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法对比

合集下载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在英汉语言文化交流中,篇章结构作为语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英汉语言的不同语法结构影响着两种语言的篇章组织方式,本文将就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展开分析。

一、英语篇章结构的语法特点1. 英语的句子结构较为复杂,通常采用主谓宾的结构,句子中的成分顺序表达清晰,逻辑性强。

例如:She ate an apple.(她吃了一个苹果。

)2. 英语的篇章结构注重逻辑关系和前后呼应,常采用连接词如:firstly,secondly,therefore,however等来进行段落间的连接,使篇章结构紧凑,逻辑性强。

1. 汉语采用主谓宾的句子结构,但成分顺序灵活多变,通常采用主谓宾、主谓宾补、主谓宾宾、主谓双宾等不同句子结构来表达不同的语义。

例如:他吃了一个苹果。

2. 汉语篇章结构注重信息的层层展开,主题句在段落开头出现,将要表达的内容循序逐层展开,使得文章逐步深入,逻辑性相对较弱。

1. 英语的篇章结构偏向于逻辑性和直线性,注重前后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并通过连接词来呼应,使得文章结构紧凑,易于理解。

而汉语的篇章结构注重信息的层层展开和由表及里的表达方式,段落间逻辑关系较为自由,逻辑性相对较弱。

2. 英语句子结构较为简洁明了,通常通过主谓宾结构表达,成分顺序固定,逻辑关系清晰。

而汉语句子结构灵活多变,语序灵活,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调整,增加了表达方式的多样性。

3. 英汉两种语言在篇章结构的语法特点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英语篇章结构注重逻辑性和前后呼应,汉语篇章结构注重信息的层层展开和由表及里的表达方式。

1. 英汉篇章结构的不同反映了英汉两种语言及其文化的差异,英语的篇章结构凸显了西方思维的逻辑性和直线性,而汉语的篇章结构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信息的由表及里反映了中国人的审美趣味。

2. 对于英汉语言学习者来说,需要充分意识到英汉两种语言在篇章结构上的差异,灵活运用适当的语法结构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他人的观点,避免因篇章结构的不同而造成的语言隔阂和交流不畅。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1. 引言1.1 引言概述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是一门跨文化研究领域,通过比较英语和汉语的篇章结构和语法特点,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这两种语言的语言特性和文化背景。

英语是一种基于主谓宾结构的语言,句子以主语为中心,谓语为核心,宾语为补充的结构比较常见。

而汉语则是一种基于主谓宾补结构的语言,句子以主语为核心,谓语为主体,宾语和补语为修饰的结构比较常见。

在篇章结构方面,英语通常采用线性结构,文字呈现方式直截了当,一般而言,英语篇章结构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文章结构清晰明了。

而汉语则较为灵活多变,篇章结构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和目的进行灵活调整,没有固定的格式要求。

通过对英汉篇章结构和语法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英语和汉语的语言运用习惯和文化背景之间的差异,帮助语言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这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和逻辑思维方式。

在今后的研究和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对比分析的结论,更好地进行英汉语言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2. 正文2.1 英语篇章结构1. 主题句和主题段落:英语篇章结构通常以主题句作为段落的开头,主题句用来概括该段落的主旨内容,有助于读者快速了解段落的主题。

2. 段落间的逻辑连接:在英语篇章中,段落之间通常通过逻辑连接词或短语进行连接,使得整篇文章内容连贯,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3. 概括句和过渡句:在英语篇章结构中,概括句和过渡句的使用十分普遍,它们有助于引导读者理解文章的逻辑关系,同时使得文章的结构更加清晰。

4. 引言和结论:英语篇章结构通常包括引言和结论两部分,引言用来引入文章的主题,结论则总结全文内容并给出作者的看法或建议。

5. 句子结构:在英语篇章中,句子结构简洁明了,通常采用主谓宾的语法结构,同时也注重句子之间的平衡性和连贯性。

英语篇章结构注重逻辑性和连贯性,通过合理的段落安排和句子结构,使得文章内容清晰明了,易于理解。

2.2 汉语篇章结构汉语篇章结构是指汉语语言中文章、段落、句子等单位的排列组合方式,以及其中所使用的连接词、语法结构等。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语法是研究句子和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以及表示这种关系的规则的学科。

英汉语法存在着一些显著的差异,下面将对其进行对比分析。

一、主谓结构英语的主谓结构较为简单,一般由主语和谓语构成,修饰语一般在主语或谓语后面。

而中文的主谓结构复杂,除了主语和谓语外,还常常有状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二、时态和语态英语的时态和语态非常丰富,包括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等。

而中文的时态相对简单,只有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

三、动词词形的变化英语动词有时态和语态的变化,常见的变化包括加s、ed、ing等。

中文动词没有时态和语态的变化,而通过使用助词和语序的变化来表示时间。

四、语法规则的灵活性英语的语法规则较为严格,对于句子成分的位置和结构有明确的要求。

而中文的语法规则相对灵活,有时候可以通过改变语序或者添加一些成分来改变句子的意思和语气。

五、被动语态的表达英语中的被动语态使用be + 过去分词的形式,非常直观。

中文的被动语态使用被字结构,较为复杂。

英语中“他被我打了”可以直译为“He was beaten by me”,而中文中则需要改为“我把他打了”。

六、连接词的使用英语中连接词的用法较为丰富,有and、but、or等表示并列关系的词,也有if、when、because等表示因果关系的词。

而中文中连接词的使用相对简单,一般用“和”、“或者”等简单的词语来表示。

英汉语法在结构、时态和语态、动词词形的变化、灵活性、被动语态的表达以及连接词的使用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汉语法。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英汉语法是两者语言结构和用法的比较研究,其见解可以帮助学生和语言爱好者学习和理解两种语言的区别和联系。

这篇文章将尝试分析英汉语法的主要区别和相似之处。

第一部分:基本语法英语有六种基本句型:主语+谓语、主语+谓语+宾语、主语+谓语+间宾+直宾、主语+谓语+宾补、主语+系动词+表语、主语+不及物动词。

汉语的基本句型不那么明显,通常仅由主语和谓语组成,但是汉语有更多的变体,如用于指示、疑问、否定和把/被动句型等。

此外,英语使用词序强调重点,而汉语使用语气、重复和停顿。

英语语法重视主语、动词和宾语的形式一致性,例如,当主语是单数时,谓语动词必须是单数形式。

汉语语法则没有这种强制形式的一致性,但是需要在语法上表明的是句子的时间和语境。

例如,“我想去”与“我去了”区别于英语的“我想去”和“我去了”。

第二部分:时态和语态英语的时态比汉语多,例如现在进行时、将来进行时等等。

汉语则没有这种情况。

相反,汉语强调区分过去、现在和未来。

汉语还可以使用“了”来表示事情已经完成。

英语中也有完成时,例如“已经完成了”,但它比汉语中使用的更为灵活。

语态上的区别很显著。

在英语中,主语可以是被动物,而在汉语中,几乎没有这种情况。

英语中被动语态是通过添加助动词和过去分词实现的,例如“The book was read by her”。

在汉语中,被动语态通常使用“被”的字面意思,例如“她被看到了”。

英语通常比汉语更倾向于使用单个单词或短语来表示特定的语法概念。

例如,“the”在英语中是明确的指示一件事物的,而在汉语中,通常需要使用“那个”或“这个”来区分对象。

相反,汉语通常比英语更倾向于使用语法结构强调意义。

例如,“给” , “送” , “问” , and “说”在汉语中分别有特定的语法结构,即使在很小的变化中也会有非常不同的含义。

结论:英汉语法的比较和分析多方面的考量,但是通过注意和解决这些差异的方法,语言爱好者和学生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两种语言。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篇章结构是指文章、段落或文本的组织方式和逻辑关系,它是一个较为抽象、更加深入的结构层次。

英语和汉语虽然语法上有很多不同,但是在篇章结构上也存在一些显著的区别。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比较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差异,包括句子结构、段落结构及文本结构。

一、句子结构差异在英汉翻译和写作时,应该理解英汉句子结构上的差异。

汉语句子的语序比英语更为自由,而英语对语法尤为关注的句子构造更加严谨和规范。

英语中的句子通常是由主语、谓语和宾语等部分构成,而且通常主语和谓语的位置固定。

相对地,汉语中的句子结构则更灵活,主语和谓语等部分的位置可以根据语境的需要进行改变。

英语中的句子通常由一个主语一个谓语和一个宾语构成,或由主语、谓语、宾语和其他成分如定语、状语等构成。

而汉语的句子结构,则可以是主谓宾结构、状主谓宾结构、并列句、复合句等多种结构形式。

由于英语中的句子结构较为规范,所以表达细节要求更高;而汉语的句子结构更为灵活,能够更加强调描述与细节。

除了句子结构之外,英汉在段落结构方面也存在差异。

英语中的段落通常由一个主题句、几个支持句和一个结论句组成,有时还会有一些注释性的句子来说明某些细节。

相对地,汉语段落结构则更为自由,通常没有明确的主题句和结论句的区分,而是通过上下文连接起来构成更为有机的整体。

从这方面来看,英语段落结构更为机械化,更强调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条理;而汉语段落结构则更为灵活,强调整体性和连贯性,而非单独的段落。

因此,如果想要提高英汉翻译和写作的技巧,就应该学会如何根据上下文和语境来确定段落的主题句、结论句和支持句,以便更好地传达文章的意思。

汉语文章则更为灵活,往往没有明确的层级和缩进。

相对地,它更注重上下文的连贯性和整体性,强调段与段之间的相互衔接和逻辑关系。

因此,无论是英汉翻译还是写作,都需要根据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来决定如何组织文章的结构和布局。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英语和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两种语言,拥有各自独特的篇章结构和语法特点。

对于学习者来说,了解英汉篇章结构的差异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本文将从句子结构、连词使用、篇章连接和篇章结构四个方面对英汉语法进行对比分析。

1. 句子结构英语句子结构相对固定,通常采用“主语+谓语+宾语”的顺序。

而汉语句子结构更为灵活,主谓宾的顺序并不是固定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灵活调整。

英语句子“Tom ate an apple”在汉语中可以表达为“汤姆吃了一个苹果”或“一个苹果被汤姆吃了”。

这表明了汉语句子结构的变化更加灵活。

英语中的句子有明确的时态和语态,而汉语则通过上下文和词语的排列来表示时态和语态。

英语中的被动语态需要加上助动词“be”,而汉语则可以通过动词的变化或加上“被”、“给”等词来表示被动语态的含义。

2. 连词使用在连接句子和表达逻辑关系时,英语使用大量的连词来连接各个部分,如and, but, or, because等。

这些连词能够清晰地表达句子之间的关系,使得篇章结构更加清晰明了。

而在汉语中,连词的使用相对较少,通常通过词语的排列和语序的调整来表达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转折关系等。

3. 篇章连接在篇章连接方面,英语倾向于使用大量的连接词和连接词组来表达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使得篇章结构更加紧密和连贯。

而在汉语中,则更多地依赖上下文和语境的衔接来实现段落和句子间的连接,通过修辞手法和词语的运用来体现篇章结构的连贯性。

4. 篇章结构英汉语法在句子结构、连词使用、篇章连接和篇章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学习者在学习英汉语法时,需要注意这些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练习,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

英汉语法的差异也为两种语言之间的交流和翻译提供了更多的挑战和乐趣,促进了两种语言之间的交流和交融。

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英汉语法的差异,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更加流利地运用英语和汉语进行交流和表达。

英汉语法对比

英汉语法对比
汉英语法特征对比
0. 汉语和英语语法特点最本质区别:
第一,汉语语法是隐性的,英语语法是显性 的。汉语语法缺少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第二,汉语语法是柔性的,英语语法是刚性 的。
1. 汉语语法的隐性与英语语法的显性
语法上所谓隐性implicit和显性explicit是指有无 外在的形式标志。
就英语和汉语而言,隐性和显性的内容相差较 大,形成明显对比。
身体 牛马 烟酒 街道 云贵 衣帽 肢体
成语:平仄、四声八调、阴阳上去
阴阳上去:生财有道 山盟海誓 诸如此类
5.4 英语的贴近律:英语中除形态外影 响语序的重要因素是“邻近原则”:语 义相关的成分放在一起
形容词作定语尽量靠近所修饰的名词 副词前贴所修饰的形容词、副词、介词、
连词 副词前贴所修饰的不及物动词 副词修饰及物动词时,不得隔开动词及
英语句子的扩展或复杂化是在主干上进行,不改变主干。
英语句子的分析顺序:先切分主谓,再切分谓语部分, 然后切分附加成分。
二、汉语的竹式结构
汉语不存在一个主干结构,也没有主干和树杈之分。
汉语句子的构造方式就像竹子一节一节地,这样的竹节可 多可少,是开放性的。构成句子的竹节可能是词、词组、 分句。
逻辑律的第一个表现:时序上的先后律
构词:古今 早晚 先后 教学 兴亡 生死 父子 子孙 老少
成语:春夏秋冬 冬去春来 一朝一夕 穿针引线
时间表达:1995年10月13日下午3时 汉语所谓连动、兼语,大都按时间顺序:进城卖菜、
送他上路、去医院看病
逻辑律的第二个表现:空间上的上 下-大小律。即从大到小、从上到下、 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符合人观察 周围世界的逻辑顺序。
汉语语法的隐性造成汉语语法单位界限的 模糊不清。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是语言学研究中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的范围广泛,从语音、语义、语用等各个方面都有丰富的对比研究。

在本文中,我们主要着重分析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方面的对比差异,并探讨这些差异的原因。

一、英汉句子结构对比英汉两种语言在句子结构上有很大的差异。

英语属于主谓宾语结构,汉语则是主谓宾补结构。

英语中通常采用主动语态,而汉语则更倾向于使用被动语态。

在形式上,英语中采用词序来表示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而汉语则主要依靠语法成分之间的词序来表达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

例如,在英语中,一个简单的句子通常由主语、谓语和宾语构成,如“I love you”。

而在汉语中,一个简单的句子通常由主语、谓语、宾语和宾补构成,如“我爱你”。

此外,英语中的被动语态通常由be动词加上过去分词构成,如“This book was written by him”;而汉语中的被动语态通常由“被”字结构或“让”字结构加上动词构成,如“这本书被他写了”、“我让他写这本书”。

二、英汉名词对比英语名词的数量较少,而汉语名词的数量较多。

英语中名词的复数形式通常由在末尾加s或es实现,而汉语则是通过量词和数值来表示复数。

在英语中,名词的存在形式则是通过不同的前缀和后缀来表达,如“library”与“librarian”;而在汉语中,则是通过在名词前面加上修饰成分来表达,例如“图书馆员”、“数字图书馆”。

此外,在英语中,名词的性、数和格都需要变化,例如“he”与“him”、“she”与“her”;而在汉语中,则不存在这样的变化。

动词是英语和汉语中的最重要的成分之一,但是两种语言在动词方面也有明显的差异。

在英语中,动词的时态非常丰富,包括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完成时等,而在汉语中则没有时态的概念,只有动词本身的状态和动作的完成与否。

在英语中,动词也有被动语态和进行时态,而在汉语中也有“被”字结构来表达被动语态,但表示进行时态则需要借助其他成分,如“正在”、“一边...一边...”等。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英语和汉语是两种语言,其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有着较大的差异。

在英汉篇章结构中,语法对比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比较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特点。

一、句子结构的对比英语中,句子的结构通常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的顺序排列,而汉语则通常是主谓宾的结构。

如:英语:He eats an apple.汉语:他吃了一个苹果。

同样的句意,语法结构也有所不同。

在汉语中,动词通常是搭配一个宾语使用。

而在英语中,动词通常是搭配一个主语和一个宾语一起使用。

此外,在英语中,句子的形式非常灵活,可以利用被动语态、倒装等手段来变换句子结构,而汉语中相对较少使用这些手段。

例如:英语:Not only did he eat the apple, but he also ate the banana.(倒装)汉语:他不仅吃了苹果,还吃了香蕉。

(正常语序)二、动词的对比英语中动词的时态、语态、情态动词等极为丰富,这与英语本身的语法特点有关。

而汉语中动词的时态、语态相对较少,主要通过上下文来推断其时间、语态等。

例如:英语中的“will”表示将来时态,而汉语中通过上下文可以推断出“会”表示将来的意思。

同样的,“be”动词在英语中十分常见,而汉语中却几乎不用。

例如:在英语中强调身份、职业等通常需要用到be动词,而在汉语中则可以直接用“是”来表达。

连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可以连接并组织句子,让句子变得更加完整、连贯。

在英语中,连词种类繁多,常见的有and、or等表示并列的连词,as、because等表示原因的连词,if、unless等表示条件的连词。

而在汉语中,连词则相对简单,如和、或、因为、但是等常用的连词较少。

英语中使用了but来表示对比,而汉语中则直接用“但是”来表示对比。

在英语中,代词的使用非常频繁,而汉语中代词的使用则相对较少。

例如:英语:He likes apples because they are delicious.汉语:他喜欢苹果,因为苹果很好吃。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英语和汉语的句法结构有着显著的差异。

英语是一种主谓宾结构的语言,句子的结构体系要求主语在句子中处于句首位置,谓语动词紧随其后,宾语则紧接在谓语的后面。

“The cat caught a mouse.”(猫抓住了老鼠。

)在这个句子中,“The cat”为主语,“caught”为谓语动词,“a mouse”为宾语。

而汉语则没有这样的要求,主语可以位于句首或句末,甚至可以省略不写。

“猫抓到了一只老鼠。

”这个句子中,“猫”为主语,“抓到了”为谓语,“一只老鼠”为宾语,可以看到汉语的句法结构相对自由。

英语句子的疑问句和陈述句有明显的语序差异。

通常情况下,英语疑问句要求在句子开头加上疑问词并调整动词顺序,而中文疑问句一般只需在陈述句后加上问号或者语气词即可。

“Do you like ice cream?”(你喜欢冰淇淋吗?)这是一个英语疑问句,而在中文中则直接进行翻译,“你喜欢冰淇淋吗?”这个句子中,陈述句和疑问句的结构并没有太大的差异。

英语有着丰富的时态和语态变化,动词形态丰富多样。

英语中动词有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等多种时态,同时还有进行时、完成时等复合时态。

而在汉语中,动词的变化相对简单,只有过去、现在和未来时三种时态,语态变化也相对较少。

“I have studied English for three years.”(我学习英语已经三年了。

)这个句子中,“have studied”为完成时态,显示出了英语动词变化的复杂性。

而在中文中,“我学习英语已经三年了。

”这个句子则可以直接进行翻译而不需要更改动词形式。

英汉语法对比分析还可以从词类和词序方面展开讨论。

英语中的词类较为丰富,包括名词、形容词、副词、动词、介词等多种类型,每种词类有着特定的用法和变化规则。

而汉语的词类相对简单,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四种词类是最基本的,其他一些词语则通过词缀、前后缀的加减变化来表示词性转换。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篇章结构在英语和汉语中的语法存在一些差异。

以下是针对两种语言所使用的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

1. 主语和谓语的位置:在英语中,主语通常位于句子的开头,而谓语紧跟在主语之后。

“Mary went to the store.”(玛丽去商店了。

)在汉语中,主语和谓语的位置可以有所变化。

主语可以位于句子的开头或结尾,而谓语可以位于主语的前面或后面。

“我今天去了商店。

”或者“今天我去了商店。

”2. 语序:在英语中,语序一般是主谓宾的顺序。

“She eats an apple.”(她吃了一个苹果。

)在汉语中,语序更加灵活,可以是主宾谓的顺序或者主谓宾的顺序。

“他看书。

”或者“他书看。

”3. 从句结构:在英语中,从句通常使用连词引导,例如“that”,“when”,“where”等。

从句可以出现在主句之前或之后。

“I know that he is busy.”(我知道他很忙。

)在汉语中,从句通常使用连词或者关联词引导,例如“因为”,“如果”,“当”等。

从句一般出现在主句之后。

“我知道他很忙。

”4. 连接词的使用:在英语中,连接词通常用来在句子之间建立逻辑关系。

常见的英语连接词有“and”,“but”,“or”,“because”等。

“I am tired, but I need to finish my homework.”(我很累,但我需要完成作业。

)在汉语中,连接词和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一起使用来建立逻辑关系。

“我很累,但是我需要完成作业。

”英语和汉语在篇章结构的语法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英语更加固定,主谓宾的语序通常不变,从句常常在主句之前出现,而连接词用于在句子之间建立逻辑关系。

汉语的篇章结构更加灵活,主语和谓语的位置可以变化,语序可以是主宾谓的顺序或者主谓宾的顺序,从句通常在主句之后出现,而连接词和标点符号一起使用来建立逻辑关系。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英汉篇章结构是指在英文和汉文篇章中,句子和段落的组织方式和结构特点。

从句子结构来看,英文通常采用主谓宾结构,即主语+动词+宾语,比较简洁和直接。

而汉文的句子结构相对灵活多样,可以是主谓宾结构,也可以是主谓补结构、主谓双宾结构等。

汉文句子的组织方式更加丰富,使得表达更加灵活多样。

从段落结构来看,英文通常采用主题句—支持句—细节句的结构顺序,即先提出主题,然后通过支持句和细节句来进一步解释和支持主题。

而汉文的段落结构则相对灵活,可以采用主题句—分论点—证据的结构顺序,也可以采用主题句—问题—解决方法等的结构顺序。

汉文段落结构更注重逻辑和条理性,使得表达更加连贯和有条不紊。

从语法角度来看,英文注重主动语态,即主语进行动作,强调行为的实施者。

而汉文则注重被动语态,即动作的承受者,强调行为的受众和影响。

这也导致在表达方式上,英文更加简洁直接,而汉文更加委婉和含蓄。

从篇章结构来看,英文通常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即首先概述全文内容,然后展开具体的分论点,最后总结全文,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汉文则更注重起承转合的结构,即先提出问题或主题,然后逐步展开,加入引用、举例等细节,最后给出解决问题或总结的答案。

汉文篇章结构更注重叙事和修辞的技巧,以提高表达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英汉篇章结构在句子结构、段落结构、语法角度和篇章结构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英文注重简洁直接,采用主题句—支持句—细节句的结构顺序,注重主动语态;而汉文更加灵活多样,采用主题句—分论点—证据的结构顺序,注重被动语态。

这些差异也是由于英汉语言的特点和文化背景的差异所致。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英语和汉语是两种迥异的语言,它们在语法结构上存在着很多差异。

本文将对英汉语法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一、主谓宾结构英语中的主谓宾结构是非常明确的,句子中的主语通常位于句子的主干部分,其后紧跟着动词和宾语。

例如:“She eats apples.”(她吃苹果。

)在这个句子中,“She”是主语,“eats”是动词,“apples”是宾语。

而在汉语中,主谓宾结构并不像英语那样显式,它更多地采用了主谓宾补结构,如“她吃了一个苹果。

”中的“一个苹果”就算作是宾补结构。

二、并列结构在英语中,使用并列结构时需要使用连词来连接两个或多个并列成分,例如:“He is smart and hardworking.”(他聪明且勤奋。

)而在汉语中,并列结构则更多地采取了逗号隔开的方式,比如:“他聪明,勤奋。

”这里并没有采用连词来连接两个并列的成分。

三、被动语态在英语中,被动语态使用“be”动词加上过去分词构成,例如:“The book was written by him.”(这本书是他写的。

)而在汉语中,则使用“被”字加上动词的“了”来构成被动语态,比如:“这本书被他写了。

”这种区别体现在了两种语言的动词结构上。

四、语序结构在英语中,语序是比较固定的,通常是主语+谓语+宾语的结构。

而在汉语中,语序相对更为自由,通常是主谓宾的结构,但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灵活调整,比如倒装结构、把宾语移到句首等等。

五、冠词使用在英语中,有定冠词“the”和不定冠词“a/an”的区分,而在汉语中并没有冠词的概念。

这也使得在英语句子和汉语句子的翻译中,冠词的使用是一个较为困难的地方。

六、时态和语气英语中时态和语气比较丰富,包括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等等,而在汉语中则是通过上下文来确定句子的时态和语气,时态和语气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动词的变化上。

英语和汉语在语法结构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也体现了不同语言之间的文化和思维方式的不同。

语言学概论英汉语法的相同和不同

语言学概论英汉语法的相同和不同

语言学概论英汉语法的相同和不同英语与汉语在个别方面是有相似性存在的,英语语法学习中可将汉语语法规则作为参考,故而可将一种语言当作另一种语言的学习工具。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学习一种语言时不能将另一种語言的语法完全套用,这是因为英语与汉语在语法上是共性与不同并存的。

鉴于此,本文以两种语言在语法、结构上的差异进行了归纳。

一、英汉两种语言的结构差异(一)英语表达重形合,汉语表达重意合相关数据显示,中国人思维是直觉式,故而在语言表达上对于形式并不是很注重,通常是以语言意义的表达为主。

而汉语语法结构形式相对于英语结构而言,更为灵活多变,而非死板,是语义形语言。

汉语语法变化万千,仅是改变了一个词序便可将句子原本的意思改变。

而汉语词序尽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语言的表达,然而汉语却具备了固定的句法成分次序,以主谓宾为主,前面为修饰语、后面为中心语(特殊情调情况除外)。

中国的历史文化十分悠久,汉语从早期开始就对语言意境描述十分关注,句子表达含义十分深远,逐渐也就对形式提出了灵活的要求,对意境提出了语言表达深远的要求,汉语需要借助大量词、短语反复围绕对话题,以此方式渲染语境。

(二)英语强调具体明确,汉语讲究抽象模糊思维密切联系着意识,东方人在认识新事物时多以熟悉事物的联系进行,或是采用含蓄的语言进行深刻含义的表达。

中国哲学中存在告诉你“它不是什么”而非告诉你“是什么”这一现象,而西方却恰好相反[1]。

中国语言中明喻、暗喻等修辞手法时常出现,均为将语言模糊性表现出来,注重点到即止。

《庄子》各章中都有暗喻的运用,文章抽象模糊;《老子》中名言隽语运用在全篇内。

又如古代汉语中的“病”,不但能当作动词也能当作名词,属于意义上的模糊。

而对于英语来说,有着十分明确的表达,能对事物进行具体表达叙述。

主要表现方面包含时态和词的准确应用等两个方面。

可以说,英语中单句与单句具有十分明确的关系。

二、英汉两种语言的语法差异(一)词类的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相同点为:英汉语法词汇中都有形容词、名词、动词、代词、介词、数词、副词、连词等。

英汉语言句法差异概述

英汉语言句法差异概述

英汉语言句法差异概述英汉句子的基本结构都是“主语+谓语+宾语”,但是在形式结构上有较多的差异。

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句序和句子结构等方面。

1. 句序的差异A. 修饰语位置差异英语的修饰语,如定语等,既可置于被修饰成分之前,又可置于其后。

但修饰语若为短语或分句,如定语从句等,则一般置于被修饰成分之后,成为后置。

而汉语的修饰语,无论是词、短语或是句子,一般都放在所修饰的词之前,成为前置。

例如:1) The son whom he had turned out had gone to a distant land, and his daughter was dead; so that there was no one left to help the old people.被他赶走的儿子已远走他乡,女儿也去世了,所以没人能帮助这两位老人了。

2) Then the guest called to the old woman who was seated behind the curtain: “Tell me, old woman, what you think concerni ng your former happiness and your present misery.”于是这位客人就大声询问坐在帘子后面的老妇:“告诉我,你对以前的幸福生活和现在的悲惨境况有什么想法?”B. 复合从句的语序差异英语复合句中主句和从句的顺序与汉语有较大的差异。

以状语从句为例,时间状语从句可以在主句之前,也可以在主句之后,叙述顺序灵活,而汉语则通常先发生的事先叙述,后发生的事后叙述;英语的因果状语从句中,表示原因的从句可以放在主句之前,也可以放在主句之后,汉语一般是“因”在前,“果”在后;英语的条件从句位置也较为灵活,可以放在表示结果的主句之前或之后,汉语中常常为条件在前,结果在后。

例如:1) It suited their master to have them in his service, since the old people had been in authority themselves, and so knew how to do things.因为老夫妇曾经是主人,知道怎么干活,所以穆罕默德有他们服侍自己,感到称心如意。

英汉语法对比研究

英汉语法对比研究
英语之所以是英语,汉语之所以是汉语,起本质区别作 用的因素就是它们各自的语法系统。
一、英汉语法对比概述
(二)英汉语法对比的主要内容
语法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上讲,它是“制约句子 里词与词之间的关系的规则。”(许国璋,1991:41)
从广义上讲,语法是语言的组织规律,它包括词法和句 法两大部分,词法是研究词的构成和功能,句法研究组 词成句的规律。其中,句法对比是重点。
汉语短语“一个很有用的人”,对应英语为:
①A very useful person. ②A person of great use. ③A person who is very useful.
二、英汉词法对比
汉语基本没有形态变化,少用关联词,没有 定语从句,名词之前的定语一般很短。而英 语接住关系词和其他链接手段,定语可以前 置、后置,后置的短语也可以很长。
一、英汉语法对比概述
Hale Waihona Puke 3. 句类对比英汉语的句子从功能角度分为“陈述句”、“疑问句”、 “肯定句”、“否定句”、“感叹句”和“祈使句”。
从结构的角度分成“简单句”、“复杂句”和“多重复 杂句”。
4. 句子成分对比 5. 语法关系表达方式对比 形态、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关系的3种方式。由于汉 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所以英汉语法关系对比重点 在语序和虚词上。
二、英汉词法对比
与汉语相比,英语的构词方式更多一点,词缀、转类、 合词、拼缀、缩略等历来是英语构成的重要手段。 现代英语词汇的主要特点有: ①词义的转变; ②词缀含义的扩展; ③名词短语不断增加; ④通过转成法构成许多新词; ⑤缩写词的广泛应用; ⑥字母互换位置。
二、英汉词法对比
2.形态变化方面,这里谈及的形态变化是指词的形态变 化,再细分起来是指构词形态。

英汉语法差异

英汉语法差异

1.英语注重结构的严谨性,而汉语相比之下则更注重意思的传达。

于是汉语中便有大量的无主句。

如很多书的前言部分都有这样一句话“由于时间仓促,经验不足,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不吝指正。

”这句话中国读者看来是没有问题的,可如果用英语的语法标准来衡量,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无主句。

其实是“由于(作者)时间仓促和经验不足造成了疏漏,(作者)恳请读者不吝指正。

”因此在将这句话翻译成英语时,就要将它潜在的被省略的主语还原,才能被英语读者所接受和理解。

2.和汉语一样.英语也习惯将形容词放在名词前面对其进行修饰限侧,这个形容词称为定语修饰部分((attributive modifier),这个部分可以由n个并列的形容词构成(如a beautiful pale pink sunset)。

问题是如果这部分是一个句f而不是简单几个形容词的并列时,按照英语的思维习惯需要将这样一个做名词修饰语的部分移到名词后面,由关系代词引导构成定语从句。

(如Can you show me the house where Shakespeare once lived?)而在汉语中,定语修饰部分即便是一个复杂的结构,仍然保留在它原来的位置,即名词的前面,如“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科学理论。

”这句话的骨干为“邓小平理论是科学理论”,中间复杂的部分是说明邓小平理论作用或重要性的定语。

当把这样一句中国人非常熟悉的话翻译成英语时,就要遵循英语的思维习惯和语法特征,将其译成定语从句(试译为Deng's theory is the scientific theory which directs the Chinese to fulfill the modernization of socialism )3.词序的不同。

汉语的思维习惯是“何时何地发生何事”.因此将时间和地点状语置于句首(昨天在教室里两名间学争吵起来)。

英语却不同,它习惯将这类次信息放到句末(Two students quarreled in the classroom yesterday)。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英汉语法是两种不同语言的语法。

尽管它们有着共同之处,同时也有着明显的不同。

下面我们将进行英汉语法的对比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

二、句法结构的不同英语的句法结构是主+谓+宾的结构,而汉语句法结构则是主+谓+宾的语序。

这种不同在句子表达上会导致英语和汉语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三、语态的不同英语有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两种,而汉语则没有被动语态。

这一点很容易让学习英语的中国学生觉得困惑。

但英语中的被动句是非常常见的,因此在练习和学习时需要特别留意。

四、时态的不同英语时态较为复杂,有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将来进行时等。

而汉语的时态则相对简单,只有过去、现在、将来这三种基本时态,而且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

五、冠词的不同英语中有定冠词“the”和不定冠词“a/an”,而汉语中没有冠词。

所以在英汉翻译中,这一点也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六、代词的不同英语中的代词有人称代词、物主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等,而汉语中则采用一种更简单的代词形式进行表达。

七、形容词和副词的不同英语的形容词和副词有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变化,而汉语则没有这种变化。

这也是英语和汉语在形容词和副词的表达上的一个明显不同之处。

八、连词的不同英语中的连词种类丰富,有并列连词、从属连词等。

而汉语中的连词则相对简单,使用频率也较低。

通过上述对比,我们可以看出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结构上存在很多显著的差异。

学习英语的中国学生需要花费更多的心思来理解和掌握英语的语法规则,希望本篇文章对于学习者能有所帮助。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英语和汉语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语言之一,它们在语法结构上有很多不同之处。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因此两种语言在词汇、语法、句法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本文将就英汉语法对比分析进行探讨。

英汉语法对比中最明显的差异之一是句法结构的不同。

英语是一种主谓宾语(SVO)语序的语言,即主语、谓语和宾语的排列顺序是固定的。

“I eat apple.”汉语则是一种主谓宾(SV)语序的语言,主语和谓语之间没有宾语,而是通过上下文推断。

“我吃苹果。

”可以进行翻译。

“我”是主语,”吃”是谓语,“苹果”是宾语。

在动词时态和语态方面,英语和汉语也有很大差异。

英语的动词时态和语态相当丰富,包括了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等的区别,还有被动语态等用法。

“I have eaten dinner.”;“The book is being read by me.”。

而汉语的时态和语态则相对简单,没有时态的变化,而是通过上下文来表达。

“我吃饭了。

”;“书被我读了。

”在名词、代词、形容词和副词的使用上,英语和汉语也各自有其特点。

英语的名词和代词有复数和单数的区别,“There are two apples.”与“There is an apple.”是明显的区别。

而汉语的名词和代词则没有复数和单数的区分,“有两个苹果。

”与“有一个苹果。

”仅通过数字和量词的加减来表示。

在形容词和副词的使用上,英语有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形式,“She is taller than me.”;“He runs the fastest.”;而汉语则是通过加上程度副词来表示比较,“她比我高。

”;“他跑得最快。

”。

这些都是英汉语法对比中的显著差异。

在连接词的使用上,英语和汉语也各自有所不同。

英语中的连接词包括了and, but, or, so, however, therefore等,它们在句子中用来连接并列句和复合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你很难说服他不去逛街。 You are difficult to persuade him out of going shopping. ( F ) It is difficult for you to persuade him out of going shopping. ( T ) • 但是我们可以说:English is difficult to learn for some people.
• 医生建议他每天喝两杯牛奶。 The doctor suggest that he drinks two glass of milk every day. (F) The doctor suggests that he (should) drink two glasses of milk every day. (T)
• 2、从这一角度看,情况似乎没那么令人失望。 Looking at in this way, the situation doesn’t seem so disappointing. (F) Looked at in this way, the situation doesn’t seem so disappointing. (T)
• 3、我开始学英语到现在已有十年了。 I have begun to learn English for ten years. (F) It has been ten years since I began to learn English. (T)
• 4、这本杂志我可以借多久? How long can I borrow this magazine? (F) How long can I keep this magazine? (T) • (borrow 是一个表示瞬间短暂行为的动作动词, 当然不能与how long 连用。)
• 下面通过英汉语法的对比来看英语语法的特 点
英汉语法对比
• 一、 汉语中有很多无主语句子或省略主语的 句子,在用英语表达时,须补出主语(祈使 句的情形例外)。如:
• 1、暑假过得很开心 The summer vacation is happy. (F) We/They had a good time in the summer vacation. (T)
• 英语中名、形、副、动、数词等均有词形变 化,其中以动词的形式变化最多,看下例:
• 1、西瓜切成了八等份。 The watermelon divides into eight equal shares. (F) The watermelon is divided into eight equal shares. (T)
• 2、史密斯先生双目失明。 Mr Smith’s eyes are blind. (F) Mr Smith is blind in both eyes. ( T )
• 三、汉语中的一些句子以生物即人作主语, 但受表语形容词的制约,在英语中不可以人 为主语。如:
• 1、你方便的话,请在六点钟来。 Please come at six if you are convenient. (F) Please come at six if it is convenient to you. (T)
• 3、考试没过别泄气。
Don’t lose heart if you don’t pass the exam. (翻译时在从句中要补充出主语you.)
• 二、汉语中有很多无生物名词作主语,但在 英语中要改用生物即人作主语。如: • 1、你的英语真棒。 Your English is excellent. (F) You are excellent in English. ( T )
• 5、父亲直到半夜才睡觉。 Father went to bed until midnight. (F) Father didn’t go to bed until midnight. Or: Father stayed up until midnight. (T)
• 六、在汉语中,词形没有变化;在英语中却 有丰富的词形变化。如:
• 五、汉语中及物动语 中却有严格区别和固定的用法模式。如:
• 1、他与她结婚了。
He married with her. (with 是多余的)
• 2、凡是党和人民所要求的,我一定做到。 I’ll do what the Party and the people require me. ( 译句中require 后须加 of。)
• 四、汉语中有大量的无谓语动词句子,但英 语是一种以动词为中心的语言,每个句子几 乎都少不了谓语动词(省略句除外)。如:
• 1、这本书值得一读。 The book worth reading. ( F ) The book is worth reading. (T )
• 2、我父母每天都很忙。 My parents very busy every day. ( F ) My parents are very busy every day. ( T )
(上面的这个汉语句子实际上没有主语,“暑假”在 句中是状语。译成英语时须加主语We/They/He/I 等。)
• 2、天气糟透了。整天刮大风下大雨的。 The weather was so bad. It blew hard and rained heavily all the day. (翻译时必须补出主语I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