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教育及导师简介
上海海事大学英语专业研究生考试秘诀
• 建议 • 考研不光拼的是实力,更是耐力和恒心, 更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心态,戒骄戒躁。 • 了解命题规律和考试范围,按部就班学习 一定会考上。
• 本人有海事大学2003-2013年英语专业所有 方向的全套真题,欲索要,请邮件联 系:1044747085@(只回复邮件)
Thank you for having me. And every good wish in your life and study!
• 日语:《新编日语》第一、第二册,周平、 陈小芬,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 法语:《简明法语教程》上下册,孙辉,商务 印书馆.2008 • 俄语:《俄语1-2 (全新版)》 总主编 邓军, 郝斌, 赵为,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 德语:《新编大学德语 MP3版》 1-2册, 朱建华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
上海海事大学英语专业考研专 业课概况
外国语学院研究生部
英语专业分三个方向: ·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汉互译理论与 实践、航运与经贸文献的翻译和英汉对比 与翻译 ) · 英语语言文学(语言学、文学和文化) · 翻译硕士(MTI)
• 三个方向除MTI外专业课初试考试题目相同, 但复试不同(复试分为笔试和面试)。 通常初试成绩占60%,复试成绩占40%。 专业课总分300分,占考研总分的3/5.
• 复试不考二外
• 总结 • 总体来说,上海海事大学英研不算难考, 题目不算太难,但是却不可大意。由于上 海独特的地理优势,报考本校的考生比较 多,因此竞争还是有的。过线不难,但是 要取得高分才算保险。考进来的考生大多 在380分以上,所以要熟知命题规律,知己 知彼才能胜券在握。
• 师资力量 上海海事大学大学虽然并非211或985类学 校,但是其师资力量却是相当雄厚的。如 著名的王菊泉教授和左飚教授等都曾在学 校任职。现任职著名教授有尚新教授、王 大伟教授、郑立信教授、翁凤翔教授、宋 志平教师、刘国辉教授、容新芳教授和蔡 永良教授等。
名教授及其他1
王令坤教授56 岁,英语教授,外国语学院院长。
多年来,他立点高、治学严、勇开拓,在出色完成本身教学工作同时,带领全院教师在教学上狠下功夫,成绩突出。
在省内外有较高的知名度,他主持的《大学英语》荣获江苏省二类优秀课程,英语专业学科建设也取得较好成绩;近年来,我校大学生参加全国及省级英语竞赛多次获得重要奖次。
他主持及参与完成了 4 项省教研及教改课题,编写了两本专著,主编一本教材,参编了《英汉综合大词典》、《英汉百科知识词典》等全国性重要词典。
王令坤教授作为英语学科带头人为外国语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尹邦彦教授1943 年生,1993-1994 年访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语言学系,专攻英语语法学和双语词典编纂学,1998 年晋升为教授,曾担任外国语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现任校研究生教学督导组、校教学评估专家组成员,并担任江苏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
曾独立完成省级科研项目 1 项,校级科研项目4项,参编词典 3 部,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多篇刊登在国内外语类权威刊物和核心刊物上。
代表性学术著作是《汉英常用熟语词典》,曾在国际图书博览会参展,全面修订的《汉语熟语英译辞典》(约121万字,独立编著),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
获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镇江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成善祯教授一、工作学习经历1978 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从事英语专业教学28 年,英语专业教学管理12 年。
1980 年、1983 年、1998 年先后赴苏州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和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语言学系访问学者)进修学习。
二、学术研究主要学术研究兴趣为英语语义学、语用学。
1 研究成果1 )主要论文● 现代英语中名词+ 名词结构若干问题浅说《现代外语》1987● Everybody …his 还是Eve rybody … their? 《外语教学》1988● 现代英语中比较等级的变化《外国语》1988● 主谓不一致现象之我见《外国语》1989● 论现代英语中的含蓄比较《外国语》1993● S'所有格的三个问题《现代外语》1993● THAT能用来引导非限定性定语从句吗?《外国语》1996● 论过去分词形容词的语用制约《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2 )编著● 大学英语导学与同步训练(第3-4册主编)2 主要课题研究● 面向21世纪英语教师培养方案(省教育厅)2002年揭题● 跨文化语用对比研究(省教育厅)在研● 大学英语学生柔性思维的开拓与培养(苏教科(2003)30号)在研三学术和社会兼职● 中美文化研究会理事●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员● 外国语学院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007外国语学院(研究生专业)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1应用语言学与二语习得研究02英汉对比研究与英语教学03跨文化交际研究《外国语》(1979-2004)光盘版征订启事《外国语》(1979-2004)光盘版经过3年时间的准备和编辑,目前已由上海外语音像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博导是谁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博导是谁外国语言学及应用博导是指在外国语言学及应用领域具有博士学位并具备指导研究生的资格的教授。
他们在该领域拥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和专业知识,并能够指导研究生进行独立的研究工作。
以下是一些国内外知名的外国语言学及应用博导。
1. 陈宝琛(Chen Baochen)陈宝琛是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他在外语教育领域有着广泛的研究兴趣,包括教育语言学、教育评估和教师发展等。
他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并对外语教育政策和实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 张国良(Zhang Guoliang)张国良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他的研究领域包括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等。
他在语言学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引用,并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了许多论文。
3. 张宇燕(Zhang Yuyan)张宇燕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她的研究领域包括语言学、语言教育和跨文化交际等。
她在语言学习和教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外语教育实践,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了许多论文。
4. Michael HallidayMichael Halliday是一位著名的英国语言学家,被誉为功能语言学的创始人之一。
他在功能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对外国语言学及应用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理论框架被广泛应用于语言教育和翻译研究等领域。
5. Noam ChomskyNoam Chomsky是一位美国语言学家和哲学家,被誉为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生成语法理论对外国语言学及应用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研究成果涉及语言结构、语言习得和语言认知等方面。
以上只是一些在外国语言学及应用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博导的例子。
当然,还有许多其他优秀的博导在这个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博导们通过指导研究生的工作,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研究人才,并推动了外国语言学及应用领域的发展。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导师介绍
5
任大会发言人,还多次参加国内学术会议并宣读论文,获得大会好评。 ►研究领域与学术成果 研究领域为当代翻译理论、翻译实践、女性主义与翻译、翻译史等。出版有学术 专著《重写与制约:从女性主义角度论<傲慢与偏见>的中译本》、国家级规划 教材《新编大学英译汉教程》等,并在国际、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在 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开展多项科研项目。目前主持的项目有上海市“浦江人才 计划”项目、上海外国语大学“211 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上海高校 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项目。 ►授课情况 多年来主要担任翻译课教学工作,已开设过的课程主要有:翻译理论与实践、文 献翻译、英汉互译、精读、写作等。 ►获奖情况 教学期间,曾获“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Nation-State, and the Globalisation of British Aestheticism。
►研究领域
十九世纪英国文学、中英文学关系、现代化理论、译介学、比较文学、比较文化
研究、英国社会政治文化分析。
►学术成果
公开发表的论文:
1、‘Aristocracy for the Common People: Chinese Commodities in Oscar
1
1.陈琦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导师介绍
男,1982 年生。文学博士,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个人经历及获奖情况
2000 年 9 月至 2004 年 6 月,就读于复旦大学中文系 (文科基地班),获文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导师介绍
1.耶鲁安男,英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外国语大学“211岗位特聘教授”。
►个人经历1989年毕业于荷兰内梅亨大学,随后到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留学一年。
毕业后在内梅亨MaxPlanck心理语言学研究院任助理研究员。
一年后进入莱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于1994年取得博士学位。
(博士论文发表于1996年,题目:Segmentalstructureandcomplexsegments,由莱顿大学的ColinEwen教授和康涅狄格大学的HarryvanderHulst指导)。
在随后的几年中,耶鲁安作为讲师和助理教授任职于莱顿大学英语学院和语言学学院,并在莱顿大学的语言学研究中心担任管理工作。
耶鲁安创建了莱顿大学语言学学术研究型硕士班,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学生前来求学,为莱顿大学的语言学专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2009年9月,耶鲁安受聘于上海外国语大学,任语言学教授。
2010年初,耶鲁安获得由上海市教委颁发的“东方学者”荣誉证书(被授予特聘教授称号,并获得相关科研基金),并在2010年夏由上海外国语大学推举为博士生导师。
►教学及研究成果耶鲁安教授在音系学,语音学,词态学,心理语言学以及历史语言学方面都有广泛研究。
他主要的研究领域是:音系学理论与心理语言学理论的结合研究。
到目前为止,耶鲁安教授已经在莱顿大学指导了5位博士生,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与其他教授合作指导了若干名硕士博士毕业生。
在上外任教期间,发表了若干篇论文,并被邀请在多个国际性学术会议上作演讲嘉宾。
关于耶鲁安教授的更多信息及学术著作,请参考http://jmw64.webklik.nl ►开设课程语音学、音系学、心理语言学、形态学2.侯靖靖女,1974年生,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副教授。
►个人经历1996年7月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后,免试直升为本校英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99年3月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
2005年9月,考入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攻读翻译学博士学位,并于2008年6月毕业,获得博士学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考研英语笔译专业导师介绍(精)
1.王育伟2008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获硕士学位。
2014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获博士学位。
2008年以来,在上外高翻学院翻译服务部担任翻译和审校,翻译大量联合国文件、政府外宣文件和各类其他商业文件,在非文学翻译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主要译作:中文译作:《迷雾之子Ⅲ:永世英雄》(上下册、《耶路撒冷》,以及《泰山闯地心》;合译的英文作品:《朱自清散文》、《任正非传》。
2.何雯婷博士,上外高翻专业笔译课教师。
►获得荣誉及社会兼职:曾参与联合国环境署文件和粮农组织文件的翻译及审校,参与世博公众参与馆、上海美术馆展馆、上海机场集团企业、上海申通地铁、昆山市外办、吴江市外办等的资料翻译工作以及国新办对外系列宣传片、《今日中国文学》杂志系列文学评论(于美国出版发行等翻译工作;并历时 2年、总字数为 170万字的大型翻译项目——《董浩云日记》中担任项目管理和审校。
►发表论文:《“公司简介”类文本翻译探讨——以<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简介>英译为例》 (《东方翻译》2009年第 2期;《上外高翻 MTI 专业笔译教学模式探讨》(《东方翻译》2012年第 1期; 《<思考汉英翻译:翻译方法课程评述>——一本别开生面的汉英翻译教材》(《东方翻译》2012年第 3期。
3.龚锐博士,上外高翻专业笔译课教师。
►主要译作:2008年加入高翻实训中心,曾赴联合国粮农组织意大利罗马总部承担笔译工作; 参与政府文件、国新办外宣记录片翻译和静安文化快递编译等工作; 参与《朱自清散文》和《任正非的竞争智慧》英译本的翻译工作。
►获得荣誉及社会兼职:长期担任《东方翻译》杂志编辑, 对翻译理论也有独到见解, 曾发表论文《MTI 专业笔译实战项目教学模式探讨——以国新办宣传片项目为例》。
4. 董翔晓►个人简历:董翔晓,1984年至今,在美国从事英汉翻译工作,并提供相关商业咨询。
于 1989年参与创建一家亚洲语言翻译和排版公司,并任业务总监,直至 1999年退出公司。
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
陈新仁教授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学科带头人,南京大学外国语言学研究所所长,中国语言战略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担任第一主编、《外国语文研究》主编、副主编,(泰国)、: A(波兰)以及(《语言与符号学研究》)、《语用学研究》、《中国应用语言学》、《语言政策与语言教育》、《第二语言学习研究》等刊物编委.主要研究兴趣包括语用学、外语教育、二语语用习得、模糊语言学、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等。
独著、合著、译著15部,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主编教材、教辅20余部,作为主持人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主持、参加完成省部级项目多项,负责建成省级优秀课程一门。
主要学术兼职包括中国语用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英语教学研究分会副会长、中国话语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外语博士论坛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语言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外国语言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江苏省翻译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理事等,先后获得南京大学“优秀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等称号,先后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英国、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等11所高校兼职教授。
2003.7—2004.6在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大学()语言学系访学.2013.9—12在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访学。
ﻬ熊学亮教授1991年6月获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学位,1995年5月晋升教授职称,1997年12月获博士研究生导师资格,2008年定级为二级教授.现任复旦大学外国语言研究所所长、外国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
曾先后在荷兰、英国、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日本、新加坡、香港、纳米比亚、澳大利亚等地研修、讲学和参加国际会议。
自1983年以来在国内外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200多篇,出版著作17种。
研究生导师英语介绍
研究生导师英语介绍Good morning everyone,I am honored to introduce our esteemed graduate advisor, Professor [Name]. Professor [Name] is a highly accomplished and well-respected member of our academic community, and we are fortunate to have him/her guiding our graduate students.Professor [Name] obtained his/her doctoral degree in [Field] from [University]. With over [number] years of experience in research and academia, he/she has published extensively in prestigious international journals and presented his/her work at numerous conferences. Professor [Name]'s research focuses on [specific area], and his/her expertise in this field is widely recognized.In addition to his/her impressive research achievements, Professor [Name] is also a dedicated educator. He/She has supervised a large number of graduate students, many of whom have gone on to successful careers in academia and industry. His/Her commitment to fostering a supportive and stimulating research environment has earned him/her high praise from both students and colleagues. Beyond his/her academic pursuits, Professor [Name] is actively involved in various professional organizations and serves as a reviewer for leading journals in his/her field. He/She believes in the importance of collaboration, and often engages in interdisciplinary projects to tackle complex research questions.Professor [Name] is known for his/her approachable and supportive nature. Students have consistently praised his/heravailability and willingness to provide guidance and feedback. He/She encourages open discussion and fosters a respectful and inclusive environment where diverse perspectives are valued.We are truly fortunate to have Professor [Name] as our graduate advisor, and we look forward to the valuable guidance and mentorship he/she will provide to our students. Please join me in welcoming Professor [Name].Thank you.。
高等教育-上海外国语大学翻译硕士导师简介:陆永昌
上海外国语大学翻译硕士导师简介:陆永昌上海外国语大学翻译硕士导师简介:陆永昌各位考研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才思的一名学员,现在已经顺利的考上研究生,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个专业的真题,方便大家准备考研,希望给大家一定的帮助。
陆永昌,1950年出生,江苏扬州人。
上海外国语大学俄语系教授,翻译专业研究生导师。
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翻译家协会会员。
学历教育/进修与访学:1965年进入泰州师范(后更名为泰州师范专科学校)师范毕业后,弃笔从戎,军旅生活使一个普通战斗员变成一个基层指挥员,之后进入上海外国语学院(后更名为上海外国语大学)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
工作简历:1972年至今上海外国语大学俄语系教师;1982年至1986年曾在上海市政府教育卫生办公室工作;1991年至1993年受国家教委委派往俄罗斯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翻译系任教;回国后继续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执教,历任上海外国语学院高年级教研室主任、理论教研室主任、系办公室主任。
1994年被聘为副教授,2000年被聘为教授。
现任俄语系翻译教研室主任。
课程教学:先后从事本科生的文学理论、比较文学、苏俄文学史、名著选读、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生的中国翻译理论、苏俄翻译理论、俄汉文学翻译理论等课程教学。
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俄罗斯文学主要科研成果:学术专著:《俄汉文学翻译概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快乐家庭教育》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译著:《雪地寻踪》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森林报秋》安徽人民出版社(2010,与研究生陶爱苏译);《森林报冬》安徽人民出版社(2010,与研究生朱玥晗、杨晨译); 《森林报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0,与研究生沈尧译);《森林报夏》安徽人民出版社(2010,与研究生张琪、朱巧玲译) 《白夜》中国致公出版社(2005);《白夜》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赌徒白夜》延边人民出版社(2001);《赌徒白夜》北岳文艺出版社(2000);《赌徒》北岳文艺出版社(1999);《白夜》北岳文艺出版社(1999);《帕纳耶娃回忆录》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8);《鲸群离去》漓江出版社(1997);《天质女人阶梯》中国城市出版社(1997,与达曼华译) 《狗的日记》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愿您的孩子幸福》广东教育出版社(1991);《列宁的一生》广西教育出版社(1991);《女性必读》江苏人民出版社(1989,与达曼华译);《创世纪的案件》沈阳出版社(1988);《阿勃拉莫夫中篇小说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合译);编写的工具书:《苏联文学词典》江苏人民出版社(1984,与廖鸿钧等三人合编);《当代阿拉伯文学词典》译林出版社(1991,与朱威烈等四人合编);《青年文学手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作为主要编写人参加编写);《中西比较文学手册》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作为主要编写人参加编写);代表性论文:1.翻译学研究与世界民族文化的融合——作为一门学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载世界俄语教师联合会第12次世界大会论文集:《时间与空间中的俄语和俄罗斯文学》第五卷);2.坚持翻译科学认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载《城市发展: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东方文库》一书第30卷);3.别出心裁魅力永恒——读苏联作家比安基的《森林报》,安徽人民出版社,载《森林报秋》、《森林报冬》、《森林报春》、《森林报夏》(2010);4.关于语义与翻译,《俄语语言文学研究》(2009.2);5.礼仪之邦为何被妖魔化——文化战略与翻译进程思考,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载《现代人文中国思想中国学术》一书);6.翻译与翻译教学反思,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8,载《俄语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一书);7.翻译,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载《人文教育文明价值传统》);8.翻译——不能再增文化障碍,《译林》(2006.3);9.从“dragon”与“龙”的翻译说起,《中华读书报》(2006-4-5);10.俄语音韵修辞汉译初探,重庆出版社(2005,载《俄罗斯语言与文化探索》一书);11.走出翻译的误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12-1,载《俄罗斯语言文化研究论文集第二辑》);12.跨文化无障碍——翻译研究之方向,《上海翻译》S1期(2005);13.陨落于幻想与现实之间的碰撞——俄罗斯抒情诗人叶赛宁的悲剧,《译林》(2005.5);14.全球化背景下翻译进程思考,《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5);15.永恒的泪不尽的愁——读鲍·瓦西里耶夫的短篇小说《展品&……》,《名作欣赏》(2003-3-1);16.翻译时代文化——翻译进程思考,《译林》(2004.2);17.翻译与时代,《中华读书报》(2003.10.15);18.先进文化代表与文学概论课的设置,东华大学出版社(2003.10,载《学习与研究》;19.真实自然、情浓意深——读叶赛宁短篇小说《白水湖畔》,《名作欣赏》(2003.2);20.译文要“译”,翻译要“翻”——谈俄中翻译教学,《第六届两岸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2003.4,台湾淡江大学);21.力求在翻译教材中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载《语言.文化.外语教学》);22.俄罗斯诗人曼、曼德尔施塔姆悲惨的命运,《译林》(2003.1);23.探索、迷茫与变体——从俄罗斯作家利巴托夫的创作看苏联文学的演变,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1,载《俄罗斯语言文化研究论文集》);24.新一代的父与子的冲突——读谢·叶辛的中篇小说《摹仿者》,《名作欣赏》(2000.6);25.论文学翻译的“动态“标准,《外国语》(2000.5);26.新世纪外国文学翻译新构想,《第四届两岸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2000.6,台湾淡江大学);27.论诗人勃洛克晚期的信念,《译林》(1999.5);28.蕴藉的诗意辛辣的讽刺——谈陀氏早期小说《白夜》及其它,北岳文艺出版社(1999,载《白夜》一书);29.文学翻译,再现原汁原味的过程,《中华读书报》(1999.8.4);30.“白银时代热”及其他,《文汇报》”文艺百家"栏(1999.5.8);31.文学翻译与文化差异,《文汇报》文艺百家理论版(1998.12.18);32.高尔基是自杀身亡的吗?《译林》(1997.6);33.人性的悲剧人性的呼唤——《鲸群离去》及其它,广西漓江出版社(1997,载《鲸群离去》一书);34.生活习俗的牺牲品——从马雅可夫斯基的绝命书看诗人死因,《福建外语》(1997.1);35.试论鲁迅在俄、苏的影响,《中国文化与世界》(第4辑,1996);36.以情动人,以情取胜——读普里斯塔夫金的小说,《名作欣赏》(1995.6);37.从俄罗斯电影看俄罗斯人的观念变化,《国际观察》(1995.6);38.论马雅可夫斯基的最后悲剧,《名作欣赏》(1995.5);39.利用电视录像进行“文学概论”教学的实例与体会,《外语电化教学》(1995.3);40.我眼中的俄罗斯教育,《国际观察》(1995.2)科研与教学奖励:1.《论文学翻译的“动态”标准》获教育部外语指导委员会、俄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颁发的全国首届全国高校专业俄语优秀论文二等奖(2010);2.《俄汉文学翻译概论》获教育部外语指导委员会、俄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颁发的全国首届全国高校专业俄语优秀教材三等奖(2010);3.《翻译,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获上海外国语大学第十届科研成果三等奖(2009);4.《礼仪之邦为何被妖魔化—文化战略与翻译进程思考》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颁发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2008);5.《翻译,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颁发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2007);6.《论文学翻译标准的动态“内涵”》获上海外国语大学第六届科研成果三等奖(2001)。
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教育及导师简介
外国语学院研究生教育及导师简介一、学院发展概况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发轫于1965年上海海运学院设置的英语和法语两个本科专业,1978年成立外语系,2004年升格为学院,至今已经走过近半个世纪的不平凡历程。
半个世纪以来,学院由初创时期的45名学生和10余名专任教师,发展到了今天的两个硕士学位点(8个研究方向)、英语和日语两个本科专业及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点,在院学生数约1200人(含外国留学生近200人),专任教师120余人;学院现设有英语一系、英语二系、英语三系、日语系、大学英语教学部、汉语言文化中心、公共外语教研室、对外汉语教育中心、语言与文化研究所、翻译学研究所、英汉对比与应用研究所、国际航运(商务)英语研究所、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所、PCEC浦东外语培训部及教育部日本语能力考试中心等机构。
多年来,学院凭借学校外向型的性质及对外语学科一以贯之的重视,以本科教学为基础,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始终遵循“加强基础,办出特色,体现强项”的建设方针,开拓创新,谋求发展,在人才培养、专业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以及对外交流和合作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显著的成绩,在上海市乃至全国兄弟院校中赢得了较好的声誉。
经过几十年的创业与奋斗,学院的教学与科研均有长足发展。
2005年,上海市教委对我院进行硕士点学科评议,九项测评指标均以优秀通过。
2006年10月,教育部对我院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进行了全面评估,结论为优秀。
同时成为国内有资格授予该专业硕士学位的仅有的两所院校之一。
经过三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我院研究生教育现有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语言文学两个硕士点,共8个研究方向。
硕士学位点之一: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学位点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自1979年招生以来,已培养了大批翻译专业的硕士,不仅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研究方向多样化,学术成果显著,学科梯队结构完整合理。
该专业的指导教师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颇有建树,在国内同类以及相近学科中享有一定的知名度,研究成果在学界产生了有较大影响,他们十分注重培养质量,教学认真负责,论文指导要求严格。
上海海事大学电子系研究生导师介绍(吐血推荐,转载)
上海海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导师电子系研究生导师介绍(一)□朱大奇,男,1964.11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海事大学电子工程系主任﹑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委员会主席;“信号与信息处理”重点学科带头人;“水下机器人与智能系统实验室”负责人,上海市“模范教师”,中国自动化学会故障诊断与安全性专业委员会委员,《船海工程》、《机器人技术与应用》核心期刊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通信评审专家。
一、近5年获奖励情况1、获2008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第一获奖人):复杂电子设备智能综合故障诊断技术;2、获2007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第三获奖人):长距离输送系统动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3、2006、2007、2008、2009、2010连续5年获上海海事大学“科研突出贡献奖”;二、主持在研科研项目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无人水下机器人可靠性关键技术研究,主持人:朱大奇;2008.1-2010.12。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自治水下机器人路径规划与安全避障技术研究,主持人:朱大奇;2011.1-2013.12。
3、上海市科委创新行动计划项目:新型ARV研制与水下安全航行技术;主持人:朱大奇;2010.12-2013.12。
4、长三角科技联合攻关项目:具有冗余推进系统的水下机器人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技术。
主持人:朱大奇;2010.10-2013.10。
5、教育部高校博士点基金项目(博导类):数据驱动的自治水下机器人传感器故障诊断技术,主持人:朱大奇;2009.12-2011.12。
6、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研究重点项目:动态非线性不确定系统滑模容错控制及其应用研究,主持人:朱大奇;2009.9-2011.9。
7.上海市白玉兰科技人才基金:基于生物启发的自治水下机器人路径规划技术. 主持人:朱大奇;2009.9-2011.9。
8、上海海事大学科研基金:基于智能优化的开架水下机器人自修复容错控制技术,主持人:朱大奇;2010.12-2012.12。
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名录
(按研究方向和姓氏拼音排序)
研究方向
语言学:教学法 语言学:认知功能语法、语言 哲学、语用学 语言学:语言哲学 语言学:语言的认知和功能研 究 语言学:教学法、翻译
语言学: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语言学:西方修辞学、中西修 辞比较、修辞批评、英语写作 教学研究、语言学、语体学 语言学:双语教育 语言学:理论语言学、应用语 言学、翻译学 语言学:英语语言教学、翻译
每年可带3个研究生(包 括学术型和专业型) 每年可带3个研究生(包 括学术型和专业型) 每年可带4个研究生(包 括学术型和专业型) 每年可带3个研究生(包 括学术型和专业型) 每年可带4个研究生(包 括学术型和专业型) 每年可带2个研究生(包 括学术型和专业型)
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词典学
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
语言学:修辞学
语言学: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语言学:功能语言学、话语分 析 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外语教 学论 语言学:西方修辞学 语言学:英语写作学、英语语 块学 语言学:口译、英语语言教学
备注
每年可带3个研究生(包 括学术型和专业型) 每年可带3个研究生(包 括学术型和专业型) 每年可带3个研究生(包 括学术型和专业型) 每年可带4个研究生(包 括学术型和专业型) 每年可带3个研究生(包 括学术型和专业型) 每年可带3个研究生(包 括学术型和专业型)
赵莹 波
王颀
张秀 敏 马利 中 董永 杰
余弦
常志 斌
副教授/博士 副教授/哲学博 士 讲师/博士
讲师/博士
英语语言文学:纳博士科夫研 究、认知角度文学批评
英语语言文学:翻译研究
英语语言文学:翻译研究、译 介学 英语语言文学:女性文化与文 学、跨文化研究
讲师/博士
上海海大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教育及导师简介
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教育及导师简介院训:诚信为本正己安人以义统利持之以恒一、经济管理学院介绍(一)院长寄语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是一所特色鲜明的商学院,学院将海运、物流及其他相关的涉海和临港产业的经济管理问题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和教学内容,同时利用宽厚而坚实的商科学科基础和充裕的商科教学资源从事通用性经济管理学科的教学和科研,注重于应用研究,注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院尊重个人,尊重创新,追求学术民主,倡导团结协作。
我们中的每个人都很普通,但我们相信团队的力量,它能让我们这群普通人在一起干成不普通的事情;我们也懂得我们所涉足的领域是非常独特而又富有意义、充满挑战的课题,当我们在这些领域取得成功时,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是难以替代的!——曲林迟院长(二)学院介绍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以海运、物流及其它相关涉海和临港产业经济管理问题为主要教学内容和研究对象,立足上海、辐射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沿海沿江地区、面向海内外,追求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种功能的协调发展,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经济管理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和经济管理问题的重要研究基地,为全国海运、物流及其它相关涉海和临港产业提供经济管理人才支持和相关的智力和决策支持,保持着在海内外同领域学术对话中的话语权。
同时,学院利用宽厚而坚实的商科学科基础和充裕的商科教学资源提供高水平的通用性经济管理学科的教学、科研和咨询服务。
学院的使命:∙培养在全球海运与物流产业具有显著竞争力的明日商界领导人;∙在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等领域创新知识,并注重应用于海运与物流。
办学理念:∙以教育为中心,以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且和谐发展的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为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坚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加强基础,注重特色,以基础保证办学质量,以特色体现办学水平,以特色培育和保持竞争力和影响力;尊重个人,尊重创新,学术民主,团结协作,努力促进全体教师的发展。
上海外国语大学考研英语语言文学导师介绍之二
教材:《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新 编英语教程》第 5-8 册、全国自学考试教材《现代语言学》、主编 21 世纪英语专业系列教材《综合教程》1-4 册。 学术论文:
《礼貌和文化价值》《90 年代看语用》和《语境的动态研究》 科研与教学奖励:
1995 年获全国优秀教师和上海市高校优秀导师称号 1999 年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 2003 年获上海市高校教学名师奖 2004 年获上海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称号。
发表论文主要有:《团体英语教学法研究》,《商务英语需求分 析》,《中国古代教育与“李约瑟难题”刍议》,《英语教学中文化 的输入与引进》,《中学英语教师的培训调查》,《心理压力对口译 解码的影响》,《商务英语口译探讨》;
参加并完成了国家和上海市两级重点学科科研项目《大中小学一 条龙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获上海市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个人荣誉:
多年来主要讲授英语听力、英语口语、基础英语等各类英语课程, 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良好,深受学生好评。 研究方向与学术成果:
研究方向为第二语言习得,参加的科研项目有:“进一步解放思 想,深化改革,努力创建面向 21 世纪复合型外语教学新模式”(教 育部高教司项目,已完成),“‘一条龙''''模式培养外语人才的实 施条件及其办学体制的改革与创新”(教育部高教司项目,已完成), “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研究”(教育部高教司项目,部分 完成)。先后在各类学术会议、论文集和专业核心刊物发表多篇论文, 主要有《和新中国一起成长的我国高等外语专业教育事业》、《试论 学习文化观及其对我国外语教学法的影响》、《中介语和跨文化交际 研究》和《改进口语教学之我见》等。
龚龙生
男,1953 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二级学术骨干。现任全国 商务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上海紧缺人才培训工程会议和商务 口译考试专家组成员。曾先后担任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基础教研 室副组长,国际经济贸易管理学院英语教学部主任、副院长等职务。 1977 年 7 月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系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毕业 后留校任教至今。1984 年赴美国密苏里东南大学进修,1986 年获得 该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1992 年 9 月作为英中文化交流基金 访问学者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研修一年。1999 年至 2000 年在美国南 卡温斯洛帕大学英语系主讲“大学英语写作”、“中国近代文学”和 “现代汉语”三门课程。2000 年评定为教授。
上海海事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名单
宓为建、王重华、董达善、胡雄、黄有方、楼进、郑苏、黄赛清、张卫、杨勇生、董丽华、史建民、续秀忠、李勇、程永康、马捷、严伟、★何亚飞、添玉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汤天浩、谢卫、刘以建、薛士龙、沈雄、郑宗亚、许晓彦、王步来、黄允千、谭新元、★钱平、吴卫民、韩金刚、王天真、郭燚、陈意惠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4学科专业研究生指导教师产业经济学曲林迟余思勤骆温平张丽娟李序颖王晓惠肖昭媛陈雪玫甘爱平陈国良陈德明王德润安呈瑶张建华李波蒋志伟许忠锡于明翠李扬柳鹏柯蓉国际贸易学余思勤潘国陵程祖德孟玉红梁慎刚钱建娣苏豫姚秉琪朱碧新黄雅卓凌定成企业管理宋炳良顾亚竹王荣华唐力帆庄佳芳张璟孙玉琴肖祥鸿沈建新张页魏文静宋辉旺程爵浩郑玉香卢长利瞿群臻管理科学与工程丁以中周溪召汪传旭邓少灵蒋志明刘海澜莫剑英杨斌黄有方林国龙董丽华陈淮莉曲林迟余思勤潘国陵李序颖贾晓霞魏忠宋兵吴稼豪白力群俞向阳蒋元涛陆锡明梁承姬李彬真虹乐美龙会计学邵瑞庆田建芳叶自源钱美发史英明金丽玉巫珊玲唐玉莲曾秋根李丹张川章雁肖康元技术经济及管理黄有方寿建敏邵俊岗赵渤曹忠喜刘娟娟国际法学于世成蔡存强蒋正雄胡正良杨召南姚洪秀尹东年李云章邹盈颖徐国平卢敏徐捷黄顺刚林源民时平王国华佘少锋唐兵于耀东张晏瑲章博民商法学沈秋明沈禹钧沈晓明张江艳陈芳吴俐王铁雄蒋涛朱体正宋旭明经济法学康锐郏丙贵徐大梅思想政治教育刘泽雨鲍日新董金明王红丽董慧张苑琛颜红根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宗蓓华施欣刘伟真虹林国龙杨志刚王学锋赵刚侯荣华李玉如徐大振顾伟红胡美芬刘红沙梅张婕姝韩皓王正余静周晶洁秦天保王明志郑士源李钢乐美龙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刘文白吴相豪王晓蒋建平丁永生耿安朝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韩忠华毛浚纯王菊泉郑立信左飚王大伟陈海龙瞿宗德吴建国毛立群张海英施栋琴张益明袁永芳翁凤翔张治国史燕燕姚利锁赵光旭包通法蔡永良袁林新王跃武何绍斌苏歧英宋志平黄向辉罗林泉孟建国英语语言文学张滟尚新容新芳许宁云刘国辉机械工程物流方向杨斌高更君陈淮莉史立徐子奇施笑畏刘平刘唯刘晓航白跃伟机械设计及理论王重华胡雄宓为建郑苏章一计宋光明马捷石娟王悦民杨勇生朱云仙罗红霞梅潇施伟辰程永康梁岗梁承姬周银龙吴钢吴姜玮黎华洪蕾黄婉娟何平吴桂香董丽华陈峰黄有方张纪元董达善楼进机械电子工程宓为建王重华董达善胡雄黄有方楼进郑苏黄赛清张卫杨勇生董丽华史建民续秀忠李勇程永康马捷严伟何亚飞添玉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汤天浩谢卫刘以建薛士龙沈雄郑宗亚许晓彦王步来黄允千谭新元钱平吴卫民韩金刚王天真郭燚陈意惠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孙可平阎明孙明张榕曹永友刘全桢蒋开明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顾伟郑华耀褚建新夏永明黄学武王国峰黄建忠沈爱弟林叶春厉善亨袁敏薛圻蒙张雄王宇澄何敏姚文王建华翟琳黄细霞牛王强朱瑾徐为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王锡淮鲍敏中叶银忠徐善林施伟锋肖健梅俞宏生贺俊吉范红彭建学张艳
上海海事大学博士生导师简介(十三)
上海海事大学博士生导师简介(十三)
佚名
【期刊名称】《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6(27)2
【摘要】胡以怀1964年出生.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交通部重点实验室上海海事大学航运仿真中心副主任.兼任上海市内燃机学会理事、上海市系统仿真学会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轮机学术委员会委员.
【总页数】1页(PF0003-F0003)
【关键词】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大学;海事;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简介;智能信息处理;系统仿真;重点实验室;技术委员会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7
【相关文献】
1.上海海事大学博士生导师简介(十八) [J],
2.上海海事大学博士生导师简介(十九) [J],
3.上海海事大学博士生导师简介(十二)/上海海事大学博士生导师简介(十三) [J],
4.上海海事大学博士生导师简介(十四)/上海海事大学博士生导师简介(十五) [J],
5.上海海事大学博士生导师简介(八)/上海海事大学博士生导师简介(九)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上海海事大学导师范文
三、物流工程学院学位点介绍目前学院设有“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博士点,并设“电气工程”博士后流动站;设有5个硕士专业,分别为电气工程(一级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机械工程(物流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
近年来已完成国家863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博士后基金项目、国家支撑计划项目等重大课题多项、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省部级奖项、上海自然科学基金及交通部等重大课题、近三年科研总经费达到7000多万。
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形成了上述研究型实验室与合作基地为研究生科研和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试验平台与技术支持。
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于200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开始招生。
本学科教学、科研设施完备,学术梯队年龄结构合理,现有博士生导师3人、教授4人。
本学科以船舶控制工程、故障诊断和容错控制、物流系统优化、船舶仿真系统开发等方面形成了学科特色和优势。
下设智能控制与优化理论及应用、控制工程、机器视觉与系统仿真、控制理论与应用三个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智能控制、智能优化理论、故障诊断、容错控制、先进控制算法、系统仿真技术、智能信息处理、复杂系统建模与控制等。
学科拥有控制理论、过程控制、轮机自动化、船舶多模式自动化电站等实验室。
近几年来,承担国家科技部、交通部、上海市、以及企业的多项科研项目,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和教学成果奖1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和重要学术会议发表论文100多篇,数十篇论文被SCI、EI、ISTP收录。
本学科具备独立培养高质量高层次人才的能力。
本学科要求研究生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学风及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在自动控制和计算机应用领域内,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学科知识,不仅要求在基础理论上有所研究,而且还要适应于实验室研究及工程实际的软件环境和研究方法,要求学生有设计及动手能力。
5、电气工程本学科于1987年获“电力传动及其自动化”二级学科硕士点授予权,2001年更名为“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2011年获得一级学科硕士点授予权;设有“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博士点和“电气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商船学院及导师资料
商船学院研究生教育及导师简介一、学院简介商船学院现设有航海系、轮机工程系、航运仿真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航海科学研究所、中法联合伽利略系统与海上安全智能交通研究所、上海海事大学国际海事研究中心以及上海海事大学—挪威船级社国际合作中心。
有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轮机工程3个博士点;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轮机工程、制冷与低温工程4个硕士点;另有船舶与海洋工程、交通运输工程2个工程硕士点;航海技术、轮机工程、轮机工程(船舶电子电气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4个本科专业。
其中,航海技术和轮机工程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
同时,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为上海市重点学科, 轮机工程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
商船学院具有较完备的教学、实验和科研设施,设有10个教研室、2个教学实验中心,拥有综合船桥系统(IBS)实验室、船舶操纵模拟器、电子海图、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GMDSS)、天象馆、轮机模拟器、自动化机舱、柴油机特性测试、制冷空调、水泵性能测试、冷藏集装箱综合实验室、冷库等等具有先进水平的实验设备;拥有“天琴”、“天鹰”两艘无限航区的现代化远洋训练帆艇和各类专业证书训练设备。
商船学院拥有一支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积极进取的教师队伍。
现有教职工150余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45人、高级工程师或高级实验师8人。
具有博士学位19余人、硕士学位70余人。
持有海船船长证书13人、大副证书9人、轮机长证书7人、大管轮证书5人。
专业实验人员29人,其中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9人。
二、专业介绍学院的学科专业:博士专业轮机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图一:商船学院研究生专业架构图轮机工程:轮机工程学科创建于1909年,办学历史悠久,是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1984年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1月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拥有交通部重点实验室—航运仿真中心,相关学科群和相关实验室群结构完备。
上海海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教育及导师简介
******************************************************************************************************************************************Dean’s Message ********************************************************************* 21世纪,我们跨入了以信息网络为龙头的知识经济时代。
上海海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观念,弘扬艰苦创业之精神,以学生成才、教师成长、学院发展壮大为根本目标,积极探索创新型高级应用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以培养学生宽厚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专业运用能力为基础,为国家输送大批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自学院建立以来,我们始终坚持走开放化与创新化道路,在教师引进、教材建设、科研选题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强调开放化与创新化的理念。
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我们在科学研究、项目合作、师生交流等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我深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上海海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的明天会更加辉煌灿烂!欢迎广大莘莘学子报考上海海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王晓峰院长********************************************************************* 院长寄语Introduction********************************************************************* 学院介绍:学院贯彻以科研为导向,教学为基础,教学与科研并重的方针。
为上海经济与社会发展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和创新精神足的信息科学与技术工程人才。
学院具有雄厚的师资和科研力量,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交通部和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课题以及企业委托的科研课题,获得可喜的研究成果,学院于2007年被列为上海市高校信息工程(港口航运)教育高地建设项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语学院研究生教育及导师简介一、学院发展概况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发轫于1965年上海海运学院设置的英语和法语两个本科专业,1978年成立外语系,2004年升格为学院,至今已经走过近半个世纪的不平凡历程。
半个世纪以来,学院由初创时期的45名学生和10余名专任教师,发展到了今天的两个硕士学位点(8个研究方向)、英语和日语两个本科专业及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点,在院学生数约1200人(含外国留学生近200人),专任教师120余人;学院现设有英语一系、英语二系、英语三系、日语系、大学英语教学部、汉语言文化中心、公共外语教研室、对外汉语教育中心、语言与文化研究所、翻译学研究所、英汉对比与应用研究所、国际航运(商务)英语研究所、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所、PCEC 浦东外语培训部及教育部日本语能力考试中心等机构。
多年来,学院凭借学校外向型的性质及对外语学科一以贯之的重视,以本科教学为基础,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始终遵循“加强基础,办出特色,体现强项”的建设方针,开拓创新,谋求发展,在人才培养、专业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以及对外交流和合作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显著的成绩,在上海市乃至全国兄弟院校中赢得了较好的声誉。
经过几十年的创业与奋斗,学院的教学与科研均有长足发展。
2005年,上海市教委对我院进行硕士点学科评议,九项测评指标均以优秀通过。
2006年10月,教育部对我院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进行了全面评估,结论为优秀。
二、硕士学位专业强项与特色我院的硕士学位授予权起步较早,1979年创建我国第一个翻译理论与实践硕士研究生专业,并于1986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与北京外国语学院(今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同时成为国内有资格授予该专业硕士学位的仅有的两所院校之一。
经过三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我院研究生教育现有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语言文学两个硕士点,共8个研究方向。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 硕士学位专业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学位点之一: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学位点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自1979年招生以来,已培养了大批翻译专业的硕士,不仅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研究方向多样化,学术成果显著,学科梯队结构完整合理。
该专业的指导教师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颇有建树,在国内同类以及相近学科中享有一定的知名度,研究成果在学界产生了有较大影响,他们十分注重培养质量,教学认真负责,论文指导要求严格。
该专业研究方向之一“航运与经贸文献的翻译”具有海事、航运特色。
目前,上海正着力构建国际航运中心,该专业正努力为这项宏大事业添砖加瓦,培育英才。
硕士学位点之二: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点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点从2007年开始招生,该专业2009年第一届全体毕业生的毕业论文盲审成绩平均分达到87分,优秀率达到90%以上,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该专业下设语言学、英美文学及英美文化三个研究方向。
研究生导师中不少人在各自的研究领域中有所建树,研究成果已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得到同行专家好评。
三、师资力量学院拥有一批在翻译理论与实践、英汉对比与翻译、外国语言学、英美文学、英美文化等研究领域取得较高成就、享有较高学术声望的教授、学者,师资力量较为雄厚。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20余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32人,具有博士学位(含在读博士)26人,40周岁以下教师均有硕士以上学历。
我院还聘请了外籍专家教师4人。
我院历任教师中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全国“三育人”先进个人1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全国交通系统先进工作者2人,上海市劳动模范3人,上海市教学名师1人,上海市育才奖获得者2人,上海市“三八”红旗手2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6人。
毛立群教授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上海海事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航海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英语)。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生毕业,硕士学位。
国际应用语言学学会会员,英国IATEFL协会成员,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理事,上海市外文协会理事,上海市科技翻译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特约编审。
1986年和1988年在瑞士和荷兰短期进修,1995年和2002年分别赴香港大学和英国奇切斯特大学作学术访问。
主要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英汉互译理论与实践。
至今,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9篇,出版著作、译作、辞书、教材等22部,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9项,主持横向课题4项,主持校级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2项、校级教改项目1项,主持上海市第四期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英语)1项。
王大伟教授1978年3月考入哈尔滨师范大学本科,1983年获华东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自1982年在上海海事大学任教至今。
期间于1984年10月至1985年7月去英国Essex大学进修,获语言学硕士学位。
1985年9月至1986年3在英国York大学做访问学者。
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翻译,已发表外语核心期刊论文20篇,教材、译作、专著数十部。
2007年以来获得上海市教学名师、上海市精品课程等荣誉和奖项,发表外语核心期刊论文3篇,译作2本,主编、总主编教材21册,包括人事部全国翻译资格考试教材《英语笔译实务3级》,所主编的《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2、3、4册被全国数百所高校采用。
全国优秀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交通系统优秀工作者、上海市教学名师中国高校功能语法学会理事,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认知语言学会常务理事。
曾为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浙江省外文学会常务理事,杭州市外文学会会长等职。
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专职研究员,副博导,重庆大学民革主委,重庆市沙坪坝区政协委员,重庆市民革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市外文学会理事。
2003年6月毕业于复旦大学外文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师从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熊学亮教授,主要从事理论语言学研究,特别是认知语言学、语用学和英汉对比研究。
近年来已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和《外国语》等专业核心或权威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及文集5部。
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4个,到浙江大学、国防科大等高校讲学10次。
吴建国教授安徽师范大学文学士,上海海运学院文学硕士。
曾于美国Pepperdine大学研修企业管理专业,并在西班牙、丹麦等欧洲国家从事具体工作。
1997年7月来上海海事大学任教。
近2年来曾在哥伦比亚洛桑迪斯大学、墨西哥美洲大学等国外高校讲授“国际商务沟通”、“区域经济”、“市场营销”等课程。
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英汉互译理论与实践、国际商务。
担任专业课程:高级英语阅读与写作、英美文学、国际商务英语等。
主要发表论文7篇,论著、译著4篇,编著教材5部。
博士。
硕士生导师,翻译学研究所所长。
,1987年7月获东北师范大学外语系学士学位,1989年12月获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
2007年毕业,获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学位。
1990年至2009年在东北师范大学任教,2003年晋升教授。
2000年起为翻译方向硕士生导师,2006年以高级研究学者身份赴英国华威大学(University ofWarwick)访学。
2009年秋调入上海海事大学。
主要科研方向为英汉对比、翻译理论、当代语法。
自1991年起,先后在外语核心及其他刊物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编著六部,发表译文十万余字。
多次参加学术会议并大会宣读论文。
2007年11月参加在澳门理工学院召开的“海峡两岸四地翻译与跨文化交流高层研讨会”。
2009年1月参加在台湾辅仁大学召开的“翻译与跨文化交流研讨会”,并大会宣读论文。
2009年12月苏州大学翻译研究高层论坛大会主题发言。
郑立信教授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
1974年毕业于江苏师范学院(现苏州大学)英语专业。
1984年毕业于美国纽约市立大学应用语言学专业,获硕士学位。
研究方向: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语言与文化研究、英汉双语词典编纂。
历年来担任的兼职: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秘书长、苏州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海事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特约编审、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理事、上海外文学会理事等。
发表论文20余篇、专著4部;作为主要编纂者参编的大、中型英汉辞书7部;主编英语教材一套(共8册),总主审研究生英语系列教程一套(共5册);先后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6项。
翁凤翔教授学术方向:商务英语学,翻译学。
中国国际商务英语研究会副主任;上海海事大学外语学院国际商务英语系主任;国际航运(商务)英语研究所所长;国际商务英语学科带头人,国际商务英语翻译硕士生导师;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商学院客座教授。
(2002年9月—2003年9月在该大学商学院做访问教授,访问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与英国专家研究剑桥商务英语证书(BEC)考试课题;)2000年6月-8月年应邀参加德国汉诺威世博会,任商务翻译。
2010年7月-8月,在英国朴茨茅斯大学做访问教授。
已总主编出版四套国际商务/国际商务英语丛书(共18本)。
共主编出版著作与学术论文近50篇/本。
容新芳教授南京大学英美文学博士。
1978.3—1982.2在河北大学外文系主修英语语言文学,获学士学位。
84.8-86.7在上海外国语学院美国学研究中心上研究生班,研读“美国社会与文化”和“国际关系”之硕士研究生课程。
93—96在河北大学法律系学习法律获法学文凭。
1990年参编的《英汉科技大词库》获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2002年主编的《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泛读教程》获河北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1年评为教授。
2004—05年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访学。
2008年获上海市教委支出预算项目一项。
主要研究英美文学和西方文化。
参与或独立完成论著、译著12部,论文28篇。
蔡永良教授南京大学博士、英美文化方向学术带头人、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生导师、语言与文化研究所所长、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2007年12月受聘)、国家教育部语信司-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战略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2008年11月受聘)。
苏州大学外语系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语言学专业(硕研)、南京大学历史系世界史专业美国研究方向(博研)、曾先后赴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1995年)、剑桥大学(1996年)、卡迪夫大学(2000年)、谢菲尔德大学(2001年)学术访问。
研究兴趣:社会语言学(语言规划与语言政策)、美国研究(原住民文化研究)、语言与文化已出版专著5部,主编教材2部,参编辞书3部,发表论文20余篇,承担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获省部级荣誉称号、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华东地区优秀教材与学术专著出版奖二等奖各1项尚新副教授语言学博士(导师为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潘文国),副教授,外国语学院科研院长,英汉对比与应用研究所所长,上海海事大学第五批学科带头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生导师,外国语学院“英汉对比与翻译”学科方向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