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画像中鱼的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画像中鱼的解读
在汉画像石里,鱼是常见的物像之一。

鱼纹饰,以生动有力的艺术表现形式,刚健、灵活多变的艺术风格及富有特色的艺术品质,为我们留下了中华民族文化处于上升时期思想活跃、精神蓬勃进取、艺术大胆创新的实物见证。

从中可以看出汉代艺术在思想观念与表现形式上的继承与发展,是能充分体现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代表形象之一。

鱼,早在远古时期就成了人类除稻、谷之类主食以外的副食品之一。

许多新、旧石器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鱼骨和渔具,由此可知,在旧石器时期人类已开始了捕鱼活动;分布在今天河南等地的仰韶文化遗址还出土了彩陶,彩陶上绘有人面鱼纹和鹳鸟啄鱼图案,到大量汉墓画像和其中放置的明器内发现有鱼骨、谷物等,都可表明鱼不仅仅是古人的主要肉食,还产生了对鱼的崇拜。

到了汉代,人们对鱼不仅喜爱,还对鱼的内涵展开了丰富而神秘的想象,进行了巧妙的艺术加工,物象的写实性、象征性和比喻性等手法在汉画像石中被大量地运用。

一、鱼的实用和景象
王建中先生在《汉代画像石通论》的第十一章,介绍了江苏邳县缪宇画像石墓前室西横额上,左边的山下有鱼鹰,旁边一椭圆的圈子里有一条游鱼;顾森先生在《秦汉绘画史》
的第六章所收录的《收获弋射》图,介绍了四川大邑安仁乡出土的画像砖,上部有二人弋射,旁边有数条鱼游动。

这些都表明了鱼的出现,是河流和水的示意物,使人联想起眼前就有清澈的河水荡漾。

因为古人有‚鬼犹求食‛以及祈求祖灵护佑的观念,因此人们就为先人献上鱼、肉、鸡等祭品,以享鬼神,神喜则会降福后代。

山东平阴试验中学发现的12块汉画里,有4块是石祭案,案上有刻盘,盘内放鱼;《徐州汉画像石》中的‚鱼盘图‛,是一长方形的石祭案,案上有三个鱼盘,盘内各盛放一条鱼,是放置于祠堂前的祭祀用具。

众多汉画中的庖厨场面,厨房上面大多悬挂着鱼或正在剖洗鱼的景象,此时的鱼则是人们所喜爱的美味佳肴的象征,也暗示了生活的富裕。

二、鱼形象的乐舞图
山东沂南北寨村汉墓出土的‚乐舞百戏图‛画像石中,有‚鱼龙曼延‛之戏,即由艺人饰为鱼、龙、象等,来表演节目,供人们娱乐。

《汉书〃西域传赞》作‚鱼龙曼衍‛。

颜师古注:‚曼衍者,即张衡《西京杂记》所云:‘巨兽百寻,是为曼延者也。

’鱼龙者,为舍利之兽‛。

虽然此时的鱼只是由人扮演的道具,然而可以看出鱼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水榭观钓图是山东微山祠堂画像中出现较多的内容,大多是由水榭、垂钓者、鱼类、捕鱼者和观鱼者等组成画像。

水榭观钓图是山东微山祠堂画像中出现较多的内容,大
多是由水榭、垂钓者、鱼类、捕鱼者和观鱼者等组成画像。

以往虽然有学者对此作了考证,但仍然没有进行深入的解释。

汉画中经常出现的捕鱼图有的是表现生产活动,而有的垂钓场景则是如同人们观看百戏一样的性质,可能当时有此项垂钓的娱乐活动,令墓主喜爱眷恋。

汉画中的构图都是为墓主而罗列的,因此每一画像大都有它的刻画意义并有主次区分。

《山东汉画像石选》图版40中,是微山两城出土的汉画像石。

图分二格,上格是仙人骑兽,下格是水榭、垂钓者、观鱼者、二人六博等。

在汉代,富商和贵族是不会从事体力劳动去垂钓的,此格又明显比上格占据的空间大,可以发现,此格是要突出的重点,而观钓者才是此图所要描绘的主要人物,乃在刻画墓主临榭观鱼和六博的闲情逸致。

三、多子多孙的象征意义
《史记〃五帝本纪》说:‚其民析,鸟兽字微。

‛就是说人民分散在野外耕作,鸟兽也在为生育而交尾。

所以汉画中也经常出现鸟兽交尾或交颈的形象,应该是表达其相亲相爱与生殖的意图。

同样道理,汉画中常出现两两相对的鱼,是与鸟兽交尾一样的表达方式。

鱼多卵子,有着旺盛的繁殖力;汉代人同样期待像鱼一样多子多孙,人丁兴旺,并视为他们的理想。

《三辅黄图校注》引《汉书〃成帝纪》:‚孝成皇帝,元帝太子也,母后曰王皇后。

元帝在太子宫生甲观画堂。

‛应勋曰:‚⋯⋯画堂,画九子母。

‛汉代的甲观画堂是太子宫
的产房, 绘一母九子壁画, 是取多生贵子之意。

另外,两两相对的大多是鲤鱼,也可能兼负着沟通阴阳之间亲人的作用。

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双鲤鱼被当时人视为传达书信的信使,以达到‚长相思,勿相忘‛的意愿,反映了人们对逝去的亲人的思念。

后来则有因以鲤鱼作书信的代称,独孤及《送何员外使湖南》诗中就有:‚王程傥未复,莫谴鲤鱼稀‛的句子。

四、吉祥的象征
朱锡禄先生编著《武氏祠汉画像石》的武梁祠中,有一块天井石,其中一格刻画了其形如鲤的白鱼,下方为比目鱼;另有铭文曰:‚白鱼,武王渡孟津,入于王舟。

‛信立祥先生在《汉代画像石综合研究》第四章中说:‚周武王伐纣,历来被儒家视为正义之举,故白鱼跃入王舟也被说成是天降祥瑞⋯⋯只有最高统治者英明睿智, 洞察一切, 上天才会降赐比目鱼这种祥瑞。

‛在生产力相对低下的汉代,人们期盼政治清明、衣食无忧和天下太平。

‚鱼‛与‚余‛谐音,为借物言情。

《小雅〃无羊》载:‚牧人乃梦, ⋯⋯大人占之:众维鱼矣,实维丰年。

‛是说牧人做梦,见水中有许多鱼,于是请术士占梦;术士告诉他:梦中见鱼,乃是丰收之意。

不仅如此,《汉元嘉刀铭》中也有:‚宜王侯,大吉羊‛的铭文;古代‚羊‛通‚祥‛,吉祥之意。

所以山东肥城大留汉墓门楣上,
有的刻画着双鱼,有的则刻画羊头画像,大约就是取吉祥富贵和连年有余并有祈求墓主在地下仍能够衣食无忧之意。

河南永城酂阳发现的2座汉代石椁画像墓,其中一座墓室的西壁刻画了‚细腿长颈的鹳鸟两只,一只低头啄食鲤,另一只用一足站立, ⋯⋯其前后各有一鲤鱼在欢乐地游动。

鹳鸟啄食鱼,应该是天赐鲤鱼而丰衣足食的意愿表达。

此外,人们企盼‚吉祥有余‛的心理,还反映在日常生活器具中,并使这种风尚延续到后世。

比如,汉代出土的铜洗,‚有以左鱼右鹤为饰者,有双鱼之外,又有两兽者, ⋯⋯铭文多作吉祥语, 如‘宜王侯’,‘大吉昌’‛。

《西京杂记》卷一记载:‚戚姬使旧赵王内傅赵媪傅之,号其室曰养德宫,后该为鱼藻宫。

‛戚姬取名为鱼藻宫的意思就是希望赵王能得到刘邦的支持, 像周武王一样成就大业。

所以,有时汉画中的鱼也会是人们乞求得到先祖的庇护,能够使后代子孙飞黄腾达。

河南伊川县杜沟村唐齐国太夫人墓出土的‚双鱼纹海棠花形金盏‛和‚双鱼大雁纹鎏金银盘托‛,以及明清时期流行的鱼纹瓷盘等,均是喻示吉祥和富贵有余之意。

所以说,汉画中的‚鱼‛有表示‚吉祥富贵‛和‚年年有余‛的意义。

五、仙界世界的象征。

河南南阳王庄汉画像石墓墓顶画像中有一幅图中刻绘四条大鱼曳引一车,车上高树华盖,一驭者双手挽缰,河伯端坐在车上。

河南唐河针织厂汉画像石墓北主室顶部画像,曾
有七鲤形象,前面有三条鲤鱼,后面四条鲤鱼,中间模糊不清。

墓顶象征天空或仙界,鱼拉之车,则表示仙界与人间的牛马拉的车有区别,所以墓顶出现的鱼成为仙界的标志。

信立祥在《汉代画像石综合研究》第四章说,徐州铜山县洪楼村出土的东汉祠堂的两块天井石,是反映仙界的场景,其中一块画像上有三条神鱼拉的云车左行,其下方还有数颗星星点缀,说明了此是发生在仙界(也是天界)的现象。

信先生还对苍山元嘉元年汉墓题记中‚僮女随后驾鲤鱼,前有青龙白虎车,后即被轮雷公君,从者推车,平理冤狱。

‛的考证中认为:墓室顶部原来配置有雷公天罚图。

更进一步表明鲤鱼又在为天神效力,成为神鱼和为天神驾车的‚牲口‛,以及天界的象征。

在同书中作者还从此汉墓的铭文‚上卫桥,尉车马,前者功曹后主簿,亭长骑佐胡使弩,下有流水多鱼者,从儿刺舟渡诸母‛,找到与铭文相对应的画像石,画像中刻画了墓主夫妇在乘车、乘船和过桥,向阴间进发。

画像中的桥梁和渡船、鱼,就成了阴间的符号性的标志。

在古代, 阴间又称为‚黄泉‛。

《后汉书〃范式传》记载,范式梦中见到好友张劭给其托梦说:‚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

‛黄泉为水为阴,所以鱼代表了黄泉。

综上所述,鱼的形象在汉画中的频频出现,足以说明:智慧的汉代先民把一种物像同时赋予它多种含义,使其成为符号或神化;既有真实的表现,也有虚幻的一面;既有写实的手
法,又有写意的笔触。

回溯历史,也使我们看到了我国传统绘画在两汉时期的辉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