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分析
发表时间:2018-08-16T15:35:54.107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5月上第9期作者:颜荣鲁
[导读]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作为理想的抗菌药物可以注射与口服,其血浆、组织浓度和清除率高。

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果园镇卫生院730050
【摘要】目的: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方法:将我院门诊2017年1月-2017年7月期间上报的160例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临床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结果: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主要在消化、神经、心血管系统及皮肤,静脉、肌肉注射与口服和局部用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更高,对比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上必须严谨使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对患者因此产生的不良反应要有足够认识,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抗生素进行选择,用药后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密切观察,保证其用药安全。

关键词: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分析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作为理想的抗菌药物可以注射与口服,其血浆、组织浓度和清除率高,抗菌谱广并有较强的药物作用,与其他药物之间不会有交叉耐药情况产生。

目前临床上对于泌尿生殖系统、呼吸道、消化道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比较理想,但是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也逐渐增多。

对抗生素进行合理使用,将其产生的不良反应减少,可以将临床的用药安全性显著提高。

本文针对富贵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映情况进行分析探讨,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门诊2017年1月-2017年7月期间上报的160例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其中男性80例,女性80例;年龄15-61岁,平均年龄范围(39.1±0.8)岁;本次实验的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可以进行比较,数据时间对比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本次实验的所有临床研究对象均为主动参与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方法对160例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详细观察并记录患者不良反应系统分布的部位,不良反应产生的临床特征。

最后对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进行总结,提出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在临床应用上的注意事项,为日后的临床用药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1.3观察指标对患者不良反应分布的部位及临床特征进行统计比较。

1.4统计学处理文章数据用SPSS2
2.0软件处理,以χ2检验,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见表1。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对160例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患者进行分析,其中神经系统产生的不良反应最为常见,其次是局部和全身性皮肤附件的不良反应,P<0.05。

3讨论
3.1氟喹诺酮抗生素概念
氟喹诺酮又称为吡啶酮酸类,属于喹诺酮类的化学合成抗菌药,临床上通常用于肠道、呼吸道、尿路及皮肤软组织、骨关节、腹腔等感染的治疗。

由于该药物具有喹诺酮基本结构,按其结构、抗菌谱和发明时间的不同,分成1-3代,第一代的氟奎诺酮口服吸收效果差,产
生较多副作用,只对痢疾、大肠、克雷白杆菌等少数G-杆菌有疗效,只用于敏感菌导致的尿路感染。

氟喹诺酮的抗菌活性强且抗菌谱广,对G-杆菌有较高的抗菌活性,对许多耐药菌株的抗菌作用良好;由于其低的耐药发生率,目前已发生质粒介导的耐药性;组织浓度高,在体内分布面积广,可以有效果显著的杀菌或抑菌浓度;较少的用药次数和较长的半衰期在临床上方便使用,有注射剂并且大多数为口服制剂;与疗效相当的抗生素相比较因其为全化学合成药物价格更加低廉,性能稳定,只有较少的不良反应,因此在化学合成抗感染药物中该药的发展最迅速,已成为当前临床上对细菌感染性疾病治疗的主要药物。

氟喹诺酮类药物除了对敏感的革兰阳性和阴性细菌的杀菌作用强大,当前通过不断修饰结构形成的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等还对结核分枝杆菌、衣原体、支原体、厌氧菌军团菌的抗菌活性较强。

3.2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3.2.1中枢神经系统
目前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主要认为与这两方面有关:还有疏水性的喹诺酮母核6位上的氟原子脂溶性比较高,组织渗透能力强,容易穿过各种脂溶性屏障。

当患者肝肾功能不全或药物使用剂量过大时,血药浓度和脑组织液中的药物浓度升高,药物清除率降低,细胞内的渗透压增加导致神经细胞出现水肿,进而引发药物性高颅压,患者会有头昏乏力、失眠头痛等临床症状出现;另一方面中枢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拮抗剂与氟喹诺酮类七位哌嗪环的结构相似,对大脑内的中枢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亲和力比较强,通过对中枢神经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的暴露进行抑制,将其与相应受体的结合进行阻止,使其对抑制中枢神经的效应减弱,增强中枢神经兴奋性,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1]。

3.2.2心脏毒性氟喹诺酮类药物能够潜在的对延长心电图QT间期产生作用,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会发展成心肌梗死、心跳停止。

在心电图上QT间期主要反映心肌细胞电兴奋的持续时间,即心肌动作电位时程。

心肌细胞3相快速复极末期K+外流决定了心肌动作电位时程的长短,延迟整流钾电流为3期复极的重要离子流,减少的离子流将会延长心室复极化时程,从而以QT间期延长为表现。

氟喹诺酮类药物主要通过对延迟整流K+电流亚型之一的K+外流进行阻断从而减少K+外流,净增加内向电流,延长动作电位时程,以心电图QT间期的延长为表现[2]。

3.2.3皮肤光毒性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氧化反应产生的自由基可以改变鸟嘌呤的结构,产生细胞毒性并损害体内DNA,氧化生成的活性氧,激活皮肤成纤维细胞的蛋白激酶C和酪氨酸激酶,对环氧合酶产物的释放合成起到促进作用,从而引发皮肤炎症。

局部组织受到损伤后会将大量脂质过氧化物放出,进而对血管内壁造成损伤,使炎症反应加剧[3]。

3.3防治措施
3.3.1预防措施
临床上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使用,应结合患者的体征变化、血尿常规、临床症状和病原生物学等实验检查结果对其是否具有用药指征进行判断,确诊为细菌感染者才可以使用,不能滥用。

用药前应对患者的既往病史如糖尿病、肾脏、或大脑疾病等仔细询问,如有这些病史应谨慎使用。

与其他药物合并使用时要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4],避免应用会使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增加的药物,对于肝肾功能不全或老年患者应结合药代动力学特点,对药物的排泄和代谢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充分考虑,严密监视用药过程,一旦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运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血药浓度,避免体内的非诺酮类抗生素血药浓度过高引发不良反应。

该类药物会发生光毒性反应,因此治疗时应避免受到紫外光线的直接照射,儿童、哺乳期妇女和孕妇应当禁止使用该药物,以免影响软骨发育[5]。

3.3.2对症治疗
大部分药物不良反应引发的药源性疾病因其自限性通常在停药后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如果发现或怀疑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引发严重不良反应时,应当将所使用药物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进行对症治疗:如果出现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除了必要时考虑体外电复律,可采用将基础心率提高、早期后除极进行抑制、缩短QT间期的治疗;如果发生癫痫可注射苯巴比妥等[6]。

综上所述,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应当对其发生机制和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明确的基础上尽早预防并进行处理,将不良反应造成的损害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孙夫东,王振英.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病例资料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04):20-22.
[2]黎传宏.探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2):17-18.
[3]刘玉强.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65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5):194-195.
[4]王丽茹.喹诺酮类抗生素致心血管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28):180-181.
[5]王晓东.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09):213-214.
[6]苏坤华.我院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87例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6):18+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