右掌下按至右侧,目视右前方(图32)。
2.身体下降,重心在右腿,左脚跟向正东方,前伸着地,左手前伸,由扣指掌变虎掌,收至左胯处;同时,重心前移左腿,提右膝,右手变扣指掌,由后向上,向下切掌,停于右膝外侧。
目视右掌(图33)。
3.身体下降,右膝右手随之下落,成跪步,右手在右膝外切按,小指一侧朝下,掌心朝里,掌指朝前,目视前下方(图34)。
4.还原成马步按掌。
重复前三式动作,惟方向相反。
5.收势同太极阴阳鱼。
十、左右插步风火掌
1.接马步按掌,重心移至左腿,右腿向左腿后插步;同时,左手向右前伸,掌心向下,右手插入左臂下,掌心向上,目视左手(图35)。
2.向左退左步,成马步;同时,右手从左臂下捋出,托掌掌心向上,左手掌心向外,虎口向右,两手同时
4.收势同太极阴阳鱼。
十一、左右擒扑空灵手
1.接马步按掌,重心移至左腿,右腿向左腿后插;同时,两掌成八字掌,在胸前交叉外旋成十字掌(左外右内),掌根相对,掌心斜上,两臂环屈于左肩上方,目视双手(图37)。
2.重心后移至右腿,身体右转的同时,两手由后向上,向前,向下划弧做擒扑下按,两掌心向下,左手在前,右手在腹前,成半马步,目视前方(图38)。
3.接上势,左手变扣指掌,在左上方劈掌,继而变虎掌收至左腰侧,掌心向上,身体直起。
向左拧腰,胯向左旋,右手八字掌向上,向前,向下按掌至右胯外侧,虎口向内,右肘外张?身体随之下降左转成歇步。
目视左前方(图39)。
4.重复上三式动作,惟方向相反。
5.收势同太极阴阳鱼。
十二、左右缠手九宫腿
1.接马步按掌,重心移至左腿,向左后插右腿的同时,在身体左侧抱球势,左手在下,手心向上,右手在上,手心向下,目视左方(图40)。
2.重心后移至右腿,左脚尖内扣,重心再移至左腿,右脚尖外摆;同时,随身体右转180度,右手由下向后,向上划弧,内旋由外向内缠手,与右肩平,左手随身体右转,向右下按掌于右肘下,目视前方(图41、42)。
3.重心前移右腿,左腿向前正蹬,两手原处不动,目视前方(图43)。
4.重复上三式动作,惟方向相反。
5.收势同太极阴阳鱼。
以腰带动向左外侧捋带,做弹性发力,目视左前方。
3.重复上两式动作,惟方向相反(图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