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合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教材总第198期

数学合作学习对于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基本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具有重要意义。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美国兴起以来,合作学习方法已在很多国家推广使用,但合作学习方法与其他教学方法一样,有其优点,也有其不足,正确看待合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剖析其根源,扬长避短,是有效进行数学合作学习的关键。笔者对其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一、初中一年级数学合作学习存在问题的表现

1.合作学习基础薄弱

合作学习是教师将学生随机或有计划地组合成小组,通过学生小组成员的合作,完成所布置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数学发展遵循逻辑规律,学习数学需要在理解新概念的基础上,通过概念、判断和推理方式等深入学习。一切数学思维都以数学概念为基础,数学概念的学习,必须经过具体—抽象—具体的认识过程,才能使概念得以真正掌握,所以,对于原始概念的学习,关键在于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或通过其他方式,理解其含义,在定义新概念时能否迅速回忆和应用相应的原始概念。也就是说学数学需要在理解准备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不断深入学习,准备知识不牢固或不理解就难以学习后面的知识。所以,合作学习中的预习是对已有知识的深入理解和了解新知识的不可或缺的过程。学生通过预习可以对新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形成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这是合作学习阐述己见的基础。同时,合作学习需要最基本的能力,就是合作能力,它是一种相互协作和相互配合的能力。而合作学习中的合作能力低下,必然造成效率低下。在一些课堂上,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后,小组活动表面上热热闹闹,一改以往静听—接受的学习方式,但是小组内学习效率低下。有的小组内为谁先发言而争吵不休;有的小组成员思想开小差,聊侃与任务无关的事;有的为挑选临时组长,你推我让;有的学生趁机偷懒,小组成为他们的“避风港”等等,这样的合作学习很难产生互帮互学、相互启发思维、培养协作精神的良好效果。[1]

2.合作学习测试效果不佳

为检测教学效果,合作学习每课都要留下几分钟对课堂合作学习效果进行测试,笔者通过近三年的教学实践发现课堂测试的效果往往不太理想,或者说效果不理想的占多数。笔者针对不同的知识点设计的问题顾及其理论性与层次性,其题形多样,有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在这几种题形中尤其计算题效果最不理想,主要表现在考虑问题不全面。如A小于1且不等于0,往往不等于0考虑不到,又如:学生思考问题缺乏独立性,有依赖他人的思想,学习浮而不实。在讲有关数字问题的实际问题时,学生对两位数、三位数的表示进行了探究,然后汇报探究的结果,如一个两位数个位数字是a,十位数字是b,这个两位数是10b+a,一个三位数个位数字是a,十位数字是b,百位数字是c,这个三位数是100c+10b+a,学生都能掌握。可检测时出了一个填空:一个两位数是a,一个三位数是b,把两位数放在三位数的前面得到的五位数是多少?很少有学生答得出来。

3.教师角色定位较难

笔者所在学校明确规定,一堂课45分钟,教师讲授2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学习25分钟。教师的20分钟主要是以答疑为主,同时要围绕一堂课应掌握的知识点设计问题,使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和探究。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该干些什么?一般教师都在组间巡视,扮演好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角色,深入各学习小组,了解学生合作学习的进展情况,揣摩学生的心理,体会学生的学习困难,适时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技巧、组织讨论的要领等,学生讨论偏题时,教师及时“纠偏”,当讨论受阻时,教师及时点拨,指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但也有一些教师忙于看下一环节的教案设计,更有教师东张西望,以放松一下自己的身心,或干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

4.合作学习小组学生分工不明

合作学习是一种分工协作共同探究的行为,虽然小组中有优秀生和中等生、优秀生和困难生之组合,在学习过程中,优秀生凭借其基础,很有可能在小组中扮演着核心人物,主宰着整个小组,学困生只能听优秀生的讲解,不管其能否听懂,能否理解都只是听,没有自我探索的空间和余地,形成对优秀生的依赖盲从。同时,在合作学习中为掌控合作学习的进展,对小组成员一般需要进行分工,分出组内谁是主持人,谁是记录人,谁将代表本组发言人等,如果没有分工合作学习很容易成为“自由市场”,教师难驾驭,学生无收获,合作学习成效低。

5.问题设计的难易度难以把握

合作学习的目标要明确、恰当,便于操作,像布鲁姆说的那样,“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即让学生明确该干什么,怎么干,通过合作学习达到什么目的。小组学习开始前,教师要使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任务,提出的问题一定要难易适当。在数学课开始时当教师设计好问题,要求学生通过以前学过的知识和参照课本,对问题一个个地进行讨论求解时,各组难以进行下去。如果问题太简单,一看就会,没有探究和讨论的价值,就没必要小组合作;若问题太难,学生无从下手,小组学习只能流于形式。有一种情况是,所有组的学生都讨论不出来,学生无法迅速准确地把未知信息与已有的认知经验联系起来,教师提出问题后缺乏恰当的

初中数学合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冒亚萍

摘要:为科学有效地开展数学合作学习,在阐述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效率低下、效果不佳、教师错位、分工不明等问题表现的基础上,对数学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理性分析,提出在初中数学中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设想。

关键词:数学教学;合作学习;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冒亚萍(1967-),女,江苏如东人,如东县岔南初级中学,中学一级教师。(江苏 如东 226400)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11-0133-02

DOI编码:10.3969/j.issn.1007-0079.2011.11.066

133

1342011年第11期

引导,学生一时不知从哪切入,匆忙展开讨论。例如:七年级上册第105页探究2,教师提出问题后就让学生以四人为小组讨论探究,由于学生还没明确“含油率”、“10个百分点”、“产油量”等词的含义,因此学生无法解决探究问题。

二、数学合作学习的理性分析

1.合作学习的学生应有一定的基础能力

合作学习是一个知识积累与能力提升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需要有开路先锋最先找到探究问题的路径,找到理解问题的方法和问题的答案,通过与其他同学的沟通和交流,使各学生从各自角度对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进行理解。所以,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必须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概括总结能力等等。知识建构论认为:“人的知识结构的形成,一方面离不开个人主体的活动,另一方面也离不开主体交往。从根本上讲,人的知识是社会生活中不同主体之间建构的产物。”[2]因此,建构性学习方式是与人的交互作用的本质相关的。很多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并没有进行合作学习,缺少这种探究的能力,在合作中这种交互作用很弱,难以通过这种交往作用来构建知识。

2.数学合作学习理解不等于掌握

数学合作学习通过探究与讨论,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得出答案,对相应的知识点基本得到理论与认识,但这种认识应是初浅的,会讲不等于会做,会说不等于会做。数学合作学习使学生会说会讲。为检验课堂学习效果,留取最后5分钟要求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解题,其效果必然不理想,同时,在合作探究前没有真正地对问题进行思考,因此不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题。其实,要想学好数学,必须多做练习,要围绕基本知识点做题,在做题时理解知识、巩固知识。课本上的练习题,往往都是针对一个知识点出的,是最基本的题目,必须熟练掌握,若干个基本题掌握了,许多综合题不愁解不了。可见,合作学习后即通过计算题、填充题和问答题来测试学习,其效果很难达到理想状态。

3.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变

教学活动是一个人与人相互作用的系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交往的过程。只有在交往中,才能实现培养人,诸如传授知识、掌握技能、养成规范乃至发展个性等的目的。传统的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活动中的交互作用主要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而在合作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前20分钟提出预先设计的问题和解答学生的共性问题。其余25分钟由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通过多边、共时、交互作用性和影响,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直接交往,使学生充当了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不再是主导者,而是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教师应深入学习小组,了解学生合作学习的进展情况,揣摩学生心理,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适时给予指导,有针对性地帮助各组学生将合作学习活动开展起来。如果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教师应检查他们完成任务的质量;当发现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时,教师应及时“纠偏”;当讨论受阻时,教师要及时进行点拨,指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4.设计的问题应成为学生合作学生的路标

合作学习中将各知识点变为一个问题,由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出问题的答案。因此,合作学习中为使学生顺利达到预期学习目标,科学设计问题成为关键。一个个问题成为学生合作学习中的一个个路标,也是学习的目标。设计的问题应是对学生合作学习目标的明确,通过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明确该干什么,怎么干,通过合作学习达到什么目的。教师所设计的问题一定要难易适当,使学生便于操作,提出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这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关键。所谓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即把问题设计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即我们形象地称为“跳一跳、摘桃子”。这个桃子不是伸手可摘,问题对他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不是一下子能解决的,但通过自己的努力,又是可以解决的,这样才能使合作学习卓有成效。[3]如果问题设计太简单,一看就懂,就失去了探究和讨论的价值,也就没必要小组合作探究,但是,如果问题设计太难,将使学生无从下手,小组的合作学习也只能流于形式。

三、初中数学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设想

1.循序渐进开展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能力,同时,合作学习也有一定的技巧。因此,为取得好的效果,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针对教师设计的问题,依照课本进行探究,建议合作学习中对整个课堂时间的安排,教师开始讲授的时间长一点,将最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内容安排学生合作学习,即合作学习的时间可以先短一点。其目的是提高学生对合作学习这种形式的理解和驾驭能力,熟悉这种学习方法。

2.合作学习中的测试不能削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合作学习中一般每课都要对课堂学习的效果进行测试,这是必要的。但如何测试、以何种形式测试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一些学校采用测试题的方式,由全体学生通过对试题的解答来体现学习的效果,从笔者近年来的实践看,其效果并不理想,而有些学校采用小组代表发言的方式来检测小组学习的效果,虽然这种形式可以促进小组形成整体意识和团队精神,通力合作进行学习,但这种形式并不能体现小组中每个成员的学习效果。笔者建议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两者相结合的方式,既调动学生小组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每位学生学习的效果。

3.设计问题要有层次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不仅要解答学生不理解的问题,其设计的问题一定要有一定的层次性,一个问题就是一个知识点,前一个问题是理解和掌握后一个问题的阶梯,各问题的设计不宜太难,也不能太容易。一个问题就是一个目标,需要学生探究和努力才能达到。要对学生提出自学的要求,自学是更好地开展探究学习的基础,它可以使合作学习中学生的讨论更充分,对问题的理解更透切。

4.做到教师定位准确,学生分工明确

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更多元化,既是主导者,又是引导者和合作者,在讲授普遍存在的难题和提出设计问题时是主导者和引导者,在学生合作学习中是合作者,与学生平等地进行探导。合作学习中学生必须进行必要的分工,有主持,有记录,而且,这种角色应轮流进行,给每个学生相同的锻炼机会。值得提出的是,小组成员不仅要将优等生与学困生结合在一起,而且,还应考虑到学生性格、性别的互补,努力使每个学习小组成为融洽而又活跃的学习小组。

参考文献:

[1]程丽静.如何更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34):88-89.

[2]武思敏.全国教学交往问题理论研讨会纪要[J].教育研究,1998,(7): 76.

[3]毛瑞芬.浅谈合作学习的特点及方法[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

(4):77-78.

(责任编辑:苏宇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