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论文
土地规划论文总结范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土地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
土地规划作为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理念出发,对土地规划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为我国土地规划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引言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土地资源规划与管理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要求土地规划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兼顾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本文通过对土地规划理论的梳理和实践案例的分析,探讨如何在土地规划中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
二、土地规划理论概述1. 可持续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强调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土地规划应遵循这一理念,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2. 土地规划原则(1)因地制宜原则: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制定适宜的土地规划方案。
(2)节约用地原则: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合理配置土地资源。
(3)生态保护原则: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区域协调原则:统筹规划,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土地规划实践案例分析1. 案例一:我国某城市土地规划某城市在土地规划中,充分考虑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将生态保护、节约用地和区域协调作为规划重点。
通过合理布局城市功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2. 案例二:我国某地区耕地保护规划某地区在耕地保护规划中,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耕地质量等,有效保护了耕地资源,实现了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结论土地规划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土地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遵循土地规划原则,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本文通过对土地规划理论与实践的探讨,为我国土地规划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土地规划存在问题与发展论文
土地规划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探讨摘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导土地利用,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章首先介绍了土地规划的概念和意义,之后就我国土地规划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接着论述了新时期的土地管理工作实行利用规划的必要性,最后表明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规划协调发展。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城乡建设近20年,我国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张远远超过城市化的进程,城市用地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但另一方面,我国对已占有的城市建设用地控制较弱,导致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远远低于国外发达城市水平。
土地规划就是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调控和指导意义的综合性规划。
1土地规划的概念和意义土地规划指一国或一定地区范围内,按照经济发展的前景和需要,对土地的合理使用所作出的长期安排。
旨在保证土地的利用能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按比例发展的要求。
规划的依据是现有自然资源、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分布和配置状况,务使土地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而不因人为的原因造成浪费。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做的总体安排和布局。
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合理分配和土地利用协调组织的综合措施。
2我国土地规划存在的问题我国正处于一个经济高速发展阶段,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规划编制后,如果单纯的强调稳定性,不能根据实际进行调整,就很难根据市场的不断变化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从而必然会对经济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2.1规划缺乏必要的灵活性,规划的制定和现实相脱节。
土地利用的动态决定了土地规划的灵活性,但灵活性并不意味着调整的随意性,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经济环境,土地利用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但是许多地方的土地利用规划调整的依据并不是根据实际情况和对未来用地的科学预测,而只是在原有基础上做的表面文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研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研究众所周知,土地利用规划对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和指导作用,而统筹区域土地利用与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又是一致的,统筹区域土地利用是统筹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措施,是协调解决区域发展和资源环境问题,防止重复建设、产业结构趋同的有效途径,更是贯彻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政策、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出现了资源、人口、环境不能统筹协调的问题,这也给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提出了更高要求。
论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实例研究,能为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统筹协调提供发展思路,保证区域内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本论文在借阅大量有关区域土地利用统筹协调方面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针对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的相关问题,以广东省汕尾市为例进行了探讨。
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首先从当前土地利用的背景和发展形势出发,论述了当前我国土地利用中所面临的严峻形势。
并通过对国内外在区域土地利用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整理归纳结合实地调查提出了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基本思路、方法与技术路线。
(2)对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区域、土地、土地利用的内涵进行详细论述。
(3)在对汕尾市的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和土地利用变化状况进行了分析并结合采用“z变量平均数”的方法对区域内各地经济实力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对汕尾市土地利用效率进行评价。
同时,指出了汕尾市土地利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4)对汕尾市发展战略及汕尾市土地利用中重要影响因素分析结合汕尾市土地利用战略方针制定出了汕尾市土地战略目标并通过各类模型的综合最终确定了汕尾市在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土地利用战略方案、土地利用效益指标以及规划指标落实的具体实施措施。
(5)利用社会经济统计软件SPSS的分层聚类((Cluster)功能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将汕尾市分成五个区包括粮食重点生产区、一般农业生产区、林业生态重点保护区、城镇重点优化开发区、土地利用开发潜力区。
论文:大连市土地利用类型现状变化分析及对策
遥感地学分析论文题目:大连市土地利用类型现状变化分析及对策学生姓名:邓双福学号:631203050107专业班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1班指导老师:牟凤云2015年6月11日星期四摘要大连市土地利用类型齐全,土地垦殖率高,陆地可开发利用的后备土地资源少,海涂围垦开发尚有一定潜力。
土地利用类型中,水域、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比重大,但由于人口数量大,人均耕地占有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受地形地貌限制,全市耕地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经济比较发达的水网平原、滨海平原地区及山丘谷地。
本文利用遥感、ENVI和GIS手段等得出的2012年大连市土地利用现状图,再结合别人以前的研究结果,并对着几期的各种土地类型进行统计。
通过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分析,得出了研究结果。
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法规,提出了一些大连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土地资源;大连市;土地利用现状;对策AbstractThe land use type of Dalian is complete, the land reclamation rate is high,land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reserve land resources less, to enclose tidelanddevelopment has a certain potential.The land use type of water, arable , andresidential areas are heavy, but per capita occupancy of cultivated land is lowerpopulation. Restricted by topography and geomorphology, the cultivated land aremainly distributed in densely populated, economic relatively developed waternetwork, coastal plains and hills valley plains.This paper,by way of remotesensing,ENVI and GIS, has worked out current 2012 land use map , and combining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then statistics of this a few period of land use types.Through the analysis of land use change, we obtained the .results . On the basis of this combined with th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of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land in Dalian.Keywords: land resources; Dlian; soil utilizationsituation; countermeasures目录引言 11.研究区域、研究区域数据和土地利用现状 21.1研究区域 21.2研究区域数据 21.3 土地利用现状 22.大连市土地利用变化主要特点分析 42.1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42.2 土地利用空间差异及变化特点分析 52.3 土地利用变化后出现的问题 52.4大连市土地可持续利用对策 5结语 8参考文献 8引言土地利用方式和结构的变化是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直接体现。
土地资源利用需要合理规划论文
土地资源的利用需要合理的规划摘要:在我国对于土地可持续利用,要求土地资源配置在数量上具有均衡性,在质量上具有级差性,在时间上具有有长期性,在空间上具有全局性,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问题是如何严格执行国家的政策法规仍是当务之急。
各级政府部门的领导如何摆脱地方主义倾向,从全国一盘棋的角度出发,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土地管理与利用的有关规定,那么我国的土地资源利用将步入健康有序的发展阶段。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方法规划质量党的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确定为21世纪初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
而土地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实施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实现21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耕地安全体系,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础。
地利用结构优化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如何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来建立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键所在.一、我国土地利用的现状1.规划的科学性较差。
在过去两轮规划编制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领导重视不够,认识不到规划在土地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而影响规划的科学性。
具体表现在:第一,土地管理基础工作薄弱,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变更调查跟不上土地的客观变化,土地利用现状家底不清等。
第二,在过去两轮规划编制过程中,部分存在着信息搜集不全的问题。
一是信息收集具有局限性,往往把规划编制的信息收集局限在政府及其部门,单一靠政府部门提供用地信息远远满足不了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需要;二是信息互通不充分,即土地供给与用地需求信息对接不好,预留的建设用地无人看好,企业要用的没有预留,如果地方为了发展经济、招商引资,就会由规划的主动调控变为频繁的被动调整。
2.土地规划人员混杂,规划质量参差不齐。
编制土地规划涉及用地的方方面面,需要有广泛知识的科技人才。
如何加强我国土地利用规划可持续发展论文
如何加强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的可持续发展摘要: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土地利用规划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规划,它与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城镇规划是相衔接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做好土地利用规划,绘好土地利用的蓝图,使土地利用规划真正成为土地管理的重点,就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城市规划;土地利用;保护;可持续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土地利用与规划土地利用是人类通过一定行为,以土地为劳动对象,或者说为手段,利用土地的特性来满足人类自身需要的过程。
土地利用所反映的是人与土地的关系,即人类有目的的行为。
人类对土地利用的过程表现为,一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将一定量的土地资源投入使用,如种植农作物、建工厂、修道路等,这是生产活动;二是将一定土地资源用于建住宅、娱乐场所、旅游观光等,这是非生产性的活动。
不论是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土地利用,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是土地利用有合理和不合理之分。
合理利用土地的标准一是看否从土地利用中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尽量按土地适宜的用途去利用土地,按土地的最佳投资适宜去利用土地,并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避免土地利用中的不经济现象;二是看否为人类创造美好的环境。
即根据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要求和土地的具体条件利用土地,并取得经济、社会、生态的“三效益”,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三是要正确的解决好“建设与吃饭的关系”。
坚持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既能满足国民经济建设的土地供应,又能切实保护耕地,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有衣穿、有饭吃。
1.1实行土地用途管理制度国家通过编制土地利用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
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使用土地。
怎样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论文
浅谈如何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摘要】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过程是一个涉及社会经济多方面的动态变化过程。
只有通过全面的规划实施保障制度建设,才能保障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从而实现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合理安排各业用地,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
文章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且对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管理的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健词】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问题分析;对策与建议1 引言随着1986年第一部《土地管理法》的正式颁布,使我国土地管理走向以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为核心的土地利用规划,基本建立了覆盖全国、省、市、县、乡的五级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不仅在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和保护耕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使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得以顺利实施,而且使土地利用规划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1]。
规划管地、规划用地和不得随意占用基本农田等观念深入各级政府领导心里,规划对科学利用和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方面作用进一步显现。
但由于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涉及社会经济各个领域[2],决定了规划实施过程中必将面临多样化的问题。
部分问题的产生,虽然与规划本身的前瞻性等问题有关,但也暴露出实施过程中相关保障体制的不健全。
目前,各级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陆续出台,本文希望通过分析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规划工作的实践,提出一些措施,对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特别是县、乡级规划的实施提供参考。
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分析2.1 权威性未充分发挥,对其他相关规划缺乏约束力《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江河、湖泊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规划等,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用地规模不得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规模。
但由于我国的规划体系不够完善,交通、水利、城市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旅游等各类规划的编制时间、规划期限、规划范围等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统一,造成各规划在土地利用上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不够紧密、各业土地利用规模不够协调;另一方面,完整的土地利用规划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形成,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综合控制作用的发挥。
土地论文利用规划论文:土地规划方法的创新
土地论文利用规划论文:土地规划方法的创新摘要:土地是人类活动中最宝贵的资源之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载体。
由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土地的高效规划和利用显得异常重要。
本文拟从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的理念和理论创新、方法创新角度对该问题进行解读。
关键词:土地资源利用规划1 土地规划理念和理论创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
在这种社会环境下,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总体要求,我们必须重新审视现有土地资源的利用规划问题,创新土地规划理念,更新指导思想,开创土地规划工作新局面。
1.1 土地规划新理念强化规划理性我国之前的土地利用规划对于提高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规划理念上,上一轮土地规划对农用地尤其是耕地资源的保护力度着力甚多,要求密切关注控制建设用地挤占农用地问题,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
但是,规划对保障国民经济良性健康发展所需的建设用地重视不够,没有统筹兼顾总体协调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的关系,对生态环境要素和社会变动要素考虑无多,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吸取上一轮土地利用规划的经验教训,我们在新一轮土地规划中要强化规划理性。
要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领会“五个统筹”的精神,从宏观上思考土地利用规划问题;要树立科学的土地规划指导方针、目标归宿、方式方法,以科学的精神从事任何细小的工作;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资源保护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强化整体意识;要灵活处理土地利用规划中出现的问题,加强动态研究;要真正着眼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统筹考虑人口、资源、环境各个变量在规划活动中的辩证关系,实现经济良性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总之,要做好以科学发展观的精神贯穿土地利用规划活动始终。
1.2 土地规划新理论空间规划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土地规划工作的开展必然有着相应的理论指导,世界各国概莫能外。
我国现行土地利用规划理论除原有条件下实行的理论外,也有一部分是市场经济国家理论在我国的继承和发展,诸如地租地价理论、区位理论、生态经济理论等等。
我国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其发展规划[论文]
浅析我国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其发展规划摘要:分析我国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针对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适合我国农村土地资源的发展规划措施,以期为合理开发及利用现有的农村土地资源,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发展规划中图分类号:f3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6-137-021 前言我国农业生产的实质是人们对以农村土地资源为重点的开发利用,农村土地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资源,是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进行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技术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们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与消耗的不断增加,农村土地资源日益减少已成为事实。
因此,正确处理土地资源利用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合理地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农村土地资源成为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2 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分析2.1 耕地资源减少,土地利用不够合理由于我国城镇化进程加速,城镇用地规模不断增大,非农建设占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退耕等原因致使耕地资源有所减少;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更加剧了耕地数量的不足且人均耕地越来越少。
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形式不够合理主要表现在:(1)对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模式不符合该地区的自然结构;(2)部分村庄的发展规划较滞后,对农户居住点的布局欠缺一定的合理性,从而导致大量的农村土地被闲置,农村土地资源不能被科学合理的进行开发利用。
2.2 土地质量下降,资源利用可持续性低在拥有13亿多人口的中国,土地资源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十分稀缺,需要科学的利用和有效地保护。
但是近些年,农村土地质量不断下降,主要是由于进行土地开发利用时存在不合理之处:(1)在土地耕作过程中,过多地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土壤盐碱化,破坏了农业生态环境;(2)人们为追求经济效益而进行盲目开发和过度垦殖,造成大量水土流失,使土地出现沙化和荒漠化现象;(3)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因缺乏防污治污的相关技术与措施,致使工业“三废”未经处理就大量排放,对土地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使土地质量急剧下降甚至导致土地荒废。
关于肥城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论文
关于肥城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论文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专业班级:土地资源管理三班姓名:尹仪芬学号:20116250内容摘要通过介绍肥城概况,对肥城市国土资源利用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目前肥城市土地资源高效整合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即地表塌陷严重。
在土地资源详查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方针。
有效提高了肥城市的土地资源整合利用水平,大大促进了肥城市的建设,为肥城市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关键词:肥城土地概况塌陷对策关于肥城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论文一、土地概况肥城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泰山西麓。
地理坐标为北纬35°53′—36°19′,东经116°28′—116°59′。
南北长48km,东西宽37.5km。
总体地势南低北高,南部为汶河平原区地势较低,北部为山区地势较高,中部为低山丘陵区,山地、丘陵、平原约各占三分之一。
全市总面积1277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办事处),总人口96万,是全国明星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和山东省经济强县(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市。
肥城市属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日照时数为2607小时,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12.9摄氏度,无霜期200天左右,平均降雨量659毫米,地貌类型多样,地质构造优良,结构比较稳定。
全市辖区总面积为1915954.2亩。
农用地面积1470341.3亩,占总面积的76.7%,其中种植用地245242.1亩,占总面积的12.8%,其他农用地198203.5亩,占总面积的10.3%;建设用地面积296602.7亩,占总面积的15.5%,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263952.9亩,占总面积的13.8%,交通用地16115.0亩,占总面积的0.8%,水利设施用地16534.8亩,占总面积的0.9%;未利用地面积149010.2亩,占总面积的7.8%,其中未利用土地99193.8亩,占总面积的5.2%,其他土地49816.4亩,占总面积的2.6%。
土地利用规划论文
桂林旅游土地利用规划的总体情况分析专业:土地利用规划指导老师:赵清姓名:廖梦婵学号:12251046摘要:桂林旅游业正在蓬勃发展阶段,旅游用地的需求量正在不断扩大。
然而目前对旅游用地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旅游用地的概念尚没有统一的提法,旅游用地规划理论体系尚没有形成,旅游用地需求的无限性与土地供给的有限性,必然造成了旅游用地规划与其他土地利用规划之间的矛盾。
本文将旅游用地规划理论、方法等应用于实践中,根据旅游用地分类体系将桂林市旅游用地分为四大类,并对旅游用地与土地利用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构建了桂林市旅游用地规划的模式,提出了实现规划模式应采取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旅游用地旅游桂林一、旅游用地的概念旅游用地是指旅游活动所需物质基础的综合,是满足人们外出旅游过程中,满足开展食、住、行、游、购、娱六大活动的物质载体,是具有旅游功能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总称。
现在普遍认为,狭义的理解旅游用地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确定的各级风景名胜区在内的全部土地,供人们进行旅游活动,具有一定经济结构和形态的旅游用地对象地域组合。
从广义上来讲,旅游用地即为旅游业用地,即在旅游地内凡能为旅游者提供游览观赏、知识、乐趣、度假、疗养、娱乐、休息、探险、猎奇、考察研究等活动的土地,旅游用地实质是吸引能力和接待能力的统一。
旅游业的发展,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旅游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遭受着破坏的现象不容忽视,如何协调好旅游用地开发规划与自然环境保护相统一、相协调,促进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是旅游用地规划研究的重要内容,如果我们照搬传统的旅游用地规划内容开展工作,势必会事倍功半,甚至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而基于生态理念的旅游用地规划在内容上将更具有科学性、完备性与可操作性。
二、旅游用地规划的作用实践表明,旅游用地规划在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和旅游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统筹区域土地利用论文
浅议统筹区域土地利用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最基础的生产资料,人类的一切社会经济活动最终要落实在土地上来。
因此,从区域土地利用的角度出发,统筹区域发展,应成为优化产业结构、防止重复建设的主要手段,对贯彻科学发展观、协调区域整体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统筹协调区域土地利用不仅是我国城市建设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经济环境下适应区域发展、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同时也将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增强起到促进作用。
一、统筹区域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1、相关规划对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的研究有待加强各相关规划均强调自身发展,缺乏区域统筹发展意识,从而未能形成统一的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使城镇建设、产业发展、大型建设项目对发展空间进行相互争夺。
长期以来重行业发展规划、轻空间管制规划,而行业规划的核心又是重大建设项目的安排,就项目论项目,往往容易忽视对区域土地承载力的评价和土地利用布局的区域统筹,使部分建设用地单元在一种非充分利用的条件下扩展,造成一些建设用地无谓的内耗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给土地资源保护等带来了巨大的障碍或浪费。
2、相关专业、专项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协调衔接不够在实际工作中,相关规划的关系并未理顺,导致各种产业发展、城镇建设、基础设施、生态退耕等相关规划在土地利用上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不够,严重影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整体控制作用。
3、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指标而轻分区管制我国首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注重于规划指标的平衡,最终变成各用地部门规划的拼盘。
既不能体现国家的宏观调控目标,又做不到对微观土地利用的合理控制,实施的效果不甚理想。
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没有充分考虑到市场经济对土地利用的作用,以无所不包的总量控制指标为基本内容,其基本出发点仍然是试图用单一的控制指标作为计划手段包揽全部土地利用的宏观管理,土地利用规划依然被视作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具体化,使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最后变成了控制指标的层层分解。
宏观调控要求下土地利用规划优化思路 论文
宏观调控要求下的土地利用规划优化思路[摘要] 研究了当前土地利用规划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包括规划分工不够明确、规划的协调与衔接性较差、规划编制缺乏弹性。
结合本轮天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特点,提出了土地利用规划的优化思路,主要包括规划衔接、构建土地规划管控体系、加强规划实施控制制度建设、完善配套政策,大力运用经济手段促进规划实施等内容。
[关键词] 宏观调控土地利用规划优化自2003年开始,我国开始利用土地政策参与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上指出,要搞好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的编修工作,充分发挥土地利用规划和供应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在这种背景下,土地利用规划承担着宏观调控的重要职责,但目前我国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和内容都与这一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本文结合编制《天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的体会试图分析这一问题。
一、土地利用规划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总量控制、结构调整、优化布局以及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确定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鼓励、限制、禁止勘查开发的矿区和矿种等,对于宏观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具体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综合协调作用。
在区域空间中,不同社会功能对土地有不同要求,土地利用规划就是要综合考虑各方利益,在各部门间合理分配有限的土地资源,协调各部门之间的用地矛盾,通过协调城市内部与外部土地利用及城市内部土地分配的重要手段,以达到整个社会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最优。
2、控制引导作用。
土地利用规划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政策引导,控制和规范土地利用和开发建设行为。
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主要作用,投资主体和利益主体日趋多元化。
各个利益主体对自身利益的追求,使得对土地资源的利用仅注重经济利益而忽视社会、生态效益。
依据土地利用规划,运用法定的带有强制性的规划管理手段,能够有效引导土地利用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城乡规划论文(精选经典范文10篇)
城乡规划论文(精选经典范文10篇)一、总体规划组织国家土地综合利用要完善组织国家土地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可以根据面积大小、地形属性、空间条件特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进行行政区划和空间布局,通过科学的土地规划实现优化的土地配置;强化城市新建、改造、拆迁与供应相结合;依法保护国家重点经济区域,推进土地多元使用;完善国有土地储备制度,强化国有土地管理;加强国有土地统计、调查与登记工作;建立提高市场价格等社会管理机制,完善国家土地财政收入和社会经济效益分配机制;完善土地营销制度,保护土地使用权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国土资源环境保护规划体系,维护市民健康与生态平衡。
二、实施片区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实施片区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主要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设定统筹发展标准,明确城乡发展目标,重视城乡互补性和协调性;改革完善拆迁安置制度,充分考虑城乡社会经济条件;坚持实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改善城乡条件;加强城乡社会公共服务建设,完善服务范围;推进资源配置改革,改善社会空间结构,坚持差异化发展;调整国家土地管理制度,完善市场体系与机制;规划并保障城乡安全究竟,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城乡协调发展,开展相关城乡体制机制创新实验。
三、走中央地方合作发展路径围绕新时代城乡建设,要坚持谋划“两个抓、六个稳”政策,即抓住核心的要害,稳住土地改革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双稳定核心;抓住城乡融合优化发展的战略机遇,稳住解决“农村地价未来的预期收益联动、农业旧账和农业企业农民户统一、农村供水保障五个稳定性;走中央地方合作助推城乡发展的路径,完善三级安排机制,实行行政区划分自治、实行新型城乡建设管理制度,实行审批分类管理,筹建和完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机制,构建全域发展的新机制和新模式。
四、建立健全城乡联动发展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城乡联动发展体制机制,要注重解决城乡资源配置和空间结构不均衡问题,坚持完善城乡发展均衡规划对策;依据地方实际,结合地方经济发展规划来实施,形成区域内城乡统筹发展和动态平衡,促进农村、城市以及农副产品产业链的发展;科学综合考量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条件,调整土地使用结构,改变城乡空间结构;针对农业特性,改革城乡地下经济体系,坚持城乡一体化、城乡结合部城乡协同发展的方式;加强公共管理,改造政府机构,拆分城乡地块权属,制定便捷的经营准入制度;支持农业创新,发挥中央和地方资源。
土地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论文
土地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论文土地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论文土地开发利用是现代城市建设的必要手段之一,也是支持经济发展的强有力资源。
但是,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更多地关注可持续发展,避免短视行为带来的环境和社会损失,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目标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世代的需求,而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这是一个涵盖社会、环境和经济三个层面的目标。
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环境方面,包括生态系统的保护、环境污染和资源的有效利用;2.社会方面,包括保障人权、公正分配资源、社会和谐稳定;3.经济方面,包括经济发展、创新和竞争力。
二、土地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策略1.保护重要生态系统重要生态系统是指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价值,如森林、湿地等。
土地开发应尽量避免破坏这些系统,对不可避免的人类活动应采取补偿措施,如生态补偿。
2.减少土地占用土地资源的有限性需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应优先利用已有建设用地,限制新建建设用地。
同时,应加强土地节约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推动土地集约利用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在增强土地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减少或遏制征用新的建设用地的行为。
通过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延长土地利用周期,实现土地的长期可持续利用。
4.加强土地利用管理土地开发利用应加强监管和管理,保证土地的持续利用。
对不符合环境保护、文化保护、资源保护等政策的土地开发行为,要加强管理和处罚。
三、土地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案例垦利县是山东省东营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该市开展了土地集约利用的案例。
垦利县为了实现土地持续利用,采取了以下措施:1.对30%以上的拆迁平方米数有补偿措施、对主业户实行同等补偿政策;2. 减少征地面积,鼓励农民在闲置土地上发展现代农业;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通过这些举措,垦利县实现了土地的集约利用,同时实现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结语土地开发利用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协调探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是土地利用管理和城市规划管理的法定依据。
但由于二者分属不同部门编制,在开展背景、成熟程度、规划年限、编制方法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导致规划之间矛盾突出,严重影响其有效实施和管理,成为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城市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编制现状我国的城市规划工作开展较早,新中国成立后为适应国家建设需要,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编制城市规划。
在长期大量的实践中,我国的城市规划将国外优秀的规划理论与本国实际情况相结合,总体上规划编制水平较高,规划的科学合理性与可行性较强。
与城市规划相比,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起步较晚,理论和实践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
目前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基本法律依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等。
此外,国家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与土地规划有关的重要规定、规程、标准和文件,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规划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由于规划方法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技术规范和标准暂未统一,规划管理力度不够,规划在土地管理中的作用未能充分体现。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相互关系分析(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的一致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都是将土地作为主要规划对象,通过对土地利用现状结构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和发展目标,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各类用地,以实现土地资源在各部门间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二者在实现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方面是一致的,其核心是土地资源的科学利用和有效保护。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矛盾剖析虽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在编制依据、规划对象、核心内容等方面相对一致,但从目前的实施状况看,二者在很多方面还存在差异,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具体表现在:1、规划编制的出发点和目的不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保护土地资源与保障发展为出发点,强调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数量与质量并重,正确处理资源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农用地,节约集体用地,确保土地的有效供给,而城市规划是从城市用地需求出发,立足于城市发展和用地的空间布局和结构,并引入多方要求。
因此,相对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的编制更多地偏重于发展,在保护资源环境的基础上,为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自由,并留有充分的余地和多种可能性。
在编制规划时,就不可避免的导致两者在确定城市空间结构布局和用地规模方面产生分歧。
2、规划期限不一致,编制不同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长期性,一般为10年至15年,要与土地利用有关的重要经济和社会活动紧密结合,并对土地利用做出远景预测,制定长远的土地利用方针、政策和措施,并将其作为中、短期土地利用计划的基础,近期规划一般为5年。
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同时可以对城市未来发展的用地布局提出设想。
此外,两大规划的基期年经常不一致。
编制上的不同步,使得两者对城市发展和用地需求作出不同预测,规划内容出现脱节,导致经济社会发展无所适从,出现盲目攀比经济增长速度,延粗放土地利用方式,土地资源破坏、浪费严重,并给生态环境带来恶劣影响,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3、用地分类标准存在差异,统计口径和范围不一致以往实行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采用的土地分类标准是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颁布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中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分类标准侧重于土地用途;城市规划用地分类主要则是采用建设部1991年发布实施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和1994年施行的《村镇规划标准》等。
由于两大规划依据的用地分类标准的侧重点不同,导致用地分类的具体内容不同,统计口径和范围不一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行政区划为范围进行统计,城市规划则以城市规划区为统计范围,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用地基础数据来源不同,直接影响到数据的可比性和统一性,使二者在协调衔接上产生巨大困难。
2007年8月,我国颁布了新的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用地分类标准差异的状况可有望改善。
但在当前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中,基期数据仍采用过度时期分类,因而存在其与新分类的相互衔接转化这一问题,从而加大了规划编制的难度。
4、规划编制工作路线不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采用从总体到布局、从上到下、逐级进行的基本方法,而城市规划基本上是从上到下与从下到上相结合的工作路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很强的控制性,强调对土地特别是耕地的保护,不得因建设需要而降低耕地的保有量,耕地占有指标有严格的数量控制。
城市规划的编制则偏重城市的长远发展,根据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和需求确定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
编制的工作路线和侧重点不同,造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在建设用地结构、人均建设用地等指标的不一致,城市规划的建设用地需求量大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确定的计划控制指标。
(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协调的必要性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许多城市的用地规模突破了原有的规划控制指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健康发展。
值此新一轮的规划编制之际,为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土地资源,达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对两者进行科学有效的协调和衔接显得尤为重要。
三、协调内容(一)城市性质的确定城市性质是城市建设的总纲,体现了城市最基本的特征和城市总的发展方向,其确定有利于合理控制城市发展规模,是充分发挥城市作用的重要前提。
确定城市性质和功能是城市规划的主要重务之一,要根据城市在社会经济中所处地位、所起作用而定,同时也受自然资源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尤其是土地资源。
由于城市性质对城市规模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编制城市规划时,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参与确定城市性质,同时注重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有关内容相协调。
(二)城市规模的预测协调1、科学预测城市化水平目前描述城市化水平的常用指标有人口比例指标和土地利用指标,其中人口比例指标系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由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存在对城市人口界定及土地利用分类等方面的不一致,因此要科学地预测城市化水平,应当统一人口测度范围和用地分类标准,考虑用综合指数测试城市化水平。
2、城市人口规模的确定在人口统计口径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应采用同一部门(如统计局)的调查统计数据。
人口统计口径和范围的一致,使得测定的城市人口规模也相应一致,从而能够合理地确定规划人均建设用地等指标,科学预测城市规模,促进规划的协调衔接。
3、城市用地规模的确定用地规模确定的关键在于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的确定。
然而两大规划编制所依据的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不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和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实施严格的控制;城市规划对于用地指标则由另一套标准衡量,并且具体确定的指标通常大于前者。
因此,要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在确定用地规模上相协调,就必须在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上协调一致。
(三)城市用地布局和用地发展方向的确定城市规划中城市用地布局和发展方向的确定涉及到工地、能源、交通、地质、环境等各种因素,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用地布局及发展方向虽亦涉及上述问题,但更强调的是耕地保护问题。
根据我国国情,保护耕地应作为选择城市发展用地时首先考虑的问题。
因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在确定城市用地布局和用地发展方向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在地制宜,切合城市用地实况和未来发展方向;在保护农用地尤其是耕地的前提下,全理选择城市发展用地,优化用地结构与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约集约用地,控制外延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注重土地整理和复垦,实现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
(四)城市边缘区用地的合理安排作为城市和农村的过度地带,城市边缘区以具特殊的区位使之成为两个规划所共同关注的焦点,它在土地利用方面具有特殊性,也存在许多矛盾。
为实现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
合理安排边缘区用地成为规划协调的又一重要内容。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加大规划管理的力度,划定城市建设用地区域的界限,防止城市盲目扩展,以有效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为出发点,合理安排边缘区用地结构:一是根据当前发展水平,综合考虑长远利益,确定各业用地需求量,实现土地资源在各部门间的合理配置,有效控制非农建设占用地数量,防止土地资源的浪费;二是在安排用地过程中注重统筹城乡发展,协调城乡关系,充分发挥城乡边缘区的“边缘效应”,促进城市的健康持续发展。
(五)耕地的占补情况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占用土地甚至耕地,且两大规划存在前述出发点和目的的诸多不一致,因而耕地的占补情况成为两者协调内容之一。
为了保证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必须要实现耕地占补平衡,被占用地耕地主要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三种方式得到补充,此外,在实施补充分措施时要注意与当地实际状况相结合,使之符合土地资源保护要求和城市发展方向。
四、协调措施(一)加强两个规划编制部门间的协作,实现规划的同步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分属土地管理部门和城市规划部门编制,且两个部门编制规划的出发点和侧重点有所不同。
要做到二者的协调统一,就应当加强部门间的协作和沟通,使两大部门紧密配合,优势互补,从而实现两大规划的同步编制。
建议土地管理部门和城市规划部门将交叉的职能并轨,并统一编制的某期年和规划年限,做到同步编制。
(二)加强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和用途管制加强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和用途管制是协调两大规划的有效途径,具体表现在:城市发展用地规划要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结构调整为依据,发展用地规模和控制范围不得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城市发展用地的计划控制指示,建设用地应尽量少占或不占耕地,对占用量进行严格控制,同时应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且必须符合土地用途管制要求。
对开发利用不合理的土地,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原则,根据规划要求作出相应更改或调整。
(三)改进规划工作路线和技术方法由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采取自上而下的规划方法,计划性和控制性很强,总体调控有余而局部协调不足。
为确保规划的成果切实落到具体区域,因此建设规划体制由“自上而下”转为“上下结合”,并在横向上实施监控,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同时要注重弹性规划方法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编制中的应用,从而使两大规划更好地协调衔接。
(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从现行法律法规体系看,《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为城市规划的编制产施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持。
然而对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而言,其法律属性虽然一再被强调,但却无相应的专门法律对此进行保障,可见二者在法律地位上处于罗为不对等的状态,从而进一步增加规划实施管理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