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晚唐
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晚唐体
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晚唐体
导读:"晚唐体"是是宋初一个诗歌流派,作为沿用已久的一个诗学和文学史概念,晚唐体是以姚贾诗风为核心但其范围又略大于姚贾诗派的诗歌风格,其具体内涵则表现为"刻意苦吟"、"冥搜物象"、"工巧精致"、"长于五律"、"清雅有味"五个主要方面。
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常把他们看作是晚唐诗人,因此名之为“晚唐体”。
晚唐体诗人中最恪守贾、姚门径的是“九僧”,其中惠崇比较突出。
他们继承了贾岛、姚合的苦吟精神,内容大多描绘清邃清幽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
另一个晚唐体诗人群体是潘阆、林逋等,其诗歌主要吟咏湖山胜景和抒写隐居不仕、孤芳自赏的'心情。
晚唐体诗人身份迥异的是寇准,
他曾官至宰相,又与上述两个诗人群体都有交往,因此是晚唐体的盟主。
特征:
一、创作重视锻炼苦吟,以刻意造字为能事。
二、在体例上,多用近体而少古体。
三、“捐书以为诗”,以此来和“资书以为诗”的江西派对抗。
四、题材偏窄,观察细致。
五、诗风清瘦。
【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晚唐体】
1.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诚斋体
2.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上官体
3.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沈宋体
4.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永明体
5.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边塞诗派
6.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通江唱和
7.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诗史
8.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诗囚
上文是关于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晚唐体,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唐诗的发展历程
唐诗的发展历程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瑰宝,它在唐朝时期达到了巅峰。
唐诗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初唐、盛唐和晚唐三个阶段。
一、初唐时期(618年-713年)初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起始阶段,这个时期的诗人们主要受到了南朝文学的影响,以及早期的魏晋乐府民歌的影响。
初唐时期的诗歌主题多样,既有咏史抒怀,也有山水田园之作。
代表诗人有王勃、杨炯、卢照邻等。
他们的作品风格独特,语言简练,表达了对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的思考和抒发。
二、盛唐时期(713年-755年)盛唐时期是唐诗的黄金时期,也是唐代文化的鼎盛时期。
这个时期的诗人众多,才华横溢。
盛唐时期的诗歌风格多样,有豪放派的杜甫、白居易,也有婉约派的李商隐、王之涣等。
盛唐时期的诗歌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咏史抒怀,也有山水田园,更有对人生、爱情、友情等主题的思考和表达。
盛唐时期的诗人们追求形式和内容的完美,他们的作品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受。
三、晚唐时期(755年-907年)晚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末期,也是唐代政治和社会动荡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诗人们面临着种种困境和压力,他们的作品多表达了对时局和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晚唐时期的诗歌风格多样,有抒情、写景、议论等不同类型的作品。
代表诗人有杜牧、李贺、杜牧等。
晚唐时期的诗歌语言更加自由,表现出一种豪放的风格,同时也更加关注个人的情感和内心的矛盾。
总结起来,唐诗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初唐、盛唐和晚唐三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和代表性的诗人。
唐诗以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诗的发展历程
唐诗的发展历程引言概述: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唐诗的起源开始,通过四个部份的详细阐述,揭示唐诗的发展历程。
一、初唐时期(618年-755年)1.1 李白的诗歌创作:李白是唐代初期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以豪放狂放著称。
他的诗歌语言通俗易懂,充满了浓郁的个性和情感表达,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 杜牧的新乐府运动:杜牧是唐代初期著名的诗人和文学评论家,他提倡恢复乐府诗的创作,将乐府诗与五言绝句相结合,形成为了新乐府运动。
这一运动使得唐代诗歌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内容更加丰富。
1.3 王勃的古文运动:王勃是唐代初期重要的诗人和文学理论家,他提倡以古文为基础创作诗歌,倡导用古文的表达方式来表达当代的思想和情感。
这一运动推动了唐代诗歌的发展,使得诗歌的表现力更加丰富多样。
二、盛唐时期(755年-847年)2.1 杜甫的社会批评:杜甫是唐代盛期的杰出诗人,他的诗作以社会批评和对人民疾苦的关心而著称。
他通过揭示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民的苦难,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人民痛苦的愤怒和呼吁。
2.2 白居易的咏史抒怀:白居易是唐代盛期的重要诗人和政治家,他的诗作以咏史抒怀为主题,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歌颂和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了对历史的思量和对时代的关心。
2.3 孟郊的边塞诗:孟郊是唐代盛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作以描写边塞体面和边塞生活为主题,通过对边塞的描绘和对守边士兵的赞颂,表达了对国家安危和边塞人民的关心和敬意。
三、晚唐时期(847年-907年)3.1 李商隐的婉约诗:李商隐是晚唐时期重要的诗人,他的诗作以婉约柔媚为特点,表达了对爱情和人生的思量和感悟。
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深的艺术享受。
3.2 杜牧的豪放诗:杜牧在晚唐时期再次崛起,他的诗作以豪放洒脱为特点,表达了对人生的豪情壮志和对社会的不满和批评。
他的诗歌风格独特,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感受。
9第八章 晚唐诗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八章 晚唐诗文
第一节 李贺 杜牧
鬼才的诗风 “月午树立影,一山唯白晓。漆炬迎新人,悲圹 萤扰扰”(《感讽》其三)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 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梦天》)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 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 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 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 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 露脚斜飞湿寒兔
③千里:指把金人从长安移到洛阳,道路很远。 东关:指金人去的方向。 二句言魏国官员拉着车直向千里之外的洛阳, 长安东门的风非常硬,直射铜人的眸子。 ④汉月:指月亮。铅水:形容铜人的泪水。 二句言铜人和明月相伴出了汉宫,这时铜人潸 然流下铅泪。 ⑤衰兰:正值秋季,所以说衰兰。 ⑥渭城:原为秦都城咸阳,离长安不远。 二句言荒凉的月色中铜人携盘独出,长安渐渐 地远了,渭水的波声也越来越小。
意味着 在首都
《搜神记》有妪号成 夫人。夫人好音乐, 能弹箜篌
清人 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云:“白香山‘江上琵 琶’,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篌引》, 皆摹写声音之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
王思任《昌谷诗解 序》曰: “以其哀激之思, 变为晦涩之调, 喜用鬼字、泣字、 死字、血字。”
第八章 晚唐诗文第一节 李贺 杜牧
鬼才的诗风 《苏小小墓》: 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 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 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 风吹雨。
苏小小,生平无详考,相传是南齐时钱塘名妓,年十九咯血而 死,终葬于西泠之坞。 传说苏小小死后葬于西泠桥畔,前有石碑,题曰:钱塘苏小小 之墓。苏小小墓在杭州的知名度可谓家喻户晓,据传说苏小小 死后,芳魂不散,常常出没于花丛林间.
晚唐与五代时期诗人的自然意象解读
晚唐与五代时期诗人的自然意象解读引言晚唐与五代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其中诗歌创作成为了当时文人士子最为热衷的表达方式之一。
在这个时期,许多诗人将自然景物作为创作的主题或借喻的手段,描绘出独具特色的自然意象。
本文将对晚唐与五代时期诗人运用自然意象进行解读,探究其所蕴含的意义和艺术特点。
一、晚唐与五代时期背景简介1.1 晚唐时期晚唐时期指公元8世纪末至9世纪中叶,这个时期是唐朝走向衰落的阶段。
政治腐败、军阀混战等因素弱化了中央政府的统治力量,社会动荡不安。
这种背景下,一些士人通过写诗来抒发情感、表述心声。
1.2 五代时期五代指公元907年至960年间南北方分裂出现五个朝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
与晚唐时期相比,五代时期的政治混乱更为剧烈,社会动乱无常。
这个时期的诗人们不断追求内心的净化与平复。
二、自然意象在晚唐诗中的表现2.1 山水景色山水无疑是晚唐诗中最为常见和重要的自然意象之一。
许多诗人通过描绘壮丽的山川河流来抒发对家园的眷恋之情,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2 季节变化另一个常见的自然意象是季节变化。
在晚唐时期,诗人们运用四季交替、花开花落等现象来抒发岁月更迭、生命短暂等主题,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2.3 花草鸟兽花草鸟兽是晚唐诗中经常出现的自然意象之一。
诗人们通过描绘枝头盛开的花朵、田间行走的鸟兽等来传达对生命力和美好事物的讴歌与赞美,如杜甫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三、自然意象在五代诗中的表现3.1 清静寂寥由于五代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许多诗人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因此,自然意象在五代诗中往往以清静、寂寥为主题,如李煜的《幽怨》。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中国古代文学教案--晚唐诗歌
晚唐诗歌概说从文宗大和、开成之后到唐亡的七八十年,文学史上一般称为晚唐时期。
宦官专权自中唐以后,唐王朝宦官的权力越来越大,到了晚唐时期,则发展到了可以掌握皇帝废立的地步。
大和九年(835),用李训、郑注,谋去宦官,结果反为所败,宦官仇士良等率兵大杀朝官,宰相王涯以下朝官六百余人被杀,朝廷上下一片恐慌,朝官人人不能自保,至有不得不入朝时,与家人辞诀。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甘露之变”。
此后,宦官权势更盛,文宗形同傀儡,常常泣下沾襟,自叹“受制于家奴”。
宦官专权,实是唐王朝衰亡的一个重要的政治祸根。
藩镇割据藩镇的叛乱与割据,是唐王朝在“安史之乱”后遗留下的一个痼疾。
中晚唐时期,特别是宪宗、武宗时期,曾经有过对藩镇用兵的胜利,如宪宗时平淮西吴元济,武宗时收复昭义镇等,但这些短期的胜利,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藩镇问题。
晚唐时期,实际上各个独立王国已经形成。
到昭宗朝,各割据藩镇便纷纷立国了。
大顺二年(891),王建建立前蜀国,景福元年(892)杨行密建立吴国,景福二年(893)钱鏐建立吴越国,王审知建立闽国,乾宁三年(896)马殷建立楚国。
方镇与宦官争夺权力,昭宗利用当时拥有重兵的方镇宣武节度使朱全忠杀尽宦官。
结果,宦官清除后,昭宗也被朱全忠所杀,唐王朝随之灭亡。
牛李党争“牛李党争”是唐朝后期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宗派斗争,也称“朋党之争”。
同样给唐王朝带来灾祸。
“牛党”是指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官僚集团;“李党”是指以李德裕为首的官僚集团。
牛党大多是科举出身,属于庶族地主,门第卑微,靠寒窗苦读考取进士,获得官职。
李党大多出身于世家大族,门第显赫,他们往往依靠父祖的高官地位而进人官场,称为“门荫”出身。
从表面看,牛李党争似乎是庶族官僚与士族官僚之间的权力斗争,实际上两党在政治上也有深刻的分歧。
两党分歧的焦点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什么途径来选拔官僚。
牛党多科举出身,主张通过科举取士;李党多门荫出身,主张门荫入仕。
二是如何对待藩镇。
晚唐五代词的特点
晚唐五代词的特点晚唐五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诗词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词作家,他们的作品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晚唐五代词注重意境的营造。
晚唐五代词的作者追求的是一种超脱尘俗的意境,他们通过精心的描绘和运用意象,营造出一种虚幻、梦幻的境界。
比如在李煜的《长恨歌》中,他通过描绘宫廷的繁华和自己的离愁别绪,营造出了一种寂寞、凄凉的意境。
晚唐五代词具有浓厚的感伤情怀。
这个时期正值国家动荡不安,社会动荡,战乱频繁,词人们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作品都带有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
他们用自己深沉的感情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和思念。
比如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他表达了对国破家亡的忧伤之情。
晚唐五代词的语言优美流畅,文字精细。
词人们在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时,善于用一些优美的词语和婉转的表达方式,使作品更加动人。
比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他运用了很多富有音韵美的词语,使整首词更加动听。
晚唐五代词的题材广泛多样。
词人们的创作题材十分广泛,既有对自然的描绘,也有对社会的关注,还有对个人情感的表达。
他们善于观察和把握生活的方方面面,将自己的所见所思融入到词作中。
比如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他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和思念之情。
晚唐五代词的艺术性较高。
这个时期的词作家们对于词的艺术性有着很高的追求,他们擅于运用修辞手法,善于运用对仗、排比、夸张等手法,使作品更加美丽动人。
比如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她运用了很多富有音韵美的修辞手法,使整首词更加优美。
晚唐五代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词人们在这个时期创作了很多优秀的作品,这些词作具有意境营造、感伤情怀、语言优美、题材广泛和艺术性较高等特点,为中国古代词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这些特点使得晚唐五代词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也对后世的词人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诗的发展历程
唐诗的发展历程引言概述: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它在中国文化史上占领着重要的地位。
唐诗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唐朝的盛世时期,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和发展。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唐诗的发展历程。
一、初唐时期(618年-713年)1.1 高宗时期的开创:唐初的诗歌以文人宫廷诗为主,表现了盛世的繁荣和文化的繁盛。
这一时期的诗歌以五言古体诗为主,形式简炼,内容丰富。
1.2 王勃与杨炯的影响:王勃与杨炯是初唐时期的两位杰出诗人,他们的作品开创了新的诗歌风格,注重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对后来的唐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3 王之涣与杜牧的代表作品: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作品,展现了初唐时期诗人的豪放与感怀,成为了后人传诵的经典之作。
二、盛唐时期(713年-755年)2.1 杜甫与李白的崛起:盛唐时期,杜甫和李白被誉为“诗仙”,他们的作品充满了豪情壮志和社会关心,对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2 唐诗的艺术成熟:盛唐时期,唐诗的艺术达到了巅峰,形成为了丰富多样的诗歌体裁,如长诗、小令、赋、曲等,创作技巧和表现手法更加成熟。
2.3 唐诗的题材拓展:盛唐时期,唐诗的题材再也不局限于宫廷和政治,开始涉及社会民生、自然景观、个人情感等广泛领域,诗人们的创作思想更加开放。
三、中唐时期(755年-827年)3.1 安史之乱对唐诗的影响:安史之乱是唐朝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对唐诗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冲击,许多诗人因此流亡或者逃避战乱,创作活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3.2 唐诗的政治色采:中唐时期,由于政治动荡,一些诗人开始将个人的抒情与对社会政治的关切相结合,创作出一批具有政治色采的作品。
3.3 唐诗的宗教意蕴:中唐时期,佛教与道教的影响逐渐增强,一些诗人开始创作具有宗教意蕴的作品,表达对信仰的追求和对生命的思量。
四、晚唐时期(827年-907年)4.1 唐诗的衰落:晚唐时期,唐朝逐渐走向衰落,社会动荡不安,这对唐诗的创作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许多诗人的创作活动受到限制。
中国古代文学唐宋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广东高教版)第三册复习笔记根据课本以及张巍老师课件,部分参考百度百科隋唐文学史第一章、隋唐诗概貌一、隋诗概貌分期:分文帝、炀帝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主要走北朝刚健朴质一路;代表诗人卢思道、薛道衡、杨素等;后期走南朝清绮一路。
代表诗人隋炀帝、诸葛颍、王胄、虞世南等二、唐代文学的分期:“四唐”分期起源于南宋严羽《沧浪诗话》,经过元代方回阐发,奠定于元代杨士弘《唐音》,完成于明代高棅的《唐诗品汇》。
1.初唐:(618-712),唐代开国至唐玄宗先天元年之间;重建诗风时期。
四杰主张诗歌走刚健之路,陈子昂确立诗歌“风骨”等传统。
主要诗人:上官仪、沈佺期、宋之问等宫廷诗人;四杰和陈子昂等下层士夫文人。
2.盛唐:(713-755),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盛唐之音”主要诗人:张九龄;边塞诗人如王昌龄、高适、岑参、李颀;山水田园诗人如孟浩然、储光羲、常建;李白;杜甫。
3.中唐:(756-824):唐肃宗至德元年至唐穆宗长庆四年;古文创作繁荣、新乐府创作蓬勃发展。
主要诗人:杜甫;乐天诗派如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李绅;韩孟诗派如韩愈、孟郊、贾岛、李贺;田园诗人如韦应物、柳宗元、刘长卿;李益;刘禹锡。
4.晚唐:(825-907),唐敬宗宝历元年至唐昭宣帝天佑四年。
感伤,意旨朦胧意象华美主要诗人:李商隐、杜牧、温庭筠、韦庄、皮日休、罗隐等三、唐诗的繁荣及其原因(一)繁荣:诗人二千二百余人,诗五万五千多首(二)唐诗繁荣的原因:1.唐诗本身不断发展变革,是唐诗繁荣的直接原因:(1)诗歌思想内容方面的发展变革;(2)诗歌形式技巧方面的发展变革2.唐代社会经济繁荣是唐诗兴盛的基本原因;3.唐代“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是促进唐诗繁荣的一个间接原因;4.唐代政治较为民主,文禁松弛,社会思想文化较为开放活跃;(间接原因)5.唐代的音乐、悟到、书法、绘画等艺术门类的昌盛,对唐诗产生了间接的影响;6.唐代诗人的审美意识对唐诗的繁荣起着主导的催化作用;(中介原因)唐代文人的思想精神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1)乘运而起,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初盛唐诗歌“风骨”(2)自觉继承儒家诗学的“风雅”传统,拯物济世(3)敢怒敢言,敢于批判黑暗丑恶的现象,敢于抒发理想受阻、个性被压抑的不平之鸣*(课件)唐诗繁荣原因:内因:前代文学发展所积累的艺术经验外因:外在的社会文化环境最为适宜诗歌生长第二章、初唐诗歌一、唐初的宫廷诗人(一)唐太宗时期的宫廷诗人风格:主张文质统一,注重为政治服务代表诗人:唐太宗、魏征、王珪、虞世南(二)唐高宗、武则天时期的宫廷诗人风格:思想内容婉媚空绝,艺术形式华丽精美代表诗人:上官仪、沈佺期、宋之问、元万顷,“文章四友”(李峤、苏味道、杜审言、崔融)1.上官仪(608-664),字游韶。
唐诗的发展历程
唐诗的发展历程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
它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历程,从初期的仿古风格到后期的自由创作,展现了唐代文人的才华与智慧。
以下是唐诗的发展历程。
一、初唐时期(618年-713年)初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起点,这一时期的诗歌以仿古风格为主,受到古代诗歌的影响较大。
诗人们追求古风雅韵,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代表作品有王勃的《滕王阁序》,杨炯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等。
二、盛唐时期(713年-755年)盛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诗歌风格多样,涌现出许多杰出的诗人。
诗人们开始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和创作手法,注重形式美和意境的表达。
代表作品有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
三、中唐时期(755年-820年)中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的诗歌呈现出一种更为自由和开放的风格。
诗人们开始追求个性化的表达,注重真实感和情感的抒发。
代表作品有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四、晚唐时期(820年-907年)晚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衰落时期,这一时期的诗歌流派多样,但整体上呈现出一种疲软和颓废的风格。
诗人们开始追求虚无和超脱的境界,表达对社会和人生的失望和绝望。
代表作品有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等。
总结起来,唐诗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初唐时期的仿古风格,盛唐时期的多样化和高度成熟,中唐时期的自由开放,以及晚唐时期的衰落和颓废。
这些不同的时期和风格展示了唐代诗人的创作才华和思想追求,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唐诗的发展历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古代文学课件 晚唐文学
“东风无力百花残”则写伤别之人偏逢暮 春。百花盛开凭借的是春风之力,而春风力竭, 则群芳凋逝。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以象征的手法写出自己的痴情苦意以及九死 而不悔的爱情追求。上句以丝尽而死的春蚕,表 达自己情丝(思)之缠绵不尽,到死方休。
下句 “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 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 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 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表明相会无期, 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
2.抒怀和咏物。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心中的 抱负无法得到实现,于是就通过诗歌来排遣心中的郁 闷和不安。《安定城楼》、《春日寄怀》、《乐游 原》、《杜工部蜀中离席》是流传得较广的几首。值 得注意的是,这类内容的作品中许多七言律诗被认为 是杜甫诗风的重要继承者。
3.感情诗。包括大多数无题诗在内的吟咏内心感 情的作品是李商隐诗歌中最富有特色的部分,也获得 了后世最多的关注。《锦瑟》、《燕台诗》、《碧城 三首》、《重过圣女祠》等,保持了与无题诗类似的 风格。而《柳枝五首》、《夜雨寄北》、《悼伤后赴 东蜀辟至散关遇雪》等,则反映出李商隐感情诗另一 种风格的意境。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贾岛
(779—843),字浪 仙,范阳人。早年为僧,号 无本,后还俗。贾岛一生穷 愁潦倒,其诗意境多由佛寺 禅院、羸马病雁、落叶枯木、 暮钟寒鼓等衰败幽冷的景物 组合而成,所表达的也是凄 凉苦涩的心情,所以给人意 境幽冷的审美感受。贾岛亦 以
首联是极度相思而发出的深沉感叹,在聚 散两依依中突出别离的苦痛。两个“难”字包 含了不同的意义,前一个“难”是写当初两人 相聚的不易,有过多少思念追求;后一个“难” 字则写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和离别后双方所经 受的情感煎熬,可见这对恋人的爱情生活是多 么的艰难和辛酸。
中国古代文学(隋唐五代)
传奇 小说
唐五 代词
隋唐五代文学绪论 • 第一节 唐代文学的全面繁荣 • 唐朝(618—907)是我国封建社会的 鼎盛时期,也是古典文学全面繁荣的时期, 在诗歌、散文、小说以及词等方面都取得 了很高的成就,尤其是唐诗,代表了我国 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关于唐诗的繁荣,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得以显现:
• 一、作家、作品的数量 • 据《全唐诗》及《全唐诗外编》等, 共收录诗作近五万二千首,远远超过了自 《诗经》至唐以前诗歌数量的总和;有姓 名的作家达二千三百多人,数量之大,作 者面之广,堪称空前,并出现了李白、杜 甫、白居易这样享有世界声誉的伟大诗人 和一批众星拱月的名家。
•
•
•
2、盛唐
盛唐诗歌达到了繁荣的顶峰,诗坛璀璨晶莹,美不 胜收。其标志有四:风格流派,百花齐放;各体均有革 新创造;开创出一代新风;出现了李白、杜甫两颗诗坛 巨星(被誉为‚双子星座‛)。 (1)山水田园诗派,以王、孟为代表 (2)边塞诗派:以高适、岑参、王昌龄为代表。(盛 唐之音) (3)李、杜 李白,盛唐之音的杰出代表,诗风豪放飘逸; 杜甫,集大成的人,且有继往开来之功,诗风沉 郁顿挫。
•
•
2、南北文风的合流
唐朝的大一统,结束了长达几百年的南北对立。南北 文化开始交融互渗,各去其短,合其两长,南方的‚文‛ 装点了北方的‚质‛,北方的‚质‛补充了南方的‚文‛, 文质彬彬,尽善尽美。 3、唐代文人善于继承、勇于创新,有兼容包举的魄 力和胆识,又善于‚别裁伪体‛,能够‚转益多师‛。 此外,君主统治者的喜爱、提倡,广大民众的喜闻 乐见、积极参与等因素,也为唐代诗歌的繁荣起了一定的 促进作用。
“四杰”作品讲读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 这是一首著名的送别诗。它一反传统赠别之 作的低沉情调,表现出一种爽朗的气概和豪迈的 情怀。 • 艺术特色: • (1)意境开阔,音调爽朗 • (2)章法结构上,形成了律诗起承转合的格局 , 显得层次波澜起伏,与文情顿挫跌宕相应。 • (3)格律上的合律与创新 。
唐诗的发展历程
唐诗的发展历程引言概述: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而闻名于世。
唐诗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唐朝,经历了五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唐诗的发展历程。
一、初唐时期(618年-755年)1.1 唐初文风的形成:初唐时期,唐朝刚刚建立,文人士大夫多为北方人,他们的诗歌风格受到北方文化的影响,注重形式和格律,以五言绝句为主要形式。
1.2 杜甫的崛起:杜甫是初唐时期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深受社会动荡和政治腐败的影响,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民苦难的关怀。
1.3 王勃的“乐府体”创作:王勃是初唐时期的另一位重要诗人,他创作了许多乐府体诗歌,以其豪放的气势和抒发个人情感的特点而著称。
二、盛唐时期(755年-847年)2.1 诗人群体的兴起:盛唐时期,唐朝社会相对稳定,文化繁荣,大批诗人涌现出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诗人群体,如王之涣、杜牧等。
2.2 唐诗的题材丰富多样:盛唐时期的诗歌题材丰富多样,既有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也有对爱情、友情、人生哲理等主题的思考,展现了唐代社会的多元化特点。
2.3 唐诗的艺术风格进一步成熟:盛唐时期,唐诗的艺术风格进一步成熟,注重形象的生动描绘和意境的烘托,以及对音韵和节奏的追求,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三、中唐时期(847年-907年)3.1 唐诗的政治倾向:中唐时期,唐朝逐渐衰落,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对诗人的创作产生了影响,一些诗人开始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政治的批评。
3.2 唐诗的主题转向:中唐时期,唐诗的主题逐渐从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转向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开始关注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生的意义。
3.3 白居易的诗歌成就:中唐时期,白居易是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以自然描写和对人生的思考为主题,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晚唐时期(907年-960年)4.1 唐朝的政治动荡:晚唐时期,唐朝政治动荡不安,社会秩序混乱,这对诗人的创作产生了消极影响,一些诗人开始表达对社会现实的绝望和对人生的迷茫。
唐诗的发展历程
唐诗的发展历程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而唐诗则是唐代文学的瑰宝。
在唐诗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多个阶段和不同的风格流派的兴起和演变。
1.初唐时期(618年-712年)初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起点,这个时期的诗人以王勃、杨炯、杜世英等为代表。
他们的作品多以豪放激昂的气势和豪情壮志为主题,形式上多为绝句和律诗。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有王勃的《滕王阁序》和杨炯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2.盛唐时期(712年-755年)盛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唐代文学的鼎盛时期。
这个时期的诗人众多,有杜牧、李白、杜甫、王之涣等。
他们的作品涵盖了各个题材和风格,形式上多以绝句、律诗和长诗为主。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有杜甫的《登高》、李白的《静夜思》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3.中唐时期(755年-827年)中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过渡阶段,这个时期的诗人以白居易、元稹、杜牧等为代表。
他们的作品多以婉约派为主,情感细腻,表达涵蓄。
形式上多以绝句和律诗为主。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有白居易的《长恨歌》和元稹的《离思五首·其四》。
4.晚唐时期(827年-907年)晚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衰落阶段,这个时期的诗人以李商隐、温庭筠、杜牧等为代表。
他们的作品多以豪放派为主,情感激烈,表达直接。
形式上多以绝句、律诗和长诗为主。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有李商隐的《锦瑟》和温庭筠的《南歌子词·白日依山尽》。
总结起来,唐诗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代表性的诗人。
唐诗的风格多样,题材广泛,形式丰富,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初盛唐诗坛
初唐诗坛和盛唐诗坛1、唐诗分期初唐:唐开国至玄宗先天元年(618-712)盛唐:玄宗开元元年至天宝十四载(713-755)中唐:肃宗至德元年至敬宗宝历二年(756-826)晚唐:文宗大和元年至唐亡(827-907)2、初唐诗坛(1)上官仪和上官体:约605~664年,唐诗人,字游韶。
其诗绮错婉媚,对仗精工,辞藻华美,时人称之“上官体”。
归纳六朝以来对仗之法,创“六对”和“八对”之说,于律诗的发展颇有贡献。
上官体:指以初唐诗人上官仪为代表的诗风。
其特征为多应制奉和之作,以写宫廷生活为主,辞藻华美富艳,对仗精工匀称,然不脱齐梁余风,内容较空洞。
(2)王绩:字无功,隋名儒王通之弟,尝居东皋,号东皋子。
故其诗多以嗜酒为题,盛赞嵇康、阮籍和陶潜,嘲讽周、孔礼教。
诗风质朴自然,脱尽六朝以来浮靡浓艳之气,生活气息浓厚,开唐代诗风之先。
形成了唐代最早的近体律绝。
后人辑有《东皋子集》五卷。
(3)王梵志、寒山、拾得:初唐民间通俗诗人,侧重于佛教思想的宣传。
(4)初唐四杰:王杨卢络。
卢照邻、杨炯、王勃、骆宾王。
他们都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行为都相当浪漫,遭遇尤其悲惨。
……宫体诗在卢骆手里是从宫廷走向市井,五律到了王杨时代是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
四人的诗文虽未尽脱齐梁绮丽余风,但题材较广,风格也较清峻;其骈文亦与时有别,呈灵活飞动之态,对唐代文风转变起了一定的作用。
王勃(649~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其风格虽未脱尽六朝藻饰余习,但流丽婉畅之中也有宏放浑厚的气象。
其诗颇多抒发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和不得意的不平之鸣,亦有不少其它方面的写景抒情篇章。
代表作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采莲曲》、《滕王阁序》等。
原有集,已轶。
明人辑有《王子安集》。
杨炯(650~692),华阴(今属陕西)人。
显庆四年(659)举神童。
上元三年(676)应制举及第。
补校书郎,累迁詹事司直。
如意元年(692)迁盈川令,世称杨盈川。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古代文学史(唐~清整理)一·<唐>诗歌诗词:诗初唐(618~713):两大诗派1、以上官仪和杜审言、宋之问等宫廷文人为代表。
他们总结了齐梁以来在诗歌声调、韵调、对仗方面积累的经验,明确了古近体的界限,对律诗的定型及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2、以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为代表。
他们的入主诗坛,标志着中下层文人打破了宫廷文人的一统天下.批判六朝文学,主张言志抒怀,咏叹人生。
诗风:绮丽婉转,不脱六朝;刚建清新,启迪盛唐。
两大乐府诗名篇:刘希寿《代悲白头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盛唐(713~765):两大诗派1、王、孟山水田园诗(清丽的疏淡的笔墨,描绘题咏山水田园。
抒情寄趣,多用五言古体和律体)2、高、岑边塞军旅诗3、其他特色诗歌(王翰、王昌龄、李颀、崔颢、祖咏等其他个性特色诗歌)▲两大诗人:1、李白(以澎湃雄放的气势、奇特瑰丽的想象、清新自然的语言、飘逸不群的风格,抒写拯物济世的怀抱,揭露社会政治的黑暗,反应民生的苦难,藐视权贵,反抗礼教,成为反映盛唐时代精神风貌的一面镜子)2、杜甫(忧国伤时,谴责战乱,哀恤民瘼,善于把时代的灾难、民生的涂炭和个人的不幸结合起来,用典型事例反映现实,形成“沉郁顿挫"的风情)中唐(766~859):与盛唐相比的变化:其一,内容上现实主义倾向有所加强,题材有所拓宽,如揭露商贾渔利,反映南国风情,描写男女爱情,总结历史教训的题材增多。
其二,形式上流派众多,风格各异。
其三,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如以文为诗,以议论为传,以律调入歌行,用传奇的手法叙事写人等。
两大诗派1、元白新乐府运动及轻俗平易诗风(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等主张发挥诗歌的美刺作用,干预现实.以俗为美,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审美心理,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流派)2、韩(愈)、孟(郊)、李贺等奇崛险怪诗风3、其他特色诗歌:大历诗风(大历十才子;刘长卿、韦应物等)刘禹锡、柳宗元晚唐(860~907):唐代诗歌衰微时期两大诗人(小李杜):1、杜牧(评记史诗,针砭时政的怀古咏史诗,《泊秦淮》)2、李商隐(深于寄托,巧于比兴;用典精工巧妙;语言精炼,注意锤炼实词,选择虚词,运用叠词)两大倾向:1:重艺术的司空图、韩偓、韦庄等2:多讽喻的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等.诗歌诗词:词中唐前早期文人词:文人词初起李白、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尝试写词,把这一文体初步引入了文坛。
中国古代文学第三卷重点
第一章宋初文学1、宋初三种诗体:白体、晚唐体、西昆体①白体:“白体”诗人,是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等。
内容多写留恋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
王禹偁,更重“白体”的讽喻诗,学白进而学杜甫,代表作《对雪》《村行》等。
②晚唐体:“晚唐体”诗人主要有两个诗人群,他们的一个共同倾向是宗法贾岛、姚合。
一群是“九僧”,即希昼、保暹、文兆、行肇、简长、惟凤、惠崇(成就突出)、宇昭、怀古等九位僧人。
继承了贾岛、姚合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大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
另一个诗人群体是潘阆、魏野、林逋(林和靖)等隐逸之士,其中林逋最为有名。
其诗风格淡远,长于五七言律。
寇准长于气焰绝句,是初宋“晚唐体”重要诗人。
③西昆体:亦称昆体、西昆派,因杨艺编辑的《西昆酬唱集》而得名(此书是应酬唱和的诗歌总集。
其内容狭窄,多为吟咏古代故事,反映男女爱情,表达内廷侍从悠游闲适之情和咏物之作)。
推崇李商隐,内容缺乏,追求形式美,杨艺为其代表诗人。
2、宋初散文①宋初在文学理论上鲜明地提出复古主张,首推柳开。
柳开,大名人,年轻时自名“肩愈”,字“绍元”,后改名开,字仲涂。
主张道统和文统合为一谈,文被看做是明道的工具,反对文体花艳。
但其文章艰涩难读,应者寥寥。
②穆修刊刻韩、柳文集与当时风行一时的西昆派骈体文对抗。
姚铉编选《唐文粹》,部分摒弃骈体,专录古文;并培养了一些写作古文的弟子,如祖无择、尹洙、苏舜钦等人。
③优秀代表王禹偁、范仲淹王禹偁散文虽未能摆脱骈文的影响,但力求立意高远,平易朴实并且深切关注现实。
代表作《黄州新建小竹楼记》《待漏院记》。
范仲淹有大量政论、文赋及散记。
代表作《岳阳楼记》。
叙事简明、议论精辟、结构严谨、文气通畅。
3、诗词文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山园小梅》林和靖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春日登楼怀归》寇准第四章苏轼一、苏轼生平和思想1、生平苏轼,子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有《苏东坡集》《东坡乐府》。
唐诗的发展历程
唐诗的发展历程
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它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唐代是中国文化的鼎盛时期,唐诗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初唐、盛唐和晚唐三个阶段。
一、初唐时期(618年-710年)
初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起点,这一时期的诗人主要以王勃、杨炯、卢照邻等人为代表。
初唐诗歌以五言绝句为主要形式,表现出较为朴素的风格。
其中,王勃的《滕王阁序》被誉为开创了骈文诗的先河,杨炯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则表现出了雄浑壮丽的气势。
二、盛唐时期(710年-755年)
盛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诗人众多,包括杜甫、李白、王之涣等等。
盛唐时期的诗歌形式多样,除了五言绝句之外,还有七言绝句、五言律诗等。
盛唐诗歌的风格多样,既有咏史抒怀的杜甫,也有豪放洒脱的李白,还有婉约细腻的王之涣。
这一时期的诗人们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唐诗达到了一个高峰。
三、晚唐时期(755年-907年)
晚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衰退期,这一时期的诗人数量减少,创作水平也有所下降。
晚唐诗歌的主题多与社会动荡、战乱等问题相关。
其中,白居易的诗作较为知名,他以其平易近人的风格和真挚感人的情感,深受后世诗人的爱慕。
总结起来,唐诗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初唐、盛唐和晚唐三个阶段。
初唐时期唐诗以五言绝句为主,朴素而直接;盛唐时期唐诗形式丰富,风格多样,达到了巅峰;晚唐时期唐诗数量减少,创作水平下降,主题多与社会动荡相关。
唐诗的发展
历程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份,也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20年10月自考古代文学史《晚唐的讽刺小品文》
2020年10月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点:晚唐的
讽刺小品文
一、含义
1.晚唐时期出现的一种文体,篇幅短小精悍,多为刺时之作,批判性强,情感炽烈。
代表作家皮日休、陆龟蒙、罗隐等。
在古文走向衰落的过程中,讽刺小品异军突起,大放光彩。
2.代表:
①皮日休:《读司马法》、《鹿门隐书》。
②陆龟蒙:《笠泽丛书》、《野庙碑》。
③罗隐:《谗书》、《英雄之言》。
二、作品
物之所以有韬晦者,防乎盗也。
故人亦然。
夫盗亦人也,冠履焉,衣服焉;其所以异者,退逊之心、正廉之节,不常其性耳。
视玉帛而取之者,则曰牵于寒饿;视家国而取之者,则曰救彼涂炭。
牵于寒饿者,无得而言矣;救彼涂炭者,则宜以百姓心为心。
而西刘则曰:“居宜如是!”楚籍则曰:“可取而代!”意彼未必无退逊之心、正廉之节,盖以视其靡曼、骄崇,然后生其谋耳。
为英雄者犹若是,况常人乎?是以峻宇、逸游,不为人之所窥者,鲜矣。
——《英雄之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晚唐诗人从文宗大和年间到唐末,是文学史上的晚唐时期,约七十年左右。
国势江河日下,诗运亦如国运,呈现出衰落的趋势。
但在诗坛日渐滋长的华靡纤巧的颓风中,杜牧、李商隐却如异军突起,以具有鲜明时代色彩、个性特征和独特艺术风格的诗歌,为唐代的灿烂诗国涂抹了最后一道绚丽的霞彩。
其后随着王朝不可逆转的末日的来临,逃避现实,追求淡泊境界与清丽诗风成为诗坛的主要倾向。
这一时期,皮日休、陆龟蒙、聂夷中、杜荀鹤等诗人,上继元、白,以通俗的形式和语言揭露社会现实,关怀民生疾苦。
尽管这些诗在他们的作品中为数不多,创新不足,却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尖锐犀利的笔锋,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成为中唐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延续和余响。
第一节杜牧杜牧是宰相杜佑之孙,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世称“杜樊川”。
杜牧生于内忧外患日益深重的晚唐,自幼便有经邦济世的抱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他关心国家的政治和军事,曾注《孙子》十三篇,注意研究“治乱兴亡之迹,财赋甲兵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上李中丞书》)。
希望凭借自己的努力挽回唐王朝实际上已不可逆转的颓势。
杜牧今存诗500多首,在艺术上各体皆工,七绝尤佳,有不少为人传诵的名篇。
深沉的历史感是杜牧诗中的一个显著特色。
无论是感慨往事、针砭现实还是抒写怀抱、描摹自然,都常常流露出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
但由于杜牧性格比较开朗乐观,所以他的诗中虽有颓唐的成份,却并不显得消沉,而是在忧郁中透出清丽俊爽的风调。
杜牧的政治诗多揭露时弊和表达他对现实的关切。
代表作有《郡斋独酌》、《感怀诗》、《河湟》、《早雁》等。
如《早雁》以惊飞四散的早雁,比喻在回纥侵略者蹂躏下被迫流离的边地人民,表现了对难民的深切体贴和同情,也谴责了统治者对他们的漠不关心。
此诗通篇采用比兴象征手法,表面上句句写雁,实际上句句写人,含蓄蕴藉,寓意深刻。
咏史诗讽刺帝王的荒淫,议论朝政得失,很有特色,艺术上也有创新。
一部分采用传统手法,借古喻今;另一部分以诗论史,具有史论色彩。
分别以《过华清宫》和《赤壁》为代表。
《过华清宫》(其一)通过杨贵妃嗜鲜荔枝玄宗命飞骑千里传送的历史事实,深刻揭露和讽刺了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
作者在史实的基础上,驰骋丰富的艺术想象,既引人入胜,又耐人寻味。
全诗不着一句议论而题旨自见。
《赤壁》写作者凭吊古迹所抒发的历史兴亡的感慨。
作者将东吴在赤壁之战中的巨大胜利,完全归之于偶然的东风,不是出于军事上的无知,而是借史事一吐胸中怀才不遇的块垒。
此诗用笔锋利,英气逼人,充分体现出杜牧诗“雄姿英发”的特色。
这一以诗论史的写法尤为后代许多诗人所仿效。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的写景抒情诗也取得很高成就,他既善于用凝炼的语言勾勒鲜明的景物意象,又善于把悠远的情思寄托在具体画面之中。
如《泊秦淮》以迷茫朦胧的江边月色和柔曼颓靡的流行曲调,构成一幅色彩凄凉暗淡、人物醉生梦死的世情生活图画,而这一切又从抒情主人公的视听感觉中写出,并引起他对前朝亡国教训的联想。
清醒与麻木,历史与现实的对照映射,传达出一种浓厚的忧世伤时的感伤情怀。
《江南春》在具有季节和地域文化特征的景物描绘中,自然融进了历史兴亡的深沉感喟。
《山行》以清丽的色彩、鲜明的形象描绘出动人的山林秋色,独具匠心的把秋叶比作春花,传达出秋光的可爱动人和无限生机,表现了诗人的英气豪情,高怀逸致。
由于晚唐一蹶不振,个人际遇也不顺利,理想与现实始终处于矛盾之中。
杜牧于是失意消极,甚至放浪声色、玩世不恭,诗中也有少数轻薄之作,如自云:“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遣怀》)。
这一方面反映了中唐以后士大夫追求享乐的浮华习气,同时也表明了作者与统治者不合作的消极态度。
杜牧诗辞采清丽,风调俊爽。
杜牧论文主张“文以意为主,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答庄充书》),自云“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今不古,处于中间”(《献诗启》)。
他的诗歌实践了这一主张,对后世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第二节李商隐李商隐与杜牧齐名,世称“小李杜”。
因不幸卷入牛李党争,长期遭受排挤打击,一生多沉沦幕府,困顿失意。
李商隐现存600多首诗,按题材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政治诗。
直接反映现实政治和重大的历史事件,表现了他对晚唐社会的清醒认识和强烈的正义感。
如《行次西郊作一百韵》高度概括了唐王朝从贞观之治到甘露之变的历史,深刻揭露了当时存在的严重社会危机,分析了造成“安史之乱”的原因。
《有感二首》、《重有感》反映了宦官大肆诛杀朝臣的“甘露之变”,表现出鲜明的思想倾向和强烈的爱憎感情;《赠刘司户蕡》、《哭刘蕡》等一系列作品,表达了对曾在制科对策中猛烈抨击宦官的刘蕡遭贬含冤而死的强烈痛惜和悲愤。
《安定城楼》用一连串典故抒发了他遭受压抑的感伤,及忧念国事、蔑视功名利禄的胸怀。
于感怀身世中揭示了朋党之争的背景,浸透着深厚的政治内涵。
诗中“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二句,因其高度概括了有志有识之士的高远理想,备受人们激赏。
二、咏史诗。
按写作主旨可分为两类,一为以古鉴今,一为借古讽今。
前一类多选取历史上一些因贪奢荒淫而亡国祸身的帝王为讽刺对象,向最高统治者提供鉴戒。
如《隋宫》“紫泉宫殿锁烟霞”写隋炀帝因荒淫而失国的历史教训,辛辣地嘲笑了他巡游无度、至死不悟的荒唐行为。
《马嵬》“海外徒闻更九州”极为真切地写出马嵬事变时兵荒马乱的情状,在多方面对照与咏叹中谴责了荒淫致乱并且为了保全自己牺牲杨妃的玄宗,讽刺尖锐而深刻,是同类题材中的佼佼者。
后一类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作者借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某些相似特征的艺术描写,达到讽谕时政的目的。
《贾生》是其中的杰作,作者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借汉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这一史实,揭露了封建统治者不可能真正重视人才,而“问鬼神”又是针对中晚唐一些皇帝求仙好道的荒唐行径加以针砭。
此外,作者从是否关心国计民生来看待人才问题,见解也远高于表现传统的士不遇主题的其他作品。
三、抒情咏物诗。
这类诗意境清新,情思缠绵,往往流露出浓重的感伤情调,反映了晚唐特定的时代风貌、特定阶层的心理矛盾。
在他笔下有落花、枯荷、流莺、鸣蝉、槿花,为雨所败的牡丹等。
如《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槿花》:“回头问残照,残照更空虚。
”再如《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写水亭秋夜,枯荷听雨,更添相思怀友之情,意境凄清萧飒。
《蝉》以秋蝉寄托自己的身世际遇,语极凄婉。
这类诗中《夜雨寄北》别具一格,此诗写怀人思归,前两句通过问答和典型环境描写,表现了客居异地的孤寂和深长的思念。
后两句紧扣夜雨,另辟新境,将眼前景象当作他日怀想的材料,不仅写出重逢的欢愉,情思的深长,而且用美好的憧憬排遣了眼前的孤独凄凉。
全篇使用白描,虚实相生,情景交融,含蓄蕴藉,情韵深婉,既有民歌的朴素,又有文人之作的细腻。
章法也颇独特,“期”字和“巴山夜雨”的重见叠出形成音调的回环往复。
是一首广为传诵的佳作。
四、无题诗。
是李商隐的创造。
或以“无题”名篇,或借诗的首二字为题,内容或写爱情,或借男女之情而别有寄托。
这类诗多用七律,想象丰富,形象生动,工于比兴,善用象征和暗示手法,形成绮丽精工、深情绵邈的独特风格。
无题向称难解,尤其是《锦瑟》。
对于它的主旨,历代诗论家颇多揣测,莫衷一是。
有人以为是爱情诗,有人以为是悼亡诗,还有人以为是描写音乐的诗。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它是作者晚年追叙生平、自伤身世之辞。
首联写因看到锦瑟而产生的联想,引起对逝去的美好年华的回忆;颔联分别用庄子梦蝶和蜀帝魂魄化为杜鹃的典故写自己年轻时虽曾有过美好的愿望和理想,却早已寄托在杜鹃啼声中化为一片哀鸣;颈联用沧海珠泪和良玉生烟象征自己的怀才不遇和理想成空。
末联收束全篇,与开端的“华年”相呼应,表达了无限怅惘之情。
全篇以华美鲜明的形象,丰富奇丽的联想,比兴象征的手法,隐约曲折地表达了难言的隐痛和深沉的哀怨,有极大的艺术魅力。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一般都把它当作爱情诗来读。
诗人用比兴象征的手法、细密精工的比喻、回环往复的抒情,真挚动人地表达了封建士大夫缠绵悱恻、隐密难传的爱情生活,堪称描写爱情的绝唱。
前四句写离别相思的痛苦和对爱情的执着坚贞;后四句写对女方的深情体贴和对会合的希冀。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联感人至深地写出爱情的缠绵深挚和生死不渝,使执着的感情在濒于绝望中显出无比强烈的力量,所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李商隐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前人曾概括为“深情绵邈”或“沉博绝丽”。
具体表现为:大量运用比兴寄托;笔下的事物都赋予了作者的性格;以骈文为诗,辞采华丽,音韵铿锵,善用比喻;议论、叙事、抒情与典故相结合。
他以意境的深细婉曲和词采的典丽精工创造了诗歌朦胧美的境界,对古典诗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诗歌形式上,李商隐也取得很高成就,尤其是七绝和七律。
其七绝寄托遥深,措辞委婉,七律是杜甫之后少有的杰作,人称“善学少陵七言律,终唐之世,唯义山一人”(《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李商隐诗歌的影响从晚唐一直及于清代。
第三节晚唐其他诗人这一时期的诗人还有张祜、许浑、李群玉、韩偓、韦庄等。
他们的诗多以怀古伤今为主题,染上了浓重的感伤色彩,如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中展现的“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景象,李群玉《火炉前坐》抒发的“多少关心事,书灰到夜深”的感叹,都表明诗人已经体认到历史兴亡盛衰的不可抗拒。
韦庄长于叙事,所作《秦妇吟》,长达238句、1666字,是现存唐诗中最长的一首,客观上反映了黄巢起义时代复杂的社会现实,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作者也因此有“秦妇吟秀才”之称。
以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为代表的唐末诗人,继承杜甫和元白的现实主义精神,创作了一批具有现实意义的诗歌,旨在对社会进行批判。
皮日休前期多反映理想、揭露时弊的作品,如《橡媪叹》通过一个拾橡子充饥的老妇的悲惨遭遇,反映了晚唐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作品满怀对农民疾苦的深刻同情,斥责了贪官污吏明目张胆的巧取豪夺。
诗风朴实无华,锋芒毕露。
后期多闲适酬唱。
聂夷中以怜贫悯农诗著称。
《咏田家》真实反映了在地主阶级的残酷压榨下,唐末广大农村破产,农民在死亡线上挣扎的悲惨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的深刻同情和希望改良政治的善良愿望。
语言简洁朴素,描写却异常深刻具体。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的比喻,生动贴切,入木三分地刻画出农民的悲惨处境,尤为人所传诵。
但作者把改良的希望寄托在皇帝身上,显示了他的阶级局限。
杜荀鹤出身微贱,又逢乱世,对民生疾苦有深入的了解。
《山中寡妇》通过对山中寡妇悲惨生活的具体描绘,反映了唐末农村土地荒芜、百姓饥寒交迫的社会现实,有力地揭露了统治阶级剥削的残酷无情。
语气沉郁悲愤,议论深刻警策,对人物形象和生活细节的描写,加强了诗歌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