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及豚鼠经口灌胃方法的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鼠及豚鼠经口灌胃方法的改进
发布者:谭军, 蔡磊明, 张亚楠发布时间:2005-11-3 13:50:00
内容摘要
大鼠及豚鼠经口灌胃方法的改进
谭军, 蔡磊明, 张亚楠
(国家沈阳新药安全评价中心, 沈阳110021)
摘要:报道大鼠及豚鼠经口灌胃方法的技术革新,该方法与常规灌胃方法比较,在某些操作细节上做以改进,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大鼠及豚鼠;经口灌胃;新方法
The Method Improving On Gavage Using A Stomach Tube To Rat or Guinea Pig
TAN Jun,
正文
文字大小:大中小
CAI Lei-Ming , ZHANG Ya-Nan
(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for new drug safty evaluation, Shenyang 110021,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reports the betterment method of gavage using a stomach tube or a suitable intubation cannula to rat and guinea pig . Comparison with routine means, some operation details are improved in the new one in order to achieves better results.
Key words: rat and guinea pig; gavage; A improving method
经消化道染毒是毒理学实验中常用的染毒方法之一。适用于某些可能随被污染的手、饮水及食物消化道吸收的化学物质进行毒性研究时采用。经消化道染毒的实验方法主要有两种,一为灌胃法,二为喂饲法。灌胃法,染毒剂量能够准确掌握,操作也不复杂, 所以在毒理学领域内广为应用。应用常规的灌胃方法,尤其是对大鼠和豚鼠的灌胃,步骤虽不复杂,但费劲,耗时,并且动物易紧张。
所以,作者依据在长期工作中积累的大量经验,对大鼠及豚鼠的常规灌胃方法做了改进,使得试验简便省力,并且灌胃效率显著提高。
1 材料与方法
1.1 注射器及针头与常规方法取材相同
1.2 支撑台面鼠笼盖或其他惰性台面
1.3 方法将动物放置鼠笼盖或其他惰性台面,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抓住动物双耳及头部皮肤,将头部提起向右上倾,使动物口腔朝上,前肢抬起,后肢接触台面,这样,动物就轻松平稳的控制于两手指间。右手持注射器,将针头由动物口腔侧面插入,避开牙齿,在喉咙处给药即可。
2 结果与讨论
2.1 简便省力大鼠和豚鼠常规灌胃方法中,用左手抓住动物两耳后至背部的皮肤,掌心紧握颈背部,将整个动物提起。如果所需灌胃动物数量较多,左手就会感到酸麻疼痛,而新方法,只需两个手指就可完成动物抓握任务,并且动物重心在支撑台面上,故简便省力,尤其是在亚慢性或慢性试验中,随试验时间的增长,动物体重逐渐增大,使用新方法更显其优势。
2.2 提高试验效率常规方法要将动物固定成垂直体位,尤其要注意使动物的口、咽、颈椎、胸椎等固定成一直线,以保证上消化道不弯曲,掌心紧握颈背部才可
灌胃。灌胃时,将针头沿咽后壁缓缓滑入食管,若遇阻力,要轻轻上下滑动探索,一旦感觉阻力消失,才可深入至胃部。如遇动物挣扎,应停止进针或将针拔出,不可强行插入,否则会损伤或穿破食管,甚至误入气管,导致动物立即死亡。方法改进后,针头无须滑入食管,在喉咙处,即可给药,所以节省大量时间,提高了实验效率。
2.3 提高试验准确度在致畸试验中,由于常规方法需将动物提起,掌心紧握颈背部皮肤才可控制动物,而此行为很容易造成孕鼠人为因素的流产,对试验结果产生干扰,应用新方法,就会降低该干扰因素的出现频率.
2.4动物不易紧张由于常规方法是将整个动物提起,故动物容易紧张,常发出迁怒声,方法改进后,仅用两个手指控制动物,并且其重心在支撑台面上,故不易紧张,不迁怒。
2.5 注射器免受污染不起“刺” 由于常规方法需先用右手系住鼠尾,尾部脏物不可避免的要粘在手指上,既而再用右手推拉注射器,很容易污染推进杆,致使其堵塞,从而被迫清洗。新方法无须右手系尾,污染得以避免。
参考文献
【1】李寿祺主编. 毒理学原理与方法.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3.1
【2】湖南医学院卫生学教研组编. 卫生毒理实验方法人民卫生出版社, 1979.4 第一作者介绍谭军,女(1954-),大专,工程师;研究方向:遗传毒理;
E-mail:kelefang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