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地运作模式与启示

合集下载

纽约、东京、伦敦制造业发展模式及对上海的启示

纽约、东京、伦敦制造业发展模式及对上海的启示
第三阶段'!()#年代至今(+制造业回归$为 了重振制造业#在,原地企业工业园区-计划的基 础上#"##&年纽 约 推 出 了 $ 项 工 业 驱 动 政 策+一 是,圈定工业企业区-#通过保障用地来实现工业 部门增长*二是保护并激励向工业企业提供收费 合理的运行空间#降低企业成本*三是培育更具竞 争力更有利产业运作的商务环境$"#!"年#纽约 响应 美 国 联 邦 政 府 的 ,国 家 制 造 业 创 新 网 络 'HH'-(-计划#在 公 私 合 营 伙 伴 关 系 基 础 上#通 过与产业界%学术界%非营利组织%政府合作#投资 并促进尖端制造技术的发展$目前#纽约制造企 业已从最早面向全美市场服务的大型工厂#逐渐 转变为以本地需求为主%以出口产值为导向的产 业部门#制造业企业规模趋向更小型#更灵活机敏 地对城市庞大且具特色的客户群体做出反应#并 与戏 剧%建 筑%设 计%时 尚%广 告 业 等 构 建 强 力 纽 带#共同打造,纽约制造-$
起步阶段 '!))#&!($# 年 代 中 期(+纺 织 和 食 品加工行业是这一阶段的两大主导产业#以它们为 代表的轻工业推动着东京经济的发展$纺织%食品 行业对制造业增长的相对贡献度#在!)%%&!(## 年高达%&!"3#在!(##&!("#年为&#!&3$
复苏阶段'!(+#&!(&#年代(+此时正值东京 的战后重建阶段#钢铁%化工%机械等战略部门成 为重要的工业部门$同时#食品%纺织等关乎民生 的行业成为发展的重中之重$
中心%广 告 咨 询 中 心 的 优 势#逐 步 打 造 ,纽 约 制 造-#重新定义美国制造业$整体上看#纽约制造 业的发展可分为$个阶段$

美国制造创新研究院解读

美国制造创新研究院解读

美国制造创新研究院解读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各个行业都在不断地进行着创新与发展。

而作为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的制造业,其创新力量也日益增强。

而在此背景下,美国制造创新研究院便应运而生。

全球制造业重镇美国,在制造业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而为了在全球市场上保持竞争力,并推动制造业的发展创新,联邦政府于2012年成立了美国制造创新研究院。

该机构以促进制造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为使命,旨在推动美国制造业的发展,提高国家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

该机构以引领行业技术创新、培养未来制造业精英、破解关键制造业难题等方面具有极高价值与影响力。

通过阅读美国制造创新研究院的相关材料,我深刻体会到了制造业创新与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

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已经离不开科技与创新,而美国制造创新研究院正是凭借着强大的技术和专业的研究力量,在制造工业化进程中寻求突破和发展,是有力地推动了制造业技术的进步和革新。

同时,美国制造创新研究院也成功地引领了制造业中的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发展。

例如,3D打印技术的应用、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以及先进的制造材料、无限延展技术等众多新技术的应用不断拓展着制造业的边界。

在全球化的时代下,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都需要更深入地认识到如何整合全球资源并发挥各自的优势。

而美国制造创新研究院的成功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

研究机构通过整合各种资源,帮助企业和制造业人才建立合作网络,实现共赢的局面。

总之,美国制造创新研究院的研究成果在制造业的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

其深入探讨制造业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等问题,为制造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路与方法,对于我国现代制造业的发展也指明了一个重要的方向。

在未来,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引领行业技术创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实现制造工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美国制造创新研究院》这本书通过深入浅出的文字和丰富多彩的图表,向读者介绍了美国制造创新研究院的成立、发展及其取得的丰硕成果。

对于对制造业发展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而言,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美国汽车产业的创新发展经验和启示

美国汽车产业的创新发展经验和启示

美国汽车产业的创新发展经验和启示作者:张小兰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1年第3期●张小兰当今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汽车轮子之上的,这已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

汽车产业的创新发展能够直接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从戴姆勒发明第一辆汽车以来,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美国作为汽车强国,其在创新发展汽车产业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创新发展都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汽车产业是美国经济的脊梁和工业的带头羊,有“汽车开动,美国便前进”之说。

同时,美国作为汽车生产强国,在世界汽车产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20世纪的历史中,近乎十分之九的时间里美国汽车产业一直位居世界首位,引领着世界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方向。

一、美国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历程(一)第一阶段:19世纪末一20世纪初19世纪,汽车在欧洲起源,后经过民间的贸易和博览会等中介渠道,其制造技术由欧洲扩散到美国。

到19世纪末,通过对欧洲汽车技术的消化、吸收以及本土化创新,美国制造汽车的技术已经基本成熟。

到1899年,美国已经有30个汽车制造商。

到了20年代头十年里,美国汽车产业已经有几百家公司,并孕育着四个未来的汽车工业巨头:福特、别克、卡迪拉克和Maxwell-Briscoe。

1905年,汽车年产量达到25 000辆,位居世界第一,从此美国成为世界汽车产业的中心。

(二)第二阶段:20世纪10年代一二战时期这一阶段是美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时期,并实现了三次里程碑式的创新:一是大批量生产方式的建立。

1908年,福特在吸收前人关于流水线和互换性的设计和制造思想的基础上,推出了T型车和流水线装配,缩短了工作周期,降低了产品的成本,使汽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交通工具。

二是斯隆的创新。

一方面,斯隆对福特的流水线进行了改进,使之针对不同价格范围提供不同类型的汽车产品,而且首先推出了每年改换车型的概念;另一方面,斯隆通过保持分散经营灵活性优势,以及内部各个管理层次的激励机制,解决了通用汽车公司的管理问题,这种管理方式也迅速地扩散到美国各个汽车公司。

制造业技术创新中心国际经验借鉴

制造业技术创新中心国际经验借鉴

制造业技术创新中心国际经验借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制造业技术创新已经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这一背景下,各国纷纷建立制造业技术创新中心,以推动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国际上有许多制造业技术创新中心具有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一、德国制造业技术创新中心德国一直以来都是制造业技术创新的领跑者,其制造业技术创新中心以其严谨的工匠精神和注重实践的企业文化而著称。

德国制造业技术创新中心注重产品和技术的研发创新,一方面与大学院所和研究机构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注重企业内部的研发,鼓励员工创新思维和实践。

德国制造中心还注重培养工匠精神,倡导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以求实现产品的更高质量和更高附加值。

德国制造业技术创新中心还非常注重企业间的合作与分享。

各制造企业之间开展技术交流、经验分享,避免了重复研发,提高了整体技术水平。

德国制造业技术创新中心还鼓励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以及相关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产学研合作的生态圈,推动了制造业的技术创新。

美国作为世界经济大国,其制造业技术创新中心也具有自己的特色。

美国以市场为导向,注重资本和技术的创新。

在美国制造业技术创新中心,企业在研发新技术和产品时,通常借鉴市场需求,引入风险投资和资本力量,以求实现技术的商业化应用。

美国制造业技术创新中心也非常注重产学研合作,政府、企业、高校、研究机构之间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合作平台,推动了技术创新的快速应用和产业化。

美国制造业技术创新中心注重人才培养,积极鼓励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之间的人才交流、共享,推动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对于小微企业的扶持也是美国制造业技术创新中心的一大特色,政府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小微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帮助他们成长壮大。

日本制造业技术创新中心注重创新型企业的培育与扶持,特别强调企业家精神和创新理念的培养。

日本还注重对中小企业的扶持,通过政府引导和支持,帮助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美国制造业创新四种模式及其启示

美国制造业创新四种模式及其启示

美国制造业创新四种模式及其启示美国制造业一直以其创新能力和领先技术而闻名于世。

在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中,美国不断探索各种创新模式,力求在全球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

下面我们将介绍美国制造业创新的四种模式,并探讨它们对其他国家的启示。

一、集约型创新模式集约型创新模式是指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模式。

美国制造业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不断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节约成本。

汽车制造业采用了自动化生产线和智能制造技术,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这种模式的启示是,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二、定制化创新模式定制化创新模式是指根据市场需求和客户要求,灵活调整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提供个性化产品和定制化服务的模式。

美国制造业在这方面也取得了不少成就,航空航天制造业采用了数字化设计和制造技术,能够灵活调整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这种模式的启示是,要注重市场需求和客户要求,灵活调整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提供个性化产品和定制化服务。

生态化创新模式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减少环境影响的模式。

美国制造业在这方面也有很多做法,一些制造企业采用了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技术,能够有效减少废弃物和污染物的排放,实现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

这种模式的启示是,要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减少环境影响,推动制造业向绿色发展。

四、协同创新模式协同创新模式是指不同企业和机构之间共同合作,共享资源和技术,实现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模式。

美国制造业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尝试,一些大型制造企业和科研机构建立了联合研发中心,在技术研发和创新方面进行合作。

这种模式的启示是,要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共享资源和技术,实现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美国制造业创新的四种模式都各有特点,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即注重技术创新和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关注市场需求和环保可持续发展。

制造业技术创新中心国际经验借鉴

制造业技术创新中心国际经验借鉴

制造业技术创新中心国际经验借鉴【摘要】制造业技术创新中心在国内外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主要探讨了国外制造业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模式、运作机制、成功案例及经验值得借鉴的地方。

通过对比国内外的情况,可以发现国外制造业技术创新中心在资源整合、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从国外的成功案例中可以学习到很多经验,例如注重产学研合作、重视人才培养等。

在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人才缺乏、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我们需要结合国外经验,不断完善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关键词】制造业技术创新中心、国际经验借鉴、建设模式、运作机制、成功案例、经验借鉴、现状、挑战、结论1. 引言1.1 引言制造业技术创新中心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推动力量,对于提升制造业水平、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国外的制造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经验丰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本文将从国外制造业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模式、运作机制、成功案例以及经验值得借鉴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全球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通过对国外经验的总结和分析,可以为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中心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促进我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

2. 正文2.1 国外制造业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模式1. 政府主导型:在这种模式下,政府起到主导作用,通过政府投资建设和支持政策来推动制造业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

政府会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设立相应的政策和规划以促进技术创新中心的发展。

2. 产学研合作型:这种模式是由产业界、学术界和研究机构共同合作建设制造业技术创新中心。

产业界提供实际需求和市场支持,学术界提供科技研究和人才支持,研究机构提供科研设施和技术支持,三者共同推动技术创新中心的发展。

3. 企业主导型:在这种模式下,企业作为主体建设和运营技术创新中心,通过自身的技术积累和市场优势推动创新。

美国制造业创新四种模式及其启示

美国制造业创新四种模式及其启示

美国制造业创新四种模式及其启示美国制造业创新的四种模式获取创新资源的方式有所不同,但无一例外都是将各类机构的优势进行整合的结果。

我国已经是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必然要求提高制造业的发展质量和水平,实现向产业中高端的迈进,也必然需要持续的技术创新。

因此,先进制造业发展和制造强国建设不仅是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推动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必然要求,而且是落实创新发展理念的具体手段。

制造业的创新流程包含了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试验开发和产品生产上市等多个环节,不同环节下创新资源的创造和转移也营造出了多种创新模式。

美国是制造业创新强国,诞生了英特尔、通用电气、福特、思科和朗讯等众多的创新型制造业企业。

美国企业与大学、研究机构、政府共同构成了国家创新体系,并推动了制造业创新,其构建于强大研发实力基础之上的多种创新模式颇有值得我国借鉴的地方。

制造业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其技术既有来自企业内部研发的,也有来自科研机构和其他企业的,还有企业本身就是依靠研发成果转化和创新成立的。

根据制造业创新的要素来源不同,本文将美国制造业创新模式分为四种。

研发成果产业化美国的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等科研机构的研究能力领先全球,产学研结合一直是美国制造业创新的一种重要模式。

长期以来作为美国区域创新代表的硅谷和“128号公路”都是产学研结合的典型代表。

前者以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加州理工等世界知名大学为依托,以中小型高技术企业群为基础,培育了思科、英特尔、惠普、朗讯、苹果等世界知名企业;后者则借助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的科研优势,汇集了电子、生物和航空等领域的创新型企业。

研究机构的研究领域更靠近前端,具有制造业企业研发创新所没有的一些比较优势,提供了研发的基础和创新的重要来源。

研究机构在美国整个研究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虽然企业研发经费占全美研发经济的75%以上,但美国政府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发支持是长期、稳定和大力度的。

例析国外制造业对我国的启示

例析国外制造业对我国的启示

例析国外制造业对我国的启示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竞争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美、德、日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重新重视实体经济,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提出通过发展数字化制造重振制造业。

美国政府于2011年6月正式启动了“先进制造伙伴计划”,同年12月,宣布成立制造业政策办公室,并于2012年2月制定了《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提出要发展包括先进生产技术平台、先进制造工艺及设计与数据基础设施等先进数字化制造技术。

2013年5月,美国政府又宣布成立数字化制造与设计创新(DMD丁)研究所,这是奥巴马政府继增材制造(3D打印)创新研究所(MAM 2)后提出设立的第二家创新研究中心,旨在提升数字化设计、制造能力。

1 美国数字化制造的技术优势应用与启示当前美国政府着力构建数字化制造研究所,着力实现产学研联合。

数字化制造实际上是通过应用数据与工具对相关信息进行加工,并以此做出更好决策的过程。

美国制造业的营运模式已经从铸造工艺转型为先进数字化制造技术,在这一过程中,很多数字化制造工作的开展依赖的是美国国家增材制造创新研究所,已经汇聚一百多个成员的协作性和可持续性。

美国芝加哥地区拥有自身的优势,能很好地做到这一点。

利用伊利诺伊大学所具备的高性能计算能力,美国国家超级计算应用中心、阿贡国家实验室以及位于该地区的其他一些超级计算机,该地区已拥有处理数据的能力。

数字化制造并不是将制造业和数据分离开来,也不是制造业新出现的数据。

这意味着,现在我们业已拥有工具能使用该数据,将数据转化为信息,然后利用这些信息来做出更好决策,并藉此提高我们制造企业的生产效率。

因此,此类数据的应用也就是数字化制造。

芝加哥数字化制造和设计创新(DMDI)研究院在美国数字化制造的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伊利诺伊大学是创建UI实验室的驱动因素之一。

现在,UI 实验室已发展成为一家独立的非盈利性组织。

UI实验室真正很好地回溯到了杰森在引入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NNMI)理念时提出的设想。

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的运作模式与启示之欧阳术创编

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的运作模式与启示之欧阳术创编

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的运作模式与启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激发创新主体的活力”课题组课题负责人:马骏张文魁张永伟袁东明课题协调人:周健奇执笔:袁东明郑舒丹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是公私合作、商业化运营的一个成功实践,通过政府牵引、企业主导、高校和科研机构支持,充分整合各种创新资源,形成了一个“产学研政”合作共赢的创新生态系统,打通了先进制造技术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商品化、规模化生产的创新链条,为美国制造企业提供经过验证的先进制造技术和应用示范,促进前沿创新技术向规模化、经济高效的制造能力转化。

我国当前正在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围绕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和先进制造领域,形成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是其中的一项重大工程。

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围绕特定的先进制造技术整合创新资源、打通创新链、商业化运作、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并重等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为重塑美国制造业的全球领导地位和竞争力,美国政府于2012年启动了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以推动先进制造技术向产业转移、向生产力转化。

美国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的核心单元是制造业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它担负着特定领域内先进制造技术成果转化与应用推广的职责。

经过向社会公开咨询与评估,美国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拟建立45家创新中心,目前已建成7家,分别是美国制造、数字化制造与设计创新中心、未来轻量制造、美国合成光电制造、美国柔性混合电子制造中心、电力美国和先进复合材料制造创新中心。

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功能定位、融资方式、治理模式、项目运作及促进创新的举措,对于我国正在积极实施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建设工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①创新中心致力于先进制造技术的转化与推广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在美国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扮演着技术“孵化器”的角色,主要功能是加速先进制造技术成果的转化和产业渗透,为美国制造企业提供经过验证的先进制造技术和应用示范,促进前沿创新技术向规模化、经济高效的美国制造能力转化。

美国“创新城区”概念、实践及启示

美国“创新城区”概念、实践及启示

美国“创新城区”概念、实践及启⽰新⼟地规划⼈ID:newlandplanning知识经济与科技创新在城市发展中的作⽤越来越明显,伴随着产业转型、城市更新、创新驱动等发展需求,城市越来越重视创新空间的发展与规划。

“创新城区”是⼀种较新的理论概念和实践路径,本⽂对其发展条件、过程演进、概念与特征进⾏总结,提出“创新环境—产业环境—城市环境”的创新城区概念模型。

同时,梳理美国创新城区发展的最新进展,以波⼠顿肯德尔⼴场、西雅图联合湖南区和北卡罗来纳三⾓研究园为例,介绍创新城区的三种类型。

最后,总结美国创新城区在空间建设、政策实施、产业发展、⽂化嵌⼊等⽅⾯的经验,并提出我国发展创新城区应吸引企业,促进科技产业集聚;优化空间,提⾼环境品质;⿎励创新,形成创新⽣态系统。

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进⼊创新驱动的发展阶段,知识经济与科技创新成为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动⼒,⽽经济发展转型的同时伴随着城市空间的更新与发展。

近年来,美国学者研究表明,美国⼤城市的创新创业企业快速地向中⼼城区、传统⽼城区集聚,并形成了新的创新空间模式。

2014年,布鲁⾦斯学会的布鲁斯·凯茨⾸先提出了“创新城区”(Innovation District)的概念,认为创新城区是⼀种刺激城市增长与发展的新路径,通过引⼊新的经济活动和创新⽣态,将衰败城区、旧⼯业区、滨⽔旧码头等区域进⾏再次开发。

通过创新城区建设,可以提升⼤都市区提供就业的能⼒,实现持续的经济增长,改善空间环境,优化城市功能等。

创新城区概念提出后,美国各⼤城市区域纷纷提出了创新城区发展战略和空间规划,开展了丰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同时,我国在2014年掀起的“双创”热潮推动了新⼀轮的创新创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新的经济活动也催⽣了多种形式的新的空间发展模式。

与美国不同的是,虽然中国⼤城市的中⼼城区及城市近郊并未出现⼤规模衰败和发展放缓的情况,但北京回龙观和中关村西区、深圳华强北等城市组团也⾯临经济发展、产业转型的压⼒,正在⼤⼒⿎励开展创新活动,梳理激活城市存量空间,积极培育⾃⾝的创新创业环境,以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动⼒⽀持。

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的运作模式与启示

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的运作模式与启示

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的运作模式与启示
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的运作模式与启示
1.引言
本章介绍本文档的目的和背景,概括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
的重要性和意义。

2.创新中心的定义与目标
本章详细阐述创新中心的定义,以及其运作的目标和使命。

3.创新中心的组织结构
本章介绍创新中心的组织结构,包括管理层、部门/团队设置,以及各个层级之间的职责和沟通机制。

4.研发与技术创新
本章讨论创新中心的研发与技术创新方面的工作,包括研
发策略、研发项目管理和技术创新的推动力。

5.人才培养与管理
本章介绍创新中心的人才培养与管理措施,包括招聘策略、培训计划和员工激励机制。

6.产业合作与伙伴关系
本章讨论创新中心与其他相关产业和伙伴之间的合作与伙伴关系,包括合作项目、合作模式和伙伴的选择与管理。

7.创新中心的融资与资金管理
本章详细介绍创新中心的融资渠道和资金管理措施,包括资金筹集、投资方向和财务管理。

8.经验总结与启示
本章总结创新中心的运作经验与教训,提供对其他组织和机构的启示和借鉴。

9.附件
本章罗列所附带的相关资料,例如图表、数据、报告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________
1.知识产权:________指无论是专利、商标、版权还是商业秘密等,在法律上都受到保护的知识或信息的产权。

2.知识产权保护:________指对知识产权的维护和保护,以确保创新成果和知识的合法使用和权益。

3.知识产权许可:________指知识产权所有人向他人授予使用权的行为和过程。

4.知识产权侵权:________指他人未经许可擅自使用他人的知识产权,侵犯知识产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

美国创新的新特点及启示

美国创新的新特点及启示

美国创新的新特点及启示作者: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经济国际合作专题研讨班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3年第10期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为深入了解创新经济发展的国际经验,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了“第三期创新经济国际合作专题研讨班”。

研讨班通过学习考察美国创新理念和做法,对美国创新发展的新特点进行了归纳,对我国提升创新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政策建议。

一、美国创新体系的主要特点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瞄准新能源、生物、信息、新材料、航天等新兴产业领域,加大政府投入,扶持前沿技术创新,着力培育未来竞争新优势。

美国之所以能够长期处于全球技术领先地位,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它拥有一个包括企业、政府和社会在内的比较完备的创新生态系统,近几年,其创新活动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一)政府的直接支持有增无减尽管美国是自由市场经济国家,但政府的支持和介入对其创新体系建设起到了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一是聚焦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加大创新投入。

奥巴马政府在其创新战略中明确提出,美国公共和私人的研发投资要达到GDP的3%以上,超过太空竞赛时曾创下的历史最高水平。

联邦政府每年对麻省理工学院(MIT)等5所大学生物技术的研发支出相当于英国一年的R&D投入总数。

在预算分配中将民用研发投入的50%投向生物技术(包括健康和农业等领域)。

二是在强化国防采购创新活动的同时,采用同行评议支持企业开发民用产品。

近年来,联邦政府研发支出中与国防相关的支出保持在50%以上;国防部DARPA计划每年安排30亿美元,用于支持“有苗头”的创意;美国海军以每加仑27美元的价格采购旧金山Solazyme公司的生物燃料,远高于4美元的市场油价;军方还在飞机制造、核能、因特网、半导体、航天技术等领域,从供需两个环节支持了一批重大技术的研发。

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能源部安排大量经费直接支持企业创新,在《重整美国制造业框架》中明确提出将重要科研机构的研发预算提高一倍。

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的运作模式与启示

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的运作模式与启示

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的运作模式与启示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的运作模式与启示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Manufacturing Innovation Institutes)是美国政府在加强制造业创新能力方面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

它的运作模式以及所带来的启示对于其他国家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运作模式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的运作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联合研发模式:各方在制造业创新中心中共同参与项目研发,形成产、学、研、用的合作模式,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2. 多领域协同创新:制造业创新中心聚焦于多个领域的技术创新,涵盖材料、制造工艺、装备等多个层面,推动跨领域的协同创新。

3. 开放共享资源: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通过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共享设备、技术和专业知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创新成本。

4. 产业导向应用:制造业创新中心关注具有市场需求和应用前景的技术研究,强化与产业的衔接,推动研究成果的产业化转化。

启示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的运作模式给其他国家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1. 加强产学研用合作:制造业创新需要产业界、学界和研究机构的共同努力,加强产学研用合作是实现制造业创新的重要保障。

2. 推动跨领域协同创新:制造业创新不仅需要在单个领域的突破,还需要通过跨领域的协同创新,促进技术和产业的融合。

3. 加强资源共享与创新合作:通过建立资源共享平台,促进设备、技术和专业知识的共享,能够提高创新效率,降低创新成本。

4. 关注应用导向和产业化转化:制造业创新应该紧密关注市场需求和应用前景,推动研究成果的产业化转化,使科技创新能够真正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有力支撑。

,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的运作模式以及其所带来的启示对于其他国家制造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应该加强产学研用合作,推动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强化资源共享与创新合作,关注应用导向和产业化转化,以促进制造业的创新与升级。

美国制造业拓展伙伴计划运行模式及启示

美国制造业拓展伙伴计划运行模式及启示
资助 ,而 新 罕布什 尔 州 只能获 得 6 O多 万美元 。
任美 商务 部 副部 长 )任 命。二 是 N I S T 下 设 立 的 M E P办公室 ,由主任领导 ,共有联邦雇员 4 0 多人 , 下辖 6 个 业 务办公 室 ,包 括综合 处 ( 财务 与管 理 )、
宣传处 、政策与研究处 、地方 中心管理处 、系统运 行处和计划开发与战略合作处 , 负责计划相关政策 、 经费 、 宣传等的协调 , 以及 M E P 地方中心的预算 、 政策执行监督和评估 ,并为 N E P指导委员会提供 支持 】 。三是各 M E P 地方 中心,均依托大学 、非 营利组 织 、地 方政 府机 构 等非 营利 性质 的机 构设 立 ( 可 以是非营利企业 ),在 M E P整体 战略规划和 M E P办公室的有关要求下 ,按照企业需求 、市场 导 向以及 非 营利机 构运 行 的原则 ,开展 面 向 中小 制
术 进步 在提 升企 业竞 争力 和支 撑 国 民经 济长 期增 长
重要 国家计划 ,由美国商务部下属的国家标准技术 研究 院 ( N I S T)组织 实施 。该计 划 通过 与美 国各 州 政府 、地方政府 、产业界 、大学等紧密协作 ,建立
了遍 布 全 美 的制 造 创 新 服 务 网络 , 由各 ME P地 方 中心为 美 国 中小 制造 业企 业提 供 战略 咨询 、技术 开
收 稿 日期 :2 0 1 6 — 0 7 — 0 4

6一

科技管理与体制改革 ・
ME P地 方 中心 的 代表 组 成 ,成 员 由 N I S T院长 ( 兼
州或地方政府 、专利许可费和技术服务收入等。联 邦政府在 向地方分配资源时未采取 “ 一刀切”的平 均分配方式 ,而是根据各州制造业发展 的规模 、水 平和地方需求 区别对待。例如 ,制造业发达的得克 萨斯州 M E P中心每年可获得近 7 0 0 万美元 的联邦

你了解美国“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吗.

你了解美国“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吗.

你了解美国“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吗一个多世纪以来,制造业一直是美国经济繁荣的基石。

2011年,美国制造业增加值高达1.8万亿美元,占GDP的12.2%;1.3万亿美元的制成品出口海外,占美国货物出口总额的86%。

2013年1月,为促进美国制造业复兴,美国总统执行办公室、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和高端制造业国家项目办公室联合发布《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一个初步设计》,这是奥巴马政府的一大创新。

下面简报将从计划背景、聚焦重点、国家制造业创新学院运作模式等方面予以概述。

美国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NNMI)提出背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制造业经历了明显衰退。

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过去13年,每季度平均有占制造业总数3.5%的工厂关闭,而仅有2.6%的工厂新开。

事实似乎表明,美国企业在本土保留核心研发、将规模制造外包或外迁的模式,或难以符合新一轮技术革命的特征:电子与通讯产业可模块化与可复制化的特点,加快了知识的溢出效应,由美国公司巨资开发的技术很容易被海外公司获得,并抢先开发为可商业推广的产品;制造业大规模外迁还造成本地产业链断裂,进而损坏产生创新的基础结构,不少企业的研发部门也随之迁往他国。

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数据显示,2000年美国的高端科技产品尚有50亿美元的贸易盈余,到了2011年则逆转为高达990亿美元的赤字,占总体贸易赤字的17%。

在半导体记忆存储装置、锂电池、平面显示器、机器人、太阳能电池、高端照明、氧化物陶瓷等领域,美国曾经是技术的发明者,现在却落后于其他国家。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美国制造业衰落呢?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PCAST)的研究表明,导致美国高科技制造业衰落的因素,并不在于劳动力价格——德国的工资比美国高30%至40%,但德国制造业却一直蓬勃发展,而在于美国在将发明和发现转化成“美国制造”的产品和流程上逐渐失去立足点,即使美国仍然引领着世界基础研究、科学发现和创造精神。

过去美国有贝尔实验室、施乐帕克研究中心以及IBM实验室等等,它们负责构想下一个有影响的创想。

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的运作模式与启示

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的运作模式与启示

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的运作模式与启示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的运作模式与启示1. 引言制造业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促进制造业创新,许多国家都设立了制造业创新中心。

本文将以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为例,介绍其运作模式,并探讨其中的启示。

2. 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的背景美国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为了提高其制造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开始设立制造业创新中心。

这些中心旨在通过协同创新、技术转移和人才培养等方式,促进制造业的创新和发展。

3. 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的运作模式3.1 合作网络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立了一个由政府机构、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组成的合作网络。

这些组织通过共享资源和知识,加强合作,促进制造业的创新。

3.2 项目资助与支持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通过向企业提供项目资助与支持,推动了创新项目的开展。

这些项目旨在解决制造业面临的挑战,并促进技术的应用和转移。

3.3 人才培养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重视人才培养,通过开展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制造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中心还鼓励大学生和科研人员参与制造业创新项目,培养人才储备。

3.4 数据共享与开放创新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鼓励数据共享与开放创新。

通过共享数据和研究成果,各参与方可以更好地理解制造业的状况和需求,并提出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4. 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启示4.1 政府支持的重要性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的支持是推动制造业创新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积极引导和支持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建设和运行,为制造业的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政策支持。

4.2 合作与协同创新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通过建立合作网络,促进各组织之间的合作与协同创新。

这种合作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加快创新的进程。

4.3 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人才是制造业创新的关键因素。

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注重人才培养,通过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人才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其他国家的创新中心也应加强人才培养,以推动制造业的创新和发展。

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的运作模式与启示

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的运作模式与启示

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的运作模式与启示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的运作模式与启示引言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The Advanced Manufacturing Innovation Center,AMIC)是一个旨在推动制造业创新和提升美国制造业竞争力的组织。

本文将介绍AMIC的运作模式和其对于美国制造业的启示,旨在为其他国家和地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AMIC的背景与使命AMIC成立于2010年,由美国和企业共同发起。

其使命是通过推动技术创新和协同合作,增强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并帮助美国制造企业实现可持续增长和创新发展。

二、AMIC的组织结构1.执行机构:AMIC设立了一个执行机构,负责组织和协调各项工作,包括资源的调配、项目的管理、合作伙伴关系的推进等。

2.专家委员会:AMIC设立了专家委员会,由制造业领域的专家组成,为AMIC提供指导和建议,确保其工作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3.合作伙伴关系:AMIC与各类机构和组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包括学术机构、企业研发中心、研究院所等,共同开展研究合作、人才培养等活动。

三、AMIC的主要活动1.技术研发与创新:AMIC聚焦于制造业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开展前沿技术研究、技术应用与转化等工作,推动制造业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2.人才培养与支持:AMIC致力于培养制造业创新人才,通过开展培训、奖学金计划、科研项目支持等措施,促进高素质人才的培育和引进。

3.产学研合作:AMIC与学术机构、企业研发中心、研究院所等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展研究合作、技术转移等活动,加强产学研之间的协同创新。

4.创新平台建设:AMIC致力于搭建制造业创新平台,提供设备、资源、技术支持等服务,为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创新活动提供支持和便利。

四、AMIC的运作模式与特点1.基于需求驱动:AMIC的技术研发和创新活动驱动于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制造业的发展需求,深入了解行业痛点和挑战,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的运作模式与启示

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的运作模式与启示

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的运作模式与启示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的运作模式与启示⒈简介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The Center for Manufacturing Innovation,CMI)是一个非营利组织,旨在推动美国制造业的创新和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CMI的运作模式及其在美国制造业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提供启示供其他国家和组织参考。

⒉组织结构CMI的组织结构分为五个主要部门:理事会、行政部门、技术部门、研发部门和推广部门。

⑴理事会理事会由来自制造业界、研究机构、部门等领域的专家组成,负责决策和制定CMI的发展战略。

⑵行政部门行政部门负责CMI的日常运营管理,包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项目协调等工作。

⑶技术部门技术部门负责研发和应用先进制造技术,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推动制造业的创新发展。

⑷研发部门研发部门负责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和创新项目,推动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⑸推广部门推广部门负责推广CMI的成果和服务,促进制造业企业的参与和合作。

⒊运作模式CMI的运作模式基于产学研用结合的理念,通过、企业、学术机构等多方合作,实现技术创新的转化和推广。

⑴产学研用结合CMI与制造业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产学研用结合的方式,加强科技创新的转化和应用。

⑵技术创新和研发CMI与研究机构合作,积极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并促进技术创新的转化。

同时,组织和支持制造业企业进行研发项目,提升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⑶创新资源整合CMI整合各方创新资源,包括人才、资金、设备等,为制造业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

⑷政策支持CMI与部门合作,争取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为制造业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⒋启示⑴产学研用结合的重要性CMI成功的经验表明,通过产学研用结合,能够有效促进技术创新的转化和应用,推动产业升级和发展。

⑵制造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的必要性制造业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是实现技术创新和研发的关键,需要加强合作机制和平台的建设。

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的运作模式与启示

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的运作模式与启示

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的运作模式与启示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的运作模式与启示简介: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是一个旨在推动制造业创新和竞争力提升的组织。

本文将深入探讨该中心的运作模式,并从中总结出对其他国家和组织的启示。

一、背景介绍⑴制造业创新的重要性及挑战⑵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的起源和目标二、组织结构⑴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团队⑵各部门及职责分工⑶组织职能及工作流程三、运作模式⑴创新驱动的研发⑵多方合作与伙伴关系⑶数据驱动的决策制定⑷教育培训与人才支持⑸创新项目孵化与资金投入⑹创新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四、核心业务与项目⑴创新技术研发⑵商业化项目孵化⑶市场推广与销售支持⑷制造业转型升级咨询五、成功案例分析⑴案例一: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⑵案例二:公司的创新模式与运营方式⑶案例三:项目的跨界合作与成果推广六、启示与建议⑴制造业创新的重要性及路径选择⑵多方合作与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⑶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的设计⑷数据驱动决策的重要性与实施方式附件:⒈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组织架构图⒉成功案例详细介绍法律名词及注释:⒈创新驱动:指以创新为核心推动发展的模式,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

⒉多方合作与伙伴关系:指与各方合作伙伴建立良好沟通和合作关系,并形成合力推动创新与发展。

⒊数据驱动的决策制定:指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辅助决策制定,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

⒋创新项目孵化与资金投入:指将创新项目孵化为可行的商业化项目,并为其提供资金支持。

⒌创新成果的转化与推广:指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具体的产品或服务,并通过相关市场推广手段将其推向市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的运作模式与启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激发创新主体的活力”课题组课题负责人:马骏文魁永伟袁东明课题协调人:周健奇执笔:袁东明舒丹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是公私合作、商业化运营的一个成功实践,通过政府牵引、企业主导、高校和科研机构支持,充分整合各种创新资源,形成了一个“产学研政”合作共赢的创新生态系统,打通了先进制造技术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商品化、规模化生产的创新链条,为美国制造企业提供经过验证的先进制造技术和应用示,促进前沿创新技术向规模化、经济高效的制造能力转化。

我国当前正在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围绕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和先进制造领域,形成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是其中的一项重大工程。

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围绕特定的先进制造技术整合创新资源、打通创新链、商业化运作、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并重等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为重塑美国制造业的全球领导地位和竞争力,美国政府于2012年启动了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以推动先进制造技术向产业转移、向生产力转化。

美国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的核心单元是制造业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它担负着特定领域先进制造技术成果转化与应用推广的职责。

经过向社会公开咨询与评估,美国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拟建立45家创新中心,目前已建成7家,分别是美国制造、数字化制造与设计创新中心、未来轻量制造、美国合成光电制造、美国柔性混合电子制造中心、电力美国和先进复合材料制造创新中心。

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功能定位、融资方式、治理模式、项目运作及促进创新的举措,对于我国正在积极实施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建设工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①创新中心致力于先进制造技术的转化与推广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在美国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扮演着技术“孵化器”的角色,主要功能是加速先进制造技术成果的转化和产业渗透,为美国制造企业提供经过验证的先进制造技术和应用示,促进前沿创新技术向规模化、经济高效的美国制造能力转化。

致力于先进制造技术的开发、转化与应用每个创新中心专注于一个特定领域,对处于“竞争前”阶段的先进制造技术开展应用性研究、试验性开发、商品化试制,把实验室环境下的技术能力转化为产业环境下的生产能力,将生产企业转化和应用新技术的风险与成本降到最低,使得先进制造技术成果能够被快速推广到产业界,最终提升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围绕特定先进制造技术构建创新生态系统创新中心通过设置适用于各类机构的多层次会员制度,将政府部门、大中小企业、行业联盟与协会、高等院校、社区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非营利组织等纳为会员,构建了一个以特定先进制造技术为基础、“产学研政”共同参与的创新生态系统,使得创新技术甄别、技术路线选择等更能贴近产业需求,见下图。

整合创新资源形成完整的技术创新链条在构建创新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创新中心通过项目定制和招标,推动会员之间紧密联系、信息共享和合作研究,达成共同的利益关注和资源投入,形成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商品化和规模化生产的完整的技术创新链条,使得先进制造技术成果能够得以有效转化和应用。

②创新中心采取商业化的运作模式尽管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由美国政府部门主导设立,但具体运作采取了商业化模式。

融资方式上,早期由政府出资一部分,后期必须自我持续发展;治理模式上,实行以董事会为核心的商业治理模式;项目运作上,聚焦技术前沿,贴近产业要求,按照市场需求来决定项目支持。

融资方式:初期由政府和会员共同出资,逐渐过渡到自我发展创新中心由联邦政府和私有部门按照1∶1比例共同出资筹建,形成一个5—7年的合资计划。

联邦政府出资总额一般在0.7亿—1.2亿美元之间,以逐年递减的形式投入。

前3年,联邦政府资金主要用于购买设备、启动资金和基础项目资助;第4年以后取消启动资金投入,开始资助竞争项目;第5年以后取消设备投入,主要资助基础项目和竞争项目。

同时,创新中心需建立起一个可持续的收入模式,主要收入来源包括会员费、服务费、技术转化项目筹资、知识产权使用费、合同研究、产品试制、捐款等,并在5—7年后脱离联邦财政,实现资金上的完全独立和自我发展。

治理模式:以董事会为核心的商业治理模式尽管美国联邦机构主导了各个创新中心的技术领域定位、建立和初步融资,但并不直接领导和干预创新中心的运作。

创新中心的日常管理一般交由一个独立的非营利组织,要求该非营利组织必须是美国本土的机构,并具备极强的整合“产学研政”各界资源的能力,譬如美国制造的牵头机构是美国国家国防制造与加工中心,拥有坚实的技术基础和广泛的合作伙伴,在业有较大影响力。

创新中心设董事会,负责中心重大事项的决策。

董事会成员来自于各个会员机构,“产学研政”各方都会拥有一定的席位。

此外,董事会还会引入以制造企业代表为主的独立董事。

执行董事由负责日常管理的非营利组织带头人担任。

创新中心设有一个层级分明的合作伙伴体系,“产学研政”各方会员根据自身条件与意愿,参与到不同的合作层级,承担相应的义务,包括缴纳会费、参与技术开发与成果转化的合作、提供科研资源等,并享受相应的权利,包括董事会席位、技术和知识产权获取、研发设施使用等。

譬如美国制造的会员组成,根据捐助的资金或实物分为白金级、黄金级和级,到2015年末美国制造已有近150家会员。

项目运作:专注于从技术甄别到产品开发的全过程创新中心的资金主要投入到执行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的各类创新项目。

每个创新中心都会制定各自的技术转化路线图,起点是对领域先进制造技术进行甄别,终点是将该技术转化为可规模化生产的产品,中间的每一个环节创新中心都会参与。

1.技术甄别。

创新中心定期举办由“产学研政”各方成员参与的研讨会,甄别出各种为产业界所需、且具有较高转化价值的先进制造技术和工艺,并制定出相应的研究与开发计划。

譬如数字化制造与设计创新中心,在技术甄别阶段会形成一个研究开发计划,详细描述当前某个数字化技术领域的开发价值、现状、困难、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步骤等。

2.筹集研发提案。

针对所甄别的技术领域,创新中心会发起项目动议,向各个合作成员机构征集研发提案。

合作成员机构可自由组队,向创新中心董事会递交各自的研发提案。

研发提案要求包含两个核心容:研发计划和筹资计划。

其中,研发计划包含了具体开发步骤和解决方案、成果转化和商业化方案、配套的劳动力技能升?方案等容。

筹资计划要求详细描述联邦政府和各会员机构如何分摊相应的研发成本。

3.招标遴选。

创新中心通过招标,公平竞争选出最优方案,并给予相应的资金资助。

最优方案往往要具备四个条件:一是与美国政府的政策和产业发展重点相一致;二是通过公平竞争脱颖而出;三是由能够代表技术创新链各环节的相关机构所组成的综合团队来执行;四是建立起清晰的、全过程的成果转化路径。

据此,创新中心能够挑选出最具有开发和应用价值的前沿制造技术,避免了政府及科研机构“拍脑袋”的无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技术转化风险。

4.技术开发和转化。

所选定的项目进入技术开发和转化阶段后,创新中心会组织更多会员资源,为其提供所需的智力、材料、设施、试验场地、生产车间等资源。

高校和科研机构主要是提供智力支持,为技术孵化建言献策。

国家实验室提供材料和设施,以及交叉学科和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

大企业是承接技术开发的重要平台,除资金支持外,还提供技术转化所需的试验场地和生产车间,并联合中小企业共同探索和开发创新技术的商业模式,使先进制造技术能够快速达到规模化应用。

③创新中心多途径促进技术转化和应用围绕着先进制造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形成了多元化的促进举措。

这些举措主要沿着两个方向展开:一是以创新项目为纽带,以中小企业为核心,着力于应用研究和商品化两个关键环节,打通技术成果转化的创新链条,使新技术应用能够快速过渡到量产阶段;二是为新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扫清各种障碍,包括制定各种应用标准、为新技术应用提供适用性人才等。

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活力中小企业是美国技术创新和转化的主体,在“产学研政”组成的创新生态系统中,中小企业是产业界的核心代表,具有极高的参与度和话语权。

首先,中小企业在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的领导委员会中,保有一定比例的席位。

其次,创新中心组建时,要求必须有较大数量的中小企业参与,譬如美国制造150个会员中,就有1/3是中小企业。

第三,创新中心运作过程中,它所支持的技术创新项目必须是当前行业的首要关注领域,这就要求那些掌握前沿技术的中小企业能够充分参与到创新中心中来。

着力于技术成果转化和应用的薄弱环节一是为企业打通先进技术转化的两个关键环节。

创新中心承担了先进技术的应用研究任务,弥补了创新链中从基础研究到商品化的关键一环。

同时,创新中心也积极参与商品化环节,在其能力围形成新技术应用的原型样机,使企业能低风险、低成本、高效率地从试验性应用快速过渡到规模化生产。

二是为企业提供各种专业服务,提升企业承?先进技术的能力,包括提供新技术应用的信息、咨询、设备和培训等各类配套服务,提供与其他会员共同技术开发的合作,促进大中小及初创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和经验分享。

强化系统各会员单位的共享合作各创新中心都制定有知识产权保护和专利使用权分享制度,以保障其会员机构,尤其是中小企业,能够以合法的方式获得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

此外,创新中心还建立了各种共享机制,包括技术设施共享、共同的技能培训、最佳制造技术实践分享、部成员和外部相关者的信息共享等。

通过共享合作,创新中心与会员企业能够达成对先进技术未来发展方向的共识,并在技术应用、人才培养和就业创造上形成共同利益和一致行动,更加高效地实现前沿的、跨领域的技术转化。

主导推进先进制造技术应用标准的制定创新中心通过与产业界、国外技术标准制定者及政府部门的通力合作,积极参与并主导适应于新兴技术的各种标准制定。

同时,为加快标准推广,创新中心还为制造企业提供各种适应新标准的软硬件设施与服务,包括技术参考数据、科学和工程数据库、技术应用的相关设施等。

建立人才培养机制保障新技术转化和应用的人才需求创新中心作为教育系统与产业系统之间的桥梁,引导教育系统加快培养新技术应用所需的人才。

创新中心通过甄别新技术和新工艺,明确新技术应用所需要的技能与人才,并将此反馈到教育系统,联合高校、社区学校和技术学校,通过设计培训计划和课程、设置技能认证和颁发书、完善“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学科的教育大纲、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等,为新兴制造业产业输送合格的、匹配的科研人员与技术工人。

譬如,未来轻量制造中心将轻量设计课程纳入了美国22个州的教育系统,美国制造中心联合一些制造工程院系推出了3D打印课程,并向1000多所学校捐赠3D打印设备。

④对我国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的启示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是公私合作、商业化运营的一个成功实践,通过政府牵引、企业主导、高校和科研机构支持,充分整合各种创新资源,形成了一个合作共赢的创新生态系统,打通了先进制造技术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商品化、规模化生产的创新链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