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选读模拟试题二

合集下载

[教学]2011年国学通论复习资料

[教学]2011年国学通论复习资料

[教学]2011年国学通论复习资料《国学经典选读》期末复习题一、课程属性及期末考试有关问题1. 本课程为省开课。

2. 期末考试题型四种:填空、名词简释、简答题、问答题3. 填空题主要在常识中产生,个别在名词中产生。

4. 四次作业及其他信息,近期将在课程网上资源中挂出。

二、期末复习题、(一)常识1. 中华文明的形成经历了四个时期:先秦是萌芽期,汉魏六朝是形成期,唐宋至明中叶是成熟期,明中叶以后就进入转型期。

2. 进入民国,经书成为普通的古文献。

作为历史学的资料,章学诚所谓的“六经皆史”得到了全面的体认。

3 . 如果说中国传统学术是一座大厦,那么经学就是这座大厦的基柱。

4. 在五经之中,《周易》是古代占卜之书。

5. 《诗经》的价值,一在于文学价值,一在于文化价值。

6. 西汉出现了三种尚书,即《今文尚书》、《古文尚书》和“伪尚书”。

7.《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8. “仁”和“礼”是孔子思想的两个基点。

9. 《左传》、《公羊传》和《毂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10.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事为《春秋》,言为《尚书》。

11. 司马光主持编篡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

12. 司马迁把“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作为其建立史学体系的追求。

13. 阅读《三国志》不仅要注意其正文,更要注意阅读裴松之的注文。

14. 在先秦,墨学和儒学是并称的两大显学。

15. 先秦名家“合同异”一派是以惠施为代表的。

16. 战国晚期的苏秦和张仪成为纵横家的代表人物。

17. 秦汉以后的中国子学,可按五个历史阶段来区分,即两汉子学、魏晋玄学、隋唐子学、宋明理学和清代子学。

18. 玄学的逻辑基础是汉魏之际清议之风所带来的名实之辩。

19. 经史子集四部中,集部多是文章、诗赋的汇编。

20. 研究《楚辞》的代表性著作有王逸的《楚辞章句》、洪兴祖的《楚辞补注》和朱熹的《楚辞集注》。

这三本书是对《楚辞》进行研读的基本书目。

2024春期国开河南电大本科《国学经典选读》无纸化考试(作业练习1)试题及答案

2024春期国开河南电大本科《国学经典选读》无纸化考试(作业练习1)试题及答案

国开河南电大本科《国学经典选读》无纸化考试作业练习1 试题及答案说明:资料整理于2024年5月,适用于2024春季学期国开河南电大本科学员一平台网上无纸化考试。

作业练习1 试题及答案1.南宋时,王阳明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3.孙子,名武。

后世尊称他为〃兵圣〃,东方兵学的鼻祖。

B.错误4.仁的核心是爰人。

A∙画B错误5.人与人交往时,对于那些自以为是,骄傲自大的人,人们往往对他避而远之。

B.6."人皆可以为尧舜。

"这句话的意思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每个人都可以做君主(或管理者)。

A.正确Bl7.韩非子认为,子女赡养父母是最高境界的孝。

A.正确B座8.《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

A.∣IE¾⅜∣B错误9.老子主张“无为而治"A.|lE确IB错误10.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三省"指的是:(ABCD随机变化!!)。

A%专不习乎?I1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ID.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1.关于"受口细叶谁裁出,三月营风似剪刀〃说法正确的有(ABCD随机变化!!)?B特写于春国C诗所咏的对象是春季常见的一种错而D.,二句综合运用了拟人与比喻的嘉12.何为“知天命"(ABCD随机变化!!)?A.忸悟到自己负有使制B陵设法完成使命IC.天命难测,要去探索D.命数已定,无需奋斗13.关于“西湖”说法正确的有(ABCD随机变化!!)?A.王维写过它附近的鸟B.帧万里写过此处的麟 __________C.苏轼把它比喻成古代的大美火口恤永说它"三秋桂子,十里荷花14.下列史书属于纪传体的是(ABCD随机变化!!)。

A.]《后汉书》IB.|《梁书》ICD!)成为后代15.对人本身的尊重是孔子思想的着眼点。

通过孔子及其弟子的实践,使(ABCD随机变化!士人的共同认知。

2024春期国开河南电大本科《国学经典选读》无纸化考试(作业练习3)试题及答案

2024春期国开河南电大本科《国学经典选读》无纸化考试(作业练习3)试题及答案

国开河南电大本科《国学经典选读》无纸化考试作业练习3 试题及答案说明:资料整理于2024年5月,适用于2024春季学期国开河南电大本科学员一平台网上无纸化考试。

作业练习3 试题及答案1 .庄子认为,陪着君子说话,不需要察言观色,直说即可。

A.正确2 .韩非子认为,子女赡养父母是最高境界的孝。

A.正确3 ."本末〃是讲做事首先要明白万物的本末始终,也就是了解事物的外部规律。

A.正确B程4 .祖国医学崇尚〃治未病"的思想原则。

A画B.错误5 .孙子,名武。

后世尊称他为〃兵圣〃,东方兵学的鼻祖。

B.错误6 .开凿门窗修建房屋,有了门窗和四壁内的空间,才有房屋容纳和通气的作用•作用。

ASB错误7 ."上善若水"是一种智慧。

尽量去做别人不愿做而有利于自己的事情。

A.正确8 .8 .名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出自张九龄《望月怀远》。

A.画B.错误9 .《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

AHB.错误10 .“初唐四杰”包括(ABCD随机变化!!)?AI1."子畏于匡”的故事,解释正确的是(ABCD随机变化!!)。

A忸个故事表现了孔子那种"天命在我"的自信。

这是老子说的"无〃的B C DB.孔子当时地位身份很高,所以匡人奈何不了他。

C孔子因为有很多弟子保护,所以不怕匡人。

D 乩子之所以不怕匡人,是因为他相信自己身负天命.12 .请问以下诗句中写岳阳楼所见之景的是(ABCD随机变化!!)?A.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B.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乾坤日子庭水,今上岳阳楼13 .入选”四书〃的儒家经典有(ABCD随机变化!!)?A∣<⅞子》JB∙∣《论语》IC.《学记》D.《荀子》14 .天行健fBCD随机变化!!);地势坤,(ABCD随机变化!!)。

A.|君子以自强不息B■明德载画C.寒往则暑来D.暑往则寒来15以下说范尹哽有:(ABCD随机变化!!)。

中考名著试题精选60题(二)(原卷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知识(考点)梳理+真题演练

中考名著试题精选60题(二)(原卷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知识(考点)梳理+真题演练

专题13 中考名著试题精选60题(二)31.(2023春·福建厦门·八年级校联考期末)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身体和心灵都要远行。

阅读文学经典,完成题目。

(1)“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

”——《经典常谈•序》文化塑造人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铸造着每个华夏儿女的魂。

结合《经典常谈》中的作品,谈谈中学生阅读经典的意义:(2)保尔•柯察金的人生旅程中有许多重要的站点,下面图片就是其中一站——②。

在这段经历中,保尔的重要人生“旅友”,教育、培养保尔走上革命道路的朱赫来这样说过:“钢铁是在熊熊燃烧和骤然冷却中炼成的。

”结合保尔这一经历,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32.(2023春·河南洛阳·八年级统考期末)【共赴“名作云旅”】请你任选一条....路线,踏上“名作云旅”。

(1)路线一·阅读有法:在阅读下面两部名著时你采用了怎样的方法?请任选一部....,结合该名著特点和具体内容阐述。

《经典常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2)路线二·人物点评:请从下面两位人物中任选其一....,再从图中挑选两个关键词形容他,并结合名著内容阐述。

贝多芬(《名人传》)孙少平(《平凡的世界》)33.(2023春·江苏泰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名著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语段一:《经典常谈》中,朱自清有这样的评价:“【A】用(诗)来抒写那个大时代,诗的领域扩大了,价值也增高了。

【A】写‘民间的实在痛苦,社会的实在问题,国家的实在状况,人生的实在希望和恐惧’,更给诗开辟了新世界。

”(节选自《经典常谈》)语段二:当他躺在手术台上,手术刀割开他的颈子,切除一侧的副甲状腺时,死神的黑色翅膀曾经三次触及到他。

然而他的生命力非常顽强。

达雅焦急不安地守候在外面,几个小时以后,她看见丈夫脸色像死人般苍白,但仍然很有生气,而且像往常一样平静温存:“好姑娘,你别担心,我可不会这么容易就进棺材的。

电大《国学经典选读》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电大《国学经典选读》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国学经典选读试题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氓》:"送于涉淇,至于顿丘。

"淇,指淇水,在今(A )A.河南省 B.河北省 C.山西省D.山东省2.提出"民贵君轻"思想的先秦思想家是(B )A.墨子 B.孟子C.庄子 D.荀子3.《诗经》“国风”中揭露统治者对人民残酷剥削,并表达人民热烈向往美好生活的诗篇是(C )A.《伐檀》B.《七月》 C.《硕鼠》D.《君子于役》4.主张“兼爱”、“非攻”的先秦诸子是( b )A.孟子B.墨子C.庄子 D.荀子5.成语"退避三舍"出自(B )A.《曹刿论战》 B.《晋楚城濮之战》 C.《烛之武退秦师》 D.《冯谖客孟尝君》6.《楚辞章句》的作者是()A.洪兴祖B.刘向C.刘安D.王逸7.我国现存最早的一篇文学批评论文的作者是()。

A、孔融B、曹植C、曹丕D、王粲8.《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并序》最早见于( )。

A.《乐府诗集》B.《玉台新咏》C.《文选》D.《古诗源》9. 秦罗敷是汉乐府()一诗中的主人公。

A.《有所思》B.《行行重行行》C.《十五从军征》D.《陌上桑》10.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出自( )。

A.《短歌行》B.《蒿里行》C.《观沧海》D.《龟虽寿》11.陶渊明的下列作品中,悲愤豪放之作是(A )A.《咏荆坷》 B.《饮酒》C.《归园田居》 D.《桃花源记》12.谢灵运《登池上楼》中唯一作对偶名的一联是(B)A.循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B.衾枕昧节候,褰开斩窥临C.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篱 D.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13.“初唐四杰”是指( )。

A.沈全期、宋之问、王勃、杨炯 B.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C.王勃、杨炯、杜牧、李商隐 D.王维、孟浩然、卢照邻、骆宾王14.被后世誉为 " 孤篇横绝 " 的七言歌行是( )。

A.骆宾王的《帝京篇》 B.陈子昂的《感遇》C.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D. 卢照邻的《长安古意》15.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结构的基本线索是()A江水的流动过程B月亮的升落过程C花林的空间变换D白云的飘浮显隐16.下列作品中属于新乐府诗的是()。

《国学经典选读》期末复习指导参考答案.doc

《国学经典选读》期末复习指导参考答案.doc

《国学经典选读》期末复习指导一、复习范围根据教学大纲,木课程复习考试范围是第一章至笫九章。

二、考试形式、答题时限考试形式是闭卷考试,答题时限为90分钟三、期末考试题型期末考试题型包括填空、名词简释、简答题和问答题四种。

填空题主耍在常识中产生,个別内容在名词中产生。

四、期末复习题(-)常识1•中华文明的形成经历了四个吋期:先秦是萌芽期,汉魏六朝是形成期,唐宋至明中叶是成熟期,明中叶以后就进入转型期。

2.进入民国,经卩成为普通的古文献。

作为历史学的资料,章学诚所谓的“六经皆史”得到了全面的体认。

3 .如果说中国传统学术是一座大厦,那么经学就是这座人厦的基柱。

4.在五经Z中,《周易》是古代占卜Z书。

5.《诗经》的价值,一在于文学价值,一在于文化价值。

6.西汉出现了三种尚书,即《今文尚书》、《古文尚书》和“伪尚书”。

7.《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仁”和“礼”是孔子思想的两个基点。

9.《左传》、《公羊传》和《毂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10.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事为《春秋》,言为《尚书》。

11.司马光主持编篡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

12.司马迁把“究天人Z际,通古今Z变,成一家Z言”作为其建立史学体系的追求。

13.阅读《三国志》不仅要注意其正文,更要注意阅读裴松之的注文。

14.在先秦,墨学和儒学是并称的两大显学。

15.先秦名家“合同界” 一派是以惠施为代表的。

16.战国晚期的苏秦和张仪成为纵横家的代表人物。

17.秦汉以后的中国子学,町按五个历史阶段来区分,即两汉子学、魏晋玄学、隋唐子学、宋明理学和清代子学。

18.玄学的逻辑基础是汉魏Z际清议Z风所带来的名实Z辩。

19.经史子集四部中,集部多是文章、诗赋的汇编。

20.研究《楚辞》的代表性著作有王逸的《楚辞章句》、洪兴祖的《楚辞补注》和朱熹的《楚辞集注》。

这三本书是对《楚辞》进行研读的基本书冃。

21.西方发达的史诗系统在屮国古代没有,蒙古族和藏族的史诗也是后来才整理出来的。

国开国学经典选读形考任务

国开国学经典选读形考任务
选择一项:


.
题目5
还未回答
满分1.00
标记题目
题干
“通志”是总汇全国各地方志资料编撰而成的。如《清一统志》。
选择一项:


“阴阳”是儒道两家都谈的,道家谈调和阴阳,儒家谈顺应阴阳变化,而阴阳家则谈历象星辰、四时教令、阴阳消息、五德终始。
选择一项:


.
题目2
还未回答
满分1.00
标记题目
题干
诸子思想是以《六经》为代表的价值观念与文化精神应时之变而产生的一种文化形态,确定了子学应时而变的文化特性。
选择一项:


.
题目2
还未回答
满分1.00
标记题目
题干
史学的三个系统中,国史系统,主记一方之山川风物与民生。
选择一项:


.
题目3
还未回答
满分1.00
标记题目
题干
史学的三个系统中,方史系统,主记王朝兴替与制度变迁。
选择一项:


.
题目4
还未回答
满分1.00
标记题目
题干
史学的三个系统中,野史系统,代表民间叙事与私家述说。


.
题目4
还未回答
满分1.00
标记题目
题干
“新历史小说”是对经由主流意识形态建构起来的历史进行个人化的解构,其目的在于改写、解构被既往话语赋予特定价值和意义的历史叙事。
选择一项:


.更多试题及答案+扣二九七九一三九六八四
题目5
还未回答
满分1.00
标记题目
题干
《长生殿》共一百回,是一部藉学问驰骋想象,以寄托理想、讽谕现实的小说。

国开作业《国学经典选读》《国学经典选读》形考作业(四)主题作业-形考作业四-主题作业参考(含答案)004

国开作业《国学经典选读》《国学经典选读》形考作业(四)主题作业-形考作业四-主题作业参考(含答案)004

《道德经》对我们现代社会生活的启示中国的历史上,佛道儒三家并立,道家算是三家里相对影响较小的一个,也是在历史上没有影响朝代进程的一个。

道家算是由老子创立,《道德经》更是大众读物,但是从统治阶级的利益来看,道家的思想不适合作为统治阶级的工具,而且佛道两家都是出家人,讲究远离是非,无关俗世。

出世之人,讲究清心寡欲,无关功利,可是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连寺庙里的和尚都没做到这一点,出世和入世,其实在现代社会看来,差别也并不是那么大。

但是道家思想仍有其可学习之处,只是道教并没有很好的传承。

佛教在唐朝达到一个高峰期,在这个时期,也是道家最为弱势的时期。

而道教的人到最后多追求长生,炼制丹药,虽多为帝王所用,但跟平民百姓都没有什么交集,这也是为什么道教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名声不好的原因。

尽管道家不像佛家那么声势浩大,却也出了诸如张三丰这样的名人。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影视作品里,张三丰在布道之时最常用的句子。

古人重名节,但是在历史中,我们看到的都是臣子为君主死节之时最常见的现象,何为名,但名节之重,似乎为生之根本,远胜事情本身的是非。

然而,史书上所肯定的很多名,未尝不是错。

名,有好有坏,但中国历史上为一己之名而在实质上贻害底层民众的人为数不少。

试想古代那些功高盖主的将军们,帝王们,哪个不是踩着千万士兵的“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

”不尊贤者虚名,民众就不会攀比相争,不去特意哄抬贵重物品,民众就不会生出盗窃占有之心,不去挑拔欲望,民众之心便不会乱。

因此圣人治世,便淡其心志,让其吃饱,削弱其争名夺利之志,强健其身体健康生活。

如果人民没有名利之心,没有欲望之争,便也就不会有人自以为聪明,要鼓起人的名利之心,作起祸乱,正是如今贪官之所为。

送贿受贿也皆出于此也。

埋怨现实残酷的人,有没有想过,造成这种残酷的原因就是你内心的名利之心呢?这不过。

我们这些凡人都被名利二字困住了而已。

让人民不要去自以为聪明,追求逐利被欲望牵着走,不自以为聪以便不会胡来,一切顺自然天道而行,如此无为无欲发展,则无所不为的发展,人类终回走向天道最完美世界,而不堕入恶性循环,走不出杀与被杀的怪圈。

国开(山东)51761《国学经典选读》终结性考试【答案】

国开(山东)51761《国学经典选读》终结性考试【答案】

国学经典选读-终结性考试复习资料
注:请认真核对是您需要的题目后再下载!
【题目】
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别史有
a. 《春秋》《国语》
b. 《左传》《国语》
c. 《春秋》《左传》
d. 《国语》《战国策》
[提示:仔细阅读试题,并作答]
正确的答案是:《国语》《战国策》
【题目】
善于用构思奇特的比喻和寓言来说理的先秦思想家是
a. 孔子
b. 墨子
c. 老子
d. 庄子
[提示:仔细阅读试题,并作答]
正确的答案是:庄子
【题目】
项羽破釜沉舟的事迹发生在
a. 乌江自杀前
b. 垓下突围时
c. 钜鹿之战中
d. 鸿门宴
[提示:仔细阅读试题,并作答]
正确的答案是:钜鹿之战中
【题目】
()是唐代第一个举起诗歌革新大旗的作家,写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佳句。

a. 宋之问
b. 王勃
c. 陈子昂
d. 王绩
[提示:仔细阅读试题,并作答]
正确的答案是:陈子昂
【题目】
()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

a. 欧阳修
b. 苏轼。

《国学经典选读123》试题两套附答案

《国学经典选读123》试题两套附答案

《国学经典选读123》试题两套附答案《国学经典选读123》试题(⼀)附答案⼀、单选题(本⼤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1、“⾦声⽟振”这个成语是说哪位才德兼备的名⼈()A、孟⼦B、孔⼦C、庄⼦D、⽼⼦2、“⽣于忧患,死于安乐。

”翻译最准确的⼀项是()A、在忧愁和病患中⽣活,在安全快乐中死去。

B、出⽣在忧伤和病痛的时候,却死在安乐幸福之中。

C、⽣存在忧愁和痛苦之中,死在安逸享乐之中。

D、忧患(能激励⼈勤奋)使⼈⽣存发展,享受安乐使⼈萎靡死亡。

3、“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之道也”的⽐较恰当的意思是()A、诚实的⼈就是天地之间的符合道的⼈,诚实之⼈,会⽤诚实之道为⼈处世。

B、诚实是天道的法则,做到诚实是⼈道的法则。

C、诚实是顺应天道的,不诚实是违反⼈道的。

D、诚实是天意的律法,做到诚实的⼈是能够被⼈尊重的⼈。

4、“弟⼦,⼊则孝,出则悌。

谨⽽信,泛爱众,⽽亲仁。

”的恰当之意是()A、“孩⼦们进⼊家⾥,就要孝顺,出门在外就要遵纪守法。

谨慎地对待事情,泛泛地关⼼别⼈,⽽亲⼈们是值得依靠的⼈呢。

”B、“弟⼦们⼩时候在家⾥,就要听⽗母话,要孝顺⽗母;长⼤了出门在外,要敬爱兄长,尊重师长。

⾔⾏要谨慎,为⼈要诚实守信,要⼴泛地去爱众⼈,并且亲近那些有仁德的⼈。

”C、⼤⼈孩⼦都要关⼼诚信问题。

D、亲⾃积极实践之后,还有余⼒的话,就可以学习典籍、⽂章了。

5、“尽其⼼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的恰当意思是()A、尽⼼尽⼒地去了解⼈的本性;了解了⼈的本性,就知道天地了。

B、⽤尽他的⼼⼒,了解他的性格,知道他的性格,那么就是知道天命了。

C、应尽⼼尽⼒了解⼈的本性和天意与使命。

D、尽最⼤的限度回归到与宇宙最初本元相应的慈善之⼼,这样就可以知道⼈内在的本性;知道了⼈的本性,也就知道了上天的运⾏规律了。

6、“⼰所不欲,勿施于⼈。

”⼀句的意思是()A、⾃⼰所以不想要的原因是,别⼈不要的强加给了我们。

B、凡是⾃⼰不喜欢别⼈对我们做的事情,我们也不要施加到别⼈的⾝上。

国学经典考试模拟练习题及答案

国学经典考试模拟练习题及答案

国学经典考试模拟练习题及答案一、判断题。

1、大乐必繁,大礼必复。

(B)A正确 B 错误2、黄宗羲是明末清初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

(A)A正确 B 错误3、强调师生相处应当自然和谐,要求学生不要对教师心存畏惧,并要求教师能带头“责善”的教育家是孔子。

(B)A正确 B 错误4、“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比喻修养品德必须培养好心性。

(A)A正确 B错误5、“因材施教、教亦多术”反映了孟子的教育思想。

(A)A正确 B错误6、《论语》是“四书”之一。

(A)A正确 B 错误7、《名夷待访录》是顾炎武的代表作(B)A正确 B 错误8、乐从内心发出,礼在外貌上表现。

(A)A正确 B错误国学经典考试模拟题一单选题1师德的本质是(B )A心地善良B树人和育才C德高望重D诲人不倦2教人的目的是( C )A教导B教养C教化D教授3五德“温良恭俭让”的内涵指( A )A温柔多情、善良慈祥、恭敬和蔼、节俭节省、谦让礼让B温和温顺、心地善良、恭维恭顺、勤俭节约、互相推诿C敦柔滋润、行不犯物、和从不逆、去奢从约、先人后己4国学经典的含义是()A四书五经B经史子集C中国传统文化、学术中典范、权威的著作D中国文学经典作品5教学(教育)艺术指( )A教学与艺术B艺术教学C教学方法D创造性的培养人才的方式、方法。

二、单项选择题9、凡授书不在图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传习录·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体现的教学艺术是(B)A.自主学习B.量力而精C.愉快教学D.尊重个性10、小疑则小(C )A.智B.聪C.悟D.愚11、“礼乐不可斯须去身”出自(D )A.《大学》B.《易经》C.《论语》D.《礼记》12、“学而优则仕”概括了(A )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

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13、先王治乐的原因是(A)A.提供治理人民的方法B.教人民欣赏音乐C.给人民带来快乐D.丰富人民的业余生活14、“乐”的起因是:(A )A.是由人心中产生的。

国学经典选读判断题

国学经典选读判断题

国学经典选读判断题B1.不要在握手时带着墨镜,只有患有眼疾或眼部有缺陷者方可例外。

(√)2.北宋的程颢与程颐同为宋代理学的主要奠基者,两人不但学术思想相同,而且教育思想基本一致,世称“二程”。

因二程兄弟长期在洛阳讲学,故世称其学为“洛学”。

(√)C1.曾子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学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其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与以孝为本、孝道为先的孝道观,对后世的影响非常深远,甚至对现今都有现实意义。

(√)D1.递名片时,名片的文字要正面朝向自己。

(×)2.当别人介绍你时,说错了你的名字,不要去纠正,免得对方难堪。

(×)3.董仲舒是战国末年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

他把儒家的伦理思想概括为“三纲五常”。

(×)G1.国学的范围,在晚清民初发生了变化,由中国传统学术的四部之学(经、史、子、集)转变为现代学术七科之学(理、工、农、医、文、法、商);其内在精神血脉是不同的。

(√)2.国学大师汤一介先生曾提出“大国学”的概念:“国学应该是‘大国学’的范围,不是狭义的国学。

国内各地域文化和56个民族的文化,都包括在‘国学’的范围之内。

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又共同构成中国文化这一文化共同体。

”(×)3.“国学”的概念和内容自古至今是静态的和不变的。

(×)4.《国学经典选读》教材所选国学经典语录123句,正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文化特质交汇融合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基本价值观和独特生活方式的载体,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5.国粹派张之洞先生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

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

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

(×)6.顾颉刚《国学讲演录》则把传统学术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

(×)H1.韩非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考试《国学经典选读》教学考一体化网考形考作业试题及答案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考试《国学经典选读》教学考一体化网考形考作业试题及答案

(2018更新)最新河南电大《国学经典选读》教学考一体化网考形考作业试题及答案100% 通过2016年秋期河南电大把《国学经典选读》纳入到“教学考一体化”平台进行网考,针对这个平台,本人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内容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并且以后会不断更新,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Ctrl+F),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一单选题1.子张问仁于孔子。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孔子说的“五者”为()(4.00分)A. 历史上五位奉行仁义的人B. 金、木、水、火、土C. 仁、义、礼、智、信D. 恭、宽、信、敏、慧2. 孔子认为君子有三畏,分别是畏天命,畏大人,畏()。

(4.00分)A. 信仰B. 天子C. 圣人之言D. 父母之命3.关于“国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4.00分)A. 张之洞主张“西学为体,中学为用”。

B. 国学的概念和内容从古至今始终如一,一成不变。

C. 季羡林认为,国学应该是“大国学”。

D. 追溯“国学”一词,最早出自《论语》4.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

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焉。

(4.00分)A. 一家B. 天下C. 一国D. 一人5.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

(4.00分)A. 德B. 教C. 礼D. 仁6.按照孔子的理念,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我们普通人实施“仁”的途径(4.00分)A.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B.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C.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D.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以下对这句话解释不正确的是()。

(4.00分)A. 恭而无礼:恭敬但没有节制B. 葸:过分小心而显现出畏惧的样子C. 这句话主要是说不应该拘泥于礼D. 这句话说了“礼”的重要性8.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①)。

国学知识进社区专题活动试题-2

国学知识进社区专题活动试题-2

国学知识进社区专题活动试题-2篇1:国学知识进社区专题活动试题-2国学知识进社区专题活动(试题)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谁的名言?()A、孔子B、屈原C、文天祥D、梁启超2、秦始皇兵马俑的三个俑坑中,()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

A、一B、三C、二3、下列搭配错误的是?()A、《两都赋》班固B、《两京赋》张衡C、《子虚赋》司马相如D、《魏都赋》曹植4、"汗流浃背"的典故出自西汉周勃,他"寒流戒备"的原因是:()A、衣服穿得太多B、劳动太卖力气C、打仗拼杀厮杀D、答不出皇帝的问题5、明代中期才产生了一部小说,它最有中国民族特色和中国人的思想观念。

()A、《金瓶梅》B、《西游记》C、《红楼梦》D、《儒林外史》6、我国古代提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是()A、孟子B、孙子C、老子D、墨子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A、知天命B、耳顺C、不惑8、端午节是农历:()A、九月初九B、腊月初八C、正月十五D、五月初五9、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这句话强调的是君子应该好学,下列不是孔子所认为的好学者是?()A、安贫乐道B、多做少说C、以他人为镜来改正、修养自己D、乐以忘忧10、"四面楚歌"这一成语出自《史记》中的()A、《夏本纪》B、《殷本纪》C、《周本纪》D、《项羽本纪》11、我们现在经常用"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来形容要以发展的眼光看人,不要轻视对方。

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A、吕蒙鲁肃B、鲁肃吕蒙C、吕蒙孙权D、孙权吕蒙12、《三字经》介绍了哪个人很会教育孩子,五个儿子都很有出息()。

A、窦燕山B、曾参C、黄香D、孔子13、田园诗派的开创者是?()A、谢灵运B、陶渊明C、王维D、李白1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三易》的是?()A、《周易》B、《连山》C、《归藏》D、《易经》15、"惟命是从"出自哪部经典文献?()A、《左传》B、《国语》C、《诗经》D、《史记》16、"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是谁的词句?()A、岳飞B、辛弃疾C、王维D、苏轼17、你知道"泰斗"刚开始是对谁的称呼吗?()A、李白B、韩愈C、杜甫D、柳宗元18、孟子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2024春期国开河南电大本科《国学经典选读》无纸化考试(作业练习2)试题及答案

2024春期国开河南电大本科《国学经典选读》无纸化考试(作业练习2)试题及答案

国开河南电大本科《国学经典选读》无纸化考试
作业练习2试题及答案
说明:资料整理于2024年5月,适用于2024春季学期国开河南电大本科学员一平台网上无纸化考试。

作业练习2试题及答案
1.“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意思是:君子以自己所处的地位行事,绝不能谋求本职之外的任何事情。

A.正确
2.《左传》与《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合称“左氏三传”。

A.正确
3.墨子主张兼爱、非攻、节用。

B.错误
4.《老子》一书中把“喜怒哀乐之未发”的状态,称作“和”。

A.正确
5.孔子主张“以直报怨”,他认为,一个人隐瞒着心中的怨恨而与他人做朋友,是可耻的。

1。

2023秋期国开河南电大本科《国学经典选读》无纸化考试(作业练习1至3+我要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3秋期国开河南电大本科《国学经典选读》无纸化考试(作业练习1至3+我要考试)试题及答案

B.一国所有之学也 C.大国学 D.大师也 [答案]A .关于天人关系,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儒家、道家对天人合一的解释完全一致 B.天人关系问题是中国哲学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之一 C.人与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统一体 D.儒家与道家均以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 [答案M .《黄帝内经•素问》认为人要顺应季节的变化来养生,依照《黄帝内经》的说法,冬季人们应该怎么养生最为适 宜? A.早早起床,漫步在庭院里,舒展形体。 B.早早起床,让心中不存在郁闷,对外界事物保持兴趣。 C.早睡早起,和鸡的活动相仿佛,收敛神气。
C.《老子》 D.《南华经》 [答案]B 44.祸兮福之所倚。()孰知其极,其无正邪? A.正复为奇 B.善复为妖 C.其日固久 D.福兮祸之所伏 [答案]D .子日:“(),小人同而不和。” A.君子和而不同 B.君子同而不和 C.君子以直报怨 D.君子顺乎天道
[答案]A .“中庸”中的"中”是()? A.恰到好处 B.中间 C.不彻底 D.不完全 [答案]A .一阴一阳之谓()。 A德 B.道 C.自然 D.理 [答案]B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形容的是华山风景区。
A.《通典》 B.《通志》 C.《文献通考》 D.《通论》 [答案]ABC .下列史书属于纪传体的是()。 A.《后汉书》 B.《梁书》 C.《晋书》 D.《南齐书》 [答案]ABCD .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孔子认为,君主要以道德和礼乐教化引导人民。 B.孔子认为,可以一同学习的人,也能够共同实践理想。
18.墨子判断一个学说是否有价值的标准有()。 A.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B.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C.原察百姓耳目之实 D.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 [答案]ACD 19.张载曾说过:为天地立心,(),(),()。 A.为往圣继绝学 B.为万世开太平 C.为百姓立命 D.为生民立命 [答案]ABD 20.关于“中庸”,以下说法或理解不正确的是:()。 A.孔子认为中庸作为一种德,可以算是至极的了。

国学知识试题_12篇

国学知识试题_12篇

国学知识试题_1国学知识试题_1精选2篇(一)1. 中国古代的国学是指什么?国学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经典文献、历史和哲学思想等方面的知识,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所在。

2. 《论语》是中国古代哪位思想家的言论集?《论语》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言论集,是研究儒家思想的重要文献之一。

3. 中国古代哲学家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孟子主张人性本善。

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只要受到正确的教育和培养,就能够实现完善的道德品质。

4. 《诗经》是中国古代的哪位君主收集整理的?《诗经》是中国古代的周朝君主——周宣王和周穆王的文学作品集,它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5. 古代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哪些书籍?古代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它们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经典。

6.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哪位思想家的代表作?《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代表作,它是道家思想的经典之一,强调“道”是宇宙的根本原则。

7. 中国古代的国学教育形式有哪些?中国古代的国学教育形式主要有私塾教育和儒学院教育两种。

私塾教育是由有一定知识和能力的人在家中教授学生,儒学院教育则是在设立的专门学习儒家经典的机构进行。

8. 中国古代的国学教育对于塑造学生的什么品质有重要作用?中国古代的国学教育对于塑造学生的品德和礼仪观念有重要作用。

通过学习经典文献和古代典籍,学生能够受到正确的教育和熏陶,培养出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9. 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君子”是指什么样的人?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君子是指具备高尚道德品质的人。

君子应该具备诚实守信、忠诚孝顺、正直宽容、勇于担当等优秀品质。

10. 中国古代的经典文献包括哪些内容?中国古代的经典文献主要包括《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周易》、《尚书》、《礼记》、《春秋》、《诗经》、《周礼》等,涵盖了哲学、历史、政治、文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11. 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主张什么样的社会秩序?儒家思想主张建立有序和谐的社会秩序。

国学经典选读第三次作业

国学经典选读第三次作业

国学经典选读第三次作业《国学经典选读》形成性考核第三次作业一、主题讨论:1.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学、思、行之间关系的理解。

P672.请结合实际谈一谈你对“五不足恃”的理解? P1503.从教材十章经典故事中选择一个,说明你的独到理解和收获。

4.请结合十章主题写出一个历史人物的经典故事(不能抄写教材中已有的经典故事,可以去图书馆或网上检索相关故事),说明这个历史经典故事对你的主要启示意义。

二、讨论说明:1.如上主题讨论可以四选一2.可以概括综述讨论,也可以举例说明讨论3.请每位同学在课程论坛进行一次主题讨论4.鼓励同学之间互动讨论提交说明:请将讨论内容粘贴到形考平台的作业三的回答中。

参考答案:主题一:(P67)我认为思不仅是思考的意思,还是反省的意思。

“三思而后行”中的三思,不是思考三次的意思,而是思考后并反省的意思。

常于学、勤于思、敏于行。

要经常的学习,在经过思考和反省后,做事要反映迅速、行动敏捷。

我认为“致知之道有二:曰学,曰思,……,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博则思愈远,思正有助于学,而思之困则学必勤”这句话充分的阐明了学和思的关系。

勤于思、敏于行的关系:三思后,却不去行动,那也是不行的。

我认为“三思而后行”,在“行”之后要做到“事莫大乎无悔。

事至无悔而止矣,成不可必也。

”不用在乎成功与否,只要自己不后悔就行了。

以上是我对学、思、行之间关系的理解。

主题二:(P150)五不足恃的理解:任何人都有梦想,可是自己的梦想究竟怎么才能实现呢?“五不足恃”故事向我们表明了一个道理:其他人依靠不得,成事必须靠自己。

所以,从各方面综合提高自己的能力,把“修身”的功夫做到位,理想在机会来临的时候就有可能让你把握住了。

一味地指望别人,到头来吃苦的还是自己。

好多品质都是逐步形成的,好多习惯都是慢慢养成的。

从各方面提高自身的素养,是从一点一滴开始的。

这一点一滴积累的过程,便是向理想一步一步靠近的过程。

不要放弃,用心去做,成功就在眼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经典选读模拟试题二02国学经典选读-0001试卷总分:100单项选择(共10题,共40分)开始说明:结束说明:1.(4分)《新五代史》的作者是()。

A、宋祁B、欧阳修C、刘昫D、脱脱2.(4分)历代的“起居注”及“实录”是按年叙述某一历史时期的事件,在体例上属于()。

A、编年体史书B、纪传体史书C、政书D、纪事本末体史书3.(4分)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事为(),言为《尚书》。

”A、《国语》B、《左传》C、《公羊传》D、《春秋》4.(4分)《资治通鉴》是一部()。

A、编年体通史B、编年体断代史C、纪传体史书D、纪事本末体史书5.(4分)“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出自《诗经》的()。

A、《邶风•静女》B、《周南•关雎》C、《秦风•蒹葭》D、《王风•黍离》6.(4分)()是我国最早的断代政书。

A、《唐六典》B、《会要》C、《续会要》D、《唐会要》7.(4分)纪传体史书的创立者是()A、班固B、司马迁C、袁枢D、司马光8.(4分)《宋书》最有价值的是()这一部分。

A、本纪B、志C、表D、列传9.(4分)被合称为“三通”的三部史书是()。

A、《史通》《通典》《通志》B、《通志》《通典》《资治通鉴》C、《通典》《通志》《文献通考》D、《通典》《通志》《通鉴纪事本末》10.(4分)()也被称为《汲冢纪年》、《汲冢古文》或《汲冢书》,本是一部先秦编年体古书,但到战国以后就不见流传。

A、《竹书纪年》B、《春秋》C、《国语》D、《左传》多项选择(共6题,共30分)开始说明:结束说明:11.(5分)下列史书属于纪传体的是()。

A、《后汉书》B、《晋书》C、《南齐书》D、《梁书》12.(5分)下列史书在体例上属于史评史论类的有()。

A、《过秦论》B、《汉书》C、《读通鉴论》D、《六朝通鉴博议》13.(5分)下列史书在体例上属于编年体的是()。

A、《唐六典》B、《竹书纪年》C、《汉纪》D、《顺宗实录》14.(5分)《孝经》主要阐述孝道观念,其中讲述了天子、()这几种不同等级的孝道是如何体现的。

A、诸侯B、卿大夫C、士D、庶人15.(5分)下列典籍属于“二十五”史的有()。

A、《三国志》B、《汉书》C、《新唐书》D、《春秋》16.(5分)研读《周易》要做到下列几个方面:()。

A、明哲理B、通卦辞C、审爻变D、定德义判断题(共10题,共30分)开始说明:结束说明:17.(3分)东汉经学大师班固为“三礼”作注,广泛地吸取了古文经和今文经的成果,使“三礼”并称,成为礼学著作的基础。

√×18.(3分)史论著述是对史学的评价,影响最大的是章学诚的《文史通义》。

√×19.(3分)“春秋三传”大都成书于战国后期,而《毂梁传》成书最晚,到汉宣帝时才整理完成。

√×20.(3分)编年体史书是按年、月、日的顺序记载历史事件的,《竹书纪年》就是一部编年体史书。

√×21.(3分)记述某一朝代典章制度的断代式政书,一般称之为会要或会典。

√×22.(3分)史评著述是对历史现象进行评价,如刘知几的《史通》。

√×关于《诗经》的作者,《国风》中大部分是百姓传唱的记录,《大雅》和《小雅》多数是士大夫所作。

√×24.(3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春秋》在“十三经”里不是独立成书的,而是以“春秋三传”的形式出现。

√×26.(3分)史评史论类著述不是以历史叙述为主,而是以历史评论为主的史书体例。

√×02国学经典选读-0002试卷总分:100单项选择(共10题,共40分)开始说明:结束说明:1.(4分)()是通过给人物立传记的方式来记叙历史的。

A、政书B、纪事本末体史书C、纪传体史书D、编年体史书2.(4分)《宋书》最有价值的是()这一部分。

A、本纪B、志C、表D、列传3.(4分)()也被称为《汲冢纪年》、《汲冢古文》或《汲冢书》,本是一部先秦编年体古书,但到战国以后就不见流传。

A、《竹书纪年》B、《春秋》C、《国语》D、《左传》4.(4分)阅读《三国志》不仅要注意其正文,更要注意阅读()的注文。

A、陈寿B、欧阳修C、裴松之D、宋祁5.(4分)《诗经•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采用的表达手法是()。

A、赋B、比C、兴D、夸张6.(4分)被称为“太史公书”的史书是()。

A、《史记》B、《汉书》C、《三国志》D、《晋书》7.(4分)历代的“起居注”及“实录”是按年叙述某一历史时期的事件,在体例上属于()。

A、编年体史书B、纪传体史书C、政书D、纪事本末体史书8.(4分)被合称为“三通”的三部史书是()。

A、《史通》《通典》《通志》B、《通志》《通典》《资治通鉴》C、《通典》《通志》《文献通考》D、《通典》《通志》《通鉴纪事本末》9.(4分)()是我国最早的断代政书。

A、《唐六典》B、《会要》C、《续会要》D、《唐会要》10.(4分)纪事本末体史书的体式始创于袁枢的()。

A、《资治通鉴》B、《通鉴纪事本末》C、《宋史纪事本末》D、《明史纪事本末》多项选择(共6题,共30分)开始说明:结束说明:11.(5分)史书研读要注意的问题包括()等。

A、明大势B、知得失C、审源流D、阐幽微12.(5分)下列史书在体例上属于史评史论类的有()。

A、《过秦论》B、《汉书》C、《读通鉴论》D、《六朝通鉴博议》13.(5分)《孝经》主要阐述孝道观念,其中讲述了天子、()这几种不同等级的孝道是如何体现的。

A、诸侯B、卿大夫C、士D、庶人14.(5分)下列典籍属于“二十五”史的有()。

A、《三国志》B、《汉书》C、《新唐书》D、《春秋》15.(5分)下列史书属于纪传体的是()。

A、《后汉书》B、《晋书》C、《南齐书》D、《梁书》16.(5分)《尔雅》具有下列鲜明特点:()。

A、以标准语解释方言B、用当代的语言解释古语C、用常用字解释生僻字D、用简化字解释繁体字判断题(共10题,共30分)开始说明:结束说明:17.(3分)感兴是中国诗歌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是中国诗歌乃至世界诗歌所能生发的心理基础。

√×18.(3分)《春秋》在“十三经”里不是独立成书的,而是以“春秋三传”的形式出现。

√×19.(3分)《周易》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两派六宗。

两派分别是指象数派和考据派。

√×20.(3分)章学诚在《文史通义》开篇提出“六经皆史”的观点,并深入地讨论了经学与史学的关系。

√×21.(3分)《后汉纪》是编年体的西汉史。

√×22.(3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23.(3分)史评史论类著述不是以历史叙述为主,而是以历史评论为主的史书体例。

√×24.(3分)东汉经学大师班固为“三礼”作注,广泛地吸取了古文经和今文经的成果,使“三礼”并称,成为礼学著作的基础。

√×25.(3分)班固把“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作为其建立史学体系的追求。

√×26.(3分)“春秋三传”大都成书于战国后期,而《毂梁传》成书最晚,到汉宣帝时才整理完成。

√×02国学经典选读-0002试卷总分:100单项选择(共10题,共40分)开始说明:结束说明:1.(4分)()是通过给人物立传记的方式来记叙历史的。

A、政书B、纪事本末体史书C、纪传体史书D、编年体史书2.(4分)《宋书》最有价值的是()这一部分。

A、本纪B、志C、表D、列传3.(4分)()也被称为《汲冢纪年》、《汲冢古文》或《汲冢书》,本是一部先秦编年体古书,但到战国以后就不见流传。

A、《竹书纪年》B、《春秋》C、《国语》D、《左传》4.(4分)阅读《三国志》不仅要注意其正文,更要注意阅读()的注文。

A、陈寿B、欧阳修C、裴松之D、宋祁5.(4分)《诗经•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采用的表达手法是()。

A、赋B、比C、兴D、夸张6.(4分)被称为“太史公书”的史书是()。

A、《史记》B、《汉书》C、《三国志》D、《晋书》7.(4分)历代的“起居注”及“实录”是按年叙述某一历史时期的事件,在体例上属于()。

A、编年体史书B、纪传体史书C、政书D、纪事本末体史书8.(4分)被合称为“三通”的三部史书是()。

A、《史通》《通典》《通志》B、《通志》《通典》《资治通鉴》C、《通典》《通志》《文献通考》D、《通典》《通志》《通鉴纪事本末》9.(4分)()是我国最早的断代政书。

A、《唐六典》B、《会要》C、《续会要》D、《唐会要》10.(4分)纪事本末体史书的体式始创于袁枢的()。

A、《资治通鉴》B、《通鉴纪事本末》C、《宋史纪事本末》D、《明史纪事本末》多项选择(共6题,共30分)开始说明:结束说明:11.(5分)史书研读要注意的问题包括()等。

A、明大势B、知得失C、审源流D、阐幽微12.(5分)下列史书在体例上属于史评史论类的有()。

A、《过秦论》B、《汉书》C、《读通鉴论》D、《六朝通鉴博议》13.(5分)《孝经》主要阐述孝道观念,其中讲述了天子、()这几种不同等级的孝道是如何体现的。

A、诸侯B、卿大夫C、士D、庶人14.(5分)下列典籍属于“二十五”史的有()。

A、《三国志》B、《汉书》C、《新唐书》D、《春秋》15.(5分)下列史书属于纪传体的是()。

A、《后汉书》B、《晋书》C、《南齐书》D、《梁书》16.(5分)《尔雅》具有下列鲜明特点:()。

A、以标准语解释方言B、用当代的语言解释古语C、用常用字解释生僻字D、用简化字解释繁体字判断题(共10题,共30分)开始说明:结束说明:17.(3分)感兴是中国诗歌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是中国诗歌乃至世界诗歌所能生发的心理基础。

√×18.(3分)《春秋》在“十三经”里不是独立成书的,而是以“春秋三传”的形式出现。

√×19.(3分)《周易》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两派六宗。

两派分别是指象数派和考据派。

√×20.(3分)章学诚在《文史通义》开篇提出“六经皆史”的观点,并深入地讨论了经学与史学的关系。

√×21.(3分)《后汉纪》是编年体的西汉史。

√×22.(3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23.(3分)史评史论类著述不是以历史叙述为主,而是以历史评论为主的史书体例。

√×24.(3分)东汉经学大师班固为“三礼”作注,广泛地吸取了古文经和今文经的成果,使“三礼”并称,成为礼学著作的基础。

√×25.(3分)班固把“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作为其建立史学体系的追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