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献重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古典文献学的三大主干:目录、版本、校勘

2、北宋李昉、徐铉:《太平御览》(综合性类书)、《太平广记》(专科性类书)、《文苑英华》(诗文总集)

3、《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类书。

4、《四库全书》是古代现存最大的丛书,是中国古代传世文献的最大集结。

5、孙诒让是最早研究甲骨文字的学者,其《契文举例》是我国第一部考释甲骨文字的专著。

6、电子载体的特色:无形、存储量大。

7、现存最早的一部文学总集是萧统的《文选》。

8、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现代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清董诰《全唐文》,清彭定求《全唐诗》,唐圭璋《全宋词》。

9、别集体例:分类、分体、编年。

10、南宋俞鼎孙、俞经编辑的《儒学警悟》是最早的丛书。

11、古代目录起源:汉代刘向《别录》,刘歆《七略》。

12、古代目录分类方法:六分法、四分法。

13、宋代著名私人藏书目录: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尤袤《遂初堂书目》。

14、《中国丛书综录》是规模及影响最大的丛书目录。

15、版本的类别:写本、刻本、活字本、影印本。

16、伪书是那些作者不真、年代不实及内容假造的古典文献。

17、辨伪成熟的标志性著作是晚明胡应麟的《四部正讹》3卷。

二、名词解释(4x5')

1、类书:是我国古代分类式的资料汇编性的工具书。(就是采摭群书,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随类相从而加以编排,以便于寻检、征引的一种工具书。)

2、总集:是汇集两人以上的作品的合集,它可以包括一个朝代(断代)和多个朝代(通代)的作品,也可以包括一种体裁和多种体裁的作品。一般来说,古代的总集多为诗、文的合集。

3、丛书:指搜集两种以上的文献,按照一定的理念和体例编校,冠以一个总的书名,用统一的版式和装帧印行的文献类型。丛书又名“丛刊”、“丛编”、“丛刻”、“类编”、“合刻”等。

4、三通:唐代杜佑《通典》,宋人郑樵《通志》,元人马端临《文献通考》。

5、目录学:研究目录的形成和发展,探讨目录工作一般规律的专门学术,它是目录实践活动的理论概括和总结。

6、史志目录:指由史家编入史籍的目录。它包括历代“正史”中的或有些正史中原来没有而由后人补修的“艺文志”,有些朝代的“国史经籍集”,某些政书、专史中的目录书等。

7、善本:指珍贵难得的古籍刻本、写本,其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或某一方面的特殊价值。不仅原本或接近原本的版本可称善本,大凡经过名家精校过的版本都可视为善本。从阅读的角度看,足本、精本即是善本。8、校勘:这词出于南北朝时期,就是改正书面材料上由于种种原有而形成的字句篇章上的错误,使之恢复或接近原来的面目。

9、理校:即据理推断,以定其正误的校勘方法,是推理的校勘,是校勘工作的补充方法。

1、古典文献的载体形式及其演变特征?

载体形式主要有:甲骨、金石、竹木、缣帛、纸张、电子等。

演变特征:从坚硬、厚重走向柔软、轻薄;从缓慢、笨重走向迅速、轻便;从固定、有形走向多变、无形。

2、举例三部丛书、类书,指出其名称、作者、年代?

类书:宋代《太平广记》《太平御览》,作者李昉、徐铉;明代《永乐大典》,作者解缙。

丛书:南宋《儒学警语》,俞鼎孙、俞经编辑;清代《四库全书》,纪昀、陆锡熊编纂;

《六十种曲》,明代毛晋编印。

3、目录在学术研究中的作用:①有助于掌握历代文献的基本情况,了解学术的盛衰;②有助于粗知学术源流,了解学术的演变;③有助于文化学术的研究和古典文献的整理。

4、纸书的装式:①卷轴装:一个完整的卷子包括轴、卷、褾、带四部分;②旋风装:增大容量,便翻检;③梵夹装:每叶独立,便翻检,易散落;④经折装:便于翻阅,折口易断裂;⑤蝴蝶装:只印一面,另一面无字;包背装:背面对折,版心向外,单口向内,书口磨损,相当于现代的平装书;⑥线装。

5、文献发生错误的类型:讹——将原有的文字写错了;脱——将原有的文字弄丢了;衍——增加了原来没有的文字;倒——将原有的文字变换了位置;多重错误——同时出现两种或三种错误类型。

6、伪书辨伪的方法:①从目录文献入手,考察古籍文献的流传以辨真伪;②从历史事件等入手,考察其发生的时间与作者在世的时间以辨其真伪;③从作者生平入手,考察作者生平事迹和著述等以辨真伪;④从文风语体入手,考察其出现的特定文风、语词、文体等以辨其真伪;⑤从征引文献入手,考察其与传本的异同、时代的前后等以辨其真伪;⑥从思想内容入手,考察其体现的学术观点、语词文风等以辨其真伪。

7、出土文献对古典文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①为古典文献研究提供或补充新的史料;②为释读及考订传世古典文学作品提供佐证;③出土文献有助于对古代文学思想的研究。

四、论述(1x20')

1、古代目录的基本结构?

基本结构主要包含书名、叙录、类序三项。

书名项著录书的名称、篇卷数,以及作者姓名、附录等内容,反映图书的外貌特征。它是目录结构中最基本的组织部分,没有书名就不能成其为目录。

叙录列于书名之后,是用以揭示图书的内容主旨、价值得失,介绍作者生平事迹、学术源流,以及该书的版本、校勘、流传情况等。叙录是古达目录书中最重要的结构成分,是古代目录学具有学术性和指示读书治学作用的具体表现之一。

类序包括各大类(略、部)之序和小类(种、类)之序两种形式。类序是古代目录书中介绍某一部类图书的学术流变、特点、得失的说明性文字,具有很重要的学术价值。它与叙录一起,体现了古代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优

良传统。

古代目录于书名、叙录、类序之外,往往还有一篇介绍整个目录的序文,即该目录书全书之序,列于卷首。

2、校勘的主要方法及其应用?

主要方法有对校、本校、他校、理校。

1.对校法也称为"版本校",是最基本的校勘方法。是在广泛搜集同一书籍的不同版本的基础上,从中选择一个错误较少的版本作为底本,再用其他版本进行校勘的方法。

2.本校法是一种用本书校本书的校勘方法,通过前后文字的对照,比较分析其异同,从而找出其中的错误。

3.他校法是用与本书相关的其他书籍进行校勘的方法。

4.理校法是运用推理的方法进行校勘,是校勘的补充方法,运用分析\类比\综合等手段,据理推断文献中的错误。

在校勘古籍时,这四种方法是同时运用的,缺一不可。首先通过对校法,参照可供比较的其他版本,找出不同之处;其次通过本校法,从本文中查找证据,也可以通过他校法,从有关本书的资料中得到依据;最后运用理校法,脱离本书,运用校勘者自身学识,对专门知识领域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校勘四法”中前三法是一般的比较方法在校勘学中的具体运用,重在材料实证;而最后一法——理校法则是则是一般推理方法在校勘学中的巧妙运用,重在逻辑论证。

五、标点翻译(2x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