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12年第6期Journal of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No.6,2012
东莞市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研究
黄庆泉郭正涛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广州510665)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民族间的交流和融合日益加深,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人口流入城市,给城市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是城市的一大挑战。本文基于对东莞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特点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给东莞市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机遇;挑战;管理;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1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02X(2012)06-0007-05
一、东莞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现状与特点
1.东莞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现状
东莞市(官方外文名称为Dongguan,传统粤语外文名称为Tungkun)是广东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有“世界工厂”之称。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东莞历史上发展最为迅猛、生活方式变化最大的30年,一个户籍人口不足170万的地级城市,发展成为GDP位居中国城市前茅的经济重镇。据统计,2011年东莞GDP达到4735亿元,同比增长8%,经济规模国内排名第二十二位。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东莞市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被喻为世界工厂的东莞,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到东莞发展,当然其中也包括许多少数民族的同胞。根据2010年的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官方数据显示,广东省是全国人口第一大省,其中东莞市的常住人口就已经达到了822万人。根据东莞市公安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到2010年东莞市就已经有52个少数民族齐聚,共25万多人,其中穆斯林就有1万多人。东莞市共有32个镇街,这些镇街都有少数民族人口居住着,其中来自青海、甘肃的少数民族人口有7000多人,来自新疆的少数民族人口约有5000人,来自云南和四川的彝族务工经商人员约1万人,其他少数民族人口流动频繁。如何让这些外来少数民族同胞能够在东莞安居乐业,成为了东莞市解决民生问题的一大难题。
东莞市正处于一个大建设、大发展的时期,众多外来人员参与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在这座新兴城市中扎稳脚跟,开拓创业,成为了新莞人。由于流动人员工作的短期性,居住的不固定性,流动的随意性,因此给流动人口的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其中,由于民族关系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更给当地政府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2.东莞市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特点
(1)外来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增长迅速
据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东莞市全市常住人口为175.62万人,其中汉族人口为1745537人,占总人口的99.39%;少数民族人口为10663人,占总人口的0.61%。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东莞市普查人口中,汉族人口为625.99万人,占总人口的97.12%;少数民族人口为18.58万人,占总人口的2.88%。而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显示,东莞市全市常住人口为822.0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已经上升为25万多人,约占总人口的3.04%。
从1990年到2010年的每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中可以看出,东莞市少数民族人口数量正在以一个极快的速度增长。从1990年的1.07万人增长到2000年的18.58万人,增长了17.51万人,而到2010年,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已经达到了25万多人,在短短的20年间差不多增加了24万人。
(2)流动原因的经济性很强
东莞市是个新兴的城市,到处存在着发展和机遇,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朋友来此寻找机会,当中当然包括各少数民族的同胞。各少数民族同胞来东莞寻找发展最主要的是以经济活动为主,以个体经营为主要形式,多数集中于商业、餐饮业等行业,其中小商小贩也占相当比例,其次是进厂打工。各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所从事的职业
收稿日期:2012-09-10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珠三角城市外来少数民族的流动、适应与管理”(项目编号12YJA850006)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黄庆泉(1986-),男,广东东莞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民族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社会与经济。
郭正涛(1958-),男,吉林长春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教授。研究方向:民族社会与经济。
大多具有各自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许多人的经营活动首先开始于民族特色食品,如回族的拉面、维吾尔族的烤羊肉串等。在东莞市的各大街小巷,许多街道上都可以看见穆斯林群众开的牛肉面馆,这些穆斯林群众大多是来自西北地区的回族,尤其以甘肃、宁夏的居多。除此之外,在各街道贩卖民族特色产品也是各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的一种从业特点,如穿着藏袍卖藏刀、藏药的藏民,穿着民族服装卖镀银首饰和茶叶的西南苗族和侗族妇女等。各民族文化在东莞这里得到了交汇和融合,更给这个新兴的城市增添了绚丽的民族文化色彩。
(3)流动人口以青壮年居多,但受教育水平普遍低下
外来少数民族同胞的文化教育水平普遍不高,其中以青壮年居多,他们一般只具有初中或高中文化水平。他们进城大部分是因为他们当地的农业不发达,耕地越来越少,乡镇企业又很少,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而其中大部分是青壮年。他们抱着改变自身经济状况和拓宽视野的想法,于是走出农村,来到大中城市寻找就业机会。这一类型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大多是结伴进城务工,大部分是在建筑工地、工厂或者搬家公司等从事沉重辛苦的工作。有部分人则机遇稍好,通过朋友亲戚的介绍可以从事办公室、餐馆、娱乐服务或私人服务等技术含量不高的工作。由于语言不通、生活习俗不适应等原因,大部分外来少数民族同胞都生活在城市的底下层,特别是在东莞这个到处充满挑战的城市,没有专业技术和一技之长的他们,生活甚至比在家乡的乡亲还差。
(4)聚居现象普遍
城市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存在“大分散、小聚居”的居住特点,这是由于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特点、血缘和宗族关系等原因。虽然他们分布在各个镇区街道和各种行业中,但是他们又有他们自己各自相对集中的居住区域,特别在东莞这个外来流动人口密集的城市,更能体现出这个特点。他们大部分都是和他们的亲戚朋友或者同一个民族住在一起,居住的地方大都会选择在市中心和城镇的交界地区。城市中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员,之所以会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现象,是因为他们在城市里的民族认同感要强于居住在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员,即使是本来不认识的,但只要是来自于同一个地方或者同一个民族的,感觉会很亲切。与同乡的或者同一个民族的亲戚朋友住在一起,可以在生活上相互照料,在感情上可以得到相互的慰藉和支持,减少了“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孤独感。并且,来自不同地区和民族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在现在的居住地往往会自发地形成各自的团体,会按照他们原来民族的风俗习惯和规矩来管理、约束和奖惩其他成员,如果出现问题他们可以互相帮助和支持。
二、城市外来少数民族流动
人口管理的重要性
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与其他城市流动人口有很大的不同,有其本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其不仅仅代表着每个个体,有时候还代表着整个民族。大量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走进城市,是城市化的必经阶段,对于城市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文化、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方面差异,各民族在城市中更频繁地交往和直接接触,也就有可能产生更频繁和直接的利益冲突,这会给城市的管理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会使城市中各民族的关系复杂化。
1.民族关系方面
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存在着显著的不同,各外来少数民族人员往往在穿着打扮、言行举止、生活习惯和为人处世等方面,都与汉族群众有着很大的差别。城市中有些汉族群众存在着传统的大民族主义观念,一方面,对各少数民族同胞存在着很大偏见,多数人有着对少数民族同胞敬而远之的态度,一般不和他们交往联系;另一方面,一些少数民族同胞在和汉族群众的交往中觉得格格不入,于是将自己或自己的群体与汉族群众隔离起来。这些现象妨碍着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在城市中的生活和学习,不利于城市中各少数民族的互助互爱,不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城市民族关系。东莞市是个聚集了五湖四海各民族的移民城市。由于生活习俗和文化的差异,各民族朋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联系,也缺乏相互谅解和体恤,这使本来复杂的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带来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如果外来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与汉族人口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好,势必会影响民族关系甚至造成社会动荡。
2.城市管理方面
东莞市外来流动人口复杂,其中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会给东莞市各管理部门的工作带来更加大的压力和难度。这个压力和难度不仅体现在城市交通、公共设施和卫生环境上,还体现在工商管理、计划生育等方面。大多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受教育水平普遍不高,缺乏行业专业学习和国家的制度法规等知识的培养,一些少数民族流动人员进入城市务工经商,既不按相关规定办理居住证和经商执照,甚至无视法纪,做出些违法乱纪的行为。近几年来,在各大中城市里相继出现了来自各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员在路边或者街道违纪贩卖各种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装饰品、药品或者小吃,他们几乎都没有获得相关的工商许可证,羊肉串、牛肉串等烧烤也存在着很大的食品安全隐患,甚至有的还违法贩卖管制刀具。这些行为违反了市场管理条例和市政管理的规定,但相关部门管理人员与之进行处罚教育时,往往会造成吵架冲突,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