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语法对比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在英汉语言文化交流中,篇章结构作为语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英汉语言的不同语法结构影响着两种语言的篇章组织方式,本文将就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展开分析。
一、英语篇章结构的语法特点1. 英语的句子结构较为复杂,通常采用主谓宾的结构,句子中的成分顺序表达清晰,逻辑性强。
例如:She ate an apple.(她吃了一个苹果。
)2. 英语的篇章结构注重逻辑关系和前后呼应,常采用连接词如:firstly,secondly,therefore,however等来进行段落间的连接,使篇章结构紧凑,逻辑性强。
1. 汉语采用主谓宾的句子结构,但成分顺序灵活多变,通常采用主谓宾、主谓宾补、主谓宾宾、主谓双宾等不同句子结构来表达不同的语义。
例如:他吃了一个苹果。
2. 汉语篇章结构注重信息的层层展开,主题句在段落开头出现,将要表达的内容循序逐层展开,使得文章逐步深入,逻辑性相对较弱。
1. 英语的篇章结构偏向于逻辑性和直线性,注重前后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并通过连接词来呼应,使得文章结构紧凑,易于理解。
而汉语的篇章结构注重信息的层层展开和由表及里的表达方式,段落间逻辑关系较为自由,逻辑性相对较弱。
2. 英语句子结构较为简洁明了,通常通过主谓宾结构表达,成分顺序固定,逻辑关系清晰。
而汉语句子结构灵活多变,语序灵活,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调整,增加了表达方式的多样性。
3. 英汉两种语言在篇章结构的语法特点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英语篇章结构注重逻辑性和前后呼应,汉语篇章结构注重信息的层层展开和由表及里的表达方式。
1. 英汉篇章结构的不同反映了英汉两种语言及其文化的差异,英语的篇章结构凸显了西方思维的逻辑性和直线性,而汉语的篇章结构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信息的由表及里反映了中国人的审美趣味。
2. 对于英汉语言学习者来说,需要充分意识到英汉两种语言在篇章结构上的差异,灵活运用适当的语法结构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他人的观点,避免因篇章结构的不同而造成的语言隔阂和交流不畅。
英汉语法对比

(3)词法与句法之间的对应 英语传统语法分为词法和句法。词法依据形态;
句法依据功能。由于形态是功能的表现形式, 因此,这两者的结果是一致的,表现在词法和 句法可以对称,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有较明显 的对应关系。徐通锵将这样的语法称为双轨制 语法结构。
英语语法强调避免语法错误,句子结构紧凑,关 系和层次分明。
语句分析顺序,英语是从结构到语义。而汉语是 从语义到结构。
➢ 王冕七岁上死了父亲。
➢ 中国队大胜美国队/中国队大败美国队。
(2)语法单位的清晰与模糊
英语传统语法把语言单位分为词与句子两 级,在此基础上,把语法分为词法和句法, 结构主义语法把语言单位分为语素、词、 短语、分句、句子五级。在英语中,由于 有形态帮助,各级语法单位之间的界限是 清晰的。汉语则不然。
事理上的因果律:先因后果、先假设后可能、 先条件后结果。汉语复句基本上都是先从后 主,即表示原因、条件、假设等一律在前, 表示结果等一律在后。当把原因、条件等看 做补充说明时,根据心理上的重轻律,可以 把它们放在主句之后。
And he knew how ashamed he would have been if she had known his mother and the kind of place in which he was born, and the kind of people among whom he was born.
有形式上保证,英语短语和从句作修饰语 可前可后;主谓倒装、宾语前置都不会被 误解;据连词判断主从;据时态可判断时 间先后。形态丰富的语言不很讲究词序。
句中的作用。
汉语的声调对词和短语的语序起重要作用。
汉英语法对比第一讲综合语和分析语ppt课件

汉语: 怎么了,你? 她文章写得很好。 酒他喝得太多。
汉语语序改变大多把宾语提到动词或主语之前,从 而引起宾语的句法功能的改变。
2. 定语位置灵活 比较: 英汉定语与中心词的顺序: A very important question A question of great importance 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A debatable subject A subject which can be debated 一个可以辩论的题目
汉语词头词尾大概有两类: 一是传统的:
老-,阿-,初,-子,-儿,-头 一是新兴的:
-度,-性,家,超-,非-,准汉语词缀去掉后,不影响意义与功能、用法。
桌子——方桌 旗子——红旗 粘附性不强。不会出现英语去掉词缀不成词的情 况。
汉语: 定语标志“的” 状语标志“地” 补语标志“得”
其区别是人为的,并无强制性。 表复数“们”——“我们” 动态助词“着”“了”“过”
3.英语常用介词,汉语则少用介词。 英语介词不仅数量大,而且使用频繁 汉语介词,大多从动词“借”来。王力认为,“现代中国语 根本就没有真正的介词。”
英译汉时,英语的介词常被译成汉语的动词: What is he at? 他正在干什么?
He is a man above vulgar interests. 他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可用动词后,但不用的情况也有很多。
He is dying.
英语
汉语
构词词尾(已讲)
表人名词、代词复数标
构形词尾
志“们”
-s表复数, -’s表领 各词有表领属的“的”
格
定语标志“的”
代词有性、数、格、 状语标志“地”
人称变化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1. 引言1.1 引言概述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是一门跨文化研究领域,通过比较英语和汉语的篇章结构和语法特点,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这两种语言的语言特性和文化背景。
英语是一种基于主谓宾结构的语言,句子以主语为中心,谓语为核心,宾语为补充的结构比较常见。
而汉语则是一种基于主谓宾补结构的语言,句子以主语为核心,谓语为主体,宾语和补语为修饰的结构比较常见。
在篇章结构方面,英语通常采用线性结构,文字呈现方式直截了当,一般而言,英语篇章结构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文章结构清晰明了。
而汉语则较为灵活多变,篇章结构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和目的进行灵活调整,没有固定的格式要求。
通过对英汉篇章结构和语法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英语和汉语的语言运用习惯和文化背景之间的差异,帮助语言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这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和逻辑思维方式。
在今后的研究和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对比分析的结论,更好地进行英汉语言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2. 正文2.1 英语篇章结构1. 主题句和主题段落:英语篇章结构通常以主题句作为段落的开头,主题句用来概括该段落的主旨内容,有助于读者快速了解段落的主题。
2. 段落间的逻辑连接:在英语篇章中,段落之间通常通过逻辑连接词或短语进行连接,使得整篇文章内容连贯,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3. 概括句和过渡句:在英语篇章结构中,概括句和过渡句的使用十分普遍,它们有助于引导读者理解文章的逻辑关系,同时使得文章的结构更加清晰。
4. 引言和结论:英语篇章结构通常包括引言和结论两部分,引言用来引入文章的主题,结论则总结全文内容并给出作者的看法或建议。
5. 句子结构:在英语篇章中,句子结构简洁明了,通常采用主谓宾的语法结构,同时也注重句子之间的平衡性和连贯性。
英语篇章结构注重逻辑性和连贯性,通过合理的段落安排和句子结构,使得文章内容清晰明了,易于理解。
2.2 汉语篇章结构汉语篇章结构是指汉语语言中文章、段落、句子等单位的排列组合方式,以及其中所使用的连接词、语法结构等。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语法是研究句子和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以及表示这种关系的规则的学科。
英汉语法存在着一些显著的差异,下面将对其进行对比分析。
一、主谓结构英语的主谓结构较为简单,一般由主语和谓语构成,修饰语一般在主语或谓语后面。
而中文的主谓结构复杂,除了主语和谓语外,还常常有状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二、时态和语态英语的时态和语态非常丰富,包括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等。
而中文的时态相对简单,只有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
三、动词词形的变化英语动词有时态和语态的变化,常见的变化包括加s、ed、ing等。
中文动词没有时态和语态的变化,而通过使用助词和语序的变化来表示时间。
四、语法规则的灵活性英语的语法规则较为严格,对于句子成分的位置和结构有明确的要求。
而中文的语法规则相对灵活,有时候可以通过改变语序或者添加一些成分来改变句子的意思和语气。
五、被动语态的表达英语中的被动语态使用be + 过去分词的形式,非常直观。
中文的被动语态使用被字结构,较为复杂。
英语中“他被我打了”可以直译为“He was beaten by me”,而中文中则需要改为“我把他打了”。
六、连接词的使用英语中连接词的用法较为丰富,有and、but、or等表示并列关系的词,也有if、when、because等表示因果关系的词。
而中文中连接词的使用相对简单,一般用“和”、“或者”等简单的词语来表示。
英汉语法在结构、时态和语态、动词词形的变化、灵活性、被动语态的表达以及连接词的使用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汉语法。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英汉语法是两者语言结构和用法的比较研究,其见解可以帮助学生和语言爱好者学习和理解两种语言的区别和联系。
这篇文章将尝试分析英汉语法的主要区别和相似之处。
第一部分:基本语法英语有六种基本句型:主语+谓语、主语+谓语+宾语、主语+谓语+间宾+直宾、主语+谓语+宾补、主语+系动词+表语、主语+不及物动词。
汉语的基本句型不那么明显,通常仅由主语和谓语组成,但是汉语有更多的变体,如用于指示、疑问、否定和把/被动句型等。
此外,英语使用词序强调重点,而汉语使用语气、重复和停顿。
英语语法重视主语、动词和宾语的形式一致性,例如,当主语是单数时,谓语动词必须是单数形式。
汉语语法则没有这种强制形式的一致性,但是需要在语法上表明的是句子的时间和语境。
例如,“我想去”与“我去了”区别于英语的“我想去”和“我去了”。
第二部分:时态和语态英语的时态比汉语多,例如现在进行时、将来进行时等等。
汉语则没有这种情况。
相反,汉语强调区分过去、现在和未来。
汉语还可以使用“了”来表示事情已经完成。
英语中也有完成时,例如“已经完成了”,但它比汉语中使用的更为灵活。
语态上的区别很显著。
在英语中,主语可以是被动物,而在汉语中,几乎没有这种情况。
英语中被动语态是通过添加助动词和过去分词实现的,例如“The book was read by her”。
在汉语中,被动语态通常使用“被”的字面意思,例如“她被看到了”。
英语通常比汉语更倾向于使用单个单词或短语来表示特定的语法概念。
例如,“the”在英语中是明确的指示一件事物的,而在汉语中,通常需要使用“那个”或“这个”来区分对象。
相反,汉语通常比英语更倾向于使用语法结构强调意义。
例如,“给” , “送” , “问” , and “说”在汉语中分别有特定的语法结构,即使在很小的变化中也会有非常不同的含义。
结论:英汉语法的比较和分析多方面的考量,但是通过注意和解决这些差异的方法,语言爱好者和学生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两种语言。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篇章结构是指文章、段落或文本的组织方式和逻辑关系,它是一个较为抽象、更加深入的结构层次。
英语和汉语虽然语法上有很多不同,但是在篇章结构上也存在一些显著的区别。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比较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差异,包括句子结构、段落结构及文本结构。
一、句子结构差异在英汉翻译和写作时,应该理解英汉句子结构上的差异。
汉语句子的语序比英语更为自由,而英语对语法尤为关注的句子构造更加严谨和规范。
英语中的句子通常是由主语、谓语和宾语等部分构成,而且通常主语和谓语的位置固定。
相对地,汉语中的句子结构则更灵活,主语和谓语等部分的位置可以根据语境的需要进行改变。
英语中的句子通常由一个主语一个谓语和一个宾语构成,或由主语、谓语、宾语和其他成分如定语、状语等构成。
而汉语的句子结构,则可以是主谓宾结构、状主谓宾结构、并列句、复合句等多种结构形式。
由于英语中的句子结构较为规范,所以表达细节要求更高;而汉语的句子结构更为灵活,能够更加强调描述与细节。
除了句子结构之外,英汉在段落结构方面也存在差异。
英语中的段落通常由一个主题句、几个支持句和一个结论句组成,有时还会有一些注释性的句子来说明某些细节。
相对地,汉语段落结构则更为自由,通常没有明确的主题句和结论句的区分,而是通过上下文连接起来构成更为有机的整体。
从这方面来看,英语段落结构更为机械化,更强调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条理;而汉语段落结构则更为灵活,强调整体性和连贯性,而非单独的段落。
因此,如果想要提高英汉翻译和写作的技巧,就应该学会如何根据上下文和语境来确定段落的主题句、结论句和支持句,以便更好地传达文章的意思。
汉语文章则更为灵活,往往没有明确的层级和缩进。
相对地,它更注重上下文的连贯性和整体性,强调段与段之间的相互衔接和逻辑关系。
因此,无论是英汉翻译还是写作,都需要根据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来决定如何组织文章的结构和布局。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英语和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两种语言,拥有各自独特的篇章结构和语法特点。
对于学习者来说,了解英汉篇章结构的差异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本文将从句子结构、连词使用、篇章连接和篇章结构四个方面对英汉语法进行对比分析。
1. 句子结构英语句子结构相对固定,通常采用“主语+谓语+宾语”的顺序。
而汉语句子结构更为灵活,主谓宾的顺序并不是固定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灵活调整。
英语句子“Tom ate an apple”在汉语中可以表达为“汤姆吃了一个苹果”或“一个苹果被汤姆吃了”。
这表明了汉语句子结构的变化更加灵活。
英语中的句子有明确的时态和语态,而汉语则通过上下文和词语的排列来表示时态和语态。
英语中的被动语态需要加上助动词“be”,而汉语则可以通过动词的变化或加上“被”、“给”等词来表示被动语态的含义。
2. 连词使用在连接句子和表达逻辑关系时,英语使用大量的连词来连接各个部分,如and, but, or, because等。
这些连词能够清晰地表达句子之间的关系,使得篇章结构更加清晰明了。
而在汉语中,连词的使用相对较少,通常通过词语的排列和语序的调整来表达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转折关系等。
3. 篇章连接在篇章连接方面,英语倾向于使用大量的连接词和连接词组来表达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使得篇章结构更加紧密和连贯。
而在汉语中,则更多地依赖上下文和语境的衔接来实现段落和句子间的连接,通过修辞手法和词语的运用来体现篇章结构的连贯性。
4. 篇章结构英汉语法在句子结构、连词使用、篇章连接和篇章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学习者在学习英汉语法时,需要注意这些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练习,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
英汉语法的差异也为两种语言之间的交流和翻译提供了更多的挑战和乐趣,促进了两种语言之间的交流和交融。
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英汉语法的差异,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更加流利地运用英语和汉语进行交流和表达。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是语言学研究中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的范围广泛,从语音、语义、语用等各个方面都有丰富的对比研究。
在本文中,我们主要着重分析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方面的对比差异,并探讨这些差异的原因。
一、英汉句子结构对比英汉两种语言在句子结构上有很大的差异。
英语属于主谓宾语结构,汉语则是主谓宾补结构。
英语中通常采用主动语态,而汉语则更倾向于使用被动语态。
在形式上,英语中采用词序来表示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而汉语则主要依靠语法成分之间的词序来表达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
例如,在英语中,一个简单的句子通常由主语、谓语和宾语构成,如“I love you”。
而在汉语中,一个简单的句子通常由主语、谓语、宾语和宾补构成,如“我爱你”。
此外,英语中的被动语态通常由be动词加上过去分词构成,如“This book was written by him”;而汉语中的被动语态通常由“被”字结构或“让”字结构加上动词构成,如“这本书被他写了”、“我让他写这本书”。
二、英汉名词对比英语名词的数量较少,而汉语名词的数量较多。
英语中名词的复数形式通常由在末尾加s或es实现,而汉语则是通过量词和数值来表示复数。
在英语中,名词的存在形式则是通过不同的前缀和后缀来表达,如“library”与“librarian”;而在汉语中,则是通过在名词前面加上修饰成分来表达,例如“图书馆员”、“数字图书馆”。
此外,在英语中,名词的性、数和格都需要变化,例如“he”与“him”、“she”与“her”;而在汉语中,则不存在这样的变化。
动词是英语和汉语中的最重要的成分之一,但是两种语言在动词方面也有明显的差异。
在英语中,动词的时态非常丰富,包括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完成时等,而在汉语中则没有时态的概念,只有动词本身的状态和动作的完成与否。
在英语中,动词也有被动语态和进行时态,而在汉语中也有“被”字结构来表达被动语态,但表示进行时态则需要借助其他成分,如“正在”、“一边...一边...”等。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英语和汉语是两种语言,其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有着较大的差异。
在英汉篇章结构中,语法对比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比较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特点。
一、句子结构的对比英语中,句子的结构通常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的顺序排列,而汉语则通常是主谓宾的结构。
如:英语:He eats an apple.汉语:他吃了一个苹果。
同样的句意,语法结构也有所不同。
在汉语中,动词通常是搭配一个宾语使用。
而在英语中,动词通常是搭配一个主语和一个宾语一起使用。
此外,在英语中,句子的形式非常灵活,可以利用被动语态、倒装等手段来变换句子结构,而汉语中相对较少使用这些手段。
例如:英语:Not only did he eat the apple, but he also ate the banana.(倒装)汉语:他不仅吃了苹果,还吃了香蕉。
(正常语序)二、动词的对比英语中动词的时态、语态、情态动词等极为丰富,这与英语本身的语法特点有关。
而汉语中动词的时态、语态相对较少,主要通过上下文来推断其时间、语态等。
例如:英语中的“will”表示将来时态,而汉语中通过上下文可以推断出“会”表示将来的意思。
同样的,“be”动词在英语中十分常见,而汉语中却几乎不用。
例如:在英语中强调身份、职业等通常需要用到be动词,而在汉语中则可以直接用“是”来表达。
连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可以连接并组织句子,让句子变得更加完整、连贯。
在英语中,连词种类繁多,常见的有and、or等表示并列的连词,as、because等表示原因的连词,if、unless等表示条件的连词。
而在汉语中,连词则相对简单,如和、或、因为、但是等常用的连词较少。
英语中使用了but来表示对比,而汉语中则直接用“但是”来表示对比。
在英语中,代词的使用非常频繁,而汉语中代词的使用则相对较少。
例如:英语:He likes apples because they are delicious.汉语:他喜欢苹果,因为苹果很好吃。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篇章结构在英语和汉语中的语法存在一些差异。
以下是针对两种语言所使用的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
1. 主语和谓语的位置:在英语中,主语通常位于句子的开头,而谓语紧跟在主语之后。
“Mary went to the store.”(玛丽去商店了。
)在汉语中,主语和谓语的位置可以有所变化。
主语可以位于句子的开头或结尾,而谓语可以位于主语的前面或后面。
“我今天去了商店。
”或者“今天我去了商店。
”2. 语序:在英语中,语序一般是主谓宾的顺序。
“She eats an apple.”(她吃了一个苹果。
)在汉语中,语序更加灵活,可以是主宾谓的顺序或者主谓宾的顺序。
“他看书。
”或者“他书看。
”3. 从句结构:在英语中,从句通常使用连词引导,例如“that”,“when”,“where”等。
从句可以出现在主句之前或之后。
“I know that he is busy.”(我知道他很忙。
)在汉语中,从句通常使用连词或者关联词引导,例如“因为”,“如果”,“当”等。
从句一般出现在主句之后。
“我知道他很忙。
”4. 连接词的使用:在英语中,连接词通常用来在句子之间建立逻辑关系。
常见的英语连接词有“and”,“but”,“or”,“because”等。
“I am tired, but I need to finish my homework.”(我很累,但我需要完成作业。
)在汉语中,连接词和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一起使用来建立逻辑关系。
“我很累,但是我需要完成作业。
”英语和汉语在篇章结构的语法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英语更加固定,主谓宾的语序通常不变,从句常常在主句之前出现,而连接词用于在句子之间建立逻辑关系。
汉语的篇章结构更加灵活,主语和谓语的位置可以变化,语序可以是主宾谓的顺序或者主谓宾的顺序,从句通常在主句之后出现,而连接词和标点符号一起使用来建立逻辑关系。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英汉篇章结构是指在英文和汉文篇章中,句子和段落的组织方式和结构特点。
从句子结构来看,英文通常采用主谓宾结构,即主语+动词+宾语,比较简洁和直接。
而汉文的句子结构相对灵活多样,可以是主谓宾结构,也可以是主谓补结构、主谓双宾结构等。
汉文句子的组织方式更加丰富,使得表达更加灵活多样。
从段落结构来看,英文通常采用主题句—支持句—细节句的结构顺序,即先提出主题,然后通过支持句和细节句来进一步解释和支持主题。
而汉文的段落结构则相对灵活,可以采用主题句—分论点—证据的结构顺序,也可以采用主题句—问题—解决方法等的结构顺序。
汉文段落结构更注重逻辑和条理性,使得表达更加连贯和有条不紊。
从语法角度来看,英文注重主动语态,即主语进行动作,强调行为的实施者。
而汉文则注重被动语态,即动作的承受者,强调行为的受众和影响。
这也导致在表达方式上,英文更加简洁直接,而汉文更加委婉和含蓄。
从篇章结构来看,英文通常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即首先概述全文内容,然后展开具体的分论点,最后总结全文,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汉文则更注重起承转合的结构,即先提出问题或主题,然后逐步展开,加入引用、举例等细节,最后给出解决问题或总结的答案。
汉文篇章结构更注重叙事和修辞的技巧,以提高表达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英汉篇章结构在句子结构、段落结构、语法角度和篇章结构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英文注重简洁直接,采用主题句—支持句—细节句的结构顺序,注重主动语态;而汉文更加灵活多样,采用主题句—分论点—证据的结构顺序,注重被动语态。
这些差异也是由于英汉语言的特点和文化背景的差异所致。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英语和汉语是两种迥异的语言,它们在语法结构上存在着很多差异。
本文将对英汉语法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一、主谓宾结构英语中的主谓宾结构是非常明确的,句子中的主语通常位于句子的主干部分,其后紧跟着动词和宾语。
例如:“She eats apples.”(她吃苹果。
)在这个句子中,“She”是主语,“eats”是动词,“apples”是宾语。
而在汉语中,主谓宾结构并不像英语那样显式,它更多地采用了主谓宾补结构,如“她吃了一个苹果。
”中的“一个苹果”就算作是宾补结构。
二、并列结构在英语中,使用并列结构时需要使用连词来连接两个或多个并列成分,例如:“He is smart and hardworking.”(他聪明且勤奋。
)而在汉语中,并列结构则更多地采取了逗号隔开的方式,比如:“他聪明,勤奋。
”这里并没有采用连词来连接两个并列的成分。
三、被动语态在英语中,被动语态使用“be”动词加上过去分词构成,例如:“The book was written by him.”(这本书是他写的。
)而在汉语中,则使用“被”字加上动词的“了”来构成被动语态,比如:“这本书被他写了。
”这种区别体现在了两种语言的动词结构上。
四、语序结构在英语中,语序是比较固定的,通常是主语+谓语+宾语的结构。
而在汉语中,语序相对更为自由,通常是主谓宾的结构,但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灵活调整,比如倒装结构、把宾语移到句首等等。
五、冠词使用在英语中,有定冠词“the”和不定冠词“a/an”的区分,而在汉语中并没有冠词的概念。
这也使得在英语句子和汉语句子的翻译中,冠词的使用是一个较为困难的地方。
六、时态和语气英语中时态和语气比较丰富,包括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等等,而在汉语中则是通过上下文来确定句子的时态和语气,时态和语气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动词的变化上。
英语和汉语在语法结构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也体现了不同语言之间的文化和思维方式的不同。
英汉语言句法差异概述

英汉语言句法差异概述英汉句子的基本结构都是“主语+谓语+宾语”,但是在形式结构上有较多的差异。
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句序和句子结构等方面。
1. 句序的差异A. 修饰语位置差异英语的修饰语,如定语等,既可置于被修饰成分之前,又可置于其后。
但修饰语若为短语或分句,如定语从句等,则一般置于被修饰成分之后,成为后置。
而汉语的修饰语,无论是词、短语或是句子,一般都放在所修饰的词之前,成为前置。
例如:1) The son whom he had turned out had gone to a distant land, and his daughter was dead; so that there was no one left to help the old people.被他赶走的儿子已远走他乡,女儿也去世了,所以没人能帮助这两位老人了。
2) Then the guest called to the old woman who was seated behind the curtain: “Tell me, old woman, what you think concerni ng your former happiness and your present misery.”于是这位客人就大声询问坐在帘子后面的老妇:“告诉我,你对以前的幸福生活和现在的悲惨境况有什么想法?”B. 复合从句的语序差异英语复合句中主句和从句的顺序与汉语有较大的差异。
以状语从句为例,时间状语从句可以在主句之前,也可以在主句之后,叙述顺序灵活,而汉语则通常先发生的事先叙述,后发生的事后叙述;英语的因果状语从句中,表示原因的从句可以放在主句之前,也可以放在主句之后,汉语一般是“因”在前,“果”在后;英语的条件从句位置也较为灵活,可以放在表示结果的主句之前或之后,汉语中常常为条件在前,结果在后。
例如:1) It suited their master to have them in his service, since the old people had been in authority themselves, and so knew how to do things.因为老夫妇曾经是主人,知道怎么干活,所以穆罕默德有他们服侍自己,感到称心如意。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是指对英文和中文的篇章结构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两种语言在篇章结构上的异同点。
篇章结构是指文章在整体上呈现的结构和组织形式,包括开篇、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
本文将以语法角度出发,比较英语和中文在篇章结构上的不同之处。
英语和中文在开篇部分的篇章结构上有所不同。
在英语中,开篇通常以一个引出背景或引发读者兴趣的句子开始,然后逐渐引出主题,并交代文章的目的和意图。
英文开篇经常使用一些引言或提出问题的方式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而中文则常采用一种渐进展开、由表及里的写法,通过描述背景、环境或者个别事例逐步引出文章主题。
中文开篇注重对问题、事件或事物的描述,通过具体的描写引起读者的兴趣。
英语和中文在主体部分的篇章结构上也有一些差异。
在英语中,主体部分通常由几个段落组成,每个段落都围绕一个中心思想或论点展开。
英文主体部分的篇章结构注重逻辑性和连贯性,通过使用段落开头的主题句和连接词来实现段落间的过渡和衔接。
而中文主体部分的篇章结构则强调整体性和连续性,常使用插入句、倒叙句等手法使文章内容紧密联系起来。
在中文主体部分中,采用抽象概括的方式来总结或提出观点是一种常见的表达方式。
英语和中文在篇章结构的结尾部分也有一些区别。
在英语中,结尾常常通过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来结束文章。
英文结尾部分通常使用概括性文字或归纳总结的方式来突出文章的结论或观点。
而中文结尾部分则多借助议论性文字或直接或间接地点出文章的目的、意义或价值。
中文结尾部分还常用一些修辞手法,比如反问、设问等,以增加文章的表现力和语言的力度。
英语和中文在篇章结构的语法上存在一些差异。
英语篇章结构强调逻辑性和连贯性,特别是在主体部分。
而中文篇章结构注重整体性和连续性,常运用插入句、倒叙句等手法来连接文章内容。
英语和中文在篇章开篇和结尾部分的语法特点也有所不同,这些特点反映了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的差异。
对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比较有助于跨文化交际和语言教学的研究。
英汉语法差异

1.英语注重结构的严谨性,而汉语相比之下则更注重意思的传达。
于是汉语中便有大量的无主句。
如很多书的前言部分都有这样一句话“由于时间仓促,经验不足,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不吝指正。
”这句话中国读者看来是没有问题的,可如果用英语的语法标准来衡量,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无主句。
其实是“由于(作者)时间仓促和经验不足造成了疏漏,(作者)恳请读者不吝指正。
”因此在将这句话翻译成英语时,就要将它潜在的被省略的主语还原,才能被英语读者所接受和理解。
2.和汉语一样.英语也习惯将形容词放在名词前面对其进行修饰限侧,这个形容词称为定语修饰部分((attributive modifier),这个部分可以由n个并列的形容词构成(如a beautiful pale pink sunset)。
问题是如果这部分是一个句f而不是简单几个形容词的并列时,按照英语的思维习惯需要将这样一个做名词修饰语的部分移到名词后面,由关系代词引导构成定语从句。
(如Can you show me the house where Shakespeare once lived?)而在汉语中,定语修饰部分即便是一个复杂的结构,仍然保留在它原来的位置,即名词的前面,如“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科学理论。
”这句话的骨干为“邓小平理论是科学理论”,中间复杂的部分是说明邓小平理论作用或重要性的定语。
当把这样一句中国人非常熟悉的话翻译成英语时,就要遵循英语的思维习惯和语法特征,将其译成定语从句(试译为Deng's theory is the scientific theory which directs the Chinese to fulfill the modernization of socialism )3.词序的不同。
汉语的思维习惯是“何时何地发生何事”.因此将时间和地点状语置于句首(昨天在教室里两名间学争吵起来)。
英语却不同,它习惯将这类次信息放到句末(Two students quarreled in the classroom yesterday)。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英汉语法是两种不同语言的语法。
尽管它们有着共同之处,同时也有着明显的不同。
下面我们将进行英汉语法的对比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
二、句法结构的不同英语的句法结构是主+谓+宾的结构,而汉语句法结构则是主+谓+宾的语序。
这种不同在句子表达上会导致英语和汉语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三、语态的不同英语有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两种,而汉语则没有被动语态。
这一点很容易让学习英语的中国学生觉得困惑。
但英语中的被动句是非常常见的,因此在练习和学习时需要特别留意。
四、时态的不同英语时态较为复杂,有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将来进行时等。
而汉语的时态则相对简单,只有过去、现在、将来这三种基本时态,而且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
五、冠词的不同英语中有定冠词“the”和不定冠词“a/an”,而汉语中没有冠词。
所以在英汉翻译中,这一点也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六、代词的不同英语中的代词有人称代词、物主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等,而汉语中则采用一种更简单的代词形式进行表达。
七、形容词和副词的不同英语的形容词和副词有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变化,而汉语则没有这种变化。
这也是英语和汉语在形容词和副词的表达上的一个明显不同之处。
八、连词的不同英语中的连词种类丰富,有并列连词、从属连词等。
而汉语中的连词则相对简单,使用频率也较低。
通过上述对比,我们可以看出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结构上存在很多显著的差异。
学习英语的中国学生需要花费更多的心思来理解和掌握英语的语法规则,希望本篇文章对于学习者能有所帮助。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篇章结构是指一篇文章的组织和结构,包括引言、主体和结论等部分。
英汉篇章结构在语法上有一些对比,下面将针对这些对比进行分析。
在主体部分,英语文章通常采用分段的形式,每个段落中有一个主题句,然后通过陈述事实、论证和举例来支持主题句。
英语文章中常用连接词比如"however"、"on theother hand"等来引导不同观点的转换和衔接。
而中文文章的主体部分通常没有明显的段落分隔,信息的组织和结构更为松散。
中文文章常使用排比和修辞手法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中文文章常通过反问和设问来引导读者思考和关注主题。
一个英文段落可能是:"However, it is important to consider the limitations of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For example, technology can be a distraction in the classroom, with students spending more time on their devices than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teacher." 而一个中文段落可能是:"我们也不能忽视技术在教育中的局限性。
技术可能会分散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导致他们花更多的时间在手机上而不是听老师讲课。
"。
英汉篇章结构在语法上有一些对比。
英语文章通常使用主动语态和第三人称,并且使用明确的段落分隔和连接词来组织主体部分。
而中文文章通常使用被动语态和第一人称,并且采用更为松散的组织结构和修辞手法。
无论是英语还是中文文章,都需要清晰明了地陈述观点和论证,并给出一个明确的结论。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英语和汉语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语言之一,它们在语法结构上有很多不同之处。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因此两种语言在词汇、语法、句法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本文将就英汉语法对比分析进行探讨。
英汉语法对比中最明显的差异之一是句法结构的不同。
英语是一种主谓宾语(SVO)语序的语言,即主语、谓语和宾语的排列顺序是固定的。
“I eat apple.”汉语则是一种主谓宾(SV)语序的语言,主语和谓语之间没有宾语,而是通过上下文推断。
“我吃苹果。
”可以进行翻译。
“我”是主语,”吃”是谓语,“苹果”是宾语。
在动词时态和语态方面,英语和汉语也有很大差异。
英语的动词时态和语态相当丰富,包括了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等的区别,还有被动语态等用法。
“I have eaten dinner.”;“The book is being read by me.”。
而汉语的时态和语态则相对简单,没有时态的变化,而是通过上下文来表达。
“我吃饭了。
”;“书被我读了。
”在名词、代词、形容词和副词的使用上,英语和汉语也各自有其特点。
英语的名词和代词有复数和单数的区别,“There are two apples.”与“There is an apple.”是明显的区别。
而汉语的名词和代词则没有复数和单数的区分,“有两个苹果。
”与“有一个苹果。
”仅通过数字和量词的加减来表示。
在形容词和副词的使用上,英语有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形式,“She is taller than me.”;“He runs the fastest.”;而汉语则是通过加上程度副词来表示比较,“她比我高。
”;“他跑得最快。
”。
这些都是英汉语法对比中的显著差异。
在连接词的使用上,英语和汉语也各自有所不同。
英语中的连接词包括了and, but, or, so, however, therefore等,它们在句子中用来连接并列句和复合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氏文通》:现代汉语语法草创期的标志 曾被贬称为“拉丁文法汉证”
近二十年多来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兴起的汉英语法对比研 究发展来看, 九十年代以前的研究集中关注句子结构层面上的句子成分、 句型和句类句式对比; 九十年代之后的研究:对句子整体格局的关注,汉英语序 对比研究反映了当代语法对比的发展趋势。
从句里 如:No sooner..than..., as..as.., more...than..等
英语以主要分句为主轴,从句短语多层次立体构架
汉语的复句
“成分划分法”: “有一套结构中心的句子(其中词语之间互为句子成分)是单句, 有两套或两套以上结构中心的句子(每套结构中心彼此独立,互 不作句子成分)是复句。这是总原则”。
英
* 分句间的关系是并列的,称为并列复合句(compound sentence)
S1+S2
语
复
* 分句间的关系不是并列的,而是一种主从关系时,就称为复杂 句(complex sentence)
句
S主+S从
对
* 并列复合句中分句又含有一个或一个以上从句时,称为并列复杂
比 句(compound complex sentence)
SVOC:主十动十宾十宾补 Most people consider these books rather expensive.
Quirk等(1985)在这五种基本句型上又加了两个:
汉
SVA 主十动十状
I have been in the garden.
英
SVOA 主十动十宾十状 You must put all the toys upstairs.
*只有主语,没有谓语: 票!(独词句.一个词成一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谓语中可以没有动词,也可以有一个或几个动词。
明天晴天。(主谓句但没有动词) 我去。(主谓句。有一个动词) 我去淮海路逛街到百盛买化妆品。(主谓句,有4个动词)
英语:有形态制约,句子结构严谨,但不如汉语自如。
2)第二个意思是汉语句子的构造方式就像竹子一样是一节 一节拔起来的。这样的竹节可多可少,是开放性的,正好符 合汉语句子界限不定的特点;
3)第三层意思是,不存在主干的汉语句子,在扩散的时候 会引起结构的不断变化。(潘文国,1998:202-205)
汉语的简单句靠什么来组合呢 ?
一靠意义的连贯; 二靠符合逻辑顺序的词序安排。
时间 范围 因果 轻重
(按先后顺序) (由大到小) (包括先因后果,先条件后结果,先让步后结果等) (先重后轻)
按形式逻辑:前述在先,结述在后
汉语句中的构成关系:
支配(动宾)、陈述(主谓和主系表)、
补充(动补和形补)、修饰(定语和状语)、并列等
他拿了苹果就走。 成绩差通不过。 救死扶伤。 积劳成疾。
“这个问题我不懂,你也不懂”:“这个问题”是宾语前置还是主语? As for this problem, I don’t understand it. Neither do you.
汉语语法不能仿照西方语法体系,应该自立体系; 汉语的句子也决不是可用主谓两分来概括的。
汉语的简单句中可以: *没有主语,只有谓语: 下雨了。(无主句,无主语,有谓语)
根据关联词语标示的分句间的关系可以把汉语的形合复句分为 三大类十一个句型
第一类:因果类,分句间有实际的或虚拟的因果关系。 因果句:以“因为A,所以B”、“既然A,就B”为代表。
(2)以or为代表的表示选择概念的并列连词有or、whether..or, either..or等。 or可以表示选择、同位关系及大约(不确定)、否定等意义。
(3)以but为代表的表示转折和对比的并列连词,除but外还有while, whereas, only等。
(4)表示因果概念的并列连词只有一个for。它与从属连词because的区别是: “for“分句只能后置,是对前一分句在理由方面作补充说明;面because分句用 来回答why的问题,可前置也可后置。
语
简
这七种句型,实际上还可以简化为三个类型: 英语句子中的谓语是动词性 谓语,它承载着全句的重要
单
C
信息,而且还决定着整句的
句型与变化。
句
对 两个成分:SV
A
C
比
O
A
SV
三个成 分
O 四个成分
句子的次要成分
定语
主语、宾语(名词)
状语、 补语、 宾语
动词
主谓一致
主语与定式动词谓语在人称 和数上的一致
1)句子有一个基本的主干; 2)所有的枝丫都是从主干上分出来的; 3)句子的复杂化不影响这个基本主干。
(潘文国,1998:198)
“主谓一致原则”
英语有形态制约,句子结构严谨,在主 谓结构上强调主谓一致,令英语句型呈现出 印欧语系句法结构独特的结构封闭性特征。
印欧语言的“有限状态语法”的选择限制不管 所要表达的意思多么复杂,都要纳入到一致关系中 去处理,从而使句子的结构呈现出封闭性的特点。
(陈述,时序) (陈述,因果) (支配,并列,重轻) (补充,因果)
汉语简单句呈无主谓主轴、 无动词核心的平铺直叙样态
汉语以“字”为基础的选择限制是层层递进, 进到什么地方结束,没有明确的标准,因而句 子的结构呈现开放性的特点。
徐通锵(1994)
英语的复句
汉
英语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clause)构成的句子称为复句。
(徐通锵,1994:6)
汉语简单句
汉语简单句中是否也有一个主谓语主轴 ?
*《马氏文通》
主语
“起词”:“凡以言所为语之事物者,曰起词。”
谓语
“语词”: “语者,所以言夫起词也。”
“凡句读之成,必有起词、语词。”
* 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认为: “飞鸟”与“鸟飞”就是句与非句的区别
* 《语法理论》更明确提出“句子的特点在于有主谓结构。”
汉英语法对比
语法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描写和总结语言的结构规律
语言结构和语法的两种关联模式: 一种是较为传统的模式,即语言结构主要包括语音、语法和语义三 大类; 另一模式,则是对语法的狭义定义,即将语法具体定义为以各种句 型结构为主的句法研究。
“许多语法研究的方法都是以确定句子为开端的,因而语法普遍被 定义为‘句型结构的研究’”。
单
SV:主十动
Cricket chirps. / Winter has come.
句
SVC:主十动十主补
The country became totally independently.
对
SVO:主十动十宾
My mother enjoys parties.
比
SVOiOd :主十动十间接宾十直接宾 Mary gave the visitor a cup of tea.
c)助词“的话”放在假设分句的末尾,标明分句间有假设结果关系。
d)超词形式
(1)带”说”带“话”的超词形式 如果说、与其说、否则的话、不然的话等。
(2)以“是”为基础的超词形式 不是、就是、而是、要不是、若不是等。
(3)与“反而”呼应使用的“不但不、不但没有”等标示分句问反转性递 进关系。
(4)“这就是说”、“换句话说”等标示分句与分句间的关联性描说成分。
句子: 传统上,被视作是最大的语法结构单位,用于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在结构上具有自主性和独立性,没有因为语法结构关系而被包含在 任何更大的语言形式里。 “句子是人所说的(相对)完成和独立的话语;完整性和独立性表 现在它具有单独存在或可以单独存在的能力上,即它本身可以单独 说出来。”
--- 叶斯泊森
2.标示从属关系的形式词
从属连词(subordinators, subordinating conjunctions) 从属连词是最主要的主从关系的标示形式(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
从属连词就其词形来说有简单、复合和关联之分。 简单:一个词的连词,如if, before等, 复合: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构成的连词,如except that,as long as等; 关联:由两个关联词构成的连同,住往是成对的,一个在主句里,另一个在
S1(主+从)+S2 (主+从)
英语复句中各分句间的关系都有形式词标示
1.标示并列关系的形式词
A)并列连词
(1)以and为代表的表示意义引申的并列连词有and,both...and, not only...but also, and...as well, not…nor,neither…nor等。仅 “and”就可以表示意义的增补、动作的先后、意义转折或让步.还可表示条件 结果,表示对比,表示评注等。
B)标示并列关系的连接性副词 列举 (first, furthermore等)、补充 (moreover, equally等)、 转题 (incidentally等)、小结 (brief1y等)、同位 (namely, or rather等)、 结果 (so,therefore,accordingly等)、推断 (otherwise,then等)、 更换 (alternatively等)、对比 (instead.contrastingly)等、 让步 (however.anyway等)。 C)标示并列关系的介词短语 列举 (in the first place, for a start)、加强 (in addition.Above a11)、 等同(in the same way)、转题(by the way)、 小结(in a11,in conclusion)、同位(for example)、 结果(in consequence,as a result)等。
汉语:无形态约束,结构形式多样,但不如英语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