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与升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与难点
1,柳州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面临的问题
(柳州市政府网)
企业技术改造扩张性需求与资源性约束矛盾日益突出
一是国家出台新的用地政策,工业用地审批困难,影响了项目的进度。据调查,2007年我市计划实施的项目中存在建设用地问题的有19项,涉及项目总投资140亿元,影响到今年计划投资30亿元。这些项目共需新增建设用地9682亩,目前仅落实977亩,占10%。二是有些项目资源配套不落实,项目建设进展缓慢。如:鹿寨县雒容工业区、柳江县新兴工业区、柳南区桃花岭工业区等。工业用地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将严重制约今后我市工业投资和工业经济的发展。三是资源性约束日趋严重。特别是柳州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加速推进时期,也是资源消耗强度加大的时期。土地、资金、重要原材料等资源约束趋紧,煤电油运仍然较为紧张,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技术改造的推进产生制约影响。
技术改造投资资金短缺成了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近两年来,国家金融政策的调整使项目融资难度更大。我市工业项目建设资金主要依赖银行贷款,2007年国家连续两次调整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同时银行总行上收贷款审批权,信贷规模进一步紧缩,加剧了我市工业项目融资困难的局面,工业技改资金的投资严重不足。特别是中小企业,大多数企业资产规模不大,自身有效抵押物不足,很难向银行申请到固定资产贷款,大多数企业只能依靠自有资金滚动发展,改造投资十分有限,制约了我市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从“十五”期以来,我市中小企业共获技改贷款亿元,仅占全市获技改贷款资金的31%。
另一方面,企业研究开发资金缺乏。部分企业片面追求利润指标,没有按照国家规定足额提取技术改造的固定资产折旧资金和用于技术创新的新产品开发基金。据统计,2005年全市的R&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研究与开发”)经费仅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左右,与%的全国平均水平相距较大;规模以上企业的比例也只有%,仍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专业技术人才缺乏难以推进企业技术改造
目前,柳州市78家大中型企业中,拥有国家、自治区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型21个,仅占企业总数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的现象则较为普遍。据柳州市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全市单位就业人员中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2097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者41472人,具有大专学历者90885人,分别占就业总人数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者8461人,具有中级技术职称者48387人,具有初级技术职称者75331人,分别占就业总人数的%、%、%。而这些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和具有初级以上技术职称者当中,还包含着不从事技术创新工作的领导人员、统计人员、党政工作人员等,真正从事技术创新工作的人员数更少,其所占比例更低。
技术改造项目技术含量不高,缺乏投资吸引力
柳州作为老工业基地,传统产业、重工业、中上游产品比重过大,产品技术水平偏低,质量不稳定,产品结构不合理,轻重工业产品的比例严重失调。而传统产业技术改造项目的共同特点是改造难度大、投资回报率低,很难吸引投资,造成了工业招商项目少,投资小,在争取国家、自治区重大项目布局上处于劣势,重大工业项目的缺乏,使得工业投资难以取得跨越式增长。
2,县域小微企业技改面临的问题
《破解县域小微企业技改难题的思考》——黄翊
(一)认识上有误区。
一是企业把技改混同于设备改造。认为所谓技改就是设备引进、设施建设,忽视提高管理、人才建设等。调研中发现,许多企业只强调缺乏资金、用地不足等问题,对管理水平、人才需求等不以为然。有的对企业自身的市场地位和发展前景,完全搞不明白,也跟风技改,带有相当大的盲目性。二是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小微企业定位没有形成共识。认为技改是企业为追求高效益,而采用的先进工艺方法和劳动手段,与政府没有必然关系,应完全市场化。甚至认为小微企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度微乎其微,不值得对其技改过度关注。据该县统计,2011 年约1329 家小微企业产值仅占全县企业产值的一成,税收贡献仅为两成,据此其存在的重要性往往不被重视。
(二)政策落实缺失。
近年来,国务院、银监会、工信部等四部委及福建省相继出台了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和技术改造等扶持性政策。但对县域小微企业而言,却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楼”相关政策基本没有得到有效落实,也没有一个真正可以给小微企业技改有保证的可操作的配套措施。在调研中几乎所有的小微企业都反映,从没有那家银行、财政或税收等相关单位给他们以政策指导帮助。
(二)资金缺融资难。
规模小、实力弱、利润薄、资金少、融资难,一直是县域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调查显示,小微企业用于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资金已经捉襟见肘,很难再拿不出资金用于技改。同时,小微企业可抵押担保品少、经营变数大风险高、资信等级较低,难入银行“法眼”获得放贷。但调研显示,依然有% 的小微企业寄希望于银行。而民间融资的成本又较高,有的年利率60%,企业不堪承受。且该县民间融资机构数量少、规模小,服务能力有限。据统计该县目前有经营许可的担保公司13 家、小额贷款公司1 家,截至2011年底累计提供担保和小额贷款不足10 亿元。
(三)用地受阻受限。
众所皆知,小微企业多因无用地、无厂房、无产权而贷不到款,也无法扩大再生产。调研中,不少企业认为:房地产是企业的杀手,使企业用地更加困难。希望政府沉下心来办企业,让企业有一个生长的过程。言外之意是说,政府热衷于房地产,对企业用地不上心。调查发现,虽然金融危机使出口贸易受阻,但该县多数农、渔加工企业的市场前景依然看好,海外订单不断增加。然而,由于包括厂房在内的生产用地、设施等“硬件”无法达到欧盟的标准,最终都与欧洲市场失之交臂,企业也因此一次次错过做大做强的良机。
(四)庙小难留人才。
人才是企业的生命力,是企业的新鲜血液和活的灵魂,是企业兴亡的关键,这个道理似乎已成共识,但真正付之实践往往南辕北辙。招工难,招技术人才更难,始终是县域小微企业发展的瓶径和难题。一是薪水待遇不高所致。许多技术人才认为小微企业的发展空间太小,无用武之地,且薪水待遇都达不到目标要求,庙小难留人。二是需要复合型多面手人才,增加了人才招聘的难度。三是所需人才各式各样,但又不多,二、三人即可。企业没有能力培养,送出培训既舍不得花钱,又怕被人挖走,到时人财两空。四是政府囊括人才资源。由于体制等诸多原因,人们都费尽心思往公务员队伍挤,企业倍感人才匮乏。企业人才一旦考取公务员,政府可以不管不顾其与企业用工合同是否期满而随时调用,给企业的用人环境造成特别不好的影响。
相关措施
1,柳州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措施
(柳州市政府网)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工业企业技术改造
目前,我市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已经发展到新的阶段,汽车、冶金、机械三大支柱产业和化工、造纸等五大优势产业的企业在技术改造上,应该以开发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产品为主导,以产品创新决定工艺创新,使技术改造在提高产品技术水平和竞争力上发挥主要作用。
同时,企业改造技术要以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为前提。企业的技术改造是积累性活动,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不是一个间断的静态行为,避免重复过去那种“落后引进在落后”、“落后技改再落后”的技改老路。企业的技术改造水平由其技术创新能力决定,同时,又在不断的技术创新中积累技术改造能力。因此,企业选择什么水平的技术改造项目不是随意的,除了遵循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外,还要以自身的技术水平与创新能力为前提,而不要选择超出企业自身技术水平的技改项目。
二,增强风险防范意识,确保技术改造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