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探讨地质灾害调查与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地质灾害高级研讨班在西安举办
本报讯为了进一步加强文洛克统底界剖面在紫阳地区的再研究工作,不断扩大该剖面研究成果的影响力,近日,受西安地调中心邀请,国际地层委员会志留系分会秘书长、捷克国家科学院、国际笔石专家Petr Storch 教授对紫阳文洛克统底界剖面进行了野外实地考察,同时对剖面所产的笔石进行了合作研究。
Petr Storch 教授对剖面进行了野外考察,现场进行了化石采集和剖面讨论。并对剖面上所产的笔石进行了仔细的研究,与西安地调中心专家就化石分带、相关化石鉴定及国际分带的现状进行了交流。Petr Storch 教授对紫阳文洛克统底界剖面出露情况给予肯定,对剖面研究工作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为进一步加强文洛克统底界剖面在紫阳地区的再研究指明了方向。
(王健王宁
)
本报讯日前,2010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评审工作已经结束,西安地质调查中心承担的“青藏高原北部空白区基础地质综合研究”和“天山岩浆作用”项目荣获2010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据悉,2010年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共69项,其中一等奖10项,二等奖59项。(刘倩)本报讯为切实提高科技实力,充分发挥科技在地质调查工作中的支撑、引领作用,西安地调中心精心组织科技人员积极参加申请国家各类科研项目和科技活动。自3月份以来,已先后组织申报了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土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基地等,还按照局部署,积极申请筹建局重点实验室和业务中心。
其中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8项,出国留学人员择优资助项目3项,2012年度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建议11份,以达到通过项目实施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目的。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是科研基础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荐申报2011年度野外基地建设5项。此外,还组织编制西安中心重点实验室建设规划5份,业务中心建设规划8份。(穆华一)
世界环境日的由来
6月5日是
“世界环境日
(World Environment Day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随着世界范围内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保护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了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及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
。全体代表建议将大会开幕日定为
“世界环境日”。同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根据斯德哥尔摩会议的建议,决定成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并正式将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从1974年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每年都为世界环境日确立一个主题,并展开相关的宣传活动。世界环境日的确立,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我们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
中心潜心科研活动
注重发挥科技作用
国际地层委员会专家考察紫阳剖面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的由来
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World Day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 )”。荒漠化被视为人类在环境领域面临的三大挑战之一。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环境与发展大会上,荒漠化被列为国际社会优先采取行动的领域。之后,联合国成立了《联合国关于在发生严重干旱和/或荒漠化的国家特别是在非洲防治荒漠的公约》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历经5次谈判,于1994年6月17日国际社会对“防治荒漠化公约”达成共识。1994年12月19日第49届联合国大会决定,从1995年起把每年的6月17日定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旨在进一步提高世界各国人民对防治荒漠化重要性的认识,唤起人们防治荒漠化的责任心和紧迫感。(乔玉兰)
让一流人才崭露头角
2011年西安地调中心中青年学术交流会召开
本报讯4月7日-8日,西安地调中心
召开中青年学术交流会,共有来自基础、矿产、水环、能源、中亚中心、实验测试中心等业务领域26名中青年业务人员参加了学术交流。此次交流会是在第一阶段各业务领域学术交流完成的基础上举办的。这次参会的业务人员都是各个部门推荐的优秀代表,代表了中心中青年最高学术水平。学术交流会不仅是青年人展示自己的平台,也是西安地调中心发现和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举措。
中心主任李文渊、副主任樊钧、总工程师徐学义出席交流会,北京大学教授何国琦特邀参加了交流会并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夏林圻、侯光才、滕家欣、杨六岗、李荣社、赵东宏、李智明、王永和、董福辰、张茂省、卢进才、唐南安、杨军录、刘拓、孙愿等专家担任评审组成员。学术交流设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五名,同时设中青年人才培养先进集体奖。
评审组成员从选题、创新、论证、表达等四方面对每项学术报告进行评比。每位参
加学术交流的业务人员均以多媒体形式进行报告同时提交相关的学术论文。26位业务人员报告结束后,评委进行评议、打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取平均分作为汇报人的得分。
经过认真评比,尹立河荣获一等奖,高永宝、王超、王根龙获二等奖,孙萍萍、武鹏、黄金廷、张照伟、叶美芳获三等奖,水文环境处荣获中青年人才培养先进集体奖。
中心主任李文渊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学术交流会营造了一个竞争、交流、争鸣的学术氛围,提供了一个人才展示的平台,使一流的人才得以崭露头角。他对青年科技人才寄予厚望,希望大家继续努力,为推进一流中心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成果支撑。
本次学术交流是中心举办的第三次学术交流会,今后,这一形式将成为中心一项常态化的学术活动定期举行。(穆华一郝晓红)
本报讯为了把握国际地质灾害最新研究动态,进一步提高我国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管理水平,2月21日-25日,由国际滑坡协会(ICL )与中国地质调查局(CGS )联合主办,西安地质调查中心承办的国际地质灾害高级研讨班在西安成功举办。从事地质灾害调查的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单位、各省地质环境监测站及高等院校等215名代表参加了本次研讨班。
开幕式上,国际滑坡协会副主席、中国地质调查局副总工程师、水环部主任殷跃平博士致辞,西安地质调查中心李文渊主任做了大会欢迎词。国际滑坡协会主席Sassa Kyoji 教授和副主席殷跃平研究员为“中国勘察设计大师”林在贯教授颁发了2010年度国际滑
坡协会最高奖——Varnes 奖。
研讨班邀请了国际滑坡协会主席Sassa Kyoji 教授、印尼Gadjah Mada 大学Dwikorita Karnawati 教授、美国地质调查局Edwin Lynn Harp 研究员、挪威岩土工程研究院自然灾害部主任Anders Solheim 教授、日本国立岛根大学综合理工学部汪发武教授等5位国际专家,分别就“降雨及地震诱发快速滑坡的风险评价技术”、“基于社区的印尼默拉皮火山泥流早期预警系统”、“地震触发滑坡研究”、“水下或海岸滑坡及挪威地质灾害危险区划及防治”、“高速远程滑坡风险评价及讨论”方面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与会代表们踊跃提问发言,就关注的问题与各位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
参加培训的代表一致认为,专家报告内容丰富,水平一流,论点前瞻,对指导我国地质灾害研究与治理工作有重要启发,受益匪浅。殷跃平博士在大会总结发言中高度肯定了此次研讨班的意义,认为学习收获很大。他指出参加研讨会的代表大部分都是年轻人,看到了我国地质灾害调查与研究的希望,期望大家加强地质灾害基础理论的学习、吸收、消化与创新,并期待2014年在北京举办的世界滑坡论坛会议中能听到更多中国人的发言。最后对西安地质调查中心成功承办本次研讨会表示充分地肯定和衷心地感谢。
会后代表考察了陕西临潼明圣宫滑坡、延安宝塔山滑坡,与会代表对黄土滑坡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和了解。(程秀娟)
中心成功申报国土部科研项目一项
本报讯由水环处副处长徐友宁研究员负责牵头申报的2011年国土资源部科研专项计划项目《矿集区环境地球化学累积效应及风险预警方法研究》获得国土资源部批准,项目周期三年(
2011-2013年),项目总经费1230万元。这是徐友宁研究员带领矿山环境地质项目组承担的第二个国土资源部科研专项项目。
项目由西安地质调查中心组织实施,参加单位有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环境研究
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西北
工业大学、福建省地质环境监测中心、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等单位。项目以小秦岭金矿区、福建尤溪铅锌矿区、云南个旧锡矿区、陕西旬阳汞锑矿区、江西德兴铜矿区和广东韶关大宝山多金属矿区为典型研究区,以矿业活动释放的重金属为主要研究对象,
通过矿业污染源识别,水土及农作物样品分析、典型地段剖析、模拟试验、计算机模拟等技术,研究毒重金属在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及农作物中的迁移、转化和富集规律,建立矿区地球化学环境累积效应、风险预警方法技术及预警指标,为矿山地质环境监管提供技术支撑。(陈华清)深入探讨地质灾害调查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