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语篇差异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考研胡文仲版考研复习笔记与考研真题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考研胡文仲版考研复习笔记与考研真题第一部分绪论: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交际学第1章跨文化交际1.1 复习笔记一、跨文化交际1跨文化交际的定义跨文化交际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现象,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
2跨文化交际日益引起注意的原因交通工具的进步与通讯手段的发展,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人能够频繁地接触和交往,跨文化交际日盛。
3L.S.Harms关于交际的看法(1)L.S.Harms认为在世界范围内的交际要经历五个阶段:①语言的产生;②文字的使用;③印刷技术的发明;④近百年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⑤跨文化交际。
(2)近二十年来的交际是以跨文化为特征的,L.S.Harms认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与语言的产生可以相提并论。
二、对跨文化交际的不同理解1Marshall Singer的观点(1)每个人都隶属于若干群体,而且,没有两个人隶属的群体是完全相同的。
(2)即使在同一群体中,每个人的态度、价值和信念也不会完全一样。
人们属于不同的群体,在每个群体中的看法又有差异,因此,在文化上每个人都应该是独特的,任何人与人之间的交际都应该被视为跨文化交际。
2Porter和Samovar的观点(1)把各种文化差异放在同一个标尺上,不同国籍与不同职业的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只是程度上的差异。
(2)Porter和Samovar的观点在原则上与Singer是一致的,但不像Singer那样过分强调每个人在文化上的独特性。
3Ron和Suzanne Scollon的观点人们属于不同的群体,而不同职业、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群体都有各自的独特的语篇系统,因此跨文化交际研究应该把重点放在语篇系统方面,研究语篇差异比研究文化差异更有意义。
4对Singer和Scollon观点的评价(1)Singer和Scollon的观点反映了一些学者对于跨文化交际研究中的一些现象的不满。
浅析跨文化交际障碍产生的主要原因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际障碍在跨文化交际中,发音不正确,语法有错误或词汇量不足均有可能导致双方的误解或出现交际障碍。
然而,发音正确,懂得语法并掌握相当数量的词汇之后,非本族语者在同本族语者交流时仍然会产生障碍:要么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要么对对方的话题缺乏反应;要么说话口气过于肯定或是显得盛气凌人等。
这些行为往往被本族语者视为没有修养的表现,或者被当成对人格的有意冒犯和侮辱,从而引起误解甚至仇恨,最终导致交际失败。
这种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出现的障碍,语言学家称之为跨文化语用失误。
文化冲击是人们对于另一种不熟悉的文化环境的心理反应。
所有进入异文化环境的人都会遇到文化冲击所造成的障碍,但程度因人而异。
通俗地说,一个人从一地迁移到另一地,原来自己熟悉的一套符号、习俗、行为模式、社会关系、价值观念等被另一套新的自己不熟悉的符号、习俗、行为模式、社会关系、价值观念所替代,因而在心理上产生焦虑,在情绪上不安定,甚至沮丧。
在严重的情况下,会产生各种心理和生理方面的疾病,有的会精神失常甚至自杀。
这就是文化休克。
语言是文化环境中的产物,又是文化的载体。
作为记录人类历史和人类思想的工具,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色。
汉语和英语产生于不同的文化环境,所承载的文化也不相同。
因此,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上有不少差异。
二、跨文化交际的障碍1、思维模式不同东西方人对外界人认知模式存在着差别,因而他们在思维模式方面存在着明显区别。
而思维模式差异会造成交际行为、鱼片结构、编译码方式、交际风格等方面的不同。
东方人的模式以直觉、整体、圆式特征;而西方人的思维模式则以逻辑、分析、线性为特点。
因此,中国人的话语或语篇结构呈圆式。
他们说话、写文章不采取直线式或直接切题的方法,而习惯于绕弯子,有一个从次要到主要,从相关信息到话题的发展过程。
他们往往把对别人的请求、自己的想法、对别人的意见等内容或关键问题保留到最后,或含蓄而不露。
跨文化交际unit6-verbal-communication
❖ 引言:
❖
各民族的语言是自足的. 处于不同语言世界里的人,即使面对同一个现实面向,
也会在描述它时沿着各自的思路,采用不同的策略, 刻画出不同的版本.正如维特
根斯坦所言:我的语言就是我的疆界,跨出我生于其中的语言,冒险与隔膜就开始
了.
❖
语言与文化紧密相连, 不可分割;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
❖ Culture and language are intertwined and are shaping each other. Each time we select words, form sentences, and send a massage, either oral or written, we also make cultural choices.
❖ ( Beamer, L. and Varner, I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the Global Workplace. New York, NY:
❖ Teaching objectives: ❖ In this part you are expected to understand some commonly observed differences
The power of verbal communication
Ⅰ.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lexical level ❖ (cases) ❖ 1. types of lexical meaning ❖ Words are the basic units of meaning. Understanding
❖ farther and farther away from home.
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的发展及其应用
语言演变研究
通过对比不同历史时期或不同语言的语篇,可以研究语言的演变过程。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可以提供关于语言发 展变化的线索和证据。
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
文化差异识别
在跨文化交际中,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可以帮助人们识别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差异。这有助于减少 误解和冲突,促进有效的跨文化沟通。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语言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使用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来指导学生的写作 和阅读理解。例如,通过分析语篇中的词汇、语法和 逻辑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如何构建有意义的句子和段 落。
语言教学评估
教师可以使用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来评估学生的语言水 平。通过分析学生的作文或口语表达,教师可以评估学 生在语篇组织、逻辑连贯和信息传递方面的能力。
理论框架与核心观点
理论框架
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主要包括词汇、语法和语境三个层面。词汇层面主要关注词汇之间的搭配关系;语法层面主 要关注句子之间的结构关系;语境层面则关注语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
核心观点
语篇的连贯性是建立在词汇、语法和语境三个层面的相互联系之上的。只有当这些层面相互协调、相互支持时, 语篇才能呈现出连贯性。
深入研究动态语篇的连贯性,揭示其 动态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
多模态语篇研究
加强多模态语篇连贯性的研究,探索 不同模态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协同作用 。
应用领域拓展
将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应用于实际领 域,如语言教学、人机交互、信息检 索等,发挥其实际价值。
THANKS
感谢观看
大数据与计算语言
学
利用大数据和计算语言学技术, 对大规模语料库进行分析,挖掘 语篇连贯性的规律和特征。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定势的语篇分析
外民族认为 中国人传统保守 , 然而随着科技通 讯的发展 , 中
国人在交 际方式等 多方 面变得多 元开放 ,尤其是 新兴 “ 8 0 后” 、 “ 9 0后 ” 在生活方式 上已经发生 了很 大 的改 变 ; 二是 忽 _ 视各个群体 间存 在的文化共性 。由于文化 定势 来 自文化 问
e n c e s o f t h e r e c o g n i z e d d i s c o u r s e s , r a t he r t ha n di f f e r e nc e s o f c u l ~
异 ,没有理 解各个国家间所存在差异 并不意味着这 种差异
文献 标 识 码 : A
摘 要
交互 社 会 语 言 学 对 跨 文 化 交 际 的本 质 和 内容 提 出
理学 中, 该 概念 常 常具 有 一 些 消 极 意 义 。 1 . 2文 化 定 势 的 弊 端
了独 特 的 见解 , 认 为 跨 文 化 交 际实 质 上 是 人 际 交 往 , 但是 宴
性 就是两个极端 , 并且 文化 差异能够表现在连 续体上 , 在连
续性上还会 发生重叠 , 形成共 同点。1 5 1
t u r e s . Di s c o u r s e a p p r o a c h d i s c u s s e s i n t e r c u l t u r a l c o mmu n i c a t i o n
s y s t e ms
S u z a n n e Wo n g S c o l l o n ( 1 9 9 5 ) , 他 们把跨文化 交际看作 是跨 语
图式知识与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篇连贯
S � � � � � � � �K � � � � � � � � � �T � � � � � �C � � � � � � � � � �C � � � � � � � � � � � � C � � � � � � � � � � � � �
� W A N GH � � � � � H AP � � � � � ( � �A � ) S c h � � l� fF � � e i g �S � � d i e � A � � i � gN � � � a l C � l l e g e � � i � g2 4 6 0 1 1� A � h � i C h i � a � ’ A � � � � � � � P e � l e �c � h e � e � �c � � � e h e � � i � �� f d i � c � � � � ed e e � d �� �� h e� c h e � a � i ck � � � l e d e i � � h e i �� i � d . P e � l e l i � � � � g � �E i � g i �d i f f e � e � �c � l � � � a lc � � � e � � �h a � ed i f f e � e � �� c h e � a � i ck � � � l e d g e .T h e � e f � � e � g l i � hl e a � � e � �� a �h a � ed i f f i c � l � �i � � e a d i � �� � � d � c i � � l i � hd i � c � � � � e . T h e h � � l d c � � � i � � � � � l e � � i c h � h e i �� c h e � a � i ck � � � l e d e a � d f i � d� � � � h ed i f f e � g� gE g �� � g � e � c e � i � l a � g � a g e a � dc � l � � � eb e � � e e �C h i � e � ea � dE � g l i � h h e � c e a c h i e � i � g � h e c � � � � � i c a � i � eg � a l � . � � K � � � � � � � � � � � � � �� � � � I � � � � � � � � � I � � � � � � � � �� � � � � � � � I � � � � I � � �� � � � � � � � � � �� �
案例分析(可用知识点)
案例分析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行为。
这种交际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称为跨文化语言交际。
影响跨文化语言交际的是不同文化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特别是文化差异。
:如格赖斯的合作原则、利奇的礼貌原则等③母语文化的思维定势和对异文化的成见(民族中心主义)[直接影响跨文化交际].一般说来,人们自出生始就受到母语文化的熏陶,并可能持续一生。
特别是在单一文化的环境中,往往容易形成母语文化的思维定势和优越感,并不自觉地把母语文化模式当做衡量别的文化的标准。
凡不符合这一标准的就难于理解和接受。
另一方面,在没有获得异文化社会环境的实际体验情况下,只受到间接经验的影响,人们也往往容易对异文化产生成见、偏见④交际过程中的互相接近和求同趋同⑤交际的结果:文化的相互影响。
跨文化交际实际上是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我们应该提倡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交流,这有利于各种文化的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其根本特征是如何发现、认识和对待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对看到、听到的一切都感到新奇、惊讶、有趣,处于兴奋、激动、满足的状态,一切都觉得美好②挫折阶段。
新鲜感觉过去,开始觉得衣食住行处处不习惯,人地生疏,语言隔阂,产生迷惑、沮丧、孤独、失落和烦恼、焦虑、悲伤、思乡情绪.文化震荡症(文化休克)指非本民族文化环境中生活或学习的人,由于文化的冲突和不适应而产生的深度焦虑的精神症状.③调整阶段.语言水平有所提高,与当地人交往增多,开始交朋友,孤独感和失落感有所缓解④适应阶段。
解决问题、对目的语文化的态度①尊重不同的文化.每种文化都有其长处和短处,在平等的文化交流中都能得到发展和进步。
②理解与适应目的语文化。
首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对跨文化交际所面对的文化,或是新的生活环境中整日接触的异文化以及正在学习的目的语文化,仅仅从态度上尊重还不够。
因为这是必须接触和运用的文化,需要进一步主动理解该文化。
生活环境的文化更需尝试适应它。
《跨文化交际语篇分析法》详解
“There is a taxi at the door.” →different way of being “at” the door→ the taxi at some distance at the door in a roadway or a driveway The difference lies in what we know about men and taxis and how they wait “at” doors.
a. walking down the street and stop a stranger to ask —— “It’s 2:00” —— “Thank you”
b. in a elementary school classroom teacher “ What time is it?” —— “It’s 2:00” —— “Very good, Frankie.” c. A husband and a wife are at dinner in the home of friends wife: “ What time is it ?” =“ Don’t you think it is time we were leaving?”
《与陌生人交际——跨文化交流方法》William
B. Gudykunst /Young Yun Kim,2007,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4. Dynamic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跨文化交际动力》
Carley H. Dodd,2006年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 Sentence-level ambiguity in language
The meaning in sentence resides not in the sentence alone but in the situation in which it is used as well. Example: “What time is it?”
跨文化交际视域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中华文化: “天人合一”
建立在群体社会结构基础之上的“天人合一” 强调
– 人与自然的统一,道德理性与自然理性的一致
“天人合一”理念的体现:和谐
– 与人的和谐: 尊老爱幼、亲仁善邻、安分守己、谦虚谨慎
– 与自然的和谐:建筑追求人与自然浑然无痕的境界与意趣
• 风水学、园林艺术
– 服饰、饮食、建筑、戏曲等
中层文化:社会关系/制度
– 礼仪习俗、行为方式等
深层文化:精神/观念文化
– 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社会心理等
2、如何理解跨文化交流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 正式的、直接的
• 国际交流、商贸谈判、社会交往
– 非正式的、间接的
• 阅读外国小说、欣赏他国艺术、观看外国电影、 电视节目、国外观光等
– 在积淀中形成,发展变化缓慢、文化内核不 变
继承性
– 在社会发展中发展,源远流长
文化的分类
从文化对语言 运用的影响看
交际文化
蕴含在语言系统中 反映一个民族的价 值观念、社会习俗 、心理状态、思维 方式等的文化因素
知识文化
不直接影响准确传 递信息的文化背景 知识,如政治、历 史、伦理、宗教等 方面的文化因素
– 穿小鞋、对台戏、狗皮膏药等 – A lucky dog , to be top dog
字义上 (两语言:重合、空缺、半空缺、冲突词汇)
– 中文
• 一音多义字多,容易宽泛、笼统,易造成表义模 糊现象
– 英语
• 表义准确度高
7、 交际风格差异
中国人
– 重礼仪、言语含蓄委 婉,方式谦虚和蔼, 常用谦词 (e.g.,开场白)
从文化自身看
跨文化交际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跨文化交际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跨文化交际是有文化背景和语言差异的不同语种者之间的交际.20世纪60年代,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提出跨文化交际学。
这是一门多学科渗透的边缘学科,探索文化和交际之间的关系。
胡文仲认为学习英语就是学习文化的一个过程。
学生在英语运用方面的能力的培养是外语教学的宗旨,即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只重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各种技能,但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学会了跨越不同文化造成的语言差异,真正学会准确地使用一门外语。
1.跨文化交际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1跨文化交际在语用教学中的运用跨文化的语用问题是不同文化的人使用同样一种语言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
在英语教学中应了解不同语言中语用规则,否则就会出现将不同语言的语用规则混用的语用失误,失去了跨文化交际目的。
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都属于语用失误。
语言失误是二语习者把汉语词语的语用意义用在英语上造成的语用失误。
如问题Haveyoubroughtthebook?回答Yes,Ihavebroughtit.这样的回答虽然在语法没有问题,但是英语使用者会觉得这是不耐烦的回答,会引起沟通的不愉快。
因文化背景差异而引起的语用错误就是社交语用失误,它与人们对人际关系、权力和义务等观念相关。
如在传统的文化中,学生和教师对话要用尊敬的口吻,但这种方式不适合用在和英国教师的交流。
又如在参加国际学术活动时,中国学者会说一些表示谦虚的话语,这不仅得不得好感反而让人信以为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教师应重视跨文化的语用问题,对比不同的语言使用规则使学生准确地使用语言知识。
1.2跨文化交际在篇章结构的教学应用语篇是语言整体,由连续的句子或语段构成,包含书面语和口语。
中、西方人思维的模式不同,对篇章的结构的认识有很大差别。
中国人的思维带有直觉性和整体性,常用的问候语会让我们感的友好、亲切,如:你去哪里、吃饭了吗、去做什么。
跨文化交际理论
第四章跨文化交际理论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间,学者对跨文化交际理论的研究有了质的飞跃。
1983年,对于跨文化交际理论的初步探讨首次出现在《国际与跨文化交际年鉴》中。
随后,跨文化交际的理论探索渐入佳境,学者们互相借鉴、综合研究,使跨文化理论的发展突飞猛进,至今已有十几种之多,涵盖了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各个方面。
本章主要就一些研究比较成型、实践性较强的跨文化交际理论作以详细论述。
4.1 意义协调理论(Coordinated Management of Meaning, CMM)人们常常把谈话当成生活中最理所当然的事。
其实人们在交谈时经常按照大家预期的方式说话,这是约定俗成的方式。
为了了解交谈的本质,人们常常使用意义协调理论(Coordinated Management of Meaning, CMM)。
该理论是由美国传播学大师W·巴内特·皮尔斯和弗农·克罗农(W. Barnett Pearce and Vernon Cronen)提出的。
他们认为交际过程受到规则制约和指导,因此,规则在该理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意义协调理论一般指个体如何确立规则,创造和解释意义以及这些规则如何在交谈的意义协调中使用。
皮尔斯和克罗农把生活比作是“没有导演的戏剧”,谈话则是这场戏剧中的主要产品。
由于没有导演也没有剧本,所以情节错综复杂,演员们根据自己的经验获得意义,同时又不停地与他人协调着他们的剧本。
实际上,那些能够读懂他人剧本的人在交谈中能够保持前后一致;而那些读不懂剧本的人则需要协调他们的意义。
可见,对谈话剧本达成共识非常困难。
皮尔斯和克罗农这个鲜活的比喻阐明了意义协调理论的本质。
该理论是在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成果之上提出的。
4.1.1 意义协调理论的前提假设意义协调理论关注的是个人以及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并且它揭示了个体如何把意义赋予某个信息。
该理论有以下几个前提假设:1.个人生活在交际之中。
文化语用预设和跨文化语篇的理解
预 设 是人 类 语 言 交 际 的 自然 现象 。 语 言 交 际 中 , 了减 在 为 轻 说 话 者 的 表 达负 担 .也 使 得 听 话 者 免 去 理 解 话 语 时 的 许 多 辛 劳 。在 言语 交 际 中人 们 往 往 把 已知 的 、熟 悉 的信 息 加 以预 设 。而 这些 信 息 往 往 与 交 际 者 所 处 的 社 会 文 化 背 景 信 息 紧 密 相 连 。 生 活在 同一 社 会 文 化 环 境 中的 成 员 都 具 有 关 于 同 一 社 会 的 共 同 文化 知 识 .正 是 因为 他 们 对 于 自 己所 处 的 社 会 与 文 化 有 着独 特 的敏 感 性 , 实 际 的语 言交 际过 程 中 , 据 语 用 的 在 根 经 济 原则 ,说 话 者 和 作 者 都 不 会 把 文 化 预 设 的 含 义 的 具 体 内 容 说 出来 。 我们 把 在 言 语 交 际 中那 些 已知 的 、 明 的有 特 定 文 互 化 身 份 的信 息 进 行 预设 界定 为文 化 预 设 。 文化 预 设 是 诸 多 语 用 预 设 的 一 种 ,它 表 现 为 文 化 现 实 与 包 含 在语 句 间 的文 化 背 景 之 间 的 联 系 。 两 种 不 同语 言 的 文化 差异 在 某 种 程 度 上 也 可 归 结 为 不 同 文 化 环 境下 的语 用 预设 的 差异 。 文化 语 用 预 设 具 有 以 下基 本 特 征 : ) 化 预 设 是 由 词汇 1文 隐 喻修 辞 手 段 诱 发 的 隐 含命 题 , 语 用 推 理 的条 件 : ) 化 预 是 2文 设是 实 施 一 个 言 语 行 为 所 需 的恰 当 条 件 ,或是 使 一 句话 语 具 有 必 要 的 社 会 合 适 性 必 须 满 足 的 条 件 ; ) 为交 际 过 程 中交 3作 际双 方 所 共 有 的 背 景 信 息 .文化 预设 是 说 话 人 对 语 言环 境 所 做 的设 想 。 因此 , 助 于 文 化 预设 , 者 能 更 准确 地 理 解 语 篇 。 借 读 文化 预 设 可 在 合 理 编排 信息 和优 化 语 篇 效 果 等 方 面 发 挥 积 极 作 用 , 简化 语 篇 表 达 , 出语 篇 信 息 , 生 幽 默效 果 , 等 。 如 突 产 等
商务英语中跨文化交际及文化差异的处理策略
理论专著今天商务英语中跨文化交际及文化差异的处理策略赵伟志(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51)摘要:语言将一国的文化进行传承与发展,而文化亦构成语言庞大的内容与价值,这致使不同国家间的语言及文化存在较大的鸿沟与差异。
作为新时代的翻译人才,在从事商务英语翻译及相关活动时,应注意到本国与他国的文化差异,并在跨文化交际时,如会议同传,商务谈判、企业简介等,将其中因为文化差异而导致的歧义在翻译过程中消除。
故译者从事商务英语翻译时,应采取相关翻译策略避免不必要的歧义,如采取直译、意译、改译、增译等方法消除文化差异的不利影响,实现信息与文化方面的等值。
关键词:商务英语;翻译策略;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信息等值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917(2021)04-0031-02 引言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国家政策,即对外开放。
自实行对外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水平逐年攀升,与他国的国际业务往来也不断增加。
对此,不断增强的对外贸易往来也催生了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商务英语的产生,它是我国进行对外经济交流以及相关商务活动的重要交流工具。
(Song2010:65)要进行跨国经济交流与商务活动,国家需要精通商务英语的高素质人才,能够熟悉掌握本国与他国的文化差异,并在实际的翻译实践中,运用自身所学的商务英语相关理论知识,进行高效的跨文化交际。
1.商务英语与跨文化交际的关系商务英语和跨文化交际之间的关系可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却不能简单把商务英语与跨文化交际划等号。
商务英语中会涉及到跨文化交际,但跨文化交际交际并不局限于商务英语。
译者需要处理的是商务英语中的跨文化现象,即在将中文转换为英文的过程中,将不符合英文读者价值需求或取向,不符合目标语读者语用习惯及表达,不符合其文化内涵的东西进行转化或者剔除。
2.商务英语中的跨文化现象在做商务英语中的企业简介翻译时,不可避免地就会接触到一些因为文化差异而导致的难题,即跨文化交际难题。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篇分析教学
5 6
中 国科 教 创 新 导 刊 C ia d c to In v to H r l hn E u a in n o a in e ad
j臼 口
 ̄ _
2 O8 。 Ha 0 N0 1 . i el ; 1 - 。 r 。 d
语 言 学 研 究
性 更加 凸显 : 仅 涉 及 听 、 、 、 等 语 言 不 说 读 写 技 能 , 要 注 重 在 中 国 文 化 的 语 境 中提 高 更 学生 的 英语 交 际能 力 。 文 以英 国学 者Ro 本 n s 0ln S zn e o g S oln的 人 际 交 c 1o 和 u a n W n c l o 际 理 论 为 指 导 , 河 北 工 业 大 学 非 英 语 专 以 业 的 一 个 本 科 生 班( 0 ) 行 了 为 期 一 年 6人 进
作 方 案 如 图 1 示 : 听 力课 堂 布 置 生单 词 所 在 的 实 验 教 学 。 教 学过 程 中实 验 性 地 提 出 重 于 对 学 习者 交流 策 略 的 指 导 。 在 少 , 篇章 短 , 力 内 容 短 的 听 写练 习 , 如 听 例 了结 合语 篇分 析5 C 个 理论 来训 练学 生 的3 M 5 C I M能 力模 式是 以 改 变大 学英 语 VOA 速 英 语 听 力 。 学 生 补 全 句子 的听 个  ̄3 I 慢 让 能力 , 即模仿( tt n 、 i ai ) mi o 记忆 ( moi t n 、 以 语 言 点教 学 为 主 的 传 统 模 式 为 出 发 点 , 写 练 习 , me r ai ) z o 通过 反 复 听 的 方式 让 学 生 联 系上 下 文 关 系 来 猜 测 未 听 出 的 内 容 ; 过 反 复 通 的 听 让 学 生 尽 力模 仿 标 准 读 音 并 在课 堂 上 大 声 朗读 ; 过 听 力 过 后 的 教 师 讲 解 来 模 通 仿 写 作 。 写作 的 过 程 中 熟悉 语 篇 结 构 , 在 在 教 师 讲 解 分 析语 篇结 构 之 后 让 学 生进 行 模 仿式写作 。 在读 写 课 堂 增 加 课 文 的 背 景 知 识 介 绍 和 语 篇 结 构 分 析 , 励 学 生 就 课 文 所 涉 及 鼓 的 话 题 展开 讨 论 、 集 相 关资 料 , 收 以小 组 学 ( 下转 5 页) 8
跨文化语篇差异
2020/11/26 1
引言:
• 在不同的文化中,人们创作、使用的语篇会有不同,因为不同的语篇建构的是不同民族的社会经验 和文化现实。
• 所以跨文化语篇差异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来事发展起来,下面我们就来具 体的分析一下:
一、语篇及语篇的相关概念
1、语篇主要指言语行为的成品,是句子之上更大的语言单位。有两种形式: (1)书面的,如写成的文章; (2)口头的,如说出的一段话。 2、语篇的特征: (1)结构性语篇特征:即“主位推进程序” (2)非结构性语篇特征:即语义衔接,按照韩礼德和哈桑额观点有语义衔接作用的预防与词汇手段又
结语:
• 随着生产方式的急剧变化和人口移动的加速,在当今世界的民族国家中,多样性已成为普遍现实, 民族文化早已不是同质的了,民族语言的界限也越来越多地被逾越。说同一种语言的人之间可能会 有深刻的文化差异,而说不同语言的人之间有可能共享同一种文化这种情况的出现对跨文化语篇对 比分析提出了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 美国文化偏爱演绎式语篇结构
例:美国人关于天气如何影响文化的一段录音
• Climate affects the culture. Men must learn to live within the limitations of their environment, and climat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Life in a tropical country is less strenuous and more casual than it is in a temperature one. men work shorter hours and less vigorously in a hot climate……
跨文化翻译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习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在英汉语言中有非常丰富的习语, 它们或含蓄、幽默、严肃、典雅, 它们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 在表达语言的文化内涵方面更具典型性, 常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习语从广义上来说包括成语、典故、谚语、格言、俗语、俚语和歇后语, 具有言简意赅、形象生动的特点。
由于习语的文化内涵是由不同民族的历史渊源、地理环境、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所决定的, 因此, 习语中的文化因素成为翻译的难点。
著名学者王佐良曾说过: 翻译中最大的困难,就是两种文化的不同, 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
事实上, 习语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
这就要求译者能培养跨文化意识, 准确地把握两种文化异同, 充分照应译文大众的文化心理, 使译文符合接受语的文化传统和语言表达习惯。
本文以/跨文化交际理论0为基础, 通过分析不同民族文化差异对习语翻译的影响, 探索习语在跨文化背景下互动翻译的技巧。
一、习语翻译与跨文化交际什么是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即不同人的文化和社会背景、生活方式、受教育情况、信仰、人生观、价值观、道德、风俗、习惯、政治、经济状况乃至爱好、交友条件、性格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差异。
不同的国家, 不同的民族, 使用不同语言的人群, 就有不同的历史、文化, 而不同的历史和文化又孕育了各自的语言并形成了各自的语言特色。
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下, 创立了自己特有的文化体系, 同时也被自己的文化所塑造。
正如美国人类学家鲍阿司指出, 各个社会具有各自独特的文化, 由于这样, 它们才具有不同于其他社会的风俗习惯、信仰、地理环境、天文历法、文化心理和思维方式。
可见文化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 是我们进行跨文化交际时要十分注意的。
语言作为文化的一部分, 不能脱离文化而独立存在, 因此, 在对英汉习语进行翻译时, 一定要注重文化背景的不同, 特别要注意某些习语, 尽管它们在字面上或比喻形象上有某些类同之处,但由于不同的文化内涵, 其深层涵义即隐含意义却迥然不同。
跨文化交际概论课件
第五章
一 二 三
跨文化语用对比分析
第一节 语言使用的文化差异
社会语言差异 合作原则及其文化差异 礼貌原则及其文化差异
第二节 言语行为的文化差异
一 二 三 言语行为理论 语言表达的间接性 言语行为的文化差异分析
第六章
第一节
一 二 三
跨文化语篇对比分析
跨文化语篇差异的相关研究
语篇及其相关概念 语篇的文化差异研究 语篇差异与语境因素
角色概念 角色关系 角色关系的变量
第二节 人际关系与跨文化交际
一 二 三 人际关系及其制约因素 人际关系的文化对比分析 人际关系取向及其类型
第四章
第一节
一 二 三
规范系统与文化过滤
行为与规范系统
关于规范和规则 规范和规则系统 规范系统的文化冲突
第二节
一 二 三
代码与文化过滤
文化过滤及代码系统 明指意义和暗涵意义 句法意义和认知意义
第一节
一 二
性别差异、性别歧视 与跨文化交际
性别差异及跨性别交际
性别文化与性别角色 性别差异与交际规范
三
跨性别交际的文化冲突
第二节
一
二
性别歧视与跨文化交际
女权运动与语言性别歧视研究
性别歧视现象在语言中的表现
三
语言性别歧视与跨文化交际
第二节
一 二
语篇结构差异的对比分析
汉语和英语的语篇结构差异 语篇结构差异的相对性
第七章
第一节
一 二
非言语行为差异与跨文化交际
非言语行为的类型与功能
非言语行为的类型 非言语行为的功能
第二节
非言语行为的文化差异
一 身姿语的文化差异 二 手势语的文化差异 三 表情语的文化差异 四 体距语的文化差异
跨文化商务沟通如何在商务英语中体现
- 168-校园英语 / 语言文化研究跨文化商务沟通如何在商务英语中体现内蒙古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陈国苹【摘要】经济全球化在如今已经是大势所趋,全世界的民族文化都在走向开放和多元化就是通过世界性的交流。
由于世界上不同国家文化不同,在语言文化交流中也就有不同文化类型,尤其是在语言、行为和价值观等。
所以对于商务知识在商务英语的教学中要被重视起来,还要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因此,本文就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商务英语中如何得到体现做出如下见解。
【关键词】英语口语 跨文化 商务英语 文化差异 交际能力一、英语口语对跨文化商务沟通也至关重要在交际双方的文化环境和背景之下,并尊重交际双方的文化身份去使用语言进行交流就是跨文化沟通。
在跨文化交际中英语口语自然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然而,传统的英语教学只是让学生记住一些单词和课文内容,这些所记住的东西却难以融入日常的口语交际中。
英语是一门语言,语言的用途就是用来交流。
由于学生没有外语交际交流的环境又受着汉语表达习惯的影响,就容易产生所谓的“中式英语”。
如果在国外将自己母语交流中的习惯带入交际中就可能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或者是尴尬。
就比如,在中国如果受到别人赞扬,就会谦虚的对别人的赞扬说:“不,不,这没什么。
”如果是在国外,他们就会说:“谢谢。
”正因为这种不同文化的影响,中国的学生说出这种英语也比较普遍。
所以英语口语的教学才显得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应选用小班制的教学,在教学中要尽量的让学生都开口说英语,要保证课堂气氛的活跃。
英语口语教学除了教授一些语言知识外,还应该将文化教学也加入其中,这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在课堂上,应该加强文化知识的导入,并且除了要遵循的语法规则还有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当然还有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就比如,西方人就比较开放自主而对于隐私又很保守,中国人就不一样,在中国就显得大为不同,中国人喜欢去关心别人,不管是什么都会过问一下表示关心。
更有趣的是,在国外当朋友见面时除了打招呼外,然后就会问天气如何,而中国人就很不一样,再中国见面要么是问“吃了没”要么就问问朋友最近的事做得如何,虽然不是很想知道但就是会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文化语篇差异
摘要:语篇是句子之上更大的语言单位,是语言行为的成品,是使用中的语言。
语篇的形成有一定的规律,样式有一定的特征,这些规律和特征与文化的许多方面有着十分密切但又不那么明显的联系,具有隐性的特点。
关键词:文化语篇特征差异关系
一、语篇及其相关概念
事实上,语篇不仅是比句子更大的语言单位(a unit of language above sentence),更是使用中的语言(language in use)。
语篇是在语境中、在特定社会文化中的语言运用。
我们不是不可以象分析句子那样去分析语篇的组织构造,但这种分析绝对不能脱离语篇产生的社会文化语境。
语篇的形成,有一定的规律;语篇的样式,有其自己的特征。
这些规律和特征与社会文化语境的方方面面有着十分密切但又不那么显而易见的联系。
目前语篇对比研究中还存在的不少问题,而且往往都与对语境的忽视有关。
“语篇”在英语中可以是discourse,也可以是text。
我们这里说的“语篇”主要指言语行为的成品。
决定语篇修辞结构的构成状况的主要因素,涉及衔接手段和语段发展模式。
一段文字是否能够被称为一个语篇,主要看它是否构成了一个有意义的连贯整体。
语篇特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结构性语篇特征和非结构性语篇特征。
结构性语篇特征指句子本身的结构;非结构性语篇特征指在不同句子中的不同成分之间的衔接关系。
二、语篇文化差异的研究
首先说一下二元论。
语篇不是句子杂乱无章的堆砌,在组织结构上都是很有讲究的。
在这方面不同文化之间显然存在差异。
对语篇差异的研究,一般认为起始于美国学者卡普兰(kaplane)所开创的“对比修辞学(contrastive rhetoric).
卡普兰的研究有两点值得注意的:第一,他所指的“修辞”,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修辞,而是广义的修辞,或者准确的说是语篇结构技巧。
第二、他提出的不同语言文化思维图式的假设,虽然包括五种类型,但其中显著的、具有对比意义的是东西方由于思维模式差异导致语篇结构差异,那就是汉语语篇的“螺旋型”模式和英语语篇的“直线型”模式。
因此卡普兰的研究结论实际上是一种“二元论”观点。
斯考仑认为,汉语语篇之间之所以有这样的一些差异存在,是因为两种语言分别倾向于采用“归纳式”和“演绎式”的话题模式。
归纳就是现提出次要的依据,然后再从中推出主要观点。
与此相反,演绎是先提出论点,然后接下去提供次要论点或支持论证,说话指出就引入话题,是wield事后面的一系列支撑性论据现出清晰的关联性。
因此,归纳模式又称话题延迟模式,演绎模式则称为话题先行模式。
这两种模式在不同语言文化中虽然都能见到,但其分别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
显而易见,斯考仑的论点是着眼于语篇结构的逻辑对策,并且更直接的分析汉语和英语这两种主要语种的语篇差异,从上述观点还可以看出:汉语语篇结构属于“归纳式”,类似于卡普兰所属偶的“螺旋
型”模式;二而英语语篇结构属于“演绎式”,类似于卡普兰所说的“直线”模式。
因此斯考仑等学者的研究也是着眼于汉英语篇差异分析的“二元论”观点。
海因兹提出了“读者责任型语言”和“作者责任型语言”的区别,一次来解释汉语和英语语篇的差异。
他认为,讨论语篇的构建,必须考虑作者与读者的相关责任问题,也就是读者与作者在语篇交际子过程中对意义的传达和理解各付多少责任。
上述这些学者的观点从不同角度概况和解释了汉语和英语之间存在的差异,当然都有一定的依据,也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二元对立的划分难免有国度概括之嫌,有可能把本来很复杂的现象简单化了。
其次,说语篇差异的文化论。
关于语言差异的文化论有两方面:文化差异的制约和语篇差异的评价。
有的学者指出,西方文化通常把与真实自我的接近程度、态度和观点始终保持一致的程度作为判断语篇优劣的标准,认为写在过程就是坐着表达自我的过程。
而在中国文化中,由于社会等级的差异和复杂关系,自我表达往往采取间接和暗示的方式,但由此也给读者留下了较大的参与空间,使其在一堆程度上也能充当作者的角色,能产生令人更加信服的效果。
语篇结构的差异在深层次上反映出传统文化因素的内在制约,只是毋庸置疑的,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值得指出的是,不同民族语篇结构的差异实际上是不同风格的体现,没有高下、优劣之分。
事实上
从表述风格来看,中国人常常是先摆事实、讲理由、然后再得出结论,遵循的是“论点从何处来”的方式;而英美人一般是先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然后再加以论证,遵循的是“论点从何处去”的方式,因此,就表达结果来看,是殊途同归。
“论点往何处去”和“论点从何处来”也好,归纳式(或者半归纳式)和推理式也好,究竟何为直线发展模式,何为非直线发展模式,其实还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而将它们分别对应于特定语言的做法是值得商榷的。
对于同一类语言现象,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局内人”(insiders)和“局外人”(outsiders)的阐释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
Kaplan的母语是英语,他对其它语言的概括仅以外国学生用英文写成的习作为材料,只是局外人的看法,难免偏颇与误解。
如李战子[18]就指出,当年Kaplan论文并非完全客观地指出语言之间的差异,而是隐含着不少带有相当片面性的价值判断。
然而,就是这样以偏概全、以点代面的定型,却常常成了许多语篇对比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尽管在语料选择和分析方法上比起Kapla n那时候有了很大改进,由此而得出的研究结论却依然免不了过度概括和先入为主的嫌疑。
最后,关于语篇差异的类型论。
语篇差异的类型论也有两方面的意思:语言文化的多元变异和语篇类型与话语分析法。
语言文化的多元变异。
从本质上看,语篇结构模式实际上是人们在特定文化的具体语境中使用语言完成其交际任务的习惯性方式和程序。
虽然同一语篇模式在不同语言中的实现可能会有一些差异,但语篇的构建方式与所使用的语言类型没有必然的联系。
决定语篇建构方式的深层动因是文化、是基本的、传统的价值取向,包括如何看待外
部客观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如何看待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等等。
这些决定文化基本特质的东西在很多程度上决定着人们会构建出什么样的语篇来。
正因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了这一点,语篇对比研究现在强调以语篇类型作为对比研究中可比性的依据。
这意味着我们不应先入为主的以地区、国家、民族或语言来划分,而应当更多的考虑每个地区、国家、民族或语言内部话语系统的多样性,以及不同地区、国家、民族或语言系统的共享状况。
因为话语系统是一种亚文化系统,相对于以国家民族为基本单位的整体文化而言,话语系统有较强的内部同质性。
所以话语系统间的对比在一定程度上回更加有效。
三、语篇差异的语境因素
应当认识到,语篇之间的差异远远不只是与所使用的语言本身有关。
诚然,汉语语篇是用汉语写成的,英语语篇是用英语写成的,两种语言系统的内部构造差异是多层面的,不会不影响实际完成的语篇的面貌。
然而,我们还不能忘记,具体语篇产生和使用的语境(包括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是不同的,具体语篇的制造者(作者)和语篇的实际的和潜在的消费者(读者)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传统,生活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
不同语篇各自的特征与它们之间的差异在很大程度是由语境的不同所导致的,任何语境上的变化都有可能对语篇的构建方式和实际面貌产生影响。
语境问题之所以需要特别强调,是因为在语篇对比研究中,可以直接看到的,易于进行统计和分析的只是语篇中的显性特征,这让
我们很容易忽视或忘记语篇内外隐而不显、但却对语篇构建十分重要的因素。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从根本上讲,语篇是否连贯,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连贯、与语境文化紧密相连。
换句话说,只有把语篇与语境及其文化关系联系起来,我们才能决定语篇的连贯
完整程度。
有的学者明确提出,对于非本族语使用者来说,阅读过程中最大的困难之一不是语篇内部的衔接,而是话语的文化连贯。
语篇的期待与理解。
不同文化对语篇连贯会有不同的期待与理解。
语篇之间的差异不仅表现在为实现连贯而使用的衔接手段和方式上,同时也可能存在于对连贯的期待与理解中。
怎样才算连贯,连贯程度如何,不同文化都会有各自不同的认识。
四、结语
随着生产方式的急剧变化和人口移动的加速,在当今世界的民族国家中,多样性已成为普遍现实,民族文化早已不是同质的了,民族语言的界限也越来越多地被逾越。
说同一种语言的人之间可能会有深刻的文化差异,而说不同语言的人之间有可能共享同一种文化这种情况的出现对跨文化语篇对比分析提出了新的挑战。
我们强调,语篇的跨文化对比研究需要突破其原有研究视野的局限,超越对语言和文化的传统定型,更多地把语篇放在具体的社会文化语境中进行考察,增加对比过程中跨语言与跨文化的互为参照。
应该说,这是语篇研究的发展方向,更是以研究使用中的语言为主要任务的语言学家的责任。
[参考文献]
1、《跨文化交际概论》.吴为善、严慧仙.2010.商务印书馆
2、《跨文化语篇对比的问题分析》.许力生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期刊号310058;
3、《跨文化交际──语篇对比分析》.俞如珍.期刊号H314;
4、《跨文化语篇理解的层级性——英伽顿阅读现象学对跨文化语篇理解的启示》.湛朝虎. 《怀化学院学报》2004年第03期;
5、《从跨文化交际角度探讨语篇翻译的重要性》. 林雁. 《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9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