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教案09-10-1(大学教育学PPT课件)
乒乓球教案09--10(1)
![乒乓球教案09--10(1)](https://img.taocdn.com/s3/m/36b2363687c24028915fc341.png)
接平击发球:用反手推挡,球速过快时,拍面前倾
三、基本步伐
1、单步动作方法:以一脚为轴
心,另一脚向前、后、左、右移动
一步,身体重心也随之落到移动脚
上,挥臂击球。
特点:移动简单,范围小,重心移动平稳。当来球离身较近时使用。
2、滑步动作方法:两脚几乎同时向来球方向蹬地,几乎同时离地,来球异方向脚先落地,同方向脚紧随着地,挥臂击球。
向后←x
x向
↓左
向侧
右↑
侧x
x→向前
徒手操队形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徒手操要求:
1)动作规范、到位
2)动作放松、舒展
3)每节做4×8拍
部分
时间
课的内容
组织教法
备注
基
本
部
分
结
束
部
分
70
5
一复习乒乓球的基本站位和基本姿势
要点:提踵、屈膝、上体前倾、注视来球、重心居中
二学习正反手平击发球和接平击发球
然后蹬地脚迅速跟上解除交叉。
特点:移动范围比其它步法大,
当来球离身远时使用。适用于主动
发力进攻。动作过程要求上肢、腰、
髋、下肢密切配合。
5、结合步动作方法:在完成一次
击球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一
步法的动作方法进行结合。
特点:使用一种步法仍不能获最
佳击球位置时,即可用结合步来完
成。移动范围比任何一种单一步法
组织:如图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教育学原理课件-PPT课件
![教育学原理课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d19b8315f0e7cd18425362a.png)
☆
教育家
教育家,你知道多少? 古代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有孔子、墨子、荀子等诸子 百家,董仲舒、王阳明,近代中国则有武训、陶行 知、晏阳初、陈鹤琴、蔡元培、许寿裳、梁漱溟、 吴稚晖、梅贻琦(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 有大师之谓也)、徐特立。 古希腊的著名教育家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 多德。 古罗马的著名教育家有昆体良。 夸美纽斯、蒙台梭利、卢梭、杜威、苏霍姆林斯基、 马卡连柯等。
☆ 教育问题
14日中午1时许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 区西十三楼宿舍楼一名刚从家返校的大三男 生,从7楼楼顶跳下当场身亡。昨晚,校方 证实死者因失恋而跳楼自杀。 15日8时许, 一名大一男生从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区西 八宿舍楼跳下身亡,有人怀疑该同学因挂科 而跳楼,并留下草草数行字的遗书,字里行 间流露出自杀倾向。这是该校连续两天发生 学生跳楼事件,目前,具体情况警方正在调 查中。
☆ 教育现象
1.《文汇报》(3月27日)有一篇杂文,说四川绵 阳一小学一年级学生在练习组词时,把“老”字组 成“老婆”,把“情”字组成“情人”,把“勾” 字组成“勾引”,“‘跑题’虽远,意象倒还集 中”。令老师们大跌眼镜,吃惊不已。 2. 3月23日的《中国教育报》报道了杭州市韶山 中学教师洪建斌的“班级社会化改革”:班级卫生 包干区“拍卖”,班长竞选组阁,公共设施承包, 自办“跳蚤市场”……当谈到为什么要进行这项改 革时,洪建斌说:“我们的教育太理想化了,学校 与社会之间有很多脱节的地方,学校不是真空,社 会存在的东西应当让学生提王老师发现张平同学正一边晃动 桌椅,一边用手够着前排的同学。为了制止他的违规行为,王 老师大声呵道:“这是考试,不要太随便!”谁知张平竟毫不 在乎地说:“我愿意,你管得着吗?”听到这话,王老师顿时 火冒三丈,考虑到全班同学正在考试,就耐着性子没有理睬他。 谁知张平变本加厉,竟一把抢过前排同学的试卷抄起来。这回 王老师不能不管了,他快步走到张平同学面前要他交出试卷, 没想到张平不但不交,反而把试卷揉成一团踩到了脚下。这时 王老师再也压不住火了,他一把将张平从座位上拽起来,当着 全班同学的面狠狠地训斥了一顿。这下可激怒了张平同学,他 一边破口大骂,一边拎着书包愤然而去。 1.你认为这场冲突是否可以避免?教师应如何处理才不至于 扩大事态? 2.一旦教师和学生发生冲突,应如何化解?
教育学ppt课件完整版
![教育学ppt课件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06180046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7e.png)
02
教育具有文化选择功能
根据培养人的客观规律进行文化选择,将经过选择的文 化整合成教育内容,传递给受教育者。
03
教育具有文化创新功能
通过科学研究、生产劳动等途径创造新的文化成果。
教育与科技进步
教育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
通过培养科技人才、推动科技创新等方式促进科技进步。
教育手段
定义 语言手段 实践手段 艺术手段 电化教育手段
教育手段是指教育者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 的所采用的活动方式和方法的总称。
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是教育活动中最 基本的手段。
包括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等,是巩固和运 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
包括音乐、美术、舞蹈等,能够丰富学生的 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量。
教育与人口质量相互促进
03
高质量的教育可以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而合理的人
口结构又为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04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教育目的概述
01
教育目的的定义
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
规定。
02 03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 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教育方针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 向,指导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古 代的教育思想萌芽,到近代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再到现代 教育学的多元化和国际化,教育学不断与时俱进,不断丰富 和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小学教育专业)PPT全套完整教学课件
![教育学(小学教育专业)PPT全套完整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316b258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23.png)
旨在通过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教育教 学能力,包括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等。
国内外小学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小学教育现状
当前,我国小学教育在普及程度、教育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 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观念落后等。
国外小学教育现状
国外小学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同时也面临着教育 资源不足、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06
家庭教育与社会资源整合
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作用
塑造孩子性格
家庭教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主要 影响因素,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 子的性格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
用。
培养孩子习惯
家庭教育是孩子良好习惯养成的重 要途径,家长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 滴细节,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 生活习惯。
激发孩子潜能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和鼓励,能够激 发孩子的潜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和进取心。
教育学(小学教育专业)PPT全 套完整教学课件
目
CONTENCT
录
• 教育学概述与小学教育专业简介 • 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原则 • 小学德育理论与实践 • 小学智育理论与实践 • 小学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 家庭教育与社会资源整合 • 教育评价改革及其实践应用
01
教育学概述与小学教育专业简介
利用公共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是丰富的知识宝库,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图书馆阅读, 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拓宽知识视野。
参观博物馆、艺术馆等
博物馆、艺术馆等场所蕴含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家长可以带孩子 参观,让孩子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拓展文化视野。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 让孩子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能力。
(2024年)教育学图文全套ppt课件
![(2024年)教育学图文全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5f44453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08.png)
知识接收者
通过听讲、阅读、实践等方式接收教育 者传授的知识和技能。
反馈者
向教育者提供学习反馈,帮助教育者改 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9
教育内容
知识教育
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前 沿知识等。
思想品德教育
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道德观等方面的教育。
定义
教育内容是指教育者向受教育 者传授的知识、技能、思想观 念和行为习惯等。
28
德育目标与内容
德育目标
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使其成为具有高尚品德、 良好行为习惯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德育内容
德育内容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 义教育、社会公德教育、法制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等,旨在培养学生的道 德情感、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
2024/3/26
29
美育概述
美育概念
教育学图文全套ppt课件
2024/3/26
1
目录
2024/3/26
• 教育学概述 • 教育的基本要素 • 教育的历史发展 • 教育制度与教育政策 • 课程与教学论 • 德育与美育 • 教育评价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2
01
教育学概述
2024/3/26
3
教育学的定义与发展
01
教育学的定义
02
教育学的发展
2024/3/26
32
教育评价概述
教育评价的定义
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 和标准,通过系统地收集和分析 信息,对教育活动及其效果进行
价值判断的过程。
教育评价的目的
旨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 平,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
教育评价的原则
包括客观性原则、科学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等。
《教育学原理》课件PPT第1章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学原理》课件PPT第1章教育与教育学](https://img.taocdn.com/s3/m/c2254162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95.png)
05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教育目的的内涵与层次
教育目的的定义
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达到的预 期结果,它规定着教育活动的方 向和标准,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和归宿。
教育目的的层次
教育目的可分为不同层次,如国家 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 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等,它们之 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使其能够 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 精神,促进其全面发展。同时,加强学校与社会 的联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06
教育制度与教育政策
教育制度的内涵与类型
教育制度的内涵
教育政策的制定
教育政策的制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包括问题诊断、政策制定、政策合法 化等步骤。它需要政府、专家、公众 等多方面的参与,确保政策的科学性 和民主性。
教育政策的实施
教育政策的实施是将政策转化为实践 的过程,包括资源配置、组织变革、 教学改革等方面。实施过程中需要注 意政策的适应性、灵活性和可持续性 。
教育能够激发个体的潜能,提高 个体的素质,为个体的未来发展
奠定基础。
教育还能够培养个体的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体的全面发
展和终身发展。
教育如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应该注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促进个体在认知、情 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教育应该关注个体的差异性和多样性,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方式和手段,满足不同个 体的发展需求。
教育学的定义
第3章离散傅里叶变换(DFT)09-10-1
![第3章离散傅里叶变换(DFT)09-10-1](https://img.taocdn.com/s3/m/691effe3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42.png)
§3.2 离散傅里叶变换的基本性质
一. 线性性质
x1(n)和x2(n)是两个有限长序列,长度分别为N1和N2
y(n)=ax1(n)+bx2(n)
式中a、 b为常数, 即N≥max[N1, N2], 则y(n)的N
点DFT为:
(补零问题!)
Y(k)=DFT[y(n)]=aX1(k)+bX2(k), 0≤k≤N-1
➢再 反 转 形 成 x2((-m))N , 取 主 值 序 列 则 得 到 x2((m))NRN(m),通常称之为x2(m)的圆周反转; ➢对x2(m)的圆周反转序列圆周右移n,形成
x2((n-m))NRN(m); ➢当n=0,1,2,…,N-1时,分别将x1(m)与x2((n-m))NRN(m)相 乘,并在m=0到N-1区间内求和,便得到其循环卷积y(n)。
y(n) x((n m))N RN (n)
则循环移位后的DFT为
Y (k) DFT [ y(n)] DFT [x((n m))N RN (n)] WNmk X (k)
证:利用周期序列的移位性质加以证明
DFS [x((n m)) N ] DFS [~x (n m)] WNmk X~(k)
x1(n)
0
N-1
~x2 (n)
0
N-1
n n
~x2 (m)
x2 0 mN RN (m)
0
m
x2 1 mN RN (m)
0
x2
2
mN
RN
(m)
m
0
m
x2 3 mN RN (m)
0
m
y(n) x1(n) N x2 (n) ➢两个长度
《教育学》(全章节)课件
![《教育学》(全章节)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687ef0f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a1.png)
从古代到现代,课程经历了多次变革 与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综合化、个 性化等趋势。
课程类型与结构
课程可分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分 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等。课程结构则包 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三个层 次。
课程设计、开发与实施
课程设计原则与策略
课程设计应遵循学生中心、社会需求和学科体系等原则,采用目 标模式、过程模式等策略进行设计。
THANKS
感谢观看
《教育学》(全章节)课件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 教育学概述 • 教育的基本概念 • 教育与社会发展 • 教育与人的发展 •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 课程与教学论 • 德育与美育 • 教师与学生
目录
CONTENTS
01
教育学概述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教育制度的特点
客观性、规范性、历史性、强制性。
教育制度的发展
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
06
课程与教学论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课程概述
课程定义与内涵
课程发展历史与趋势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它包括课 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方面。
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教育受到政治制度的影响,同时也为政治制度培 养所需的人才。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教育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劳动力素质和生产效率。
3
教育在政治经济制度中的作用 教育可以传播政治意识、培养经济人才、促进社 会公平。
教育与文化传承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01
教育学原理实用PPT教案
![教育学原理实用PPT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6b72971711cc7930b7166e.png)
忽视了社会因素和社会要求在教育活动中的巨大作用。
第17页/共67页
启示:
对教育的定义必须兼顾社会与个体的要求。
第18页/共67页
2、“教育”的定义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 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没有专门的教育家或教育思想家。如中
国的孔子、孟子、墨子等,又如古希腊的苏格
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
没有专门的教育著作。孔子的弟子们所写
孔子
的《论语》和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论及教育
最多的两本著作 。
第41页/共67页
柏拉图
孔子:《论语》
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 则殆
启发教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因材施教 重视教师的作用——以身作则、学而不
(2)人类劳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自觉行
为;
(3)人类劳动从一开始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关
系
中进行的,-----社会性;
(4)人类
劳动是对自然界的主动适应,积极 第30页/共67页
改
造。
人类与人类社会是同时起源的,这个原理也适用于教育的起 源。教育是伴随着人类社会产生而产生的
(1)劳动过程中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 传
2、代表人物: 法国的勒图尔诺《 动物界的教育》和 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 《人民的教育》 3、对生物起源论的简单评价。 动物的种种学习行为不能等同于教育活 动。这种观点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 了教育的社会性,是错误的。
第28页/共67页
心理起源论
㈡
1、心理起源沦的基本观点: 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厌、诲人不倦
教育学第10章教学设计和教学工作环节ppt课件
![教育学第10章教学设计和教学工作环节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f8487a431b765ce04081477.png)
二、德育的功能 (一)德育的政治功能
1.培养具有一定社会意识形态的人 2.传播一定的社会意识教化社会 (二)德育的经济功能 (三)德育的育人功能 1.保证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正确方向 2.形成青少年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3.保证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13
第二节 德育的任务和内容
一、德育的任务 1.培养学生进步的政治态度 2.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3.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 4.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4
三、课外作业的布置和批改 (一)课外作业布置与批改的意义 (二)课外作业布置注意的问题
1.作业的内容 首先,作业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要求以 及学生的学习水平;其次,作业类型要具有代表性和典 型性,做到少而精,使学生通过作业达到触类旁通,举 一反三的效果。 2.作业的质和量: 作业的质和量应该适度。 3.对作业的要求:教师对布置的作业应有一个明确 的要求,具体规定完成作业的时间。
情,是指道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作出是非善恶 判断时引起的内起体验,是对客观事物爱憎好恶的态度。
意,是指道德意志,是人们为实现道德行为所作出的 自觉而顽强的努力,它是一种毅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行,是指道德行为,是人们在道德认识、情感和意志 的支配下,对他人和社会作出的行为反应。(标志、关键)
16
综上所述,知、情、意、行是形 成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它们之间既存 在区别,有相对的独立性,又相互联系, 构成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其中,知是 基础,行是关键,情和意在知到行的转 化中起调节作用。所以,德育过程就是 知、情、意、行几个方面相互联系,相 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转化,从简单 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旧质到新质 的发展变化过程。
8
本章思考题: 1、 你认为教师应该如何备好课? 2、 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教育学基础(完整版)PPT课件
![教育学基础(完整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f9e6d7f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58.png)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 问题,包括教育的本质、目的、制度 、内容、方法、管理等方面。
教育学的任务
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指导 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 质量。
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教育学与哲学的关系
教育学与哲学有密切的联系,哲学为教育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教育学则丰富和发 展了哲学的思想体系。
教学策略与模式
探讨教学策略的内涵、类型及其选择依据,介绍常见的教学模式如翻 转课堂、合作学习等,并分析其特点、实施步骤及适用条件。
07 德育论基础
德育概述
1 2
德育的定义
德育是指通过教育引导,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道 德观念、价值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过程。
德育的重要性
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综 合素质和品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育是优化人口结构的重要途径
人口结构包括人口的自然结构和社会结构。教育可以改变人口的文化结构和职业结构,使人口结构趋于合理 化。
04 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的身心发展概述
人的身心发展定义
指个体从出生到死亡持续进行的 变化过程,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
方面。
人的身心发展特点
阶段性、顺序性、不平衡性、互 补性、个别差异性。
教育者
01
02
03
定义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 知识、技能、思想、品德 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人 。
职责
包括制定教育计划、传授 知识和技能、引导受教育 者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等。
素质要求
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广 博的知识储备、良好的教 育教学能力等。
受教育者
定义
教育学(第九章)PPT课件
![教育学(第九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2f4c29f312b3169a451a4e6.png)
3、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的总要求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爱国主 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科学世界观 和人生观;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 文明习惯养成;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国情; 民主法制
十一、德育模式
德育实施过程中道德与德育理论、德育 内容、德育手段、德育方法、德育途径 等的组合方式。
当代最具影响的德育模式:认知模式 (知)、体谅模式(情)、社会模仿模 式(行)。
道德判断力-道德敏感性-道德实践力?
认知模式
【瑞士】皮亚杰:理论建构 【美】科尔伯格:实践操作的德育模式 关注重心:道德判断力的发展阶段和顺
问:这个丈夫该这么做吗?为什么?ຫໍສະໝຸດ 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这种方法是科尔伯格研究人的道德判断 发展的重要手段,并在研究中发现人的 道德判断存在着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 分为一系列不同的阶段。
科尔伯格认为,人的道德判断可分为三 种水平,每种水平各有两个阶段,共六 个阶段。道德两难问题.doc
水平一:前习俗水平。逻辑推理局限于具 体直觉,在具体经验和观察中进行学习。
教育者:组织者、领导者、社会代表者;主导 作用
受教育者:对象;主体性 德育内容: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 德育方法:活动方式(手段、方法)的总和
4、德育过程的矛盾
教育者-受教育者 教育者-德育内容、方法 受教育者-德育内容、方法 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内部诸要素之间 基本矛盾: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
七、德育过程
1、概念:施教传道+受教修养;个体社 会化+社会规范个体化(内化)
2、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 德育过程是从教育者的角度而言的; 品德形成过程是从受教育者的角度而言
教育学ppt课件道客巴巴
![教育学ppt课件道客巴巴](https://img.taocdn.com/s3/m/631f949e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91.png)
教育公平与质量
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为了实现教育公平,需要将优质的教 育资源均衡地分配给各个地区和学校 ,确保每个孩子都能获得良好的教育 机会。
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
教育质量的提升需要从教师培训、课 程设置和学生评估等方面入手,通过 持续改进和优化,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
全球视野下的教育发展
国际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教学方法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 解、示范、小组讨论、案 例分析等,以提高学生的 学习效果。
教学评估
定期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 容,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 求。
教师与学生
教师素质
强调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 育技能,提高教师的教育 教学水平。
学生主体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需 求,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和体验,培养学生的自主 学习和创新能力。
教育学的学科体系
要点一
总结词
教育学包括普通教育学、分支学科教育学和新兴学科教育 学三个层次。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主要研究教育的基本理 论、基本方法和基本问题。分支学科教育学是在普通教育 学的基础上,针对教育的不同领域或主题进行深入研究的 学科,如课程论、教学论、教育社会学等。新兴学科教育 学则是随着社会发展而涌现的新的教育领域或主题,如网 络教育、开放教育、终身教育等。
案例一:芬兰的教育改革
全面、系统、持续
芬兰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推行全面的教育改革,包括课程设置、教师培训、 学校管理等方面的改革,确保教育质量和公平性。
成功的教育改革案例
案例二:新加坡的“教学与学习的21世纪框架”
创新、科技驱动
新加坡的教育体系以其卓越的教育质量和科技创新而闻名,其“教学与 学习的21世纪框架”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全球视野。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课件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e71af93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fa.png)
04 德育理论与实践
德育概述
德育概念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 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和实践,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 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
德育的地位和功能
德育在社会主义教育中占重要地位,对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教法
教材分析
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了解 教材的结构、内容和特点,以便更好 地组织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 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 称。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讨论 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等。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 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 务的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 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 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 过程。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 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等多方面 的评价。
教育学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要点一
总结词
了解教育学的历史发展与现状有助于把握教育学的发展趋 势。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古代教育学的萌芽、近代教育学的形 成以及现代教育学的发展三个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 育实践的深入,教育学不断吸收其他学科的成果,形成了 多元化的研究领域和理论体系。当前,教育学正朝着更加 科学化、专业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为解决教育问题、 推进教育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持。
德育过程的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方法等。
德育模式与途径
德育模式
包括认知模式、体谅模式、社会模仿模式等,每种模式都有其理论基础和实践特 点。
最新《教育学》(全章节)课件ppt课件
![最新《教育学》(全章节)课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109394b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98.png)
02 教育的基本概念
教育的定义与本质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旨在通过传授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念,促进个体的 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个体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实现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
教育具有历史性、阶级性和民族性,不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对教育有不同的理解和 实践。
教育的功能与价值
教育的发展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同时也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和进 步。
03 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教育权和教育目的,经济制度
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02
教育通过培养人才、传播思想形成社会舆论等方式,对政治经
08 教师论与学生论
教师职业角色定位及专业素养要求
传授知识与技能
作为教师,首要职责是向学生传授专 业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掌握未来生 活和职业发展所需的能力。
激发创新与创造力
现代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 精神和创造力。教师应通过鼓励学生 质疑、探索新领域等方式,激发他们 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引导学生发展
出的人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
教育目的的层次
教育目的可分为国家的教育目的 、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
师的教学目标。
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精神实质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内容
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和接班人。
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培养劳动者是我国教育目的的 总要求;要求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素质结构;培养 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社会价值取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教育学教案09-10-1(大学教育学PPT课件)
教学目的:
了解教育学的产生、发展的概况;掌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明确教师教育各专业学生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教学重点: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历史与未来教学难点:
教育学发展各个阶段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及教育学各发展阶段的特点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教学内容课程的名称:
国内:
教育学(教育概论,教育一般原理,教育学原理);国外:(教育原理 theory of education,教育的理论基础 foundation of education, 英国 theories of education,美国foundation of education 介绍教育的知识基础)课程名称没有统一。
课程的性质:
教师教育类专业的必修课程,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做教师的基础,师范院校中的必修课程课程的历史:
230 多年的历史,人类教育史上第一位教授教育学的特拉夫,康德是第二位。
我国最早开设的 1898 年,京师大学堂,张之洞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引进了一些教育学。
1 / 3
课程的理论价值:
学习其他教育学科的基础。
帮助学习者学会思考教育问题(学生,教师、家长)。
熟悉一些重要的教育思想流派。
掌握教育知识发展的最新动态。
实践价值:
检讨原有的教育观念。
观念引导生活,建构生活,转变教育观念,检讨过去的,不是批判的。
教学就是教书,教书就是教教材。
分析当代教育改革中的基本问题。
树立现代教育信念。
健康人格的完善和生活目标的反省。
在教师的素质里,我一直认为教育观是本,其余是末。
教师的教育观对于教师是第一重要的。
一个教师只要有了好的教育观,对教育,对学生有科学的全面的认识,就一定会找到合理的方法,就会使学生获得好的发展。
一些教师之所以教书没有成功,不是他的知识不多,也不是他不喜欢这个职业,主要原因是由于他们教育观的不当或缺失。
一个校长,一个教师,一个家长,他的全部的教育行为事实上都是他的教育观的表达。
他怎样认识教育,理解教育就会怎样表达教育。
---------------------------------------------------------------最新资料推荐------------------------------------------------------ 你可能是盲目的,你也可能是自觉的。
总之,人的教育行为都是自己的教育观的表达。
什么是教育观?说白了就是一个人对教育的系统的看法和观点。
说起来很抽象,看不见,摸不着,但却真实的存在着。
教育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并不为人们的主观意志所转移,教育工作者只有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才能搞好教育。
历史经验证明,教育规律早在人们认识它之前,就已经存在并起作用了。
例如,伴随 1956 年、 1958~1960 年、 1978 年三次教育大跃进、大发展之后的大调整、大收缩就是因为违背了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而遭致的重大失败与损失。
有人说:
不学教育学,照样能上课。
...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