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以致其道ppt课件

合集下载

5.1《论语》十二章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课件

5.1《论语》十二章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课件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说:“请问实行仁德的具体细则。”孔子说:“不合乎礼的不去看,不合乎礼的不去听,不合乎礼的不去说,不合乎礼的不去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请让我照这些话去做。”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毕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诗》的三大功能:一是诗教,兴、观、群、怨以修身;二是诗用,事父事君以治国;三是诗识,鸟兽草木以致知。
《论语》理解性默写1、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探讨文与质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谈到君子不要求吃足,不要求居住舒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早晨得知道理,当晚死去也甘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义利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束缚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就是仁。 一旦这样做了,天下人都会称许你有仁德了。实行仁德要靠自己,难道是靠别人吗?”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大学之道》ppt课件

《大学之道》ppt课件
“明明德”侧重“内圣”,“亲民”侧重“外王wang" “止于至善”则是最高境界和最终追求。 内圣外王
古代修身为政的最高理想。谓内备圣人之至德,施之于外, 则为王者之政。儒家的人格理想。
儒家以“修己”为起点,而以“治人”为终点。子曰:“修己以 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子日:“夫仁者,已欲立而 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解释:自己立身,通达了,也不,要忘记使 别人也能立身,通达。也就是说,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也要满足 他人的需要,两者都,满足了,才是一个真正的“仁者”,也才能真 正做到“内圣外王之道”。
古代想要把美好的德行彰明于天下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 的人,就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 齐其家 治理好国家,就要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 者,先正其 整齐有序;想要整治好自己的家庭使家心;欲正其心者,先 诚其意;欲诚其 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就要先修养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自身的品性;想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就要先端正自己的 内心;想要端正自己内心,就要先使自己的心意真诚;想要使心意真诚 ,就要先获得知识(或:把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推向极致)。而要获得 知识 ,关键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
【拓展一】孟子设计的儒家理想人格是大丈夫人格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种
人,一生光明磊落,举凡行事做人,“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人”,“穷 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在民族和国家需要的时候能做到“杀身成 仁,舍生取义”。
如何养成大丈夫人格呢?孟子提出他著名的“养气说”,“我善养 吾浩然之气”。“是集义而生,非义袭而取之也。(这种气是正义的日积月 累所产生的,不是一时的正义行为就能得到的。)”这里讲的“养气”就是 培养精神,培养人格。具体说,就是培养“正义感”,培养“正气”,培

《老子》四章ppt课件

《老子》四章ppt课件
一、作者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 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史记》
等记载老子出生于楚国或陈国。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 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与庄子并称“老 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 君”。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列为世界文化 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思想核心
“道”是世界的本原;“道”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和法则。
老子试图建立一个 适合于所有事物的 理论,一切事物都 遵循这样的规律
(道)。
太极 阴 阳
老子认为相互对立的 事物会互相转化,即 是阴阳转化。转化的
方法( 德 )来源于事 物的规律( 道 ) 。
道家类别
老庄之学 老庄派为老学、庄学的合称。以自然为本,天性为尊,法天心而无心弗志而为,以清静而使人退欲 消妄,以己之虚无澄他人之妄心而为。主张清虚自守,齐物而侍。以致“不为物累逍遥天下。”因 其成为历代文人雅士的精神家园。在汉初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以《老子》“无为”思想为主旨的
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 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 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道德经》主题思想为“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是《道德经》中老子思想的精华。“道”作为《道德
三十辐共一毂,当 其无,有车之用。 填
以为器,当其无,有器 之用。凿户牖以为室,
当其无,有室之用。故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
用。
三十根辐条穿在车轮,中间必须留出空处, 才能装上车轴,使车轮有转动的作用。揉打 泥土做陶器,器皿中间必须留出空处,器皿 才能发挥盛放物品的作用。建造房屋,有了 门窗四壁中空的地方,房屋才能有居住的作 用。所以,“有”(车子、器皿、房室)能 给人带来便利,是因为“无”所发挥的作用。

语文版《论语》选读10 学以致其道

语文版《论语》选读10 学以致其道

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 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 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 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 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 (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 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 吧?”
本章通过子禽与子贡两人的对话,把孔子的为人处世品格勾划出来。孔子之所以受到各国统 治者的礼遇和器重,就在于孔子具备有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的道德品格。例如,这五 种道德品质中的“让”,在人格的塑造过程中,就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让”是在功名利权上 先人后己,在职责义务上先己后人。让用之于外交如国事访问,也是合乎客观需要的一个重要条 件。孔子就是因具有这种品格,所以每到一个国家,都受到各国国君的礼遇。孔子认为,好胜, 争取名声;夸功,争取名利;争不到便怨恨别人,以及在名利上贪心不足,都不符合让的原则。 据此可知,让这一基本原则形成社会风尚的可贵之处是:就人情而言,长谦让名利地位之风,人 们就多学别人所长而鉴人所短。前者可以导人于团结、亲睦、向善;后者则诱人嫉贤妒能。二者 的社会效果截然相反。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1、孔子和他的学生认为 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之一:致其道(以)(19.7) 目的之二:为己(为了)(14.24) 目的三:为君子(成为)(6.13)
2、在学习的时候应该学 什么?(学习内容)
学道(15.32) 学义、信(13.4)
学礼(3.15) 学孝、忠、仁(1.7)
贫。”
【译文】 孔子说:“君子只谋求道行道,不谋求衣食。耕田,也常要饿肚子;学习,可以得到俸禄。
君子只担心道不能行,不担心贫穷。”
励学篇 (北宋)宋真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5.2《大学之道》课件高二选择性必修上册

5.2《大学之道》课件高二选择性必修上册

四、王阳明对改本《大学》的看法 王阳明针对朱熹的改本《大学》提出了古本《大学》的概念。 他在和他的朋友湛甘泉讨论《大学》时说本来“无错简之可 正”“无阙文之可补”,强调《大学》古本的自足性和完整性,并做 《大学古本旁释》,废除了朱熹对于“格物致知”的解释和补传。
带动了明清对于古本《大学》的研究。
对《大学》思想认识的变迁
汉代立《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 于学官,为五经;唐代加《周礼》、《仪礼》,并将《春秋》分 为《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为九经; 至开成年间刻石国子学,又加《孝经》、《论语》、《尔雅》为 十二经;南宋复增《孟子》,因有十三经之称。
为什么要读《大学》
一、“四书”作为一个体系,学习是有次序的。 程颢、程颐:“初学入德之门”。 朱熹:“学问须以大学为先,次《论语》,次《孟子》,次《中 庸》”。 《大学》定其规模。人生理想的范围是从“正心诚意”到“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的。 《论语》定其根本。 故,为学的顺序是以《大学》为先。
二、《大学》讲“大学之道”,突出大学的教育宗旨和培养人的具 体方法。
中国古代教育体系的建立,教育宗旨的定立,个人学习方向的确立 都有重要意义。
许多高等学府的校训都出自《大学》, 你能猜出下列校训是哪所学校吗?
厦 门 香大 港学 大 学
东河 南南 大大 学学
三、《大学》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个连续的整体,有助 于树立家国意识。
《大学》不仅仅讲的教育之道,大学精神,它把人生理想,看成内 外结合,从个人的修身一直到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个连续的整体,推 进了学》文本有两种:一为古本,一为改本。 古本《大学》:指汉代传承下来的时候的面貌。 《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礼记》在汉宣帝时由戴圣编辑完 成。到东汉时,大经学家郑玄为其做注,唐代孔颖达编纂《五经正义》, 其中的《礼记正义》主要就采用了郑玄的注,孔颖达自己做了疏。

学以致其道ppt 苏教版

学以致其道ppt 苏教版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孔子说到颜回好学时,并 没有说他文学如何了得,历史如何如何了得,语言 如何了得,而是 说他“不迁怒,不贰过”,既不迁怒 于人,又不两次犯同样的错误。 这在我们看来,完全 是品德问题,而不是什么好不好学的问题。这 又一次
说明,在圣人门下,学习决不仅仅是指书本知识、文 化知 识.而是包括“德育”的内容在内的,所谓“进 德修业”,在儒学 里,都是属于“学”的范畴。
着一些不合 理的现象,但我们毕竟是君子,所从事的,
毕竟是精神文明建设 的高尚事业啊。不合理现象需要
得到解决,得到改变,但“君子 忧道不忧贫”,自己
的追求还是不能放弃。这是不是也可以算作对“君子 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 贫”的一种理解呢?
13-4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 (1)。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 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 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2)。夫如是,
收入高,更不用说和做生意的个体户相比了。但我 们的 大学教授和专家学者是不是要为了“谋食”而
放弃教学和科研去 拉人力车,去种蔬菜,或去做生
意呢?

这时,我们就用得着“君 子谋进不谋食”这句话
了。毕竟有社会分工的不同,有所从事的 职业的性质
不同。

从这个意义上说,“君子谋道不谋食”还包含着
一种敬业精神在内。虽然我们的物质生活待遇还存在
段和方式,这就是学习。所以子夏说:“君子学
以致其 道。”不学则一事无成。
说到底,还是劝大家学习。
我们补充一句,就叫做:
“学习,学习,再学习。
14-24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 学者为人。”
• 【读解】 集解孔安国注:“为己,履而行之。 为人,徒能言之。”履而行之,是说古时学者将 其所求的学问拿来自己实行,这是为自己修养而 学。徒能言之,是说今时学者只将他所求的学问 拿来炫示于人,令人知道他非常高明,而他自己 不肯实行,这是为夸耀于人而学。

《论语》中的君子观ppt课件

《论语》中的君子观ppt课件
仁爱道义重礼节智慧诚信忠诚宽容英勇中庸质朴文质彬彬和而不同谦虚自强仁爱道义重礼节智慧诚信忠诚英勇中庸和而不同文质彬彬自强仁爱中庸重礼自觉重道义诚信一仁爱二道义三有礼谦逊四智慧五诚信六忠诚七英勇八心胸坦荡九有原则正直十自觉有自制力十一积极进取十二内外兼修十三谨慎十四安贫乐道十五博学多才十六言行一致注重行动十七有敬畏之心二慧眼识君子?1整理论语中人物形象比较丰满的孔子的弟子指出他们是否是君子为什么给出他们的君子特征并排出孔子弟子君子榜
(2)《三国演义》中的关羽是否具有君子属性, 试用《论语》中的君子观阐述理由。
(3)分析比较相似人物的君子特征。 祁瑞全 祁瑞宣
(4)不同的岗位需要不同的典型君子特征。指出 下面职业最需要的君子特征并举出论语中关于 该特征的论述。 医生
16
(1) 结合下列《论语》中关于君子的具体
论述,举出相关的名人的例子。
举出相关的名人的例子。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
反是。”
(2) 《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是否具有君
子属性,试用《论语》中的君子观阐述理由。
(3)分析比较相似人物的君子特征。
诸葛亮 周瑜
(4)不同的岗位需要不同的典型君子特征。指
出下面职业最需要的君子特征并举出论语中关
于该特征的论述。
法官
九、有原则,正直
十、自觉、有自制力 十一、积极进取 十二、内外兼修 十三、谨慎
十四、安贫乐道
十五、博学多才
十六、言行一致,注重行动
十七、有敬畏之心
11
二、慧眼识君子
• 1、整理《论语》中人物形象比较丰满的孔 子的弟子,指出他们是否是君子,为什么, 给出他们的君子特征,并排出孔子弟子 “君子榜”。
• 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宰我,子 贡,冉有,子路,子游,子夏……

论语:学以致其道(精心制作,公开课使用)

论语:学以致其道(精心制作,公开课使用)

2.背诵14· 24、15· 32和1· 14三则。
再见 谢谢指导!
桐乡教师进修学校 付启胜 2009.04.01
1· 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 学也已。”
“好学”的三条标准: (1)安贫乐道; (2)多做少说; (3)以人为镜。
1.预习事父母能竭其力;事 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 吾必谓之学矣。” (1.7)
“学稼”“学为圃” “谋食”
“礼”“义”“信” “谋道”
讨论,思考: 人们经常把孔子骂樊迟这一则作为孔 子鄙视劳动人民、轻视生产劳动的罪证, 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分析参考: 第一,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分工的 观念,还包含着一种对事业执着追求的精 神。 第二,重脑力劳动而轻体力劳动。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孟子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谋道不谋食”
13· 4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 为圃。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 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 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 而至矣,焉用稼?”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圬,音wū,涂抹之意)
6· 13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 人儒。”
小人儒:指只重视具体的知识技能的儒者(樊迟) 君子儒:把道德修养放在首位的儒者 (颜渊)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 3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 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 也。” “好学”:道德的修养(“进德”)

论语 子张篇19ppt课件

论语 子张篇19ppt课件

9 4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今译】子夏说:“即使是小的技艺,也一定有可取的地方,但是怕妨碍远大的事业, 所以君子不去从事。” 子夏说:“虽然都是些小的技艺,也一定有可取的地方,但用它来达到远 大目标就行不 通了。”
【注释】小道:小技艺。指农、医、百工之类。可观:可取。致远:追求远大的事业。 恐泥:恐怕有妨碍。泥:拘泥,妨碍。不为:不做。
11
9 10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已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 谤已也。”
【今译】子夏说:“君子要先取得百姓信任,然后再去役使他们;未得到信任,百姓就 认为你在虐待他们;先取得君主的信任,而后再去进谏;未得到信任,君主就会认为你 在诽谤他。” 子夏说:“君子必须取得信任之后才去役使百姓,否则百姓就会以为是在虐待他们。要 先取得信任,然后才去规劝;否则,(君主)就会以为你在诽谤他。” 【注释】信:受到信任。劳:使用,役使。厉:虐待。谏:劝谏。谤:毁谤。
8
9 7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今译】子夏说:“各种工匠在作坊里完成他们的制造任务,君子是通过学习获取仁 道。” 子夏说:“各行各业的工匠住在作坊里来完成自己的工作,君子通过学习来撑握道。” 【注释】百工:各种工匠。肆:古代手工业作坊和店铺都叫肆。(1)百工居肆:百工, 各行各业的工匠。肆,古代社会制作物品的作坊。致:获得,达到。 【评点】本章以匠师的工作为喻,形象地说明踏实学习对于君子成就大业的重要性。当 时许多人不肯踏踏实实学习,认认真真下功夫,却在哪里交谈阔论“道”,好像自己已 经是有道的君子了。子夏为了抨击这种浮夸学风,引出了百工做例子。百工居肆,从早 到晚,从事生产劳动,其志勤奋,其习专精,故能完成制造任务。君子学道也是一样, 从早到晚,从始到终,致力于学业,从学习、实践中领悟仁道。所以子夏强调君子想 “致其道”,只能像百工那样踏踏实实地学习,没有其他的路可走。

学以致其道

学以致其道

(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 子夏曰: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 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7) 7 ——君子之学 君子之学 【评析】上一章有“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句。本 评析】上一章有“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句。 章中子夏所说的这段话,实际是对上章的进一步发挥。子 章中子夏所说的这段话,实际是对上章的进一步发挥。 夏认为,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他的学问的好坏, 夏认为,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他的学问的好坏,主要不是 看他的文化知识,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实行“ 看他的文化知识,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实行“孝”、“忠”、 等传统伦理道德。只要做到了后面几点, “信”等传统伦理道德。只要做到了后面几点,即使他说 自己没有学习过,但他已经是有道德修养的人了。所以, 自己没有学习过,但他已经是有道德修养的人了。所以, 将这一章与前一章联系起来,就更可以看到孔子教育重在 将这一章与前一章联系起来, 德行的基本特点。按照子夏的说法, 德行的基本特点。按照子夏的说法,一个人能摆脱那些不 良的东西,积极主动地履行社会职责,当然是修养的结果。 良的东西,积极主动地履行社会职责,当然是修养的结果。 有了这些修养,他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 有了这些修养,他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 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这样的人怎么能说他没有学习过 呢?
(13)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 13)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 近思,仁在其中矣。 19·6 近思,仁在其中矣。”(19 6) ——博学笃志,切问近思 博学笃志, 博学笃志 【评析】博学而笃志,是一个学者 评析】博学而笃志, 应有的学习态度;切问而近思,是一个 应有的学习态度;切问而近思, 学者应有的学习方法。前者是“ 学者应有的学习方法。前者是“体”, 后者是“ 后者是“用”。

5.2 《大学之道》课件(共23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5.2 《大学之道》课件(共23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齐家
整治家庭
治国
治理国家
平天下 使天下归于太平
八目实际上包括“内修”和“外治”两大方面:前面 四级“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修”;后面三纲 “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治”。而其中间的“修身” 一环,则是连结“内修”和“外治”两方面的枢纽,它与 前面的 “内修”项目连在一起,是“独善其身”;它与后 面的“外治”项目连在一起,是“兼善天下”。
①齐其家: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 ②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 ③致其知:获得知识。 ④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⑤知至: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 ⑥壹是:一律,一概。
《屈原列传》:“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意 表达;表示 焉。”
《石壕吏》:“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说;回答
《劝学》:“假舆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达到
致 《送东阳马生序》:“家贫,无以致书以观。”
获得;得到
《过秦论》:“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招请;招集
《孔雀东南飞》:“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致使;使得
《柳毅传》:“昔为钱塘长,今则致政焉。” 《兰亭集序》:“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送还;交还 情致;情趣
任务二 “大学”之道
何谓“三纲”“八目”,它们内部和它们之 间的关系如何解读?
《大学》中提出了“三纲领”和“八条目”,强调道德修 养、修心炼己是治理人心和德治社会的前提。朱子认为大学 之道的三纲,是指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它既是《大学》 的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所谓八目, 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它既是为达到“三纲”而设计的条目工夫,也是儒学为我们 所展示的人生进修阶梯。儒家的全部学说都是循着这三纲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 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 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 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论语选读》10:学以致其道

《论语选读》10:学以致其道
►大人之事,小人之事,对待生产劳动的态度,孟子劳心劳力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朱熹】 儒,学者之称。程子曰:“君子儒为己,小人儒为人。”谢氏 曰:“君子小人之分,义与利之间而已。然所谓利者,岂必殖 货财之谓?以私灭公,适己自便,凡可以害天理者皆利也。子 夏文学虽有余,然意其远者大者或昧焉,故夫子语之以此。”
►学,德行优于知识,行为先于语言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 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迁,移也。贰,复也。怒于甲者,不移于乙;过于前者,不复 于后。颜子克己之功至于如此,可谓真好学矣。短命者,颜子 三十二而卒也。既云今也则亡,又言未闻好学者,盖深惜之, 又以见真好学者之难得也。程子曰:“颜子之怒,在物不在己, 故不迁。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不贰过也。”又曰: “喜怒在事,则理之当喜怒者也,不在血气则不迁。若舜之诛 四凶也,可怒在彼,己何与焉。如鉴之照物,妍媸在彼,随物 应之而已,何迁之有?”或曰:“诗书六艺,七十子非不习而 通也,而夫子独称颜子为好学。颜子之所好,果何学欤?”程 子曰:“学以至乎圣人之道也。”“今人乃谓圣本生知,非学 可至,而所以为学者,不过记诵文辞之间,其亦异乎颜子之学 矣。” ►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实践行为,心理修养
►百工——事、君子——道 学之目的:人格完善、完成治国平天下的大业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朱熹】 为,去声。程子曰:“为己,欲得之于己也。为人, 欲见知于人也。”程子曰:“古之学者为己,其终至 于成物。今之学者为人,其终至于丧己。”
【其他】 为己,履而行之;为人,徒能言之。
►为己,道的获得,道德完善,内圣
►好学,生的意义,孜孜以求,尽人事

学以致其道

学以致其道
结束
⊙第十课 学以致其道 ⊙第十一课 诲人不倦 ⊙第十二课 高山仰止 ⊙第十三课 沂水春风
第十课
学以致其道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情景导入
篮球明星姚明很喜欢读金庸的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他喜 欢书中英雄的处世方式,也希望自己身处困境时,能像书中英雄 那样放松。他还将这本书中讲到的不同门派的过招特点运用到篮 球运动中。打斗时,如果一方想击另一方的脸,开始时会握紧拳 头,在对方的面前高高举起。但是,如果什么动作都不做,对方 就猜不出自己要打击的部位了。正如不同门派之间的打斗,在篮 球运动中,准备进攻和防守前可以有许多不同站位。姚明在出击 的时候不先出手,不让对手猜出自己将会做什么。姚明认为,对 手如何反应会向自己透露一些关于对手的信息,对手一定会显示 自己的强项,然后姚明就能据此设法回应。正是这种学以致用的 意识,让姚明不断地走向更大的成功。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突破词句]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学以.致其道
以:连__词__,__表 __目 __的 __, ___来__
(2)耕也,馁.在其中矣 (3)则民莫敢不用情.
馁:饿_________________ 情:诚__,__真__诚___________
(4)焉.用稼 焉:_问__副__词__,__表__示__反__问__,__相__当__于__“__哪__里__,__怎__么__”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1.颜回 前521-前481年,春秋末期鲁国人。字子渊,亦 称颜渊,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为人谦逊好学,“不迁 怒,不贰过”。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以 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 反仁”。不幸早死。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孔门 十哲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 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 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 改称“复圣”。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之学者,知道求学的意义,在成己成物。 为己,就是先成就自己。例如智仁勇,皆须自己 先成就,然后始有能力成就他人。今之学者,不 知道求学的意义。以求名利为先。所以,不修道 德,只求学问。求学目的,是为了令人知道他有 学问。以有学问,则可以获得种种利益。故云: “今之学者为人。”
• 【读解】
• 古今学者,学风有别。 为人为己,一字之差,经 渭分明:为己者,但求自我充实,尽 得风流,“人 不知而不愠”,“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为人 者,装 腔作势,借以吓人,故作深刻博学,巧言令 色以悦人。 圣人概括古今学风,是就一般情形而论。 事实上,古代学者未必尽是为己,现代学者也不全 是为人。无论哪个时代,总是为 人为己的学者都有, 这也是我们应该注意的。 更应该注意的是你自己, 学习到底是为人还是为己呢? 用我们做学生时的通 俗的问法:到底是我要学还是要我学呢? 我要学 是为己,要我学是为人。 说到底还是一个学习目 的、学习态度的问题。
而水到渠成地 获得衣食。
在《子路》篇里,我们已看到学生樊迟去向孔 子学耕田种地 而被孔子骂了个狗血淋头。这里又从
正面来阐述了“君子谋道不 找食”的道理。
其实,从社会分工的角度来看,孔子的话的确 是有一定道理 的。以我们今天的情形而论,很多读
书人,包括大学教授和搞文 化工作的专家、高级知
识分子,就是不如一个拉人力车的或种蔬 茉的菜农
学以致其道
19-7子夏曰:“百工居肆(1)以 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注释」
(1)百工居肆:百工,各行 各业的工匠。肆,古代社会制作物 品的作坊。
【读解】钱穆《论语新解》
百工居肆中以成其器物,君子之于道亦然。 非学无以明道,亦无以尽道之蕴而通其变化。学 者侈言道而疏于学,则道不自至,又何从明而尽 之?致者,使之来而尽之之义。君子终身于学, 犹百工之长日居肆中。
则四方之民襁(3)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 「注释」
(1)圃:音pǔ,菜地, 引申为种菜。
(2)用情:情,情实。以 真心实情来对待。
(3)襁:音qiǎng, 背婴孩的背篓。
• 「评析」
“焉用稼”,是孔子勉励弟子们要研究修 己安人的大学问,要致力于治国平天下的大事 业,不要分心去种谷种菜,因为种谷种菜的事 情自有农业专家如老农老圃去作。而且农业是 否振兴,要看政治是否改善,如果政治不好, 则农业以及工商等业都兴不起来。所以改善政 治实为发展农业的先决条件。由此可知,“焉 用稼”一语并非忽视农人与农业。
• 第二是重脑力劳动而轻体力劳动。 这是当时社会状况与孔子本身的社会地位所决定
的。所谓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 子·膝文公上》)存在决定 意识,孔子本来就是脑力 劳动者的一员,或者说是统治阶级中的 一员,说出站 在脑力劳动者或统治者立场上的话来,没有丝毫可 怪 的地方。相反,真要让他说出劳动人民的话来,那才 是非常可 怪的哩。
孔子这一骂不打紧,到 2 0世纪 70年代我们 批判他时,就把 这一条作了他培养“四体不勤,
五谷不分,孔子的思想原本倒没有那么反动得透顶。 不外乎表达出如下两层意思罢了: 第一是社会分工的观念。 除了在这里所说的道理外,在《卫灵公》篇 里,孔子还更为 明确地提出了“君子谋道不谋 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 在其中矣。” 意思是说,作为君子,比如说读书人,你亲自去 种地 难保不饿肚子,努力学习却可以得到俸禄。 所以说,每个人要发 挥自己的所长,既然做了 读书人,就应该一心向学,走“学而优 则仕” 的道路,而不该提出去学什么种田种地的事。
收入高,更不用说和做生意的个体户相比了。但我 们的 大学教授和专家学者是不是要为了“谋食”而
放弃教学和科研去 拉人力车,去种蔬菜,或去做生
意呢?

这时,我们就用得着“君 子谋进不谋食”这句话
了。毕竟有社会分工的不同,有所从事的 职业的性质
不同。

从这个意义上说,“君子谋道不谋食”还包含着
一种敬业精神在内。虽然我们的物质生活待遇还存在
• 【读解】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行
行出状元也罢,非 状元也罢,总有他从事这种行
业的手段和工作方法。所以子夏说 “百工居肆以
成其事。”你要做一个工匠,总得进入一个店铺
或作 坊,在那里锻炼你的手艺,做成你的产品。
同样的道理,你要做 一个君子,要实现你的理想,
达到你心目中的“道”,那也得有一 定的修炼手
段和方式,这就是学习。所以子夏说:“君子学
以致其 道。”不学则一事无成。
说到底,还是劝大家学习。
我们补充一句,就叫做:
“学习,学习,再学习。
14-24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 学者为人。”
• 【读解】 集解孔安国注:“为己,履而行之。 为人,徒能言之。”履而行之,是说古时学者将 其所求的学问拿来自己实行,这是为自己修养而 学。徒能言之,是说今时学者只将他所求的学问 拿来炫示于人,令人知道他非常高明,而他自己 不肯实行,这是为夸耀于人而学。
着一些不合 理的现象,但我们毕竟是君子,所从事的,
毕竟是精神文明建设 的高尚事业啊。不合理现象需要
得到解决,得到改变,但“君子 忧道不忧贫”,自己
的追求还是不能放弃。这是不是也可以算作对“君子 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 贫”的一种理解呢?
13-4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 (1)。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 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 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2)。夫如是,
• 【读解】

樊迟在圣人门下来学种庄稼,种蔬菜真可以
说是找错了庙门, 烧错了香,被孔子骂了个狗血
淋头。
“小人哉,樊须也!”
这里的“小人”其实只是相对于“上”,即
在上位的统治者而 言,是指他不堪造就,不求上
进,倒不是说他品德上有什么问题。 就像我们今
天有些家长骂自己的子女:“你这个没有出息的 东西!” 恨铁不成钢而已,没有其他的意思。
15-32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 馁(1)在其中矣;学也,禄(2)在
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 「注释」 (1)馁:音něi,饥饿。 (2)禄:做官的俸禄。
【读解】 君子忧道不忧贫: 君子忧虑道是否存在,不忧虑 自己是否贫穷。忧道,就要卫 道弘道,使道常在世间。
• 【读解】

不谋衣食并不是真的不要衣食,而是通过谋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