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我们身边的科学》
中班主题教案《我们身边的科学》
中班主题教案《我们身边的科学》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 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学生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背后的原理。
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如磁铁、放大镜、气球等)、教学课件、实物展示等。
学具:记录本、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磁铁吸铁钉、放大镜观察物体等实验,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2. 例题讲解(10分钟)以气球摩擦头发后能粘在墙上为例,讲解静电现象,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及其原理。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科学现象,并尝试解释原因。
4. 实践探究(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如制作小风车、观察植物的生长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们身边的科学》2. 板书内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静电现象科学探究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电器,尝试解释它们的工作原理。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继续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并与家人分享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可推荐相关书籍和视频,帮助学生深入拓展科学知识。
篇名为《中班主题教案《我们身边的科学》的重点和难点解析》。
一、教学内容解析教学内容聚焦于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旨在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奥秘。
重点章节为“认识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该部分内容的难点在于如何将抽象的科学原理以幼儿易于理解的方式进行传达。
二、教学目标解析1. 观察与认知:重点培养幼儿对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的观察力,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幼儿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
中班科学教案:我们身边的科学
中班科学教案:我们身边的科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到我们身边有很多的科学现象,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交流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欲望。
二、教学内容:1. 第五章:空气的力量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存在和空气的力量,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验感受到空气的力量。
2. 第六章:水的神奇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水的性质和水的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验感受到水的神奇。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幼儿通过观察身边的现象,发现科学的奥秘。
2. 实验法: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
3. 讨论法:让幼儿通过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四、教学准备:1. 教具:空气实验器材、水实验器材、观察记录表等。
2. 环境:安静、舒适、安全的学习环境。
五、教学步骤:1. 第五章:空气的力量(1) 引入: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存在。
(2) 实验:让幼儿动手操作,体验空气的力量。
(3) 观察:让幼儿观察实验结果,引导幼儿思考。
(4) 总结: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2. 第六章:水的神奇(1) 引入: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幼儿了解水的性质。
(2) 实验:让幼儿动手操作,体验水的神奇。
(3) 观察:让幼儿观察实验结果,引导幼儿思考。
(4) 总结: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六、第七章:太阳的力量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太阳的重要性以及太阳对生活的影响,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验和观察感受到太阳的力量。
(1) 引入: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幼儿了解太阳的存在和作用。
(2) 实验:让幼儿动手操作,观察太阳光下的影子变化。
(3) 观察:让幼儿在户外观察太阳的位置和影子的变化,引导幼儿思考。
(4) 总结:让幼儿表达自己在实验和观察中的发现和感受。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我们身边的科学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我们身边的科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手册》第四章“我们身边的科学”,具体内容为“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学会用科学的眼光观察世界。
2.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并能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如磁铁、放大镜、小灯泡等)、PPT、教学视频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器材、画笔、纸张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实验器材,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实验器材有什么作用吗?”2. 理论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和教学视频,讲解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如磁铁吸铁、放大镜原理等。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观察、思考,并积极参与讨论。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并给予评价和指导。
5. 动手实验(15分钟)教师分组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我们身边的科学2. 内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磁铁吸铁、放大镜原理等实验结果与原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些现象。
2. 答案:根据学生观察和所学知识,合理解释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
2024年中班科学活动《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通用
2024年中班科学活动《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活动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我们身边的科学》,具体内容为第一、二节,围绕“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和“探索简单的科学原理”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物体的浮沉、了解风的形成、探索光影关系、观察植物的生长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通过观察、实践,使幼儿掌握简单的科学原理,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幼儿合作、探究、思考的能力,激发幼儿的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简单的科学原理,如浮力、风力、光影关系等。
教学重点: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沉实验器材、风的形成演示器材、光影实验器材、植物生长观察器材等。
学具:画笔、画纸、记录表、放大镜、小盆栽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浮沉实验,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为什么有的物体浮在水面上,有的物体沉入水底?2. 例题讲解(10分钟)针对浮沉现象,教师讲解浮力原理,引导幼儿理解浮沉现象与物体密度、体积的关系。
以风的形成为例,教师通过演示器材,讲解风的形成过程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3. 随堂练习(15分钟)幼儿分组进行浮沉实验,观察不同物体的浮沉情况,并记录下来。
幼儿动手制作简易风车,感受风力对风车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1. 我们身边的科学2. 内容:浮沉现象:物体密度、体积与浮力的关系风的形成:空气流动、风力作用光影关系:光的传播、影的形成植物生长:光合作用、营养需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记录身边的科学现象观察生活中遇到的浮沉现象,记录物体名称、浮沉情况及原因。
观察风对周围事物的影响,记录下来并分析原因。
2. 答案:浮沉现象:如塑料瓶、木块浮在水面上,石头、铁块沉入水底。
原因是塑料瓶、木块密度小于水,石头、铁块密度大于水。
风的影响:如风吹动树叶、纸片,使风车转动等。
中班科学领域《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附反思
中班科学领域《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附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我们身边的科学》,详细内容包括:1. 生活中的科学现象;2.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3. 科学实验:观察植物的生长。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2. 培养幼儿运用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3. 培养幼儿关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重点:让幼儿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实物(如种子、发芽的豆苗等);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植物能生长?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结合实物,讲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2)教师示范如何进行观察,引导幼儿运用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观察植物,记录观察结果;(2)幼儿分享观察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2)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的其他科学现象。
六、板书设计1. 《我们身边的科学》2. 内容:(1)生活中的科学现象;(2)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3)植物的生长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身边的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了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了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观察方法的掌握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其他科学现象,如天气变化、动物行为等,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观察、思考、发现。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方式;4. 随堂练习的组织与指导;5. 板书设计的清晰与逻辑性;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我们身边的科学》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我们身边的科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我们身边的科学”。
通过本章学习,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知道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2. 培养幼儿观察、发现、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和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交流的学习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发现、探索科学现象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放大镜、磁铁、气球等)、PPT、教学挂图。
学具:记录本、画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如磁铁吸铁、放大镜观察物体等。
引导幼儿观察、讨论这些现象,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
2. 新课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PPT和教学挂图,讲解本章内容,引导幼儿认识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讲解过程中,结合实例,让幼儿亲身感受科学的魅力。
3.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出示例题,如“为什么磁铁能吸铁?”引导幼儿思考、讨论,共同寻找答案。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给出几个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让幼儿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幼儿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科学现象,激发他们继续探索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我们身边的科学》2. 内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观察力、思考能力合作、分享、交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至少3个。
2. 答案示例:现象1:树叶为什么会变色?答案:因为叶绿素在秋天会分解,使树叶颜色改变。
现象2:为什么水会结冰?答案:因为温度降低,水分子运动减慢,逐渐凝固成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我们身边的科学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我们身边的科学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包括:1. 认识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2.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空气、光、声音等科学概念;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2. 培养幼儿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幼儿合作、探究、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如空气、光、声音等。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描述、探究科学现象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球、镜子、水、杯子、蜡烛、放大镜等;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吹气的气球,让幼儿观察气球的形状变化,引导幼儿思考:气球为什么会变大?引导幼儿讨论: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东西是由气体组成的?2.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气球实验,讲解空气的概念,让幼儿了解空气是无色无味的;利用镜子、光等教具,讲解光的反射现象,让幼儿观察光在镜子上的反射;讲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让幼儿用杯子、水等学具进行实验。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分成小组,观察教室里的物体,找出由空气、光、声音组成的事物;每组挑选一个科学现象,用画纸、彩笔等学具进行记录和展示。
教师邀请各小组分享观察到的科学现象,给予评价和鼓励;六、板书设计1. 大我们身边的科学2. 小空气:气球、风等;光:镜子、影子等;声音:杯子、水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科学现象仔细观察家里的事物,找出三个科学现象,并用画纸、彩笔进行记录;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作业,并写下观察到的科学现象。
答案示例:科学现象1:吹风机吹出的热风是由空气组成的;科学现象2:镜子里的自己是由光的反射产生的;科学现象3:水龙头流水的声音是由水的流动和碰撞产生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身边的科学现象。
幼儿园中班《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教学设计
幼儿园中班《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我们身边的科学现象,了解简单的科学原理。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科学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空气的存在活动内容:通过游戏、实验等方式,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空气是无形的,但确实存在。
2. 第二课时:水的特性活动内容: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如透明、流动、溶解等。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
3. 第三课时:力的作用活动内容:通过实验、游戏等方式,让幼儿感知力的作用,如拉、推、挤等。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4. 第四课时:声音的产生活动内容:通过实验、游戏等方式,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如敲击、吹奏等。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5. 第五课时:植物的生长活动内容: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让幼儿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如种子发芽、叶子变色等。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植物需要水分、阳光和土壤才能生长。
三、教学方法1. 游戏法:通过有趣的游戏,让幼儿在玩耍中学习科学知识。
2. 实验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理解科学原理。
3. 观察法:让幼儿观察周围的自然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4. 讲解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向幼儿传授科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2. 操作能力:评估幼儿在实验、游戏等环节的操作技能。
3. 观察记录:让幼儿记录观察到的科学现象,检查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4.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方式,检查幼儿对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具:空气气球、水杯、力的作用道具、声音产生道具、植物生长道具等。
2. 教材:幼儿园中班《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材。
2024年中班科学领域《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附反思
2024年中班科学领域《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附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我们身边的科学》,具体内容包括:认识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了解科学在我们身边的作用,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并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如影子、静电、浮力等。
2. 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发现并描述身边的科学现象。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掌握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幻灯片、实验器材(影子、静电、浮力实验材料等)学具:记录表、画笔、彩泥等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幻灯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身边常见的科学现象,如太阳下的影子、摩擦产生的静电等。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以影子为例,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发现影子与光的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光源下影子的变化,记录在记录表上,并用画笔、彩泥进行创作。
4. 小结与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幼儿意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他们善于观察、思考的习惯。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们身边的科学》2. 板书内容:科学现象:影子、静电、浮力等科学原理:光的传播、电荷、密度等实践活动:观察、实验、记录、创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身边的科学现象,记录并分享。
答案示例:我发现晚上灯光下的影子比白天太阳下的影子更长。
2. 作业要求:家长协助幼儿完成,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科学现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身边的科学现象,培养了对科学的兴趣。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家庭、学校中是否能够主动发现并探索科学现象,鼓励幼儿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不断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我们身边的科学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我们身边的科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我们身边的科学》,具体内容包括:身边的科学现象、简单科学原理、科学探究方法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身边的科学现象,提高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运用简单科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提问、假设、实验等科学探究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科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培养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观察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放大镜、磁铁、气球、尺子、水、盐等。
2. 学具:每组一份探究材料,包括磁铁、气球、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气球、磁铁等物品,展示一些简单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例题讲解(15分钟)以磁铁为例,讲解磁铁的性质、磁极、磁力等概念,并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磁力。
3.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教具进行观察和实验,记录观察结果,讨论实验现象。
4. 知识讲解与拓展(10分钟)针对学生的观察和实验结果,讲解相关科学原理,引导学生运用科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5. 小组讨论与分享(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实验中的发现,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们身边的科学2. 内容:科学现象:磁性、浮力、光的反射等科学原理:磁力、浮力原理、光的传播等科学探究方法:观察、提问、假设、实验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科学现象,并记录下来。
(2)运用所学科学原理,解释这些现象。
2. 答案:(1)例如:磁铁能吸引铁钉,水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等。
(2)例如:磁铁吸引铁钉是因为磁力,物体受到浮力是因为浮力原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鼓励他们积极提问和分享,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身边的科学现象,进行家庭小实验,激发科学兴趣。
2024年中班科学领域《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附反思
2024年中班科学领域《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附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中班科学领域教材《我们身边的科学》的第二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简单物理原理以及自然界中的科学知识。
通过学习,使幼儿了解和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并描述身边的科学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2. 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一些简单的物理原理,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和掌握简单的物理原理。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和描述科学现象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科普图片、实验器材(磁铁、小汽车、气球等)、多媒体设备。
学具:画笔、画纸、手工材料(彩泥、卡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科学现象,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以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解物理原理,如磁铁的吸引与排斥、小汽车的运动原理等。
通过实验演示,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和理解物理原理。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科学现象,让幼儿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4. 课堂小结(5分钟)鼓励幼儿在课后继续观察身边的科学现象,并与家人分享。
六、板书设计1. 课程我们身边的科学2. 主要内容:科学现象:磁性、光的折射、水的浮力等物理原理:磁铁的吸引与排斥、小汽车的运动原理等自然界中的科学:风力、地球引力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描述生活中的一个科学现象,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作业示例:题目:为什么我们在水中感觉身体变轻?答案:因为水的浮力作用,使我们在水中受到的地球引力减小,从而感觉身体变轻。
2. 作业要求:字迹工整,描述清楚,不少于100字。
幼儿园中班科学我们身边的科学精品教案带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我们身边科学精品教案带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我们身边科学》,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日常生活中简单科学现象,如光反射、声音传播、水表面张力等,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解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和掌握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科学现象;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探索科学现象兴趣;3. 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光反射、声音传播等科学原理;重点:观察和体验日常生活中科学现象,培养科学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镜子、小鼓、小锤、气球、硬币、水、卡片等;2. 学具:记录表、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幼儿讨论:“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有趣科学现象?”引导幼儿分享自己观察和发现。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光反射:用镜子演示光反射现象,让幼儿观察、体验;(2)声音传播:敲击小鼓,让幼儿听到声音,引导幼儿解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3)水表面张力:将硬币放在水面上,让幼儿观察硬币浮在水面上现象。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和记录科学现象。
六、板书设计1. 光反射:镜子、反光物体;2. 声音传播:小鼓、空气;3. 水表面张力:硬币、水面。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科学现象;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幼儿观察和体验科学现象,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幼儿个别辅导,关注每个幼儿学习情况。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进行科学小实验,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2)鼓励幼儿在家庭中观察和发现科学现象,与家长分享,培养幼儿科学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特别关注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我选择与幼儿生活紧密相关科学现象,如光反射、声音传播和水表面张力,这些内容既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又具有一定探索性和趣味性。
我们身边的科学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7篇
我们身边的科学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7篇科学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同时,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下面是WTT给大家整理的我们身边的科学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们身边的科学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1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探索飞“飞盘”的不同方法,以及探索不同形状的飞盘与距离远近的关系。
2、培养幼儿勤于探索、乐于发现的科学精神,激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重难点:探索飞飞盘的方法、不同形状的飞盘与距离远近的关系活动准备:三角形、圆形、长方形飞盘各8个、装饰好的飞盘3个、黑板、活动场地安排活动过程:一、玩飞盘1、出示3种形状的飞盘,鼓励孩子自由玩2、小结玩的多种方法,引出方法――飞飞盘二、探索飞的方法1、同种形状两两结对飞飞盘,比一比谁飞的远2、小结飞飞盘的多种方法三、探索谁飞的远1、3人一组(三角形、圆形、长方形)用科学的方法飞飞盘,比一比谁飞的最远2、集中交流:哪个飞盘飞的最远,为什么?3、小结:圆形飞盘在飞的时候转的很快,空气宝宝推它的力量就很小,飞的也就远了。
长方形、三角形飞盘在飞的时候转的比较慢,空气宝宝推它的力量就比较大,所以就飞的近了。
四、活动延伸看老师的飞盘漂亮吗?请你们也给飞盘打扮一下,再来玩玩。
我们身边的科学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2活动目标1、喜欢船,感知船的特点。
2、体验歌唱与表演的乐趣。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收集各种船的图片、玩具、模型、图书等,在班级布置展示区;歌曲《小白船》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1、组织幼儿参观“船的展示区”,引发活动兴趣。
幼儿园《我们身边的科学》中班科学教案
幼儿园《我们身边的科学》中班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如浮力、光影、声音等;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了解和掌握这些科学现象的产生和变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认识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合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3. 引导幼儿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科学现象的产生和变化过程。
教学重点:观察、思考和动手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实验器材、光影实验器材、声音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记录表、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如浮在水面的纸船、手影游戏等,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2. 讲解与观察(1)教师讲解浮力、光影、声音等科学现象的产生和变化。
(2)组织幼儿进行观察,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见所闻。
3. 例题讲解以浮力为例,讲解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关系,引导幼儿思考如何使物体浮在水面上。
4. 动手实践(1)分组进行浮力、光影、声音实验。
5. 随堂练习设计与实验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浮力:与物体密度有关,物体密度越小,浮力越大。
2. 光影:光照射到物体上,产生影子,影子的形状与光源的位置有关。
3. 声音: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观察家里的物体,哪些可以浮在水面上?哪些会沉入水底?(2)晚上在灯光下,与家人一起玩手影游戏,记录下你们的手影形状。
(3)找一找生活中的声音,如敲门声、水流声等,说说它们是怎样产生的。
2. 答案:(1)可以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塑料瓶、泡沫板等;沉入水底的物体:石头、铁块等。
(2)手影形状:小鸟、兔子、大树等。
(3)声音产生:物体振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幼儿的参与度和兴趣,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中班科学领域《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附反思
中班科学领域《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附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我们身边的科学》,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常见的动植物、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探索自然界的规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常见的动植物,知道它们的特点和分类。
2. 观察和体验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3. 初步认识自然界的规律,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和生态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动植物,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片、实物、实验器材等。
学具:画笔、画纸、彩泥、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动植物图片,引导孩子观察、讨论,激发兴趣。
2. 例题讲解(15分钟)以“为什么树叶会变色?”为例,讲解科学道理,引导孩子观察树叶的变化。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孩子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分享观察和发现。
4. 实践活动(10分钟)组织孩子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如观察植物的生长、了解光和影的关系等。
六、板书设计1. 《我们身边的科学》2. 内容:常见动植物的认识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界规律的认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动植物,记录它们的特点和变化。
2. 答案:孩子们可以根据观察到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孩子们了解了身边的科学。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鼓励他们积极发言和思考。
2. 拓展延伸:组织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如参观植物园、动物园,让他们在实际环境中感受科学的存在。
同时,鼓励孩子在家中开展科学小实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操性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和难点解析:1. 常见动植物的认识: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物展示,引导孩子观察、描述、分类,掌握不同动植物的特点和习性。
幼儿园《我们身边的科学》中班科学精品教案
幼儿园《我们身边科学》中班科学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选取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我们身边科学》第四章“生活中科学”展开教学。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日常生活中简单科学现象,如浮力、光反射、声音产生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和掌握生活中简单科学现象;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探索问题能力;3. 激发幼儿对科学兴趣和求知欲。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和掌握生活中简单科学现象。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探索问题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浮力实验装置、镜子、声音产生器等)、图片、实物等。
学具:记录本、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幼儿观察教室里物体,引导他们发现浮力、光反射等科学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1)讲解浮力现象,通过实验让幼儿观察物体在水中沉浮现象,引导他们思考原因。
(2)讲解光反射现象,通过实验让幼儿观察镜子反射现象,引导他们思考光传播规律。
3.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4. 互动讨论(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我们身边科学》2. 内容:浮力现象:物体在水中沉浮光反射现象:镜子反射3. 插图:实验示意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家里或教室里物体,找出有浮力现象物体,并记录下来。
(2)用镜子观察光反射现象,并记录下来。
2. 答案:(1)浮力现象:如木块、塑料玩具等可以浮在水面上物体。
(2)光反射现象:镜子照射光线,光线反射到物体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实验和讨论过程中表现,解他们对科学现象理解程度,以便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其他科学现象,激发他们探索欲望,培养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互动讨论4. 作业设计一、实践情景引入为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科学概念,实践情景引入是至关重要。
我会在这一环节中,尽量选择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场景和物品,以引发他们兴趣和好奇心。
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我们身边的科学》
《我们身边的科学》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帮助幼儿认识并了解身边的科学现象。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并了解身边的科学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具:放大镜、气球、水、冰块、磁铁、铁钉、塑料尺、纸张等。
2.环境布置:科学实验室(模拟环境)。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放大镜,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二)探索活动1.气球实验(1)教师出示气球,引导幼儿观察气球的形状、大小和颜色。
(2)教师演示如何吹气球,并提问:“你们知道气球为什么可以吹起来吗?”2.水实验(1)教师出示一杯水和一个冰块,引导幼儿观察水的颜色、状态和冰块的特点。
(2)教师将冰块放入水中,提问:“你们猜猜冰块会在水中发生什么变化?”3.磁铁实验(1)教师出示磁铁和铁钉,引导幼儿观察磁铁的形状、颜色和铁钉的特点。
(2)教师演示磁铁吸附铁钉的过程,提问:“你们知道磁铁为什么能吸住铁钉吗?”4.塑料尺实验(1)教师出示塑料尺和纸张,引导幼儿观察塑料尺的形状、颜色和纸张的特点。
(2)教师演示用塑料尺在纸张上摩擦,提问:“你们知道塑料尺在纸张上摩擦为什么会起静电吗?”2.教师提问:“你们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四)拓展活动1.教师出示其他科学实验材料,如:电池、灯泡、导线等,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电路连接。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电池、灯泡和导线是如何组成电路的吗?它们有什么作用?”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一系列科学实验,让幼儿亲身体验和感受科学的魅力,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1.实验过程中,部分幼儿对实验现象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和解释。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我们身边的科学》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我们身边的科学》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要求,结合教材《我们身边的科学》第3章“生活中的科学”进行设计。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如水的浮力、光的反射等;探索自然界的规律,如天气变化、植物生长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掌握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的反射、水的浮力等科学现象的理解。
教学重点:观察、思考、表达能力的培养;合作、探究、创新精神的激发。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实验器材、镜子、放大镜、植物生长观察盒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浮力实验,让幼儿观察并思考:为什么有的物体能浮在水面上,有的物体却沉入水底?2. 例题讲解(10分钟)以光的反射为例,教师用镜子、放大镜等教具,引导幼儿观察光的反射现象,解释反射原理。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光的反射实验,观察物体在不同角度下的反射图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4. 探索活动(15分钟)幼儿分组进行水的浮力实验,记录实验结果,讨论影响浮力的因素。
提问环节:让幼儿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科学现象,激发他们继续探索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光的反射:原理、实验方法、应用。
2. 水的浮力:实验过程、影响因素、结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植物,记录它们的生长过程,思考植物生长与光照、水分的关系。
2. 答案:植物生长与光照、水分密切相关。
光照充足、水分适中,植物生长良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幼儿对科学现象的理解程度,以及教学方法是否合适等。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中继续观察身边的科学现象,与家长分享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二班活动案例《我们身边的科学》
一、活动背景:
随着时代的前进,现代科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
小朋友在生活中会发现许多科学。
为什么沙发有弹性?为什么轮子都是圆形?如果用方形或三角形做轮子会怎样?为什么有光的地方就会有影子呢?为什么影子有的时候长,有的时候短?当我们仔细观察和思考的时候,会发现我们身边有许多秘密,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索、去了解。
在“我们身边的科学”这个课程活动中,我们希望通过以生活中常见的科学为话题,从生活中幼儿常接触和感兴趣的事物入手,可以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培养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活动目标:
1. 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感兴趣,能积极地参与探索活动,会用语言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
2. 通过尝试、感知和操作,积累一定的学习体验,形成有关概念。
3. 感受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培养独立性和创造性。
4. 在原故事和儿歌的基础上,想象并创编新的故事和儿歌。
5. 发展走、跑、蹲、跳的基本能力,增进想象力以及肢体创作的能力,促进动作的敏捷性。
6. 随音乐的变化,改变动作的速度、力度和难度。
7. 积极参与观察和探索活动,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找出相同的图案。
8. 正确使用多种手工工具和材料,运用画、贴、印、捏等方法进行美术活动,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三、区角环境的创设:
1.益智区:
1)幼儿比较并记录自己的发现,看看什么更有弹性。
2)幼儿尝试、比较让玩具动起来的不同方法并记录。
2.阅读区:
教师提供小汽车、树、花图片,让幼儿有表情地讲《蓝汽车》的故事。
3.表演区:
利用小动物的头饰,等东西,根据顾客需要的物品,玩小猴卖“”的游戏。
4.生活区:
提供大小不同的刷子,豆类、米、沙子等;咖啡色或黑色卡纸、白色绘画纸、黄色绘画纸、瓶盖子、笔、糨糊、剪刀。
5.美工区:
教师提供大大小小的牌形硬卡纸。
6.建构区:
利用大、中型积木和拼插片等材料搭建汽车等各式玩具,建一个开心科技园。
四、活动网络图:
最喜欢的玩具玩具动起来弹性我的好帮手轮子
会变的图形玩水游戏小猴卖“”颜色变变变好玩的泥奇妙的刷子通信工具
五、活动过程实录:
子活动一:最喜欢的玩具
活动目标:
1、了解周围人喜欢的玩具(包括大人小时侯喜欢玩什么),感知玩具的多样性。
2、活动中能积极大方地与人交往。
3、让幼儿对自制玩具产生浓厚的兴趣。
幼儿言行:
韦敏:“我的玩具叫‘奥特曼遥控赛车’,它跑的速度可快了,在玩的时候要注意遥控器一定要对着汽车前的天线,这样它可以传送电波,汽车就能启动了。
”
郭家君:我的玩具是只会说话的小猫,你说什么,它就会说什么,不信你试试!
讨论:你们知道大人小时侯玩什么玩具吗?
华正:我爸爸小时侯用木头做一把手枪,用木头销成一个陀螺。
大人小时侯玩的玩具都是自己做的。
张玮乐:大人小时侯会玩好多民间游戏,我妈妈说:捉迷藏、扔沙包。
教师回应:
小朋友对大人小时侯玩的玩具特感兴趣,他们一个劲地问我小时侯玩过哪些玩具,当知道老师玩的玩具也是通过自己动手做的,如:毽子、沙包、牛皮筋等,小朋友说:回去我也用一些材料做玩具,这就是本节课所要达到的目的——让幼儿学会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玩具,使自己玩有所乐。
子活动二:小猴卖“”
1、理解故事内容,能根据故事中各种动物的语言分析出它们所要的圆圈各表示什么。
2、对物体的形状感兴趣。
教师指导策略:
老师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了解各种小动物各自所需要的物品,让幼儿在游戏中知道故事情节,并能自己改编故事内容。
讨论:小猴看到“”后,为什么就知道它们所要的物品呢?
幼儿言行:
陆家铖:因为小猴问它们要什么,小鸭说它要学游泳,所以小猴给它一个游泳圈;小猫说要照着洗脸,小猴就给它一面镜子……
马一冰:因为小猴听它们说的话就知道它们想要的东西了。
讨论:除了用圆圈来表示自己所要买的东西,你们知道还可以用其他图形来表示自己所要买的东西吗?(如:)
教师回应:
让幼儿在区角中根据图形的不同来改编故事内容,同时让幼儿在表演中知道每个图形的用途,知道它们也是不可缺少的,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寻找各种图形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子活动三:轮子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轮子的特性和用途,。
2、了解周围世界中有各种轮子,对轮子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兴趣。
活动记录:
事先我制作了一张调查记录表“我看到的轮子”,要求幼儿用图示记录在表上,同时让他们寻找一些有关轮子的玩具,并与家长商量轮子的特性和用途,了解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轮子。
讨论:为什么轮子都是圆的?
徐健威:如果轮子不是圆的,就会出交通事故。
仇苏阳:只有圆的轮子才可以滚。
教师指导策略:
幼儿虽然能说出轮子的特性和用途,但是他们不知道轮子可以省力,于是我们开展了游戏活动——运物,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让幼儿尝试、比较,理解轮子不仅可以省力,还可以省时。
子活动四:奇妙的刷子
活动目标:
1、积极收集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刷子,了解刷子的不同用途。
2、对生活中的小工具产生兴趣,体验工具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幼儿言行:
小朋友拿了各自带来的刷子进行尝试活动。
看:徐健威和邵鄢拿了长柄刷到卫生间去打扫卫生,周宸看见了也去帮忙;华正拿了衣服刷在“洗衣服”;马一冰拿着鞋刷在像模像样地刷皮鞋;这时,传来小朋友哈哈大笑地声音,我跑过去一看,原来蒋逸文小朋友用睫毛刷在化妆呢,只见她两只眼睛黑糊糊的,象只“熊猫”似的,可是她非常开心;有的小朋友拿着自己带来的刷子和同伴交流,不懂的他们也能问老师这些刷子的使用方法。
教师指导策略:
让幼儿在尝试过程中,知道了刷子的不同用途,掌握了各种刷子的使用方法,同时也体验到刷子给我们带来的便利。
子活动五:通信工具
活动目标:
1、了解通信工具的外型结构和用途,知道通信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2、让幼儿正确使用通信工具,并有礼貌地与人交往。
设计思路:
现在的科学技术发展迅猛,而通信工具也越来越多,小朋友的家里有电话、有手机、有电脑、有可视电话……可是幼儿对这么多的通信工具的用途并不了解。
针对幼儿关注的话题,我们预设了本次活动,激发幼儿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幼儿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教师反思:
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与小朋友一起去收集资料,并进行讨论了解通信工具的种类、用途,知道电话有固定和移动两种;小灵通和手机的不同;可视电话和电话的不同;对讲机与手机的不同等等。
在整个活动中小朋友的积极性很高,小朋友的接触面比较广,而且信息也比较灵通,象周宸知道还可以用传真机来发送照片、信;华正知道可以上网运用语音与爸爸讲话。
通过本次活动小朋友对通信工具比较感兴趣,因为他们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自己身边的通信工具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所以他们能积极投入到此活动中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教学反思:
在日常生活中,小朋友会问:老师,为什么轮子都是圆的?老师,为什么有月亮时就有星星,而没有月亮的时候,天上就没有星星?针对孩子们的提问,我们查找了一些资料,告诉他们。
我们让孩子找一些有关弹性的物体﹑电话的种类﹑刷子的种类等等。
王涵小朋友和妈妈一起收集了弹性物体:轮子﹑沙发﹑海绵﹑氨纶﹑球类﹑牛皮筋……
刘翼小朋友和妈妈收集了电话的种类:公用电话﹑移动电话﹑无绳电话﹑母子电话﹑小灵通﹑手机﹑遥控电话﹑卫星电话﹑对讲机﹑网通电话﹑网络电话﹑可视电话﹑传真机……
各种各样的刷子是由小朋友自己带来的,他们互相介绍自己的刷子,并能讲出刷子的用途以及给人类带来的方便,小朋友一边尝试,一边交流,在活动中得到锻炼,了解我们周围的科学,知道我们的工具是通过科学家和工人用他们的智慧来建造的,同时要求小朋友从小就要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并知道科学会给人类带来方便,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