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特思考题整理 2013.11.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复习思考题总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复习思考题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复习思考题一、选择题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
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4.两次历史性飞跃 P205.科学发展观 P53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P1517. 社会主义本质P47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即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整个历史阶段。
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P561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1.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P7412.“三个有利于”标准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P691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P7015.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1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P7117. 资源节约型社会 P19618.环境友好型社会 P19619.人民民主专政P8920. 依法治国P972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P902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P922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P9324. 政治文明P992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P1212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P12827.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P13028.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P13029.可持续发展战略 P7430、社会主义荣辱观P13031、社会主义新农村P15632、生态问题P19433、独立自主外交三条方针P2043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P20435、中国模式P22137、党的先进性P23138、学习型政党P252二、论述题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论基础是什么?P1--15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P17--183.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P20--2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是什么?P18--215、怎样理解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现实涵义?P26--276、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影响是什么?P27--30 P32--347、如何全面理解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P49--508、为什么说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P499、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大意义?10、为什么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P61--6211、如何认识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12、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P69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701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7115、如何正确看待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P79 P81--82 P83--86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哪些成效?P77--7817、简述政治文明的基本内容与基本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思考题(答案整理版)
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思考题(答案整理版)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思考题导论1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有哪些?谈谈对这些基本问题的理解。
答: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思想前提,⽤马克思主义的态度(科学的认知⽅法)对待马克思主义 2、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问题3、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主要在两个⽅⾯:⼀是党⾃⾝的建设问题; ⼆是党领导的中国特⾊社会主义发展的问题。
4、实现社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科学发展观对发展问题的重新认识。
发展终极⽬标:满⾜⼈的多个层⾯的需求和促进⼈的全⾯发展怎样发展:整体性(经济政治⽂化社会⽣态全⾯发展);协调性(五个统筹);可持续性2、中国特⾊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道路—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领导⼒量),⽴⾜基本国情(现实依据),以经济建设为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开放(基本路线),解放和发展社会中⽣产⼒(主要任务),巩固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社会主义先进⽂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体布局),建设富强民主⽂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标)(2)理论体系:邓⼩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3)制度——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1根本政治制度(⼈民代表⼤会制度)2 基本政治制度3法律体系(中特法律体系)4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题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5建⽴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具体制度第⼀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1、如何概括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情况:⼈⼝⼤国⽽⾮⼈才强国,⽂盲半⽂盲⽐例⾼;(2)从⼈均国内⽣产总值看,中国仍处在世界后列(3)从⼈民⽣活⽔平看,中国⼈民⽣活仅在总体上达到⼩康(4)从资源占有情况看,中国⼈⼝众多,⼈均资源占有量少,⾯临很⼤的资源环境压⼒(5)从城市化程度看,中国仍低于世界平均⽔平(6)从⼯业化程度看,中国也低于世界平均⽔平(⼆)结论:三个没有变1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2⼈民⽇益增长的物质⽂化⽣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产之间的社会主要⽭盾没有变3我国是世界上最⼤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2、当前中国发展阶段性特征有哪些?答:⼀、是经济实⼒显著增强,但⽣产⼒⽔平总体不⾼,⾃主创新能⼒不强,结构性⽭盾和粗放式增长尚未根本改变。
中特专题课件思考题及参考解答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专题思考题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请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制度的角度,分析这些成就取得的根本原因。
答: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中国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还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的提出。
没有作为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经济,就不能确保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就不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就不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就不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没有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缺少必要条件,就不能为我国国有经济的体制创新提供好的借鉴,就不能体现市场的调节作用,就难以实现社会资源的最有效配置,也就难以实现整个社会经济的有机发展。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使我国走上了一条快速发展的轨道。
1978年至2008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9.8%,不仅明显高于1953年至1978年年均增长6.1%的速度,而且比日本和韩国经济起飞阶段GDP年均增长率的9.2%与8.5%还略高。
所有制结构的这种变化,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比如,由于搞活了经济,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大为提高也更加丰富了,大家心目中的“三大件”早已不是自行车、缝纫机、手表,也不是彩电、冰箱、洗衣机,现在已是住房、汽车、电脑等;又如,由于各种所有制企业的发展,人们的就业方式也多样化了,国有企业的“铁饭碗”不再是人们唯一的追求,私企、外企、自主创业、个人择业等成了许多新一代年轻人的选择;再如,个人财产性收入增多,投资理财成为热门话题,国债、基金、股票、期货、外汇、黄金等成为很多人的投资手段。
中特思考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思考题1、法国《欧洲时报》认为,包括“制度优势”在内的中国特色已成为中国信心的有力支撑,你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制度优势“优”在哪里?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但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
在经历了20世纪社会主义的辉煌和挫折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现实、更加成熟,但其发展还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很多独特性。
(1)特殊的社会主义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同于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也不同于前苏联的传统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是后资本主义社会,以大工业和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为物质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后发展国家社会主义的典型代表,没有具备充分的社会主义物质条件,是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对立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传统社会主义有相似的社会背景和经济条件,但它们有本质的区别:传统社会主义教条照搬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设想,脱离现实,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曲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唯物史观为基础,对传统社会主义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是后发国家社会主义发展的全新探索。
(2)特殊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当今世界和各国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可以归结为两条道、四种模式:典型的资本主义模式、改良的资本主义模式、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新型的社会主义模式。
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模式是新型的社会主义模式,发展道路是社会主义道路,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其发展经历了长期而艰难的探索,绝非照抄照搬其他国家的模式。
(3)特殊的人文条件中国社会独特的人文条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有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包括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
(4)特殊的历史任务由于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前提,因此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首先面对的不是社会主义本身的任务,而是彻底肃清封建残余,充分实现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了的一切文明,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
(5)特殊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管理制度和体制经济: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并存;政治:民主的形式和实现还存在很大差距;文化:多元文化和主流文化的竞争日益激烈;社会管理:人们对社会管理水平的要求和社会管理水平不能满足这种要求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
中特理论思考题20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思考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们政治建设的目标。
请根据所学内容,谈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应当怎么做?
2、试述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3、请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谈谈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4、目前我国社会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大众文化通俗化的现象,针对这些现象,选择其中的一点或几点内容,谈谈你对建设好主流意识形态的看法。
5、加强和改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何在?
6、中国模式评析。
7、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你如何认识和评价这种变化?
8、结合党的十八大精神,谈谈如何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特课后习题答案整理(最终版)
3思考题三面对中国的发展,国际社会开始关注和认可中国的制度优势。
美国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认为,在经济困难时期,中国的指挥和控制体系实际上比其他市场经济体系更有效。
法国《欧洲时报》认为,包括“制度优势”在内的中国特色已成为中国信心的有力支撑。
试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优”在何处?在经济体制上,与苏联模式的高度集权的行政性计划经济体制完全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包括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在分配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资源配置上由市场机制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在政治体制上,与苏联模式高度集权和集中的政治体制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治,包括通过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建立科学化、民主化决策体制;通过发展基层民主,建立保证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体制。
在文化体制上,不同于苏联模式的文化专制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采取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前提下保证文化多样性发展的体制。
在社会体制上,不同于苏联模式的垄断控制体制,大力开展社会建设,培育和规范各类社会组织,构建有利于社会和谐的社会管理与运行机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
这五个有利于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4思考题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极大提升,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但我国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还十分艰巨。
请谈谈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中国共产党和邓小平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
中特思考题汇总(带目录,考试必备)
目录1、谈谈你对当代中国历史任务的认识和理解 (3)2、请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谈谈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3)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4)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4)5、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的最新概括? (5)6、怎样在实践中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5)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现实路径 (6)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内涵、特点和优势 (8)9、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9)10、正确认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9)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 (9)12、“战略机遇期”的基本内涵 (10)13、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11)14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12)15、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2)16、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3)17、“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 (14)18、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现实意义 (14)19、切实推进经济改革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14)20、如何理解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 (15)21、为什么说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16)2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什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形成了哪些基本经验? (16)23、如何理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关键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16)24、结合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谈谈对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的理解。
(17)25、中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18)26、有人认为,3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而政治的改革和发展却相对滞后。
谈谈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19)27、目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重点要解决哪些问题? (19)2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20)29、如何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21)3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特征: (22)31、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 (22)32、什么是文化软实力? (23)33、文化软实力的价值? (23)3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的基本特征 (23)35、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途径 (24)36、怎样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 (26)37、为什么要把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 (26)38、结合实际,谈谈为什么要把社会和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考题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考题答案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的最新概括?答: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将作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经验总结的理论,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这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的最新概括。
3、怎样在实践中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答:(1)始终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我国的改革开放正向纵深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的触及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因此我们只有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是想才能科学的认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新趋势。
(2)始终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立足国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根本基础,不同国家由于所处的时代条件和具体国情不同,在发展的道路和模式上,必定有其特殊之处。
(3)始终与改革开放相结合。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需要我们及时总结改革开放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新鲜经验,探索和回答不同的新问题,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
(4)始终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实践创造。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是真正的主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关键在于这些理论始终尊重人民群众,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基本内涵,实质上包括实践维度意义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维度意义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个方面,二者是一个相互统一的整体,不可分割。
中特思考题2013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及其相互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2、如何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历史方位及面临的阶段性特征清醒认识和把握党和国家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既是保证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全部工作切合经济发展实际的关键,也是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走向的关键。
历史方位:党中央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出发,准确判断我们所面临的世情、国情与党情。
从世情看,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从国情看,我国现代化建设成就举世瞩目,将长期处于社但仍处于并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和科技教育的整体水平还相对比较落后,工业化的任务远未完成,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实现现代化并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党情看,我们党经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奋斗,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面临的任务发生了重大转换,已经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考题答案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2.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的最新概括? (2)*3.怎样在实践中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3)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现实路径 (3)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内涵、特点和优势 (3)*7.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4)*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 (4)10.“战略机遇期”的基本内涵 (6)11.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6)12.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7)13.切实推进经济改革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7)14.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8)15.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9)16.“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 (9)17.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现实意义 (10)*18.如何理解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 (10)19.为什么说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10)*20.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什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形成了哪些基本经验? . 10 21.如何理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关键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11)22.目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重点要解决哪些问题? (11)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1)24.如何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12)2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特征: (12)26.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 (13)27.什么是文化软实力? (14)28. “文化软实力”的价值 (15)29.文化软实力的基本特征 (15)30.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途径 (16)31.怎样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 (17)32.为什么要把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 (18)33.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2034.如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22)3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 (22)3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23)37.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文明建设的关系 (24)38.怎样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24)*39.党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根本点 (25)*40.为什么要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25)*41.中国选择和平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和世界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思考题答案汇总
目录第一讲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2)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2)第二讲课程《生态文明若干问题研究》 (3)一、简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生态观的主要内容。
(3)二、试述中国共产党人对生态问题认识的深化与发展。
(4)第三讲课程 (6)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 (6)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6)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7)第四讲课程《以人为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7)理解以人为本的三个层次 (7)第五讲课程《论社会主义制度创新》 (9)一、如何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创新? (9)第六讲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若干问题讨论》 (10)一、怎样理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讨论是“始于毛,成于邓”?. 10二、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及其历史地位。
(11)第七讲课程 (11)一、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主要内容及特征。
(11)二、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胡锦涛提出中美两国新型大国关系,怎么理解这个关系? (12)三、中国是什么样的新型(世界)大国?(难度大) (13)第八讲课程《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3)一、怎样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3)二、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优越性(与西方民主制度相比) (14)第一讲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9月17日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1、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2013自辩中特公共课复习思考题答案整理版
复习范围:重点复习每章后面的复习思考题,以及十八大报告、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考试题型:以简答题和论述题为主。
考试形式:闭卷两门各100分,时长 2.5小时《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1)古代朴素自然观(加上基本观点)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虽然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坚持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但是不懂得一般与个别、运动和静止等的辩证关系,以一种片面的、孤立的和静止的方法观察自然界,即不懂得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不能把唯物主义坚持到底。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和改造自然。
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此题可以结合上课内容有自己的观点)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1.以机械决定论认识自然界。
(1)把自然界和人都看作机器,并把人排斥于自然界之外,割裂其固有联系。
(2)以机械运动穷尽物质的所有运动,抹杀物质运动形式及其特质的多样性。
(3)用量的差异说明一切物质的差异,用物质的量的规模规定其质,忽视了质和量的辩证关系。
2.以因果决定论看待自然界。
它主张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都遵循因果规律,提倡“关于自然界的安排的合目的性的思想”。
其结果:“还是没有摆脱神学的自然观”。
3、以孤立和静止的方法研究自然界。
毛中特(下)课后思考题答案(整理版)
第八章课后思考题答案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
(1)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
(2)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两者也都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
(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2. 如何从理论上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1)就其联系而言,从资源配置方式看,都是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从微观层面看,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从经济活动看,市场经济规律起着支配作用;从宏观层面看,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的;从经济运行看,法制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
(2)就其区别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如下制度特征,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三是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归宿。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标志着在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哪些重大的突破和创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标志着在所有制结构理论和实践方面又有了重大突破和创新。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既包括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公有制经济,也包括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非公有制经济。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体现了党对所有制理论的与时俱进。
(3)建立怎样的所有制结构,实行怎样的基本经济制度,只能以是否符合“三个有利于”为判断标准。
4.如何认识公有制与公有制实现形式之间的关系?(1)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中特考试思考题
思考题
3.从社会主义500年发展史的视域,理解和把握作为一种思潮的社会主义,其所具备的一般理论特征;
4.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角,深化对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
6.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旗帜的理解;
7.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结构分析;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关系;
10.要真正使我国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政府将“何去何从”?
11.如何理解不同所有制条件下效率、公平问题的实现问题?
20.制约政治体制改革的相关因素分析?
21.依法治国与坚持党的领导的关系
30.试析“利益固化的藩篱”(习近平)的成因
33.关于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认知维度及其治理
35.关于“代际公平”、“地球伦理”、“负责任大国”与发展中大国“发展权”的综合考量
43.如何寻求并拓展利于两岸和解并最终统一的“最大公约数”?
44.长期执政条件下党治面临的新挑战新考验
46.对党的先进性、代表性、执政合法性的综合思考
52.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制度属性和前进方向
5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与科学社会主义历史命运。
中特理论与实践思考题 精编答案版
目录1.请你谈谈对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的认识和理解 (1)2.请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谈谈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2)3.试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优”在何处? (2)4.“钱学森之问”是什么,谈谈你的认识 (3)5.“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的是什么?如何去实践? (3)6.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3)7.学习和领会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关于文化建设的内容。
(3)8.谈谈你对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理解 (4)9.请谈谈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 (4)10.“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请谈谈您是如何理解这段话的 (5)11.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特点和要求是什么? (5)12.认识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性和主要内容。
(5)13.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 (6)14.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和要求。
(7)15.请结合实际,谈谈为什么要把社会和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7)16.关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思想。
(7)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内容、目标及意义。
(8)18.关于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
(8)19.关于目前我国环境问题现状及成因。
(10)20.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12)21.十八大“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与生态文明建设关系 (12)22.谈谈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2)2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14)24.对于当代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国际上有许多评论和预测,这些评论和预测有哪些(如“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等,试例举一二,并评述之? (15)1.请你谈谈对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的认识和理解本世纪中叶,中国要基本实现现代化,面临三大历史任务:1. 既要努力实现欧洲早已完成的工业化,又要追赶新科技革命的浪潮;2. 既要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又要实现社会公平正义;3. 既要实现国内的可持续发展,又要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
中特思考题参考答案整理详解
中特思考题参考答案整理目录◆如何实现公平正义? (2)◆当前中国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出路? (2)◆简述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
(2)◆试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
(3)◆马恩社会主义观是空想的还是科学的?为什么? (4)◆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有何差异?如何解释二者之间的差异? (5)◆如何从文化的角度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6)◆简述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6)◆简述中国新型大国外交? (7)◆如何科学理解“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 (8)◆如何理解“两种本质不同的人本观”? (9)◆怎样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0)◆如何实现公平正义?社会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和目标,也是一个文明社会进步的标志。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明确提出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切实维护与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
实现路径:第一,始终坚持发展首位。
在发展中实现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
在新世纪新阶段,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的根本途径,仍然是努力发展社会经济,最大限度地提高社会物质生活水平,为实现更高水准的社会公平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
第二,建立公正的社会分配结构。
由于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收入分配公平一方面受社会主义制度规定性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受中国初级阶段现实国情的制约,现阶段得到的分配公平是相对的公平。
为此,初次分配是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再分配中坚持以公平为主的分配原则。
第三,建立公正的社会制度机制。
制度上的公正是政治上的保证。
应拓宽和健全监督渠道,把权利运行置于有效的制约和监督之下,加强社会监督,保障公民的检举权、控告权、申诉权,保障公民参与有关切身利益的各种决策。
塑造信息对称的政治环境,建立一套有效机制来保证信息的公正、公开和有效传递,实行信息公开化,推动决策民主化,是当前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
中特思考题 (仅供参考)
(一)上课的思考题1.怎样理解中特的科学社会主义基础(1)“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中特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实际和时代特色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2)“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思想方法:彻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彻底解放和发展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最广大人民群众。
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
(3)“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凡是有利于两个解放和发展的思想、制度、实践都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凡是不利于两个解放和发展的思想、制度、实践都是我们要改革和突破之处。
(4)四个“中国特色”:1)实践特色:初级阶段,改革开放,生命依据,价值支撑2)理论特色:基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理论自觉3)民族特色:优良传统,民族复兴4)时代特色:工作重心,改革开放;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科教兴国,依法治国;两个文明,总体布局。
2.怎样深刻理解当代中国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是对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
在当代中国,只有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完成中国当代的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1)两大历史任务: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前者是前提,后者是目的。
(2)三大事件:1)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3)进行了改革开放,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中国梦:是两大历史任务和三件大事的总结和展望。
1)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2)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3)新中国成立10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4)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4)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1)应在完成和推进三件大事的基础上,继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篇章;2)应正确把握好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3)应当展望和把握未来中国发展的光明前景,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特思考题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党不断开拓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的前进旗帜,也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理论主题和实践主题,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要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是当代中国的主题这一问题,须首先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中国共产党担当起了完成两大历史任务的责任,集中体现为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一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二是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三是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展现出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明确指出要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3)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它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旗帜。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指引下,中国获得了自近代以来从未有过的长期快速稳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关键在于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即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以及时代特色。
20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思考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
5.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6.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及动力
7.中国农村改革的成就与存在问题
8.生产资料公有制及其实现形式
9.推动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实现有机结合
10.现阶段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及产生原因
11.深化分配制度改革,逐步缩小收入差距的举措
12.马克思主义民主论
13.村民自治
14.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历史必然性
15.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16.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17.如何理解指导思想一元化与多元社会思潮的关系
1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实现社会公平、公正和平等方面的成就与问题
19.打造社会公平、公正、平等的制度基础与体制保障
20.如何理解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
21.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题型:1名词解释4—5个(20分)、2辨析()、3简答()、4材料和论述(40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特思考题(2013年11月19)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及其相互关系。
(导论,论述题20’*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根本政治、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者内在联系在一起,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并随着实践而不断发展和完善。
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2、如何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历史方位及面临的阶段性特征?(第一讲,论述题 20’* 2)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冲破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打开了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崭新局面,形成了对外开放的全新格局,实现了新的历史性突破。
当代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快速推进,在整体上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业大国;信息化已跨入中等水平的国家行列,信息化,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已初见成效;城镇化已进入加速时期,城镇化率逐步接近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市场体系初步形成;国家化发展日益深刻,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都将处于“五化”不断深入,并且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历史进程中。
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努力突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以崭新面貌登上并屹立于世界舞台,成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合作的一支重要力量。
当代中国与世界前所未有的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与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特征: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发展的一个显著地阶段性特征。
阶段性特征还包括①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③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
④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⑤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
⑥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⑦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⑧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3、谈谈你对在我国“实现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的理解。
(第一讲,论述题 20’* 2)实现科学发展,就要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立场。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就要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各项工作中都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
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就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激发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集中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要把改革发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上,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体现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上,更加注重发展成果的普惠性,努力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4.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发展道路。
(第二讲,辨析题 10’* 3)经济发展战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关于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基本任务、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并在实践中不断坚持和发展了这一基本战略思想,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确定了基本战略思路。
经济发展道路是指从经济发展实际出发确立的实现经济发展目标任务的具体途径和方式。
中共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实现现代化的整体推进。
经济发展道路主要包括:一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经济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
二是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
工业化和城镇化实际上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工业化以城镇化为载体,工业化的过程也就是城镇化的过程。
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良性互动是指以工业化来带动城镇化,同时,城镇化的进程反过来进一步推动工业化的发展。
二者互动才能实现良性发展。
三是推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
就是城镇化发展要顺应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不断提高为农业现代化服务的水平。
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是不能分开的一个整体。
四是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现代化是一个整体,“新四化”同步发展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重点在于整体发展。
5.简要说明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第二讲,辨析题 10’* 3)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规模在数量上的扩大。
经济发展,则不仅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规模在数量上的扩大,而且包括经济结构优化、经济效益提高、生态环境良好、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等内容。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一定的经济增长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必经阶段。
但经济增长并不等于经济发展,只有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才是真正的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重要保证和最终目标。
只有实现真正的经济发展,才能为经济持续不断的增长创造重要条件、提供基本保障;只有达到经济社会方面的均衡、持续和协调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期待和要求,推动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才算真正达到。
6.如何认识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发展道路。
(第三讲,简答题 10’*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实践的主要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就是高举人民民主旗帜,从中国国情出发,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我们要①始终高举人民民主的旗帜。
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根本目标。
②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这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性质和中国民主的性质,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根本要求。
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这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途径。
④不能搞“三权分立”和多党制。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
一个国家采用的政治制度模式也是依据本国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确立的。
7.为什么我国不能搞“三权分立”和“多党制”?(第三讲,简答题 10’* 3)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
世界上从来没有抽象的、纯粹的民主,而只有具体的、历史的民主。
一个国家采用的政治制度模式也是依据本国具体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确立的。
“三权分立”主要是指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分别由不同的国家机关掌握,相互独立、互相制衡。
它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建制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某一集团独揽权力,便于资产阶级统治集团内部实现“民主”,但并不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实际上是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和制衡,是实行资产阶级专政、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的工具。
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的权利具有至上性、不可分割性;中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不存在根本利益不同的利益集团。
因此,在中国,既没有搞“三权分立”的政治基础,也没有搞“三权分立”的经济基础。
西方国家的两党制和多党制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各种政治力量相互角逐下逐渐形成的,反映了其社会不同利益群体特别是垄断资本集团分割国家权力的需要。
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多党制曾带来了社会动荡和内乱,当今中国也不存在搞多党制的社会条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同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状况相符合,也同中国疆域广大、人口众多、民族众多等实际状况相适应,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型政党制度。
8.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四讲,辨析题 10’* 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特别重要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