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理论和课堂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钟启泉《文本对话》2019年
“学习共同体”
美国学者波依尔(Boyer, E.L.) 认为,学校应当是教师和学生这 两类主体“交互作用”形成的 “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 的中心愈来愈是使所有儿童都有 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
“学习共同体”
首先是合作文化的环境,每个成员之间应 有更多的合作与关怀。通过人人参与,平 等对话,真诚沟通,彼此信赖,来发展合 作精神,激发道德勇气,共享经验知识, 实现自我超越。
一是发现文本的创作空白, 一是寻找生成意义的对话策略。
发现文本的创作空白 (韩雪屏)
1
预设是一种先于表达和接受而存在的 经验信息,因此,在逻辑学上叫做预 设。“预设作为隐匿在话语深层的无 形力量,既规定了表达者的话语权, 也规定了接受者的解释权。”
发现文本的创作空白
2 角色指的是诗歌作品中的抒情主人
寻求生成意义的对话策略
1 形成期待
“期待视野”是接受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 念,指的是接受主体在阅读一个新的文本 之前,已经具有的知识框架和理解结构。
(1)通过读者已经熟悉了的文学作品的知 识和规律;(2)建立与熟悉作品之间的内 在联系;(3)把作品的虚拟世界与真实的 现实世界联系起来。
寻求生成意义的对话策略
没有对话就没有教学
教学活动中的教与学不仅形成了教 师与学生之间一对一的关系,也形 成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 与学生群体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 生群体之间的关系等多重的网状关 系,而教学活动就是在这种网状关 系之中进行的。
没有对话就没有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理论中,教学一般是 被作为认识过程来把握的,它强调 教学认识过程的特殊性。
在信息泛滥的现时代,语词在某种程度 上也具有了反教育的作用。在教学中毫 无价值的套话、废话、假话,毒化了青 少年的心灵。
语言是对话与合作的媒介
教学,是拥有教学理论素养的教师与学生进 行对话沟通的文化。
教学是语言文化与沟通文化的创造过程,也 是尊重每一个学生学力成长与人格成长之基 础的过程。
师生在对话中进行心灵的碰撞,从而“发现 世界”、“发现自我”乃至“相互发现” 。
2 还原语境 读者与文本对话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通过
言语表达恢复言语与语境的关系。 3 补足填充 补足,指的是补足有形和无形省略的意义;
填充,指的是填充文学作品的艺术空框, 以生成“象外之象”和“言外之意”。
寻求生成意义的对话策略
4 联想触发 联想触发,指的是在阅读中读者调动自
己的经验库存,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 事。 5 颠覆重建 颠覆重建就是读者以颠覆表达意义的方 式,重建自己对于文本意义的理解。
传统教学的弊端
第一,以讲台为中心。旨在同步教学的古 典式配置。这是典型的教师中心的教学。
第二,问答“仪式”。教师接连地提问, 学生惯性地举手,指名,学生短促的回答, 教师补充讲解,下一个提问的设定……这 种仪式是典型的一问一答式教学。
第三,在教师预先设定的框架之内,教师 垄断了沟通。
与文本对话的切入口
寻求生成意义的对话策略
6 追本溯源:探讨作者创作文本时的原初 用意和基本母题。
7 汇聚比较:文本与文本之间的联系和关 系,是与文本对话,生成和创新意义的一 个重要通道。
8 动态积储: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去生成 和创新文本的意义,是一种静态的接受方 法。
对教学语言具有影响的文本
1.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或是咨询报告之类 的文本。
2. “学科课程标准”所代表的赋予学校 教学以方向的教育政策文本。
3. “教学指导书”所代表的赋予教师的 教学活动以方向的文本。
4.提供教学内容的科学领域与文化领域 的文本。
对教学语言具有影响的文本
5. 以“教科书”与“教材”为代表的经 过教学论加工的专业文本。
如何使用教材(教科书)
是“教教科书”还是“用教科书 教”,这是区分教师专业化程序的 标尺。
“教教科书”是传统的“教书匠” 的特征
“用教科书教”才是现代教师应有 的姿态。
教材的基本特质
“典型性”:学生是通过教材习得 学科内容的,教材必须是学科内容 的全面、稳定、序列、准确的载体;
“具体性”:教材是学生旨在习得 一定学科内容而直接分析、操作、 综合的对象,教材必须确凿、具体, 并有助于引导学生展开智力活动。
公,叙事作品中的人物和叙述人等。 3 省略 文本中有形或无形的省略,都是读
者介入文本的艺术空间。
发现文本的创作空白
4 隐蔽 文学文本往往只给读者提供一个艺
术空框。 5 中断 连续叙述的中断,戛然而止的结尾,
也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发现文本的创作空白
6 冗余 文本的意义一般都来自于必要信息。但
在“终身学习”理论中,以各种信 息为媒体的沟通功能,以及通过思 考、见解和知识交换为指标的价值 评价与判断功能,取而代之。
没有对话就没有教学
在新的教学功能理论中,教学首先 是被作为社会过程来理解的。教育 者与受教者以大量的信息为背景, 在教学中注重对信息的分析、加工 与综合,以及课堂教学与校外学习 的整合,这是教学活动的一种新的 也是最根本的功能。
讨论语文课程、教材和教学的问题, 先得辨清以下四个概念:
(1)语文课程目标; (2)语文课程内容; (3)语文教材内容; (4)语文教学内容。
语文课程目标
它是语文课程标准层面的概念,主要面 对“是什么”的问题——为了适应现代 社会和学生个体的发展,国家期望学生 具备的语文素养“是什么”。语文课程 目标大致包括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这两 个方面。理想的情况,目标应该得到明 晰的表述,以使大家对目标的内涵有一 致的理解。
教师的教学记录、学生的作文等。
文本的四种类型
1.教师并不直接参与制作的、现成的文本。 相当于前述的1--6。
2.教师事先准备好的教学设计文本,相当于 前述的7。
3.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创造的文本,相当于 8--11。
4.教学告一段落后教师和学生所生产的文本, 相当于 12 。
“教学文本”的生产与接 受
教学过程独特的现实情境
随着教学环境的“信息化” ,师生借助对 话取得心灵沟通,达到互识共识,显得更 加重要。
“接受文本”,就是“理解文本”。理解 的前提是从文本中直接把握信息和间接获 得信息;凭借文本从所习得、记忆、存储 的信息中唤起的信息。
接受文本决不是文本内容原封不动的移植, 不是机械地复制,而是知识的建构。正因 为如此,教学沟通才具有意义。
有时冗余信息也可以打开读者的想象世 界。 7 陌生化 文学文本要求创新。语言的陌生化成为 文学创作的追求。
发现文本的创作空白
8 隐喻化 隐喻不是指向事物本身,而是指向非本
体(喻体)来完成文本意义建构。 隐喻提供了人们观察世界的新角度和新
途径,它在建构话语和文本意义的同时, 也建构了人所置身的世界,扩大了人们 的认知范围和认知方式。
对话理论与课堂教学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倪文锦
语文课程标准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 间的对话过程”,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 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 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没有对话就没有教学
一般来说,教学理论中探讨的教学 的基本关系是教与学的关系 。
教与学的关系表现为特定客观条件 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行为关系, 表现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所形成的 各种关系中的社会互动关系,亦即 二者各自的主体关系。
语文课程内容
它是语文课程具体形态层面的概念,主要 面对“教什么”的问题——为了有效地达 成语文课程标准所设定的语文素养目标, 语文课程研制者建议“一般应该教什么”。 语文课程内容,从大的方面看,一是构成 人文素养确切所指的文学文化经典作品及 其对它们的阐释,二是包括事实、概念、 原理、技能、策略、态度在内的语文知识。
“教材”的三个基本要素
(1)作为学生的知识体系所计划的事实、 概念、法则、理论;
(2)同知识紧密相关,有助于各种能力与 熟练技巧的系统掌握、心理作业与实践作 业的各种步骤、作业方式与技术;
(3)知识体系与能力体系的密切结合,奠 定世界观之基础的、表现为信念的、政治 的、世界观的、道德的认识、观念及规范。
语文教材内容
它是语文教材具体形态层面的概念, 主要面对“用什么去教”的问题— —为了使较为广大的学生较好地掌 握既定的课程内容,语文教材编制 者提供“通常可以用什么去教”的 建议,并通过教材加以具体的呈现。
语文教学内容
它是语文教学层面概念,面对的问题:
第一,针对具体情境中的这一班学生乃至 这一组、这一个学生,为使他们或他(她) 更有效地达成既定的课程目标,“实际上 需要教什么”?
“教材” 教科书是最具代表性的核心教材; 教材也包括了形形色色的图书教材、
视听教材、电子教材等等。 教科书改革的两种策略: 量的删繁就简,质的结构性改革。
教科书“核心知识”
所谓“核心知识”系指所有的人 拥有的普遍经验和赋予我们生活 以意义的人类存在所不可或缺的 条件。
课程蕴含“文化内容”、“教育 内容”、“教材(教科书)”三 个不同层次的概念。
语言是对话与合作的媒介
第一,教学,是个体发生的过程,它贯 串并渗透了儿童语言发展的全过程。
第二,教学,不管哪一门学科的教学, 大抵都是以语言概括的教学内容为媒介 进行的。
第三,教学,尤其体现并训练着一定的 认知方式与沟通方式。
Fra Baidu bibliotek
语言是对话与合作的媒介
“所有的学科教学都是一种有组织的社 会性沟通现象,都是语言教学。没有沟 通与语言的学科教学是不存在的。”
其次,由于“儿童时代是语言学习的时 代”,“学习共同体”的最基本目标应当 是发展每一个儿童的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 基本的语言能力是一切学习的基础。
对话与文本:“教材”与 “教学”概念的重构
对教学“对话”过程中“文本”的 概念,要从“文本生产、文本、文 本接受”的整个过程来把握。
教学文本是在教学对话的过程中生 产和接受的,可以视为会话文本与 读写文本,以及对话文本与独白文 本的总体。
第二,为使具体情境中的这一班学生乃至 这一组、这一个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既定的 课程内容,“实际上最好用什么去教”?
语文教学内容
语文教学内容既包括在教学中对现成教材 内容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 “重构”——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 更换;既包括对课程内容的执行,也包括 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对课程内容创生。“教 学内容是在教学过程中创造的” ,它逻辑 地蕴涵着教师参与课程研制、用教材教和 教学为学生服务等理念。
新旧教材观的本质区别
传统的教材观把教材仅仅限于事实性知 识,或者原理性知识(概念、法则), 而忽略了能力体系以及思考方式、伦理 道德信念。
新的教材观突出了方法论知识和伦理性 知识。
单纯围绕“知识点”的说教式的教材设 计是片面的,是背离“素质教育”要求
教学环境的“信息化” 与“生活化”
真正的教学过程是学习主体(学生)教 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交互作用的 过程。
“教材(教科书)”的编 制
依据教育宗旨,从浩瀚的人类“文化内 容”中精选出作为“教育内容”的核心 知识,
围绕核心知识收集、组织大量的素材 然后才能进行“教材”的编制工作。 以往的课程教材改革缺乏对这种“文化
内容-教育内容-教材(教科书)”的区 分及其对动作程序的把握。
语文课程内容与教材内容
6.以电视、录象、广播为代表的一定媒体 结合的视听文本。 7.以“教案”为代表的沟通策略与沟通计 划——教师的教学设计文本。 8.教学设计中教师所准备的提问与问题设 定之类的教师的语言行为。
对教学语言具有影响的文本
9.学生作业、考察报告之类的学生预先 准备好的语言行为。
10.教学中的教师的语言操作。 11.教学中学生的语言操作 12.教学结束后所生产的文本。例如,
20世纪的教学形态以“教室中心、教师 中心、课本中心”为特征。
21世纪的新型基础教育应构建使学生成 为学习活动主体的应答性的学习环境。
教学环境的“信息化” 与“生活化”
未来的教学模式将从“人(教师) --人(学生)系统” 转变为 “人(学生)--环境(应答性学 习环境)”系统。
这是一种学生主动参与的尊重学 生个性的参与型教学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