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项目联建及其法律风险防范
房地产参建联建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房地产参建联建的法律风险及防范房地产开发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城市规划区内的国有土地上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房屋建设,进而转让房地产开发项目,或者销售、出租商品房的行为。
近些年来,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在房地产开发实践中,房地产企业进行参建、联建的现象非常普遍。
房地产开发商选择参建、联建的原因无非是由于资金、土地等条件的限制。
其情形大体有两种:(1) 有土地使用权而自有资金不足,故吸收其他单位投资联合开发;(2) 有资金但无房地产建设计划,或是为了省略立项,而以参建形式参与其他单位的房地产开发项目。
不过,如果参建、联建行为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常常容易引发纠纷以至诉讼,导致当事人经济目标不能达成,还造成讼累。
房地产参建、联建中存在着许多法律上的风险。
事实上,撇开恶意欺诈行为而言,现在的大量房地产参建、联建纠纷、诉讼往往都是因为房地产开发企业本身在运作过程中未尽量规避法律风险而造成的。
因此,作为房地产开发主体,只有清楚参建、联建存在的相关法律风险,规范运作,才可能尽量规避防范风险,减少纠纷的发生。
一、参建、联建主体的风险及防范1995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施行。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区国有土地(以下简称国有土地)范围内取得房地产开发用地的土地使用权,从事房地产开发、房地产交易,实施房地产管理,应当遵守该法。
该法明确规定了房地产开发经营者必须具备相应的资格条件。
该法第29条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从事房地产开发和经营的企业。
设立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有自己的名称和组织机构;(2)有固定的经营场所;(3)有符合国务院规定的注册资本;(4)有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5)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按照1998年国务院第248号令《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的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除必须具备上述条件外,还必须依法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企业法人登记,取得企业法人资格;然后到登记机关所在地的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备案,由其核发房地产开发资质证书。
房地产项目合作开发及法律风险防范

房地产项目合作开发及法律风险防范一、房地产项目合作开发模式的选择存在三种典型的合作模式:1、合同型合作开发模式。
是指出地方在不转让土地使用权的前提下以合作项目的土地使用权作为投资、投资方以现金等作为投资,双方以签订合作开发合同的方式来合作开发房地产项目。
即一方出地、一方出资,通过合同约定享有权利和义务,但是土地不转移过户,出资方也不办理土地加名,所有开发手续均以出地方名义办理。
优点在于省去了土地过户的复杂手续。
缺点在于,对于投资方来说,不加名字,土地方如违约,权利难以得到保障。
2、联建型合作开发模式。
是指一方提供土地使用权,另一方提供资金和技术,双方共同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及合建审批手续,投资方办理土地的加名手续,房地产开发以共同名义进行,双方共同负责建设施工,并按合同约定比例共享利益、共担风险。
优点是一定程度上保障投资方对土地的控制和权益。
缺点,此种模式要求一方具有房地产开发资质,并需要办理土地更名和合建审批手续,手续复杂,获批准难度大。
3、法人型合作开发模式。
是指出地方以合作项目的土地使用权出资,投资方以现金等出资共同组建一个项目公司来合作开发房地产项目。
此种模式,项目公司是独立法人,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独立于合作各方。
合作各方通过合资合同、公司章程等约定权利、义务,责任明确,且是有限责任,法律风险相对较小,后续股权易于转让。
缺点,土地需要过户至项目公司,具有一定手续和费用。
二、房地产项目合作开发的主要法律风险1、合作主体经营资格不合法的法律风险。
要求合作各方中至少有一方具有房地产开发经营资格,这影响合作合同效力。
若双方均不具有房地产开发经营资质,合同无效。
各方将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风险,包括交易成本及各项财产损失等。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法释[2005]5号)(简称“法释[2005]5号解释”)第十五条规定“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的当事人一方具备房地产开发经营资质的,应当认定合同有效。
地产合作开发项目风险防范措施

地产合作开发项目风险防范措施地产合作开发项目,听起来就很“高大上”,对吧?一想到这个,就会有一堆的数字、合同、法律条款,甚至还要考虑到土地、资金、市场等等这些个让人头疼的事儿。
哎呀,真是压力山大!你可能会想,咱们也就是想搞个项目,结果弄个地产合作开发,搞得这么复杂,实在是有点儿让人抓狂。
但不管怎么说,咱们不能被这些事儿吓倒,要做好风险防范,别等到事儿出了问题,才后悔没早做准备。
首先啊,你得了解,这种项目一开始就像是一块大蛋糕,大家都想分一块,大家都想着能从中赚点儿钱。
但蛋糕切开后,谁吃得多,谁吃得少,闹起来可就不好了。
所以说,合作伙伴的选择特别关键,真心要选那些靠谱的人。
你别看他们嘴巴甜,说得比谁都好听,真正要让他们出钱出力,这时候才能见真章。
那些看起来很“和气”的人,说不定最后暗地里会搞点儿小动作,搞得你焦头烂额。
所以,你得做足功课,了解对方的背景,最好再跟一些做过地产的朋友聊聊,听听他们的建议。
要是对方的资质不太行,或者过去的项目做得稀烂,那就得小心了,咱们可不能和这种“水货”一起吃饭。
资金问题最是关键,别以为钱能一下子解决一切,那可是得一分一毫算清楚的事儿。
项目没资金,那就是空谈。
你要提前把资金来源搞清楚,千万别等到需要动工时才发现,资金链断裂,那可真是哭都来不及。
合作开发,大家的钱加起来,不是说一拍脑袋就能解决。
要确保每个环节的资金都有保障,别被中途“卡住”。
特别是对于那些想偷懒的伙伴,别觉得他们一开始答应的好,最后可能因为各种理由,拖延不付款,搞得你自己背负了大笔贷款,简直是自掏腰包。
投资者要拿得起,承担得起,别到时候全是你的负担,最后啥也没捞着。
法律风险可不能忽视。
听我说,合同条款得写得清清楚楚,不能含糊其辞。
尤其是涉及到土地使用权、产权分配等等这些问题,千万不要想着“大家有个默契”,这种事儿可不能靠默契解决。
你说你们合作很愉快,关系好得不得了,谁知道未来会发生啥?房子卖了,结果谁拿了大头,谁又拿了小头,结果闹得不愉快,闹到法院去,谁吃亏?当然是你!合同里每个细节都得考虑到位,特别是分工、收益和责任要分得清清楚楚。
房地产开发法律风险防范

房地产开发法律风险防范房地产开发法律风险防范一、前言房地产开发是一个复杂而具有潜在风险的领域。
在进行房地产开发项目时,开发商需要充分了解相关法律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合法合规。
本将详细介绍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并提供相应的防范措施,供开发商参考。
二、土地获取与使用1.土地获取1.1. 土地出让合同的审查在与国家土地管理部门签订土地出让合同之前,开发商必须仔细审查合同的内容,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完整性。
详细检查土地权属、用途、面积等相关信息,防范可能存在的土地纠纷风险。
1.2. 土地拍卖或招标对于通过土地拍卖或招标取得土地的开发项目,开发商应充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拍卖或招标程序,确保取得的土地合法有效。
1.3. 农用地转用如果开发商需要将农用地转用为建设用地,必须遵守农用地转用手续,并确保取得相关批文和手续,以免因未经批准的农用地转用而导致法律风险。
2.土地使用2.1.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开发商在进行房地产开发项目前,需要获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包括土地用途、建筑面积、容积率等详细规划要求。
未获得规划许可就进行开发,将面临违法建设的法律风险。
2.2. 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开发商在与土地使用权出让机构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时,应仔细核实合同的条款,包括土地使用期限、使用权转让等内容,以防止合同漏洞和争议。
2.3. 土地使用权确权和登记开发商应及时办理土地使用权确权和登记手续,确保土地使用权的合法性、完整性和稳定性。
三、前期开发准备1.项目规划与设计1.1. 规划审批开发商在进行项目规划时,需要依法取得相应的规划审批手续,包括规划许可证、详细规划方案审批等。
未经规划审批的项目规划将面临法律风险。
1.2. 设计方案审批开发商应确保项目的设计方案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并获得设计方案审批批文,以保证项目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2.融资与资金管理2.1. 融资合同开发商在进行融资活动时,必须与金融机构签订融资合同,明确双方权益、缴款期限、利息率等条款,防范可能的融资风险。
房地产投资的法律风险与防范

房地产投资的法律风险与防范房地产投资是一项高风险的投资活动,在此过程中,投资者需要了解和有效管理所面临的法律风险。
本文将重点探讨房地产投资所涉及的法律风险,并提供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合同风险房地产投资中的合同风险主要涉及到买卖合同、租赁合同和借款合同。
在签订合同时,投资者应认真审查每个条款,并确保明确规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同时,合同中的条款必须合法有效,不得违反相关法律法规。
为了防范合同风险,投资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选择可靠的合作伙伴:与有信誉和经验的房地产开发商、经纪人或律师合作,确保所签订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
2. 委托专业人士审核合同:聘请专业的房地产律师或律师事务所帮助审核合同,确保合同内容符合法律规定,并保护投资者的权益。
3. 遵守合同约定:投资者应严格履行合同中的义务,并定期进行合同履行的检查和评估,确保双方按照约定执行合同。
二、产权纠纷房地产投资中常见的法律风险之一是产权纠纷。
投资者需要确保所购买的房产具有清晰的产权,并能够在法律上获得保护。
以下是防范产权纠纷的建议:1. 谨慎选择房产:在购买房产前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确保房产的产权状况清晰,不存在任何纠纷。
2. 验证证件和手续:核实卖方所提供的产权证件和相关手续的真实性,确保其合法有效。
3. 要求法律支持:在购买房产前,聘请律师开展法律尽职调查,确保所购买的房产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三、法律法规变化房地产投资领域的法律法规常常发生变化,投资者需要时刻关注并了解最新的法规要求。
以下是防范法律法规变化风险的方法:1. 定期更新法律知识:投资者应保持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关注,并定期了解最新的法律变化。
2. 寻求专业咨询:当法律法规发生变化时,投资者可以咨询专业的律师或房地产顾问,以了解如何适应和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
四、税务风险房地产投资涉及到复杂的税务问题,投资者需要合理规划和管理税务风险。
以下是一些防范税务风险的建议:1. 深入了解税法:投资者需要了解相关的税法规定,合理利用各种税收减免政策,并遵守税务申报和缴纳的法律义务。
房地产开发中的『全部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

房地产开发中的『全部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一、项目收购中的法律风险
(一)直接收购项目方式
(二)通过收购项目公司的股权间接收购项目方式
二、项目转让中的法律风险
(一)、项目直接转让
(二)、项目公司转让
三、项目转让的变通方式
1、增资扩股方式
2、阶段性股权融资方式
3、商品房包销方式
4、承包方式
四、合作开发法律风险
(一)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的表现形式
(二)合作开发的特征和种类
(三)、合作开发的风险及防范
五.施工阶段的法律风险与对策
一.黑白合同的法律风险与对策
二.开发商该如何约定垫资施工
三.工程未经验收合格,提前交付使用的
风险
四.警惕施工合同中的默示条款,避免不
作为而产生的法律风险
六.销售阶段的法律风险与对策
1.阶段性保证的常见做法
2.销售广告、宣传资料过于具体而与事实
不符的风险
3.售后包租的风险
七.物业管理的法律风险与对策。
房地产项目联建及其法律风险防范

房地产项目联建及其法律风险防范敬启者:接受委托,现就贵单位咨询房地产项目联建及法律风险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提出如下分析意见,供领导决策参考。
一、联建的法律概念及有关法律规定联建一般意义上是指一方提供土地使用权,他方提供资金,双方进行合作建房,并对建成后的房地产共同经营管理或进行利益分配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二十七条:“依法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可以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作价入股,合资、合作开发经营房地产.”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十四条规定,“本解释所称的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是指当事人订立的以提供出让土地使用权、资金等作为共同投资,共享利润、共担风险合作开发房地产为基本内容的协议.”第十五条规定:“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的当事人一方具备房地产开发经营资质的,应当认定合同有效。
当事人双方均不具备房地产开发经营资质的,应当认定合同无效.但起诉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取得房地产开发经营资质或者已依法合作成立具有房地产开发经营资质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应当认定合同有效。
”因此,通过联建方式进行房地产开发是具备法律依据的,为合法有效的房地产开发方式。
二、联建的具体形式根据目前联建的实际操作方式,联建的具体形式包括如下几种:(一)房屋合建双方共同提供建设用地,共同出资,共同办理建房审批手续,共同负责建设施工,房屋竣工后,双方按照合同的约定共同取得或分别取得竣工房屋的产权,办理产权登记。
此类模式的特点为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享利益、共担风险。
(二)房屋联建此为真正意义的联建模式,即:一方提供建设用地,另一方出资,双方办理了土地出让及合建审批手续,共同负责建设施工,双方按照合同约定的投资比例共享利益,共担风险。
房屋联建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房屋联建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共同投资、共同建设、共同拥有、共同使用、共同受益的一种房屋建设方式。
房屋联建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屋联建现象日益增多。
然而,房屋联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法律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就房屋联建的法律后果进行探讨。
二、房屋联建的法律关系1. 主体关系房屋联建的主体包括:联建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等。
联建人是指共同投资、共同建设、共同拥有、共同使用、共同受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施工单位是指承担房屋联建施工任务的单位。
监理单位是指对房屋联建工程进行监督检查的单位。
设计单位是指承担房屋联建工程设计任务的单位。
2. 权利义务关系(1)联建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联建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主要包括:①共同投资:联建人按照约定比例共同投资,承担房屋联建的相关费用。
②共同建设:联建人共同参与房屋联建的建设过程,包括设计方案、施工进度、质量监督等。
③共同拥有:房屋联建完成后,联建人按照约定比例共同拥有房屋。
④共同使用:联建人按照约定比例共同使用房屋。
⑤共同受益:房屋联建完成后,联建人按照约定比例共同享有房屋的收益。
(2)联建人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联建人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主要包括:①施工单位:按照合同约定,完成房屋联建的施工任务,保证施工质量,按期交付工程。
②监理单位:对房屋联建工程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③设计单位:按照合同约定,完成房屋联建的设计任务,保证设计质量。
三、房屋联建的法律后果1. 合同纠纷房屋联建过程中,由于联建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复杂,可能导致合同纠纷。
例如:(1)投资纠纷:联建人之间对投资比例、投资方式等存在争议。
(2)建设纠纷:联建人对设计方案、施工进度、质量监督等存在争议。
(3)交付纠纷:施工单位未按期交付工程,或者房屋质量不符合约定。
合作建房的法律风险与防范范文

合作建房的法律风险与防范(一)背景及特点1、背景介绍:对于房地产开发而言,土地和资金都是必不可少的资源,缺了任何一个,都无法启动房产项目的开发。
但实际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往往出现一方拥有土地使用权但缺乏资金或一方资金充足但没有土地使用权的窘境,于是合作建房便应运而生。
合作建房作为促成资金和土地有效结合的纽带,盘活了诸多房地产项目,对房地业的发展功不可没。
但从目前的操作现状来看,因合作建房引发的纠纷也不在少数,且该类纠纷一旦发生,往往标的数额巨大,案情错综复杂、涉及面广。
因此,探讨降低合建过程中的法律风险有着实际意义。
2、合作建房纠纷,有的是以合资、合作经营房地产纠纷或联建纠纷名义出现的,该类纠纷与其他房地产纠纷相比具有下列特点:(1)性质不易确定。
司法实践中,有的名为合作建房,实际表现为非法借贷、劳务合作、系预付租金的房屋租赁关系、纯属土地使用权转让、有保底条款的协作性联营、纯项目转让等各种法律形式。
(2)主体呈现多元化。
参与合作建房的除拥有房地产开发资质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外,还有其他企业或经济组织。
(3)标的大、履约周期长、所需手续繁多,纠纷涉及面广。
(4)缺乏相应的法律规定。
什么是合作建房,如何处置该类纠纷,既无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又无详尽的司法解释可适用。
(二)合作建房的主要表现形式1、拥有土地使用权一方当事人提供土地使用权,另一方当事人必须具有房地产开发资质证、资金及技术等,以双方名义共同开发,然后按照双方约定比例进行分配并对自己名下的房屋进行使用或销售。
2、已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当事人提供土地使用权,另一方当事人投入资金或技术,以土地使用权人的名义进行开发,待房屋建成后,依约定将房屋及其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以转让方式转让给投资方;或者双方约定建成后对房产进行销售,并对利润进行分配。
3、已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当事人提供土地使用权,另一方当事人提供资金双方共同组成一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公司,并以项目公司的名义进行房地产开发建设,并按双方约定比例分配建成后的房屋或者将建成房屋出售后,按比例分配所得收益。
房地产合作开发的民事法律风险及防范

房地产合作开发的民事法律风险及防范房地产开发合作是指土地出让方与开发商之间所签订的科学合理的协议,按照约定共同发展房地产,将土地变成经济价值。
本文主要探讨房地产合作开发中涉及的民事法律风险及防范方式。
一、合作开发过程中存在的民事法律风险1. 合规风险房地产开发合作在项目启动之前需要进行相关程序、手续审批,如果程序不合规、手续不全,可能会导致后续合作开发过程中的各种风险。
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土地审批:土地出让方应当能够依法获取土地使用权,采取公开招标、公开拍卖、协商等方式确立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期限,确保取得土地使用权是确凿的。
•合同审查:在签订合同之前,双方需要逐一审查合同各项条款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并达成共识,否则可能面临法律纠纷。
•投资审批:在开发过程中如果需要再次投资,就需要依据国家管理办法,进行相关审批手续,否则可能会被违法。
2. 民事纠纷风险凭借房地产合作开发的模式,双方承担的风险是不一样的,难免产生一些争端。
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立项风险:合作开发项目在立项阶段,由于合意无法达成,或法律政策发生变化,或者开发商资信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合作关系解除,或投资款不能收回等风险。
•风险分摊方式:开发期途中,开发商将遭遇资金、品质、贷款其它问题,如何对风险做出合理、公正、清晰、合法的分摊成为了必须关注的要素。
•资金监管风险:合作开发中的投资款没有实现效益,或不按照要求使用,或存在滞纳、冻结等问题,都可能引发争端。
•质量风险:如果项目的质量标准出现争议,会影响投资商的利益和信任。
3. 合同风险房地产合作开发的核心是合同。
如果合同条款设置不合适、数据不真实、关系不明晰、衔接不到位,就会引起各种风险。
•调整风险:开发商与出让方在合作开发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市场变化、政策调整及房地产市场波动而调整相关计划,此类调整将直接影响合同标的,因此合同中需要规定调整前提条件和调整标准等相关规定。
房地产项目联建及其法律风险防范

房地产项目联建及其法律风险防范本文档所涉及附件如下:附件1:房地产项目联建协议样本附件2:房地产项目联建风险评估表附件3:房地产项目联建中的法律合规检查表附件4:相关法律法规文件摘录本文档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 联合开发:指两个或多个独立的房地产开发商联合开发一块土地或一个项目的行为。
2. 投资主体:指参与联建项目的投资方,可以是房地产开发商、房地产投资公司、金融机构等。
3. 联建协议:指联建项目各方就合作细则、权益分配、责任义务等方面达成的协议文件。
4. 土地开发权:指按照国家法律规定,被授予开发、建设和管理土地的权利。
5.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指根据国家规定,取得的用于房地产项目建设的地块的规划许可证。
第一章:引言1.1 背景说明1.2 目的和范围1.3 参考文件第二章:房地产项目联建概述2.1 联建定义和特点2.2 联建的优势和风险2.3 联建的分类和模式2.4 联建的法律风险概述第三章:房地产项目联建流程3.1 项目筛选和合作伙伴选择3.2 联建协议谈判和签署3.3 联建资金筹措和投资管理3.4 联建项目的土地操作和规划审批3.5 联建项目的建设和销售管理3.6 联建项目的运营和维护管理第四章:房地产项目联建风险防范4.1 联建项目的法律合规风险4.2 联建协议中的风险防范措施4.3 联建项目风险的监测和预警4.4 联建项目风险应急管理机制第五章:法律风险案例分析和建议5.1 土地纠纷案例分析5.2 合同纠纷案例分析5.3 安全生产责任纠纷案例分析5.4 法律风险防范建议第六章:合规检查和主要法规摘录6.1 联建项目合规检查要点6.2 相关法律法规摘录第七章:结论7.1 项目联建的潜力和前景展望7.2 法律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和建议本文档所涉及附件如下:附件1:房地产项目联建协议样本附件2:房地产项目联建风险评估表附件3:房地产项目联建中的法律合规检查表附件4:相关法律法规文件摘录本文档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 联合开发:指两个或多个独立的房地产开发商联合开发一块土地或一个项目的行为。
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法律风险与防范

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法律风险与防范房地产作为一个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一直以来呈现出持续的增长态势。
然而,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法律风险,这些风险若不得到有效的防范,就有可能对房地产开发项目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带来巨大的损失。
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出发,探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土地法律风险与防范在房地产开发项目中,土地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由于土地的开发利用具有不可逆转性和不可替代性,一旦发生土地法律纠纷,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土地法律风险主要包括土地权属纠纷、土地使用权纠纷等。
为了防范土地法律风险,开发商在进行项目立项时需要认真对土地的产权进行调查,确定土地的权属归属。
同时,在土地交易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确保土地使用权的合法性和真实性。
此外,开发商还应及时更新自己对土地政策的了解,避免因土地政策法规的变化而导致的风险。
二、建设法律风险与防范在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建设法律风险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建设法律风险主要包括施工合同纠纷、施工质量问题、环境污染等。
为了防范建设法律风险,开发商在选择施工单位时应慎重考虑其信誉和实力。
同时,在签订施工合同时要明确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并注重条款的明确和完善。
对于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开发商应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工程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此外,开发商还应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积极采取防止污染的措施,避免环境污染纠纷的发生。
三、销售法律风险与防范在房地产开发项目的销售过程中,销售法律风险是一个非常敏感和复杂的问题。
销售法律风险主要包括商品房销售合同纠纷、虚假广告等。
为了防范销售法律风险,开发商在销售商品房时应注重合同的编制和履行。
合同的条款要明确,避免模糊和含糊不清的情况。
此外,开发商应遵守诚实信用原则,不得发布虚假广告和夸大宣传,以免引发消费者的投诉和纠纷。
四、知识产权法律风险与防范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知识产权法律风险也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房地产合作开发的法律风险及防范ppt正式完整版

利润分配• ……………(…2…)……资…金……已…转……化(为十二在)建中的建筑物,并有一定增值的,可在返还投资款 风险:合同虽的然同有效时,,但不参能照取得当合地同预房期地收益产业的利润情况,由以土地使用权作为投资的一方给
• 2.防范:(1)核实对方资质及等级;(2)采取措施弥补或成立项目 公司。
(二)以划拨土地使用权作为投资合作开发 房地产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 1.风险:导致合同无效,不能获得预期收益
• 《解释》第16条明确规定:“土地使用权未经有批准权 的人民政府批准,以划拨土地使用权作为投资与他人订立 合同合作开发房地产的,应当认定合同无效。但起诉前已 经办理批准手续的,应当认定合同有效。”
• 二、合作模式 乙方通过努力争取到的政策性减免或调整优惠,其优惠部分奖励70%给乙方。
原告:港口公司 被告:馨安公司 政府监管(审批、名不符实)……(十、十一) 因不可归责于当事人的事由或当事人的过错无法确定的,按照约定的投资比例确定; (2)权利瑕疵 (3)设置灵活的出资条款(如重新确定投资比例等);
• 三、风险及防范 (2)乙方在该地块开发终结前将全部建筑面积返还给甲方,仅按市场销售价收取3%管理费用。
特点:(1)主体的特殊性,合作一方应具有房地产开发经营资格; 风险:合同虽然有效,但不能取得合同预期收益 (3)土地登记至乙方名下后,双方共同提供建设资金准备开工。 (1)做好实现的尽职调查; 风险:《房地产管理法》明确规定:“享有土地使用权的一方以土地使用权作为投资与他人合作建房,签订的合建合同是土地使用权有 偿转让的一种特殊形式,除办理合建审批手续外,还应依法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手续。
三、法律风险及防范
房地产开发企业常见法律风险-与防范对策

一黑白合同的法律风险与对策
1、黑白合同的表现形式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2、法律风险 《招标投标法》、《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以备案的中标合同为准 ”
3、防范对策 有利的新的施工合同、补充协议要及时到建设主管部门备案,以防止出现对己不利的黑白合同
房地产开发中的常见法律风险
及其防范对策
汇报时间:12月20日
Annual Work Summary Report
内容大纲
第一部分 房地产前期开发阶段 第二部分 房地产施工建造阶段 第三部分 房地产销售阶段 第四部分 物业管理阶段
第一部分 房地产前期开发阶段
添加标题
项目收购中的法律风险
添加标题
(二) 通过收购项目公司的股权间接收购项目方式
项目转让中的法律风险
第一部分 房地产前期开发阶段
(一)、项目直接转让
项目转让的特点: 项目转让是指将已经获得立项批准具备开工条件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转让给第三方的行为。 时间点上是在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之前,否则就可能是房屋转让。
【案例3】2000年浙江瑞安某房地产公司刘某伙同当地开发区建设局长林某,共同从一家食品厂处以每亩30万元的价格购地20亩,在未进行任何动工建设的情况下,于次年1月将该块土地以每亩41.6万元的价格转卖给另一家房地产公司。林某利用其建设局长的身份协调国土局将土地证转移到最终买家房地产公司名下。林某等三人共获利262万余元,案发后,林某三人被以非法倒卖土地使用权罪追究刑事责任。
房地产开发法律风险与防范措施

房地产开发法律风险与防范措施房地产开发是一个风险较高的行业,涉及到众多法律问题。
本文将探讨房地产开发的法律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土地法律风险与防范措施在房地产开发中,土地是核心资源,也是法律风险较大的方面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土地法律风险和相应的防范措施:1.违法用地风险:开发商必须确保项目土地使用权的合法性,避免购买违法用地或使用没有取得合法土地使用权的土地。
开发商应仔细核实土地产权证书和相关文件的真实性,与政府部门取得土地使用权。
2.土地纠纷风险:房地产开发也常常面临土地纠纷的风险,如土地被其他人占用、土地权属争议等。
开发商应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土地权属,并选择可靠的土地调查机构来估算土地价值和调查土地权属。
3.土地规划变更风险:土地规划的变更可能会导致项目无法按照原计划进行,给开发商带来损失。
开发商应在购买土地前仔细研究土地规划,并与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沟通,确保土地规划的稳定性。
二、建设工程法律风险与防范措施建设工程是房地产开发的重要环节,也存在着一定的法律风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建设工程法律风险和相应的防范措施:1.施工质量风险:施工质量问题可能导致工程质量不合格,给开发商和购房者带来经济损失和法律纠纷。
开发商应在合同中明确规定施工质量标准,并选择有资质的建筑公司进行施工。
2.工程拖延风险:工程拖延可能导致项目延误交付,增加开发商的成本并引发购房者的不满。
开发商应在合同中明确工程进度,并对工期进行严格的监督与管理。
3.建筑安全风险:建筑安全事故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引发法律纠纷。
开发商应严格按照建筑安全标准进行施工,并购买合适的保险来应对可能的风险。
三、销售合同法律风险与防范措施销售合同是购房者和开发商之间的重要依据,也存在着一些法律风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销售合同法律风险和相应的防范措施:1.合同条款不明确风险:合同条款的不明确可能导致双方在权益、义务等方面存在纠纷。
开发商应在销售合同中明确规定房屋面积、交付标准、售后服务等内容,以保障购房者的权益。
房地产联建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房地产联建,即联合建设,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或个人,为了共同的经济利益,联合投资建设房地产项目。
在我国,房地产联建是一种常见的房地产开发模式,对于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房地产联建涉及的法律关系复杂,因此,明确房地产联建的法律规定,对于保障各方权益、维护房地产市场的秩序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房地产联建的法律规定展开论述。
二、房地产联建的定义与特征1. 定义房地产联建,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或个人,基于共同的经济利益,联合投资建设房地产项目,并在项目完成后按约定比例分配收益的一种房地产开发模式。
2. 特征(1)联合性:房地产联建的主体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或个人,具有联合性。
(2)投资性:房地产联建涉及的投资主体为投资者,以实现经济利益为目标。
(3)合作性:房地产联建各方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需相互配合、协作,共同完成项目。
(4)风险共担:房地产联建各方需共同承担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风险。
(5)收益共享:房地产联建各方按约定比例分享项目收益。
三、房地产联建的法律规定1.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是规范房地产联建的基本法律依据。
根据该法,房地产联建合同应当具备以下内容:(1)当事人信息:包括联建各方的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等。
(2)项目概况:包括项目名称、建设地点、规模、用途等。
(3)投资比例:明确各方的投资比例及投资方式。
(4)建设进度:约定项目建设的时间节点、验收标准等。
(5)收益分配:约定项目收益的分配比例、分配方式等。
(6)风险承担:明确各方的风险承担方式。
(7)违约责任:约定违约行为的处理方式。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规定了房地产联建项目的物权关系。
根据该法,房地产联建项目建成后,各方的权利义务如下:(1)使用权:各方有权按照合同约定使用房地产项目。
(2)收益权:各方有权按照合同约定分享项目收益。
(3)处分权:各方有权按照合同约定处分房地产项目。
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法律风险与防范

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法律风险与防范房地产开发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过程,涉及到诸多的法律风险。
在这个过程中,开发商需要充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范风险,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首先,一个房地产项目的开发需要符合土地法律法规。
开发商在选址时,需确保所选土地的所有权清晰,并遵守当地的土地使用政策。
否则,一旦涉及到土地纠纷,项目将可能陷入停工或被收回的风险之中。
因此,在开发之前,开发商应该进行土地调查和法律尽调,确保土地的合法性。
其次,房地产开发涉及到建筑设计和施工。
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遵守相关的建筑法规和标准,保证项目符合安全和环保要求。
而在施工阶段,开发商需要严格监督施工单位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履行合同义务,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若发生施工质量问题、违法施工或工期拖延等情况,开发商将面临被索赔、罚款,甚至是停工整改的风险。
除了土地和建筑相关的法律风险,房地产开发还涉及到销售和物业管理。
在销售环节中,开发商需要遵守相关的房地产销售法规,包括明确的购房合同、商品房预售制度和买房者的权益保护等。
如果开发商故意夸大宣传、虚假宣传或违反合同约定,将面临买房者的索赔和相关部门的处罚。
同样,物业管理也需要遵守相关法规,面临管理规范、物业费用纳入等方面的风险。
除了内部风险之外,房地产开发还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例如,宏观经济形势、金融政策和市场竞争等因素都可能对项目的运作产生影响。
开发商需要及时了解和应对这些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变计划。
在经济低迷时期,开发商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缓解风险,例如降价销售、调整项目规模或是暂缓开发计划等。
为了防范和应对这些法律风险,开发商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建立健全的法律风险管理体系,明确风险责任和防范措施。
这包括与律师事务所合作,进行常态化的法律咨询和尽调,以及制定相关的内部管理制度。
其次,加强内部团队的法律意识,提高从业人员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和遵守。
此外,加强与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及时了解政策变化和风险提示,以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地产合作开发项目风险防范措施

地产合作开发项目风险防范措施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是个大生意,风险也是像影子一样跟着不离不弃。
合作开发,看起来大家一起赚,分担风险,似乎挺美的,可说实话,里头的麻烦事儿比我们想的还多。
你想啊,地块的选择、开发周期、资金安排,甚至合同的每个字,都有可能变成后面麻烦的导火线。
搞不好,大家的好心情说没就没,剩下的只是一个个苦涩的账单。
说到这,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想办法提前把风险给防住,不然一不小心,可能就会掉进“掉坑”里。
最基本的就是合作伙伴的选择。
这个“合作”嘛,听起来是件好事儿,但如果选错了人,吃亏的肯定是你。
比如说,有些开发商看似口碑不错,实际拿项目就开始吹牛皮,嘴巴比实际能力强多了。
说白了就是一张嘴巴大的皮包公司,底子薄得很。
选合作伙伴要睁大眼睛,不光要看对方的资金实力,还要看看他的过往项目怎么样,信誉如何。
就像你跟朋友合伙开店,最好是了解对方能不能拿得出真东西,不然最后给你丢一堆麻烦。
再说说合同,哎呀,合同是啥?不就是几张纸嘛,签了就是了!但我告诉你,合同这东西可不能马虎,它是你最后能不能吃下这盘“棋”的保障。
尤其是涉及资金、进度、交房时间这些大问题,千万别大意。
很多时候,项目一拖再拖,谁都怪不着,结果合同里没明确规定谁该承担责任,最后项目一烂,大家各自一拍两散。
记住了,签合同时一定要把细节写得清清楚楚,连一个小小的条款都别放过。
别等到出问题了,再想起来这纸合同的作用。
还有个大坑,钱,哎,大家都知道“有钱能使鬼推磨”,没钱呢,就连鬼也懒得推磨。
开发项目涉及的资金真是一个大头,稍微一不注意,项目就会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彻底崩盘。
合作开发的资金往往是个大问题,有些合作伙伴,可能在前期看起来资金雄厚,但真正到支付时,可能一拖再拖,最后只剩下一堆未能兑现的承诺。
所以,资金安排要提前计划好,最好有备用方案,别总想着靠“捡漏”或者“空手套白狼”。
要有明确的支付时间节点,不能等到急了再去“找钱”,那时候真是想哭都没眼泪。
房地产开发中的建设工程法律风险

房地产开发中的建设工程法律风险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建设工程法律风险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增长,建设工程项目面临的法律风险也越来越多。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房地产开发中的建设工程法律风险,并探讨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土地使用权法律风险房地产开发项目通常需要使用土地,土地使用权的获取及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
首先,土地的取得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否则可能导致土地使用权无效。
其次,在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等过程中,如果相关合同缺乏法律约束力或者存在违法行为,将会产生法律纠纷。
对于土地使用权法律风险的应对策略,开发商应该在项目初期与相关部门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确保土地使用权的取得合法有效。
此外,项目合同的签订应明确双方的权益和责任,防范潜在的法律纠纷。
二、建筑工程质量法律风险建筑工程质量是房地产开发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而质量问题往往涉及到法律责任。
建筑工程质量法律风险主要包括项目设计不合理、施工过程中存在违法行为、材料质量不合格等。
一旦发生质量问题,开发商将面临业主维权、司法诉讼等法律风险。
为了应对建筑工程质量法律风险,开发商应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项目质量符合标准。
同时,开发商应与施工方签订严格的施工合同,明确双方的权益和责任,确保施工按照合同要求进行。
三、环境保护法律风险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环境保护法律风险在房地产开发中越来越重要。
建设工程项目可能涉及土地开发和建筑施工,这些过程中都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如果开发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将面临法律风险和环境赔偿责任。
为了应对环境保护法律风险,开发商应在项目实施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确保项目符合环保规定。
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开发商还应积极履行环境保护责任,遵守环保法律法规,避免环境污染和赔偿责任。
四、合同纠纷法律风险在房地产开发中,合同纠纷是一个常见的法律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房地产项目联建及其法律风险防范敬启者:接受委托,现就贵单位咨询房地产项目联建及法律风险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与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得解释》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提出如下分析意见,供领导决策参考。
kbk1cZ7。
一、联建得法律概念及有关法律规定联建一般意义上就是指一方提供土地使用权,她方提供资金,双方进行合作建房,并对建成后得房地产共同经营管理或进行利益分配得行为。
VDWa198。
根据《中华人民共与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二十七条:“依法取得得土地使用权,可以依照本法与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得规定,作价入股,合资、合作开发经营房地产。
”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得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十四条规定,“本解释所称得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就是指当事人订立得以提供出让土地使用权、资金等作为共同投资,共享利润、共担风险合作开发房地产为基本内容得协议。
”第十五条规定:“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得当事人一方具备房地产开发经营资质得,应当认定合同有效。
当事人双方均不具备房地产开发经营资质得,应当认定合同无效。
但起诉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取得房地产开发经营资质或者已依法合作成立具有房地产开发经营资质得房地产开发企业得,应当认定合同有效。
”因此,通过联建方式进行房地产开发就是具备法律依据得,为合法有效得房地产开发方式。
hkNtRx3。
二、联建得具体形式根据目前联建得实际操作方式,联建得具体形式包括如下几种:(一)房屋合建双方共同提供建设用地,共同出资,共同办理建房审批手续,共同负责建设施工,房屋竣工后,双方按照合同得约定共同取得或分别取得竣工房屋得产权,办理产权登记。
此类模式得特点为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享利益、共担风险。
3V6nwzO。
(二)房屋联建此为真正意义得联建模式,即:一方提供建设用地,另一方出资,双方办理了土地出让及合建审批手续,共同负责建设施工,双方按照合同约定得投资比例共享利益,共担风险。
此类合同因符合房地产经营开发得法定条件,则属典型得房屋联合开发形式。
其特点为共同经营、共享利益、共担风险。
jC5L7ay。
(三)名为联建,实为土地使用权转让一方提供建设用地,以自己得名义取得了建房审批手续,另一方出资;双方按合同约定得比例分别取得竣工房屋得产权或利润;提供土地使用权一方不承担经营风险、只收取固定利益。
其特点出地一方只享利益、不担风险。
而根据《解释》第二十四条规定,“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约定提供土地使用权得当事人不承担经营风险,只收取固定利益得,应当认定为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
而此种变相联建模式可能会存在如下法律风险:ZoJNSCG。
1、土地使用权转让风险若出地方得土地使用权就是出让取得得,在出地方取得国有土地使用证得前提下,双方办理了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合同即有效,否则可能导致合同无效,或者说合同无法继续履行。
t2Alf12。
2、房地产开发企业一方提供土地使用权而不承担经营风险时,其依据双方合同享有得“固定利益”并不能完全“固定”,而就是存在必然得法律风险。
lAqgBDe。
由于各种合同都就是以出地一方得名义签订,收款发票也就是以出地一方得名义出具,尽管实践中就是由投资方操作得,但如果因合同发生纠纷,仍需由出地一方承担责任。
因此,在整个合作建设过程中,有必要建立对投资方得责任追究机制及加强对建设项目得监督。
具体措施包括:wi2SC79。
首先,建立切实可行得责任追究机制,包括:要求实际建设方(出资方)以书面形式确定与认可施工方或建设管理方;明确实际建设方(出资方)相应得授权与赔偿范围;确定实际建设方(出资方)代为赔偿得义务。
即在项目建设中出现需由出地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得情形后,由实际建设方(出资方)代为赔偿,或出地一方做出赔偿后,均由出资方进行赔偿。
A1hbzVm。
其次,出地一方应对项目建设严格监督,避免项目建设出现质量事故、进度缓慢等不利情况。
如前所述,在未办理土地转让手续,虽然实际建设方(出资方)承担项目建设赔偿责任,出地一方也有可能受到资质、信誉等难以弥补得损失。
因此,除应设置相应得具体施工单位资质标准,出地一方还有与实际建设方共同选择具体施工单位得权利;并且,合作双方应共同建立有效工程建设磋商机制,就工程质量、进度与安全等进行通报与协商,有权查阅、复制、核实项目建设中资料文件等。
iQYpiwa。
3、在建设开发资金实力方面得风险《解释》第十七条规定:“投资数额超出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得约定,对增加得投资数额得承担比例,当事人协商不成得,按照当事人得过错确定;因不可归责于当事人得事由或者当事人得过错无法确定得,按照约定得投资比例确定;没有约定投资比例得,按照约定得利润分配比例确定”。
KKndYGc。
基于前述司法解释规定,在选择合作对象时,应尽量选择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得企业或者令其提供如资金不足需追加投资时同意为其追加投资得第三人所出具得保函。
在建设过程中,建立有效机制促使建设资金及时到位就是防范合作方资金不到位得一项重要措施。
YghVuYe。
(四)名为联建,实为房屋买卖根据《解释》第二十五条规定: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约定提供资金得当事人不承担经营风险,只分配固定数量房屋得,应当认定为房屋买卖合同。
若要避免合同无效,则此类定性为房屋买卖得合同及合作开发得项目须具备法律法规所规定得销售条件。
其中,我国现行相关商品房销售分为预售与现房销售,则分别满足《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第五条及《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七条所规定得条件(具体法条详见附件一)。
换言之,如若要名为联建,实为房屋买卖得合同就是否有效,必须满足法定生效条件,并按照法律规定完善相关商品房买卖得备案登记手续等,以避免合同得无效或不能实际履行。
PFpe0Xo。
(五)名为联建,实为房屋租赁该《解释》第二十七条规定:“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约定提供资金得当事人不承担经营风险,只以租赁或者其她形式使用房屋得,应当认定为房屋租赁合同。
”本条规定得就是合作开发房地产实务中得另一类特殊形态。
其特殊性仍就是相对于合作开发房地产法律关系得特征而言。
在司法实践中,这样得纠纷并非鲜见。
该类合同中,无论“合作”结果怎样,提供资金得当事人都将使用(租用)一定数量得建成房屋。
双方当事人得真实意思在于使一方当事人所提供得资金成为其约定面积建成房屋得对价,而不就是集双方之合力,共享合作利润,共担合作风险。
该约定内容无疑也就是不符合合作开发中“共担合作风险”得要求,因此,本解释否定了双方当事人之间存在合作开发房地产得法律关系。
在当事人意思表示得外在形式与内在真意并不致得情况下,本解释同样采纳了以真实意思确定当事人法律关系性质得立场,将此种情况下得“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定性为“房屋租赁合同。
”sacnMM1。
(六)名为联建,实为融资借贷该《解释》第二十六条规定:“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约定提供资金得当事人不承担经营风险,只收取固定数额货币得,应当认定为借款合同”。
YLbZYpo。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联营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得解答》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企业借贷合同借款方逾期不归还借款得应如何处理得批复》得规定,企业借贷合同违反有关金融法规,属无效合同。
虽然对企业间借贷合同就是否无效,存在无数争议,但根据司法机关得惯常操作,一般认定为归还本金,但利息不予保护。
因此,此类合同,对于投资方风险较大,可能存在不能获得超出本金部分得利息等额外收益得风险。
EFLPa5e。
三、法律建议伴随着房地产市场得不断发展,房地产项目开发形式日趋灵活多样,联建、参建等各类合作进行房地产项目开发得建设模式层出不穷,然而其中潜在风险也比比皆就是,如何确保联建合同效力,如何实现合同最终目得,我们认为以下方面应为联建各方所关注:Z1nXhIR。
(一)合同主体资格合法。
我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均有规定,从事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得企业,应当就是具备企业法人条件、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并发给营业执照得房地产开发企业。
不具备房地产开发经营资格得企业与她人签订以房地产开发经营为内容得合同,一般应认定无效。
从而以法律形式确定了以房地产开发为目得房屋联建合同得主体必须具备房地产开发经营资格。
MDumpoY。
(二)具备房地产开发条件。
我国法律、法规虽没有就房屋联建应具备得条件作出专门得规定,但由于房屋联建同属房地产建设开发得范围,确认房屋联建应具备得条件则同样应依据房地产开发得相关法律、法规。
jNm7T54。
例如《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第10条规定,“确定房地产开发项目,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度建设用地计划与城市规划、房地产开发年度计划得要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经计划主管部门批准得,还应当报计划主管部门批准,并纳入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这一规定明确了任何房地产开发项目都应办理审批手续,房屋联建也不应例外。
而由于房屋联建合同因涉及土地使用权得问题,它就是一种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得特殊形式,还须完善土地使用权转让得相关手续。
dj6L35H。
(三)所提供土地应以出让方式获得,且国有土地使用权无瑕疵。
以土地使用权作为出资得一方,由于在办理城建手续中,须先将土地过户到立项一方名下,属于先履行合同得一方,一旦对方在取得土地后不履行合同时便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应当有一定得防范意识。
可采取由对方提供一定得担保资金等方法保证对方能积极履行合同。
l4r11Ye。
(四)具有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房屋买卖、融资借贷、房屋租赁等性质联建合同,应具备上述相应合同得有效要件。
房屋联建虽就是一种特殊得房地产开发形式,但房屋联建合同同样也应符合一般合同得生效条件,合同中约定得权利义务也应遵循公平、诚实信用等原则,以确保合同效力及可执行性。
qqNTAiB。
上述意见系承办律师根据目前我国现行有效得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分析,供敬启者决策时参考。
本意见书未经本所及承办律师同意,不得提供给任何第三方及/或用于其她用途。
Es3gZCd。
附件一:《法律依据》1、根据《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第五条:商品房预售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已交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二)持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与施工许可证;(三)按提供预售得商品房计算,投入开发建设得资金达到工程建设总投资得25%以上,并已经确定施工进度与竣工交付日期。
rDDViS0。
2、《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七条:商品房现售,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现售商品房得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具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与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证书;(二)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或者使用土地得批准文件;(三)持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与施工许可证;(四)已通过竣工验收;(五)拆迁安置已经落实;(六)供水、供电、供热、燃气、通讯等配套基础设施具备交付使用条件,其她配套基础设施与公共设施具备交付使用条件或者已确定施工进度与交付日期;1RZ6sH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