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下册)
华农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课件资料
华农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课件资料实验一、植物病害的认识一、目的要求通过室内、外观察,对什么是病害,病害的病状表现,病害发生原因及条件,病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性等问题,有一个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对病害基本概念的理解,并为病害的诊断打下基础。
二、内容及方法症状是植物生病后所表现的病态。
病状和病征总称为症状,病状是指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的疾病状态(如植株矮缩、黄化、萎蔫、坏死、斑点等),病征是指植物病部上病原物所构成的宏观外貌(如霉状物、粉状物、溢脓等)。
症状是诊断病害的佐证,也是病害命名的依据之一,有的病害病状显著(如花叶病等),有的病害则病征显著(如白粉病等),有的病害则二者都显著(如黑穗病、甘薯软腐病等),不少病害就是以病状(如水稻徒长病、花生丛枝病等)或病征(如小麦黑穗病、锈病、白粉病等)命名的。
通过下列病害症状的观察,初步掌握植物病害症状的主要类型。
根据病害的表现,可把病状分为:变色、坏死、腐烂、萎蔫和畸形五类:(一)变色类:植物受害后,局部或全株失去正常的绿色,称为变色。
1.黄化——植物绿色部分的叶绿素形成受抑制呈退绿或被破坏呈黄化。
2.花叶——植物绿色部分局部的叶绿素受抑制或破坏,呈现黄绿相间。
3.条纹——黄色部分呈条状称为条纹。
4.红叶——叶绿素形成受抑制,花青素形成过旺,叶片变成红色或紫色。
(二)班点状:植物的细胞和组织受到病原物的破坏而死亡,形成各式各样的病斑。
由于病斑的颜色不同,有黑斑、褐斑、灰斑、白斑等。
病斑的形状不一,有圆形、椭圆形、棱形、不规则形等。
有时具有轮纹或花纹,有的病斑受叶脉限制而形成角斑。
有的沿叶脉发展而形成的条纹或条斑。
有的病斑周围有明显的边缘,有的边缘不明显。
在根、茎、叶、叶柄、果和穗等部位都可以发生坏死性病斑。
(三)腐烂类:植物组织细胞受到病原物的破坏和分解而发生腐烂。
如根腐、茎基腐、块茎和块根腐烂等。
1.软腐和干腐——含水分较多的软柔组织,有的细胞间的中胶层被病原物所分泌的酶所分解,导致细胞分离,组织崩溃,造成软腐或湿病,组织腐烂后,水分散失而干硬收缩,成为干腐。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农业植物病理学是农业生产中极为重要的学科之一,其研究的是农作物疾病的发生与预防。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病理实验操作能力,本文将提供一份简单的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
1. 实验一:植物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实验目的:掌握分离与鉴定植物病原菌的方法,理解病原学的基础概念。
实验原料:感染有病征的植株、消毒剂、无菌玻璃棒、琼脂、静置培养皿、荧光显微镜。
实验步骤:1. 从感染病株中取样。
用无菌玻璃棒在感染病株的表面轻刮几次,然后在无菌培养基上划一条线。
2. 将无菌玻璃棒沾上感染样品,并将其划到无菌培养基上,将其密封,将其放入37℃的温室中培养3-5天。
3. 检查接种坛中的细菌单个斑点,清除任何后来发现的杂细菌,然后进行细菌鉴定,以识别不同的菌株。
使用荧光显微镜和其他实验技术来确定不同的菌株。
实验结果:1. 获得了可研究的植物病原菌。
2. 学生理解了病原学的概念和关键技术。
2. 实验二:植物病害综合鉴定实验目的:应用综合鉴定法确认植物病害。
实验原料:受感染的植物样品,显微镜、手镰、组织切片、滴定管、生长瓶、测试器。
实验步骤:1. 阐述农业病害发生的原因和病害的分类。
培养出病原菌后,学生将初步考虑在何种植物病害范围内进行综合鉴定。
2. 制备切片,利用显微镜查看组织细胞的变化,以确定该病是有效的。
3. 测试样品以确保它是含有特征性病原体的。
除了使用显微镜查看组织切片外,还可以使用滴定管和生长瓶来测试样品的pH、氧含量、有机成分等信息。
4. 将所有数据纳入综合考虑,从而确定植物病害的类型、发展和所需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实验结果:1. 确定了植物病害的类型和发展。
2. 学生掌握了植物病害检测的重要步骤。
3. 实验三:生物防治法实验目的:为学生提供基本原则和技术,了解生物防治如何减少植物病虫害的损失。
实验原料:扁豆种子、法国圆白菜的幼苗、甜菜虫、灰蝉、昆虫脂肪。
实验步骤:1. 学生准备研究模型—扁豆或法国圆白菜幼苗,然后在其中一部分植物上覆盖甜菜虫或灰蝉,让它们大肆繁殖和吃掉幼苗。
农业植物病理学试验指导书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书注意事项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主要是认识各种作物病害的症状和病原生物,培养诊断农作物病害的能力以加深课堂理论教学。
实验室课的操作是进行植物病理学工作基本训练的重要环节,所有操作需按指定程序进行,努力学习正确方法,并养成实事求是、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1、操作时必须遵守实验规则,服从教师的指导;2、注意保持实验室之整洁,实验室必须保持肃静;3、实验前必须先阅读实验指导,初步了解这次实验的内容与方法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4、实验时需按指定方法观察和操作,绘图并写出实验报告;5、所有绘图及报告应于指定日期交指导教师评阅,不许拖延,绘图要力求正确,不允许草率从事;6、实验材料必须爱护,不得浪费,剩余材料应交还原指定地点,离开实验室前,将自己用的东西和实验台整理好,并把实验室打扫干净;7、使用仪器须加以爱护,并按指定方法使用,遇有故障必须及时报告指导教师,损坏物品,必须如实登记,按学校规定处理;8、注意安全,凡易燃之物,使用时必须当心,如禁止用酒精灯相互接火等;9、实验课应备物品:(1)2H或3 H铅笔一支及铅笔刀(或沙纸一块,供磨笔用);(2)软橡皮一块;(3)直尺一把;(4)报告纸。
实验一棉花病害一、目的要求:认识棉花枯、黄萎病、棉苗烂根病、棉花角斑病、棉花轮纹斑病与棉花黑斑病的症状与病原菌的形态。
并了解枯、黄萎病杆保湿培养方法。
二、内容与方法:(一)枯、黄萎病病杆保湿培养:将前一年枯、黄萎病病杆(除去根)横切成1厘米左右的小段。
每个小段纵切成两半。
在水中洗净再装入纱布袋中在水龙头下冲洗24—48小时后,将病杆小段放入装有无菌水保湿的消毒培养血中,在27℃下经3—5天,杆上长出白色菌丝、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这部分已先做好)(二)症状观察:1.枯、黄萎病症状类型的区别:观察枯萎病标本,注意黄色网纹型、紫红型和黄化型的叶片不同特点:黄萎病病株叶片掌状斑纹的特点。
另外将两者的病杆纵切和横切进行比较其导管变色深浅的特点。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
实验二、真菌一般形态观察和临时玻片制备【字号:大中小】【打印此页】【关闭窗口】一、目的和要求熟悉不同临时玻片制作方法;通过观察,认识病原真菌的营养体及其变态,认识真菌的子实体、有性繁殖、无性繁殖产生的各种类型孢子。
二、实验用具挑针、刀片、木板、酒精灯、火柴、载玻片、盖玻片、纱布、(棉蓝)乳酚油、二甲苯、显微镜、擦镜纸、吸水纸等。
三、内容与方法1.临时玻片的制作临时玻片制作方法很多,如涂、撕、粘、挑和切片等,可以根据病原物的类型选择使用。
(1)涂抹法:细菌和酵母菌的培养物常用涂抹法制片。
将细菌或酵母菌的悬浮液均匀地涂在洁净的载玻片上,在酒精灯火焰上烘干、固定,再加盖玻片封固。
加盖玻片前还可进行染色处理,使菌体或鞭毛着色而易于观察。
(2)撕取法:用小金属镊子仔细撕下病部表皮或表皮毛制成临时玻片。
(3)粘贴法:将塑料胶带纸剪成边长5mm左右的小块(注意胶带上不要印有指印),使胶面朝下贴在病部,轻按一下后揭下制成玻片。
(4)挑取法:用挑针从病组织或基物(如培养基)上挑取表面的霉状物、粉状物或孢子团制成玻片。
(5)组织透明法:将少量病组织材料切成细丝后放在载玻片上,滴加乳酚油后在酒精灯上徐徐加热至蒸气出现。
如此处理数次使组织透明,冷却后加盖玻片进行镜检。
此法可以观察到病原物在寄主内的原有状态。
(6)徒手切片:徒手切片时选取病状典型、病征明显的病组织材料,先在病征明显处切取病组织小块(边长5-8mm),放在小木块上,用食指轻轻压住,随着手指慢慢地后退,用刀片的刀尖将压住的病组织小块切成很薄的丝或片,用沾有浮载剂的挑针或接种针挑取薄而合适的材料放在一干净载玻片上的浮载剂液滴中央,盖上盖玻片,仔细擦去多余的浮载剂(注意浮载剂过多会使观察物出现晃动不稳定现象),即制成一张临时玻片。
浮载剂:水:溢菌、线虫活动、真菌孢子萌发、大小测量–优点:方便–缺点:产生气泡;易干燥乳酚油:除上述外均可用。
–优点:杀菌固定、孢子膨胀复原、组织透明–缺点:不易封固、有毒取小麦白粉病叶片,分别用上述6种方法制片,观察白粉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菌丝和吸器。
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书
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书实验须知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要求掌握植物保护学有关的有害生物的基础理论知识、预测预报与有害生物治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侧重了解并掌握水稻、杂粮、果树、蔬菜、油料和茶树等作物重要有害生物(病、虫、螨、杂草等)的生物学与生态学、发生发展或流行规律,以及预测预报与防治技术;要求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有能力分析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或流行规律的新变化,并提出相应的有效控制技术。
实验课也兼备以上两大部分的简要内容。
实验课的目的是加深理解和丰富课程教学的有关内容,从而提高自己掌握和运用所学内容的能力。
为了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且达到应有效果,现提出以下规则,望各自遵守。
1、实验前应先预习本次实验的目的、要求和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2、一进实验室,就应始终保持实验室安静,实验开始后,如遇问题应举手向老师示意,切不可高声喧哗。
3、验时应按照实验内容进行。
观察标本要细心,各种操作要专心。
同时,要珍惜各类昆虫标本。
使用体视显微镜(昆虫)和生物显微镜(植物病理)要特别小心,仔细调焦,齿轮不要调到最高端或最低端,以免损坏玻片标本和显微镜的调焦系统。
每次实验完后,按小组轮流值日。
包括打扫卫生,清理实验标本和清点实验用具等。
实验报告应按时交上。
如不能参加实验应找时间补做。
每次实验完后,按小组轮流值日。
包括打扫卫生,清理实验标本和清点实验用具等。
实验一植物病害的症状观察一、目的和要求通过植物病害症状的观察,学习描述和记载植物病害症状的方法,掌握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特点以及了解症状在病害诊断中的作用。
二、材料和用具烟草花叶病、水稻稻曲病、水稻稻瘟病、马铃薯晚疫病、桃细菌性穿孔病、蔬菜幼苗猝倒病、白菜软腐病、棉花枯黄萎病、水稻恶苗病、桃缩叶病、马铃薯疮痂病、玉米瘤黑粉病、小麦白粉病、小麦秆锈病、葡萄霜霉病、油菜菌核病、麦类麦角病、大豆菟丝子、黄瓜根结线虫病、水稻白叶枯病、番茄条纹病毒病三、内容与方法植物病害的症状是指病植株生理解剖上的病变反映到外部形态上的结果。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范本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目录1 实验一水稻病害(一)2 实验二水稻病害(二)3 实验三水稻病害(三)4 实验四麦类病害(一)5 实验五麦类病害(二)6 实验六旱粮作物病害7 实验七棉花病害(一)8 实验八棉花病害(二)9 实验九油料作物病害(一)10 实验十油料作物病害(二)11 实验十一经济作物病害12 实验十二果树病害(一)13 实验十三果树病害(二)14 实验十四果树病害(三)15 实验十五果树病害(四)16 实验十六蔬菜病害(一)17 实验十七蔬菜病害(二)18 实验十八蔬菜病害(三)19 实验十九蔬菜病害(四)实验一水稻病害(一)一、目的要求熟悉水稻叶部真菌性病害的症状及其病原物的形态特点,重点掌握叶瘟与胡麻斑病,褐色叶枯病以及叶黑粉病的区不。
二、实验内容(一)稻瘟病(Rice blast)1、症状(1)观看苗瘟、叶瘟、叶枕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等症状的特点,注意区不急性叶瘟、慢性叶瘟和马鞍形的节稻瘟。
(2)叶瘟有4种症状类型,即急性型、慢性型、白点型和褐点型,在一定的条件下,这4种类型的症状能够相互转变,应掌握它们相互转化的条件。
(3)用典型的慢性型叶瘟新奇标本做徒手切片镜检,注意其层次进展、色泽、病理过程和坏死线的有无。
2、病原物稻瘟病病菌为Pyricuiaria grisea Sacc,用挑针挑取少量霉体或培养菌制片镜检,观看分生孢子的形态特征。
观看时注意分生孢子基部的足胞和曲膝状的分生孢子梗。
分生孢子梗3—5根成束或单生,不分枝,有2—3个隔膜,顶端曲膝状,分生孢子梨形,通常具2个隔膜,基部有足胞,单个孢子无色,密集时呈灰绿色。
(二)稻胡麻斑病( Rice brown spot)1、症状(1)观看叶片、穗颈、枝梗和谷粒上的症状,注意叶片、穗颈、枝梗和谷粒上的病斑与稻瘟病的区不。
(2)比较一般型病斑与大型病斑的形状、大小和色泽。
2、病原物稻胡麻斑病菌为Bipolaris oryzae(Nisik. Miyake)Shoem。
植物病理学实验实验三、子囊菌门真菌及其所致病害
实验三 子囊菌门真菌及其所致
病害
.
一、实验目的
▪ 了解子囊菌门子囊果的形态及代表 性真菌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
▪ 熟练临时玻片的制作技术及检索表 的使用。
.
二实验内容
1.观察子囊菌门真菌(包括外囊菌属、 白粉菌、长喙壳属、赤霉属、禾顶 囊壳属、黑星菌属、核盘菌属等) 的形态特征。
2.制作白粉菌闭囊壳的临时玻片。 3.检索所提供的白粉病病原菌到属。
.
子囊菌亚门真菌所致的病害
▪ 桃缩叶病 (半子囊菌纲 外囊菌属)
.
核菌纲
▪ 白粉菌:根据附属丝的形态及闭囊壳内子 囊的数目可将白粉菌鉴定到属。
.
白粉菌分属检索表
1. 闭囊壳内单子囊 2. 附属丝菌丝状……………单丝壳属(Sphaerotheca) 2’.附属丝分叉状…………叉丝单囊壳属(Podospaera)
1’. 闭囊壳多子囊 2. 附属丝顶端双分叉………叉丝壳属(Microsphaera) 2’. 附属丝不分叉 3. 附属丝顶端呈钩状………………钩丝壳属(Uncinula) 3’. 附属丝非上述 4. 附属丝基部球形,顶部针状…球针壳属(Phyllactinia) 4’. 附属丝菌丝状 5 附属丝较长……………………白粉菌属(Erysiphe) 5’附属丝不发达,呈短菌丝状…布氏白粉菌(Blumeria)
.
甘薯黑斑病
长喙壳属
.
赤霉菌属
▪ 小麦赤霉病
.
禾顶囊壳属
▪ 小麦全蚀病
.
腔菌纲
▪ 梨黑星病
.
盘菌纲
▪ 油菜菌核病(核盘菌属)
.
作业
1.绘图: 桃缩叶病菌子囊层; 小麦赤霉病菌有性阶段形态图; 油菜菌核病菌子囊盘、子囊、侧丝和子囊孢 子; 桃树白粉病菌闭囊壳、附属丝和子囊。
2023年电大《植物病理学》实验报告
植物病理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不同病原菌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通过观察和分析植物在不同病原菌感染下的生长情况,以及病原菌在植物体内的病征,从而加深对植物病害的认识,为预防和控制植物病害提供实验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植物:选择小麦、玉米、番茄和青菜作为实验植物。
2. 病原菌培养:分别培养小麦赤霉病、玉米赤霉病、番茄早疫病和青菜根腐病的病原菌。
3. 实验设计:将实验植物分为对照组和感染组,对感染组进行不同病原菌的接种处理。
4. 观察记录:在病原菌接种后,定期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叶片颜色、叶片形态、叶片数量、植株高度等指标。
5. 数据分析:根据观察记录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和统计处理,揭示不同病原菌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三、实验结果1. 小麦赤霉病感染后,植株叶片呈现黄化、枯萎,植株高度显著下降,生长势明显减弱。
2. 玉米赤霉病感染后,植株叶片出现斑点、枯死,植株高度明显减少,导致植株整体生长受到抑制。
3. 番茄早疫病感染后,植株叶片出现黄斑、脱落,植株高度停止生长,部分植株出现逝去现象。
4. 青菜根腐病感染后,植株根系变软、生长停滞,部分植株出现萎蔫甚至逝去。
四、实验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不同病原菌感染后,植物生长状态和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小麦、玉米、番茄和青菜在感染不同病原菌后,均出现各自特有的病征,病原菌对植物的病害效应有明显的种属选择性。
病原菌感染后,植物叶片颜色变化、叶片形态、植株高度等指标的变化,为病害的诊断和鉴别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五、实验结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小麦、玉米、番茄和青菜对不同病原菌的感染表现出了明显的病害特征,不同病原菌对植物的影响存在差异。
通过对植物生长指标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初步判断病原菌的种属和对植物的侵染程度。
及早发现和诊断植物病害,对于科学合理地进行预防和治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六、实验意义本次实验结果为植物病害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和案例,为深入探讨不同病原菌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以及病害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植物病理学实验实验一、植物病害症状的观察和真菌显微玻片制作
病原:
• 水稻矮缩病毒(RDV),属植物呼肠孤病毒属
水稻条纹叶枯病
症状:发病初期表现 从心叶开始出现黄绿 色条纹,逐渐发生卷 曲向下弯,枯株渐渐 矮化,叶片失绿,呈 绿白色,最后叶片退 淡而枯死。 病原物:水稻条纹叶 枯 病 毒 [Rice Stripe Virus ( RSV ) ] 属 纤 细 病毒属。
大豆锈病
细菌病害
主要症状: 斑点、溃疡、萎蔫、瘤肿等.
大豆细菌斑疹病
大豆细菌斑疹病
病毒病害
主要症状:花叶、褪色、畸形等。
苹果花叶病毒病
水稻黄矮病 Rice Yellow Stunt
又称黄条花叶病、水稻黄矮病、黄化病。 症状:
• 植株矮缩,叶肉褪绿变黄。不分蘖,根系 短小。分蘖后发病的不能正常抽穗结实。 拔节后发病抽穗迟,穗形小,结实差。品 种间症状大致相似,仅色泽有差异。矮秆 籼稻上多为金黄色,粳稻上色泽淡黄花叶 不明显,糯稻上色泽灰黄或淡黄,有的品 种呈紫色。
大白菜病毒病
菠菜病毒病
西葫芦病毒病
植物线虫病害
花生根节线虫病
黄瓜根结线虫
黄瓜根结线虫为害症状
水稻干尖线虫病
寄生植物病害
向日葵列当
菟丝子
菟丝子
真菌玻片的制作方法
涂抹法:将病原悬浮液均匀地涂在载玻片上。 撕取法:撕取发病部位表皮或表皮毛,观察着生在 寄主或基质表面的菌丝和孢子,寄主表皮细胞内的 真菌菌丝、吸器和休眠孢子囊堆等。 粘贴法:用透明塑料胶带粘贴,用于观察着生于病 组织或基质表面的菌丝或子实体。 挑取法:用挑针挑取病组织或基质表面的病原物, 也可先将埋生或半埋生的子实体连同病组织一并挑 出,再用挑针将子实体剥离。 组织透明法:利用化学药品处理病组织,使组织透 明,观察病原在组织内的结构和形态。 徒手切片:对于埋生或半埋生的子实体,可以用刀 片将病组织切成很薄的丝或片,然后用挑针挑取合 适的做成玻片。
普通植物病理教学实验报告
普通植物病理教学实验报告一、实习目的及意义:1、正确区分并描述五大病原物引起植物病害症状特点;2、掌握常见植物病害鉴定的程序及基本操作技能;3、掌握植物病害田间调查的基本方法;意义:教学实习是《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掌握植物病理学常见病害识别、诊断的有效途径。
通过教学实习,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种,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认识常见的植物病害症状,掌握植物病害的识别、调查实操方法和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等病理学方面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开展实验、分析问题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植物病害调查、植物病害田间识别与标本采集、植物病害标本的鉴定和植物病害标本的制作(主要为植物病原真菌玻片标本的制作)三、实习方法:在广西大学内进行标本采集,进行植物病害标本的鉴定和玻片标本的制作。
四、实习结果:1.边黑穗病和瘤黑粉病都是黑粉菌类,产生病状都属于畸形,都是黑粉(黑粉菌)2.甘蔗赤腐病病原菌炭疽菌属3.甘蔗环斑病属子囊菌亚门真菌4.甘蔗病毒病黄叶病,从中脉开始发病变黄甘蔗4种,玉米5种5.水鬼蕉病毒水鬼蕉病毒病病原Narcissus yellow stripe virus,NYSV称水仙黄条纹病毒,属马铃薯Y病毒组总结五种类型的病状:花叶变色畸形青枯坏死腐烂病原:卵菌真菌寄生性葡萄:霜霉黑痘炭疽褐斑(大褐斑、小褐斑)分生孢子多隔(尾孢属),基部呈尾状,有多个横隔(束梗孢属)香蕉黑腥病,大茎点霉属水稻伤胡麻叶斑病,平齐孺孢属,梨孢属水稻的两种细菌性病害:白叶枯,细菌性角斑病由黄单孢杆菌柑橘溃疡病也是(采集)稻曲病瓜类1.霜霉病:卵菌门霜疫霉属黄瓜的是假霜霉属,霉层是黑色的(黄瓜黑霉病)症状:霉层在叶背,后期还是霉层发病条件:温度相对低一些,高湿度,较严格2.白粉病霉层大多数在表层,白色粉相对细腻一些,在后期在叶的发病位置变成小黑点,是病原菌的闭帮壳条件:高温低湿都可以茄子:3.孢子椭圆形,线形,拟茎点霉属引起的茄子的病害,有轮纹状,茄子褐纹病4.青枯病(番茄辣椒茄子)观察是否有菌浓和喷菌现象5.病毒病水稻叶鞘腐败病,纹枯病五、实习心得体会:在普病的实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将教科书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在看书的时候以为自己已经认识这种病害了,但到了实际的田间中很多病害还是很难区分,与书上僵硬的知识再此刻早已经忘光,但只有在田间种认真能够自己识别了才是认真掌握了,所以普病得实习对我有很大的意义,在大棚和田间实地听老师讲课,对于植物的病害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特别是五大病原物的区分。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实验⼀植物病害症状观察植物得病后在⽣理和形态上均可以发⽣改变,患病植物外部形态的反常现象就是症状。
症状是诊断植物病害的重要依据之⼀,可分为病状和病症两种类型,通常把植物体本⾝的反常表现称为病状,⽽把病原⽣物在植物受害部位所形成的特征性结构称为病症。
由于病害种类、环境条件,发病部位和植物被害时期不同,病状也有各种各样的类型,归纳起来包括五种类型:变⾊、坏死、腐烂、萎蔫和畸形。
病症则直接暴露了病原物在质上的特点,如真菌⼦实体在寄主表⾯形成的霉层、⿊点、粉状物等,细菌表现出来的菌脓和菌痂;⽽植物病毒、植原体、等⽆病症表现。
病状作为病变过程的表现,其特征也是较稳定和具特异性的,这是利⽤病状诊断植物病害的基础;病症出现的明显程度,虽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很⼤,但⼀经表现出来却相当稳定,所以根据病症能够正确判断植物病害。
⼀、⽬的要求本次实验⽬的在于了解植物病害的种类及多样性,认识病害对农业⽣产的危害性,并掌握病症和病状的⼀般类型,以便在病害诊断中加以利⽤。
⼆、材料、试剂与仪器按照植物病害的病状类型(变⾊、坏死、腐烂、萎蔫和畸形)和病症(粉状物、霉状物、⼩⿊点、⽩瓷状物、菌脓等)准备植物病害的盒装标本、瓶装液浸标本及新鲜标本。
各种症状挂图、模型、多媒体课件等。
⽤⾁眼或放⼤镜观察下列各种病害标本,按上述症状划分⽅法,注意观察病状和病症特点及其症状类型。
烟草花叶病黄⽠花叶病甜菜黄化病毒病苹果绿缘褐斑病马铃薯晚疫病桃细菌性穿孔病蔬菜幼苗猝倒病⽩菜软腐病⽢薯线⾍病棉花枯黄萎病⽔稻恶苗病枣疯病桃缩叶病马铃薯疮痂病⽟⽶丝⿊穗病⼩麦⽩粉病⼩麦秆锈病葡萄霜霉病茄⼦褐纹病油菜菌核病麦类麦⾓病苹果发根病棉花⾓斑病苋菜⽩锈病⼤⾖菟丝⼦黄⽠根结线⾍病三、实验操作病状类型:(⼀)变⾊Discolour:由于叶绿素发育受到破坏,⽽使叶⽚的颜⾊发⽣改变,这种变⾊可以是普遍的也可以是局部的,变⾊的细胞本⾝并不死亡。
1褪绿:叶⽚普遍变为淡绿⾊或淡黄⾊。
第1课: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王海光)
中国农业大学自编教材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农学专业用)王海光编二零一一年前言《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本来是《普通植物病理学》的实验教学部分,作为《普通植物病理学》的一部分,不是单独一门课。
学校对本科生教学计划调整之后,《普通植物病理学》的实验教学部分独立作为一门必修课,由原来的18学时,调整为32学时。
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植物病害的症状、病害发生规律、主要病原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的形态特征等相关知识,掌握植物病害诊断、病原分离、纯化、接种、鉴定等植物病理学研究的常规方法和技术,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同时,结合实验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根据教学计划、教学要求、实验条件等,共设置了8个实验,每个实验4个学时。
实验材料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实验内容安排顺序也可能根据田间病害发生情况和实验材料的准备情况进行临时性调整。
本实验指导是在去年教学的基础上整理修改编写的,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以往的一些实验指导书和网上的教学资源,在此一并感谢!本实验指导尚显单薄,内容尚欠丰富,在今后的教学中将日臻完善。
编者2011年8月实验课注意事项1.实验课前必须通过实验指导或通过教学网络平台下载课件了解课堂实验内容,明确实验目的,了解操作步骤。
2.按时参加实验课教学,不准迟到。
上课期间注意课堂纪律,严禁喧哗、随意走动等扰乱教学的行为发生。
3.注意实验室安全。
实验时,要严格按照教师要求操作,爱护实验仪器和材料。
遇到仪器发生故障,必须及时报告教师,损坏仪器或用具必须登记。
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处理或赔偿。
4.实验报告一律用铅笔书写,必须使用学校统一印制的实验报告纸,按时交实验报告。
5.绘图一定认真,不许虚构或艺术加工。
绘图时选用硬度合适的铅笔,笔尖要保持圆滑。
所绘图形的一切特征用线条和圆点表示,线条要光滑、粗细一致,用圆点疏密表示色泽深浅,严禁涂抹,圆点要求大小一致。
图形要求大小适中,各部分结构比例合理,细微部分需放大表示时,可单独绘制。
植物病理学 实验二 植物病原菌物的一般形态观察和临时玻片制作 图文
② 接合孢子:观察永久玻片上的接合孢子
③ 子囊孢子:
④ 担孢子
担孢子
小 梗 从蘑菇中取下小块菌褶,从菌褶边缘观察担子和担孢子。注意 担子和担孢子的形态、色泽,每个担子上产生的担孢子数目。
四、作业
4.1 绘制病原物的线条图 ① 无隔菌丝和有隔菌丝(永久玻片和培养皿); ② 疏丝组织和拟薄皮组织(菌核切片); ③ 游动孢子囊和游动孢子(永久玻片) ④ 分生孢子(柑橘绿霉病菌或柑橘褐斑病菌,培
实验二 植物病原菌物的一般形态 观察和临时玻片制作
李红叶
2014-03-05
一、目的要求
1、熟悉不同临时玻片的制作方法; 2、通过实验观察,认识菌物的营养
体及其变态结构,认识菌物的子实 体(繁殖体),有性和无性繁殖所 形成的各种类型孢子。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
1、各种病害标本 2、永久玻片、显微镜、擦镜纸、浮载剂(蒸
1.2.6 徒手切片:选取病状典型、病征明显的病组织材料,先在病征明显处切取病组织小块(边长 5 -8 mm),放在小木块上,用食指轻轻压住,随着手指慢慢地后退,用刀片的刀尖将压住的 病组织小块切成很薄的丝或片,用蘸有浮载剂的挑针或接种针挑取薄而合适的材料放在一干 净载玻片上的浮载剂液滴中央,盖上盖玻片,仔细擦去多余的浮载剂(注意浮载剂过多会使 观察物出现晃动不稳定的现象),即制成一张临时玻片。
隔菌丝。
2.2 营养体的变态结构
① 吸器:永久玻片,观察小麦白粉病菌的吸器。 ② 附着胞:永久玻片,观察稻瘟病菌的附着胞,注意其形态、
大小和色泽。 ③ 假根:永久玻片,观察甘薯软腐病菌孢子囊基部的假根的形
态和色泽。
2.3菌组织和菌组织体① 源自丝组织和拟薄皮组织① 菌核:观察甘蓝菌核病病株上菌核,注意其形态、大小、色泽。 横切油菜菌核病菌的菌核,再用刀片削下薄薄的小片制片,观 察菌核内部的疏丝组织和外部的拟薄壁组织。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下册)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下册)实验一植物病理徒手制片技术一、实验目的观察植物病害病原物的形态,进行病原物的分类鉴定,研究受病组织的组织结构病变,受病植物组织与病原物的解剖学关系以及对于难得一见病原物的保存备用等,都需将材料制成适当的显微玻片标本。
因此,徒手制片技术也是植物病理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本次实验系统学习实践常用的徒手制片技术,为普通植物病理学和农业植物病理学的深入学习以及以后开展病理学的有关研究工作奠定坚实的制片技术基础。
二、内容、材料和方法徒手制片的方法有整体封藏法、徒手切片法、组织透明制片法和涂抹制片法等多种。
限于时间本实验实践最为常用的整体封藏法和徒手切片法两种。
(一)整体封藏法对于生长在植物病部表面或培基上的菌丝体、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和其他孢子器官以及线虫等,可直接择取少许封藏在适当的浮载剂中,在显微镜下观察,根据材料的特点和观察的目的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封藏制片。
常用的方法的概括为挑、刮、拨、撕四种。
1挑:对于在植物受病部位或基质表面生长繁茂的霉状病原体(如霜霉菌)粉状病原体(如锈菌、白粉菌)以及培养基上的许多培养菌,可用尖细的解剖针等直接挑取封埋制片,挑取病原体的量,在保证选材典型的前提下,越少越好,以免互相重叠,分辩不清。
取黄瓜霜霉病叶,小麦白粉病叶分别挑取霉状物和粉状物镜检病原菌的形态特点。
2刮:对病部病原体稀少,或用放大镜也难辩认霉层的病害标本,可采用两侧具刀的三角刮针(或可用刀片代替)刮取病原物制片。
刮的方法是,用刮针的一刃,蘸浮载剂少许,在病部顺同一个方向刮取2—3次,将刮得的病原蘸在载玻片的浮载剂中封片镜检。
浮载剂在保证浮载质量的前提下要尽量少,否则少量的病原体在大滴的浮载剂中极易分散漂流,在显微镜下难以寻找。
取玉米小斑病叶,在病斑背面刮制片,镜检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的形态。
3拨:对于产生在植物表皮下或半埋生于基物内的病原体孢子器官。
如子囊壳、分生孢子器、闭囊壳等,可将病原体连同寄主组织一同拨下,放入浮载剂中,用两支解剖针,一支稳定材料,另一支拨出植物组织,使病原体外露制片。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
中国农业大学自编教材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农学专业用)王海光编二零一一年前言《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本来是《普通植物病理学》的实验教学部分,作为《普通植物病理学》的一部分,不是单独一门课。
学校对本科生教学计划调整之后,《普通植物病理学》的实验教学部分独立作为一门必修课,由原来的18学时,调整为32学时。
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植物病害的症状、病害发生规律、主要病原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的形态特征等相关知识,掌握植物病害诊断、病原分离、纯化、接种、鉴定等植物病理学研究的常规方法和技术,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同时,结合实验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根据教学计划、教学要求、实验条件等,共设置了8个实验,每个实验4个学时。
实验材料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实验内容安排顺序也可能根据田间病害发生情况和实验材料的准备情况进行临时性调整。
本实验指导是在去年教学的基础上整理修改编写的,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以往的一些实验指导书和网上的教学资源,在此一并感谢!本实验指导尚显单薄,内容尚欠丰富,在今后的教学中将日臻完善。
编者2011年8月实验课注意事项1.实验课前必须通过实验指导或通过教学网络平台下载课件了解课堂实验内容,明确实验目的,了解操作步骤。
2.按时参加实验课教学,不准迟到。
上课期间注意课堂纪律,严禁喧哗、随意走动等扰乱教学的行为发生。
3.注意实验室安全。
实验时,要严格按照教师要求操作,爱护实验仪器和材料。
遇到仪器发生故障,必须及时报告教师,损坏仪器或用具必须登记。
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处理或赔偿。
4.实验报告一律用铅笔书写,必须使用学校统一印制的实验报告纸,按时交实验报告。
5.绘图一定认真,不许虚构或艺术加工。
绘图时选用硬度合适的铅笔,笔尖要保持圆滑。
所绘图形的一切特征用线条和圆点表示,线条要光滑、粗细一致,用圆点疏密表示色泽深浅,严禁涂抹,圆点要求大小一致。
图形要求大小适中,各部分结构比例合理,细微部分需放大表示时,可单独绘制。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意义教学实习是《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掌握植物病理学常见病害识别、诊断的有效途径。
通过教学实习,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认识常见的植物病害症状表现,掌握植物病害的识别、植物病害调查实操方法、调查以及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标本制作、病害鉴定等病理学方面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开展实验、分析问题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及方法2.1 实习内容7月4日跟随程老师前往广西大学标本园以及蔬菜地、水稻田、甘蔗地等等地点进行植物病害的调查、田间识别与标本采集;7月5日于小组同伴在实验室对所采集的标本进行镜检,观察病原,并制作病害玻片;7月6日及7月7日跟随大部队前往玉林进行植物病害的调查、田间识别与标本采集,并于7月8日再次在实验室对所采集的标本进行镜检,观察病原,完成玻片的制作。
2.2实习方法2.2.1标本采集:观察到病害时采集带有病征和典型病状的病害叶片,将其编号命名后放入袋子里;2.2.2病害鉴定:锈病、白粉病、煤烟病等病害鉴定时,用刀片刮取粉状物等于滴加了水的载玻片上,再在显微镜下观察病原;叶斑类病害鉴定时,用剪刀将病处剪碎并戳烂,或用刀片在病处使劲刮蹭,注意病处最好有小黑点等病征,再在显微镜下观察病原菌。
2.2.3玻片制作:在载玻片的左侧三分之一处上滴一滴乳酚油,将刮蹭下的病原物混入,盖一片小的盖玻片,再少量滴加封胶,小心盖上大的盖玻片,最后在玻片右侧贴上标签。
三、实习结果及心得体会3.1实习结果本次实习我们组共采集得57种病害,有真菌、病毒、细菌、螨类为害等等几个种类,涉及到玉米、水稻、芒果、香蕉、葡萄等多种作物,分校内、玉林河村和五彩田园三个地点进行采集,本次镜检本组人均达到或超过五种病害玻片。
本次实习未采集到寄生性种子植物以及线虫病病害,在病害鉴定以及玻片制作时仍有许多不足,在有许多收获时仍有遗憾存在,如鉴定的病原不多,有几种未拍照未写标签的病害等。
植物病理学实验报告
植物病理学实验报告植物病理学实验报告植物病理学是研究植物疾病的科学,通过实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疾病的发生机理、病原菌的侵染方式以及植物的抗病机制。
本实验旨在探究植物病原菌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对植物的侵染能力以及植物的抗病能力。
实验一:病原菌的侵染能力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常见的一种病原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 (水稻白叶枯病菌)作为研究对象。
我们将病原菌分别接种在不同的培养基上,包括富含营养的琼脂培养基和缺乏营养的琼脂培养基。
结果显示,病原菌在富含营养的琼脂培养基上生长得更好,并且形成了菌落。
而在缺乏营养的琼脂培养基上,病原菌的生长受到了抑制。
进一步的实验表明,病原菌在富含营养的环境中对植物的侵染能力更强。
我们将病原菌接种在水稻叶片上,发现在富含营养的环境中,病原菌能够迅速侵染并引起病症。
而在缺乏营养的环境中,病原菌的侵染能力明显减弱。
实验二:植物的抗病能力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选择了水稻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抗病能力。
我们将病原菌接种在不同品种的水稻上,并观察病症的发展情况。
结果显示,不同品种的水稻对病原菌的抵抗能力存在差异。
一些品种表现出明显的抗病性,病症发展缓慢,甚至没有明显的病症出现;而另一些品种则容易被病原菌侵染,病症发展迅速。
进一步的实验表明,植物的抗病能力与其免疫系统的活性有关。
我们通过测定不同品种水稻的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物含量,发现抗病性较强的品种具有更高的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物含量。
这表明植物的抗病能力与其抗氧化能力密切相关。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病原菌的侵染能力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富含营养的环境有利于病原菌的生长和侵染。
2. 植物的抗病能力与其免疫系统的活性有关,抗病性较强的植物具有更高的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物含量。
这些结论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植物病理学以及培育抗病品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植物病原菌的侵染机制以及植物的抗病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植物疾病的发生,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
《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实结模板
汇报人: 2024-01-30
目录
• 教学目标与要求 • 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 • 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 • 学生表现与成绩评定 • 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 总结反思与未来规划
01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明确植物病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理解植 物病害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
启发式、互动式等现代教学方法应用
启发式教学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
互动式教学
利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多元化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主动性。
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展示
04
针对不同分数段学生的 反馈和指导策略
05
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1 2
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
部分学生对于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 类等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深入,导致在实践应用中 出现问题。
实验操作技能有待提高
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表现出技能不熟练、操作 不规范等问题,影响了实验效果和教学进度。
3 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除了传授知识外,还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如创新思 维、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
4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优质教学资源和先进教 学经验,提升国内植物病理学教学的整体水平。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难点三
植物病害的流行预测。解析方法:介绍预测 预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实例演练,培 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病害预测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下册)实验一植物病理徒手制片技术一、实验目的观察植物病害病原物的形态,进行病原物的分类鉴定,研究受病组织的组织结构病变,受病植物组织与病原物的解剖学关系以及对于难得一见病原物的保存备用等,都需将材料制成适当的显微玻片标本。
因此,徒手制片技术也是植物病理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本次实验系统学习实践常用的徒手制片技术,为普通植物病理学和农业植物病理学的深入学习以及以后开展病理学的有关研究工作奠定坚实的制片技术基础。
二、内容、材料和方法徒手制片的方法有整体封藏法、徒手切片法、组织透明制片法和涂抹制片法等多种。
限于时间本实验实践最为常用的整体封藏法和徒手切片法两种。
(一)整体封藏法对于生长在植物病部表面或培基上的菌丝体、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和其他孢子器官以及线虫等,可直接择取少许封藏在适当的浮载剂中,在显微镜下观察,根据材料的特点和观察的目的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封藏制片。
常用的方法的概括为挑、刮、拨、撕四种。
1挑:对于在植物受病部位或基质表面生长繁茂的霉状病原体(如霜霉菌)粉状病原体(如锈菌、白粉菌)以及培养基上的许多培养菌,可用尖细的解剖针等直接挑取封埋制片,挑取病原体的量,在保证选材典型的前提下,越少越好,以免互相重叠,分辩不清。
取黄瓜霜霉病叶,小麦白粉病叶分别挑取霉状物和粉状物镜检病原菌的形态特点。
2刮:对病部病原体稀少,或用放大镜也难辩认霉层的病害标本,可采用两侧具刀的三角刮针(或可用刀片代替)刮取病原物制片。
刮的方法是,用刮针的一刃,蘸浮载剂少许,在病部顺同一个方向刮取2—3次,将刮得的病原蘸在载玻片的浮载剂中封片镜检。
浮载剂在保证浮载质量的前提下要尽量少,否则少量的病原体在大滴的浮载剂中极易分散漂流,在显微镜下难以寻找。
取玉米小斑病叶,在病斑背面刮制片,镜检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的形态。
3拨:对于产生在植物表皮下或半埋生于基物内的病原体孢子器官。
如子囊壳、分生孢子器、闭囊壳等,可将病原体连同寄主组织一同拨下,放入浮载剂中,用两支解剖针,一支稳定材料,另一支拨出植物组织,使病原体外露制片。
取小麦全蚀病或白粉病标本,拨小黑点制片,镜检子囊果的形态。
4撕:对于寄生在植物表皮细胞上的病原真菌,也可以将此有病原物的表皮撕下来制片镜检,这种方法不仅能看到病原物形态,而且可以观察病原物与寄主的解剖学关系。
在毛毛雨天自田间取回感染白粉病的麦苗(或在保温箱中取接种染病的麦苗)。
用刀片割破叶背表皮再用小镊子轻轻撕下,放在浮载剂中制片镜检白粉病菌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和吸器形态。
(二)徒手切片法欲观察受病组织病变,病菌侵入和寄主体内扩展过程,以及埋生在基物内真菌子实体的形态结构等,都需将有关材料切成薄片,进行镜检,徒手切片是最常用的简便易行的方法,不需要特殊的设备,而且节省时间,切成的片子不仅可作临时观察,也可进一步制成永久性玻片标本。
徒手切片的基本用具是剃刀或刀片。
切片时先选取材料并作适当的修整,以左手的食指和姆指捏住材料,中指顶住材料下端,使材料上端突出于手指以上2—3毫米。
右手握稳刀,从左向右后方斜向切割。
注意刀口必须以材料面垂直。
否则所得切面不正。
同时双手不应紧靠身体,而是要活动自如。
用臂力均匀地沿刀口后部起拉向前方,连续切割4—5片后,用毛笔蘸水轻轻沿刀口取下,放入盛有水的浅玻皿中,在此过程中左手握着的材料不要放下,否则再切时难按原位置拿材料,此外,在切片过程中,必须常用毛笔蘸水湿润材料,以免材料干涸不便切割。
对于过于柔软或较薄的材料,可以夹在“夹持物”中,进行切片更为方便。
新鲜胡萝卜和马铃薯块都可作“夹持物”用。
实验室中通常将通草、接骨木或向日葵的茎髓,剪成适当大小,浸于70%酒精中备用。
切割一定数量的薄片后,用移置环在浅玻皿中选取合用的材料薄片,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镜检合格者即酒精灯上将水烘干并摆正材料,然后加一滴乳酚油或其浮载剂;放在展片台上略加热,镜检如无气泡,即可小心加盖片,用吸水纸吸除多余的浮载剂,最后贴好标签,平放于切片板上,待干燥适宜时封固。
徒手切片的缺点是对于微小或过大,柔软、多汁、肉质及坚硬的材料不易切取,也难制成连续切片,此外切片的厚薄也难一致。
切片机切片即可克服这些缺点。
病名:学名:制片人:时间:切片的标签制法:三、作业和思考题1每人交两片符合质量要求的玻片标本。
2整体封藏法和徒手切片法两种基本徒手制片技术都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徒手切法制片有什么优缺点? 怎样解决这种方法本身存在的问题?附:常用浮载剂及封固剂1水作浮载剂:最常用,但易于干燥,仅适于暂时性检查,不易封固保存,且易形成气泡(检查材料以酒精、5%明胶、水或稀肥皂水稍浸,洗净后再以水浮载可除去气泡)。
2乳酚油:也较常用,成分及配比如下:苯酚结晶(加热熔化)20ml 乳酸20ml甘油40ml 蒸馏水20ml乳酚油不易干燥,标本可存放几天以上,为使标本易于辩别,常在其中加染料苯胺蓝(棉蓝),用量是0.05—0.1%(也有的加0.2—0.5%的锥虫蓝等),因其是酸性染料,可染真菌原生质而不染细胞壁,故对分隔难辨的真菌孢子等可由此染色而看清。
此法一般只用观察菌态,不适于测量孢子的大小(因为乳酚油的折射率近于孢子和菌丝体,1.43左右)。
另一方面,此法制片,封固比较困难(因为乳酚油易于和封固剂起化学作用而分解),可用达马树脂(和乳酚油不起化学作用)和等量蜂蜡混配做封固剂,蜂蜡放于玻璃皿中在水槽上熔化(温度勿过高),达马树脂在铁罐中熔化(温勿过度),然后将蜂蜡倒入熔化的达马树脂中搅和而成(加少量的贴金胶水,可增进与玻璃的附着力),封固时以“L”形铜棒等在煤气灯上烧热后,蘸少许封固剂在盖玻片周围封固,此封固剂干燥快,经久不坏。
但由于其致癌作用而逐渐被淘汰而改用甘油乳酸液。
3甘油乳酸液:也可加苯胺蓝等染料,其成分如下:乳酸 500ml 甘油 1000ml 蒸馏水 500ml4水合氯醛碘液:成分配比如下:水合氯醛 100g 碘化钾 5g碘 1.5g 水 100ml碘与碘化钾研和,加水溶解。
然后与水合氯醛混合,此浮载剂较好,能使真菌组织透明,并染上颜色,能弥补乳酚油的不足,一一看清细胞壁和其它结构,此法制片只可保存几天,不宜久存,为保存,可除去碘液再用乳酚油浮载后封存。
5甘油:此浮载剂适于保存藻类、水霉菌等柔软标本将标本放在一滴10%的甘油中,加盖玻片,水分蒸发后,随时补加甘油至水分蒸发净,制成的标本玻片平放可经久不坏,(擦去多余甘油,用香脂油或其它封固剂封固,可永久保存)。
6甘油明胶:成分及配方如下:明胶 5g 甘油 35ml 水 30ml明胶在水中浸透,加热至35℃溶化,加甘油搅和,用纱布过滤后使用。
徒手切片及其它标本,都可用此剂浮载制片,标本染色(或不染)后,先用甘油脱水(干燥标本可不脱水),挑取小团甘油明胶放在载片上,微加热,待其熔化而气泡消失后,将标本取出吸除去多余甘油后移入熔化的甘油明胶中,加盖玻片轻轻下压,擦去盖玻片周围的多余甘油明胶。
平放十几天,干后长期保存,用香脂或其它固剂封固后长久保存。
此浮载剂对于干燥标本易出气泡,用醋酸甘油先予处理可防此弊,成分配比如下:醋酸钾(2%水溶液) 300ml 甘油 120ml酒精 180ml标本放在载玻片上加小滴醋酸甘油,微加热以除气泡,并蒸去大部分油剂,趁热加入小团甘油明胶,熔化后加盖玻片,其后步骤同上。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下册)实验二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一、实验目的微生物的生长发育都有一定的营养需要,培养基即人工培养微生物、为其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营养的基质。
培养基配好后必须经过灭菌方能用于分离培养微生物试验,因此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是植物病理实验室中最基本的工作,通过本次实验学习植病实验室中常用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和高压灭菌锅的使用方法。
二、内容、材料和方法(一)培养基的配制培养基按组成成分及对这些成分了解的程度分为天然培养基、半组合培养基和组合培养基三类,从物理性质上又分为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两类,培养基的种类不同,配制方法也有差异,限于时间,本次实验仅配制马铃薯琼脂培养基和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1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PSA)这是植病实验室最常用的培养基(简称PSA),主要用于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和培养,有时也用于植物病原细菌。
成分:马铃薯200克蔗糖 10克琼脂 20克加水至1000毫升方法:将马铃薯洗净去皮切块,加水煮沸半小时,用双层纱布滤去薯块,补足水量,加入琼脂,加热熔化,再加糖,待完全化后,乘热用双层纱布过滤分装,塞好棉塞高压灭菌。
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略带酸性,培养真菌无需调节pH,培养细菌则调节pH至中性,此培养基留作下次实验分离培养病原真菌用,故不必调节pH。
5人分作一组,1、2组各作此培养基500毫升,其中200毫升分装试管,每管约10毫升,灭菌后摆成斜面;其余300毫升,分装在3个250—300毫升的三角瓶中,每瓶装100毫升左右,灭菌后妥善保存,留待下次实验使用。
2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NA)这种培养基主要用于细菌的分离和培养成分:牛肉浸膏 3克蛋白胨 10克蔗糖 10克酵母浸膏 1克琼脂 20克加水至 1000毫升方法:先将琼脂加热熔化于大部水中,再将其它各成分用少量水化开加入,调节pH至7,趁热用双层纱布过滤,分装,塞棉塞高压灭菌。
牛肉浸膏和酵母浸膏十分粘稠,不易称重,称重时用小烧杯盛装,以玻璃棒沾取,故要先称好杯和棒的重量后,再开始沾取浸膏称重,称后将杯和棒上粘着的浸膏洗净于锅中。
调节培养基pH至中性的方法如下:配成1N的HCl和NaOH,并另分别稀释配成1/20 N的HCl和NaOH。
取培养基2毫升,加蒸馏水7.5毫升,加指示剂溴百里酚蓝指示剂5滴,这时如培养基的测样呈黄色则用有刻度吸管加入1/20 N的NaOH若呈蓝色则加入1/2O N的HCl,使培养基最后呈草绿色即调节到中性,此刻所加酸或碱的毫升数的25倍即等于在1000毫升培养基中所需要加入lN 的NaOH或HCl的毫升数(注意这次是作500毫升培养基),加蒸馏水稀释的目的防止调节过程中培养基凝固。
调节pH至中性的简便方法是用石蕊示纸。
也可以用多孔白色瓷板,在孔中加少量培养基和溴百里酚蓝或其它指示剂1—2滴,根据颜色反应,在所配的培养液中加入少量lN的NaOH或HCl,然后再取样测定,如此反复多次,达到所需求的反应为止。
5人分为一组,3、4两组各作此培养基500毫升,其中200毫升分装试管,每管约100毫升,灭菌后摆成斜面,其余300毫升分装在3个250—300毫升的三角瓶中,每瓶装100毫升左右,灭菌后妥善存放,留待下次实验使用。
此外,1、2、3、4各组均制备15管试管装和2瓶三角瓶装的无菌水。
(二)培养基的灭菌为了得到某种病原物的纯培养,配好的培养基必须经过灭菌才能使用,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完全杀死器物表面及其内部的所有微生物,灭菌与消毒的概念不同,消毒则是指消灭器物或植物组织表面的某些微生物(能常称杂菌),而不是消灭所有的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