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件《免疫调节(Ⅰ) 》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2.4免疫调节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生物2.4免疫调节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调节功能
免疫系统在机体的内环境 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参 与炎症反应、过敏反应等 生理过程。
免疫系统的组成
非特异性免疫
包括皮肤、黏膜等天然屏障,以 及吞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免 疫细胞。
特异性免疫
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涉及 抗原识别、抗体产生和细胞介导 的免疫应答等。
免疫系统的进化
பைடு நூலகம்
先天免疫
指个体出生时即具备的、不针对特定病原体的防御能力。
抗原与抗体的结合是高度特异性的,即一种抗体只能结合一种特定的抗原。这种特异性的 识别机制依赖于抗体和抗原的精细结构,包括氨基酸序列、空间构型和化学基团等。
结合方式
抗原与抗体的结合是可逆的,通常由疏水相互作用、氢键、离子键等多种作用力共同维持 。这种可逆性使得抗原和抗体可以在体内进行结合和解离,从而实现免疫应答的调节。
抗体的结构与功能
结构
抗体是一种由浆细胞分泌的免疫球蛋 白,具有Y形的立体构型。抗体的轻 链和重链通过铰链区连接,形成两个 抗原结合位点。
功能
抗体的主要功能是识别和结合特异性 抗原,通过与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 物,进而发挥抗感染、抗毒素、调节 免疫应答等多种生物学效应。
抗原与抗体的相互作用
识别机制
不同免疫细胞间通过细胞信号分子相 互影响,共同调节免疫应答。
自身调节
免疫系统内部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 以维持免疫应答的稳定。
04
免疫失调与疾病
自身免疫病
常见类型
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 狼疮、硬皮病等。
症状
关节疼痛、皮疹、发热、乏力 等。
自身免疫病定义
由于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或器 官产生过度反应,导致组织损 伤或功能紊乱的疾病。

高中生物免疫调节教学精品PPT课件

高中生物免疫调节教学精品PPT课件
17
体液免疫
3)效应阶段: 浆细胞
合成和分泌
抗体 + 抗原
特异性免疫反应
抗体与病原体 结合,抑制其 繁殖或对人体 细胞的黏附
抗体与抗原结合, 使其形成沉淀或细 胞集团,进而被吞 噬细胞吞噬消化
18
体 液 免 疫
19
抗原
直接刺激
吞噬细胞 传递 T细胞 传递
(摄取、处理)
抗体
合成 分泌
浆细胞
B细胞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
1
你知道手上有多少细菌吗
一双未洗过的手上最多有80万个细菌 一克指甲垢里藏有38亿个细菌 将手洗干净还有182种细菌
2
第四节 免疫调节 (第一课时)
3
免疫是什么
• 免疫-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
识别“自己” 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排除“非己”
“非己”来自两个方面: (1) 外来的入侵者:侵入身体的各种病原体,包括:细菌、 真菌、病毒等。 (2)“变坏的”自身细胞:自身衰老、死亡、损伤、 癌变的细胞
化学本质:蛋白质 分布:血清(主要)、组织液、外分泌液(如乳 汁)中。 特点: 特异性(与刺激该抗体产生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6
淋巴因子:由一系列的T细胞产生 作用:增强免疫效应 溶菌酶:能水解致病菌中黏多糖的碱性酶
7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组成
皮肤和黏膜对病菌的阻挡作用 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 8
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叫抗原
举例:病毒、细菌等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异体的组 织和细胞等
抗原可以来自体外,也可来自自身(如自身的癌细胞,衰老、 损伤的细胞等)
14

新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免疫调节》 (共34张PPT)学习演示PPT课件

新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免疫调节》 (共34张PPT)学习演示PPT课件

效应T细胞与靶 细胞接触,使靶 细胞破裂.
相互关系
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细胞免疫 是基础。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
既各自有独特的作用,又可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
抗原类型
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方式
细菌外毒素
体液免疫
结核杆菌、麻风杆菌 等胞内寄生菌
病毒感染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与免疫有关的细胞及其功能
• 抗体的化学本质: 球蛋白
• 抗体的性质: 特异性
抗体
效应B淋巴细胞
抗体立体模式图
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示意图
• 抗体的形成: 抗原
B细胞
浆细胞
合成
抗体
分泌
• 抗体的分布:
1)血清(主要) 2)组织液、淋巴液及外分泌液 (如:乳汁)
特异性免疫类型
抗原
进入人体
被体液中相应 的抗体消灭
体液免疫
被相应的 免疫细胞消灭
小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 三个阶段:
感应阶段 反应阶段 效应阶段
识别、处理 和呈递抗原
B细胞、T 细胞增殖分 化,并形成 记忆细胞
抗体、效应 T细胞和淋 巴因子发挥 免疫效应
(五)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别
项目 作用对象
体液免疫
抗原
细胞免疫
靶细胞
产生效应 细胞
效应B细胞
效应T细胞
产生效应 浆细胞产生抗体 方式 与抗原结合
第4节 免疫调节
问题探讨
生命体作为一个开放系统,也随时可能受到细 菌、病毒的入侵,体内自身也可能产生衰老、破损、 死亡、异常的细胞。
这些变化是否会影响稳态的维持呢? 这时,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能发生作用吗? 那该生命体又该如何应对呢?

新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免疫调节》 (共30张PPT)学习演示PPT课件

新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免疫调节》 (共30张PPT)学习演示PPT课件

扁桃体 淋巴结病毒,为什么凯瑟琳没有生病? 为什么骨髓移植能治疗SCID,骨髓与免疫系统有什么关系?
大卫的免疫系统缺乏的是第几道防线?
(一)体液免疫
Q1、什么是抗原、抗体? Q2、抗体怎么产生的? Q3、最终抗原如何被消灭?
12
(一)体液免疫
抗体与抗原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紧密接触后能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破裂死亡。
例如:细菌、病毒等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等。
Q3、最终抗原如何被消灭?
C、②③④⑤
D、②④⑤
是不是免疫能力越强越好呢?
当然不是
过 敏 反 应





类 风 湿










快速判断
小试牛刀
1、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免疫中起作用。 (× )
靶细胞裂 释放 解死亡
沉淀或 细胞集团
抗原
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 骨髓、胸腺、扁桃体、脾、淋巴结
生 集中
免 成 分布 吞噬细胞
疫 系 统
免疫细胞
T淋巴细胞 迁移到胸腺中成熟

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在骨髓中成熟
免疫活性物质 淋巴因子、 抗体、 溶菌酶等
Q7、切除胸腺(或者先天胸腺发育不良)后对人
体免疫的影响是什么?
靶Q8细、胞骨裂髓解遭,到抗破原坏释后放对,人进体入免体疫液的造被影体响液血是免什疫干么清?除细。胞不能产生,其他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
Q2、抗体怎么产生的?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吞噬细胞)都不能产生,故特异性免疫完全丧失,非特异性
免疫也受到影响。但输入造血干细胞,细胞免疫恢复。 靶细胞裂解,抗原释放,进入体液被体液免疫清除。

新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免疫调节》 (共29张PPT)学习演示PPT课件

新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免疫调节》 (共29张PPT)学习演示PPT课件

系 统
(发挥免疫
作用的细胞) 淋巴细胞

Thymus
B细胞 在骨髓中成熟
Bone marrow

免疫活性物质 ——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人体是怎样通过免疫系统来有 效地抵抗病原体?
①、机体存在几道防线? ②、每道防线中参与进来的细胞或物 质有哪些?
性 (2)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记忆细胞增殖、分化而形成.
图中细胞Ⅰ、细胞Ⅱ、细胞Ⅲ代表的分别是B细胞、效应B细胞和效应T细胞.
(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溶菌酶使细菌裂解 免疫系统如何识别“自己”?
免 广义上:机体依靠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并排除“非己”,以维持机体稳态平衡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
应将其消灭。 ②、每道防线中参与进来的细胞或物质有哪些?
狭义上:人体对病原体(病菌、病毒) 和有害物质的抵抗力.
如果太爱干净,使我们无法经常接受抗原的刺激,因而体内的抗体种类和数量都相对较少,抵抗力也就较弱.
3、艾滋病患者如不进行治疗,大约能生存几年?
3、艾滋病患者如不进行治疗,大约能生存几年?
更快、更多、更强 二次免疫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先天遗传的,不针对哪一种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具有防御作用.
因各种感染而死亡,但大卫却活了12年,原因是 2、浆细胞有哪些来源?
(1)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而形成 ; 主要由淋巴细胞(B细胞和T细胞)起作用.
(1)B细胞医接受抗生原刺将激后他,增殖安、分置化而在形成一; 个特制的无菌隔离室中,连食
物也需要严格消毒。遗憾的是,在他12岁那年因

新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免疫调节》 (共30张PPT)学习演示PPT课件

新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免疫调节》 (共30张PPT)学习演示PPT课件
组成: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骨髓
吞噬细胞
免 疫 系 统
免疫细胞
T细胞
(作发用挥的免细疫胞)(位淋于巴淋巴细液胞、
血液和淋巴结中)
B细胞
来源于脊髓造血干细胞, 在胸腺中分化 成熟
来源于脊髓造血干细胞, 在脊髓中分化成熟
概念: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 生
免疫活性物质 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组成: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1. 自身免疫病
• 概念: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人体免疫系统异常敏感、 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 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就是自身免疫病。
• 举例:1)风湿性心脏病 2)类风湿性关节炎 3)系统性红斑狼疮
2. 过敏反应
• 过敏原: 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过敏原。
• 举例: 花粉、动物皮屑、粉尘、药物、鸡鸭鸽
另外,还有外分泌腺分泌的化学物质的抗菌作用。 如:泪腺—乳酸;胃腺—胃酸等。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溶菌酶的作用
吞噬细胞的作用
控制、清除功能
概念: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 被抗原 侵入的 组织细胞 ③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叫免疫缺陷症。 与免疫有关的细胞及其功能: 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过敏原。 关于吞噬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B.吞噬细胞只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C.吞噬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 B、细胞免疫主要消灭侵入人体细胞内部的抗原 A.有全部的细胞免疫能力 B.丧失一切免疫能力 ( ) 7.下列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 分布:血清、组织液、淋巴 来源于脊髓造血干细胞,在脊髓中分化成熟 组成: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骨髓 二次免疫特点:比初次免疫反应更快,更强,抗体更多,患病程度轻且病程短 ①对外毒素体液免疫发挥作用 与免疫有关的细胞及其功能: C.有全部的体液免疫能力 D.保留部分体液免疫能力 分布:血清、组织液、淋巴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高中生物《第二章 第四节 免疫调节》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第二章 第四节 免疫调节》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3
免疫缺陷病的种类: 1.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缺陷病。 2.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由于疾病和其它因素引起性免疫缺陷综 合症的简称,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俗称艾滋病病毒)引起的致死性 传染病。
AIDS:
HIV:
Acquired(获得的) Human(人类) Immune(免疫力) Immunodeficiency(免疫力缺乏) Deficiency(缺乏) Syndrome(症) Virus(病毒)
免疫系统正是通过它的防卫功能、监 控和清除功能,实现它在维持稳态中的作 用。一旦免疫系统出现障碍,机体的内环 境就会受到破坏,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免疫 系统疾病。
六 免疫学的应用
免疫学应用在三个方面:
1.免疫预防 2.免疫治疗 3.器官移植
免疫预防:
预防接种:利用人工制备的各种免疫制 剂使个人和人群产生对疾病的特异性免 疫。
特点:先天的遗传的,不针对哪一种病原体,对多 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非专一性)
三、免疫的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 (先天免疫) 来源:人类在长期进化的过程 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天然防 御功能。 特点:是先天遗传的,不针对 哪一种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 都有防御作用。(非专一性)
来源:是人在出生以后才产生的。
• 抗体的形成: B细胞 抗原 浆细胞
(效应B细胞)
合成
分泌
抗体
• 抗体的分布:
1)血清(主要) 2)组织液及外分泌液
• 抗体的成分: 球蛋白
特异性免疫类型
抗原
进入人体
被体液中相应 的抗体消灭
体液免疫
被相应的 免疫细胞消灭
细胞免疫
阅读书本37页“体液免疫”部分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3-2.4生物必修3课堂教学课件—免疫调节①

3-2.4生物必修3课堂教学课件—免疫调节①
高中生物必修3 ※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4节 免疫调节①
2013-8-17
主要 内容
免疫系统组成; 免疫系统功能概况;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病理性免疫反应; 免疫学应用。
2013-8-17
免 疫 系 统 组 成 概 述
免疫系统
骨髓(Bone marrow)
突破概念
•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HC):一类与抗原
提呈密切相关的、细胞表面的穿膜糖蛋白。可分为 Ⅰ和Ⅱ两种类型,其膜外部分的肽链折叠为免疫球
蛋白结构域样的立体结构,能与抗原衍生的肽段结
合,为适当的T细胞所识别。 • 功能 :1.参与对抗原的处理和提呈。2.约束免疫细 胞相互作用 。 3.辅助T细胞的活化。 4.在移植排斥 反应中起作用。
作用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类: – 淋巴细胞 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 • T细胞、B细胞有特异性抗原受体,接受抗原刺激后 能发生活化、增殖和分化,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故称免疫活性细胞。 – 单核-巨噬细胞 – 其他免疫细胞 • 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肥大 细胞及血小板等。
造血干细胞及其分化
• 具有免疫原性 (特异性与免疫细胞抗原受体间的相互作用 )和免疫反应性 (与抗体或效应T细胞受体分子间的相互 作用)。 • 主要包括:①异种物质:如病原微生物、异种动物血清 、细菌外毒素等。②同种异体物质:如ABO血型抗原、 组织相容性抗原等。③自身抗原:变性的自身物质,或 自身隐蔽成分。
突破概念
突破概念
• 抗体 (antibody,Ab): 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
细胞所分泌的,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称为
抗体。
• 细胞因子(cytokine,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K ):由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

高中生物人教版《免疫调节》课件分析ppt1

高中生物人教版《免疫调节》课件分析ppt1
接种了疫苗的人体内有了相应 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当传染病的病 原体侵入体内时,就能迅速产生大 量的效应细胞和抗体将病原体清除, 从而避免传染病的发生。
人教版《免疫调节 》PPT课件3
人教版《免疫调节 》PPT课件3
2、免疫治疗
用人工标记的抗体检测组织中的抗原,帮助 人们发现并杀死抗原。
人教版《免疫调节 》PPT课件3
问题探讨
能使人生病的细菌、病毒等几乎无处不在,我 们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处在病原体的包围之中。但是, 通常情况下,我们却并未感到不适。
1、神经系统能够感觉到病原体的存在吗? 人体能够靠反射对病菌或病毒作出反应吗?
神经系统感觉到病原体存在一般是在有了病 理反应之后。在病菌或病毒刚进入人体时, 靠反射不能对其作出反应。
2、人体能靠激素而直接杀灭病原体吗? 不能 3、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吗?会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四节 免疫调节
免疫,是生物有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 性生理功能。通过免疫,生物有机体能识 别“自己”,排除“非己”以维持内环境 的平衡和稳定!
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 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骨髓
人教版《免疫调节 》PPT课件3
2、类型
(1)先天性免疫缺陷病:遗传因素引起,病人免 疫力低下,对疾病抵抗力差。
如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伴湿疹血小板减少 的免疫缺陷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等。
(2)后天性免疫缺陷病:疾病或其他因素 (如营养不良、感染、药物、肿瘤、手术、 外伤、烧伤、脾切除等。)引起,病人丧 失部分或全部的免疫能力。又称获得性免 疫缺陷病。 艾滋病是后天性免疫缺陷病的典型病例。
(3)免疫缺陷病
1、概念:机体的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 不能有效抵抗抗原的感染而引起的疾病。

免疫调节(高中生物课件)

免疫调节(高中生物课件)
(A )
A、有些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产生浆细 胞
B、抗体由B细胞直接分泌的
C、抗体一般都是直接将入侵的病菌杀死
D、记忆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形成大量 的记忆细胞
即除浆细胞
思考:在免疫反应中,能增殖 分化的细胞有哪些?
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 (B/T)
课堂练习
1、下列不属于免疫器官的是D( )
A、脾
B、淋巴结
C、扁桃体
D、肝脏
2、下列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ACD )
A、抗体
B、抗原 C、淋巴因子
D、溶菌酶
E、淋巴细胞
3、特异性免疫的物质基础不包括D( ) A、免疫器官
抗体
产生 抗体
与抗原 特异性 结合
识别抗 原
当病原体进入细胞内能 不能靠体液免疫来清除呢?
为什么?
抗原
二次免疫

激少
吞噬细胞
数 直
应 阶
(摄取处理)
接 刺

传递抗原
记忆T细胞 小部分分化 T细胞
增殖 分化
入侵组织细胞
(宿主细胞、靶细胞)
反 应 阶

迅速增殖分化
效应T细胞


胞 免 疫
释放淋巴因子


效 应 阶 段
(一)体液免疫
在体液免疫中 产生淋巴因子的是: T细胞 产生抗体的是: 效应B细胞/浆细胞
吞噬 细胞
记忆 T细胞 B细胞 B细

功 能
识别、摄取处 理、传递抗原,
最终吞噬消化 抗原
在抗原和淋
产生淋巴 巴因子的作 因子、 用下增殖、
分化 、识别
保持对 抗原的 记忆、 识别抗原效应 B细胞

新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免疫调节》 (共23张PPT)学习演示PPT课件

新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免疫调节》 (共23张PPT)学习演示PPT课件
有倒流现象。
如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伴湿疹血小板减少 患者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活动
通过免疫,生物有机体能识别“自己”,排除“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1起源: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的免疫缺陷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等。 能使人生病的细菌、病毒等几乎无处不在,我们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处在病原体的包围之中。
(如营养不良、感染、药物、肿瘤、手术、 但是,通常情况下,我们却并未感到不适。
)引起,病人丧失部分或全部的免疫能力。 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外伤、烧伤、脾切除等。)引起,病人丧 供者器官会与受者的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导致器官移植失败。
共同特点是:由于对各种病原体的易感性增加,患者出现反复的、持续的、严重的感染,如气管炎、肺炎、中耳炎、化脓性脑膜炎、 脓皮病,甚至于恶性肿启的发病率比同龄正常人高100~300倍。
问题探讨
能使人生病的细菌、病毒等几乎无处不在,我 们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处在病原体的包围之中。但是, 通常情况下,我们却并未感到不适。
1、神经系统能够感觉到病原体的存在吗? 人体能够靠反射对病菌或病毒作出反应吗?
神经系统感觉到病原体存在一般是在有了病 理反应之后。在病菌或病毒刚进入人体时, 靠反射不能对其作出反应。
2、免疫治疗
用人工标记的抗体检测组织中的抗原,帮助 人们发现并杀死抗原。
3、器官移植
概念:医学上把用正常器官置换丧失功能
共同特点是:由于对各种病原体的易感性增加,患者出现反复的、持续的、严重的感染,如气管炎、肺炎、中耳炎、化脓性脑膜炎、
的器官以重建其生理功能的技术。 脓皮病,甚至于恶性肿启的发病率比同龄正常人高100~300倍。
导致器官移植失败。必须抑制受体的免 第一次接触过敏原后,能发生过敏反应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当堂检测
课时作业
2.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当堂检测
课时作业
[问题思考] 1.淋巴细胞的最初起源是什么? 提示:骨髓造血干细胞。知Leabharlann 点一知识点二当堂检测
课时作业
提示
2.泪液、胃液和唾液都含有杀菌物质,它们属于第几道防线?
提示:泪液、唾液和胃液等不是体液的组成成分,因此不属于第二道防 线而是属于第一道防线。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当堂检测
课时作业
提示
3.免疫活性物质都由免疫细胞产生吗? 提示:不是。例如唾液腺、泪腺细胞都可产生免疫活性物质溶菌酶。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当堂检测
课时作业
提示
4.溶菌酶属于第几道防线?
提示:溶菌酶若在唾液中杀菌则为第一道防线,若在血浆中杀菌则为第 二道防线。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当堂检测
课时作业
B 细胞 、记忆细胞。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
③能识别抗原的物质:□20 抗体 。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当堂检测
课时作业
[问题思考] 1.结合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分析吞噬细胞参与了哪些防线 呢?
提示:第二道、第三道防线。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当堂检测
课时作业
提示
2.如果把 T 细胞完全摧毁,免疫功能会不会全部丧失?
2.体液免疫 (1)体液免疫:B 细胞主要靠产生抗体与病原体“作战”的方式。 (2)免疫过程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当堂检测
课时作业
(3)记忆细胞与二次免疫应答
①记忆细胞特点: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保持对这种抗原的□09
记忆 。
②二次免疫反应:当相同□10 抗原 、再次入侵时,□11 记忆 细胞能迅速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当堂检测
课时作业
(2)免疫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 ①吞噬细胞等 ②淋巴细胞
T细胞:□06 骨髓中产生,□07 胸腺中成熟 a.种类□08 B细胞:□09 骨髓中产生和成熟 □ b.位于: 10 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 中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当堂检测
课时作业
(3)免疫活性物质
□ 组成: 11 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 等。 □ 来源: 12 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 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提示
典题分析 题型一 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比较 [例 1] 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非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的 B.非特异性免疫能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 C.体液中的溶菌酶杀灭病菌属于特异性免疫 D.非特异性免疫出现快,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出现慢,作用范围 小,针对性强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当堂检测
课时作业
[解题分析] 非特异性免疫是经过漫长的进化形成的,先天具有的,能 够遗传给后代,A 正确;非特异性免疫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B 正确; 非特异性免疫的防线如皮肤、吞噬细胞遍布全身,出现快、作用范围广,但 强度较弱,而特异性免疫是由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对某种病原体发挥作用, 所以作用范围小、出现慢,但针对性强,D 正确;体液中的溶菌酶为第二道 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 错误。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当堂检测
课时作业
题型三 体液免疫的过程 [例 3] 下图代表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Ⅰ、Ⅱ均能识别抗原 B.在①和⑨所在的阶段中可能有吞噬细胞的参与 C.免疫过程⑥比⑦要慢,免疫效应⑥比⑦要强 D.图中免疫活性物质是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
[答案] C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当堂检测
课时作业
解析
答案
知识点二 体液免疫
知识梳理
1.抗原和抗体
(1)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01 特异性免疫 反应的物质。
特点:大分子性、异物性、特异性。
(2)抗体:机体受到抗原刺激产生的□02 专门 抗击这种病原体的□03
蛋白质 。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当堂检测
课时作业
[答案] C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当堂检测
课时作业
解析
答案
知识拓展 1.免疫细胞的起源与分化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当堂检测
课时作业
2.解读免疫活性物质 (1)抗体是浆细胞分泌的球蛋白,与其合成、加工、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血浆、组织液和 外分泌液(乳汁)中。 (2)淋巴因子种类较多,其化学本质有的是蛋白质,也有的是糖蛋白(干扰 素);由 T 细胞分泌的有些淋巴因子作用于 B 细胞,属于信息分子,作用后 被灭活。 (3)溶菌酶是由淋巴细胞或其他细胞(如唾液腺细胞、泪腺细胞)分泌的蛋 白质,能溶解细菌的细胞壁,在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均起作用。
增殖分化,形成□12 浆细胞 ,快速产生大量□13 抗体 。
③二次免疫的特点:□14 反应迅速 、□15 产生的抗体多 、□16 可大
大降低患病程度 。可用下图表示: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当堂检测
课时作业
总结:
①能产生抗体的细胞:□17 浆细胞 。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当堂检测
课时作业
②能识别抗原的细胞: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18 T 细胞 、□19
免疫调节(Ⅰ)
[学习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其在维持稳态中的功能。2.概述人 体的三道防线和体液免疫的过程。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当堂检测
课时作业
知识点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防卫功能
知识梳理
1.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
组成:□01 骨髓 、□02 胸腺 、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作用:免疫细胞□03 生成 、□04 成熟 或□05 集中分布 的场所。
提示:不会,非特异性免疫会保留,体液免疫会保留一部分,原因是可 以通过抗原直接刺激 B 细胞和记忆细胞进而产生浆细胞。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当堂检测
课时作业
提示
3.在体液免疫中,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抗体能彻底清除抗原吗?
提示:不能,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只是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 体细胞的黏附,抗原与抗体结合后会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最终需要吞噬细 胞吞噬消化。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当堂检测
课时作业
提示
典题分析 题型二 免疫细胞的起源 [例 2] 下列关于人体淋巴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细胞包括 B 细胞、T 细胞 B.B 细胞和 T 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 C.能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 B 淋巴细胞直接分化形成 D.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 T 细胞可参与体液免疫,产生淋巴因子 [解题分析] 产生抗体的细胞为浆细胞,可以由 B 淋巴细胞或记忆 B 细 胞分化而来,C 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