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讲义第二章微观经济学基础精品文档25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讲义第二章微观经济学基础精品文档25页

第二章微观经济学基础

第一节竞争市场与效率

一、经济学三大基本假定

(一)稀缺性假设

当把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与人类的需要联系起来时,我们不能不承认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即无论人类如何努力,所能获取的资源总不能完全满足人类的需要,即资源具有稀缺性(scarcity of resources),这是一个关于人的生存环境的假设。无怪乎罗宾斯指出:资源不因其优良的质地而成为财富,它之所以成为财富,是因其稀缺。时至今日,连新鲜空气这样通常被认为是无限供给的东西也逐渐变成了稀缺物品,所以,资源稀缺性这一假设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以至于可以称之为“基本事实”了。正是由于资源的稀缺性,才产生了如何优化配置资源、提高其配置与利用的效率和效益这个最基本的经济问题。200多年来,资源的稀缺性成了所有经济学流派研究所必须的一个最基本的假设。

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稀缺性”假设的悖论。在西方经济学中,资源被认为是稀缺的,相对于人类的欲望而言是不足的。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即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为谁生产等问题都是在资源相对稀缺的框架下展开的。也正是在资源相对稀缺的假定下,市场价格信号才成了对资源进行配置的中心问题,市场机制才得以发挥。但是从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考察,资源的“稀缺性”假设忽视了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与可耗竭性,资源的相对稀缺性假设并没有把后代人的利益加以考虑。

“资源稀缺性”假设只是把资源看做相对稀缺,有悖于资源的绝对稀缺。根据西方经济学的分析,当市场上的资源供不应求时,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其价格会上升,这时资源的提供者就有利可图,会加大对资源的开采以获得最大利润,一直到资源的供给达到与需求平衡的状态价格才会回落,这样的市场价格机制分析有悖于资源型地区

可持续发展中对资源利用的节制要求,而没有考虑到资源可能枯竭的问题。

(二)经济人假设

在现代主流经济学中,一般认为“经济人”具有三个基本属性:追求效用或利润最大化;有限理性;机会主义倾向。

1、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假设

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假设认为,经济活动人存在着尽可能增加自身利益的愿望和行动。对为什么会有这个行为,经济学家、心理学家各自提出过一些不同的观点。冯.米塞斯曾把最大化行为当作“人类行为的基本逻辑”,认为这一逻辑是不言自明的理论前提。琼.罗宾逊则把最大化行为假设看作是对普遍经验事实的概括。也有人认为,最大化行为假设是人为了有效利用稀缺资源,以达到生存和发展的稳定条件而作出的反应。不管怎样,在现代主流经济学中,最大化行为被作为“一般的、统一的原则”应用于对各种经济问题的考察。

最大化行为假设所遇到的最强有力的挑战来自西蒙教授的有限理性假说,因为最大化行为假设是以完全理性为条件的。笔者认为,这两个假说并不相悖,有限理性只是修正了最大化的约束条件,而不是最大化行为本身。

在这一假定下,人们在市场中的行为仅仅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不会考虑他人的利益及考虑社会利益。但是可持续发展是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需求,既然“理性人”对与自己处于同一代的社会及其他人的利益都不会考虑,又怎么会考虑子孙后代的利益呢?显然,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经济人”假设与资源型地区的可持续

发展是相悖的。

2、经济人的有限理性假设

西蒙教授认为,人在做各种事情时,总是企图利用理智,但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人的理性要受到信息传播的效率和接受信息的能力的限制,即人只能具有有限理性。借用本文的第一个假设:人的智力也是一种有限的稀缺性资源。实际上,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祖老子就

说过体现这个假设的思想的话:知不知,上,不知不知,病。这就是警告人们:认识到自己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才是正确的认识。

行为人根据收益最大化原则进行决策只具有有限理性,而不具有完全理性。由于行为人大脑的计算能力(神经心理意义上的)限制和语言上的制约,行为人无法将自己的思想完全传达给别人,这就构成了行为人理性的边界。与第二个假说相联系,有限理性假说表明,行为人的决策后果可能只是“满意化”,而不是最优化,充其量只能是有限理性条件下的最优化。

3、机会主义倾向。预期是人们参与经济活动时对未来状况的一种判断,当人们利用所有可获得的信息形成他们的预期时,他们的预期是理性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完全信息的搜索成本对于个人和企业而言非常巨大,因而人们做出预期的信息往往是不完全的。

(三)交易费用假设

在传统新古典经济学框架内,人们生活在一个零交易成本的世界中,即人与人之间的交易活动不会发生任何成本,这是新古典经济学关于人是完全理性、完备信息等假设的合乎逻辑的推演。但是,交易也具有稀缺性,交易的发生也要耗费资源。科斯指出,“为了进行市场交易,有必要发现谁希望进行交易,有必要告诉人们交易的愿望和方式,以及通过讨价还价的谈判缔结契约,督促契约条款的严格履行等等,这些工作通常是花费成本的,而任何一定比率的成本都足以使许多在无需成本的定价制度中可以进行的交易化为泡影”。威廉姆森形象地将交易费用比喻为经济世界中的摩擦力,在经济生活中无处不在,因此正交易费用假设比非现实性的零交易费用假定更具实证意义,只有正交易费用假设才能为产权制度的现实存在提供一个合理的解释。

二、基本概念

(一)成本与收益

成本也称为生产费用,是生产中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支出。应该强调指出的是,西方经济学中所说的成本不仅包括了我们平常所说的不变成本与可变成本,即不仅包括了固定资产的折旧、原料及燃料的消耗以及支付给工人的工资,而且还包括了利息、地租与正常利润。

成本也可分为总成本(TC)、平均成本(AC)和边际成本(MC)。总成本是指生产一定量产品所消耗的全部成本。平均成本是指平均每单位产品所消耗的成本。边际成本是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

考察一家小型的环保设备厂,要注意的是,环保设备厂虽然提供的是环境产品,但在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一点上与一般的糕点厂、服装厂没有任何区别。假设工厂的所有者是小丁,他目前主要生产一种粉尘处理器。为了生产这种产品,小丁就需要购买机床和各种原材料,而且他还要雇佣操作机床的工人。这些都是小丁这家工厂的成本。

企业用以生产产品的东西称为投入品或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原材料和资本品。企业的成本就是这些投入品的成本之和。

劳动成本是企业付给所雇佣的工人和其他管理人员的工资。

材料成本包括原材料和中间产品。

中间产品是从其他企业那里购买的商品一一比如对农场来说,是种子、化肥、汽油等;对小丁的企业来说,则是电力、过滤器等。

资本品的成本则包括机器和诸如厂房等建筑物的成本。

与成本相对应的是收益概念。在西方经济学中,收益(Revenue)是指厂商出卖产品得到的收入,即价格与销售量的乘积。收益应包括了成本和利润。收益也可以分为总收益(TR)、平均收益(AR)和边际收益(MR)。

应该强调指出的是,所说的成本不仅包括了我们平常所说的不变成本与可变成本,即不仅包括了固定资产的折旧、原料及燃料的消耗以及支付给工人的工资,而且还包括了利息、地租与正常利润。

所有企业都使其成本尽可能低。对于给定的价格和产量水平,企业通过找到成本最低的生产产品方法来使利润最大化。因此,利润最大化企业也是成本最小化企业。在一定的限度内,企业可以改变它们所使用的劳动,原材料和资本品的组合;并且它们在找到生产一定质量和数量的产品的最低成本之前,会始终这样做。

(二)社会成本和私人成本

社会成本是整个社会从事某种活动时付出的总的机会成本,等于私人成本与外部成本之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