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学生
全国两会64民生周刊 2024.03.11“在一部分中小学中,存在‘课间圈养’现象,‘课间十分钟消失’,甚至把学生变为宅男宅女。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董事长、国家督学陈伟志谈道。
本应是充满欢声笑语的课间十分钟,孩子却不能出教室。
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较为复杂:教学任务重,安全管理过度追责,家长过度介入教育事务。
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学生陈伟志全国政协委员不仅是为了优异的成绩,教育更是为了让孩子拥有健康的身心。
“课间十分钟消失”的现象,引发社会各界普遍关注。
课间消失,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学生,需要多措并举,规范学校办学。
对此,陈伟志建议,强化专项督导,清理不合理的“进课堂”任务,科学分配各学科课时,完善学生安全事故认定与赔偿机制,构建和谐、有序的家校共育环境。
课间十分钟消失有利于学生调节情绪、放松身心、增强体质和防控近视,中小学校安排课间休息尤为重要。
2021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
同年9月正式实施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进一步强调,“学校不得设置侵犯学生人身自由的管理措施,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
然而,不少家长反映,所在学校课间不让孩子去操场,不让上下楼,不让离开所在楼层过道,甚至不让出教室。
这既影响学生体质健康,不利于培养学生运动兴趣,还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情绪,无疑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与焦虑。
“要推进学校把保障学生课间十分钟作为基本办学制度,纳入学校教学与管理活动的考核内容。
”陈伟志建议,由国务院教育督导办牵头,会同团中央、全□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郑智维国妇联和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单位,适时对各地学校保障学生课间十分钟情况进行专项督导和检查,对落实相关制度不力的地区和学校进行问责。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做到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如何做到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和丰县夏孜盖乡中心小学----许琼自课程改革以来,各校都在想办法转变过去老一套的教学方式,教师们也在不断地学习和探索,用自己亲身的教学实践逐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探索适合教师教,适合学生学的教学方法。
在探索的过程中,诸多教师都提出了,要把教学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也在思索和总结,怎样才能真正做到把我们的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呢?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在这里谈几点肤浅的认识,仅供大家参考。
一、要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首先我们教师要把学习探索的机会留给学生。
过去的教学主要是采用教师讲解为主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师从上课讲到下课,学生很少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机会。
新的课标提出了注重学生学习探究的过程。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把学习探究的机会留给学生,如果学生连学习探究的机会都没有,又何谈把课堂还给学生呢?说来容易做到难,在平时的教学中,大多老师都急于求成,每当学生学习中遇到困难的知识时,教师总是自己把学生想知道、想去思考探索的问题急于告诉学生,剥夺了学生自己思考探索的机会。
为了把新的教学理念和个人的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教学圆的周长这节课中我是这样做的:让班里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里的每个学生都准备不同大小的圆形。
首先,每个学生量出自己手中圆形的周长、直径,再通过计算分析出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学生再在组里去探索总结出圆的周长总是所在圆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这一规律。
教师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这一规律。
我们应该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去发现总结规律,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要做到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还应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
当老师的都知道,学习探究需要一个过程,有过程就需要有时间。
在平时,我也听过我校年轻老师的公开课、示范课。
一些老师虽然做到了把学习的机会留给学生,但是她们只是从形式上这样做,未能真正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时间,往往都是提出一个问题,还没有容学生去思考,去合作探讨,紧接着就让学生回答。
把课堂还给学生(通用5篇)
把课堂还给学生(通用5篇)把课堂还给学生(通用5篇)把课堂还给学生篇1[教学案例]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在课堂教学中,我从调动学生积极性出发,积极探索,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演练结合”的教学模式,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在文章中插入艺术字》一课,我就采用了这种教学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课堂上,我首先把学生带入了小记者采访的情境中,用形象生动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展现漂亮的艺术字,这些字有的形状不同,有的颜色不同,有的带有阴影效果,有的带有三维效果,学生们看到这么多漂亮的字,兴趣很浓,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老师,这么漂亮的字是怎么做出来的?”“我们能学会吗?”“我想做出别的样儿,行吗?”学生们的声声提问,道出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这时,我因势利导,提出教学内容,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探讨,提出:“你学会多少就汇报多少,看那组同学的方法和别人的不一样?”这一番话真的起了作用。
“学会多少就汇报多少”,不拘一格,给学生留下更多的自由空间;“看那组同学的方法和别人不一样?”则具有挑战性,大大调动了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
教室里呈现出积极参与、主动思考、热烈交流的景象,学生的精力都高度集中在解决问题上。
看书时,同学们神情专注,在字里行间寻找答案;讨论时,有的学生边说边操作,有的还指点比划,唯恐被人听不动;交流时,各小组同学各抒己见,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仿佛他们就是小小电脑专家。
自学后的自由发言,积极踊跃:有的说:“单击‘插入’菜单,选‘图片’中的‘艺术字’调出艺术字库窗口,在窗口中选一种式样,单击‘确定’,出现‘编辑艺术字’对话框,在对话框中输入文字,然后单击‘确定’在文章中就出现了漂亮的文字。
”有的说:“老师,我不是那样做的。
那样操作太麻烦,我发现工具栏中有一个图标,它是插入艺术字小按钮,我一单击它,就出现艺术字库窗口,这样很方便。
”有的说:“我按alt+i,弹出插入下拉菜单,也可以找到图片—艺术字。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贵生课堂”的生命活力----把课堂还给学生传统的课堂以教师、书本为中心,不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压抑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束缚了学生主体的发展,而未来的教育不再是倾听者的教育,要放飞课堂,要给学生一个初试羽翼的天空,而不是囚禁心灵的场所。
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滔滔不绝,反而沉默是金。
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自由展现的地方,成为展示自我的舞台,成为学生个性释放、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家园,一直是我们梦寐以求的理想,也是“贵生课堂”课改积极提倡和推行教学模式。
一、为什么把课堂还给学生“贵生课堂”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但问题的关键不是提出一个口号,大家喊喊就行,关键是弄清楚:还什么,——时间、空间、主动权;为什么还,不需多言;怎样还,这才是关系到课堂生命力质量和效益的最大因素。
还,意思为“回、归、归还”。
本来属于谁的,归还与谁。
课堂属于学生的,就要归还与学生。
归还是什么都毫无保留的给予吗?当然不是,学生是跟随老师来学习的,老师还须有必要的“传道、授惑、解业”。
当我们需要和想还的时候,老师自身的认识,一种认为老师需要有充足的储备,十分的把握,以避免出现还给学生之后,老师收不回来的“尴尬”,觉得收不回,是有失老师“身份”的。
其实,我认为这恰恰是“不想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的原因。
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并且坦然地在小孩子面前承认:关于什么时候,我们离太阳远还是近的问题说不知道。
可是,我们现代的教育中,学生们一致认为老师的见识是高过学生,学生肯定不如老师知道得多,所以,当学生问的问题老师不知道的时候,就认为“不正常”。
那么,在课堂中就可能出现两种现象:第一,学生的问题逃不出老师的手掌心,老师是万能的,无所不知的(往往不真实);其二:学生的问题超出老师的预料,老师感到无所适从,早早的将学生的问题“帕斯”。
这样,就无法真实地体现“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时间还给学生
把时间还给学生作者:赵飞马来源:《湖北教育·政务宣传》2024年第01期学校恪守的教学理念是“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法教给学生”。
“把时间还给学生”的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前提条件是学生有路径、有方法来展开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以达到课堂效率的最优化。
要做到“把时间还给学生”,教师就必须在课前付出更多的时间和汗水,精心备课并充分预设学法,给学生自主学习铺平道路。
所以,“把时间还给学生”需在三个环节上的“精细化”上下功夫。
一是平时精细化储备专业知识,重点在教育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
陶行知先生说过:“倘若当教师的,自己天天去研究,有所得的,即随时输入学生,如此则学生受益较多,即当教师者也觉得有無穷的乐趣。
所以学生求学,固然要‘学而不厌’,就是当教员的,也要真正做到‘学而不厌’。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岗位上要不断地学习,储备专业的岗位知识,这里的“岗位知识”除了本学科的专业知识以外,还包括岗位上必备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
梳理学科的知识系统是从事本学科教学的基础工作,然而,怎样贴近学情,充分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是很多教师的短板,导致了课堂出现了“满堂灌”的现象。
“满堂灌”教学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疲劳、惰性思维等现象,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立足学生的年龄特征,充分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认真研究学生和学情,研究教法和学法,研究新时代的教学理念,制定出一套旨在帮助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学方案,这才是“把时间还给学生”的前提条件。
二是课前精细化制作教案和学案,重点在学习方法的研究与预设。
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说:“教的最优化必须落实到学的最优化,只有把教的最优化和学的最优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才能保证教学最优化。
”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特别重视落实“学的最优化”,切实探究“学的最优化”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而这个途径与方法在备课中的具体体现就是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法预设。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
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1“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核心是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研究,针对当前基础教育在学校实践中存在的忽视青少年多方面成长发展需要,忽视甚至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等弊端,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的新基础教育理念。
无疑“把课堂还给学生”是叶澜教授新基础教育理论中的核心部分,是新课程改革形势下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趋势和重要原则。
下面我以我校数学老师丁老师上的一节《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复习课为例,发掘丁老师的课堂还给了学生什么?(1)还学生时间,尤其还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充分交流的时间。
以前的课堂教学,教师对时间的控制较多,一节课二三十分钟都唱主角,或眉飞色舞的讲述,或口惹悬河的阐发,学生全成了听众,很少有充足的时间自己动口、动脑、动心、动情、动手;新课改后,新的理念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思考、交流、讨论和发表个人见解。
要求教师营造出浓郁的课堂人文气氛,重视培养学生能力。
丁老师上的一节《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复习课在基本训练阶段,教师创设情境,(出示图画:3盘桃,每盘6个)教师没有越俎代庖,没有进行琐碎的提问:譬如有几盘桃?每盘几个?一共有几个?怎样连起来编出用乘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而是大胆放手,让学生看图说话,自由发挥,学生在老师创设的宽松思维环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很快找出了图中提供的数学信息,并顺利编出了三道分别用乘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且都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即为什么用乘法计算或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摘要】在当今社会,学生的时间管理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讨论了如何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需要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状态,让他们明白自主学习的意义。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动力,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结论部分强调学生需成为时间的主宰,回归学习的主人地位,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应该明白,掌握时间管理的能力是实现个人目标和追求成功的重要一步。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关键,也是促进他们终身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旦学生掌握了时间管理的技能,他们将会更加有效地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学生,时间管理,主人,学习,被动,自主学习,学习效率,学习动力,全面发展,时间主宰,学习习惯1. 引言1.1 学生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学生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一个学生如果能够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就能更好地安排学习、休息和娱乐的时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充分利用每一刻宝贵的时间。
时间管理不仅有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责任感。
一个能够自我管理时间的学生,更容易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成功。
良好的时间管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减轻学习压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平衡学习和生活。
通过合理地规划时间,学生可以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学习节奏,提升自己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学生时间管理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只有当学生真正掌控自己宝贵的时间,才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个人价值和自我提升。
通过有效的时间管理,学生将会更加自信地面对学习和生活的挑战,迎接未来的各种机遇和挑战。
1.2 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意义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责任意识,让他们更好地掌控自己的学习进程,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
当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将更加主动地探索知识的世界,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
2024年《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2篇)
2024年《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把课堂还给学生》,真的是对我们的教学很有实际指导作用的一本书。
在本书的第二章很系统的向我们介绍了基于评价的逆向教学设计。
这一章的内容很抽象专业。
对于逆向教学设计我也是第一次听说。
细细读来,逆即为反,在我们的课堂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是从识记开始的,然后是理解、应用、分析、评价,最后抵达创造,这是课堂教学的顺向设计思维。
而基于评价的逆向设计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是从创造切入的,是在运用中掌握的,最后的理解与识记是自然而然达成的结果。
徐老师就基于评价的课堂教学流程设计基于评价的课堂学习目标设计基于评价的课堂问题设计基于评价的课堂活动设计四方面作了一一详细的介绍。
尤其是课堂问题的设计让我很受启发。
问题是驱动课堂教学前行的心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
问题即可以是老师提出的,也可以是学生们提出的。
好的问题引领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的进行学习。
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问,觉得有好多的地方,问题的设计并不是很恰当,仅仅是为了问而问,不能引起学生更好的思考,更深入的探究。
例如学习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如果问怎样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呢。
问得太空太宽泛了。
如果把问题改为请同学们观察分数乘法算式,你发现分数乘分数表示的是什么意义。
你能用比较直观的方法表示出这个意义吗。
在你的表示中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在这些比较具体的问题引领下学生通过动手探究交流,发现分数乘分数中,两个因数的分子,分母与乘积的分子,分母间的关系,从而明确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在徐老师的介绍中,我明确了,在课堂教学中,问是要会问的,老师的问题要对学生有所启发。
不能很随意的问,更不能用满堂问代替满堂灌。
问题要学习的目标,要突出课堂的学习重点,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思维冲突,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和兴趣。
同时问题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而我们的学生更习惯于听问题,不会提问题。
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训练学生的提问能力,也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努力去做的地方。
浅谈怎样把课堂“还”给学生
浅谈怎样把课堂“还”给学生摘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不断深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现在人们说的最多的话题,也是素质教育形势下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趋势和重要原则。
所以我们要弄清楚:还什么,——时间、空间、主动权;怎样还,这才是关系到课堂生命力质量和效益的最大因素。
因为新课程下的课堂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知识、自主发展的场所,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场所。
为了使学生的自主性的精神、健全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课堂教学因此必须而要真正成为一种探究、发现、创新、成功的体验的历程。
【关键词】课堂;改革;还;学生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0)11-127-01学生是什么?学生是生命,但他是不成熟的、还没有完全社会化的生命。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他是还做不了主,做不好主的主人。
学生的生命激情需要释放、需要飞扬,但同样需要控制,需要改造。
学生需要主动学习,自我学习,但不能盲目学习,完全自由的学习。
学生需要老师,正如花需要园丁一样,不要园丁,花将非花。
学生需要老师,正如花在努力生长的同时需要园丁的劳动一样。
在课堂上,必须要让学生在自由的天地,学会飞翔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意识、自主思维、自主学习。
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学习程序、学习方法、学习要求上进行指导,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学习规程进行基本的训练和初步的实践,进而再通过自己的新的认知时间来循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这就要从学生的身上去考虑怎么个“还”法。
我就此浅谈几点个人的想法:1、还给学生时间还给学生时间,尤其是还给学生自主学习、自由思考、自练自改的时间。
坦率地说,以前的课堂教学,教师对时间的控制较多,一节课二三十分钟都唱主角,或眉飞色舞的讲述,或口惹悬河的阐发,学生全成了听众,很少有充足的时间自己动脑、动心、动情、动手;经过多年的教学改进后,情形与以前有所不同,学生有了充分的时间阅读,思考,发表个人见解,互相讨论。
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
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作者:夏慧敏来源:《新课程·下旬》2018年第12期南京师范大学附中特级老师陶维林先生在《从“把时间还给学生”说起——在华中师大附中听课有感》一文中讲道:“把时间还给学生就是把原本属于学生的时间还给学生,把练习的时间还给学生,把活动的时间还给学生,把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要把机会让给学生,让他们来观察、来归纳、来探讨、来交流、来参与举例、参与定义、参与创造……让他们来表演、来张扬。
教师不要去占、去争、去抢,而是参与到学生的活动当中去。
”学习方法是学习的工具,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又要教会学生使用学习工具,这样才能培养他们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
因此,要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时间去使用工具,提高他们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
一、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下,教学依然存在“满堂灌”的现象,甚至是以教代学。
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自己仅仅是起主导作用,学生才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应该摒弃老旧观念、丢掉老旧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合理规划中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去不断地运用说话方法、阅读分析、写作等,让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能够被充分地消化吸收。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文阅读分析占的时间比最多,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大部分时间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阅读分析方法阅读、分析课文,从而达到引导学生自学的目的,培养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二、把课后时间还给学生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在一整天的高强度学习下,教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休息调整,不能一味地为了教学就紧压学习任务,如此一来,学生得不到充分休息,还会影响第二天的学习质量。
相反,如果教师科学地制订学习计划,合理地安排学习任务,学生不仅能够充分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阅读一些课外书籍,做更多有利于学习的事情。
因而,将课后时间还给学生是很有必要的。
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
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
低年级识字教学之
一
、
教师 留给 学 生 自 由支 配 的时 间太 少 ,总 是要 求学 生课 下 去练 ,甚 至连 作 文都 挤到 课外 。学生 的主 体地 位 没有 得 到真 正的落 实 ,没 能真 正成 为学 习的主 人 。 教学 工作 的对 象 是 学生 ,教 师是 为 学生 服务 的 。在课 堂 上 , 我们 不 反对 教师 讲授 , 并且适 度 的 讲解 也是 必要 的 ,但千 万 不 可 占用整 堂课 进 行 讲 解 ,过 度 的 分析 和 讲 解 ,这 不 但 不 能 帮助 学 生 ,反 而加 重 了学生 的 负担 ,妨 碍 了学 生直接 从 范文 中 吸取 “ 原 汁 原昧 ”的 营养 , 因此 ,在 语文 课 堂教 学 中,教 师应 该 少讲 、精
力 不 能 包办 , 能力 讲 不 出 来 。 语文 能力 只 能 经 过 自身 的语 文 活 动 ,通 过练 习才 能 形成 。 因此 ,在课 堂教 学 中 ,教师 不 必事 事包 办 ,处处 细讲 。 当然 ,在课 堂教 学 中 ,留给 学生 自由支配 的时 间,一 定 要 由 教师 安 排 、组织 、指 导 、控制 ,有具 体 的训练 项 目,有 明确 的训 练 方法 ,切 不可 对 学生 放任 自流 ,撒 手 不管 。也 就 是说 ,语 文教 师 是教 练 ,而不 是 “ 师 ”,只 有善 于 安排组 织 学生 有计 划地 进 讲 行课 堂练 习 ,才是 一个称 职 的语 文教师 。
教育科 学
教 学方 法
讲 ,教 之 以法 ,授 之 以渔 ,将 一部 分 时问还 给学 生 ,让他 们 主动 参 与课 堂 教学 ,开 阔视 野 ,训 练思 维 ,培养 兴趣 ,开发 潜 能 ,引 导 他们 变被 动接 受 为主 动 获取 ,引 导他们 成 为课 堂 的 “ 主角 ”, 让 教者 轻松 ,学 者愉快 。 二 、将课 堂 还给 学生 ,可 以更好 地发展 学生 的思 维 所 谓 “ 者 见 仁 , 智 者 见智 ” ,对 于 同一 个 事 物 , 不 同 的 仁 人 有 不 同的看 法和 理解 ,学 习语文 也 是这样 。在 学 习课 文 时 ,如 果学 生总 是被 老师 牵 着鼻 子走 ,按 照 老师 的思 维去 想 问题 、找 答 辑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主体地位 案 ,学生 的思 维就 无法 开 拓 ,语文 素养 就 无法提 高 。在 语 文课 堂 皇 县 语 文教 师必 须摆 正 自己在 课堂 上 的位 置 ,在 上 ,我们 经常 会看 到 一些 现象 :教 师 在听 到学 生 的回答 时 ,皱 一 职 课 堂上 ,教 师起 主 导作 用 ,是 引导 者 、设 计者 。 皱 眉 ,学 生就 会 马上 知道 自己的 回答 是错误 的 ,急 忙 改变 自己的 课 堂教 学 必须 做到 讲练 结 合 。教师 讲要 适 度 ,把 想 法 ,重 新猜 想 “ 确 ”的答 案 ,直 到与 教师 的一 致 ,才 会得 到 正 - 时间 A 还给学生, 让学生去听、去说、去读、去 教师 的表 扬 ,教师 也 才能 按照 自己的预 设 ,按 照 自己的 设计继 续 写 、去 体 验 。在读 书 的过 程 中与作 者对 话 ,在 言 讲下 去 。这种 现象 是 教学 观念 陈 旧 的表现 ,教 师在 力 求 “ ”得 讲 拳 语 实践 中获得 技能 、形 成能力 。 好 的同 时 ,也 许 忽略 了学 生得 到 了什 么 ,忽略 了学 生 的学 习主 动 将 课 堂 时 间还 给 学 生 , 有利 于发 挥 性是 否被 调动起 来 。 0 学 生 的主体 地位 三 、把课 堂还 给学生 ,还 可 以培养 学生 的语 文 自学 能 力 教 师 是 教 学 的主 导 , 学 生 才 是 学 习 活 动 的 语 文 和 其 他 学科 相 比较 容 易 自学 ,也 最 需 要 自学 。人 一 生 主 体 ,教 帅 的作用 在 于调 动 学生 学 习的 主体 性 。 下来 就 开始 接触 学 习和运 用语 言 ,一 旦过 了识 字 关 ,就有 了一定 一 现 在 不少 语文 课堂 的大 部分 时 间都被 教师 的 精讲 的 自学 基础 。从 一定 意义 上 讲 ,任何 一个 学 生 ,天天 都在 学 习语 占去 了 ,教师 神 圣地 站在 讲 台上 精讲 , 虽也 有学 文 ,都 有一 定 的 自学能 力 。事实 上很 多语 言大师 都是 靠 自学 ,而 生 的活 动时 间 ,比如 提 问 、朗读 、 讨论 等, 但这 大 都是 为教 师 的 不 足学 校教 出 设 计 的,学 生 的活 动只 是 为了配 合 教师 的讲 课 。课 堂上 各科 学 习所 需 的 自学能 力 ,首先 应培 养 学生 的语 文 自学 能力 。能 讲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作为教师,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那么,该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
一、把合作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师生关系因授课方式过于呆板,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气氛过于沉闷,因而容易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参与到探究知识的过程中,而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现代教学研究表明,小组合作学习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它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交流,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
例如,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让学生回忆、思考已学过的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类推出圆的面积公式是否也可以将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呢?通过设疑,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激发。
在明确学习任务后各小组经过初步考虑,对问题进行逐个分解,首先围绕三个问题进行思考。
一是如何转化?解决化曲为直的问题。
二是转化成什么平面图形?三是圆和转化成的平面图形有什么关系?明确解决问题的先后次序,各小组就着手展开讨论。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学们表现出较好的钻研精神,小组合作学习使他们在思维的比较中取得了问题的完满解决。
随后,各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二、把实践活动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享受数学课堂的乐趣《数学课程标准》将实践活动作为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努力营造协作互动、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氛围,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如教学《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一课,我设计时主要突出学生的实践操作环节,具体有以下两个:一是导入部分:我为每位学生提供5根小棒,学生从中任意拿出3根,摆一摆,可能出现什么情况?结果有的学生摆成了三角形,而有的学生没有摆成三角形,此时,老师接过话题:能否摆成三角形估计与三角形的“边的长度”有关系,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这样很自然地就导入了新课,为后面的新课做了铺垫。
把课堂的表演时间还给学生
其他 同学也可以提出不同 的意见 。 最后 , 者又启发学 笔
生思考为什么会 出现各种 大气 压的现象 ,将学生 的思
学生 的问题意识。 学生在实验的过程 中, 通过小组合作
探究去解决 : 电压表与电流表 的使用异 同 、 电压表 串联
路引导至 “ 压差 ” 气 这个论 点上来 , 让学生 既知其然又
用激 光 笔 开 始实 验 。本 实 验 可 以很 好 地 演
影 响蒸发快慢 的因素 、影 响摩擦力 大小的因素等 内容 的教学 中, 笔者 也采 用类 似的方法 , 与传 统的教学方法
相 比, 这样 的教学方式更受学生的欢迎 , 取得的教学效
果也更让人满意 。
注 。因此 ,物理课程标 准》 《 中提出 : 物理课程应改 变过
笔者认为 , 实验课更应突 出学生 的中心 地位 , 多给 学生动手 的时间 , 即使学生错 了也不要 紧 , 因为从错误
中得到 的教训 ,往往 比直接 获得 的结论更让人 印象深 刻。 如在《 测量电压》 一节的教学 中, 笔者 就不按教 材原
意先 给学生讲 电压表 的使 用说 明再让学生 动手 实验 , 而是直接让学生动手实验 , 故意让学生 出错 , 从而激发
从 淡起 。
大小试管 、 两用 气筒 、 气球等实验器材 。 上课时 , 笔者先
演示 “ 瓶吞鸡蛋 ” 的实验 , 并提 出“ 是什么力量使鸡 蛋掉 进瓶中?” 的问题 , 让学生带着 问题分小组进行实验探 究 ,学生在实验 的过程 中既可 以同组互相讨论也 可以 与其 他小组进行交流 ,然后让 学生按小组派代表上 台 演示 本组所完成 的实验 ( 每组 一个 ,要求不与前组重 复 )并充当小老师为 同学们进 行讲 解 , 解的过程 中, , 讲
案例分析方法总结
这位老师的做法值得学习(正误辨析判断)。
这位老师的教学令人赞赏。
(正误辨析判断)。
这位老师的做法颇为巧妙。
理由是:1. 重视读书,在读中自悟,以读代讲,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
(提炼观点)读书时间35分钟,指导说话时间5分钟。
(适当举例)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分析原理)2.古诗学习,语文学习重视背诵、重视积累。
(提炼观点)教师没有把背诵的练习完全推到课外,而在在课内复习巩固的环节,与表演练习相结合,落实检查。
(适当举例)语言学习从感知、理解,到积累、运用,积累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没有语言积累,就谈不上迁移运用。
当前还有不少老师把语文学习的容局限于内容理解,这只能说是半途而废的语文教学(分析原理)。
3.教学评价有针对性和激励性。
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富有激励、形式多样的评价语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例如:(略)教师的点拨能针对学生的特点,例如(略)。
4.教师引导恰当,学生练习充分。
在学生感觉困难之处,教师及时给予示范帮助。
例如(略)一个恰当的例子,胜过许多理论讲解。
5.教师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都紧扣学生语言运用的点,既有激励性又提出明确的要求。
(提炼观点)多清楚,多有条理;能不能说得更简洁。
(适当举例)教师没有满足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是把教学的重心聚焦于语言表达,正如王尚文教授所说,语文课应紧紧扣住语言的缰绳。
五年级的学生,对概括性语言表达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学生跳一跳,够得着,使之体验成功,获得自信。
(分析原理)6.突破难点,针对性强。
(提炼观点)教师把古诗理解的难点“枯荣”“野火烧不尽”的精神,融合在表演情境中。
(适当举例)这样做启发了学生自主表现、主动参与的的愿望。
学生在相互交流、你帮我学中达成教学目标。
师生的对话,把理解的难点突显出来。
形式是活泼的,知识的掌握则非常扎实。
7.具有强烈的资源意识。
遗产申请主题词、广告词设计、流行歌曲等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资源,都被用到语文教学中来,紧密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
还给学生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在教学双边活动中要突显出学生的主体价值,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以学生为主题,教师为主导。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把快乐还给学生,把创造力还给学生。
让学生成为一个会做人,会做事,会学习,会生活,会创造的全面发展的具有独立人格、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新兴人类。
由此看来,把时间和课堂还给学生是素质教育的前提,更是素质教育的关键。
针对学生的学习,把时间还给学生后,我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理念
素质教育和二期课改精神的贯彻和目标的实现需要切实改变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的素质教育喊了这么多年,我们的二期课改改了这么多年,再反观我们的课堂教学,仍然走地是传统路线。
仍然是“知识”课堂,而不是“生命”课堂,仍然采取的是“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把学生当成了知识的容器。
教师讲,学生听,当然还有不听的,教师仍然没有转换好自己的角色,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
知识的学习不是简单的加法运算,不是简单的知识堆积,而是经验的建构,是知识的重组再改造。
教师“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行为是被实践一再证明不可取的,它扼杀了学生的思维和智慧,打消了学生主动自主探究数学的积极性,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学习本来是一件很轻松快乐的事,如今恰恰相反,我们的学生“谈学色变”,学习是一件苦差事,课堂被学生比作为“地狱”教师比作为地狱里的“魔鬼”。
其实无论教师如何教得精彩,真正有效的要看学生是否学到了真知,又是如何获取这些知识形式技能的。
我们的广大教师应树立这样一种理念,学生不再是一种知识的“容器”,教师不再是知
识的权威,我们小学数学教学也不光是为了传递多少知识,而是以知识为载体,通过这个载体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我们的世界,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爱好和数学素养。
如今的课堂除了知识教育外,我们并未能给予学生生命成长中所需要的其他东西,诸如求知欲、兴趣、实践动手能力、创造力……
二、转变教师角色,尊重差异
教师要从主演的角色转变为导演的角色,这并意味着教师的作用和地位下降了,而是教师的作用和职能发生了改变。
让课堂变为学生的舞台,学生是主角。
让学生尽情的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个性,给课堂注入活力和生命力。
教师应成为课堂引导者、平等的交流者,学生的欣赏者,课堂的参与者和学生的守望者。
而教师的职能应该是精心设计、激励、调动、点拨和享受。
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
做为教师应在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不管是学习优秀的还是学习落后的。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生命的个体。
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每个学生学习的能力、智力是有区别,再说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领域,不能用同一个标准去评价衡量所有学生,这是不合理,不科学,也不公平的。
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共同特点及个性差异,开展教学活动时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兼顾差异,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努力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各自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选择不同层次的数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体验,使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学习好比登山,有的体力好,走地快,有的体力差,走得慢,有的先到山顶,有的后到山顶,但最终都到了山顶。
允许学习有快慢高低,千万不可弄一刀切,向工厂生产零件一样标准化。
三、采用学生先学再教教学方式
“把课堂还给学生”这句话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力、自控力合自学能力都比较低,如果错误的理解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还个学生就是教师不管不顾,放任自流,让学生随心所欲,那么我们的课堂就会变成菜市场,混乱不堪。
课堂上对学生往往“一统就死,一放就乱”,这是教改中许多教师共同的体会。
许多教师会在这种混乱中不知所措,处于迷茫状态,甚至可能会因此望而却步,走老路子。
本人认为,其实考试制度与素质教育合二期课改精神并不矛盾,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了,那么考试自然会考了。
“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其实只是问题的表面,还给学生时间的目的是让学生有自主时间进行充分的探究和自学、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和反馈评价等途径,培养思维品质,学会分析问题方法,并形成合理的观念。
所以,把“时间还给学生”其实是通过“把思维还给学生”,“把提问的权力还给学生”和“把评价的权力还给学生”等途径来实现的。
如果没有把思维还给学生这个前提,即使还给学生时间,也会让学生不知所措,造成时间浪费,最后的结果或许还不如教师讲给学生听。
值得注意的是,“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并不能机械地理解成“教师讲授时间不得超过多少分钟”,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把握。
课堂总共就35分钟,时间很宝贵,加上班级人数众多,如果学生不提前预习的话,把课堂还给学生就变成了一句空话,最终还是演变成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
教师要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让他们带着问题预习,甚至让他们自主的预习,让他们先学会阅读,再去简单理解,甚至深刻理解。
课堂是课改的主阵地,作为教师,课堂中,要学会“退让”,把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留给学生。
在课堂中,教师只是引导、点拔、梳理、启发、参与、组织、设计,学生在教学中只是寻找、发现、概括、推导、探求、讲解、体验,只有这样“有疑必究,延迟判断”的课堂教学模式才能显示出生命的活力。
要达到最佳效果,务必采用“预习―展示―反馈”三步走教学方式。
预习――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
展示――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
反馈――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
“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小组合作模式。
总之,我们要做一个播种梦想的教师,应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去思考;给学生一些空间,让他们去展示;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去争论;给学生一个支架,让他们去攀登;给学生一些权力,让他们去评价。
只有这样实实在在地把数学课堂让位于学生,让学生在新课堂的天地里,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成为要学、会学的主人,才能完完全全地营造学生喜欢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课堂的娱乐中学会数学,学会学习。
最后用一句学生的话来结束本文:“我的课堂我主宰,我的命运我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