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稳态与环境》浙科版

合集下载

浙科版高中生物实验汇总

浙科版高中生物实验汇总

附件1 浙科版高中生物实验汇总必修一《分子与细胞》
1.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和蛋白质
3.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细胞体积的关系
4.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5.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
6.观察叶绿体
7.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
8.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
9.光和色素的提取与分离
10.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11.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12.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
13.酶的催化效率
14.乙醇发酵实验
15.检测细胞中的DNA和RNA
16.探究洋葱表皮细胞细胞液的浓度范围
17.探究酶的专一性
必修二《遗传与进化》
1.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
2.减数分裂模型的制作研究
3.分析摩尔根的果蝇伴性遗传实验
4.资料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5.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6.探究DNA的复制过程
7.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8.模拟自然选择
9.通过数学计算讨论种群中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的变化
10.遗传病的概念辨析
11.制作“假想的家族”家系图
12.模拟两对相对性状测交的实验
13.分析各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曲线的意义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
1.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
2.接受刺激,发生反应
3.甲状腺素促进蝌蚪变态
4.模拟尿糖的检测
5.模拟用标志重捕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
6.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7.设计并制作生态瓶
8.人体内血糖浓度与胰岛素。

植物激素调节-浙科版必修3稳态与环境教案

植物激素调节-浙科版必修3稳态与环境教案

植物激素调节-浙科版必修3 稳态与环境教案一、植物激素的概念和种类植物激素是一类生长物质,通过在植物体内调节生长和发育过程来影响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植物激素主要由植物自身合成,也可以由环境中的物质促进或抑制合成。

根据其化学性质、生物活性和作用机理,植物激素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生长素:是最早被发现的植物激素,具有刺激植物细胞分裂和伸长的作用,促进茎、根和芽的生长。

生长素在植物中广泛存在,其合成受光周期、温度、水分等因素的影响。

2.赤霉素:是植物生长中的一种重要激素,对整个植物体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如促进植物细胞分化、促进叶片生长、增加分化细胞的数量、促进花芽分化等。

它可以被光线、温度等外界因素调节。

3.细胞分裂素:是刺激细胞分裂的激素,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对植物整体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的合成受昼夜周期、气温、水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4.赤素:是控制植物花芽分化和开花的关键物质,促进花芽形成和花蕾分化,加速开花进程,提高花朵质量和数量。

赤素可被低温、光周期等环境因素影响合成。

5.脱落酸: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对植物叶片脱落、果实脱落等过程的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合成受光周期、温度、干旱等因素影响。

二、植物激素的调节作用植物激素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细胞分裂和伸长:不同种类的激素对细胞的分裂和伸长有不同的促进作用。

2.促进芽的萌发和发育:一些激素可以促进芽的萌发和发育,帮助植物在新的季节中迅速发芽生长。

3.促进根系的发育:植物激素可以促进根系的发育,提高植物的吸收能力和生存能力。

4.控制植物生理进程:植物激素可以控制植物的生理进程,如花的开放、果实的成熟、叶片的脱落等。

5.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植物激素可以促进植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如调节干旱、低温、高温等环境下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三、植物激素的应用植物激素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应用领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植物生长:植物激素能够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产量和质量。

精选2019-2020年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3 稳态与环境第三章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第三节 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巩

精选2019-2020年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3  稳态与环境第三章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第三节 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巩

精选2019-2020年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3 稳态与环境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第三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巩固辅导二十第1题【单选题】下列不属于免疫功能异常而导致的病是( )A、过敏性鼻炎B、系统性红斑狼疮C、糖尿病D、艾滋病【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如图表示人体内某种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细胞是浆细胞,它与吞噬细胞均具有识别功能B、吞噬细胞接触被凝集的红细胞,导致红细胞裂解C、红细胞膜上的抗原与抗红细胞抗体特异性结合D、青霉素过敏反应与该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相同【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不属于淋巴器官的是( )A、胸腺B、脾C、骨髓D、垂体【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免疫能力低可能会引起人体稳态失衡,免疫能力越强越有利于稳态的维持B、吞噬细胞可吞噬病原体,如果能够在溶酶体作用下彻底分解清除,则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B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D、过敏反应发作迅速,反应强烈,但消退较慢【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属于正常免疫反应的是( )A、注射青霉素过敏B、吃海虾后浑身起红色疹子C、风湿性关节炎D、器官移植后的排异反应【答案】:第6题【单选题】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道防线②抗原都是外来异物③人体分泌的乳汁中含有某些抗体④吞噬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免疫⑤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⑥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引起自身免疫病⑦对移植器官的排斥是通过细胞免疫进行的A、①④⑤⑦B、①②③⑦C、③④⑤⑦D、②③⑥⑦【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乙酰胆碱是可以引起突触后膜兴奋的递质,某病人血液中含有对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该病人所患疾病及表现为( )A、自身免疫病、肌无力B、免疫缺陷病、痉挛C、免疫缺陷病、肌无力D、过敏反应、痉挛【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体液免疫中的抗体和过敏反应中的抗体不同之处在于( )A、来源B、作用C、分布D、化学本质【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下列五种反应依次属于( )( 1 )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 2 )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感染亦可导致严重发病( 3 )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抗红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 4 )人体感染酿脓链球菌后,机体产生的抗体不仅向它发起进攻,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 5 )当细菌的外毒素进入人体后,体内产生特异性的抗毒素与之结合,使它丧失毒性①正常免疫②自身免疫病③免疫缺陷④过敏反应A、②③①④③B、④③②②①C、②①④①③D、④③②①①【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酿脓链球菌反复感染人体可引起风湿性心脏病,其主要原因是( )A、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丧失B、外来抗原直接作用于机体某些组织C、抗体与自身组织发生反应,引起自身免疫病D、外来抗原与自身某些组织细胞有共同的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解析】:第11题【单选题】2013年8月,北戴河海滨屡次出现海蜇伤人事件,已知海蜇毒素量微小时可被机体免疫系统慢慢消除,量较大时可引发机体较强的组织胺反应,且其扩张血管及增强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作用也很强,严重时可导致肺水肿及过敏性休克。

高中生物浙科版稳态与环境第六章生态系统 第六章第23课时

高中生物浙科版稳态与环境第六章生态系统 第六章第23课时

第六章生态系统第23课时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目标导航 1.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成分。

2.说明食物链和食物网以及生物所处营养级。

3.评述生物放大。

4.举例说明生态金字塔。

一、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由__________及__________所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系统。

地球上有许多生态系统,大至________,小至池塘。

2.生态系统的分类: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3.生态系统的成分:由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能源、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七大成分组成。

4.生态系统的功能:进行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和生物放大(1)在生态系统各生物之间,通过一系列的______________关系,不断传递着________所固定的能量,这种单方向的营养关系叫________。

捕食食物链是以________________为起点的;腐食食物链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为起点的。

(2)食物链不仅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通道,而且也是杀虫剂和各种有害物质______________的通道。

化学杀虫剂和有害物质通过________逐级积累和浓缩,在生物体内____________,导致危害的现象就叫生物放大。

2.食物网(1)在一个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__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营养关系,叫做食物网。

食物网越________,生态系统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就越强;食物网越________,生态系统就越容易发生波动和毁灭。

(2)____________是地球上最稳定的生态系统,而________是最脆弱的生态系统。

三、营养级和生态金字塔1.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______________的总和。

营养级的位置越高,归属于这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数量和能量就________。

2019-2020学年度高中必修3 稳态与环境生物第五章 群落第二节 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浙科版练习题二十五

2019-2020学年度高中必修3  稳态与环境生物第五章  群落第二节 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浙科版练习题二十五

2019-2020学年度高中必修3 稳态与环境生物第五章群落第二节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浙科版练习题二十五第1题【单选题】关于群落的描述不准确的是( )A、水平结构上种群分布与土壤的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有关B、同一时间栽培,长势相同的人工马尾松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C、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大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D、沙丘上造林、沧海桑田等现象说明了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有关群落水平上研究问题的说法,错误的是( )A、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B、捕食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构成的种间关系C、森林植物的垂直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D、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在一片森林里,群落是指该区域内( )A、所有的树木B、所有的动物和植物C、所有的生物与无机环境D、所有的生物【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科研人员对某湖泊生态系统的有机碳生产率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湖泊的叙述错误的是( )A、影响浮游植物有机碳生产率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和温度B、不同水层分布着不同类群的生物是生物群落垂直结构的具体表现C、四个月份中,9月份每一水层有机碳生产率均比其他月份高D、当水深超过﹣0.6m时.7月份的有机碳生产率均低于其他月份【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将特定的培养基装入锥形瓶,培养酵母菌。

由于操作不慎,培养基受到污染,不仅长出了酵母菌,还长出了细菌和霉菌等微生物。

瓶中的一切生物构成了一个( )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圈【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依次属于种群和群落的是( )A、生活于某池塘中的全部草鱼与全部生物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与全部爬行类动物C、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赤链蛇与全部植物D、一座高山上的全部马尾松与全部油松【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浅海中海藻、节肢动物、鱼类、微生物等生物生活在一起,这些生物构成了( )A、群落B、种群C、生态系统D、生物圈【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内固定不变B、种群密度越大,其种群数量就越多,种内斗争也就越激烈C、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D、草地生态系统中群落的水平结构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性【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研究人员发现一个灌木群落中,某种基于种子繁殖的灌木,其分布型随着生长进程会发生改变,幼小的灌木呈集群分布,中灌木呈随机分布,大灌木呈均匀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这种改变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B、这种改变是群落演替所引起的结果C、均匀分布的形成主要是不同灌木种间竞争引起的D、该研究表明灌木群落的丰富度较高【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鸟类的领域行为可以导致某鸟种群呈均匀分布型B、顶极群落的结构最复杂和最稳定,将永远保持原状C、开阔大洋的年净初级生产量比河口的年净初级生产量更高D、陆地初级生产量之和比海洋初级生产量多,因而陆地次级生产量比海洋次级生产量多【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说法错误的是( )A、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提高该区域生物的的环境容纳量B、顶极群落主要是由平均温度和年降雨量所决定的C、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D、海洋渔业生产中维持鱼类资源适当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答案】:【解析】:第12题【单选题】要认识一个群落,需要从各个层面研究群落的特征。

内环境与稳态教案(学习相关)

内环境与稳态教案(学习相关)

第一节内环境与稳态教案姓名:卢海锋学校:湖州二中一.教材分析本节选自《浙科版生物学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二章第一节。

主要讲述了动物内环境的组成、作用及稳态的概念、生理意义等相关知识。

稳态调节机制在后面章节中要逐步展开、深化,在本节仅做简要概述,以承上启下,因此达到了解水平即可。

每一个人的健康都与内环境的稳态有关,几乎所有人都亲历过诸如发烧等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

通过学习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构建概念,经过思想认同强化自我保健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中“内环境的组”和“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都比较抽象,而这些内容涉及一些初中知识,如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血浆的基本成分等,在此基础上总结内环境的成分、理化性质就相对容易;初中还学习了人体内几大系统的功能,在此基础上总结内环境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内容就不会太难。

学生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如手脚等部位有时会磨出“水泡”,人体需要摄入营养物质、氧和排出代谢废物。

此外,和必修1中“酶活性的影响因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等内容有密切联系。

总而言之,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对于本节的学习应该不会困难。

三.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本节课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依赖与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本堂课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首先本节课所运用的教学手段有播放视频、flash、ppt等教学辅助工具。

同时为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特安排学生上台做练习(看图画出内环境各个成分之间的练习),以及讨论“稳态失调”等现象。

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单细胞与多细胞生物进行物质交换的异同点。

2)说出内环境的含义、组成、成分、及作用;稳态的概念及生理意义。

3)描述内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及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4)举例说明稳态破外所引起的疾病有哪些。

技能目标: 1)分析比较单细胞生物与多细胞生物进行物质交换的的异同点,培养分析、归纳的能力。

对高中生物教材中细胞免疫示意图的探讨

对高中生物教材中细胞免疫示意图的探讨

对高中生物教材中细胞免疫示意图的探讨作者:王苗苗来源:《中学生物学》2015年第03期浙科版高中生物学必修3《稳态与环境》教材中(以下简称教材)“特异性反应”一节内容编写得深入浅出、图文并茂,比较适合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阅读。

但对教材52页的细胞免疫示意图中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的呈现存有疑问,认为有修改与完善的必要。

原图如图1所示。

疑问1: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的抗原—MHC复合体到底来自巨噬细胞还是被感染细胞?查阅高校教材可知,根据被提呈的抗原来源不同,可将其分为两类:外源性抗原和内源性抗原。

前者是指APC(抗原提呈细胞,如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从细胞外部摄取的抗原,此类抗原在被溶酶体降解成含13~18个氨基酸的短肽后,与细胞表达的MHCⅡ类分子结合形成抗原—MHCⅡ类分子复合体,提呈给CD4+T细胞(主要指辅助性T细胞)识别,诱导其参与免疫应答,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过程均需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的协助作用;后者是指靶细胞内合成的抗原,如病毒感染细胞后合成的病毒蛋白、肿瘤细胞合成的肿瘤抗原以及细胞内某些自身成分等。

内源性抗原同样会被降解为含6~30个氨基酸的短肽,然后与细胞表达的MHC I类分子结合,形成抗原—MHC I类分子复合体,提呈给CD8+T细胞(90%的细胞毒性T细胞为CD8+T细胞)识别,诱导其参与细胞免疫应答。

由此可见,辅助性T细胞主要识别APC表面的抗原—MHC Ⅱ类分子复合体,而细胞毒性T细胞则主要识别靶细胞表面的抗原—MHC I类分子复合体。

当然,当APC被病毒感染后也可以形成抗原—MHC I类分子复合体提呈给细胞毒性T细胞。

另外,约10%的细胞毒性T细胞为CD4+T细胞,也可识别APC表面的抗原—MHC Ⅱ类分子复合体。

但鉴于教材中的图示为一般状况,因此建议将原图中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巨噬细胞表面的抗原—MHC复合体改为识别被感染细胞表面的抗原—MHC复合体。

疑问2: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是否产生记忆细胞?教材51页中明确表示:“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受到刺激,开始反复分裂,形成巨大的数量。

第一章植物激素的调节教案(豪华版)

第一章植物激素的调节教案(豪华版)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关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部分,原《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都列举了植物激素的调节作用及应用,但是《课程标准》把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做了独立的要求,这是因为,生长素的发现很好地体现了生物探究的思路。

《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学习生物科学史能使学生沿着科学家探究生物世界的道路,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

因此,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对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浙科版生物学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实际教学中已后移至第三章),植物激素调节一章是必修3植物个体水平的稳态与调节内容,揭示了植物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方式——激素调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作为本章第一节揭示了植物向光性这一生命现象是在生长素调节作用下产生的个体适应性,随着生长素的发现学生认识到植物激素的存在,并初步了解生长素作用——促进生长,这也为继续探究第二、三节生长素的其他生理作用及激素应用奠定基础。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是本节重点,涉及一系列经典的科学实验,教学时应让学生尝试像科学家一样去思考如何设计对照实验,如何从实验现象中去推理、归纳和发现。

“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是本节的难点,通过“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归纳出了科学实验设计的一般方法,即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有对照组,控制单一变量)、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观察总结,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

学情分析本章内容在于学生学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之后,因此学生对于生物的调节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

在此知识基础上,高二的学生观察思维能力较强,但逻辑思维能力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讨,通过精心设置疑问,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和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1.知识目标①解释植物生长素发现过程的相关实验和生长素的作用。

最新浙科版必修三《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教案

最新浙科版必修三《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教案

最新浙科版必修三《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教案【教材分析】(浙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神经系统的功能,是神经系统结构的延伸,并为神经系统内容做个总结。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反射,并在日常生活中机体有体现体温调节的现象,但在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中对体温调节等并没有鲜明的认识,故学生对本部分知识的学习主要是一个同化的过程。

与此同时,本节课学生已是高中二年级,其认知能力不断提高,其想象力、观察力、记忆力、分析综合思维能力等都有明显的提高。

结合以上特征,我将采用循序渐进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结合日常生活实例,能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阐明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反射2、简述大脑皮层的功能3、举例说明神经系统对机体的分级调控4、描述体温调节能力目标:1、学生培养了看图提炼信息能力2、模仿寒冷时机体调节情况,描述炎热时机体调节情况情感与态度目标:1、透过纷繁复杂的生命现象揭示事物普遍联系,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2、通过对日常案例的分析,形成生物与生活相联系的生物学观点教学重点:1、举例说明神经系统对机体的分级调控2、描述体温调节教学难点:1、举例说明神经系统对机体的分级调控2、描述体温调节【教学方法】结合教学目标及学情分析,我主要采用循序渐进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

对于本节课重难点神经系统对机体的分级调控以及体温调节,主要通过案例分析(排尿反射、体温调节),结合日常生活,能增强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

【课时安排】第二章第二节共分为三课时,本小节为第三课时,时间为45min【教学过程】【过渡】谁还记得反射的概条件反射(先天)(黑板上画)【形成性评价】练习【提问】反射分为哪几种类型?【练习】反射类型【回顾】举例膝跳反射、吃梅止渴为非条件反射,望梅止渴、谈梅止渴为条件反区、W)上行传导束的变化。

精选2019-2020年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3 稳态与环境第二节 特异性反应巩固辅导七

精选2019-2020年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3  稳态与环境第二节 特异性反应巩固辅导七

精选2019-2020年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3 稳态与环境第二节特异性反应巩固辅导七第1题【单选题】糖尿病产生的病因是( )A、胰岛素分泌过多B、胰高血糖素分泌过多C、胰岛素分泌不足D、胰高血糖素分泌不足【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某校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义务为糖尿病患者检测尿液,看其是否康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所用试剂为斐林试剂;②向尿液中先加入NaOH溶液,摇荡均匀后再加CuSO4溶液;③向尿液中加入试剂后,水浴加热,观察是否有紫色反应;④为了使结果更可信,应取等量的含有蔗糖的蒸馏水溶液为对照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A、胰岛β细胞以胞吐方式分泌胰岛素B、胰岛素可抑制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吸收C、注射胰岛素对Ⅰ型糖尿病有疗效D、调整饮食对两种糖尿病都有疗效【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目前认为血液中高浓度的甘油三酯是心脏病的高危险因子,Y受体的致效剂S被观察到可以降低甘油三酯浓度。

请问哪个证明“S的作用是专一性地通过Y受体达成”的设计方案是正确的( )A、可以通过敲除Y受体基因来使小鼠不表达Y受体B、可以活化Y受体的基因来使小鼠大量表达Y受体C、利用人工注射大量的致效剂S从而增强Y受体的作用D、在老鼠体内注射针对S的抗体从而把血液中的S移除【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某同学试图验证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现生物实验室有下列实验试剂:①双缩脲试剂;②斐林试剂;③苏丹Ⅲ染液;④碘液.该同学应选用的实验试剂是( )A、①B、②C、③D、④【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已知用斐林试剂可鉴定还原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的存在,用双缩脲试剂可鉴定蛋白质的存在.那么,在医学上,用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检验尿液从而分别对哪两种疾病进行诊断?根据血常规中的甲胎蛋白(AFP)和癌胚抗原(CEA)是否超标来判断病人患哪种病?上述三种病依次是( )A、糖尿病、肠炎、白内障B、胃炎、肾炎、脑膜炎C、糖尿病、肾炎、癌症D、胃炎、肠炎、肺气肿【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据报道,PBA和TUDCA两种化合物有助于Ⅱ型糖尿病的治疗,这两种药物可以缓解“内质网压力”(指过多的物质如脂肪积累到内质网中使其出错的状态)和抑制JNK基因活动,以恢复Ⅱ型糖尿病患者的正常血糖。

浙科版必修3稳态与环境《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评课稿

浙科版必修3稳态与环境《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评课稿

浙科版必修3稳态与环境《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评课稿一、引言《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作为浙科版必修3中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了神经元内部电信号的产生、传导过程以及神经冲动的重要性。

本评课稿旨在对该章节的教学内容进行评价和总结,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材内容概述本章的内容主要围绕神经冲动展开,包括: 1. 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2. 神经元内外的电位差; 3. 神经冲动产生的条件与过程; 4. 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式; 5. 神经冲动在神经网络中的传递; 6. 神经冲动与神经传递的调控。

三、教学内容分析1.教学内容的设计教材内容安排合理,内容全面而精确,符合现代生物学的基本原理。

通过对神经元内部电信号的产生和传导过程的讲解,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神经冲动的形成及其对神经系统功能的重要性。

2.教学方法的运用在教学中,教师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实验等。

这些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神经冲动产生和传导过程的理解。

同时,通过实验环节的设计,学生能够亲自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教材内容在难度上适中,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然而,对于一些概念和过程的讲解过于复杂,容易使学生感到困惑。

建议教师在讲解时,加强对关键概念的解释,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效果评价1.学习目标达成情况经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达到以下学习目标: - 理解神经元内外的电位差的形成原理; - 掌握神经冲动产生的条件和过程; - 理解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式; - 了解神经冲动在神经网络中的传递; - 理解神经冲动与神经传递的调控。

2.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该章节的内容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验。

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的活跃度,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相关知识。

3.学生知识掌握情况通过对学生的测试和作业情况的观察,大部分学生对该章节的知识点掌握较好。

精选2019-2020年浙科版高中必修3 稳态与环境生物第四章 种群课后练习九十三

精选2019-2020年浙科版高中必修3  稳态与环境生物第四章  种群课后练习九十三

精选2019-2020年浙科版高中必修3 稳态与环境生物第四章种群课后练习九十三第1题【单选题】如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K,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t1时该种群增长率最大,种群数量最多C、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D、t2时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基本相等【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如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成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季节更替而变化C、6到12月份该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一片草原上的全部黄羊和一片草原上的全部生物,在生命系统中分别属于什( )A、种群和群落B、种群和生态系统C、群落和种群D、群落和生态系统【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大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B、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上层吸出培养液计数时没有震荡试管C、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D、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一个种群的是( )A、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类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类C、一块稻田中的全部稗草D、一片草原中的全部细菌【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某海岛上生活着一种昆虫,经调查翅的长度和个体数的关系如下图中甲曲线(纵坐标为个体数量,横坐标为翅的长度),后来该小岛上经常刮大风,若干年后再进行调查,你认为最能代表此时情况的曲线是A、乙B、丙C、丁D、戊【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某池塘鱼个体的平均增长量与种群密度关系的是( )A、B、C、D、【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列有关种群增长“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形成条件是资源空间有限B、达到K值时增长速率最大C、建立自然保护区有利于提高大熊猫环境容纳量D、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种群呈“S”型增长【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某一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例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下图表示生活在同一自然区域内的部分生物,对图中各生物关系的分析合理的是( )A、若蛇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鹰种群密度可能增大B、该食物网构成一个生物群落C、鹰和鹿存在着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D、图中虫获得的能量占草能量的10%~20%【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①一块稻田中所有三化螟幼虫、蛹和成虫②南山公园内的全部生物③某片绿舟的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④绵阳仙海湖景区的全部动物及绿色植物A、①②④B、②③④C、③④①D、①②③【答案】:【解析】:第12题【单选题】下列有关调查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土壤小动物活动能力较弱,因此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B、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藏羚羊的种群密度时,标志物易脱落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小C、用血细胞计数板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应先滴加培养液再盖盖玻片D、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为确保结果精确应随机取样【答案】:【解析】:第13题【单选题】下列关于生物学科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时,采集的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B、可用等距取样法,调查长条形绿化带中某种丛生单子叶杂草的种群密度C、将盖玻片放置于计数室上,吸取静置酵母菌培养液上层液滴在盖玻片边缘D、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数量时被捕过动物难以再次捕捉,则导致统计值偏高【答案】:【解析】:第14题【单选题】如图是某地乌鸦连续10年种群数量变化,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分析正确的是( )A、乌鸦的种群密度采用样方法调查B、第3年和第9年的乌鸦种群数量相同C、第6年以前乌鸦种群数量进行“J”型增长D、第9-10年的乌鸦种群数量最小【答案】:【解析】:第15题【单选题】下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正确是( )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B、图示规律也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答案】:【解析】:第16题【单选题】在什么情况下,种群中个体数目会呈指数增长( )A、只有当捕猎者不存在时B、只有在实验室中的理想条件下C、当只有食物受到限制时D、当开始环境适合于这一个物种,但后来却不适合时【答案】:【解析】:第17题【单选题】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右下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C、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D、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答案】:【解析】:第18题【单选题】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内互助有利于种群的发展,种内斗争不利于种群的发展B、种群密度越大,其种群数量就越多,种内斗争也就越激烈C、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D、群落演替都会出现一个相对稳定的顶级群落【答案】:【解析】:第19题【单选题】下列对种群特征的概念图(如图)分析正确的是( )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出生率、死亡率B、J型增长的种群中没有死亡率和迁出C、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bD、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c也达到最大并保持不变【答案】:【解析】:第20题【单选题】下列有关几个生态学概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群落是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C、生态系统是生产者、消费者和无机环境组成的有机统一体D、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答案】:【解析】:第21题【单选题】如图所示的三种曲线是同一生物在同样条件下的培养结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图1、2、3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有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B、图1中a点和图3中e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c点对应C、图1中b点和图3中f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d点对应D、图1、2、3中的b、c、f点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答案】:【解析】:第22题【填空题】一般淡水的pH介于6.5~8.5.为了给水产养殖提供控制水华的参考依据,科研人员进行了pH对普通小球藻(鱼类优良饵料)和鱼腥藻(主要的水华藻)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见图.请分析回答:(注:不同pH条件下小球藻、鱼腥藻的初始接种密度相同,整个培养过程的pH保持不变.)(1)实验中设计pH范围在6.0~9.0,其主要依据是______.(2)单独培养时,不同pH条件下普通小球藻和鱼腥藻的种群数量按“______”型增长;随pH增大,环境容纳量增加更显著的是______.(3)共同培养时,小球藻与鱼腥藻之间形成的是______关系.(4)已知多数淡水鱼生长的最适pH为7.0~8.5,根据本实验结果分析,水产养殖中水体pH应控制在______左右.(5)如图是某水产养殖池塘中能量流动途径,其中有机碎屑主要是指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和饲料被分解成的颗粒性有机物.①摇蚊幼虫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填成分).②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③小球藻固定的能量流入浮游动物后,除了图示流动方向外还有______.【答案】:【解析】:第23题【综合题】结合下图,回答有关问题:K值表示______,若图示人工培养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在培养液的含量不变的情况下,若提高培养液中酵母菌起始种群数量,则酵母菌到达K值的时间将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保持不变”);若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适当增加培养液的量,则K值将______(填“增加”“减小”或“保持不变”)。

浙科版必修3稳态与环境《群落的主要类型》说课稿

浙科版必修3稳态与环境《群落的主要类型》说课稿

浙科版必修3稳态与环境《群落的主要类型》说课稿一、教材介绍《浙科版必修3稳态与环境》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本高中生物教材。

本册教材共分为四个单元,分别介绍了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稳态与环境、现代城市生态等内容。

而本次说课稿将针对第二单元中的《群落的主要类型》这一章节展开讲解。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群落的定义和主要类型;2.掌握各种类型群落的特点和构成要素;3.理解群落中的相互关系以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及重点本节课将重点讲解以下内容:1.群落的定义和基本特点;2.主要类型的群落:陆地生态系统中的森林群落和草原群落,以及水生生态系统中的湖泊群落和河流群落;3.各类型群落的特点、构成要素和相互关系。

四、教学过程4.1 知识导入为了引发学生对群落的兴趣,我将通过一个生动的案例进行知识导入。

举个例子:假设我们来到一座被小屋包围的小岛上,小岛上有茂密的树木、各种小动物和绚丽的花朵。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将思考以下问题:这个小岛上的生物们是如何相互生活的?它们各自占据着怎样的生存空间?4.2 了解群落的定义和特点在引入群落定义和特点之后,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一起思考和讨论。

引导问题:•你对群落是怎样理解的?•群落和个体之间有什么不同?•群落有哪些基本特点?4.3 探究不同类型的群落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讲解不同类型的群落,包括陆地生态系统中的森林群落和草原群落,以及水生生态系统中的湖泊群落和河流群落。

4.3.1 森林群落介绍森林群落的特点、构成要素和相互关系。

关键点:•森林群落具有较高的植物多样性;•构成要素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植物与动物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关系,如食物链和依赖关系。

4.3.2 草原群落介绍草原群落的特点、构成要素和相互关系。

关键点:•草原群落主要由草本植物组成;•构成要素包括牧草和一些小型动物;•植物和动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最新精选高中生物必修3 稳态与环境浙科版拔高训练第二十八篇

最新精选高中生物必修3  稳态与环境浙科版拔高训练第二十八篇

最新精选高中生物必修3 稳态与环境浙科版拔高训练第二十八篇第1题【单选题】对下列图中有关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图中刺激皮肤和刺激a、b、c、d点中任一点一样都会引起肌肉做出反射B、乙图人体物质交换中体内细胞与B间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体内细胞与A之间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C、丙图中,对向光弯曲的植物而言,若茎背光侧为B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则茎向光侧不可能为C对应的浓度D、图丁中靶细胞裂解属于细胞坏死,靶细胞裂解与效应T细胞内的溶酶体有关【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A、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B、血糖含量低于正常C、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D、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加速【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正常机体的血糖去向不包括下列哪项?A、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成CO2和H2O,释放出能量B、以糖尿的形式排出体外C、在有关细胞内合成糖原D、在相关细胞内转化成脂肪和非必需氨基酸【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 )A、促胰液素B、促甲状腺激素C、胰岛素D、胰高血糖素【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如图表示人体皮下的组织,A、B、C表示细胞外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结构1的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B和CB、细胞代谢产生酸性物质后,A的pH仍将保持相对稳定C、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会导致A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水肿D、C的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将会减少【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对于人体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②高烧不退的病人主要是由于大脑皮层的体温调节的中枢失调,使产热和散热失去平衡③特异性免疫反应过程中,可以识别抗原的免疫细胞有吞噬细胞、B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及记忆细胞④临床发现损伤人大脑皮层的S区,该病人能说话,但不能听懂别人的谈话⑤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性激素与人的生长发育有关⑥给糖尿病人注射胰岛素,胰岛素可催化葡萄糖氧化分解和合成糖元,促使血糖降低.A、①③⑤B、①②⑤C、②④⑥D、①③⑥【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的细胞外液即内环境B、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中有葡萄糖、无机盐、激素、尿素等物质C、细胞外液主要成分之间的关系途径之一可表示为组织液→淋巴→血浆D、小肠壁的肌细胞可以不通过细胞外液从肠道直接吸收葡萄糖【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如图是血糖调节图解式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ab段与曲线ef段血糖浓度上升的原因相同B、曲线bc段与曲线de段血液中胰岛素变化趋势相同C、fg段血糖维持相对稳定是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D、当血糖偏低时,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水解【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下图是健康成年人体温调节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时间0-t1 ,产热量大约等于散热量,体温维持在37℃左右B、时间t1-t2 ,散热量增加会引起体表温度下降,导致下丘脑某些部位兴奋C、时间t2-t3 ,散热量减少是机体体温调节的结果,此时汗腺分泌减少D、时间t3以后,产热量仍等于散热量,甲状腺激素分泌量也与t1之前相同【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将小鼠迷走神经元与“感觉肠道细胞”一起培养时,两者会形成突触(如图),同时“感觉肠道细胞”分泌的谷氨酸在100 微秒内被神经元接收,阻断这些谷氨酸分泌会使得信号传递嘎然而止。

高中生物浙科版稳态与环境第六章生态系统 第六章第25课时

高中生物浙科版稳态与环境第六章生态系统 第六章第25课时

第25课时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目标导航 1.简述生态系统的稳态。

2.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过程。

3.认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过程,关注人类活动对其稳态的影响。

4.概述设计制作生态瓶。

一、生态系统的稳态1.稳态的原因: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能力。

2.调节方式:________调节。

(1)反馈调节:当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____________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又反过来影响________________的那种成分,这个过程叫反馈调节。

(2)类型①负反馈:最常见,反馈的结果是________和________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②正反馈:很少见,________最初所发生的变化,其作用常常使生态系统远离________。

3.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向________多样化、________复杂化和________完善化的方向发展。

二、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1.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持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的稳定。

2.人类的活动与稳态的关系:人类的活动除了要讲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外,还必须特别注意__________和__________,以便利用自然的同时能基本保持生物圈的稳态。

三、设计制作生态瓶的要求1.在制作完成的小生态瓶中所形成的生态系统必须是封闭的。

2.小生态瓶中的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必须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3.小生态瓶必须是透明的,既让里面的植物见光,又便于进行观察。

4.小生态瓶中投放的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生活力。

投放的动物数量不宜过多,以免破坏食物链。

5.小生态瓶制作完毕后,应该贴上标签,写上制作者的姓名与日期,然后将小生态瓶放在有较强散射光的地方。

要注意不能将小生态瓶放在阳光能够直接照射到的地方,否则会导致水温过高,而使水草死亡。

另外,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不要随意移动小生态瓶的位置。

高二生物《稳态与环境》教学指导课件 浙科版必修3

高二生物《稳态与环境》教学指导课件 浙科版必修3

• 本模块内容设计的基本思路 • 本模块内容包括生命活动的调节和生物与 环境两大方面,但是,它并不是这部分内 容的简单合并,而是由稳态这一核心概念 统领的个体和群体两个研究水平的内容。 • 本模块内容构建的基本思路是:将生物的 个体和群体看作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它 们都在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通过自 身的调节机制维持稳态。
• 第3,本模块对于学生认识生物与环境是一 个统一的整体,进而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 展的观点十分重要,可以为学生形成环境 保护意识打下理性的基础。 • 第4,本模块对于学生全面领悟科学方法十 分重要。《分子与细胞》模块和《遗传与 进化》模块,可以帮助学生领悟观察—归 纳、假说—演绎等方法,本模块可以帮助 学生领悟系统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取样 调查等方法。
思想上重视
• 分析了章与章之间、节与节之间知识上的逻辑联系。
内容上把握
• 从导入、展开和小结三个环节提出了强化知识间逻辑联 系的教学策略。
课堂上落实
1、强化知识内容之间逻辑联系的必要性 • 生物课程是理科课程,理科应讲理,“理”其实 就是逻辑和逻辑联系。 • (1)从课程标准的要求看,必修模块的具体内容 标准中,知识性内容的学习目标分为了解、理解、 应用三个水平,其中理解水平的内容占大多数。 而所谓理解水平就是要学生能够“把握内在联 系”。学生只有在认识和把握了概念之间的内在 逻辑联系后,才能真正理解所学知识,才能将知 识内化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
• 为什么要研究群落? • 从细胞到个体,从个体到群体(种群与群落),以至生态 系统,都是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它们之间有内在逻辑联 系。
• 在群落结构上为什么要研究上垂直、水平、时间结构?因 为生物生活变化与时空有关,即f(h,s,t)=y
• (2)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科的内容结构并不等同 于学生的知识结构,换言之,学科的内容结构不能直接强 加于学生的心理结构中。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一方面要保证教学内容具有良好的结构性,为学生形成、 完善和扩展自己的知识结构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要 把握好内容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 结构等)之间的关联性,使学科的内在逻辑与学生的心理 逻辑统一起来,以便让学生通过同化和顺应等心理过程, 使二者实现有效的对接。 • 如学习了第一二章为什么还要学习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 疫功能》? 这均与稳态有关!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浙科版必修3 稳态与环境教案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浙科版必修3 稳态与环境教案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1. 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所生成的生物质量或生物化学能量的总数,通常分为初级生产力和总生产力两种。

1.1 初级生产力初级生产力是指由光合作用制造出的化学能量,通常采用光合有效能量(即生物体内实际有效利用的光合作用能量)来衡量,单位是克每平方米每年。

初级生产力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生产力,其大小受生物群落中植物数量、种类、年龄、生命周期等因素的影响。

1.2 总生产力总生产力是指在初级生产力之上,加上由异养生物消耗后剩余的部分,通常采用总生物量或总化学能量来衡量。

总生产力是生态系统中实际生产力的总和,同时也受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影响。

2. 生物量生物量是指生态系统中存活的生物体重或体积的总和,通常也分为初级生物量和总生物量两种。

2.1 初级生物量初级生物量是指生态系统中植物或原生生物量的总和,单位是克每平方米或立方米。

初级生物量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生物量,其大小受生态因子的影响。

2.2 总生物量总生物量是指初级生物量之上,加上其他生物如动物、真菌等的生物量。

总生物量是生态系统中最终的生物量,同时也受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影响。

3. 稳态与环境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生物量与环境的稳定性有着密切的联系。

稳态是指生态系统保持稳定状态的能力,而环境则是影响稳态的最主要因素。

要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必须保持环境的相对稳定。

环境中营养成分、水分、气候、光照等因素都对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产力、生物量产生影响。

因此,在生态环境保护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采取合理的措施来维持生态环境的相对稳定以保障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4. 总结生态系统中的生产力和生物量是衡量生态系统生态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参数。

初级生产力和初级生物量是最基本的生产力和生物量,而总生产力和总生物量则综合了生态系统中各种生态因子的影响。

为了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来保护生态环境。

2013浙科版免疫的文本解读 疑难问题解决 专题讲座

2013浙科版免疫的文本解读 疑难问题解决 专题讲座

浙科版免疫的探索和反思苍南钱库二高苏金想一、《稳态与环境》模块的设计思路教学内容以生物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各个层次系统的稳态(或稳定性)的维持为展开,突出生命系统稳态与环境的关系,同时强化人体稳态的调控和健康,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干扰和保护两个方面。

二、“免疫”地位和作用课标:课程标准在必修生物3“稳态与环境”有“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这一主题,要求“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可见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是将免疫视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一种方式。

浙科教材:教材将免疫系统列为调节系统之一,突出免疫系统对于机体稳态维持的作用,意在从更深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对于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免疫学知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多,将其放在必修模块对于全体高中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可或缺的。

三、以学定教——学情分析初中学过的免疫知识:(一) 传染病及其预防1.病原体:2.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二) 免疫与计划免疫1.人体的三道防线: 2.抗体 3.抗原4.免疫 5.疫苗6.计划免疫、意义四、本章知识构成与特点①识记层面上:专业术语多,容易混淆,难记忆;②理解层面上:各种免疫的生理过程复杂,难掌握;③应用层面上:与高考热点中有关健康的知识内容密切相关,需要对知识融会贯通。

五、以考定教——探寻 09—12年会考中免疫的“落脚点”2009年会考2、(1分)下列行为可以传播艾滋病的是(D)A.与艾滋病患者拥抱 B.艾滋病患者聊天C.与艾滋病患者共用抽水马桶 D.与艾滋病患者共用注射器针头46(2分)下列免疫反应中,一定属于体液免疫的是(B)A.皮肤的屏障作用 B.抗体与毒素结合使毒素失效C.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D.溶菌酶分解侵人人体的2010年会考8.(1分)下列不属于艾滋病传播途径的是(D )A.母婴传播 B.血液传播C.性接触传播 D.空气途径传播43. (2分)细胞免疫中,能消灭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是(C)A.效应B细胞B.辅助性T细胞C.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D.记忆B细胞2011年会考28.(1分)下列关于蛋白质存在部位和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B )A.红细胞膜上存在载体蛋白B.肝细胞膜上不存在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C.血浆中某些蛋白质能对抗病原体D.神经细胞膜上有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36.(2分)人体首次感染乙肝病毒后,可分裂分化为相应效应B细胞的是(C)A.记忆B细胞B.细胞毒性T细胞C.致敏B淋巴细胞D.辅助性T淋巴细胞46. (2分)有报道称,广东等省市发现“阴性艾滋病”患者。

最新浙科版必修三5.4《群落的主要类型》教案.doc

最新浙科版必修三5.4《群落的主要类型》教案.doc

第三、四节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群落的主要类型一、教材分析本部分内容为浙教版必修3《稳态与环境》中第五章《群落》的第三和第四节。

关于第三节《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教材阐述了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以及生态位的重叠和竞争现象,并举例说明自然界中的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为减少或避免竞争所带来的不利而形成了很多形态和行为适应特征。

关于第四节《群落的主要类型》,教材从宏观的角度详细地讲述了陆地生物群落中的森林、草原、荒漠和苔原的主要特点。

本部分内容既是对前面知识点的延续,又为后面学习《生态系统》一章打下了铺垫。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有关种群和群落的概念、种群的增长方式、群落中物种的组成和群落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时间结构等生物知识,可以用来解释和分析本节内容中的有关问题。

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也已经了解到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迫切地想了解进一步的知识,可以此为切入点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阐明生态位的概念。

②举例说明生态位重叠和竞争排除原理。

③举例说出自然界的生物为减少或避免竞争而在形态和行为上的适应状况。

④说出陆地群落的主要类型。

⑤举例说出森林、草原、荒漠和苔原的主要特点。

2.能力目标:①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格乌司实验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绘图能力。

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比较归纳的能力。

3.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并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四、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生态位的概念、生态位重叠和竞争排除原理、几种陆地生物群落的主要特点。

- 1 -2.教学难点:生态位的概念、自然界的生物为减少或避免竞争而在形态和行为上的适应状况。

五、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些为减少甚至是避免竞争而形成的形态和行为特征,可以通过上网或翻阅报刊杂志,或向身边的人请教等形式。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学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 CO2 统 CO2 统
泌尿系统
代谢终产物
尿液
皮肤
汗液

模块《稳态与环境》浙科版

为什么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 媒介?
体外
体外
消化系统
O2 呼吸 CO2 系统
O2
营养物质
内环境
C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
重吸收
营养物质 细胞 代谢废物 内液
泌尿系统
皮肤
代谢废物
代谢废物
体外
体外
模块《稳态与环境》浙科版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之间的关系
生存环境
单细胞生物 水环境中
获取营养的方式
直接从水中获得所需要 的养料和氧气,并把代 谢的废物直接排到水中
血细胞
血浆中
间接,细胞外液
模块《稳态与环境》浙科版
• 说明:对事物的性能和特点等各种情况解释明白。
如: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要对酶的性能特点及在代谢中的作用解释明白。酶是活细 胞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一类有机物,绝大多数属于蛋 白质,少数属于RNA,可以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 提高反应速度。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比较温合 等特性。
发展要 1.简述五大类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 求 2.评述植物激素的应用价值。
说明
1.小资料:“二噁英”只作为背景材料供学生阅读,不 要求记忆和掌握具体的内容。
2.化学调控的概模块念《不稳态作与环要境》求浙。科版
章节编排体系 ➢以文本原有的呈现顺序为教学线索 ➢以科学发现的时间顺序为教学线索 ➢以学生认知过程为线索 ➢以生活问题为背景构建教学线索 ➢以学生探究活动为主线构建教学线索。
• 模块设计思路 • 教材教法分析 • 几点教学想法
模块《稳态与环境》浙科版
• 模块设计思路
模块《稳态与环境》浙科版
机体细胞+内 环境
境稳 态 与 环
成系 和统 结的 构组
境环
个 体 水 平(以人体为主)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稳态与健康
、免疫调节
系统内的
相互作用
自我调节 稳
系统与环境

的相互作用
能流量动保 生 护态
物质 系 循环 统 信息 的 传递
学科思想与方法 1、系统分析 2、稳态模型
模块《稳态与环境》浙科版
1、系统分析
细胞
个体
生物群落
物质 能量 信息
物质 能量 信息
内环境
外环境
无机环境
模块《稳态与环境》浙科版
2、稳态模型
刺激
系统 (结构和功能)
反应
模块《稳态与环境》浙科版
《稳态与环境》编写的主线
模块《稳态与环境》浙科版
第一节 植物激素
1.解释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相关实验,体会科学家发现 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感悟科学研究过程中严密的逻 辑推理和科学家们崇高的精神境界,认同科学发展是 一个继承与创新的辩证过程。
基本要 2.简述生长素的浓度对植物生长的不同作用,关注植物 求 激素应用的价值及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3.通过2,4-D对插枝生根作用的探究实验,学会对假 设中的重要变量下操作性定义,学会正确区分自变量 、因变量和无关变量,学会设计实验过程和数据处理 方法,学会规范地制作图、表。
稳态的调节机制不作过深过细的拓展。 说明
模块《稳态与环境》浙科版
1.说出单细胞动物与多细胞动物进行物质交换的区别。 • 说出:能够用语言文字或图象资料来表达意思。
模块《稳态与环境》浙科版
图2
图1
草履虫 生活在水环境中
血细胞 生活在血浆中
模块《稳态与环境》浙科版
单细胞与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的比较
项目
生生 活产

种群
群落
生态系统
群体水平 模块《稳态与环境》浙科版
人类活动与 生态环境
稳态与环境目标体系构成
稳态与环境
细胞层次
个体水平
种群、群落层次
人体的内环境 动物和人体生命 植物的激素
与稳态
活动的调节
调节
境细 胞 生 活 的 环
第 第 第 重 内
要环 性境
稳 态 的
调通节通 节过 过节免
神激疫 经素调 系的 统调 的
• 主线:生物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 统各个层次系统的稳态(或稳定性)的 维持
• 突出生命系统稳态与环境的关系,同时 强化人体稳态的调控和健康,以及人类 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干扰和保护两 个方面 。
模块《稳态与环境》浙科版
第一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课标内容 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2.列举其他植物激素。 3.评述植物激素的应用价值。
模块《稳态与环境》浙科版
内环境的概念
内环境是指机体内的细胞生存的液 体环境,也就是指细胞外液。
血浆 淋巴
组织 液
细胞 内液
模块《稳态与环境》浙科版
不必补充
2.说明内环境的含义及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意义,讨论 怎样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形成新陈代谢与内环境稳定之间相 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辩证观点。
模块3《稳态与环境》(浙科版)
模块《稳态与环境》浙科版
必修3 稳态与环境
该模块有助于学生认识发生在生物体内部 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理解生命 系统的稳态,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 整体性;领悟系统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等 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形成 生态学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模块《稳态与环境》浙科版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发现向光性——分析原因——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 结果——得出结论
模块《稳态与环境》浙科版
第二节 环境信号
基本要求 发展要求
说明
具体内容不作要求 具体内容不作要求
建议:指导学生阅读,因为通过实例,可以进一步加深 植物与环境的关系的理解,拓宽学生视野.
模块《稳态与环境》浙科版
2.说明内环境的含义及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意义,讨论怎 样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形成新陈代谢与内环境稳定之间相互联 系、相互作用的辩证观点。
模块《稳态与环境》浙科版


食物
空气 气体


营养
循 营养
系 统
物质
物质

淋巴 血浆
呼 吸
O2

O2
产 物
代 谢 终
O2
组织 营养物质 细 液 胞 代谢终产物
CO2
第二章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模块《稳态与环境》浙科版
第一节 内环境与稳态
基本要求 发展要求
1.说出单细胞动物与多细胞动物进行物质交换的 区别。
2.说明内环境的含义及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意 义,讨论怎样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形成新陈代谢 与内环境稳定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辩证观 点。
概述稳态及其调节。
发 现
植物生作用 长 素 的
生素 长 素 的 生 理
其 他 植 物 激
种变种 群化群 的数 特量 征的
群替 群 落落 的的 结演 构
二 二者关系 三

章 章 章 稳态
系统内的相互作用 模块《稳态与环系境统》浙与科环版境相互作用
生态系统层次
结 生功 生 定 生
构 态能 态 系系 统统 的的
性态 系 统 的 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