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相关知识100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相关知识100题
一、相关术语
1、危险源: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企业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2、风险:
某一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的组合。
3、危险源辨识:
对煤矿各单元或各系统的工作活动和任务中的危害因素的识别,并分析其产生方式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
4、风险评估:
评估风险大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进行估计和衡量。此过程往往伴随着对风险的排序、分级。
5、风险预控:
根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结果,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控制或消除可能出现的危险源,预防风险的出现的过程。
6、危险源监测:
在生产过程中对已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监测、检查,并及时向管理部门反馈危险源动态信息的过程。
7、风险预警:
对生产过程中已经暴露或潜伏的各种危险源进行动态监测,并对其风险大小进行预期性评价,及时发出危险预警指示,使管理层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的活动。
8、不安全行为:
不安全行为又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是指可能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如员工的违规行为;而广义的不安全行为是指一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既包括可能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也包括可能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如管理者的违章指挥行为、不尽职行为。对煤矿的安全管理来说,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属于狭义的不安全行为,而管理者的不尽职行为则属于广义的不安全行为。
9、管理对象:
是管理对象单元的一种划分,是对危险源的总结和提炼,是通过管住管理对象实现对危险源的控制或消除。
10、管理标准:
是一种标尺,是管理对象管到什么程度就可以消除或控制危险源的风险的最低要求。管理(对象)标准可以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行业有关标准和企业标准从严制定。
11、管理措施:
是指达到管理标准具体方法、手段。
12、PDCA管理模式:
是戴明提出的一种循环管理模式,包括计划、实施、检查和改进,从管理的计划到改进是一种闭环的管理。
二、本质安全风险管理
13、传统的安全管理的特点:
是具有强制性、被动性、事后性经验性;
14、现代的安全管理:
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注重全面、系统、超前和过程控制。
15、本质安全管理的目标:
是通过以预控为核心的、持续的、全面的、全过程的、全员参加的、闭环式的安全管理活动,在生产过程中做到人员无失误、设备无故障、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进而实现人员、机器设备、环境、管理的本质安全,切断安全事故发生的因果链,最终实现杜绝已知规律的、酿成重大人员伤亡的生产事故发生。
16、危险源根据其属性可分为哪两类,区别是什么:
(1)本质型危险源:
是由生产条件自身特点决定的,存在于机器设备、设施、自然地质条件、工作场所等中的固有的危险因素。本质型危险源其危险本质是无法改变的,对其控制更多的依赖于技术、工艺水平。
(2)非本质型危险源:
凡不是本质型危险源的不安全因素都是非本质型危险源。非本质型危险源大多是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对其控制需要依靠有效的管理,并且可以避免。
17、危险源辨识的范围:
涉及所有的系统,包括生产系统、非生产系统,及所有工作任务、生产工艺、紧急与意外情况。18、危险源辨识的依据:
事故发生机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程、条例;相关的技术标准、企业内部信息。
19、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和目的:
在企业安全事故机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本企业实际的人员配备条件、机器装备条件、自然地质条件等,综合运用事故树分析法、安全检查表、问卷调查法、标准对照法以及工作任务分析等危险源辨识方法,系统地辨识存在于煤矿上的危险源以及其起因和后果。
危险源辨识是企业本质安全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找到危险源才能确定管理对象,进而建立本质安全体系、管理标准体系,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政策和程序。
20、危险源动态信息采集方法:
填表的方法、监控仪器监控的方法、举报的方法、其他信息采集方法
21、危险源动态信息传递方式:
实时传递、定期(定时)传递
22、风险按照大小和来源分为:
(1)按风险的大小可分为:特别重大风险;重大风险;中等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
(2)按照风险来源分类可分为:来自人员的风险;来自机(物)的风险;来自环境的风险;来自管理的风险。
23、风险的特征
(1)不确定性。(2)客观性。(3)可测性。(4)损害性。(5)潜在性。
24、本质安全风险管理的特点:
(1)全方位管理。(2)全过程管理。(3)螺旋上升管理。(4)以预控为核心。(5)双保险、闭环式管理。
25、风险预控的方法:
风险预控的具体方法很多,可以归纳为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两种方法。
(1)技术手段。采用先进的技术方法、使用可靠性能高的技术装备等技术手段是控制本质型危险源的最重要的方法,
(2)管理措施和方法。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和方法是控制本质型危险源、
消除非本质型危险源的重要前提。
27、人员方面危险源包括:
来自人员方面的危险源主要包括:1)操作不安全性(误操作、不规范操作、违章操作);2)现场指挥的不安全性(指挥失误、违章指挥);3)失职(不认真履行本职工作任务);4)决策失误; 5)身体状况不佳(带病工作、酒后工作、疲劳工作等);6)心理异常(过度兴奋或紧张、焦虑、冒险心理等)。
28、机械方面危险源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