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名声赫赫的西北实业公司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国时期名声赫赫的西北实业公司

作者:

来源:《记者观察》2013年第02期

西北实业公司是山西公营经济的集大成者,也是民国时期山西经济建设的一个巨大成就。

创办西北实业公司,是实现山西省政十年建设计划案的一个重要而关键性的步骤。对此,阎锡山在1946年4月为西北实业公司(后改称西北实业建设公司)本部创办的《西北实业》月刊题写的“发刊词”中作了详尽的说明,他说:“远自‘九一八’事变之后,国家即陷于严重的困难当中,我认为国家民族到了这种危险的地步,将来不知作何了结。鉴于古人‘未雨绸缪’的话,如果今日仍然没有确实自强的计划,实不足以言救亡图存。因此我曾向中央四届一中全会,提出中国自强计划案,并本此编定本省十年建设计划案。这个计划中规定有发展公营事业一项,因为要从事建设,非从公营事业着手,则很难成功。西北实业公司的成立,就是这个计划实施的一部分。”

据有关资料记载,西北实业公司的筹备不仅先于十年建设计划案审定施行的1932年底、1933年初,而且早于阎锡山正式就任太原绥靖公署主任的1932年2月。1932年1月10日,阎锡山尚在五台河边村闲居、等待复出的时候,即指定边廷淦(留美学生)为召集人,在太原设立了西北实业公司筹备处。聘请散在各地的晋籍专家学者张恺、彭士弘、曹焕文(这些人后来都在西北实业公司担任要职)等为筹备委员,分诅:特产、矿业、纺织、化工、水利、农业、牧畜、肥料、冶金、交通、商业、银行等12个组,在山西各县、西北各省、华北各地进行资源调查,制定各工矿企业之设计规划。

经过长达一年多的筹划,1933年8月1日,西北实业公司正式成立。根据《山西省政十年建设计划案》,西北实业公司作为山西公营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然隶属于“山西人民公营事业董事会”。公司设总经理和协理,总经理由阎锡山自兼,协理由彭士弘担任。下分总务、特产、矿业、化工、纺织五组。

规划中的西北实业公司规模是相当可观的:“它计划在10年后每村要配备50部工作母机器厂,以做到‘村村有机器,无村不工厂’;3年后完成300部面粉机;5年后完成布机5000台和20万锭纱机;3年后完成煤产910万吨,供给全省自用,完成洋灰300万桶;5年后完成产生铁5037吨,钢材20万吨。这些计划完成后,全省总计需要工人11万多名。”但是,公司成立初期,按省政建设计划案中公营工业的那些“创办而必成”和“创办而期成”的企业项目,诸如毛织厂、卷烟厂、印刷厂、洋灰厂、纺纱织布厂、炼钢厂、电气机械制造厂等工厂,有的正在筹建,有的尚未进行。因此,“它首先开始的事业,仅有办理西北特产之输出的‘西北贸易商行’,在绥远设立的洗毛池,办理羊毛、羊绒,而在天镇设立的特产经营场,于山西天镇和绥远凉城、丰镇三县之间,种植大黄、黄芪、枸杞、胡麻5万余亩,以输出土特产品”。

西北实业公司的初具规模是在正式成立一年之后。1934年9月,原有的公营工矿企业实行改组。中原大战之后,曾经达于巅峰的太原兵工厂缩减改编,与原来分立的山西火药厂合并,成为太原修械所。

1932年2月29日,阎锡山就任太原绥靖公署主任后,为向蒋介石表示不再制造军火,扩充实力,以造产救国为名,将山西火药厂又独立出来,改名壬申化学工广,太原修械所改为壬申制造厂,均隶属于太原绥靖公署直辖,合称壬申厂。这时,壬申厂和育才炼钢厂等重新组合定向,并在厂名前冠之以“西北”二字。经过这次改组,原有厂矿分别组成:西北铸造厂(生产轻、重机枪),西北机车厂(生产山炮、野炮、迫击炮和机车车辆),西北农工器具厂(生产各种炮弹和农工器具),西北水压机厂(生产炮弹锕壳和大型锻件),西北机械厂(生产中锋抢机械),西北铁工厂(生产步枪和机械),西北汽车修理厂等11厂。

西北实业公司成立后,这些工厂正式划转并入西北实业公司,成为西北实业公司的骨干企业。与此同时,根据十年建设计划新建的西北煤矿第一厂、西北窑厂、西北洋灰厂、西北皮革制作厂、西北印刷厂、西北制纸厂、’西北毛织厂、西北火柴厂、西北电化厂以及西河口铁矿采矿处、静乐锰矿采矿处、宁武铁矿采矿处等厂矿相继投产,规模宏大的西北炼钢厂也动工兴建。这样,西北实业公司在正式成立一年之后,不仅开辟了自己的贸易商行和特产经营场,而且包容了山西公营的各主要工矿,具备了工业“托拉斯”的雏形。

1935年8月15日,西北实业公司成立两周年之际,正式核准颁布了公司章程。章程明确规定:“本公司定名为西北实业公司”;“本公司以开发西北各种实业为宗旨”。

西北实业公司创办之初阎锡山就立志要使其成为西北实业的重要基地,成为华北乃至全国实业的典范。阎锡山的高度重视和公营的特殊地位,使西北实业公司不仅有堪称充裕的资金保障,而且有政策上的优惠,所以,能够像滚雪球似的不断发展壮大。截止到1937年七七事变前,短短四年之中,通过改造旧厂和成立新厂,公司所辖工矿企业已发展为33个;员工总额达到两万余人,其中职员2051人,工人18597人。

西北实业公司在短短的几年中迅速崛起,发展成为包括钢铁、燃料、电力、机械、化学、建材、纺织、兵工、造纸、卷烟、火柴、皮革、面粉等轻重工业、国防工业在内,拥有两万员工的大型工业企业。其中,不少门类在山西占有了垄断的地位

西北实业公司不仅门类齐全,而且有较高的技术含量,产品不仅供应省内市场,而且还外销他省。西北实业公司在奠定山西近代工业基础,促进山西经济发展,增强山西国防力量诸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这些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西北实业公司在阎锡山为公司规定的“自产、自用、自足”的“三自”方针指导下,从原材料到工作母机,都力求自给自足。在较短的时间里,不断地拓展生产领域,逐渐形成一个

规模可观、门类齐全的基础工业体系。从而,在钢铁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纺织工业、卷烟业等方面,为山西近代工业起了奠基的作用。

其次,西北实业公司十分注重网罗人才、培养自己的经营管理和业务技术骨干。长久以来,公司荟萃了一大批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从公司经理到各处处长、分厂厂长,都是留学国外或由国内各大专院校毕业学有专长的专门人才,课长和课长以下职员,也大部分出身于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这些人才直至1950至1960年代,仍然活跃在海内外工业界,有的还颇有建树。

再次,西北实业公司创办之初,因为阎锡山对南京国民政府有“不再扩充实力,不造军火”的承诺,以生产民品为主。但是在不断扩大民品生产的同时,并没有停止军火的生产,只是由于民品生产的相对增加而使其军火生产在整个工业中所占比重不断下降而已。据统计,到1937年11月太原沦陷,西北实业公司属下的军火生产厂所生产的军火就足以装备30+步兵师和4个炮兵师。这于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危机的历史关头,在事实上无疑起着增强抵御外侮能力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