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课件
认知语言学课件
2 .2Judgment (判断) / Comparison (对比) The construal operations of judgment / comparison have to do with judging something by comparing it to something else.判断/对比识解操作 与把一物比作另一物的判断相关.它是人类基本的认 识能力,也是人类经验的基础.
For example: the structure of an apple, an individual’ s perceptual sphere, an individual’ s social sphere,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at the core and others at the outside.
其 特 征 体 现 在 以 下 四 个 方 面 ( Croft and cruse) : 1 上位范畴没有基本层次范畴好,尽管它的成员可以区别于邻 近的范畴,但是范畴内的相似性相对比较低。 2 上位范畴比基本层次范畴的定义特征是少。 3 基本层次范畴的中间层次上位范畴之间有单一的修饰关系。 4 从语言学的角度说,上位范畴的名词大多是物质名词,而基 本层次范畴的名词是可数名词。
13
3 .3Subordinate level附属层次范畴 At this level we perceiv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embers of the basic level categories. Often the names for SUBORDINATE LEVEL categories are morphologically complex. They are typically composite forms. One such example is that of compound nouns.
认知语言学(一)综述课件
语料库研究法有助于发现语言 使用的普遍性和差异性,为认 知语言学提供实证支持。
实验 法
实验法是一种通过控制变量来探究语言与认知关系的方法。
在实验中,研究者会设计特定的实验任务,并通过对参与者的反应时间和准确性进 行测量和分析,探究语言认知加工的过程和机制。
实验法有助于深入探究语言的认知过程和机制,为认知语言学提供更加严谨和科学 的支持。
框架理 论
总结词
解释语言使用的背景和情境
详细描述
框架理论认为语言使用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和情境中进行的,语言的意义取决于其所处 的框架。框架理论关注语言使用的背景和情境,强调语言与文化、社会、认知等方面的
联系。
认知语法
总结词
关注语言结构和语法规则的认知基础
VS
详细描述
认知语法关注语言结构和语法规则的认知 基础,认为语言的语法结构与人们的认知 方式有关。认知语法强调语言的象征性和 任意性,认为语言的意义是通过隐喻、转 喻等认知过程来构建的。
语言与文化研究
文化概念化
认知语言学探讨语言如何塑造我 们对文化的理解和概念化,揭示
文化在个体认知中的体现。
跨文化交际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跨文化交际 研究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语言的 共性和差异,促进文化交流和理
解。
文化传承与创新
认知语言学为文化传承和创新提 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例如通过隐 喻和意象等手段传承和发展文化
认知语义学
总结词
研究词汇意义和概念结构的认知过程
详细描述
认知语义学研究词汇意义和概念结构的认知 过程,认为词汇的意义不是客观存在的,而 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使用过程中逐渐构建的。 认知语义学关注词汇的隐喻、转喻等意义扩 展方式,以及概念结构的形成和发展。
第八讲 认知语言学
❖ 姑姑送一只花猫给小莉。
❖ 姑姑送[给]小莉一只花猫。
❖ 客观情形都是姑姑把一只花猫送给小莉,但由于说 话人观察的方式不同,凸显的部分不同,就形成两 个不同的“意象”,可以图示如下:
❖ (1)一字不识 *一字识 见一个爱一个 *见一个不爱一个
❖ (2)最难的题他也会做 ?最难的题他也不会做 最便宜的他也买不起 ?最便宜的他也买得起
❖ (3)连看电影也不感兴趣 #连看电影也感兴趣 连民办大学也想上 #连民办大学也不想上
❖ 这三种异常其实有一条统一的认知原则贯穿其中, 那就是:否定极小量等于否定全量,肯定极大量等 于肯定全量。 沈家煊《跟副词“还”有关的两个 句式》讨论下面两个句子中的副词“还”:
动作而体验到“控制”和“被控制”的概念对立。 人的整个概念系统都植根于知觉、身体运动和人在 物质和社会环境中的体验。“心寓于身”还有一层 意思是概念和概念系统的形成要受人类身体构造的 制约,例如人对各种颜色的分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 体视网膜的生理构造决定的。人对自己身体部位的 认识是最基本的参照点。例如“人心向背”、“门 脸儿”、“报头”、“山脚”、“圆心”这样的词 语表明,前后上下中这样的空间概念是从“脸、背、 头、脚、心”这些身体部位引申出来的。一切都是 从人自身出发,引申到外界事物,再引申到空间、 时间、性质等等。
❖ 4.句法不是一个独立模块
❖ “认知语言学”不仅认为语言不是一个独立模块, 在语言内部,句法也不构成一个独立模块。举两个 例子来说明。沈家煊《正负颠倒和语用等级》说明, 在极性词语(如下面例子中的“一”、“最难的” 等)表达周遍意义时,由肯定句变为否定句或由否 定句变为肯定句(称为“正负颠倒”)后会出现三 种异常:(1)句法不合格(标为 *),(2)语义 上失去周遍义(标为 ?),(3)语用上不合适(标 为 #)。
认知语言学范畴(课堂PPT)
乙:得,折腾了半天,表白填了。
(3)她衣服已经买到了。
她又把衣服卖掉了。
我书已经看完了。
他已经把书看完了。
31
句法结构赋义规律: 对于没有任何修饰语的光杆名词,以谓 语中心动词为参照点,动词之前的被 赋予有定的特征,之后的被赋予无定 的特征。3224源自toe breath way
代词化
+
+
+
空位
+
+
_
复数
+
+/-
_
受被动成 分修饰
+
_
_
time _ _ _ _
25
toe breath
way
time
1、分布上,名词性功能递减
2、语义上,抽象程度递增
3、名词性功能与抽象程度成反比
26
例二: 1、编辑 指挥 掩护 翻译 借口 保障 花费 2、一张网——网鱼
分析
28
例三: *盛碗里鱼 *打破玻璃 *走来老太太 *吃了苹果 *叮了小王大包
盛碗里两条鱼 打破一块玻璃 走来一个老太太 吃了一个苹果 叮了小王两个大包
在/着 时间段 马上/一下 不/没
29
30
例四:
(1)水开了。
发水了。
火着了。
着火了。
我要请客。
客来了。
(2)甲:填表也没有用,今天没房了。
20
词法范畴:由词的变化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 是一种狭义的语法范畴,主要指有形态变 化的语言中的一些语法意义类型;
句法范畴:由结构变化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 是一种广义的语法范畴,即句法范畴,也 叫句法语义范畴。
21
toe breath
认知语言学.ppt
The fact that there is a very clos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frame components and syntactic constituents has led cognitive linguists to the idea that the syntactic pattern itself may have a share in the encoding of the particular type of experience. Constructions are pairings of meanings and forms that are stored in long-term memory and specified with regard to their semantic and syntactic structure as well as their pragmatic applicability.
① commercial event-frame For example, the action category BUY includes a reference to at least four other categories, namely to a BUYER, a SELLER, GOODS and MONEY.
Attention: the expression of motion event-frames is language-specific.
script
Knowledge structures that are particularly designed for frequently recurring event sequences.
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课件
Lecture 2
The scope of pragmatics
Background The term pragmatics stems from Charles Morris (1938), who was actually interested in semiotics (or semiotic). Morris distinguished three branches of study within semiotics: syntactics (or syntax), the study of the formal relation of signs to one anoiental view’. It is the user of the language who tells us what is going on in their minds when they produce and understand words and sentences. Eleanor Rosch et al. (1977, 1978) carried out the first research to study cognitive categories, which led to the prototype theory.
semantics,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 of signs to the objects to which signs are applicable”, and
pragmatics,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 of signs to interpreters” (1938:6).
Understanding and Using Language
《认知语言学》PPT课件
• 一般来说,认知语言学分为两大领域,其一为 “认知语法”,其二为“认知语义学”。
•认 知 语 法 的 奠 基 人 和 代 表 人 物 为 Ronald Langacker(San Diego),认知语义学的 奠基人为 George Lakoff(Berkeley)。两人均为加 州大学的学者,为此有人说认知语言学与生成 语言学的争论,是美国东西海岸之争(生成语法 理论的核心人物乔姆斯基在麻省理工学院)。
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研究框架
(1)语言研究必须同人的概念形成过程的研究联系 起来。
(2)词义的确立必须参照百科全书般的概念内容和 人对这一内容的解释(construal)。
( 3 ) 概 念 形 成 根 植 于 普 遍 的 躯 体 经 验 ( bodily experience),特别是空间经验,这一经验制约了人 对心理世界的隐喻性建构。
• 另有一种说法, 将1987年视作认知语言学的 正式诞生年, 因为这一年出版了认知语言学 的两部奠基之作: 一部是莱考夫的《女人、 火和危险事物———范畴揭示了思维的什 么奥秘》。此书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 后又多次再版。该书一问世, 马上轰动了美 国的科学界, 许多重要的学术刊物纷纷发表 评论; 另一部是兰盖克的《认知语法基础》 ( 第一卷) 。
• 2、对语言范畴化诸原则的研究。
• 原型是物体范畴最好、最典型的成员, 所有其 他成员也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典型性。比如说, 在英语的世界图景中, 鸟的原型为画眉鸟;而对 于母语为俄语的人而言则是麻雀; 麻雀在中国 人的认知意义中也具有典型意义。
• 根据莱考夫的论述, 认知模式据其结构原则的 不同分为四种: 命题模式、意象图示模式、隐 喻模式和转喻模式。
Chapter 9认知语言学概论演示文稿
Prototypes and categories
• prototype(原型、典型)
Category of a house
continued
• Levels of categorization
furniture Superordinate level category
Basic level category
(details :P/254)
Grammaticalization
• The term grammaticalization was first used by French linguist Meillet. According to him, the aim of studying grammaticalization is to investigate ‘the transition of autonomous words into the role of grammatical elements’. • According to Heine (1991),the grammaticalization study is to show ‘where lexical unit --- assumes a grammatical function, ore where a grammatical unit assumes a more grammatical function. ’ • 元朝周伯琦:大抵古人制字,皆从事物上起。今之虚 字,皆古之实词。
Source
dangerous animal journey war sending departure plants day war money seeing coin theatre/stage
认知社会语言学PPT课件
思维的发展推动语言的丰富和演变, 语言的进步又促进思维的深化和拓展。
语言影响思维模式
不同的语言具有不同的语法结构和表 达方式,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产生影响。
语言的认知过程
感知和理解
通过听觉、视觉等感知方 式,获取语言信息,并对 其进行初步的认知加工。
记忆和储存
将语言信息编码为大脑可 以识别的形式,并储存在 记忆系统中。
提取和应用
在需要时,从记忆中提取 语言信息,进行表达和交 流。
语言与记忆的联系
语言是记忆的载体
人们通过语言将知识、经验和情 感等转化为记忆内容。
记忆影响语言表达
记忆中的语言信息会影响人们的语 言表达方式和内容。
语言记忆的特殊性
与非语言记忆相比,语言记忆具有 更高的可传递性和共享性。
03 社会语言学与认知
研究领域与分支
01
02
03
社会语言学
研究语言在社会中的使用、 变化和发展,以及社会因 素对语言使用的影响。
认知语言学
研究语言和认知之间的联 系,探讨语言结构和功能 的心理现实性。
语用学
研究语言使用中的意义和 语境,关注语言在交际中 的作用。
研究方法与工具
01
02
03
04
实验法
通过设计实验来观察和分析语 言使用者的反应和行为。
认为语言习得是先天与后天因素 交互作用的结果,强调遗传和环
境在语言习得中的共同作用。
语言习得过程中的认知发展
感知能力
记忆能力
思维能力
创造力
通过感知周围环境的声 音、图像、触觉等信息, 逐渐形成对事物的认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通过记忆词汇、语法规 则等语言知识,逐渐积
认知语言学详细课件 PPT
• 3.3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热点目的语言
• (1)针对英语的研究占绝大多数,其他语言没有得到足够 的关注。 • (2)国内论文数量在缓慢上升,以汉语语言为研究对象的 论文数量有显著增加,但与国际水平仍存在很大差距,主 要表现为绝大多数缺乏原创型,理论建树小。
第四章 认知语言学中的理据性与象似性原则
语言的理据性与象似性致力于分析解码语言结构形式和人类认 知之间的重要联系。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形式和意义之间的联系 不是绝对任意的。
(1)语言不是人类大脑中独立的认知机制 • (2)语法是概念化 • (3)语言知识来自语言的使用
• 1.5 认知语言学的四位创始人
第二章 认知语言学的分支领域 • Driven 将认知语言学划分为五大领域 Talmy 的认知语义学 • 基于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 认知语法
构式语法 原型理论 词汇网络理论
4.2 象似性的概念及表现形式
概念:象似性这一术语源自符号学中象似符概念。象似性是语 言形式与意义之间更为具体的理据关系。象似性是理据性的一 种表现。语言象似性最典型实例是象声词和象形文字。如“ticktock” 表现形式:象似符可以分为影像符(“看起来”或“听起来像 意义,是对意义的简单模仿。如象声词),隐喻符和图示符 (形式与意义关系或结构相似。如“囚”)。 象似性的三条规则: ① 数量象似性:意义越多,越不易预计,越重要,形式就越多。
4.4 理据性与象似性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
① 象似性概念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不是万能的,不能过分夸大。 ② 理据性研究亟待系统化,规范化,象似性与理据性的概念有 待澄清,要明确其研究范围的外延。
第六章 如何阐释认知语义学
Tamly认为认知语义学的研究就是对概念内容及其在语言中的组 织形式的研究。 认知语义学的四个哲学假设: ① 概念结构的体验性 概念结构是我们在头脑中存在的对客观事物的相对稳固的知 识体系。体验性假说认为人的身体的,认知的和社会的体验是形 成概念系统及语言系统的基础。因此,认知语义学认为概念结构 从本质讲来自人体和世界的互动,来自体验,因此概念结构具有 体验性。 ② 语义结构等同于概念结构 概念结构属于抽象层面,而语义结构属于具体层面,是概念 结构的语言形式。 ③ 语义表征的百科观 认知语义学认为语义结构从本质上讲是百科全书式的,词汇 的意义只是引导我们通向和该词汇所表达的概念相关的知识领域 的一个起始点。 ④ 语义构建等同于概念化
乔治·莱考夫认知语言学十讲
乔治·莱考夫认知语言学十讲第一讲:认知语言学概述本讲的主要目的是介绍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以及它在语言学领域的重要性。
认知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与思维之间关系的学科,探索语言如何反映和塑造人类认知的过程。
通过运用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理论,认知语言学试图理解语言产生、理解和运用的认知机制和规律。
第二讲:语言和认知本讲将探讨语言和认知之间的紧密联系。
我们将分析语言如何反映人类的思维机制,以及思维如何通过语言表达。
通过探索人类语言的特点和语言能力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理解语言是如何帮助我们组织和交流思想的。
第三讲:语言的结构本讲将重点研究语言的结构,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和语义。
我们将探讨语音是如何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词汇如何构成句子,以及语法和语义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和表达语言的含义。
第四讲:语言的使用本讲将关注语言的使用,包括语用学和交际行为。
我们将探讨语言是如何用于实际交流中的,并研究语言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规则和效果。
第五讲:语言的变化本讲将研究语言的变化和语言变体。
我们将探讨语言是如何随着时间和地点的变化而变化的,以及不同社会群体和文化之间的语言差异。
通过了解语言的变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发展和演变。
第六讲:语言的习得本讲将关注语言习得的过程。
我们将研究儿童如何习得母语,以及成人如何学习第二语言。
通过探索语言习得的机制和影响因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习得的过程和困难。
第七讲:语言的障碍本讲将探讨语言障碍的原因和特点。
我们将研究语言障碍的种类和症状,以及语言障碍对个体日常交流和学习的影响。
通过了解语言障碍,我们可以更好地帮助有语言障碍的人群。
第八讲:语言与思维本讲将深入研究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
通过探讨语言如何塑造和影响人类思维的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思维的本质和不同文化之间的认知差异。
第九讲:语言的演化本讲将关注语言的演化和起源。
我们将研究语言在人类进化中的角色,以及语言起源的理论。
《认知语言学》课件
语篇的认知模型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篇的生成和理解依赖于人们的认知模型 ,如“事件框架”、“信念-愿望模型”等,有助于学生 理解语篇的生成和理解过程。
05
认知语言学的未来发展
认知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
人机交互
研究如何让机器更好地理解人类语言,实现更加 自然和高效的人机交互。
信息检索与推荐
探究如何利用认知语言学的知识,更加精准地检 索和推荐信息内容。
THANK YOU
比较不同语言的认知模式
探究不同文化背景下语言的认知结构和表达方式,揭示语言的共 性和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的认知语言学
研究跨文化交际中语言使用背后的认知机制,提高跨文化交流的效 果。
语言与文化认同
探究语言如何塑造和反映文化认同,理解语言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重 要角色。
认知语言学的技术应用研究
自然语言处理
利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提高自然语言处 理的准确性和效率。
认知语言学与心理学的交叉
01
研究语言与认知心理过程的相互关系,探究语言习得的机制和
过程。
认知语言学与哲学的交叉
02
探讨语言与意义、真理、知识等哲学问题的关系,深化对语言
本质的认识。
认知语言学与计算机科学的交叉
03
研究自然语言处理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实现机器对人类语言的
认知理解和生成。
认知语言学的跨文化研究
语言的动态性
语言的动态性
语言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社 会、文化和认知的变化而不断发
展变化。
语言的演变
语言的动态性表现在词汇、语法和 语义等方面的演变,这些演变是由 社会、文化和认知的变化所驱动的 。
《认知语言学》课件
课程导言,包括对课程内容的概述和说明目的。本课程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 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关键理论以及应用领域,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概念
定义
认知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和 认知之间关系的学科,重 点探究语言对思维和知觉 的影响。
研究对象
认知语言学关注的是语言 的认知结构、认知过程以 及人类语言能力的原理和 发展。
重要性
了解认知语言学可以帮助 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运 作方式,从而促进语言教 育和跨文化交际。
认知语言学的关键理论
范畴原型理论
认为人们对事物的分类和思 维是基于原型(最典型的范 例)和范畴(一组相关事物) 的关系。
理解论
强调语言理解依赖于背景知 识和推理能力,而不仅仅是 词汇和语法的组合。
隐喻和隐喻理论
指出语言中存在丰富的隐喻, 人们可以通过隐喻来传达更 具体和丰富的意义。
认知语言学的应用领域
1 语言教育
认知语言学为教学带来 新的视角,帮助学生更 好地理解和应用语言。
2 翻译与跨文化交际 3 认知科学和人机交
互
在翻译和跨文化交际中,
认知语言学可以帮助人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对于
们更准确地理解和传达
认知科学和人机交互的不同文化背景下ຫໍສະໝຸດ 信息。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
值。
未来发展方向
1
认知语言学的创新研究方向
未来的研究将关注于认知语言处理、
2
多语言认知等新领域,探索语言与认 知之间更深层次的关系。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abov’s experiment
Informants in Labov’s experiments were shown line drawings of cups and other vessels. The drawings were presented one by one and the informants were asked to name them. The result of the experiment shows that consistency is 100 percent for prototype but decreases towards the marginal members.
Do exercise2,4 on page 20
Prototypical Organisms and Objects
The notion of prototype can be extended to entities which are less obviously perceptual. Rosch’s experiments (1973,1975) Ask the students to judge the goodness (typicality) of category members (birds, fruit etc.) without referring to the textbooks. The goodness ratings were also confirmed in matching experiments in which the ‘priming’ techniques was used. (Rosch,1975).—the advance information which is called up by the primed category name is most readily applied to good examples.
Good examples, bad examples and category boundaries
Vague entity and vagueness (含糊性,模糊性) Fuzziness and fuzzy category (模糊范畴) Labov’s experiments and conclusion
The experiential view of words provides a much richer and more natural description of their meanings. Cognitive linguists believe that our shared experience of the world is also stored in our everyday language and can thus be gleaned from the way we express our ideas. The transfer of our experience of well-known objects and events is even more important where abstract categories like emotions is involved. For example, Dad exploded.
Fuzziness and fuzzy category
Fuzziness refers to the category boundaries of entities ( chair etc.) and these categories are the product of cognitive classification. It is not the boundaries of entities that are vague , but the boundaries of these cognitive categories (here: chairs and non-chairs). In fact, there are some cases where vagueness and fuzziness coincide. (mountain) All types of concrete entities and natural phenomena like colours are conceptually organized in terms of prototype categories, whose doundaries do not seem to be clear-cut, but fuzzy.
Prototypes and Categories
Introduction: Language and Categorization(范 畴化) Focal colours(焦点色) The psychological background of focal colours Prototypical shapes(形状) Prototypical organism and object Good examples, bad examples and category References
Prominence view
The prominence view provides one explanation of how the information in a clause is selected and arranged. For Example The car crashed into the tree. The tre entity and vagueness
The terms ‘vague entity’ and ‘vagueness’’ refer to one type of transition zone, which arises from the observation that some concrete entities do not have clear-cut boundaries in reality ( knee and other body parts; fog, snow and similar weather phenomena and landscape forms like valley or mountain.
Experiential view
Its main claim is that instead of postulating logical rules and objective definitions on the basis of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and introspection, a more practical and empirical path should be pursued. For example, Ask language users to describe what is going on in their minds when they produce and understand words and sentences. (a car)
Definition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Cognitive Linguistics is the most rapidly expanding school in modern Linguistics. It aims to create a scientific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language, incorporating the tools of philosophy, neuroscience and computer science. Cognitive approaches to language were initially based on our experience of the world and the way we perceive and conceptualize it (philosophical thinking about the mind). Be distinguished from a ‘logical’ view of language.
the boundaries of cognitve categories are fuzzy, i.e. neighbouring categories are not separated by rigid boundaries, but merged into each other. Between prototypes and boundaries, cognitve categories contain members which can be rated on a typicality scale ranging from good to bad examples. Note: cognitive categories are equivalent with the meanings of these words; while words which are polysemous (多义词) might denote several categories. (Chair-主席,椅子)
Cognitive Explanation— Represented by three main approaches
Three main approaches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Experiential view Prominence view Attention view
Attentional view
This view is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that what we actually express reflects which parts of an event attract our attention. For example The car crashed into tree. Analysing the sentence in terms of attention allocation, the attentional view explains why one stage of the event is expressed in the sentence and why other stages are n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