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工程解决方案
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主要措施及亮点

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主要措施及亮点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的主要措施及亮点耕地是农业生产的根本,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主要措施1.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
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耕地保护政策,明确了耕地保护的目标和任务,加强了对耕地的监管和保护。
同时,加强了对违法占用耕地的查处力度,有效遏制了耕地流失现象。
2.加强耕地质量提升。
我国政府加大了对耕地质量提升的投入力度,通过推广科学施肥、合理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农业技术,提高了耕地的生产力和产出率。
同时,加强了对耕地的生态保护,推广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保护了耕地生态环境。
3.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
我国政府鼓励农民将土地流转给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
这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也有利于耕地保护和质量的提升。
二、亮点1.科技支撑。
我国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装备,提高了耕地的生产力和产出率。
例如,通过推广无人机植保、智能灌溉等先进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2.生态优先。
我国政府强调生态优先原则,加强了对耕地的生态保护。
例如,通过推广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保护了耕地生态环境。
同时,加强了对湿地、草原等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维护了生态平衡。
3.政策引导。
我国政府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导农民加强对耕地的保护和管理。
例如,通过实施粮食生产者补贴制度、提高种粮农民的收入等措施,激发了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
总之,我国在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未来将继续加强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持,推动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果。
上海市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实施方案的通知

上海市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农业委员会•【公布日期】2016.12.11•【字号】沪农委〔2016〕329号•【施行日期】2016.12.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其他规定正文上海市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区、县农委,市有关单位: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69号),根据农业部《关于印发〈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方案〉的通知》(农农发〔2015〕5号)要求,结合本市实际,制定了上海市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
请结合实际,细化实施方案,加大工作力度,强化责任落实,有力有序推进,确保取得实效。
特此通知。
上海市农业委员会2016年12月11日上海市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实施方案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最宝贵的农业资源、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根本。
本市耕地质量还存在着局部土壤酸化、土壤次生盐渍化、耕作层变浅、补充耕地地力水平较低和小部分低产田等问题,是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短板。
为了推进本市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工作,着力提高耕地内在质量,实现“藏粮于地”,根据《农业部关于印发〈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方案〉的通知》(农农发〔2015〕5号)文件要求,结合本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以保障农业生态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主要农产品供给为目标,落实最严格的耕地质量保护制度,按照量质并重、用养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施策、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政府引导、多方参与的基本原则,依靠科技进步,加大资金投入,推进工程、农艺、农机措施相结合,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构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长效机制,守住耕地质量红线,奠定农业生态和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技术措施及其应用

安徽农学通报2023年15期资源·环境·植保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技术措施及其应用聂磊1,2(1兰桂骐农业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202165;2上海市崇明区生态农业科创中心(上海市崇明区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中心),上海202150)摘要耕地是最为宝贵的资源之一,是粮食安全的根本保证,也是农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根基和命脉。
本文首先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保护制度的演变脉络,耕地保护制度经历了政策制定起步期的数量保护阶段,转变到政策发展完善期的“数量与质量”并重阶段,再跃迁到政策深化成熟期的“数量+质量+生态”并重阶段。
其次,分析了影响耕地质量的政策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和生产管理方式等因素。
最后重点阐述了秸秆还田技术、轮作休耕技术、土壤改良剂施用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有机肥施用技术、绿肥种植技术和农业工程技术等耕地保护的具体技术措施及其综合应用。
关键词耕地保护;质量提升;政策演进;影响因素;技术措施中图分类号F30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3)15-0103-07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耕地质量直接决定着土地的生产能力,因此,保护耕地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生态平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我国耕地资源紧缺,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其中缺乏水源保证、水土流失、干旱退化的中下等耕地面积占比较大。
由于长期过度集约经营,耕地退化及农业污染等情况时有发生[1-2],我国南方地区面临着耕地土壤酸化等问题[3]。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耕地保护问题,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耕地保护政策经历了从“数量保护”到“数量与质量并重”,再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的保护新格局,从注重规模体量,到兼顾耕地质量,再到生态健康可持续发展。
我国对于耕地保护机制的探索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阶段性特点,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为此,本文从我国耕地保护的制度政策着手,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保护政策的演进过程,分析了政策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生产管理方式等因素对耕地质量的影响,并重点讨论了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的主要技术措施及其综合应用。
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实施方案

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实施方案一、方案目标本实施方案的目标是制定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的具体措施,进一步保护农田土壤,提高耕地质量水平,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方案内容1.加强土壤保育(1)开展土壤调查,掌握土壤资源状况,制定保育措施。
(2)建立土壤保护区,重点保护具有特殊功能的耕地。
(3)推广有机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等对土壤的污染。
(4)建立土壤修复机制,对受污染和损伤的土地进行修复。
2.优化农业结构(1)积极发展良种、优势作物,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2)推广农业生态循环种植模式,减少对土壤的压力。
(3)加强畜禽粪便的处理,减少对土质的损害。
3.加强耕地管理(1)建立统一的耕地管理制度,规范耕地使用行为。
(2)加强土地流转监管,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3)建立适应本地土地管理的合理产权制度。
(4)加强对土壤质量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4.提高耕地质量(1)推广科学的耕作技术,改善土壤结构和水分状况。
(2)合理施用肥料,减少肥料过量使用对土壤的伤害。
(3)加强土地保温和固碳,提高土壤肥力。
(4)加强灾后耕地恢复,恢复生态平衡。
三、方案实施1.建立保障体系由政府主导,制定相关政策,资金投入,建立相关机构。
建设农业技术创新中心,加强农业科研与推广服务站的建设。
2.加强宣传发挥各类媒体的作用,广泛宣传耕地保护与提升的重要性,普及健康有机耕作知识和技术,动员广大农民参与。
3.落实方案各地区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执行方案。
制定相应的指标和考核办法,定期检查耕地质量,加强保护。
四、方案效益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可大大提高农作物品质,提高农业收益。
同时,可减少农业污染,保障环境安全。
通过此规划方案的实施,将耕地从数量上转向质量上,完成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促进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江宁区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江宁区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江宁区是南京市的一个行政区,位于南京市中心城区的东部,是南京市著名的农业重镇之一。
作为南京市的主要粮食生产基地,江宁区的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是该地区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江宁区的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针对江宁区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1. 土地流失严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江宁区的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土地资源循环利用率低,导致土地资源流失严重。
2. 土壤质量下降:长期的不合理农业生产方式和过度施肥、过度耕作等行为,导致江宁区耕地土壤质量下降,土地肥力逐渐减弱,影响了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3. 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农药、畜禽养殖等活动产生的废水和废弃物排放、农业用地的大面积围垦、折多沟开挖等都会导致土地面源污染,严重影响了耕地质量。
1. 实行严格的土地利用政策:加强土地流失治理,完善土地利用计划,严格控制土地利用总量,严厉打击非法农用地占用行为。
2. 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加强农业技术推广,鼓励农民采取科学耕作、耕地休耕、轮作轮作、有机肥料等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减少土壤侵蚀,提高土地质量。
3.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力度,推行农业生产“零排放”,引导农民科学使用农药、化肥,规范农村畜禽养殖业,减少面源污染。
4. 加强土壤修复工作:制定土壤修复规划,通过土壤改良、有机物添加、绿色植被覆盖等方式,加强耕地保护与土壤修复工作,提高农田土壤肥力。
5. 引导农民合理利用农业资源:通过政策倾斜、科技支持、资金扶持等手段,引导农民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开发农业综合利用、循环利用新模式,增加土地资源利用效益。
以上就是针对江宁区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分析,希望通过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工作,能够有效提高江宁区的耕地保护与质量,并为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的行动建议

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的行动建议摘要: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关系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也是实现现代农业绿色发展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根本。
安徽省太湖县农业部门按照“十三五”规划提出的“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正在开展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活动以及耕地质量监测评价工作。
通过推广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大大改善了农田的水土保持和土壤状况,以进一步促进太湖县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
关键词:耕地保护质量提升质量检测评价1 绪论耕地作为最重要的农业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基础[2]。
2021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复垦等重大建设项目,把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作为一项基础性、公益性和长期性的工作是农业生产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性产业,耕地也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耕地质量非常关键[3]。
为了进一步提升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安徽省太湖县正积极开展各种耕地质量保护行动。
2开展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2021年太湖县为11万以上农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全县144个村,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00万亩次以上。
据调查估算,本年度化肥使用量增长率将实现负增长,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提升1个百分点以上,达40%左右,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等养分结构趋于合理,有机肥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施肥方式上,化肥深施、水肥一体化、叶面喷施等施肥技术应用面积扩大。
配方肥推广面积达50万亩,推广配方肥14780吨,创建标准化配方肥服务网点4个,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20个,示范总面积2.2万亩;布置水稻等作物减量增效田间试验4个,减量增效田间示范2个,示范面积1750亩,耕地地力定位监测点7个,墒情监测点4个;针对性开展500亩以上种植大户服务50个以上,宣传培训10次,现场观摩会5场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000人次,培训肥料经销商155人次,培训农民6000人次,发放培训材料2万份,预计2019年我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亩均节本增效68元,全县节本增效约6800万元。
长治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

长治市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2016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农业部及山西省〃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方案"部署,着力提高长治市耕地质量,实现“藏粮于地",夯实粮食安全基础,特制定本方案.一、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行动目标(一)总体思路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为目标,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树立耕地保护〃量质并重〃和〃用养结合〃理念坚持生态为先、建设为重,以新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和占补平衡补充耕地为重点,依靠科技进步,加大资金投入,推进工程、农艺、农机措施相结合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构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长效机制,守住耕地数量和质量红线,奠定粮食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二)基本原则1、坚持量质并重、保护提升.在严格保护耕地数量的同时,更加注重耕地质量建设和管理,推动各级政府落实〃质量红线"要求,划定耕地质量保护的〃硬杠杠〃。
2、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施甑根据不同地区耕地质量现状,分析主要障碍因素,集成组装治理技术模式,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施策,确保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取得实效.3、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与《山西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等相衔接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旌片治理,建一片成一片.着眼长远,加强顶层设计,持之以恒推进耕地质量建设。
4、坚持政府引导、多方参与。
创新耕地质量建设投入机制,发挥政府项目示范带动作用,充分调动农民、地方政府和企业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合力参与耕地质量保护的格局。
(三)行动目标到2020年,全市耕地质量状况得到阶段性改善,耕地土壤盐渍化、养分失衡、耕层变浅、重金属污染、白色污染等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土壤生物群系逐步恢复.到2030年全市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350万亩以上,耕地质量状况实现总体改善,对粮食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明显提高。
1、耕地质量水平持续提升.到2020年,全市耕地地力平均提高0.5个等级。
江宁区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江宁区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江宁区是南京市下辖的一个行政区域,其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是该区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目前,江宁区的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中存在以下一些问题:耕地面积减少。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江宁区的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日益扩大,大量的耕地被用于建设,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耕地质量下降。
江宁区的部分耕地因为缺乏有效管理和保护,土壤质量逐渐下降。
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也使耕地质量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
农业生产方式滞后。
江宁区的一些农田利用率较低,种植方式单一,缺乏科学技术支持,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无法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
农民收入少。
由于耕地面积减少和农业生产效率低下,江宁区的一些农民的收入较低,难以提高生活水平。
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加强土地保护。
应建立健全耕地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对耕地的保护力度,严格控制非农用地扩张,合理划定农业用地保护红线,保护好每一块耕地。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应加大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改善耕地的水利条件,保证灌溉用水的供应,提高土壤湿度,有利于提升耕地质量。
推广绿色农业技术。
可以通过农业技术推广和培训,引导农民采用科学适度的施肥和农药使用方式,减少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江宁区应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推动农业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开发新的农业品种和高效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可以通过发展农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引导农民走产业化经营道路,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
江宁区的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农民和科研机构的共同努力。
只有加强耕地保护,改善耕地质量,优化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民收入,才能实现江宁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耕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的措施

加强耕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的措施加强耕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是当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保护好耕地意味着保护好农业生产能力和粮食安全。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加强耕地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
制定和完善耕地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耕地保护的制度和政策,明确责任主体和权益保护机制。
加大对非法征用、破坏耕地行为的打击力度,严厉惩罚侵占耕地和破坏耕地资源的违法行为。
二、加强耕地土壤保护和改良。
耕地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基础,保护好土壤是提升耕地质量的关键。
加强耕地的有机肥料使用,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采取轮作休耕和绿肥种植等措施,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保肥能力。
同时,加强土壤污染治理,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减少农药和化肥的渗漏和流失。
三、推进耕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水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合理利用水资源对于提高耕地质量至关重要。
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利用,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灌溉用水量。
加强田间水利建设,修建排灌渠道,改善排水条件,防止土壤水分过度积聚,造成土壤盐碱化。
四、加强耕地生态环境保护。
耕地生态环境的良好状况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至关重要。
加强耕地周边的生态环境保护,减少农田面积的扩大和耕地的碎片化现象。
同时,加强农田防护林、水源涵养林等生态工程建设,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逆性。
五、加强耕地科学管理和精细化农业生产。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耕地进行精确测量和评估,建立数字化耕地管理系统,实现耕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精细化农业生产。
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实现耕地利用的动态监测和评价,提高农田的利用效率和产出水平。
六、加强农民的耕地保护意识和能力。
加强对农民的耕地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耕地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
加强农民的职业培训,提升他们的耕地管理和农业生产技能,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模式和技术,引导农民科学种植、合理施肥,减少对耕地的不良开发和过度利用。
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实施方案

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实施方案一、引言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和农民的生命线。
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对于确保粮食安全、保障农民利益和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提出一套科学且可行的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的实施方案,以指导政府和农民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土地的产出和农产品的质量。
二、背景分析1. 耕地面临的问题目前,我国耕地面临许多严峻的问题,其中包括土地污染、水资源短缺、耕地退化、农业产能下降等。
这些问题不仅威胁到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也直接影响到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2. 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的重要性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农业生产、农民收入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的管理和综合资源利用,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农产品产出、改善农产品质量,并减轻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压力。
三、实施方案1. 加强耕地保护和监管政府应加大对耕地的保护和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耕地污染和退化问题。
加强执法力度,严格控制非法占用耕地行为,并加大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力度,提高他们对耕地保护的意识。
2. 推广科学耕作技术引导农民采用科学的耕作技术,包括合理施肥、轮作休耕、有机农业等措施,以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产品品质。
鼓励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合理利用水资源,降低灌溉水的污染风险。
培育和推广先进的农业机械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3.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改善农田排水状况,减少水涝和水浸灾害的发生。
推动农田灌溉系统的现代化改造,提高灌溉效率,减少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
发展集雨和节水灌溉技术,实现农田灌溉的精准化和智能化。
4. 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强对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研究,开展农业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和资源化处理工作。
鼓励农民将农业废弃物用于沼气、有机肥和生物质能源的生产,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5. 完善政策支持机制建立健全的政策支持机制,包括制定优惠政策、奖励制度和补贴政策,为农民提供保护耕地和提升耕地质量的经济支持和政策保障。
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实施方案

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耕地资源日益紧张。
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我们必须加大耕地保护力度,提升耕地质量。
本项目旨在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项目目标1.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生态不恶化。
2.提高耕地质量,增加粮食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3.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三、项目实施方案1.完善耕地保护制度(1)加强耕地保护立法,明确耕地保护的责任主体和法律责任。
(2)建立健全耕地保护考核制度,将耕地保护纳入地方政府考核指标。
(3)实施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
2.提升耕地质量(1)加大耕地质量建设投入,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工程。
(2)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耕地地力。
(3)开展耕地质量监测,定期发布耕地质量报告。
3.优化农业产业结构(1)调整作物种植结构,推广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品种。
(2)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农业产出效率。
(3)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技术水平。
4.保护生态环境(1)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2)推进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恢复生态植被。
(3)实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5.提高农民素质(1)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
(2)推广农业新技术,引导农民转变生产方式。
(3)建立健全农民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四、项目实施步骤1.调查研究阶段(1)收集项目相关资料,了解耕地保护现状。
(2)开展实地调查,掌握耕地质量、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情况。
(3)分析研究,提出项目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1)制定项目实施计划,明确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
(2)加强项目管理,确保项目质量。
(3)定期检查项目进度,及时调整实施方案。
(2)评估项目对耕地保护、质量提升等方面的影响。
(3)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项目实施提供借鉴。
五、项目风险与应对措施1.政策风险:政策调整可能影响项目实施。
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实施方案

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实施方案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其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推进,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质量也受到了很大的破坏。
为了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的重要性、实施方案及具体措施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的重要性1.保障粮食安全。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只有保障耕地的质量,才能保证粮食生产的稳定和增产。
2.维护生态环境。
耕地是生态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保护和提升其质量将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减轻土地碳排放量。
3.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有足够的耕地面积,而保护耕地质量也将有助于提高农村经济的效益。
二、实施方案1.建立健全的制度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明确土地使用权、耕地保护、污染防治等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对耕地质量的监督和管理。
2.完善耕地评价体系。
评价耕地的质量、潜力、适宜程度,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计划,合理安排土地用途和布局,确保耕地质量得到维护和提升。
3.加强土地治理和修复。
通过土地整治、退耕还林、水土保持、植物修复等措施,提高耕地质量;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保证耕地水分充足。
4.提高投入力度。
加大对耕地保护和提升的投入力度,把耕地保护与粮食生产、农村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
三、具体措施1.加强耕地质量测评。
做好农田水利和土地补饰功能建设,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加强耕地质量测评、监测和预测。
2.加强土地整治和治理。
通过土地整治、改良土壤、排除盐碱化等措施,扭转耕地生产能力下降的趋势。
3.加强环境保护。
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和频次,加大有机肥料的使用量,避免农业生产对耕地环境的影响。
4.促进生态农业发展。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提高农业产业集聚度,优化耕地结构,建立多样化的农业经济体系。
以上就是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实施方案的具体介绍。
耕地质量提升实施方案(6篇)

耕地质量提升实施方案(6篇)方案是应用写作的计划性文体之一,为了让项目在良好的步调中推进。
我们可以去精心编写一份方案,方案从哪些角度来写好呢?的千挑万选推荐这篇有深度的“耕地质量提升实施方案”,希望本文能够带给您一些启示记得收藏哦!耕地质量提升实施方案篇1一、加强土地质量监测和评估1. 建立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利用先进的遥感技术和地面调查手段,对全国耕地质量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形成相关数据和报告。
2. 根据耕地质量评估结果,对耕地进行分类管理,实施差异化调控和精细化管理,重点关注贫瘠土地的改良和好地质量的保护。
二、促进土壤改良和养护1. 推广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的使用,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和保水能力。
2. 推动农业绿色发展,采用轮作休耕、绿肥覆盖、有害生物综合防控等措施,增加土壤养分和有机质的积累,提高土壤肥力。
三、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1. 加强灌溉设施建设,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减少土壤盐碱化和水土流失。
2. 加强农田水利管理,建立农田排水和灌溉的监测和管理机制,及时解决农田排水不畅和灌溉不足等问题,保证农田的良好水分管理。
四、加强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技术支持1. 推广现代农业机械化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减轻人工劳动强度。
2. 引进和培育先进的耕地改良和管理技术,推动农业生产向高效、生态、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
五、加强政策支持和经济激励1. 设立耕地质量提升专项资金,用于耕地质量改良、耕地保护和农田水利建设等方面。
2. 提供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农民采用科学耕作技术和设备,推动耕地质量的提升。
六、加强耕地质量监督和执法1. 建立健全的执法和监督机制,加强对违规占用和破坏耕地的打击和处罚。
2. 加强耕地保护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大众对耕地质量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将能够提升耕地的质量,保证农田的持续良好生产能力,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耕地保护计划实施方案

农村耕地保护计划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标农村耕地是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生计保障的重要基础资源,但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农村耕地面临着严峻的保护问题。
为了保障农村耕地的长期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制定并实施农村耕地保护计划势在必行。
本方案的目标是通过有效的保护措施,确保农村耕地的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并提高农村耕地的利用效益,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提高。
二、保护原则和政策1. 保护优质耕地重点保护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周边环境较好的优质耕地。
对于已经建设的建筑用地和工矿用地,应优先选择低产甚至不产耕地进行补充或替代。
2. 严禁非法占用耕地在农村耕地保护范围内,任何形式的非法占用都将被坚决制止。
对于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的单位和个人,将依法予以惩处,并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3. 加强管理和监测建立健全农村耕地使用登记制度,完善农村耕地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农村土地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违法占用耕地的行为。
4. 合理利用农村存量建设用地农村存量建设用地需在保证农村耕地面积不减少的前提下,推动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通过农村土地整治、闲置土地复垦等方式,提高农地资源利用效率。
三、具体措施1. 完善农地整治政策制定和完善土地整治奖励政策,鼓励农村土地的整治和优化,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田面积和质量。
2. 强化农地保护意识深入宣传农地保护的重要性和意义,提高农民对农地保护的认识,增强广大农民的农地保护意识,引导农民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3. 实施农地质量提升工程通过深翻、施肥、耕作改良等措施,提高农地肥力,增加农地产量,并推广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善农田排灌条件。
4. 加强耕地监管和执法加强耕地专业监管队伍建设,组织专业人员对农村耕地进行巡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加强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农地保护政策的贯彻执行。
5. 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四、实施计划与保障1. 逐步建立农村耕地保护基金通过政府投入和社会捐赠等方式,建立农村耕地保护专项基金,用于农地整治、土地流转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资金支持。
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实施方案模板

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实施方案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绿色生态为导向,创新工作机制,探索经过建立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施用石灰、秸秆还田等轻简、高效、操作性强的技术措施,提高土壤肥力,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在资金使用上采取物化补助和购买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在实施主体上注重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在技术模式和实施方式上强调发挥地方自主性,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贯彻落实《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农业部令第2号)关于5年定期发布耕地质量等级信息的有关要求,全面及时掌握耕地质量现状及变化情况,有针对性加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服务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鼓励农户改进农田管理和耕作措施,升级耕地质量管理数据信息系统,实现耕地质量的动态监测和保护功能。
提升土壤肥力,防止水土流失,实现黑土地合理持续利用。
建设智慧农业指挥中心,开发黑土地保护大数据平台,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黑土地保护实践中,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集成应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音视频技术、3S 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及专家智慧与知识,实现黑土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专家在线指导,为黑土地农业生产提供灾变预警、远程诊断、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
二、目标任务(一)开展土壤肥力保护提升。
开展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秸秆还田工作,面积76万亩以上。
实施区推广应用有机肥替代化肥,化肥用量增长趋势逐年递减,力争2020年零增长;绿肥鲜草力争达到1500公斤/亩以上,减少化肥施用量10%;秸秆还田率力争达到95%以上,秸秆焚烧现象基本杜绝,稳步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二)开展退化耕地综合治理。
治理土壤酸化,施用石灰,配套开展增施有机肥措施,面积20万亩以上。
实施区pH值小于5.0的酸化土壤pH值提高0.5以上,土壤pH值大于5.0且小于5.5的酸化土壤pH值提高0.2以上,有效改进土壤理化性状,遏制耕地质量退化趋势。
2024年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工作实施方案

2024年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与目标1.1 背景分析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和农民的生存依托,对于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耕地质量也面临严峻挑战。
因此,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工作,提高耕地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
1.2 目标设定- 到2024年,全国耕地保护工作取得明显进展,耕地面积保持稳定并有所增加;- 到2024年,全国耕地质量得到有效提高,耕地环境质量稳定,并显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到2024年,全国耕地利用率明显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显著增加。
二、工作措施与任务2.1 加强耕地保护工作2.1.1 完善耕地保护制度体系加强耕地保护法律法规制定和政策体系建设,强化耕地保护的法治保障。
加大对违法占用耕地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非法占地行为。
2.1.2 强化耕地保护监测和评估建立完善耕地资源监测和评估体系,实时掌握全国耕地面积、质量和利用情况。
加强对耕地破坏和质量问题的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破坏。
2.1.3 强化耕地综合整治加大对农村杂乱地块和退耕还林还草地的整治力度,开展耕地改造和生态恢复工作,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耕地质量。
2.2 提升耕地质量2.2.1 加强土壤调查与评价开展全国土壤调查,建立土壤质量数据库,全面了解土壤质地、养分状况、有机质含量等信息,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2.2.2 推进有机肥料和绿色农业发展加强有机肥料和绿色农业的推广应用,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保证农产品的安全和质量。
2.2.3 增加耕地保护投入和技术支持加大对耕地保护的财政投入,提供农民耕地保护的奖励和补贴,加强技术支持和培训,提高农民的耕地保护意识和能力。
2.3 提高耕地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益2.3.1 优化农田水利工程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田水资源利用效率。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田用水效益。
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为推进全市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行动工作扎实有序开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政策(一)保护目标到2020年,全市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724.05万亩。
做好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划定,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责任,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长效机制,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二)保护措施1.对永久基本农田实施特殊保护。
制定下发我市《关于落实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的通知》,强化永久基本农田对各类建设布局的约束和引导;加强用途管制,除法律规定的能源、交通、水利、军事设施等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选址无法避让的,其他任何建设都不得占用;加大执法监察力度,防止永久基本农田非农化;对符合条件的重大建设项目、生态退耕、灾毁等确需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严格按照要求,做好永久基本农田补划方案编制论证等有关补划工作;新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要优先纳入永久基本农田整备区,优先用于改变或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补划,确保补划永久基本农田数量足、质量好。
2.严格执行耕地保护考核。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18)2号)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市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的通知》(鲁政办发[2018)20号),完善我市《聊城市县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县、乡、村逐级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将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等作为主要考核指标。
严格对各县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进行考核,并落实奖惩。
3.实施耕地保护补偿奖励。
按照省级资金补偿激励办法,市县两级在统筹安排财政资金时,依据耕地保护责任落实、耕地地力保护等情况,对耕地保护成效突出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给予奖补,用于农田基础设施后期管护与修缮、地力培育和耕地保护管理等。
根据县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结果,对认真履行县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成效突出的县级政府给予表扬,在安排年度土地利用计划、耕地占补平衡调剂指标、土地整治工作专项资金时,对于耕地保护工作到位的县(市区)予以倾斜。
xx镇关于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地保护工作决不能放松。加强对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的领导,结合本镇实际,因地制宜,统一规划,有序推进, 划定基本农田(地)保护范围,逐年扩大高标准农田面积。积极推进土地整治和复垦开发工作,提高耕地利用综合 效力,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加强对耕地质量保护,建立耕地保护长效机制,严格依法管理耕地,保证基本农田(地) 数量增加和质量提升。
三是耕地地力变化监测不到位,耕地质量信息处理与管理系统尚未建立,耕地质量监测资金投入不足,质量定位 监测点位少,不能满足对耕地质量宏观监管和分类指导的要求,难以做到对耕地质量进行预报预警和对耕地质量实行 有效监管。
四是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农业装备以小型机械为主,动力不足,农业生产环节机械化水平低,不能适应现代农业 新技术推广普及的发展需要。
现提升耕地质量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耕地保护质量提升机制不健全,耕地质量提升与管理的长效机制尚未完善,对耕地质量建设重视不够,监 督管理不到位,耕地开发不规范。农民对耕地保护意识不强,不重视对耕地保护质量提升。
二是耕地土壤养分不平衡耕地重用轻养,有机质含,土壤保肥供肥能力下降。
五是优质耕地减少,质量下降,随着工业发展、城镇建设和道路等级提高,国家需要征用大量基本农田(地) ,很多是优质的田(地),而补划的、复垦的土地质量普遍不高。耕地以坡地为主,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和肥料利 用率低。
针对以上问题应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领导,保证耕地数量与质量XX镇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形势依然严峻, 耕
加大基本农田保护的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增强农民耕地质量保护意识根据《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 动方案》,结合XX镇本地实际,细化实施方案,加大工作力度,强化责任落实,有力有序推进,确保取得实效。采取多 种形式,利用广播、电视、会议宣传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 深入乡村发放宣传资料,做到家喻户晓,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营造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的良好氛围。严格执行土地用 途管理制度,严禁擅自改变耕地用途,从严控制用地规模,认真履行耕地保护职责,确保基本农田保护数量不少、质量 不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工程解决方案关于粮食主产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建议收悉。
经商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优化粮食主产区配套支持政策问题近年来,zhong央财政逐步建立起以支持粮食主产区为核心,覆盖粮食生产、流通、储存等各环节的财政粮食政策体系,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财政支持力度。
一是在地方均衡转移支付中对粮食主产区予以倾斜照顾。
将产量大县作为建立和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的支持重点,在“三奖一补”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全面部署建立和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以实现“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为目标,保障基层政府实施公共管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以及落实党zhong央、国务院各项民生政策的基本财力需要。
二是农业综合开发坚持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
2016年,zhong央财政投入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共计271.54亿元,占当年zhong央财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投入总额的67.2%,其中投入安徽省农业综合开发转移支付资金18.57亿元,较2015年增加1.12亿元,增长6.4%,高于同期zhong央财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总规模的增长幅度(4.2%)。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做好对安徽等粮食主产区的财政支持工作,统筹考虑支持安徽等粮食主产区蔬菜标准园、观光农业园、特色农业园等高效农业发展,促进主产区农业效益提高。
二、关于推进肥料管理立法问题我部积极开展肥料管理立法研究和制度建设,推进立法进程。
一是加强肥料立法工作研究。
组织开展“中国肥料管理制度及肥料立法课题”研究,对我国肥料管理制度现状及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分析和借鉴了国际肥料管理的成功经验,提出完善肥料管理制度的建议。
二是加强肥料管理制度建设。
依据现有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肥料登记管理,提升肥料登记管理与服务水平,完善肥料登记技术标准体系,支持各地出台有关肥料管理的地方法规。
三是加强肥料市场监督管理。
按照《农业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要求,组织开展肥料识假辨假宣传、肥料打假和肥料市场监督抽查等活动,切实维护农民群众和合法企业利益。
下一步,我部将积极推动《肥料管理条例》制定出台,强化肥料登记管理,引导肥料产业健康协调发展。
测土配方测土配方系统将各地的数据汇总到系统里,系统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并自定义报表,再上报给政府。
通过分析的数据,邀请专家提出建议,指定施肥策略。
测土配方管理系统,做到协调作物生长与营养生长的平衡促进农产品营养品质的形成,促进作物健壮生长,增强抗病、抗逆能力,减轻农作物病害,减少农药的作用,从而节省农药,提升农产品质量。
系统由测土配方查询服务平台、测土配方查询终端APP、微信公众号组成,用户可通过三个渠道获取测土配方施肥信息。
三、关于加强耕地质量保护问题我部高度重视耕地质量保护,积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推进耕地质量保护立法。
组织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等专题研究,研究起草了《耕地质量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参与《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修订,推动湖南、吉林、江苏、湖北等11省(市)出台了耕地质量管理条例或耕地质量管理办法。
每年对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各省加强耕地质量保护。
二是推进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
2008年起,zhong央财政每年安排资金实施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重点支持秸秆还田、绿肥种植、增施有机肥、地力培肥土壤改良等综合配套技术。
我部配合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在全国800个产粮大县开展了高标准粮田建设。
2010-2015年,累计安排zhong央预算内资金近500亿元,累计建设高产稳产粮田8000万亩。
2015年以来,zhong央财政每年安排5亿元专项资金,在东北四省(区)选择17个县(市、区、旗)开展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
三是推广新型肥料、低毒生物农药。
2016年,zhong央财政安排资金6.94亿元,继续支持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普及科学施肥技术,技术推广面积达到16亿亩次。
2017年起,在果菜茶种植优势突出、有机肥资源有保障、有机肥施用技术模式成熟、产业发展有一定基础、地方有积极性的100个重点县(市、区)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
为推广低毒生物农药,我部实施了低毒生物农药示范推广补贴试点项目,对蔬菜、果树等作物上使用低毒生物农药给予适当补贴,已在北京、河北等17个省(市)48个市(县)建立蔬菜、果树、茶叶等农药残留控制示范区,示范面积达12万亩以上。
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了《化肥行业转型升级指导意见》,正研究推动农药行业转型升级。
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系统以云麻点图展示各监测点地理位置,所有监测点概况一目了然,可根据名称或代码搜索特定监测点,高级搜索具备耕地参数组合查询监测点功能,以便跟踪查看各监测点详细信息,及时了解耕地情况。
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系统包含属性数据库、空间数据库和基础地理数据库,系统的总体框架分为三层,分别是数据存储层、GIS平台服务层和应用层。
四是加强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
目前,我部建立了国家级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357个,省市县级耕地质量监测点14000多个,初步形成了国家、省(区、市)、市(州)、县四级监测体系。
结合测土施肥,开展了耕地地力调查与评价,建立了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2016年,制定了《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等部门规章和文件,指导各地开展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加强耕地质量保护,争取尽快出台《耕地质量保护条例》,推进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配合有关部门继续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新型肥料、低毒生物农药推广力度,建立健全国家耕地质量监测网络体系,推动建设国家耕地质量大数据平台,切实提高耕地内在质量。
四、关于建立秸秆、农膜回收机制问题我部高度重视秸秆、农膜综合利用,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进相关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一是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试点。
2016年,我部会同财政部围绕构建环京津冀生态一体化屏障,投入10亿元,在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山东、河南等10省(区)90个县,按照“整县推进、多元利用、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的原则,开展了秸秆综合利用试点。
同时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推动试点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各试点县秸秆综合利用率均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秸秆处理技术模式初步构建,配套政策机制不断完善。
2017年,我部启动了“东北地区秸秆处理行动”,今年拟安排zhong央财政资金6亿元,在东北地区60个玉米主产县开展整县推进秸秆综合利用试点。
二是推进农膜综合利用。
2012—2015年,我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连续四年实施了农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支持以县市为单位开展地膜回收利用工程和能力建设,试点范围已覆盖新疆、甘肃、内蒙古、河北等11个省(区、兵团)的229个县市,累计投资9.01亿元,新增残膜加工能力18.63万吨,新增回收地膜面积6309.9万亩,初步构建了地膜回收加工体系,推动解决北方旱作农业区农田残膜污染问题。
2015年以来,我部利用部门预算支持开展可降解地膜研发、示范推广、监测评估及标准地膜回收利用等工作。
2017年,印发《农膜回收行动方案》,督促各地加强农膜污染治理,提高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水平。
环境保护部正研究制定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办法,围绕农药包装物的回收、转运和处理等环节,明确农药生产者、经营者与使用者的责任和义务,构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制度。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推进秸秆、农膜回收利用工作。
依托zhong央财政秸秆综合利用试点补助资金项目,以县为单元,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秸秆综合利用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带动区域秸秆处理能力的整体提升。
推进农膜回收行动,在内蒙古、甘肃、新疆3个重点用膜区,选择100个覆膜面积10万亩以上的县,建设回收利用示范县,在甘肃、新疆选择4个县探索建立“谁生产、谁回收”的地膜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试点。
研究制定《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加强地膜回收利用。
继续做好可降解地膜的田间遴选工作,为今后制定可降解地膜产业支持政策奠定基础。
应急指挥系统建立智慧农业指挥系统,实现坐在办公室就可对示范区全面掌握与了解,及时指挥农民进行耕作、施肥、灌溉、喷药等农业生产活动。
在地图上可查看各监测点信息,点击报警点可查看详情,监管部门可立即根据情况远程作出应急响应,指挥相关部门处理排除报警源。
专家咨询系统建立农民与专家的互动平台,通过手机短信、微信、QQ、公众号等信息交流平台进行互动,随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难题。
全面推广有利于黑土地保护的测土施肥、病虫害诊断、耕作栽培、秸秆还田、有机肥堆沤、节水灌溉等。
专家咨询系统主要功能包括网上咨询功能、远程诊断、远程信息发布、远程咨询互动系统、远程现场指导、专家系统(农作物信息管理、病害信息管理、虫害信息管理、病虫害诊断、在线留言、知识库管理),还可通过手机APP和微信端实现远程实时咨询、查询、视频等功能。
墒情系统土壤墒情监测系统通过采用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等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实现定点、定期监测,分析汇总土壤墒情数据,及时提出应对措施建议。
提高农牧业抗旱管理水平,快速掌握土地旱情动态,避免或减少旱灾造成的损失。
土壤墒情监测系统主要由监控中心、通信网络、远程监测设备和土壤墒情检测设备四部分构成。
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接收墒情预警信息推送,查看实时墒情、历史数据,实现远程管理。
植保系统该系统由虫情、墒情、灾情、苗情四大系统组成。
在田间部署环境信息感知单元,由无线采集终端和各种环境信息传感器组成。
环境信息传感器监控空气温/湿度、光照度、二氧化碳、土壤温/湿度、土壤养分、环境气象、病虫害测报等信息,通过无线采集终端以GPRS方式将采集数据实时传输至监控中心,以指导生产。
虫情、病情测报系统,实现实时病虫害监测预警以及数据查询分析功能。
灾情/苗情监控系统主要是由网络型视频服务器、高分辨率摄像头组成,用户可通过远程计算机实时查看监控图像。
GIS地理信息系统GIS是精确农业整个系统的承载动作平台和基础,实现对各种农业资源数据的流入、流出以及对信息的决策、管理;GIS将RS、GPS、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组合起来,起到“容器”的作用;在精确农业中,GIS用于各种农田土地数据,如土壤、自然条件、作物苗情、产量等的管理与查询,也能采集、编辑、统计、分析不同类型的空间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