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2019年高考模拟文言文阅读训练(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 年高考模拟文言文阅读训练(一)
一、(济宁一中2019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宁字武子。

少笃学,多所通览。

简文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

故终温之世,兄弟无在列位者。

时以浮虚相扇,儒雅日替,宁以为其源始于王弼、何晏,二人之罪深于桀纣。

乃著论曰:“王何叨海内之浮誉,资膏粱之傲诞,画螭魅以为巧,扇无检以为俗。

郑声之乱乐,利口之覆邦,信矣哉!”宁崇儒抑俗,率皆如此。

温薨之后,始解褐为余杭令,在县兴学校,养生徒,洁己修礼,志行之士莫不宗之。

期年之后,风化大行。

自中兴已来,崇学敦教,未有如宁者也。

征拜中书侍郎。

在职多所献替,有益政道。

孝武帝雅好文学,甚被亲爱,朝廷疑议,辄谘访之。

宁指斥朝士,直言无讳。

王国宝,宁之甥也,以谄媚事会稽王道子,惧为宁所不容,刀相驱扇,因被疏隔。

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

宁在郡又大设庠序,遣人往交州采磐石,以供学用,改革旧制,不拘常宪。

远近至者千余人,资给众费,一出私禄。

并取郡四姓子弟,皆充学生,课读五经。

又起学台,功用弥广。

江州刺史王凝之上言曰:“豫章郡居此州之半。

太守臣宁入参机省,出宰名郡,而肆其奢浊,所为狼藉。

郡城先有六门,宁悉改作重楼,复更开二门,合前为八。

私立下舍七所⋯⋯愿出臣表下太常,议之礼典。

”诏曰:“汉宣云:可与共治天下者,良二千石也!若范宁果如凝之所表者,岂可复宰郡乎!”以此抵罪。

子泰时为天门太守,弃官称诉。

帝以宁所务惟学,事久不判。

会赦,免。

既免官,家于丹阳,犹勤经学,终年不辍。

年六十三,卒于家。

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节选自《(晋书?范宁传》,有删节)
10.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B. 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
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C. 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D. 初/宁以春秋谷粱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解褐”,义与“释褐”相同,指开始担任官职,“褐”是指粗布或粗布衣服。

B. “庠”“序”二者皆为古时候学校的名称,后来“庠” “序”连用,泛指学校。

C. “五经”指《易》《书》《诗》《礼》《春秋》五部经典,加《论语》为“六经”。

D. “太常”,官名,秦称“奉常”,掌宗庙礼仪,汉取“尊大”意,改名为“太常”。

12. 下列对于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范宁崇尚儒学。

范宁认为王弼、何晏二人的玄理之说导致儒学衰微、其罪孽超过了桀纣,于是专门写文章斥责他们。

B. 范宁热心教育。

范宁崇尚儒学、重视教化,任地方官职时都积极兴办学校,甚至还拿出自己的俸禄来资助求学之人。

C. 范宁正直无私。

范宁敢于直言指斥朝臣的不端行为,对巴结会稽王司马道子的亲外甥王国宝也毫不留情地予以指斥。

D. 范宁勤于治学。

范宁在少年时期就专心于学问,博览群书,即使晚年免官闲居于丹阳,也仍然勤于经学,毫不松懈。

13. 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简文帝为相,将辟
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

(5 分)(2)孝武帝雅好文学,甚被亲爱,朝廷疑议,辄谘访之。

(5 分)
二、(河南省2019 届高三毕业生上学期阶段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周迪,临川南城人也。

少居山谷,有膂力,能挽强弩,以弋猎为事。

侯景之乱,迪宗人周续起兵于临川,梁始兴王萧毅以郡让续,迪召募乡人从之,每战必勇冠众军。

续所部渠帅,皆郡中豪族,稍骄横,续颇禁之,渠帅等并怨望,乃相率杀续,推迪为主,迪乃据有临川之地,筑城于工塘。

周文育之讨萧勃也,迪按甲保境,以观成败。

文育使长史陆山才说迪,迪乃大出粮饷,以资文育。

勃平,以功加振远将军,迁江州刺史。

高祖受禅,王琳东下,迪欲自据南川,乃总召所部八郡守宰结盟,声言入赴,朝廷恐其为变,因厚慰抚之。

世祖嗣位,进号安南将军。

熊昙朗之反也,迪与周敷、黄法抃等率兵共围昙朗,屠之,尽有其众。

王琳败后,世祖征迪出镇湓城,又征其子入朝,迪趑趄顾望,并不至。

豫章太守周敷本属于迪。

至是与黄法抃率其所部诣阙,世祖录其破熊昙朗之功,并加官赏,迪闻之,甚不平,乃阴与留异相结。

及王师讨异,迪疑惧不自安,乃使其弟方兴率兵袭周敷,敷与战,破之。

天嘉三年春,世祖乃下诏赦南川士民为迪所诖误者,使江州刺史吴明彻都督众军,与高州刺史黄法抃、豫章太守周敷讨迪。

初,侯景之乱也,百姓皆弃本业,群聚为盗,唯迪所部,独不侵扰,并分给田畴,督其耕作,民下肆业,各有赢储,政教严明,征敛必至,余郡乏绝者,皆仰以取给。

迪性质朴,不事威仪,然轻财好施,凡所周赡,毫厘必钧,讷于言语,而襟怀信实,临川人皆德之。

至是并共藏匿,虽加诛戮,无肯言者。

世祖遣都督程灵洗击破之,迪又与十余人窜于山穴中。

日月转久相随者亦稍苦之后遣人潜出临川郡市鱼鲑足痛舍于邑子邑子告临川太守骆牙牙执之令取迪自效。

因使腹心勇士随入山中,诱迪出猎,伏兵于道傍,斩之,传首京都。

(选自《陈书?周迪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日月转久/相随者亦稍苦之/后遣人潜出/临川郡市鱼鲑/足痛/舍于邑子/ 邑子告
临川太守骆牙/牙执之令/取迪自效
B.日月转久/相随者/亦稍苦之/后遣人潜出临川郡市鱼鲑/足痛/舍于邑子/ 邑子告临
川太守骆牙/牙执之令/取迪自效
C.日月转久/相随者亦稍苦之/后遣人潜出/临川郡市鱼鲑/足痛/舍于邑子/ 邑子
告临川太守骆牙/牙执之/令取迪自效
D.日月转久/相随者亦稍苦之/后遣人潜出临川郡市鱼鲑/足痛/舍于邑子/邑子告临川太守骆牙/牙执之/令取迪自效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受禅”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

B.“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一般奉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

C.“阙”是指古代王宫祠庙门前两边的高建筑物,诣阙指赴朝堂或指赴京都。

D.“王师”指天子的军队、国家的军队。

如“王师北定中原日” 中“王师”。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迪作战勇敢,被拥为主。

侯景叛乱时,周迪跟随周续作战,每次战斗必定勇冠三军;后周续对部下严加约束,被部下怨恨而杀,大家推举周迪为主。

B.周迪明辨局势,受到封赏。

周文育讨伐萧勃时,周迪按兵不动观望成败;后来周迪主动提供大量粮饷来资助周文育,平定萧勃后他因功加封为振远将军。

C.周迪心有不平,怒而反叛。

世祖因周敷、黄法抃等打败熊昙朗的功劳,对他们升官赐赏,周迪知道后甚感不平,就和留异勾结,并派弟弟领军袭击了周敷。

D.周迪体恤民情,受民保护。

侯景叛乱时,周迪保境安民,政教十分严明;世祖讨伐周迪时,百姓感念其德,虽遭诛戮,也无人说出他的踪迹。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迪欲自据南川,乃总召所部八郡守宰结盟,声言入赴,朝廷恐其为变,因厚慰抚之。

(2)然轻财好施,凡所周赡,毫厘必钧,讷于言语,而襟怀信实,临川人皆德之。

三、(四川省眉山2019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 题。

袁滋,字德深。

强学博记。

少依道州刺史元结,读书自解其义,结重之。

建中初,黜陟使赵赞荐于朝。

累辟张伯仪、何士干幕府。

部官以盗金下狱,滋直其冤。

刑部、大理核罪人,失其平,惮滋守法,因权势以请,滋终不署奏。

韦皋始招来西南夷。

德宗选郎吏可抚循者,皆惮行,至滋不辞,帝嘉之。

赐金紫,持节往。

逾年还,使有指,进谏议大夫。

求外迁,为华州刺史。

政清简,流民至者,给地居之,名其里日义合。

然专以慈惠为本,未尝设条教,民爱向之。

有犯令,时时法外纵舍。

得盗贼,或哀其穷,出财为偿所亡。

召为左金吾卫大将军,以杨于陵代之。

滋行,耆老遮道不得去,于陵使谕曰:“吾不敢易袁公政。

”人皆罗拜,乃得去,莫不流涕。

宪宗监国,刘辟反,诏滋为剑南两川安
抚大使,半道,为剑南东、西川节度使。

是时,贼方炽,又滋兄峰在蜀为辟所劫,滋畏不得全,久不进,未几,徙义成节度使。

滑,用武地,滋严备而推诚信,务在怀来,李师道等畏服之。

居七年,百姓立祠祝祭。

以户部尚书召,徙荆南。

吴元济之反,滋言蔡兵劲与下同欲非朝夕计可下宜广方略离溃其心及宿兵三年调发益屈诏出禁钱继之滋揣天子且厌兵,自表入朝,欲议罢淮西事,道闻萧俯、钱徽坐沮议黜去,滋翻其谋,更言必胜,顺可天子意,乃得还。

卒,年七十,赠太子少保。

滋既病,作遗令处后事,讫三年,皆有条次。

性宽易,与之接者,皆自谓可见肺肝,至家人不得见喜愠。

薄居处衣食。

(节选自《新唐书?袁滋传》)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滋言蔡兵劲/与下同欲/非朝夕计可下/宜广方略/离溃其心及宿兵/三年调发/益屈诏/出禁钱继之/
B.滋言蔡兵劲/与下同欲/非朝夕计可下/宜广方略/离溃其心/及宿兵三年/调发益屈/诏出禁钱继之/
C.滋言蔡兵劲/与下同欲/非朝夕计可下/宜广方略/离溃其心及宿兵/三年调/发益屈/诏出禁钱继之/
D.滋言蔡兵劲/与下同欲/非朝夕计可下/宜广方略/离溃其心/及宿兵三年调发/益屈诏/出禁钱继之/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辟,指由中央官署征聘,向上推荐,任以官职,与“察” “举”等词意思接近。

B.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

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

C.尚书,是我国古代六部的长官,地位仅次于侍郎,属于封建时代国家的
高官。

D.表,是我国古代臣下向帝王陈述、请求、建议、议论朝政时使用的一种文体。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袁滋聪颖善学,屡受重用。

无需他人帮助,他读书,自己便能领悟其意义,后受到赵赞举荐入朝,并曾在很多人的幕府中工作过。

B.袁滋公正守法,为政仁厚。

他曾为官员伸冤,拒绝有关部门不道义的请求;为政期间,他善待流民百姓,对犯法者常法外施恩。

C.袁滋敢于担当,积极效命。

治理滑州时,他严密戒备又采取怀柔政策,让李师道等人畏服;吴元济造反后,他两次进言,兴兵伐贼。

D.袁滋为人直厚,平易简朴。

曾与他交往的人都认为他耿直厚道,与他交往的人都很难看见他的极端情绪,同时,他居处简陋,衣食俭朴。

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
(1)德宗选郎吏可抚循者,皆惮行,至滋不辞,帝嘉之。

(4 分)
(2)滋行,耆老遮道不得去,于陵使谕曰:吾不敢易袁公政。

”(4 分)
10.B
11. C
12. C(C项,“对巴结会稽王司马道子的亲外甥王国宝也毫不留情地予以指斥” 属于无中生有,文中并未提到范宁指斥王国宝。


13. (1)简文帝做丞相时,想要征辟范宁做属官,被桓温劝阻,于是这件事就被搁置不办了。

(2)孝武帝非常喜欢文学,(范宁)很被孝武帝亲近喜爱,朝廷有疑难事情的时候,(孝武帝)就向范宁咨询。

二、
10.D(原文标点:日月转久,相随者亦稍苦之。

后遣人潜出临川郡市鱼鲑,足痛,舍于邑子,邑子告临川太守骆牙,牙执之,令取迪自效)
11.A(“受禅”指新皇帝接受旧皇帝禅让的帝位,“封禅”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
12.B(原文是“文育使长史陆山才说迪,迪乃大出粮饷” ,而不是周迪“主动提供”)
13.(1)周迪想自己据有南川,便召集所辖八郡首领结盟,声言赴援朝廷,朝廷担心他会兵变,便厚加抚慰。

(得分点:“欲”“入赴”“因”各1 分,大意2 分)(2)然而周迪轻财物好施舍,凡是有所施舍,毫厘不差,他不善言辞,但胸怀诚实,临川人都感激他。

(得分点:“周赡”“讷”“德”各1 分,大意2 分)【参考译文】周迪,临川南城人。

幼时居于山谷,四肢有力,能挽强弓,以射猎为业。

侯景叛乱时,周迪的族人周续在临川起兵,梁始兴王萧毅把辖郡让给周续,周迪招募乡人跟从周续的军队,每次战斗必定勇夺第一。

周续部下的头领,都是郡中的豪族,稍有骄横的行为,周续便约束禁止,这些首领对他都有怨恨,便一同杀了周
续,推举周迪为主,周迪于是据有了临川之地,在工塘筑城。

周文育讨伐萧勃时,周迪按兵保境,观望成败。

周文育派长史陆山才游说周迪,周迪便拿出大量粮饷,来资助周文育。

平定萧勃后,周迪因功加封振远将军,改任江州刺史。

高祖接受帝位,王琳东下,周迪想自己据有南川,便召集所辖八郡首领结盟,声言赴援朝廷,朝廷担心他会兵变,便厚加抚慰。

世祖即位,又晋封周迪为安南将军。

熊昙朗反叛时,周迪和周敷、黄法抃等率兵共同围攻熊昙朗,杀了他,并占有了他的全部兵马。

王琳败后,世祖征召周迪出镇湓城,又征周迪的儿子进入朝廷,周迪瞻前顾后,都不前去。

豫章太守周敷本来隶属于周迪。

到这时和黄法抃一起率领他们的部下赶赴世祖殿庭,世祖记录他们打败熊昙朗的功劳,都给予封官加赏,周迪听说后,感到气忿不平,于是暗地里和留异相勾结。

到朝廷军队讨伐留异时,周迪又疑惧不安,便派他的弟弟周方兴率兵袭击周敷,周敷与之一战,击败了他们。

天嘉三年的春天,世祖下诏书赦免那些被周迪牵累的南川士兵民众,派江州刺史吴明彻统率众军,和高州刺史黄法抃、豫章太守周敷一起讨伐周迪。

当初,侯景叛乱时,百姓都抛弃本业,群聚为盗,只有周迪的部属不侵扰,并分给田亩,督促他们耕作,百姓到集市贸易,都各有所得,同时政教十分严明,征税敛赋必定送到,其他郡缺东西的,都仰仗他资助。

周迪本性质朴,不重视服饰仪表,然而他轻财物好施舍,凡是有所施舍,毫厘不差,他不善言辞,但胸怀诚实,临川人都感激他。

到这时临川人都藏匿周迪军,虽然遭受杀戮,也没有肯说的人。

世祖派都督程灵洗打败了周迪,周迪又与部下十多人逃到了山洞中。

日长月久,跟随他的人都不免觉得苦了。

后来周迪派人悄悄跑出临川郡买鱼,此人脚痛,住在同邑人家中,同邑人向临川太守骆牙报告,骆牙抓住他,命令他捉住周迪以自我救赎。

于是派心腹勇士跟随此人进入山中,诱骗周迪外出打猎,同时骆牙派兵潜伏在道旁,乘其不备斩杀了周迪,然后将周迪首级传送到京都。

7.(3 分)B
8.(3 分)C。

(“侍郎”应是“尚书”属官。


9.(3 分)C。

(“他两次进言,兴兵伐贼”有误。

第一次,他“滋揣天子且厌兵,自表入朝,欲议罢淮西事” ,主张罢兵休战。


10.(4 分)(1)德宗挑选可以前去抚慰的郎官,大家都畏惧远行,而袁滋没有
推辞,皇帝赞扬了他。

(“郎吏可抚循者”定语后置,“惮”“嘉”各1分,句意1 分)
(4 分)(2)袁滋离任时,老人拦路以致无法离开,杨于陵派人通告说:“我不敢更改袁公的为政主张。

”(“耆老”“谕”“政”各1 分,句意1 分)参考译文
袁滋,字德深。

学问广博,记忆力强。

少年时跟随道州刺史元结,读书自能领悟其义,元结很器重他。

建中初年,黜陟使赵赞把他推荐到朝廷。

多次征用在张伯仪、何士干幕府中。

部中官员因盗窃金宝下狱,袁滋为他伸冤。

刑部、大理寺复审罪人,失去公道,畏惧袁滋守法,借助有权有势者请托,袁滋最终没能签署批准。

韦皋最初招抚西南方向的少数民族。

德宗挑选可以前去抚慰的郎官,大家都畏惧远行,而袁滋没有推辞,皇帝赞扬了他。

赏赐金银和紫衣,持节前去。

过了一年回来,出使符合皇帝心意,进升谏议大夫。

后请求外任,担任华州刺史。

政绩清廉俭约,凡有流民来到他所管辖的州中,他都供给土地让他们住下来,人们称他所在的里巷为义合。

他则一味以慈惠为本,从不设立纲纪,百姓敬爱归心。

有犯法的,时常在法外宽免。

抓住盗贼,有时又怜悯他贫穷,拿出钱财为他偿还给丢失东西的人家。

召入朝廷担任左金吾卫大将军,任命杨于陵接替他。

袁滋离任时,老人拦路以致无法离开,杨于陵派人通告说:“我不敢更改袁公的为政主张。

”人们都围住他跪拜,然后才离开,没有不流泪的。

宪宗监国,刘辟造反,下诏命袁滋任剑南两川安抚大使。

此时,贼势正强,又因袁滋的哥哥袁峰在蜀被叛贼刘辟劫持,袁滋害怕不能保全兄长,很长时间不进兵,不久,改任义成节度使。

滑州,是用兵之地,袁滋严密戒备又广施诚信,一意怀柔,李师道等人畏服他。

居镇七年,百姓为他立祠堂祭祀。

任命为户部尚书召回,改任荆南节度使。

吴元济造反,袁滋说蔡州军队强劲,上下同心,不是一朝一夕用计可以攻下来的,应广泛使用策略,离散敌心,一直按兵三年,朝廷征伐物质更加困难,下诏取出宫中钱财接济。

袁滋揣测天子也应厌战了,亲自奉表入朝,打算建议停罢淮西军事,途中听说萧俯、钱徽都因建议停战获罪被免官,袁滋又改变原议,再次说出兵必胜,以顺从天子心意,于是乃得以派回。

去世,时年七十岁,追赠太子少保。

袁滋患病以后,写下遗命安排后事,前后三年,都有安排。

性格宽厚平易,与他交往的人,都自称可见其肝胆,以至家里人都不能察见他的喜怒。

居处简陋衣食俭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