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相关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冠状动脉慢血流与焦虑抑郁心理性因素的关系研究

冠状动脉慢血流与焦虑抑郁心理性因素的关系研究

冠状动脉慢血流与焦虑抑郁心理性因素的关系研究冠状动脉慢血流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与焦虑抑郁心理性因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本文将对这一关系进行研究和探讨,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和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相关的心理问题。

一、冠状动脉慢血流冠状动脉慢血流是一种心脏供血不足的疾病,通常出现在冠状动脉没有明显狭窄或阻塞的情况下。

患者可能会出现心绞痛、心慌、胸闷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发展成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发病机制复杂,一般包括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微血管痉挛、心肌代谢紊乱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二、焦虑抑郁心理性因素焦虑和抑郁是常见的心理问题,它们可能与冠状动脉慢血流存在着一定的关联。

研究表明,焦虑和抑郁可以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途径影响心血管系统,增加冠心病的发病风险。

焦虑和抑郁还可能影响患者的生活方式,如饮食、运动、吸烟等,进一步加重心血管负担。

1. 流行病学研究一些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中焦虑和抑郁的患病率较高。

这些研究揭示了焦虑抑郁心理性因素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关联,但并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2. 生理学机制研究一些生理学研究表明,焦虑和抑郁可能通过调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活性、增加炎症因子释放、影响血小板功能等途径,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加重冠状动脉慢血流的病情。

3. 临床实践研究四、治疗建议针对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可能存在的焦虑抑郁心理性因素,我们提出以下治疗建议:1. 心理干预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应结合心理治疗进行综合干预。

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支持、放松训练等,可以有效改善焦虑和抑郁症状,减轻冠状动脉慢血流的疾病负担。

2. 生活方式干预建议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积极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增加体育锻炼,合理饮食,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心态。

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功能,还可以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

3. 药物治疗对于焦虑和抑郁症状较为严重的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可以考虑辅助药物治疗。

冠状动脉慢血流与焦虑抑郁心理性因素的关系研究

冠状动脉慢血流与焦虑抑郁心理性因素的关系研究

冠状动脉慢血流与焦虑抑郁心理性因素的关系研究冠状动脉慢血流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冠心病形式,在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都可以看到。

虽然病程相对缓慢,但疾病的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它可以增加心肌缺氧,导致一系列心脏风险,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等。

焦虑抑郁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对人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较大的影响。

前期研究表明,在心脏疾病的发病和进程中,心理因素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与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相关的分析。

一、冠状动脉慢血流的病因及病理生理机制冠状动脉慢血流是指冠状动脉血流速度缓慢,心肌缺血表现,但冠状动脉血管情况正常的一种心血管疾病。

其发病机制比较复杂,涉及多个因素,如心肌代谢障碍、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小动脉病变等等。

病理生理机制从循环动力学角度解释,冠状动脉慢血流造成的心肌缺血多维度的,包括微循环障碍、心肌代谢缺陷等。

1.研究对象与方法本研究选取了60名患有冠状动脉慢血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一项心理问卷调查。

问卷包括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分别测量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况。

2.研究结果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发现,患有冠状动脉慢血流的患者总体上焦虑和抑郁程度都较高。

在60名患者中,焦虑得分在30分以上的患者有20人,占总数的33.3%;抑郁得分在30分以上的患者有25人,占总数的41.7%。

结果表明,焦虑抑郁在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中相对较为普遍。

3.研究分析冠状动脉慢血流与焦虑抑郁心理性因素之间的关系可能是相互影响的,即焦虑抑郁情况加剧冠状动脉慢血流的症状,而冠状动脉慢血流症状的加重又会进一步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这种关系是一种恶性循环的过程。

三、结论本研究表明,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情况。

心理因素对人体的影响不容小觑,长期不控制可能导致不良后果。

因此,对于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应该注重心理方面的调节,同时加强心理治疗,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冠状动脉慢血流与焦虑抑郁心理性因素的关系研究

冠状动脉慢血流与焦虑抑郁心理性因素的关系研究

冠状动脉慢血流与焦虑抑郁心理性因素的关系研究冠状动脉慢血流是一种心血管疾病,与冠心病和心绞痛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过去的研究中,人们主要关注冠状动脉慢血流的生理性因素,如血管痉挛、内皮功能障碍和血粘度增高等。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心理性因素,尤其是焦虑抑郁,也会对冠状动脉慢血流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围绕冠状动脉慢血流与焦虑抑郁心理性因素的关系展开讨论,并介绍相关研究成果。

我们需要了解冠状动脉慢血流和焦虑抑郁的相关概念。

冠状动脉慢血流是指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减慢或血流量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的一种心血管疾病。

而焦虑抑郁是指人们在面对压力或困难时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表现为焦虑、忧郁、失眠等不良情绪。

过去的研究表明,焦虑和抑郁不仅会加重心血管疾病的发展,还会影响疾病的预后和治疗效果。

我们可以展开研究冠状动脉慢血流与焦虑抑郁心理性因素的关系。

一些研究发现,焦虑和抑郁与冠状动脉慢血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焦虑和抑郁不仅会加重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的心理压力,还会影响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应对方式。

一些研究还发现,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中焦虑抑郁的发生率较高,且焦虑抑郁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的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这些发现表明,焦虑抑郁可能会对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发展和治疗产生负面影响。

接下来,我们可以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状态对治疗和预后的影响。

一些研究发现,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状态会影响其对药物治疗和康复方案的依从性,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

焦虑抑郁心理状态还会加重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的心绞痛症状,甚至导致心理性诱发的心绞痛。

对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状态进行干预,对于改善治疗效果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冠状动脉慢血流与焦虑抑郁心理性因素的关系研究

冠状动脉慢血流与焦虑抑郁心理性因素的关系研究

冠状动脉慢血流与焦虑抑郁心理性因素的关系研究冠状动脉慢血流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心肌血供不足而引起的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等病变。

焦虑抑郁心理性因素在冠状动脉慢血流中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与焦虑抑郁心理性因素之间的关系。

研究表明,焦虑抑郁心理性因素与冠状动脉慢血流具有密切的关联。

焦虑抑郁心理状态可以激活交感神经系统,使心血管系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长期的紧张状态会导致血管收缩,使冠状动脉血流减少,进而引起冠状动脉慢血流。

焦虑抑郁心理状态会导致血液中肾上腺素和其他压力激素的浓度升高,进一步加重了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对心血管功能产生了负面影响。

焦虑抑郁心理状态还可能导致人们对运动的抵触情绪增加,从而减少了运动的机会,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一些研究还发现,焦虑抑郁心理性因素可能通过影响炎症反应和血液凝结功能,从而导致冠状动脉慢血流。

焦虑抑郁状态会引起炎症因子的释放增加,激活炎症反应,使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导致冠状动脉慢血流。

焦虑抑郁状态也会导致血液凝块形成的风险增加,进一步引起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研究还发现,焦虑抑郁心理性因素可能通过不良的生活方式习惯来增加冠状动脉慢血流的风险。

焦虑抑郁状态下的人更容易采用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熬夜等不良习惯,这些行为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从而导致冠状动脉慢血流。

焦虑抑郁心理性因素与冠状动脉慢血流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焦虑抑郁状态通过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影响炎症反应和血液凝结功能,以及促使不良生活习惯的形成,都会增加冠状动脉慢血流的风险。

对于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除了物质性治疗外,还应考虑心理疗法等综合治疗措施,以减轻焦虑抑郁心理性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提高治疗效果。

冠状动脉慢血流与焦虑抑郁心理性因素的关系研究

冠状动脉慢血流与焦虑抑郁心理性因素的关系研究

冠状动脉慢血流与焦虑抑郁心理性因素的关系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冠状动脉慢血流是指冠状动脉供血功能不全或微循环障碍所致的冠状动脉流速减慢现象。

目前已有研究表明,冠状动脉慢血流是冠心病的一种形式,其病因复杂,常常与动脉粥样硬化、内皮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

与传统的冠状动脉狭窄不同,冠状动脉慢血流的诊断较为困难,临床表现多样,易被忽视或误诊。

近年来,随着心理学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人们开始关注心理性因素在冠心病发病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焦虑抑郁是常见的心理障碍,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焦虑抑郁可以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对心血管健康有不良影响。

而在冠状动脉慢血流中,焦虑抑郁可能成为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加重病情的严重程度。

探究冠状动脉慢血流与焦虑抑郁心理性因素的关系,有助于深入了解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为全面的参考依据。

本研究旨在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与焦虑抑郁之间的关联,为进一步研究心理因素在冠状动脉慢血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与焦虑抑郁心理性因素之间的关系,深入分析心理因素在冠状动脉慢血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具体目的包括:1. 研究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及其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的相关性;2. 探讨心理性因素在冠状动脉慢血流发展中的作用机制;3. 分析心理干预对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的临床疗效与预防效果;4. 拓展冠状动脉慢血流研究的新视角,并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提高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预防措施提供有益信息。

1.3 研究意义冠状动脉慢血流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临床上经常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并发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作压力的增加,焦虑抑郁等心理性因素在现代社会中变得愈发普遍。

深入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与焦虑抑郁心理性因素之间的关系,对于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危险因素与临床特征分析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危险因素与临床特征分析

血时间等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 > . )无心绞痛发作时的慢 血流组患者 的静息心 电图异常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 P O0 , 5 统计学意义 ( > 。5 ; 比较两组 患者的体 重 、 P O0 )而 血红 细胞数及尿酸水 平及心绞痛发 作时 的慢血流组患者 的静息 心电图异常
发 生 率 均 显 著 高 于对 照 组 ,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 ) 差 P O0 。结 论 冠 状 动 脉 造影 显示 慢 血 流 患 者 的 冠状 动 脉 无 明 显 病 变 , 流 5 血 速 度缓 慢 , 重 及 尿 酸 水 平 可 能 是慢 血流 患 者 的危 险 因素 , 得 l 关 注 。 体 值 临床
采 用 S S I . 计 软 件 分 析 比较 两 组 患 者 的 临 床 检 查 数 P S5 0统 据 . 用多元 Lg t 并 oii s c回归 分 析 比较 各 种 因 素 与 冠 状 动 脉 慢 血 流 现 象 的 相 关联 系 。
2 结 果
硝 酸 甘 油 可 显 著 改 善 患 有 冠 状 动 脉 慢 血 流 现 象 患 者 的 血 流 速 度 。运 用 冠 状 动 脉 造 影 检 查 同 一 作 用 部 位 给 予 硝 酸 甘 油
12 治 疗 方 法 .
组, 差异 有统 计学 意 义 ( < . ) 结 果 见表 1 P O0 , 5 。无 心绞 痛 发作
时 的慢 血流 组患者 的静 息心 电图异 常发 生率 与对 照组差 异无
经冠状动 脉造影检 查发现血 流速度 出现缓慢 现象 时 , 给予 O2m . g硝酸甘 油进行调 整治疗 , 然后 在同一部位再 次进行 冠状
动脉造影 , 比较 治 疗 前 后 的 血 流 速 度 。

冠状动脉慢血流相关因素分析

冠状动脉慢血流相关因素分析
Ab ta t src :Ob et e To a ay etec reain fco so lw o o a y f w ( CF)r to p ciey M eh d : Thfso c r n r l o S er s e t l. v tos e
C . 5 ~ 17 2 I 0 6 . 2 .P一0 0 7 、 自细 胞 计 数 ( R 1 9 0 5 C . 3 ~ 2 9 7 1 .l) O . 2 ,9 I1 2 4 . 8 ,P一 0 0 4 . 0 )是 发 生 S F 的危 险 C
因 素 。 结论 :体 质 指数 、凝 血 酶 时 间 、白 细胞 计数 增 高 可 能 是 促进 冠状 动 脉 慢 血 流 发 生 的 危 险 因 素 。
求 医师应 给予患 者 详 细 的用 药 指 导 ,特 别 是对 初诊
患 者 、老 年 患 者 , 应 对 其 讲 解 相 关 疾 病 知 识 、解 释
患者住 院后对 冠心病 二 级 预 防 指南 的疗 效 及依 从 性 有显 著提高 ( <0 0 ) P .5 。
康 复 论 著 ・
用药 目的 和强调 注意事 项 ,还应增 加 医与 患的联系 ,
s u y p ulton i c u d l8 p ten s wih a t d op a i n l de 6 a i t t ngigr phy pr ve o a o n, t i o o r re is w e e n m a. Cor na y fow herc r na y a tre r or 1 o r l
我 院 行 冠状 动 脉 造 影 显 示 心 外 膜 主 要 冠 状 动 脉 无 明 显 病 变 的 病 例 ,共 1 6例 的 资 料 。 以 冠 脉 血 流 ≤ T MI2 的 为 8 I 级

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临床严重程度的多因素分析的开题报告

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临床严重程度的多因素分析的开题报告

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临床严重程度的多因素分析的开题报告题目: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临床严重程度的多因素分析一、研究背景冠状动脉慢血流是心绞痛的一种类型,临床上也称为缓慢通路综合征。

目前认为,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发病机制不仅与冠状动脉病变有关,还与功能性障碍、神经调节失常等因素有关。

虽然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较轻,但患者却常常出现心绞痛等症状,并且病情进展程度各不相同。

因此,研究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临床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影响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临床严重程度的可能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三、研究方法1. 选取病例对象本研究将以新近确诊的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1)年龄在25-75岁之间;2)符合冠状动脉慢血流的诊断标准;3)无其他心血管系统疾病;4)能够配合本研究的检查和治疗。

2. 采用多因素分析法本研究将采用多因素分析法,探讨可能影响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临床严重程度的因素。

通过统计学方法,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资料、冠状动脉造影图片、生化检查结果等进行分析,以确定各个因素的重要性及其对临床严重程度的影响程度。

四、预期贡献1. 研究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临床严重程度的可能影响因素,为临床医生的诊疗提供科学依据。

2. 为进一步研究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发病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3. 为研究和治疗其他心血管疾病提供思路和方法。

五、预计结果通过本研究,我们预计可以找到一些可能影响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临床严重程度的因素,但仍需结合临床实际进行分析。

同时,也将为进一步研究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发病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临床研究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临床研究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临床研究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oronary slow flow phenomenon,CSFP)由Tambe等[1]于1972 年首次提出,它是指除外冠状动脉狭窄、溶栓治疗后、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扩张、心肌病、瓣膜病、结缔组织病等因素,且冠状动脉造影中没有发现冠状动脉存在明显病变,而远端血流灌注延迟现象。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无明显病变,并具备≥1支冠状动脉造影剂到达远端血管的时间超过3 个心动周期为冠状动脉慢血流。

Mangieri等[2]报道7%怀疑有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有慢血流现象发生,由此可见CSFP发生率较高,应引起临床的足够重视。

2002 年Beltrame[3] 在除外了年龄、性别、高危因素以及心率、血压、血管内径、灌注压力和冠脉扩张等因素的影响后发现,慢血流现象可以导致心肌缺血,急性冠脉综合征甚至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现就CSFP 的危险因素、发病机理、临床特点、诊治和预后综述如下。

1 病因目前,CSFP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

有研究认为,吸烟和高同型半胱氨酸( Hcy)与CSFP 的发生有关。

Celebi 等[4]对临床表现为典型心绞痛,或运动实验、负荷心肌灌注显像提示有心肌缺血而造影显示冠状动脉正常的77 例(其中48 例表现为慢血流现象)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吸烟者平均的TIM I 血流帧数计数( TFC),及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 )、左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的TFC 均高于未吸烟者(分别是P< 0.001,P <0.001,P = 0.004,P = 0.033)。

Erbay 等[5] 的研究结果也表明,CSFP 组三支冠状动脉的TFC 均高于正常组(均P <0.001)。

吸烟导致CS FP 的机制可能与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异常、冠状动脉痉挛等有关。

新近研究证实GSFP 与心肌缺血存在密切联系,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管腔狭窄限制血液流动不同,慢血流现象可能是缺血性心脏病一种新的发病机制。

绝经后女性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相关因素分析

绝经后女性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相关因素分析

绝经后女性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相关因素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可能与绝经后女性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相关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心外膜主要冠状动脉无明显病变的病例150例,其中绝经后女性42例。

把冠脉血流仅为TIMI2级或以下的患者定义为SCF,将绝经后女性患者分为绝经后女性慢血流组(n=18),绝经后女性对照组(n=24)。

结果:绝经后女性SCF组与绝经后女性对照组相比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者所占比例,血小板计数、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HDL-C、LDL-C、血尿酸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绝经后女性SCF组的白细胞计数(6.220±1.800×109/L比5.203±1.490×109/L,P<0.05)、中性粒细胞计数(6.680±1.701×109/L比3.765±1.583×109/L,P<0.05)、均高于对照组。

Logistic分析表明,LVMI(OR1.028,95%CI1.002~1.055,P=0.037)、白细胞计数(OR1.501,95%CI0.011~2.229,P=0.044)。

结论: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可能参与了绝经女性SCF的发生发展。

白细胞计数增高可能是绝经女性SCF患者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冠状动脉慢血流;绝经后女性; 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1-0195-02冠状动脉慢血流 ( slow coronary flow , SCF)现象是指除外溶栓治疗后、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扩张、心肌病、瓣膜病等因素,冠状动脉造影没有发现冠状动脉存在明显病变 ,却发生血流灌注延迟的现象。

随着冠状动脉造影的普及,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已经越来越受到心血管界的重视,然而自此以后,国内外关于对此造影现象进行的病因研究相对较少,至今其发病机理仍不明确。

冠状动脉慢血流相关因素分析

冠状动脉慢血流相关因素分析
C 血红蛋 白、 细 胞和 B 、 白 MI的 差 异 存 在
目前认为 , S P与冠 状 动脉 血 管 内 CF 皮功能不 良、 炎症 、 血管病 变 以及 小型 微
冠 状 动 脉 的 阻 塞 性 病 变 等 有 关 。T ra uhn
统 计 学 意 义 。l ii 析 表 明 , 红 蛋  ̄g t s c分 血 白、 细胞பைடு நூலகம் B 与 C F 白 MI S P的发 生存 在 相
经 Lgt oii 析 表 明 血 红 蛋 白 ( R s c分 O
1. 7.95% 03 CI 1 0 . 00 ~ 1 07 . 6. P =
近期外科手术 、 肿瘤 病史 , 除血压 高 于 排
摘 要 目的 : 讨 可 能 导 致 c F 探 S P的 影 10 10 H 及 心 功 能 N HA 1级 以上 6/ 0 mm g Y
子减少 , 还具 有 保护 血 管 内 皮功 能 的作 用 。因此 , D H L—C降低 可导致 患者 的冠
状 动 脉 内 皮 功 能 失 调 和 血 管 舒 张 功 能 减 低 。本 研 究 试 验 组 的 H L—C水 平 低 于 D
对 照 组 , 示 HD 提 L—C 减 少 可 能 与 C F SP 的形 成 有 关 。
关性 。 结论 : L—C减 少 、 红 蛋 白 升 HD 血
方法 : ①冠状 动脉 慢血 流 的诊断 : 采
用 TMI心 肌 灌 注 分 级 ( MP 来 评 I T G) 估 。 根据 T P M G将 冠 状 动 脉 血 流 速 度 分 为 4级 :MP T G0级 : 影 剂 不 能 进 入 靶 造
0 08 , .4 ) 白细 胞 ( R 19 0 9 % C .2 O . 1 ,5 I 24 1

冠状动脉血流缓慢30例因素分析

冠状动脉血流缓慢30例因素分析

女 7例 , 年龄 5 6 . 8 ±1 o . 5岁 ,糖尿 病 1 5例 , 高 血 压病 1 3 例, 吸烟 1 8例 , T C 4 . 8 4 ±1 . 2 1 mmo l / L, T G2 . 1 ±
1 . 8 mmo l / L, LDL— C2 . 9 ±1 . 1 mmo l / L, HDL — C1 . 0 3 ±
别、 高血 压病 史 、 TC、 L DL — C、 a p o B无 显 著 性 差异 ( P> 0 . 0 5 ) 。结 论 : 冠 状 动脉 血 流 缓 慢 与 患者 年
龄、 糖 尿病 史 、 吸烟 史及 血液 中 HD L - C、 a p o A 水 平 降低 有 关 , 可能是 冠脉 血流缓 慢 的危险 因素 。 主题 词 心肌 缺 血/ 病 因学 心肌 缺 血/ 放 射摄 影 术 冠状血 管造 影术 【 中图分 类号】 R 5 4 1 . 4 【 文 献标 识码】 A 【 文 章编 号】 1 0 0 0 — 7 3 7 7 ( 2 0 1 3 ) O 9 ~ 1 1 8 9 — 0 2
讨 论
的临床 资料 , 包括 : 一 般资 料 、 冠心病 危 险 因素 ( 高 血压 病史 、 糖 尿病 病 史 、 吸烟 史 等 ) 、 脂代谢指标 ( T G、 T C、
L D L — C、HD L — C、 a p o A1 、 a p o B 等) 。 以 空 腹 血 糖 ( F B G) <6 . 1 mmo l / L和 F B G≥6 . 1 mmo l / L分 为血 糖
陕西 医学 杂 志 2 0 1 3年 9月第 4 2卷第 9期
1 1 8 9
冠 状 动脉 血 流 缓慢 3 0例 因 素 分 析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相关因素分析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相关因素分析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相关因素分析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存在慢血流现象但冠状动脉无明显病变的53例患者为慢血流组,并随机选取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血流正常的30例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间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异,对影响慢血流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等临床指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而慢血流组患者的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尿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存在统汁学差异,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平均血小板体积增大、血尿酸水平增高是慢血流患者的危险素。

结论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尿酸水平的升高可能参与慢血流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

标签:冠状动脉慢血流;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尿酸冠状动脉慢血流(coronary slow flow,CSF)在临床较多见,其机制尚不明确,其主要表现为有心肌供血不足的表现但冠脉造影未发现狭窄,但出现远端血流灌注缓慢的现象,其发病分为原发和继发[1-2],现通过对我院两年间53例病例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为其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数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因胸痛、胸闷、心悸等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病例982例,显示冠状动脉慢血流病例53例,其中男38例,女15例,平均(59.8±5.7)岁,并随机选取同期冠状动脉无明显病变病例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平均(59.0±5.7)岁,据此分为慢血流组及正常血流组。

全部入选病例均排除可能导致冠脉梗塞及狭窄的常见疾患(高血压,心肌梗死,冠脉瘤等)。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经桡动脉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用参照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法(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即造影过程中造影剂从充盈动脉开始(第1帧)至到达动脉远端(最末帧)之间的帧数。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危险因素与临床特征分析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危险因素与临床特征分析

cr xi poe adfnt n a e t k J.Srk ,20 ot m rvshn u c o f rs oe[ ] t e 0 5, e i t r o
3 (2 : 6 1 2 8 . 6 1) 2 8—66
p t n J . e r oy 2 0 , 4 1 ) 8 2 10 . a et ] N u l , 0 5 6 ( 0 :10 - 84 i s[ og
1 1 6 .
r e t e rn r i m ge c t ua o ( M ) [ ] e ti t s a a an t s m l i pi v acnl i i tn r S J . T
N uo hs l l e rp yi i 0 6,3 ( ) 0 - 1 . o C n,20 6 3 :15 15
2 3 38
实用 医学 杂志 2 1 年 Tk uh N, C u a T, Maso e 1 R p ti 3 ae ei h m t Y, ta. eeiv u te
ta s r n a g e i t r n c a i lma n t si lto fe n r lso a fma mo o c mu a in o o ta e i n l p i  ̄ tr
血流分级( T C) C F 方法评价冠状动脉血 流速度 。两组均测 身高、 体重 、 围、 压 , 查血常规 、 腰 血 检 血糖 、 血脂 、 纤
维蛋 白 原 ( I ) 同型 半 胱 氨 酸 ( C ) 做 静 息 心 电 图 。 A 术 后 3d行 心脏 运 动 负荷 试 验 。 院 期 间 行 发 作 FB 、 H Y。 CG 住
时 心 电 图 。 结 果 : 1C F组 患 者 体 重 、 围 、 I 、 C 平 均 血 小 板 体 积 ( P 显 著 高 于 对 照 组 。 ( ) s () S 腰 FB H Y、 M V) 2 c F组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临床影响因素分析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临床影响因素分析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临床影响因素分析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心外膜主要冠状动脉无明显病变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校正的TIMI帧数大于正常冠状动脉血流速度2个标准差者定义为冠状动脉慢血流,分析冠状动脉慢血流组和冠状动脉正常组的年龄、性别、吸烟史、体重指数(BMI)、合并症(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以及血尿酸水平、同型半胱氨酸浓度、C反应蛋白水平、血小板聚集率等的差异,同时进一步通过多元回归分析观察上述因素中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危险因素。

结果冠状动脉慢血流组的BMI、吸烟史的比例显著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冠状动脉慢血流组的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水平和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高脂血症、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血小板聚集率均是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危险因素。

结论高龄、吸烟、高脂代谢状态和炎症状态以及高血小板聚集是促进冠状动脉慢血流发生的危险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isk factor of slow coronary flow(SCF)phenomenon. Methods 200 cases without obvious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epicardial coronary artery by coronary angiography from January 2011 to June 2013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adjusted TIMI frame was more than 2 standard deviation of normal coronary flow velocity were defined as SCF.The comparison of age,gender,smoking history,body mass index(BMI),comorbidities (including hypertension,diabetes,and hyperlipidemia),the level of and serum uric acid,C-reactive protein,platelet aggregation were analysed between the SCF group and the coronary artery normal group.The risk factor of SCF was analysed and observed by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BMI,the proportion of smoking history in the SCF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ronary artery normal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The level of serum uric acid,homocysteine,C reactive protein and 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 in the SCF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normal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age,smoking,hyperlipidemia,serum uric acid,homocysteine,C reactive protein,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 were the risk factors of SCF. Conclusion Age,smoking,high fat metabolism and inflammation status and high platelet aggregation are all risk factors of SCF phenomenon.[Key words] Coronary slow flow;Risk factors;Regression analysis在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中常可发现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而心外膜冠状动脉血管远端血流速度延迟,这种现象被称为冠状动脉慢血流(slow coronary flow,SCF)现象。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相关因素和前列地尔注射液疗效的分析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相关因素和前列地尔注射液疗效的分析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相关因素和前列地尔注射液疗效的分析梁伟东;钟毅【期刊名称】《内科急危重症杂志》【年(卷),期】2014(020)001【摘要】目的:探讨慢血流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并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冠脉慢血流现象(CSFP)的临床疗效.方法:经CAG证实存在慢血流现象,但以冠状动脉无明显病变的42例患者作为慢血流组,并随机选取相同时期CAG显示远端血流灌注无延迟,且冠状动脉无明显病变的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间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异.再将42例CSFP患者按完全随机方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硝酸酯类药物加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2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胸痛症状的改善及复查冠脉造影时冠脉血流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心率、血压、血糖、血脂、饮酒史等临床方面无统计学差异;而慢血流组有吸烟史的患者高于对照组,慢血流组血小板平均容积(MV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胸痛症状明显改善,有效率为76.2%,对照组的有效率为33.3% (P <0.01);冠脉造影显示2组患者的CTFC(校正的TIMI帧数)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前列地尔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MVP增高可能是慢血流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CSFP有较好的疗效.【总页数】3页(P36-38)【作者】梁伟东;钟毅【作者单位】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南宁530022;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南宁5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3【相关文献】1."正常"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相关因素分析 [J], 龚艳君;洪涛;李建平;张启华;赵文岭;霍勇2.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相关因素分析 [J], 郑海英3.绝经后女性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相关因素分析 [J], 孙理华;徐新娟4.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相关因素分析及治疗体会 [J], 董艳彩;刘东亮5.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曲美他嗪治疗效果的分析 [J], 邹雪燕;李雷阳;张小娟;曲海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60例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60例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60例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SF)的危险因素及其临床特征。

方法60例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设为实验组,20例冠状动脉血流正常者,设为对照组,入选患者均给予临床指标常规检查以及静息心电图检查,分析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危险因素。

结果实验组体质量指数(BMI)为(27.89±3.99)kg/m2、血红细胞指标为(4.73±0.52)×1012/L、尿酸水平为(325.9±83.99)μmol/L,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左前降支为(41.47±9.43)帧、回旋支为(33.82±7.35)帧、右冠状动脉为(35.62±8.27)帧、患者平均TFC为(36.97±8.94)帧,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心电图异常率为55%,高于对照组异常率15%(P <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BMI、吸烟量和HHcy是影响CSF的危险因素。

结论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危险因素较多,如:体重、尿酸水平等,且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伴有心绞痛时容易产生静息电位异常,临床治疗时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关键词冠状动脉慢血流;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冠状动脉慢血现象(CSF)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它是指患者在未出现冠状动脉的扩张或痉挛的前提下,出现胸口疼痛,并且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仅表现出患者血流速度变慢症状[1]。

这种疾病属于临床上比较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早期的病变阶段,严重时甚至引起心肌梗死、心肌缺血等疾病,严重患者甚至威胁其生命。

因此,临床上研究积极有效的方法对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进行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危险因素及其临床特征。

对2007年4月~2011年8月心内科收治的60例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相关资料进行综合性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对心内科收治的60例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相关资料进行综合性回顾性分析,将其设置为实验组,男39例,女21例,年龄52~78岁,平均年龄(62.8±10.2)岁,发病到入院治疗时间1~15 h,平均时间(6.1±1.8)h;设置20例冠状动脉血流正常者为对照组,男11例,女9例,年龄51~76岁,平均年龄(63.7±11.3)岁。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相关因素分析及治疗体会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相关因素分析及治疗体会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相关因素分析及治疗体会董艳彩,刘东亮 〔摘要〕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发生慢血流现象可能的相关因素及治疗体会。

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存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住院时间不同将46例患者分为A、B两组,A组患者被告知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未进行治疗;B组患者被告知冠状动脉造影不正常,有发展成冠心病及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并给予健康教育及药物治疗。

结果:吸烟、体质量指数升高及血脂增高在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中占较高比例。

A组因心绞痛再次入院者16例(59.3%),B组2例(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肥胖、吸烟、高脂血症等可能是发生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高危因素,对有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患者建议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并给予冠心病二级预防及改善内皮功能治疗;对频繁发生心绞痛且心电图有动态演变的高危患者,建议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进行处理。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慢血流现象 中图分类号:R8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3474(2008)112870202 随着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逐步普及,越来越多的患者被发现存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

目前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发病机制仍处于探讨阶段。

回顾性分析46例存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发生可能相关的因素及治疗体会。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3年1月-2007年1月本院共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764例,其中46例有发作性胸闷、胸痛或心电图有动态演变,冠状动脉造影示冠状动脉血流缓慢且心外膜段血管无明显狭窄,除外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冠状动脉内气体栓塞、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扩张、心肌病、瓣膜病、结缔组织病等。

46例患者中男38例(82.6%),女8例(17.4%);平均年龄(58.2±11.8)岁;吸烟史33例(86.8%),体质量指数(bady mass index,BMI)≥25.0kg/m240例(8710%),合并高脂血症39例(84.8%),合并高血压28例(6310%)。

冠状动脉慢血流相关因素分析

冠状动脉慢血流相关因素分析

冠状动脉慢血流相关因素分析徐新娟;孙理华【期刊名称】《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年(卷),期】2010(19)3【摘要】目的:探讨与冠状动脉慢血流(SCF)现象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08年12月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心外膜主要冠状动脉无明显病变的病例,共186例的资料.以冠脉血流≤TIMI 2级的为 SCF患者,被分为SCF 组(96例),TIMI 3级者为对照组(90例).结果:SCF组的人体质量指数[(27.06±3.40)kg/m2∶(25.53±3.57)kg/m2];红细胞压积[(0.43±0.07)∶(0.41±0.04)],凝血酶时间[(18.23±2.80)s∶(17.33±1.73)s],白细胞计数[(6.65±1.73)×109/L∶(6.05±1.56)×109/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低于对照组[(1.12±0.28)mmol/L∶(1.21±0.29)mmol/L,P<0.05].Log istic分析表明,BMI(OR 1.373,95% CI 1.146~1.645,P=0.001)、凝血酶时间(OR 1.348,95% CI 1.056~1.722,P=0.017)、白细胞计数(OR 1.920,95% CI 1.234~2.987,P= 0.004)是发生SCF的危险因素.结论:体质指数、凝血酶时间、白细胞计数增高可能是促进冠状动脉慢血流发生的危险因素.【总页数】4页(P247-250)【作者】徐新娟;孙理华【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专科医院高血压科,新疆,乌鲁木齐市,830054;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专科医院高血压科,新疆,乌鲁木齐市,83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09【相关文献】1.基于单中心的冠状动脉慢血流危险因素分析及其与炎症反应的相关性 [J], 严健华;孙英刚;陈漫天;唐勇;孟舒;张亚臣;张燚2.冠状动脉慢血流临床特点和相关因素分析 [J], 许敏;郭金成;张立新;张海滨;高国旺;张学坤3.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相关因素分析 [J], 郑海英4.冠状动脉慢血流临床相关因素和冠状动脉解剖因素分析 [J], 耿丽丽;李军;刘百球;王晓;刘新民;乔岩;罗太阳;贾长琪;聂绍平5.绝经后女性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相关因素分析 [J], 孙理华;徐新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相关危险因素的探讨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相关危险因素的探讨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相关危险因素的探讨席连东;刘亚娟【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危险因素及其发病机制。

方法入选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因怀疑冠心病于我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示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且存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患者与同期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且血流速度正常的患者各50例,采用校正的 TIMI血流计帧法(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检测,其中 CTFC>27诊断为冠状动脉慢血流,所有患者均签署术前知情同意书。

在冠状动脉造影术中采用抽吸导管抽取冠状动脉血,慢血流患者冠状动脉血设为 A组,慢血流患者外周静脉血设为 B组,冠状动脉造影无明显狭窄且血流速度正常患者冠状动脉血设为C组。

结果与B组、C组比较,A组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内皮素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炎性反应和内皮损伤可能参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发病机制。

【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3页(P230-232)【关键词】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炎性反应;内皮损伤;危险因素【作者】席连东;刘亚娟【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密云教学医院北京 101500;首都医科大学密云教学医院北京 101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3;R256.2冠状动脉慢血流(slow coronary flow,SCF)现象,指排除冠状动脉痉挛和扩张型心肌病、瓣膜病、结缔组织病等病因后在冠状动脉造影时没有发现心外膜冠状动脉存在明显病变,而远端血流灌注延迟的现象。

随着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的普及,SCF越来越受到关注,约有7%怀疑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出现慢血流现象[1]。

14%的发病时间在12 h以内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或非Q波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正常,这部分患者中有三分之一可见有慢血流现象发生[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存在慢血流现象但冠状动脉无明显病变的53例患者为慢血流组,并随机选取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血流正常的30例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间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异,对影响慢血流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等临床指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而慢血流组患者的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尿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存在统汁学差异,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平均血小板体积增大、血尿酸水平增高是慢血流患者的危险素。

结论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尿酸水平的升高可能参与慢血流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

标签:冠状动脉慢血流;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尿酸
冠状动脉慢血流(coronary slow flow,CSF)在临床较多见,其机制尚不明确,其主要表现为有心肌供血不足的表现但冠脉造影未发现狭窄,但出现远端血流灌注缓慢的现象,其发病分为原发和继发[1-2],现通过对我院两年间53例病例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为其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数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因胸痛、胸闷、心悸等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病例982例,显示冠状动脉慢血流病例53例,其中男38例,女15例,平均(59.8±5.7)岁,并随机选取同期冠状动脉无明显病变病例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平均(59.0±5.7)岁,据此分为慢血流组及正常血流组。

全部入选病例均排除可能导致冠脉梗塞及狭窄的常见疾患(高血压,心肌梗死,冠脉瘤等)。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经桡动脉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用参照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法(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即造影过程中造影剂从充盈动脉开始(第1帧)至到达动脉远端(最末帧)之间的帧数。

30帧/s校正记录帧数。

采用右前斜30°加足位30°记录前降支和回旋支,采用左前斜30°加头位30°记录右冠状动脉,将前降支的帧数除以1.7得出校正的TIMI帧数。

采用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CSF诊断标准[1]采用CTFC时,大于正常血流速度的2个标准差即可诊断CSF;在正常血流速度的2个标准差之内则认为冠状动脉血流速度正常[1]。

1.3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以构成比或百分比表示。

两组间比较采用独
立样本的t检验。

对影响慢血流的因素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982例患者中,检出53例冠状动脉慢血流缓患者,检出率为5.4%,其中有22例为前降支,15例为右冠状动脉,14例为回旋支。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比例、体重指数、高血压病比例、糖尿病比例、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脂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尿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

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平均血小板体积及血尿酸水平增高是CSF的危险因素。

详见表1。

3 讨论
CSF现象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并不罕见,从临床医生经常认为是偶发现象,对患者影响不大,但有一些研究也发现,CSF可导致许多严重的心血管疾患,如心绞痛、心肌梗死、猝死等,所以临床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但CSF机制尚未清楚,可能是多种因素参与的结果,主要原因有:(1)微血管病变:CSF与微血管阻力成负相关,有研究表明[3],CSF患者的冠状动脉阻力较正常显著增加;(2)内皮功能受损:血管内皮可产生和释放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研究发现[4-5],CSF患者血尿酸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增高;(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有研究发现,虽然CSF虽然没有明显的影像学狭窄,但病理研究发现已经有一定的冠脉粥样硬化或者血管壁慢性炎症反应。

此次研究中CSF检出率为5.4%,与之前报道相符。

(4)炎性反应:有动物实验发现,CSF小鼠冠状动脉有炎性细胞聚集,炎症因子释放等炎症反应。

(5)血液凝固状态的失调或改变[6-8]。

本研究中慢血流组平均血小板体积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以上研究结果相符,考虑其在CSF的发生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研究[9-12]发现平均血小板体积升高、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升高、肾功能不全、血尿酸升高与CSF现象有关。

尿酸的升高可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影响血液凝固系统,使血栓容易形成,促进粥样硬化的发生[13-14]。

本研究显示尿酸升高是影响CSF发生的危险因素,与以往研究有相同之处。

总之,CSF现象是由于多种病理机制造成的,由于本次研究周期较短,病例数较少,所以影响冠状动脉慢血流的许多因素无法得到相应结论,无法得出普遍性结论,下一步需进一步延长研究周期,增加样本量,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可靠参数。

[参考文献]
[1] Gibson CM,Cannon CP,Daley WL,et a1.TIMI frame count:a quantitative method of assessing coronary artery flow[J].Circulation,1996,93(5):879-888.
[2] Cesar CAM,Ramires JAF,Serrano CV,et al.Slow coronary run off in patients with angina pectoris:clinical significance and thallium 201 scintigrapic study[J].Braz J Med Biol Res,1996,29(5):605-613.[3] Fineschi M,Bravi A,Gori T.The“slow coronary flow”phenomenon:evidence of preserved coronary flow reserve despite increased resting microvascular resistances[J].Int J Cardiol,2008,127:358-361.
[4] Sezgin AT,SigirciA,Barutcu I,et al.Vascular endothelial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slow coronary flow[J].Coron Artery Dis,2003,14(1):155-161.
[5] Yildiz A,Gur M,Yifulaz R,et al. Association of paraoxonase activity and coronary blood flow[J].Atherosclerosis,2008,197(1):257-263.
[6] Mangieri E,Macchiarelli G,Ciavolella M,et al.Slow coronary flow:clinical and histopathological features in patients with otherwise normal epicardial coronary arteries[J].Cathet Cardiovase Diagn,1996,37(4):375-381.
[7] Gokce M,Kaplan S,Tekelioglu Y,et al.Platelet function disorder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slow flow[J].Clin Cardiol,2005,28(1):145-148.
[8] Sen N,Basar N,Maden O,et al.Increased mean platelet volume in patients with slow coronary flow[J].Platelets,2009,20(1):23-28.
[9] Yilmaz H,Demir I,Uyar Z.Clinical and coronary angi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slow flow[J].Acta Cardiol,2008,63(5):579-584.
[10] Yamashita K,Takahiro K,Kamezaki F,et al.Decreased plasm a extracellular superoxide dismutase level in patient with vasospastic angina[J].Atherosclerosis,2007,191(1):147-152.
[11] 何进舟,仲昕,李晨光,等.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2011,6(18):783-784.
[12] 段红艳,王丽霞,王光公,等.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危险因素与临床特征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0,13(26):2338-2340.
[13] Yeh ET,Anderson HV,Pasceri V,et al.C-reactive protein linking inflammation to 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s[J].Circulation,2001,104(9):974-975.
[14] Johnson RJ.Uric acid and diet-insights into the epidemic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J].N Engl J Med,2004,350(10):1071-10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