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小泉植物代谢组学及其应用共81页
漆酶及其应用(PDF)
第10卷第4期2012年7月生物加工过程Chinese Journal of Bioprocess Engineering Vol.10No.4Jul.2012doi :10.3969/j.issn.1672-3678.2012.04.015收稿日期:2011-05-03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资助项目(2009AA02Z2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1106165;21176241)作者简介:王锋(1979—),男,江苏镇江人,博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微生物发酵;刘春朝(联系人),研究员,E-mail :czliu@home.ipe.ac.cn 漆酶及其应用王锋1,刘英1,汪印2,许光文2,刘春朝1(1.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0;2.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多相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0)摘要:结合当今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综述了漆酶来源、结构、作用机制、介体系统及其在水相和非水相中的应用,以期为漆酶催化性能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漆酶;催化;废水处理;水相体系;非水相机体系中图分类号:Q81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3678(2012)04-0070-07Laccase and its applicationsWANG Feng 1,LIU Ying 1,WANG Yin 2,XU Guangwen 2,LIU Chunzhao 1(1.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Institute of Process Engineering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90,China ;2.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Multiphase Complex System ,Institute of Process Engineering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90,China )Abstract :Laccases are multicopper oxidases.It has received the widespread attention because of non-specific oxidation ability.On the basis of the latest research in this field ,the paper summarized source of laccase ,structure ,mechanism of action ,mediator and its application in aqueous system and non-aqueous system 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further improvement of the laccase catalysis.Key words :laccase ;catalysis ;wastewater treatment ;aqueous system ;non-aqueous system 漆酶是一种含铜的多酚氧化酶,和植物中的抗坏血酸氧化酶、哺乳动物的血浆铜蓝蛋白同属于蓝色多铜氧化酶的家族[1]。
观赏向日葵不同花色物质组成的靶标代谢组学分析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21,44(3):437-446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D01:10.7685/jnau.202008019 I赵君,徐剑文,刘剑光,等.观赏向日葵不同花色物质组成的靶标代谢组学分析[」].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21,44(3) :437-446.ZUA0 Jun,XL Jianwen,LlL Jia^igua^ig,et al. Target m etabolomic analysis of material com position using a pair of near isogenic lines w ith different floral colors in sunf!ower[ J]. 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Lniversitv,2021,44(3) :437-446.观赏向日葵不同花色物质组成的靶标代谢组学分析赵君1,徐剑文1,刘剑光1,陈涛2,施洋2,戚永奎2*,肖松华卜(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农业农村部长江下游棉花和油菜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14;2.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盐城224002)摘要:[目的]本文旨在解析不同花色观赏向日葵的代谢物差异。
[方法]通过靶向代谢组学的方法,对‘盐葵4号’和‘盐葵5号’不同颜色的花和茎中相关代谢产物含量进行测定,筛选差异代谢物,并对差异代谢物参与的代谢通路进行鉴定与分析,解析组织呈现不同颜色的代谢物质基础。
[结果]通过广泛靶向代谢组学,共检测到647种代谢物,其中紫色花组织显著高于白色花组织的代谢物有140种,紫色花组织显著低于白色花组织的代谢物有224种;紫色茎组织显著高于白色茎组织的代谢物有48种,紫色茎组织显著低于白色茎组织的代谢物有104种。
‘盐葵4号’紫色花中特异上调物质有123种,紫茎中特异上调物质有31种,紫花和紫茎共同上调的物质有17种。
《植物代谢组学》课件
代谢物的提取与分离
提取方法
根据不同植物组织和代谢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溶剂进行提 取。
分离纯化
通过色谱、电泳等技术对提取的代谢物进行分离纯化,提高 检测的准确性。
代谢物的检测与分析
检测方法
采用质谱、核磁共振等技术对分离纯化的代谢物进行检测。
数据分析
对检测到的代谢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确定其分子量和组成。
数据处理与解析
数据预处理
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去噪和归一化 处理,提高数据质量。
统计分析
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深入 挖掘和解析,揭示代谢物之间的相互 关系和变化规律。
植物代谢组学的应
03
用
在植物生理生化研究中的应用
代谢物鉴定与分类
通过代谢组学方法,对植物中的代谢物进行鉴定和分类,有助于深入了解植物的生理生化过程。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将更加关注植物代谢物在环境和生 物胁迫下的动态变化,揭示其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调控机 制。
未来植物代谢组学的研究将更加注重实际应用,将研究成 果转化为农业生产中的实用技术和方法,为农业可持续发 展提供有力支持。
THANKS.
VS
生物农药与生物肥料开发
通过代谢组学技术分析植物与微生物之间 的相互作用,有助于开发新型生物农药和 生物肥料,促进绿色农业的发展。
植物代谢组学的研
04
究展望
提高检测灵敏度与特异性
总结词
随着代谢组学技术的发展,提高检测灵敏度 和特异性是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这将有助 于发现更多低丰度代谢物,更准确地解析植 物代谢过程。
特点
具有系统性、复杂性、动态性等 特点,能够全面揭示植物体内代 谢物质的变化规律,为植物生理 生化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代谢组学的应用ppt课件
二、代谢组学的特点
A 放大基因和蛋白 表达的微小变化, 从而使检测更容 易 B 对机体损伤小,其 检测的体液主要是 尿液与血清代谢产 物具有通用性;
特点
C 无需特征化的数据 库,且代谢产物的 种类要远小于基因 和蛋白的数目
D
信息量大,代谢组 学能够提供整个机 体功能统一性的信 息;能够反映生理病 理状态。
(四)数据分析与表征
①主成分分析技术(PCA) ②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技术(PLS-DA)
一、代谢组学概况
(五)代谢通路分析
代谢组学通过代谢产物的量化表达来追踪机体 固有代谢通路的变化,以通过代谢通路的调节表 达规律来阐明机体生理病理变化的实质和规律。
(六)代谢组学涵盖以下几个层次:
①代谢物靶标分析; ②代谢产物谱分析; ③代谢指纹图谱分析; ④代谢组学分析; ⑤代谢表型分析;
三、代谢组学在中药领域的应用
5
代谢组学与中药单味药和方剂的研究
目前,代谢组学在中药单味药研究中应用比较广泛,应用代谢组 学的方法可以推测发生改变的内源性代谢物和发生异常的代谢通路, 从而阐明药物的作用机制。 中药方剂通过多途径、多靶点的协同、将药效进行整合,从而在 一些 复杂疾病的治疗中体现出优于单成分、单靶点药物的疗效优势, 但其作用机制不明,这也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利用代谢组学的整 体综合信息来研究方药的作用机制具有优势。
7
筛选中药种质资源
生物的个体特征除决定于先天遗传因素外,还受其存环境的诸多影 响,这些内外因素决定了生物个体的总体特征 ——代谢表型。应用代 谢组学技术研究中药种质资源代谢表型,将为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和利用提供科学根据和保障。
展望:
进入后基因组时代后,代谢组学作为一门新技术在 中医药方面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同时代谢组学在方 法学上具有融整体、动态、综合、分析于一体的特点, 符合中药整体性原则。可以预见,代谢组学将成为中 药现代研究的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
三个玫瑰品种花色物质的代谢组学分析
三个玫瑰品种花色物质的代谢组学分析
魏丽琴;种培芳;包新光;何海玲;李清清
【期刊名称】《广西植物》
【年(卷),期】2024(44)2
【摘要】玫瑰(Rosa rugosa)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商业价值,但其花色比较单一,限制了玫瑰的开发利用及其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
为了探究‘苦水玫瑰’‘墨红玫瑰’和‘保加利亚白玫瑰’3个不同品种玫瑰的呈色物质,该研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联用检测花瓣类黄酮的种类和含量,通过KEGG数据库对差异代谢物进行富集分析,筛选出关键代谢物,并分析与花色表型值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1)在3个不同色系玫瑰花瓣中共检测到58种代谢物,其中花青素只有一种为矢车菊-3-O葡萄糖苷,约占30.45%。
(2)K-means聚类分析表明,共有12种关键代谢物注释到KEGG代谢通路中,其中乔松素和杨梅黄酮是决定‘苦水玫瑰’和‘墨红玫瑰’花色呈红色的主要物质,圣草酚、木犀草素和山萘酚是决定‘保加利亚白玫瑰’花色呈白色的主要物质。
该研究结果可为具有特定颜色玫瑰的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并促进玫瑰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总页数】10页(P281-290)
【作者】魏丽琴;种培芳;包新光;何海玲;李清清
【作者单位】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6
【相关文献】
1.观赏向日葵不同花色物质组成的靶标代谢组学分析
2.基于代谢组学分析的紫色和白粉色花的鹿角杜鹃呈花色物质差异
3.玫瑰香葡萄伤流液生理活性物质非靶代谢组学分析
4.利用代谢组学方法分析不同糖化条件对酿酒酵母代谢途径以及啤酒中风味物质形成的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大体积的PAGE凝胶中纯化长链寡核苷酸的新方法
西北农业学报 2010,19(2):1632167A cta A g riculturaeB oreali2occi dentalis S inica从大体积的PAGE凝胶中纯化长链寡核苷酸的新方法赵松子1,2,沈向群1,漆小泉23(1.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沈阳 110161;2.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 100093)摘 要:通过比较从大体积的PA GE凝胶中回收寡核苷酸的不同方法,提出回收未银染的长链寡核苷酸的最佳方案:用12cm×1.5cm的PA GE凝胶柱分离DNA,然后将凝胶切成长约0.5cm的胶条,通过PCR反应挑选含有寡核苷酸的胶条。
用2mL的寡核苷酸洗脱缓冲液回收寡核苷酸,反复提取3次。
用装填30mg硅胶的C18Sep2Pak反相层析柱进行纯化,最后经过离心冻干后即得到纯化的寡核苷酸,该方法的回收率可达(28.7±2.0)%。
关键词:寡核苷酸;PA GE;回收;纯化;C18柱中图分类号:Q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389(2010)022*******A N e w Method for the Purif ication of Long Oligonucleotidefrom Bulky Polyacrylamide G elsZHAO Songzi1,2,S H EN Xiangqun1and Q I Xiaoquan23(1.College of Horticulture,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henyang 110161,China;2.Instit uteof Botan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93,China)Abstract:By comparing different approaches for recovering small amount of long oligonucleotides from bulky polyacrylamide gels,a best met hod was suggested for p urifying unstained long oligonucleotide as follows:Separate DNA in5%polyacrylamide gels on12cm×1.5cm columns.Estimate t he posi2 tion of t he oligonucleotide f rom t he positions of t racking dyes.Cut t he gel wit h a sharp,clean scalpel or razor blade.Every gel slice was about0.5cm in lengt h and about1mL in volume.Transfer t he gel slices to different50mL cent rif uge t ubes.Select polyacrylamide gel slices containing t he oligonucle2 otide by PCR reaction.Ext ract DNA f rom t he gel slices wit h2mL of oligonucleotide elution buffer by incubating t he t ubes at37°C for1hour in a shaker incubator.Repeat to ext ract t he oligonucleotide t hree times.Purify t he recovered oligonucleotide wit h C18Sep2Pak reversed2p hase columns filled wit h 30mg mat rix.Finally,evaporate DNA solution to dryness in a cent rif ugal evaporator.The recovery rate of t he oligo nucleotide reached(28.7±2.0)%.K ey w ords:Oligonucleotide;Polyacrylamide gel;Recovery;Purification;C18column 园艺植物中有大量的基因(如抗病、高产等)需要克隆,但是园艺植物中可供利用的分子标记较少,很少能找到与目的基因紧密连锁(1cM以内)的分子标记,并且这些分子标记在不同的品种间缺乏通用性,因此图位克隆这些基因非常困难。
一种用于培育转基因植物的培养基[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培育转基因植物的培养基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漆小泉,赵素珍
申请号:CN201210078381.6
申请日:20120322
公开号:CN103320377A
公开日:
20130925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培育转基因植物的培养基。
本发明提供的培养基组由愈伤诱导培养基、继代培养基、共培养培养基、筛选培养基和再生培养基组成;本发明的实验证明,本发明提供的转化体系及转化方法,平均每100个二穗短柄草幼胚就能产生约103个阳性转化苗,阳性苗转化率达到103.4%,远远高于传统的和谷类模式植物水稻。
水稻阳性苗的最高转化率为47.6%(植物学通报,2008年,25(3),322-331)。
短柄草高效的农杆菌转化体系为温带和谷类植物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地址:100093 北京市海淀区香山南辛村20号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发育中心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关畅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代谢组学 教材
代谢组学教材
代谢组学是一门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因此相关教材也有很多不同的选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代谢组学教材:
1. 《医学代谢组学》(贾伟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2. 《代谢组学-方法与应用》(许国旺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
3. 《植物代谢组学-方法与应用》(漆小泉等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这些教材都是代谢组学的经典之作,其中涵盖了代谢组学的理论、技术及应用等方面的内容,适合作为本科生、研究生及专业研究人员的教材或参考书。
建议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材。
植物代谢组学
植物代谢组学植物代谢组学(metabolomics)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内细胞中发生的新陈代谢及其活动过程,以及不同基因突变、环境或其他因素对代谢的影响的相关科学。
植物代谢组学主要是以植物的细胞中各种不同类型的代谢产物,比如激素、抗生素、脂肪酸、糖、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进行系统性研究,以发现植物全部代谢途径及其变化,并且分析植物环境胁迫调控作用机制,探索如何改变植物代谢,达到培育新品种、改良品种作用和起调控遗传突变功能的目的。
一、植物代谢组学概述1、什么是植物代谢组学植物代谢组学(metabolomics)的定义是:它是研究生物体内细胞中发生的新陈代谢及其活动过程,并分析不同基因突变、环境或其他因素对代谢的影响科学。
植物代谢组学的研究方向是以萃取细胞内各种不同性质的代谢产物,比如激素、抗生素、脂肪酸、糖、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进行系统性研究,以发现植物全部代谢途径及其变化,从而分析植物环境胁迫调控作用机理,探索如何改变植物代谢,来构建培育新品种、改良品种作用和起调控遗传突变功能的目的。
2、植物代谢组学的目的植物代谢组学的主要目的是研究既有植物代谢产物的整体特性,以及它的生物功能,并且依据这些特性,来发掘品种优异调控机制,从而推动品种改良和新品种培育。
二、植物代谢组学研究方法1、样品处理样品处理是指实验前,对不同孢子或坐果植物,在不影响芽发性或最终的扩增率的前提下,采取有针对性的手段提取植物样品的所需的细胞组分内的有机物。
2、指纹图谱分析指纹图谱分析是指利用飞行时间质谱仪(FTMS)等先进的仪器,以迅速定性和定量的方式,在短时间内对生物样品或植物培养基中富集的有机物产物进行分析,以显示植物本身功能过程中群体代谢物缩影,从根本上探讨植物本身适应和发挥特定生理功能的复杂调控机制。
3、质谱定性分析质谱定性分析也称为代谢酶板分析,也就是把植物的代谢物进行可检测的形式,并对比不同杂种、养分基、气候环境等不同影响因素。
植物代谢组学及其应用
植物代谢组学及其应用植物代谢组学是一个关注植物代谢物的高通量技术和方法,通过大规模测量植物样品内代谢物的结构和组分,以及分析时间和空间上代谢物的变化,进而揭示植物代谢通路与生物学功能之间的关系。
代谢组学技术的发展,为植物科学研究提供了全面、系统、高效的工具和方法,有助于深入了解植物代谢的本质和机理,同时也在植物生产、医药、食品安全等领域应用广泛。
代谢组学的技术基础主要涉及代谢物分析、数据分析和生物信息学。
在代谢物分析方面,常用的方法包括色谱质谱技术、核磁共振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毛细管电泳技术等。
这些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高通量的特点,能够快速、准确地测量大量代谢物。
在数据分析方面,生物信息学方法广泛应用于代谢组数据的处理和解释,主要包括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差异分析、通路分析等方法。
这些方法能够挖掘植物代谢物间的关系,发现代谢物变化规律和机理。
同时,也为生物信息学和系统生物学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来源。
植物代谢组学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
首先,在植物遗传资源挖掘和育种方面,代谢组学技术能够快速筛选出重要代谢物,发现基因表达与代谢物结构之间的关系。
例如,在甜瓜和西瓜中发现的苯乙烯类物质,可以作为甜瓜、西瓜的指标性代谢物用于选育品质更佳的甜瓜、西瓜。
其次,在食品质量和安全领域,植物代谢组学技术可以检测在植物中存在的毒素、重金属、农药等有害化学物质,发现它们在不同时间、不同部位的分布规律,以及对植物代谢通路的影响,从而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例如,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冬虫夏草中虫草素的分布变化规律,以及不同种类、不同区域草虫素的种类和含量,为冬虫夏草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此外,代谢组学技术还可以在医药领域中寻找新型的药物靶点和作用机理,进而发掘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化合物。
例如,研究赤芍中的多巴酚,发现其可以通过抑制体内蛋白质酪氨酸激酶的活性,达到抗肿瘤治疗的效果。
总之,随着植物代谢组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际生产中的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
药用植物代谢组学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生物信息学和代谢组学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药用植物代谢组学的研究将更加深入和完善。 未来,该领域的研究将更加注重药用植物药理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新药开发以及植物药抗药性机制的研究等方 面,为中医药研究和植物药产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02
药用植物代谢物的种类与功能
氨基酸类代谢物
抗药性机制
通过对药用植物代谢组学的深入研究,建 立植物药的质量控制体系,保障植物药的 安全性和有效性。
研究植物药抗药性的代谢组学基础,为抗 药性机制的深入研究和新药开发提供新的 思路和方法。
药用植物代谢组学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药用植物代谢组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但直到近年来随着代谢组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该领域的研究才 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
03
04
用于分离和分析不挥发性物质
高效液相色谱(HPLC)
05
06
是合物和元素 可用于高精度分析
串联质谱(MS/MS) 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
核磁共振技术
氢核磁共振(H-NMR) 碳核磁共振(C-NMR)
可用于鉴定有机化合物结构 可用于鉴定有机化合物结构
推动中药现代化与国际化发展
提升中药的科技含量
通过深入研究中药的代谢组学,我们 可以提升中药的科技含量,提高中药
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完善中药的质量标准
通过研究中药中各种成分的代谢过程 ,我们可以完善中药的质量标准,提
高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加强中药的国际化推广
通过与国际合作和交流,我们可以推 广中药在国际市场上的应用,促进中
靶点确认与验证
通过对药物作用靶点的确认与验证,为新药研发提供可靠的依据 。
代谢组学技术及其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ppt课件
血液和尿样常用甲醇、乙腈或混合溶剂沉淀蛋白,离心后 取上清液进行分析或除去溶剂后,用LC流动相溶解后分析
溶剂萃取应用得最早,冷冻的组织样品常用溶剂萃取,样 品需要在冷冻情况下粉碎,选用极性与非极性溶剂的结合 如甲醇/氯仿,可形成双相,分别对水溶性及脂溶性相进行 分析
⑦能够反映生理病理状态
Wuhan university
研究方法
代谢组学研究步骤包括: 样品采集与制备; 样品分析与鉴定;
数据处理与分析;
生物标志物(Markers)分析
Wuhan university
Wuhan university
研究方法
样品采集与制备: 采集后的样品需首先进行预处理,而且整个预处理过程应尽
Wuhan university
代谢组学研究的特点
代谢组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概括起来具有以下特点:
①对机体损伤小,其检测的体液主要是尿液与血液; ②信息量大,代谢组学能够提供整个机体功能统一性信息; ③检测更容易,基因和蛋白质表达的有效的微量变化会在代 谢物上得到放大; ④无需特征化的数据库; ⑤检测物种类少,代谢物的种类数远远小于基因和蛋白数目 ⑥代谢物产物具有通用性;
Wuhan university
历史沿革
系 统 生 物 学
基因与蛋白质的表达紧密相连,代谢 物则更多地反映了细胞所处的环境。正 如Billy David所你已经发生了什么”
Wuhan university
历史沿革
1999年Nicholson首次提出了以NMR分析为主的代谢组学研究模 式并联合国际六大医药公司(Bristol-Meyers-Squibb,Eli
lilly,Hoffmann-laRoche,NovoNordisk,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探究扁柏精油对赤拟谷盗的作用机制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探究扁柏精油对赤拟谷盗的作用机制
张莉睿;张宇;贺艳萍;戴煌;毕洁
【期刊名称】《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24(45)2
【摘要】扁柏精油对赤拟谷盗具有较强控制作用,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从代谢层面探究其对赤拟谷盗的影响。
利用LC-MS技术分析扁柏精油处理后的赤拟谷盗与对照组代谢物的差异。
扁柏精油能够影响赤拟谷盗的代谢过程,共鉴定出262个
差异代谢物(上调230个,下调32个),主要涉及氨基酸类相关化合物、萜类化合物、生物碱、苯丙酸类、聚酮化合物、脂肪酸相关化合物和黄酮类化合物。
这些差异代谢物在35条KEGG代谢途径(包括氨基酸代谢、脂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辅因
子和维生素代谢、信号转导等)中显著富集。
本研究为进一步认识扁柏精油对赤拟
谷盗的潜在代谢影响提供了依据,并为开发更有效的昆虫控制策略奠定了基础。
【总页数】9页(P114-122)
【作者】张莉睿;张宇;贺艳萍;戴煌;毕洁
【作者单位】武汉轻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3.5
【相关文献】
1.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与转录组学探究氨基酸缓解甘草酸苷致大鼠假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分子机制
2.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探讨射干麻黄汤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
3.基于
非靶向代谢组学探究寒、热体质大鼠整体代谢特征4.基于血清非靶向代谢组学的过敏性紫癜儿童血热妄行证和风热伤络证作用机制5.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和肠道菌群探究经典名方泻白散对过敏性哮喘大鼠的保护作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植物代谢组学及其应用研究
植物代谢组学及其应用研究概述植物代谢组学是应用现代生物学技术研究植物代谢和生理代谢成分的学科。
它通过高通量技术对植物代谢物进行鉴定和定量,以揭示代谢途径、代谢调控和代谢功能等方面的生物学信息。
植物代谢组学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涉及到植物生长发育、环境适应、抗逆应答、营养合成等方面的研究。
代谢组学技术植物代谢组学的核心技术是代谢组分析。
代谢组分析是指对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技术,包括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核磁共振技术、质谱成像技术等。
其中,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是最为常用的技术之一。
该技术利用质谱对样品中代谢物的分子量和含量进行测定,通过色谱柱对样品中代谢物进行分离和富集提高检测灵敏度和分辨率。
代谢组学应用植物代谢组学应用于植物生长发育、环境适应、抗逆应答等多个方面的研究。
例如,对于植物生长发育,代谢组学研究揭示了植物内源激素生物合成、代谢途径和生物学功能。
针对环境适应,代谢组学研究可鉴定出植物对干旱、盐碱等逆境的代谢反应,为植物逆境适应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信息和思路。
在抗逆应答方面,代谢组学研究在揭示各种胁迫下植物代谢反应的分子机制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未来展望植物代谢组学作为前沿交叉学科,目前仍面临着多项技术和理论挑战,如数据质量精度、代谢通路的识别与分析、代谢物定量等方面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
同时,植物代谢组学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为植物种质资源开发、植物遗传改良、生物制药等领域提供科学的基础和技术支持。
结论植物代谢组学技术的发展为探究植物动态代谢过程提供了高通量、高灵敏度和高精度的手段。
当前,植物代谢组学在揭示植物自身代谢特点、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和抗逆机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精进和理论的不断完善,植物代谢组学必将为植物生命科学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913字)。
水稻产量、抗逆性状代谢组研究
水稻产量、抗逆性状代谢组研究作者:罗杰漆小泉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6年第01期摘要:水稻是世界超过半数人口的主要粮食作物,占世界人口60%的亚洲,其水稻种植面积超过世界的90%。
性状受到众多因素的控制,通过对单个基因或单个合成/信号转导途径的研究往往无法阐明控制这些性状的生理学/生物化学机理,因此,以系统生物学手段从整体上对上述性状的形成及其调控进行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
代谢组学利用高通量、高灵敏度与高精确度的现代分析手段,对细胞及组织器官的代谢物的整体组成成分进行动态分析,在此基础上借助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解析生物体在各种环境因子的作用下产生的生理、病理及发育变化的物质基础。
该研究利用代谢组学手段全面、系统研究正常和逆境条件下水稻产量及抗性形成过程各关键阶段(如水稻种子萌发、剑叶形成、灌浆过程等)代谢产物及代谢途径的动态变化,将能揭示水稻产量和抗逆的代谢生物学基础,为作物遗传改良提供新思路。
通过研究,建立了在单次分析中定量水稻中>600种(包括类黄酮、生物碱、萜类等)代谢物的高通量代谢组学分析方法;建立>1000种代谢物的水稻代谢组学数据库;定位超过2000个水稻代谢QTL (mQTL),鉴定其中部分mQTL基因;构建了水稻发芽种子和剑叶的代谢调控网络。
关键词:水稻代谢组 QTLAbstract:Rice (Oryza sativa)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rops that feed more than half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Asia that has 60% of the people in the world has 90% of the land of cu ltivate rice across the world. Agro-traits are controlled by multiple factors and these factors are difficult to identified by examining single gene or pathway. It is therefore crucial to investigate them by a systematic approach. Metabolomics is a modern omics technology of high-throughput and resolution that measure the dynamic levels of small molecular in cells and tissues of an organism. It can be applied to the investigation of metabolic mechanism of physiological and developmental processes. In this study, metabolic profiling of tissues (germinating seedling, flag leaf, and spikelet) in normal and stressed conditions was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genomic strategy to elucidate the mechanism of yield and stress resistance, which would benefit the genetic improvement of crops such as rice. A novel LC-MS based metabolomics strategy was established to measure the levels of over 600 metabolites including flavonoids, alkaloids, terpenoids etc. A metabolic database was built containing more than 1000 different metabolites in rice. Over 2000 metabolic QTL (mQTL)was mapped using a recombinant inbred line population. The candidate genes underlying some of the mQTL were identifi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metabolic pathways were reconstructed in rice seedling and flag leaf.Key Words:Oryza Sativa;Metabolomics;QTL阅读全文链接(需实名注册):http:///xiangxiBG.aspx?id=3813&flag=1。
基于UPLC-Q-TOF-MS技术的霍山野生及栽培赤芝的代谢组学分析
·基础研究·基于UPLC Q TOF MS技术的霍山野生及栽培赤芝的代谢组学分析△韩晓静1,于大庆1,单婷玉1,徐睿1,查良平1 ,杨健21 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22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道地药材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北京 100700[摘要] 目的:通过对霍山野生赤芝(HW)、仿野生赤芝(HI)和栽培赤芝(HC)的差异性研究,为进一步评价野生、仿野生和栽培的赤芝质量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 四级杆 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 Q TOF MS)对HW、HI和HC进行代谢物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 法判别分析(OPLS DA)等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进行HW和HC代谢组学分析,并对差异代谢物定性鉴定。
结果:PCA结果显示,HW和HI、HC在t[2]主成分方向区分明显,差异大;HI与HC差异较小。
OPLS DA结果表明,HW中灵芝酸C2、灵芝酸D、灵芝酸A含量显著高于HC;而HC中赤芝酸A、赤芝酸E2和赤芝酸D3种成分含量显著高于HW。
结论:通过对霍山野生赤芝和霍山栽培赤芝的差异性分析,并对差异性化合物进行了定性研究,从而为野生和栽培的赤芝的品质鉴别提供参考。
[关键词] 赤芝;超高效液相色谱 四级杆 飞行时间质谱法;代谢组学;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 判别分析[中图分类号] R2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4890(2021)02 0280 06doi:10 13313/j issn 1673 4890 20200115004UPLC Q TOF MS BasedMetabolomicsAnalysisofChemicalsfromCultivatedsfromWildGanodermaluciduminHuoshanHANXiao jing1,YUDa qing1,SHANTing yu1,XURui1,ZHALiang ping1 ,YANGJian21 SchoolofPharmacy,Anhui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Hefei230012,China2 StateKeyLaboratoryBreedingBaseofDao diHerbs,NationalResourceCenterforChineseMateriaMedica,ChinaAcademyofChineseMedicalSciences,Beijing1007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ThechemicalsinwildGanodermalucidum(HW),imitatedwildG lucidum(HI)andcultivatedG lucidum(HC)inHuoshanwerecompared,whichcanprovideatheoreticalbasisforthequalityevaluationofwild,imitatedwildandcultivatedG lucidum Methods:ThesamplesofHW,HIandHCweredeterminedbyultra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UPLC)coupledwithquadrupoletime of flightmassspectrometry(Q TOF MS)andthemetabolitesofHWandHCwereanalyzedby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PCA)andorthogonalpartialleastpartialleastsquaresdiscriminationanalysis(OPLS DA) Results:PCAresultsshowedthatthemetabolitesinHW,HIandHCweresignificantlydifferentint[2]principalcomponentdirection,whilethoseinHIandHCwereslightlydifferent ThecontentsofganodericacidC2,ganodericacidDandganodericacidAinHWwe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oseinHC,whilethecontentsoflucidenicacidA,lucidenicacidE2andlucidenicacidDshowedanoppositetrend Conclusion:ThecomparisonofmetabolitesbetweenHWandHCaswellasthequalitativestudyofthedifferentcompoundsprovidesatheoreticalbasisforthequalityidentification△[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703633,81803675);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808085QH290);安徽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YDZX20183400004233);中央本级重大增减支项目(2060302);安徽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KJ2018A0380)[通信作者] 杨健,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中药鉴定与质量评价;E mail:yangchem2012@163 com查良平,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中药资源与鉴定;E mail:zlp_ahtcm@126 comofwildandcultivatedG lucidum.[Keywords] Ganodermalucidum(Leyss exFr )Karst ;UPLC Q TOF MS;metabolomics;PCA;OPLS DA赤芝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谓其“益心气,补中,增慧智不忘”[1]。
代谢组学在中药质量与药效研究中的应用
代谢组学在中药质量与药效研究中的应用
谭小燕;王毅;黄静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中药》
【年(卷),期】2013(015)012
【摘要】代谢组学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着重研究生物整体、器官或组织的内源性代谢物质的代谢途径及其所受内在或外在因素的影响及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随着发展,代谢组学在药物研发、中药研究与评价、临床诊断、毒理学研究、微生物与植物、营养科学等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主要综述代谢组学的研究手段与方法在中药质量控制研究和中药药效研究中的应用状况,并展望其在中医药研究领域的应用前景.
【总页数】5页(P1054-1058)
【作者】谭小燕;王毅;黄静
【作者单位】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万州 404120;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四川成都 610041;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万州 404120;西南交通大学,四川成都 610031;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四川成都 61004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代谢组学技术在中医证候学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中的应用 [J], 魏聪聪;朱明丹;冯利民;刘长玉;张建平;张少强;张艳冬;许艳伶;杜武勋
2.代谢组学、化学计量学在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中的应用 [J], 张萍
3.代谢组学研究在肿瘤药效学与耐药研究中的进展 [J], 管润芳;彭芳
4.代谢组学在中药质量评价和抗菌抗炎作用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J], 唐才林;周洋;张荣菲;魏平;谢沛盛;廖弦;赵志敏;杨得坡
5.代谢组学在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和药物作用研究中的进展 [J], 李遇伯;李利新;张丽媛;刘昌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