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圆山区教育之梦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随着社会进步和家庭教育的转变,小学德育工作逐渐成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育工作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和健康成长,使其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
为了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我们需要构建一个“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即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紧密结合,共同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是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
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培养学生品德的摇篮。
为了构建一个良好的德育工作模式,学校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德育规划,明确德育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学校应该通过德育工作组织各种形式的课程和活动,如道德讲座、班会活动、读书分享会等,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接受德育的熏陶,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学校还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德育能力培养,提高教师的道德情操和职业素养,使他们能够成为学生学习和行为的榜样。
家庭是德育的重要环节。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为了构建一个成功的德育工作模式,家庭应该给予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教育他们遵守社会规则,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家庭和学校之间应该保持密切的联系和沟通,共同为孩子的德育工作共同努力。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家访等活动,向家长们传达学校的德育工作方针和成果,了解家长对德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社会是德育工作的重要支撑。
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环境,对学生的德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社会可以通过校外实践、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真实的社会情境,了解社会问题,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社会也可以通过媒体渠道,传播正能量,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学生在社会中的互动和参与也是培养德育的重要途径,学校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志愿活动等,让学生体验到为他人付出的快乐与价值。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的构建模式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的密切合作,共同努力的结果。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小学德育工作中的“三位一体”构建模式是指以学校、家庭和社会为主要参与主体,共同促进小学生德育教育的一种模式。
这一模式强调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有机结合,形成教育工作的整体合力,共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综合素养。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对“三位一体”构建模式进行具体阐述。
首先,学校在小学德育工作中起着主导作用。
学校作为小学生最主要的教育场所,承载着德育教育的首要责任。
学校应当制定相应的德育课程和教育活动,通过课堂教学、集会活动、校园文化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学校还应当建立健全的考评制度,对学生的德育表现进行评价和奖惩,提供相应的激励和引导,形成良好的学校氛围和秩序。
其次,家庭在小学德育工作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家庭是小学生德育教育的第一承担者,家庭教育对于小学生的道德修养具有重要影响。
家长要从小抓起,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素养和道德意识,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家庭应当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积极配合学校的德育工作,共同培养孩子的个性发展和社会责任感。
最后,社会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社会是小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环境,也是培养他们道德品质的重要力量。
社会应当为学校提供支持与帮助,积极参与到小学德育工作中。
社会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志愿者活动,为小学生提供积极向上的榜样和行为示范。
社会各界还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班等活动,向家长传递德育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引导他们正确履行教育责任。
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三位一体”构建模式,可以全面促进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他们健康、阳光、正直的人格。
学校、家庭和社会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同为小学生的德育成长提供保障。
同时,也要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共识,为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是指在小学德育活动中,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共同推动学生的德育发展,在培养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优秀的品德、良好的习惯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学校是小学德育的重要阵地。
学校作为学生的第二家,承担着德育的首要责任。
学校要制定科学的德育规划,明确德育目标,制定德育措施。
通过开展一系列德育活动,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
在课堂上,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通过导入生活例子和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在课外活动中,学校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团、文体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奉献精神。
学校要加强学生的德育评价,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奖励,激励学生更好地发展。
家庭是小学德育的基础。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起点和归宿,是最早接触和影响孩子的环境。
家庭要给予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倡导家庭和睦、温暖的氛围,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
家长要做好身教,以身作则,成为孩子良好品德和道德行为的榜样。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鼓励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社会是小学德育的重要支撑。
社会是学生成长的最广阔舞台,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会对学生的德育发展产生影响。
社会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参与和实践机会,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积极参与社会工作。
社会也要加强对家庭和学校的支持和配合,与家庭和学校密切合作,共同推动学生德育发展。
社会可以提供一些德育资源,如青少年活动中心、志愿者机构等,给予学生更多的德育培训和实践机会。
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形成德育工作的整体效果。
学校要与家庭和社会建立紧密的联系,形成有机结合的德育模式。
只有这样,才能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取得良好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山区教师“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新机制解析
山区教师“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新机制解析摘要:伴随教育事业的持续改革,在教师培养改革方面,出现了较多的方式,尤其是“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新机制,在山区教师培养中,构建“三位一体”机制,在有助于提升教师职业素养的同时,也能够强化他们的专业技能。
不过在具体执行中,也有着部分难点,基于此,对于有关部门来讲,应当开展合理的调整,以便能够培育出高素养的山区教师。
总之通过本文的探究,以期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山区教师;三位一体;新机制引言:在山区教师中,构建该新机制,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这主要因为山区教育设施不先进,对于这一新机制,没有提高重视程度,同时就部分山区教师来讲,他们的专业能力相对薄弱,会对该机制的构建造成一定的影响。
基于此,对于山区教师而言,应当强化个人修养,增强专业能力,以便能够成为复合型能力的山区教师。
1.山区教师人才培养定位和“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新机制(1)新机制满足山区教师人才培养定位。
对于该新机制来讲,就是构建教师工作系统,其中包含多个元素,即中小学、高校以及政府。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使得该机制得以发展,在社会发展方面,这也属于必然的需要。
因为山区学校条件艰苦,教育发展相对缓慢,存在优质教师流失的情况,这对于山区教师来讲,应当存在相对强的综合能力,可以讲解好学科知识。
该新机制满足山区教育的现状,促使山区教师融入至教育教学,借助协同培养新机制,可以培育出满足山区教育的人才。
在2006年以后,很多地方进行了教育改革试点,且获得了不错的成绩,伴随国内经济的持续进步,人们更加注重教育事业,对于山区教师的培养,得到了大众的高度关注。
比如在2013年的时候,多家院校推行免费定向培养数百名山区教师,重点面向山区学校,向这些学校输送优质的教师人才,推动山区教育事业的进步[1]。
(2)新机制契合山区教师人才培养能力导向的模式。
伴随国内教育事业的持续进步,人们更加注重山区教育的发展状况,通过该新机制,可以培育出优质的山区教师。
构建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教育体系,提升德育教育质量
构建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教育体系,提升德育教育质量儿童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工程”,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民心工程”,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神文明的“基础工程”。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当今社会转型变迁的环境条件,给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造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针对当前儿童思想道德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净化成长环境,建立健全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思想道德建设网络,唱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合奏曲,谈点我校的成功做法。
一、以德服人,德育优先。
学校教育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课堂、主阵地、主渠道,在学生教育的三个环节(学校、社会、家庭)中,学校具有龙头引领作用。
我校把德育摆在学校教育的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之中;以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入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重点,坚持“教书育人,德育为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思想。
(一)健全德育领导小组,建立德育工作队伍。
学校成立了以赵万胜校长为组长,学校中层领导为成员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科任教师和班主任教师为骨干的德育工作队伍,全体教师齐抓共管的德育工作氛围,德育工作做到有组织,有队伍,有计划,为学校德育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形式多样的开展德育工作,充实学校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离不开有意义的教育活动。
我校德育工作始终坚持以班队活动、思品课为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辅之于少先队教育,课外活动,健全周一升旗仪式。
多渠道、多形式搭建德育工作舞台,提高德育工作成效。
(三)发挥课堂教学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教学。
小学德育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主渠道渗透到各学科之中;培养学生良好品德也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德育机制-文档
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德育机制-文档-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德育机制现代德育学指出: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受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并对他们自身心理和生理发展水平有依存关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要与社区密切合作,办好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并积极运用新闻媒体和互联网,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
实践证明: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德育机制有序运行,能够形成浓厚的德育氛围和强大的德育合力,促成大德育环境全面优化,从而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以增强德育效果。
如何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实效,已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
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的三结合,形成合力是学校德育的基本经验之一,是学校德育工作管理的重点原则。
近年来,我们组织区域各校始终坚持德育的首要地位,以落实德育常规为基础,以德育科研为龙头,全面实施德育战略,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宗旨,在德育“三结合”教育平台基础之上,初步构建了区域性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运作机制,形成了强大的德育合力,促进了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一、深化教学改革、发挥主渠道作用坚持以德育为核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全面落实德育常规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狠抓德育课程改革,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充分发挥学校德育在德育中的主体作用。
1.优化课堂教学中小学的所有课程,都体现了德育,校班会课、思想品德课、社会课,以及各种不同学科,是实施德育的主渠道。
为了更好地发挥主渠道作用,在教学中需根据德育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运用选定问题、创设情境,通过质疑讨论、辩论等方式,把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到要解决的问题上,进行疏导点拨,引导学生提高认识,升华情感,明辨是非,规范行为,实现知、情、意、行和谐发展,从而突出了德育教学的主体性,增强了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在小学德育工作中,要构建一个完善的教育体系,就需要运用“三位一体”构建模式,即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在这种模式下,学校、家庭和社会扮演着各自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角色,共同推动学生的德育发展。
学校是学生德育的重要场所。
在学校中,学生接受专业的教育,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
学校通过开展各种德育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品德情操。
学校还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心和奉献精神,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尊重他人、关爱社会的快乐和成就。
学校通过开展德育主题班会、德育教育专题讲座、志愿者服务活动、道德讲堂等方式,引导学生感悟人生、修身养性,提高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家庭是学生成长成才的第一所学校。
家庭不仅是学生的温暖港湾,更是孩子道德品质形成的土壤。
德育工作中,家长应该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通过家庭教育让孩子在家中也能接触到正确的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家庭教育要注重亲子沟通,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孝心和友爱之心。
还要注重孩子的情感培养,关心孩子的情感需求,增强亲子之间的感情亲近和信任。
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品德修养。
家庭还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努力。
社会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环境。
在社会各个角落,孩子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和人际关系。
社会也是德育教育的一部分。
社会应该给予学校合理的支持,支持学校开展各种形式的德育教育,给予学校充分的空间和资源,共同培养和教育好下一代。
社会也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等都应该积极参与学校的德育工作,提供各种资源支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社会还要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和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成长和收获,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小学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念和社会行为规范。
为有效开展小学德育工作,构建“三位一体”模式是十分重要的。
“三位一体”模式是指以德育主管领导、教师队伍、学生为三个主体,通过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的统一来实现小学德育工作的全面发展。
一、德育主管领导是“三位一体”模式的核心。
德育主管领导应设立专门德育机构,并明确德育工作的目标和方向。
他们需要制定德育工作计划、规划和政策,确保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有效性。
德育主管领导也需要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发展,给予他们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教师队伍是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参与者。
教师队伍需要具有高度的德育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身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师德修养。
他们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德育方案,并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教师队伍还需要与学生家长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学生是小学德育工作的宗旨和对象。
他们是小学德育工作的受益者。
学生在小学阶段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想、价值观和行为习惯正在形成和发展。
德育工作需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自觉遵守纪律、尊重他人、亲爱集体等良好行为习惯。
“三位一体”模式的核心是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的统一。
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总体要求。
小学德育工作的目标应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德育内容是德育工作的具体内容。
小学德育工作的内容应包括道德教育、心理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安全教育等方面。
德育方法是德育工作的具体方式和方法。
小学德育工作需要通过各种教育活动、特色课程、实践活动、示范教学等形式,提高教育效果。
在构建“三位一体”模式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注重德育工作的个性化和差异化。
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年级和不同的学生,德育工作的特点和需求各不相同。
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体系
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体系育人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工作,需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才能够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健康发展,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教师和家长都是孩子的引路人,要做到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丰厚的学养,是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心愿。
关键词:德育教育学校家庭社会引言:“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
未成年人将是二十一世纪希望所在,也是关系到国家前途、民族兴衰、事业成败、危及千秋的重大问题,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希望、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
因此我们要重视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体育,探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努力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确保学校稳定、家庭美满与社会和谐。
正文一、学校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从学校育人环境来看,学校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们的学习创造一个和谐舒适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奋发向上,努力拼搏的精神;从受教育的时间来看,学生在学校受教育的时间最集中,更利于全身心接受各种知识的传授,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健体。
1、在各门学科教学中渗入德育教育课堂不但是传播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的主战场,也应该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
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不仅仅是班主任和德育教师的专利,它是全体教师的职责。
德育教育要贯穿于整个小学教学过程中,是每个学科不可或缺的部分。
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深入研究,在小学各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关心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所以,学校处处都是育人的课堂,教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
小学教师应将德育教育与知识的传授紧密结合,从而促使德育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2、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学习典范“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技能,还要在教学中持之以恒地研究探索,做德育渗透的有心人,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养成良好的习惯,懂得做人的道理,感受一切美好的事物。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构建德育网络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构建德育网络《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一项全民性、社会性的系统工程。
现代教育实际上就是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走大教育之路。
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做好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建立以学校教育为中心、家庭教育为基点、社会教育为依托的“三结合”整体育人的系统工程,方能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本文就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问题进行了如下探究:一、学校教育是“共同体”的中心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高度的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是学校教育的特性,因此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是“三结合”教育的重要一环。
科技在发展,人才有竞争,关键要靠学校教育。
古人云:“教不严,师之惰。
”学校教育肩负着塑造人的完美人格和高尚精神世界的基本职责,它不只是教给学生知识,更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全面提高。
教育归根结底是培养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所以学校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和更新,注重培养良好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把理论知识变成实际技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学用相长,才能达到最终的教育目的。
学校教育要做到进一步扎实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从提高素质的角度来教育和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符合学生爱好的研究性学习,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发一系列适合学校实际情况,满足学生实际需要的多门类,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建立健全评价体系,全方位,多层面,多角度,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成长;抓好德育工作,通过学习先进、自我评价、主题队会、社会活动等形式促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另外,还应通过召开家长会、进行家访、成立家长委员会、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开通“家校通”网络平台、建立学校网站、宣传社会知识、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和聘请校外辅导员等有效手段,密切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协作,形成教育合力。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和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逐渐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该模式强调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有机结合,共同育人、共同育德,为学生的德育教育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和支持。
本文将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探讨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一、学校:做德育的“家园”学校作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场所,承担着重要的德育教育责任。
在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中的“学校”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园,学校必须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培养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学校中,教师是德育教育的主体,他们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做学生的楷模和榜样。
教师们要积极利用课堂、操场、宿舍等教育场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生活氛围。
学校还需要建立健全的德育管理制度,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维护校园秩序和安全,确保学生在一个阳光、健康的环境中成长。
家庭是学生德育教育的第一课堂,也是学生品德修养的重要源泉。
在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中的“家庭”环节是至关重要的。
家庭是孩子情感的归宿,是孩子人格的塑造者,是孩子价值观念的传承者。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他们必须注重培养孩子的优秀品质,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社会、正确认识生活。
家庭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孩子的爱心、责任心和自立能力。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注重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成长状况和心理需求,给予孩子关爱和支持。
家庭成员还要互相尊重、相互理解,共同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孩子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社会是学生德育教育的第三支柱,是学生品德修养的重要外部环境。
在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中的“社会”环节是至关重要的。
社会是学生成长的大舞台,社会风气和社会环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山区小学“家、校、社”三位一体德育教育策略
浅谈山区小学“家、校、社”三位一体德育教育策略摘要:人们经常把小学生比喻为国家的花朵,寄托着人们的期望,而老师又被比喻为为鲜花浇水的勤劳的园艺工人,他们既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普和德育教育的重任,又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任。
但是,教育并非是一面的,当前出现的各种情况说明,在对小学进行的德育教育中,绝大部分仍然是由学校来承担,而缺乏了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
然而,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根本,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扩展,这三个方面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它们缺一不可。
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山区小学是我国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大部分的学校由于经费的缺乏,教师的实力较弱,办学观念较差,对教学的理解较差,与其它区域的差距较大。
因此,针对山区小学开展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德育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探索和完善。
关键词:山区小学;“家、校、社”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一、“家、校、社”三位一体德育教育的内涵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家庭德育教育是德育教育工作的根本,它需要家长提供一个好的家庭气氛和环境。
家庭教育在儿童的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父母应担负着对儿童进行正确的教育,使其能够幸福、健康地发展。
在德育工作中,学校德育教育是德育工作的核心,它需要对学生的思想、智力、科学文化知识、劳动技能等方面的水平进行全方位的提升,从而将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教育目标贯彻到实践当中。
社会德育教育是德育教育工作的扩展,它需要对学生给予更多的重视和保护,以避免他们因争胜心强、自控力差等而暂时犯错误。
唯有这三者之间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紧密结合在了一起,这样,可以更好地对学生展开德育教育,使学生能够树立起一个良好的理想信仰和三观,从而推动他们的全面发展,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发展[1]。
二、山区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由于地处偏远,又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山区学校的德育建设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首先,很多父母都没有受过什么好的文化,只希望自己的儿子能读书,能离开山村,所以他们会用学习来衡量自己的儿子,觉得自己的儿子在学校里打打杀杀,就是“不务正业”,这会影响到自己的儿子,这会让自己的儿子承受巨大的心理负担。
努力构建“三位一体”育人机制着力提升德育成效
努力构建“三位一体”育人机制着力提升德育成效构建“三位一体”育人机制是当代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实现德育目标的关键所在。
在现代社会,德育成效的提升不仅仅取决于学校的教育工作,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与支持。
因此,我们需要努力构建一个有机结合、协同作用的“三位一体”育人机制,以提升德育成效。
首先,学校教育应当成为德育的主渠道。
学校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主要的教育途径,应当为德育提供全面而系统的教育资源。
学校教育应该通过课堂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品格、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在课堂教育方面,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人际交往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具备健全的道德观念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学校应该弘扬校风、校纪,打造浓厚的德育氛围,建立具有特色的德育品牌,激发学生的德育兴趣和自我发展的动力。
其次,家庭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基础。
家庭教育是孩子德育的起点和基础,对孩子的德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家庭应该扮演起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的第一责任人的角色,传承家庭价值观念,培养孩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规范。
家长应该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通过家庭教育培养孩子的品行、情感和行为习惯。
家庭还应该与学校保持密切的合作与沟通,共同为孩子提供有利于德育的环境和条件,形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良性互动。
最后,社会教育是德育发展的重要支撑。
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延伸,是孩子德育成长的重要外部环境。
社会应该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社会实践机会和道德引导,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公益活动,锤炼他们的品德和助人精神。
社会应该注重培养公民道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构建和谐社会。
同时,社会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引导和监督,为青少年提供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和社交环境,避免青少年沉迷于虚拟世界或违法犯罪行为。
总之,努力构建“三位一体”育人机制,着力提升德育成效,是推动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举措。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
在小学德育工作中,要构建“三位一体”模式,即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有机结合,共同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
本文将介绍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的意义、构建实施过程和关键要素。
1、学校学校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主要场所,是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平台。
学校应该成为学生道德修养的温床,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2、家庭家庭是学生德育的第一课堂,是学生品德养成的最重要场所。
家庭教育对学生性格的形成和价值观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的温暖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最大依靠,家长要以身作则,引导孩子正确发展,促使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
3、社会社会是学生成长的大舞台,是学生学习经验和实践品德的场所。
社会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对学生的影响和教育作用是无处不在的。
社会应该成为学生德育成长的有力支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三位一体”构建模式将学校、家庭和社会整合在一起,形成协同合作的德育教育机制,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各方面的教育资源,全方位、多角度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是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方式。
二、“三位一体”构建模式的实施过程1、构建组织机制学校要建立健全校内的德育组织架构和工作制度,明确各级德育工作的责任和任务,要建立健全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教师德育联席会议等机构,形成校、班、家、社、个五位一体的立体管理模式。
2、开展课程教育学校要注重课内外德育教育相结合,把家长和社会资源引入学校,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丰富教育内容和形式,提高德育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也要注重课程教材中的德育内容,打造有温情和阳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道德情感的温暖。
3、加强家校合作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学校在德育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建立健全家校联系工作机制,积极组织开展家长学校教育活动,推动学校和家庭的互动融合,形成校、家共育的合力。
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
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作者:卓晖来源:《中国德育》2012年第23期健康的身体、健全的心理、良好的品德和习惯是人生的底色。
目前尽管“德育为先”的理念已成为共识,但学校德育高耗低效的现象却越来越严重。
面对这些现象与问题,我们在反复思考、追问、研讨、实践的基础上,以行为习惯养成为重点,构建起了“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
所谓“三位一体”,是指学校、家庭、社会有统一的认识、一致的目标,形成有机的教育统一体,三方面相互促进,从而发挥德育的整体性功效,实现“1+1+1〉3”的合力效应。
从零碎到系统:构建德育目标体系我们根据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以“为学生打下亮丽的人生底色”为理念,向广大家长和社会各部门进行广泛调查,提炼形成了学校德育总目标:懂得“礼仪感恩”,学会“自理生存”,养成“诚信负责”的品德。
接着,我们按照“总体目标,一以贯之;学段目标,各有侧重;年级目标,具体明确;情意兼顾,知行统一”的原则,结合“居敬”这一校训,构建了“敬畏生命—自理生存系列”“敬畏规则—诚信责任系列”“敬重长辈—礼仪感恩系列”三大德育系列,明确了各年级的具体教育要求。
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根据学生习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十项重点要求,即:爱国爱家、尊师敬长、爱护环境、团结友善、勤学刻苦、文明守纪、勤俭节约、勤劳自理、诚实守信、安全自护。
针对这十项要求,又制定了详细的行为习惯考核细则,编印成家校联动的考核表,把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要求再一次具体化。
我们根据学生的道德现状,以习惯养成为落脚点,把德育活动有机地融入到“三大目标体系”中。
我们把“防爱防毒”等内容有机地渗透在“自理生存”主题系列中,设计了“远离毒品,珍爱生命”“认识生命,放飞青春”等主题活动……让这些零碎的运动式的教育活动有机融入学校的德育目标体系中。
目标体系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易于教师发挥各自的特色,组织教育活动,使德育不再成为空中楼阁,停留在抽象的认知层面,而是真正落实到学生的行为和习惯上。
如何构建学校、教师、家长三位一体德育体系
如何构建学校、教师、家长三位一体德育体系概要:构建学校、教师和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能够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功能和作用,通过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合作与交流,能够使学校德育教育进行得更加顺利,同时也可以使家长通过参与学校教育,转变思想观念,加深对学校教育的认识,增进对教师工作的理解,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德育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初步构建的学校、教师、家长为主体的德育体系在之后的德育教育中还需要不断改进和调整,这就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与协作。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学生在学校待得时间最长,因此德育教育主要发生在学校。
所以应该以学校为德育的主阵地,学校应该明白自己的重要地位,明确自己的德育职责,发挥学校的主要作用。
例如,学校可以以德育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为课题进行相关研究和申报,一边从事教育一边从事研究,用研究成果来服务于学校德育,这不仅能够发挥学校的关键作用,还可以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使学生获得较好的发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研究问题应该基于学校在德育过程中的现实问题,是真正的急需解决并且很有意义的问题,不能为了申请课题而对没有意义的问题进行研究,这将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
校园文化是需要设计的,文化氛围需要创设。
有很多研究都验证过环境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环境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我国古代的典故“孟母三迁”就是最好的回答。
因此学校应该注重对学校文化的建设,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这样一种文化氛围中成长和学习,相信久而久之一定能够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和行为养成产生巨大的影响。
那么在创设学校文化氛围的时候,应该着重打造学校的建筑环境,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文化氛围,从而为学校德育教育提供助力。
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大众往往认同校长的行政角色,但是在笔者看来校长不仅仅是行政领导者和学校管理者,作为校长还必须懂得教育,他们是一名教育者,知道应该如何进行教学。
浅谈山区小学“家、校、社”三位一体德育教育策略
浅谈山区小学“家、校、社”三位一体德育教育策略发布时间:2021-07-14T11:47:52.24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8期作者:王代蓉[导读] 小学生常被喻为祖国未来的花朵,被寄予了希望,教师们则被喻为浇灌花朵成长的辛勤园工,他们不仅肩负着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任务,也承担着学生们的德育教育工作王代蓉雅安市石棉县新棉小学摘要:小学生常被喻为祖国未来的花朵,被寄予了希望,教师们则被喻为浇灌花朵成长的辛勤园工,他们不仅肩负着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任务,也承担着学生们的德育教育工作。
但教育并不是单方面的,目前的种种现象表明,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大多仍是以学校负责为主,缺少家庭和社会的参与,而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三者紧密相连,缺一不可。
山区小学因为环境的不同,属于全国教育薄弱地带中的薄弱环节,这里的大多数学校因资金投入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办学理念相对落后,对教育的认识不够,相比其他地区存在更多的不足之处。
为此,本文对山区小学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进行研究并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山区小学;“家、校、社”三位一体;德育教育;问题;成效一、“家、校、社”三位一体德育教育的内涵家庭德育作为德育教育工作的基础,要求父母给予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跟环境。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家长要肩负起教育子女的重要责任,帮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学校德育作为德育教育工作的关键,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智力、科学文化知识、劳动技能等方面的水平,真正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教育目标。
社会德育作为德育教育工作的延伸,要求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关注和保护,防止学生因好胜心强、自制力差等原因一时犯错。
只有三者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紧紧联系在一起,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他们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三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二、山区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山区小学因为深处偏僻地段,受到各方面的条件限制,在德育教育工作上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构建德育体系
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构建德育体系作者:雷明娟李文臣来源:《学生之友·素质教育》2019年第01期摘要:学校德育是一个系统,由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构成的统一体。
为提高道德教育的效果,有必要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网络,使各种力量形成时空交叉影响的德育优势力量。
关键词:德育教育;家校联合;体系构建一、学校教育重熏陶学校是德育的主要基地,对激发儿童的好奇心、提高情感意识、构筑人生观与道德观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一)观看德育视频1.一、二年级以动画故事为主。
动画故事具有很强的趣味性与直观性,低年级的孩子较为喜欢。
通过观看《弟子规》动画故事,加强学生对孝、弟、谨、信、亲、仁这些美德的学习。
教育学生从小就要懂得孝敬父母长辈,友爱兄弟姊妹他人,要学会谨慎言行,重视身体力行传统美德。
2.三、四、五年级以人物故事为主。
《朗读者》每期设置一个主题,“遇见”“陪伴”“眼泪”“第一次”,由五六位嘉宾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并朗读能表达自己情感的文字。
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也接收到人物所带来的正能量,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一个人,一段文,一份情。
这些都深深影响了学生的生命成长。
(二)丰富多彩的德育主题班会1.话题式主题班会。
学校组织开展“诚信”主题班会。
班会通过解密诚信、小品表演、诚信拍手歌等活动,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了解什么是诚信,明白诚信的重要性,知道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建立诚信意识。
2.纪念日主题班会。
我校组织开展“九·一八爱国主义教育”班会活动。
组织学生观看视频资料,铭记历史。
再通过激情朗诵,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坚定理想,勇敢担当。
3.节日式主题班会。
学校借助教师节,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观看《最美教师》颁奖典礼,通过观看视频,学生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老师不求回报、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观后同学们深有感触,用稚嫩的双手写下心中的感动,纷纷表示要虚心接受老师的教诲,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尊重老师、热爱老师。
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德育模式
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德育模式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不仅决定他们能否成才,更将直接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着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已经成为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希望工程,成为关系每个家庭切身利益的最大的民心工程。
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但是,随看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环境日益复杂,给青少年的德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使学校的德育工作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首先,学校理想化的教育与口益复杂的社会现实形成了巨大的反差,造成学生价值观的迷失。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面前,学牛感到无所适从。
“学校五日功,不抵社会上十分钟”的惊呼绝非奇谈怪论。
其次,家庭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受社会的影响最直接,新的读书无用论,利己主义、金钱至上等观念或多或少地影响着部分家长,也会自觉不自觉地影响到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再次,教育评价机制改革滞后,应试教育阴魂不散,造成的重智轻德的教育观念,重知识轻技能的教学怪圈,重学校教育,轻家庭、社会教育的单边倾向,陈旧的教育理念方法,无一不制约着学生的健康成长。
为了兴利除弊、扬长避短,切实搞好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
我校在长期努力的基础上,力求把学校、家庭、社会三种教育力量联系起来,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依托,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德育模式。
首先,学校教育是学生成才的主体,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课堂、主渠道和主阵地,要牢固树立以发展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为着眼点的现代教育观,不仅要重视传授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
学校教育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要整合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品德施加有目的、有方向的影响,作为学生,不可能对这种影响置若罔闻,必然会做出自己的反应,使他们的品德在互动过程中得到了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圆山区教育之梦石柱县临溪镇黎家小学杨照俊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校长: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交流的题目是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圆山区教育之梦。
说实话,我在这里发言,真感觉脸红起来,汗流出来,因为这是我担任校长以来,第一次登上这样的交流平台,我感觉既是压力又是动力,既是鼓励又是鞭策。
现将我校的一些做法汇报于下:我校地处边远山区,平均海拔高度800米,是一所寄宿制学校,现有学生400余人,教师编制22人,实有教师16人。
近年来,我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
探索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规律,创新育人方式,健全科学育人机制,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我校构建了“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完善机制,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体系学校、家庭和社会是教育的三大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德育创建工作,成立了学校领导、班主任、骨干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人士联动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在“配合学校教育,引导家庭教育,协调社会教育”中通过各种德育实践与探索,形成了两条德育教育主线:一条主线(镇关工委——派出所——村民委员会——家庭);另一条主线(党支部——工会——少先队——班级——家庭)。
构建起“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依托”的三教结合工作格局;实行了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运行机制;构建了“纵向衔接、横向沟通、内外结合”的三维德育工作体系。
“三教”、“三位”、“三维”相辅相成,有机联系,形式不同,目标一致。
突显了德育的社会实践效果,体现了三教育人的强大优势。
一是建立德育工作机制,制定了《黎家小学德育工作中长期发展规划》《黎家小学加强未成年思想道德实施方案》《黎家小学家长学校工作制度》《社区、家长联系制度》《寄宿贫困学生救助制度》《优秀家长评选制度》,设置“家校联系信箱”,及时征求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二是建立少先队活动制度,小学没有设德育处,相关德育工作由少先队承担,少先队设置“三本一记一册”(好人好事记录本、中队活动记录本、小队记录本、中队周记、少先队员档案册),记录队员们的成长历程,并把会引导孩子的家庭聘为“雏鹰之家”。
三是成立学校家长委员会,聘任村文书、妇女干部或在当地有影响力的家长担任各个中队的校外辅导员,参与学校德育创建工作。
四是建立寒暑假德育实践体系,布置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德育大餐》《德育作业》,让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收集成长资料,开展家庭社会实践调查、参加夏令营活动、参观世博会等,同时要求学生在假期完成四个一的活动,即:做一件好事,做一些家务事,读一本德育书,写一篇心得体会,并做好相关记录,整理好资料,开学报名时接受班主任的检查。
这样丰富生活经历,让学生知识得到掌握,智慧受到启迪,心灵得到塑造,情感受到熏陶,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多形式开展德育工作德育教育离不开有意义的教育活动。
我校德育工作始终坚持以课堂教学、班队活动、艺术教育、国防科技教育、课程辅助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为主渠道、主阵地,辅之于少先队主题教育活动,多渠道、多形式搭建德育工作舞台,提高德育工作成效。
(一)发挥课堂教学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教育教学是完成德育任务,达到德育目标的基本手段。
小学德育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主渠道渗透到各学科之中,培养学生良好品德。
首先,要求教师必须塑造良好的讲台形象。
教师要朴实大方、庄重文雅的仪表,舒展自如、文明高雅的教态,一丝不苟、扎实严谨的教风,生动活泼、因材施教的方法,准确精炼、富有感情的语言,条理清晰、工整优美的板书,深入浅出、熟练精当的讲授等等。
使学生从教师身上受到“人格美”的感染和熏陶。
其次,教师必须发掘教材的德育内容。
以语文课为例,欣赏“景物记”,教师要让学生领略到祖国河山的壮美,激发他们身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诵读“英烈传”,教师要让学生受到民族英雄、革命志士的感染和鼓舞,使他们从小就树立起爱我中华、卫我中华、兴我中华的理想信念等等。
第三,教师必须讲究德育方法。
一是要准确把握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没有发掘尽,十分可惜;生硬联系,随意发挥,又不免牵强附会。
二是要使学科教学与德育渗透自然结合,有机统一。
在进行传统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我校重点培养学生适应新时代的小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勇于向前人挑战的意识、社会公德意识。
通过各门功课中知识点,能力培养逐渐渗透,积极改进课时结构,不断探索出更高、更好方法来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人材。
(二)坚持国旗下讲话制度,对学生加强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确立每周一主题,开展国旗下讲话活动,让每个孩子都有展示的机会,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胆量,锤炼道德品质,提升文化素养。
升旗仪式结束后,全校师生共同唱响黎家小学校歌《梦想开始的地方》,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三)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形成德育工作新合力。
加强班主任业务培训, 促使班主任能做到用爱心去塑造,用真诚去感化,用榜样去激励,用人格去熏陶,将敬业奉献落到实处,发挥德育教育主力军作用。
一是定期组织班主任学习,使班主任掌握新的教育理论、教育方法,认识到肩负教育、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以不断提高遵纪守法、依法施教的自觉性,提高教师科学育人的水平。
每学年学校要举行一次班主任技能大赛。
二是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研讨会,观摩和评议班队活动课例,研究学生、班级管理新途径,总结经验,不断提高班主任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三是通过红领巾广播站、校园网站、QQ 平台、校讯通、黑板报、德育宣传栏、LG电子显示屏等渠道加强宣传先进班级、先进个人的事迹,调动师生的积极性。
我校红领巾广播站开设新闻袋袋裤、世界万花筒、心灵对对碰、安全小贴士、歌声天天唱等栏目,在每周一、三、五开播。
四是加强班级量化管理,每周学校行政带队,组织相关人员对各班的两操、标志佩戴、清洁卫生、就餐秩序、寝室管理等学生日常行为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评比,及时将检查结果反馈给班主任,存在的问题在周前会上逐一梳理,要求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整改。
每周评比一次“清洁卫生先进集体”、“班风班级先进集体”,并在周一升旗仪式上发放流动红旗,周五下午由值周教师收回。
(四)利用传统节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结合我校实际开展“月月主题”教育活动,全面提高队员整体素质。
如“三月学雷锋、树新风”活动,我校在每年的3月5日都要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纪念活动,利用晚自习时间在班级制作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通过课件了解雷锋、认识雷锋、走进雷锋、争做雷锋,并附有雷锋精神知识抢答题,把活动推向高潮。
(五)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拓展德育领域。
让学生开拓视野,增长知识,以德育德。
2012年6月与上海实验一小开展网络红歌会,其主题是《唱支山歌给党听、网络连接你我他》,通过网络拉近山区与城市教育的距离,搭建了一个通往世界的桥梁。
2013年1月重庆江北区绿叶义工到我校开展“衣旧情深爱满黎家”的捐赠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传承大爱无疆、济贫救困、乐于助人的精神。
2013年暑假,四川农业大学到我校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爱相伴,让梦飞扬,让学生从小接近大学生、了解大学生、走进大学生,做大学生的追梦人。
三、家庭教育为基础,实施家校合作,形成德育教育合力我校学生80%以上是留守儿童,多数学生住在学校,周一离开父母后,周五下午才回家,为了让5+2=0的教育现象逐渐在我校消失,我校采用了以下三种方式进行家校合作,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成立家长学校,家长与学校连成一体。
家长学校是我校推行的一种家校合作方式。
我校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家长培训和召开学生家长会。
一般选择在兑现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的时候召开,这个时机召开,参会率达到98%以上,在会上,引导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方法,提高家长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意识和对孩子教育水平。
为家长更好的了解学校,了解老师的工作,更好的配合学校的德育教育,还邀请家长参加我们学校的某些活动。
例如,邀请家长和学生一起外出春游,参观课程辅助活动成果汇展,六一文艺汇演等活动都要邀请有威望的家长参加并当评委。
在每月的留守儿童生日宴会上,我们通过现场连线的形式与远方打工的父母通话,让家长放心,孩子开心,让这些留守儿童感觉学校就是家的港湾。
在秋季家长培训会后,我们将采取民主评议的方式评出各班级优秀家长,学校颁发荣誉证书和物质奖励。
(二)建立家长理事会,家长参与学校德育管理。
成立了家长理事会,家长理事们可以经常与学校领导、老师、子女交流,为学校的德育教育出谋划策。
学校也及时的把学校的教育思路和大事向家长理事会报告,听取意见,确保了德育教育的顺利进行。
(三)家校通,让家长与学校昔昔相连。
一是建立家访制度,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
每学期每位教师对100%的学生进行实地家访,做到“早、勤、诚、精、实”,使家访真正起到沟通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桥梁作用。
二是建立校讯通,增进学校与家长的沟通。
学校将学生的在校表现情况、课程表、今日功课、考勤、日常表现、奖罚、测验等情况发布在家长手机上,让家长通过手机信息,及时了解自己子女在校情况,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有的放矢的进行德育教育。
四、以社会教育为依托,促进德育教育工作有效开展陶行知先生说过,“社会即学校”。
人生活不是在真空中,离不五彩缤纷的社会这所大学校之中。
良好的社会氛围,对学生能促进全方位的教育。
现实生活中学生在学校所受到的一个星期的正面教育的总和,抵不上他们在社会上所受到的一个小时的负面教育。
因此,只有大力优化社会教育环境,才能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一是实施“五长工程”法制教育。
我校开展了法制安全教育“五长工程”(所长、村长、校长、家长、班长),加强了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为学校教育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成效显著。
二是开展村社服务,让“爱心服务接力棒”在孩子们的手中不断传递。
如,由镇关工委牵头,村委会搭桥,学校实施,慰问、支助学校辖区内孤寡老人、残疾人、特困家庭为他们送上节日的礼物,还一起唱歌、打扫卫生,整个村社成为孩子们的家。
还有村社规划、动物饲养、植物栽培等活动。
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各位领导,各位校长,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枝叶茂盛,结出丰硕成果的。
但只要细心雕琢,勇于探索,其效果犹如春日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
我校的德育工作只做了一些德育琐事,看似平凡,并非标异立新,与其他兄弟学校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当我们本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的柔情,走进生活,走进教育时,春之烂漫、夏之浓郁,秋之斑斓,东之苍然,都将以更美好的风姿走进我们日臻完善的教育!回望昨天,展望明天,我将继续在教育的大道上,幸福行走,一路上,有我,也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