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选读-尝试名词简答全部

合集下载

国学知识汇总答案

国学知识汇总答案

1T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一句,“中于事君”现在可以理解为:2T “述职”一词,在《孟子》里,是指诸侯朝见天子汇报工作。

3T “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是从国家法律权威的角度来维护以“孝”为4F“爱敬尽于事亲,然后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一句,“刑”是重视刑法的意思5T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一句,“中于事君”现在可以理解为:6T“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是按照长7T“内无怨女,外无旷夫”,“怨”与“旷”意思一样,如同现在的“剩男剩女”。

8T“述职”一词,在《孟子》里,是指诸侯朝见天子汇报工作。

9T“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是从国家法律权威的角度来维护以“孝”为10T“有所为有所不为”这句老话,即出于《孟子》。

其实,孟子的原意是:有所不为11T《茶经》,是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

12T《茶经》第七章"茶之事",辑录了自上古神农氏到唐代中叶数千年间有关茶事的记13F《茶经》全书共有十一章。

14T《茶经o茶之源》说到人参的产地,"上者生上党,中者生百济、新罗,下者生高丽15T《尔雅》"释亲"篇提到:"父为先考,母为先妣"。

16T《尔雅》被认为是中国训诂学的开山之作。

17F《尔雅》成书的上限不会早于战国,因为书中所用的资料有的来自《楚辞》《庄子18T《尔雅》共分成19篇,除前面的"释诂"等3篇外,其他如"释亲"、"释宫"、"释乐"等19T《尔雅》是疏通包括五经在内的上古文献中的词语的重要工具。

20F《尔雅》是我国第一部按照部首编排的综合性辞书。

21F《尔雅》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词典,因为它的主要作用只是在于帮助人们读懂古代的22T《尔雅》是中国最早的一本解释词义的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词典。

《国学经典选读》期末复习指导参考答案.doc

《国学经典选读》期末复习指导参考答案.doc

《国学经典选读》期末复习指导一、复习范围根据教学大纲,木课程复习考试范围是第一章至笫九章。

二、考试形式、答题时限考试形式是闭卷考试,答题时限为90分钟三、期末考试题型期末考试题型包括填空、名词简释、简答题和问答题四种。

填空题主耍在常识中产生,个別内容在名词中产生。

四、期末复习题(-)常识1•中华文明的形成经历了四个吋期:先秦是萌芽期,汉魏六朝是形成期,唐宋至明中叶是成熟期,明中叶以后就进入转型期。

2.进入民国,经卩成为普通的古文献。

作为历史学的资料,章学诚所谓的“六经皆史”得到了全面的体认。

3 .如果说中国传统学术是一座大厦,那么经学就是这座人厦的基柱。

4.在五经Z中,《周易》是古代占卜Z书。

5.《诗经》的价值,一在于文学价值,一在于文化价值。

6.西汉出现了三种尚书,即《今文尚书》、《古文尚书》和“伪尚书”。

7.《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仁”和“礼”是孔子思想的两个基点。

9.《左传》、《公羊传》和《毂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10.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事为《春秋》,言为《尚书》。

11.司马光主持编篡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

12.司马迁把“究天人Z际,通古今Z变,成一家Z言”作为其建立史学体系的追求。

13.阅读《三国志》不仅要注意其正文,更要注意阅读裴松之的注文。

14.在先秦,墨学和儒学是并称的两大显学。

15.先秦名家“合同界” 一派是以惠施为代表的。

16.战国晚期的苏秦和张仪成为纵横家的代表人物。

17.秦汉以后的中国子学,町按五个历史阶段来区分,即两汉子学、魏晋玄学、隋唐子学、宋明理学和清代子学。

18.玄学的逻辑基础是汉魏Z际清议Z风所带来的名实Z辩。

19.经史子集四部中,集部多是文章、诗赋的汇编。

20.研究《楚辞》的代表性著作有王逸的《楚辞章句》、洪兴祖的《楚辞补注》和朱熹的《楚辞集注》。

这三本书是对《楚辞》进行研读的基本书冃。

21.西方发达的史诗系统在屮国古代没有,蒙古族和藏族的史诗也是后来才整理出来的。

国家开放大学山东国学经典选读形考作业一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山东国学经典选读形考作业一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山东国学经典选读形考作业一注意:学习平台题目可能是随机,一定注意答案对应的选项,同学们在本页按“Ctrl+F”快捷搜索题目中“关键字”就可以快速定位题目,如果答案有疑问或遗漏,请在下载网站联系上传者进行售后。

屈原的代表作是《________》,这是我国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抒情诗。

-> 离骚;“鲲鹏展翅”的典故出于庄子《__________》一文。

-> 逍遥游;“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见于《诗经•秦风》中的《________》。

–> 蒹葭;元杂剧前期最优秀的作家是关汉卿的代表作是《________》。

–> 窦娥冤;唐代兴起的用文言文写作的短篇小说被称为_________。

–> 唐传奇;曹植的《________》是建安时期优秀的抒情小赋。

->洛神赋;无名氏所作的组诗《_____》,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 古诗十九首;清代蒲松龄的《》,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代表了我国古代文言小说的最高成就。

-> 聊斋志异;屈原在民间歌谣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形式,因为作品都是“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所以汉代人把这种文体称为__________。

-> 楚辞;杜甫的诗歌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人民群众在战乱中、在赋税剥削和不合理兵役制度下的痛苦生活,故有“”之美誉。

–> 诗史题目:“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句的作者是标准答案:龚自珍题目:秦罗敷是汉乐府()一诗中的主人公。

标准答案:《陌上桑》题目: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作于()。

标准答案:镇江题目:下列词作中,辛弃疾自称为“壮词”的是()。

: 《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永遇乐》“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标准答案:《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题目:《氓》:“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国学概论中的重要名词解释

国学概论中的重要名词解释

国学概论中的重要名词解释导语国学作为一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学科,涵盖了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名词。

本文将对国学概论中的一些重要名词进行解释,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

一、仁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名词之一,它既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也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重要基石。

仁是一种关心、关爱他人的品质,更是一种过程和修养。

在《论语》中,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仁的核心要义。

仁者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察他人的需求,以宽容、宽阔的胸怀看待世界和他人。

二、道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概念,被视为宇宙万物的根本规律。

道是一种天然的、固有的规律,它深远而普遍地存在于宇宙和人类社会中。

道在《道德经》中被描绘为无形无物却无所不在,笼罩一切的存在。

尊崇道的人将以无为而治,顺应自然之道,摒弃功利而追求内心的平衡与和谐。

三、礼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名词,是一种行为准则和社会规范。

礼是中国古代社会秩序和和谐的重要保障,对于维系社会关系、塑造个人品德具有重要意义。

礼以尊敬和敬重为核心,强调以礼自律、以礼相待,体现了中华民族追求和谐、和睦社会的价值观。

四、义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名词,代表了一种奉献精神和道义准则。

义在中国传统价值体系中被赋予了极高的道德价值,是一个人品德和人格的核心指标。

中国古代有许多事迹感动人心的义人,如岳飞、文天祥等,他们以舍己为人、追求公义而被后人所敬仰。

五、经典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名词,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中国古代经典包括《四书五经》、《史记》等。

这些经典是中华文明的镜鉴,对于研究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经典中蕴含着古人的思想、哲学和智慧,是后人汲取营养、传承发展的重要资源。

结语国学概论中的重要名词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文明的关键。

本文对仁、道、礼、义和经典等名词进行了简要解释,希望能够引发读者对于国学的进一步思考,并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国学品鉴国学的名词解释

国学品鉴国学的名词解释

国学品鉴国学的名词解释国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代智慧和思想的珍贵遗产。

在如今全球化背景下,国学的传承和发展显得愈发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国学的概念和内涵,并分析其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和应用。

一、国学的概念和内涵国学,顾名思义,即国家的学问。

它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化、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的研究。

国学主要包括儒学、道学、墨学、名学和法学等学派,它们通过对经典文献的解读和理解,试图揭示出中国古代智慧的精髓。

1.1 儒学儒学作为国学的核心,是对孔子思想和儒家经典的研究和传承。

儒学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秩序的维持以及家族伦理的重要性。

1.2 道学道学主要以老子和庄子的哲学思想为基础,追求道的本源和生命的自然状态。

道家思想重视个体的内在实践,提倡随时应变、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

1.3 墨学墨学主要以墨子的思想为主体,强调仁爱、兼爱和非攻的理念。

墨学主张以和为贵,反对战争和暴力,主张利他和社会公益。

1.4 名学名学以诸子百家中的纵横家为代表,它主张权谋之道,注重逻辑思辨、辩证思维和策略规划的研究。

名学强调智谋和才干的重要性,追求个人的成就和社会的进步。

1.5 法学法学主要研究古代法律和政治制度,对社会秩序和法治进行思考。

法学强调法律的公正和权威,是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的基石。

二、国学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和应用国学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对于当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

2.1 价值观传承国学的研究和传承有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价值观,使当代人更好地了解和认同自己的文化根源。

这种价值观的传承和弘扬对于社会稳定和国家和谐具有积极的影响。

2.2 人文关怀国学的学习可以使人更加关注人文关怀,培养人的心灵和情感的发展。

通过学习国学,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处境,并表达对他人的关心和关怀。

2.3 学术研究国学的研究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学经典选读平时作业(1)

国学经典选读平时作业(1)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国学经典选读》平时作业(1)一、填空(每空1分,共28分)1、神话《精卫填海》出自《山海经》;《女娲补天》出自《淮南子》。

2、《诗经》产生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年间,先秦时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代以后才称为《诗经》。

3、《诗经》按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按表现手法又分为赋、比、兴三部分。

4、阐释《春秋》的著作有《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三部。

5、《国语》系国别体史书;《左传》系编年体史书;《史记》系纪传体体史书。

6、《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7、先秦散文分历史散文和哲理散文两大类。

8、楚辞的代表作家有屈原和宋玉,他们的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辩》等。

9、《国殇》是关于楚国将士的祭歌。

10、庄子的“逍遥游”的意思是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

11、《战国策》中的主要人物是孟尝君。

12、《乐府诗集》中收汉代乐府民歌最多的是.《相和歌辞》。

二、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25分)1、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2、楚辞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它是《诗经》三百篇后的一种新诗3、汉乐府汉乐府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

4、正始文学“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240—249),但一般所说的”正始文学“还包括正始以后到西晋立国(265)这一时期的文学。

5、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采用五言形式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共17分)1、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国学名词

国学名词

五福六极:语出《尚书•洪范》,是箕子传授给武王的治国九法之一,其中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六极: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三曰忧,四曰贫,五曰恶,六曰弱。

所谓五福讲的是人生五种幸福,即长寿、富有、健康安宁、遵行美德、高寿善终,六极讲的则是人生的六种不幸即六种不幸的事:早死、疾病、忧愁、贫穷、邪恶、不壮毅。

其意为教导君王治理国家时要恩用五福,威用六极。

冠礼三加:冠礼,是华夏民族嘉礼的一种,是古代中国汉族男性的成年礼。

周代冠礼,士依《仪礼·士冠礼》,年二十而行,三加,初加缁布冠,象征将涉入治理人事的事务。

尊太古之制以示不忘本初;再加皮弁,象征将介入兵事,加皮弁的同时往往配剑;三加爵弁,拥有祭祀权,即为社会地位的最高层次。

每次加冠毕,皆由大宾对受冠者读祝辞。

祝词大意为对即将成年之人的勉励。

正三统张三世:正三统、“通三统”即“通三王之统”。

“三统”之说源于“三正”。

“三正”即以建子、建丑、建寅三个月的朔日为一年之首的三种历法,依次叫做周历、殷历、夏历。

夏商周三种历法各成一统,称为三统。

为表示尊礼先王,新王立必要封赠前二代王之后人为公,二王后与己为三,称为通天下三王之统。

张三世,“三世”说是公羊学历史哲学的理论核心,是古人朴素的进化观。

《公羊传》三次交待“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

董仲舒认为其所见、所闻、所见、所闻、所传闻三个时代,即“公羊三世说”,实际上体现了孔子“据乱世”至“升平世”再到“太平世”的历史发展阶段理论,与《礼记•礼运》社会进步以至“大同”的思想是一致的。

孔门四科:“孔门四科”是后人对孔子教育分类的总结,有两种说法,一说据《论语·述而》:“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认为其指“文、行、忠、信”四个方面,强调孔子的授课内容;另说则据论语·先进》:“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简答题中国古代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简答题中国古代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一章上古文学一、名词解释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

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

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

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2、《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

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

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

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

《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3、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

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4、《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

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二、论述题1、谈谈我国上古歌谣的分类及内容。

参考答案:我国现存上古歌谣,从题材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一为劳动歌谣,是最早出现的上古诗歌,它们对劳动行为的再演和生产经验的总结,是先民有意识创做出来的,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以《弹歌》最典型。

二为祭祀歌谣,表现了上古先民幻想祈神降福或指挥自然服从自己的愿望,带有较浓的原始宗教意识,《卜辞通纂》375片和《伊耆氏蜡辞》是其代表。

三为图腾歌谣,是先民在图腾崇拜基础上创作的诗歌,《燕燕往飞》尚可窥见其端倪。

国学名词

国学名词

太学生明朝、清朝时太学即国子监的俗称。

国子监是古代最高学府与教育行政管理机构。

内设绳、博士、典簿、典籍等厅,以分理各项具体事务;设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六堂,以供生徒听课、自修及习所。

设祭酒、司业各一人为正副长官,其属有监丞、五经博士、六堂助教、学正、学录、典簿、典籍等学官掌教务。

太学生就是指在太学读书的生员,亦是最高级的生员。

太学生多由省、府、州、县学生员中选拔,亦有由捐纳而得者,入监就学者有贡生、监生之分,然通谓之国子监生。

监生肄业后经见习可得补官,后科目盛行,出路日塞。

捐例一行,挂名监生日多,赴京就学者日少,作用反不及府、州、县学。

科举于明初行而暂罢,罢而复行,终明之世成为仕进的主要途径.太学生选官明初与荐举并茂,宣德以后衰而不废,成为科举的附庸而与之并行始终。

国学贡员贡士:古代向朝廷荐举人才的制度。

自唐以后,经乡贡考试合格的叫贡员。

清代,会试考中的为贡员。

由贡员经过殿试录取者为进士。

其中在国子监就读着的为国学贡员。

古代科举制度——状元、进士、举人、贡生小识科举“三甲”殿试取中的前三名进士,分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

殿试在唐代已有,至宋初才成为定制。

唐武则天时,试贡举之士立于殿前,门下省长官奏状,名次最高者臵于最前,因而称为状头,也叫做状元。

自宋代起,沿用旧称,以殿试第一甲第一名为状元。

状元虽亦被称状头,但已不算正式名称了。

唐无榜眼,却有探花郎。

唐代新进士榜公布后,他们在曲江有盛大宴游活动,以最年少者为探花郎;原意只是戏称,与登第名次无关。

宋代初期,以第一甲第二、第三名进士为榜眼。

因为填进士榜时,状元的姓名居上端正中,二、三名分列左右,在进士榜上的位臵好像人体的眼部地位,所以称作榜眼。

到了南宋后期,第三名进士改称为探花,于是榜眼成为第二名的专名。

因此说,状元、榜眼、探花作为三鼎甲的三个专称,合成于南宋。

明代的科举,分乡试、会试、殿试三阶段。

学校生员(秀才)每三年一次到省城参加会考,教做乡试,录取的人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2024春期国开河南电大本科《国学经典选读》无纸化考试(作业练习3)试题及答案

2024春期国开河南电大本科《国学经典选读》无纸化考试(作业练习3)试题及答案

国开河南电大本科《国学经典选读》无纸化考试
作业练习3试题及答案
说明:资料整理于2024年5月,适用于2024春季学期国开河南电大本科学员一平台网上无纸化考试。

作业练习3试题及答案
1.庄子认为,陪着君子说话,不需要察言观色,直说即可。

A.正确
2.韩非子认为,子女赡养父母是最高境界的孝。

A.正确
3.“本末”是讲做事首先要明白万物的本末始终,也就是了解事物的外部规律。

A.正确
4.祖国医学崇尚“治未病”的思想原则。

B.错误
5.孙子,名武。

后世尊称他为“兵圣”,东方兵学的鼻祖。

B.错误
1。

经典国学常识200题(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经典国学常识200题(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经典国学常识200题(含答案及详细解析)国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与集中体现,学习国学,是了解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1有些知识点需要适当解读,才能让同学们更好的掌握,打印出来阅读更加方便。

绝大多数的补充资料来源于网络。

由于本人学识浅陋,所注释内容难免有错,愿与方家交流。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A)A、月亮B、姻缘【解析】本诗句出自北宋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的意思是: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长久,不管相隔千山万水,都可以一起看到明月皎洁美好的样子。

这句话常用于表达对远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

2、王先生的QQ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王先生近来的喜事是(C)2A、新婚B、搬家C、妻子生了个男孩D、考试通过【解析】在古代,把生了男孩子称作“弄璋之喜”,生了女孩子称作“弄瓦之喜”。

“弄璋”、“弄瓦”典出自《诗经·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

”“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

”璋乃玉器,而且是上好的玉器,瓦是陶器,指纺车上的零件。

“寝床弄璋”、“寝地弄瓦”,有人认为是祝福男贵女贤,生男给他玩一块好玉,以示将来作君子;生女给她玩纺线用的陶锤,以示将来温顺无邪,善于料理内务。

也有人认为古人透露出了典型的重男轻女思想,生男放在床上弄璋,而生女则放在地上弄瓦。

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C)A、苏州B、房屋C、酒D、庄稼【解析】屠苏,是酒名。

古代中国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以避瘟疫。

国学经典名词大全,好好收藏这些历史文化名词

国学经典名词大全,好好收藏这些历史文化名词

国学经典名词大全,好好收藏这些历史文化名词国学经典名词大全,好好收藏这些历史文化名词发表日期:2015-11-17 21:42 来源:80后励志网编辑:80后点击:3802次文章标签: 国学经典历史文化历史知识文章导读: 三教九流指的是哪些人?三皇五帝都有谁?五湖四海都包括哪些?四书五经都有哪些典籍?整理出国学经典名词大全,好好收藏这些历史文化名词吧,很难找全的。

国学经典名词大全,好好收藏这些历史文化名词【三教】儒教道教佛教【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三皇】伏羲女娲神农【五帝】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五岳】〖中岳〗河南嵩山〖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五湖】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三清】元始天尊〖清微天玉清境〗灵宝天尊〖禹余天上清境〗道德天尊〖大赤天太清境〗【四御】昊天金阙无上至尊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后皇大帝承天效法土皇地祗【四大佛教名山】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安徽九华山〖地藏王菩萨〗【四大道教名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五行】金木水火土【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沼〗【十八罗汉】布袋罗汉长眉罗汉芭蕉罗汉沉思罗汉伏虎罗汉过江罗汉欢喜罗汉降龙罗汉静坐罗汉举钵罗汉开心罗汉看门罗汉骑象罗汉探手罗汉托塔罗汉挖耳罗汉笑狮罗汉坐鹿罗汉【十八层地狱】[第一层]泥犁地狱[第二层]刀山地狱[第三层]沸沙地狱[第四层]沸屎地狱[第五层]黑身地狱[第六层]火车地狱[第七层]镬汤地狱[第八层]铁床地狱[第九层]盖山地狱[第十层]寒冰地狱[第十一层]剥皮地狱[第十二层]畜生地狱[第十三层]刀兵地狱[第十四层]铁磨地狱[第十五层]寒冰地狱[第十六层]铁册地狱[第十七层]蛆虫地狱[第十八层]烊铜地狱【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股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六子全书】《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饮中八仙】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蜀之八仙】容成公李耳董促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扬州八怪】郑板桥汪士慎李鱓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北宋四大家】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唐宋古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十三经】《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四大文化遗产】《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元代四大戏剧】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六礼】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义】风赋比兴雅颂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五彩】青黄赤白黑【五音】宫商角徵羽【七宝】金银琉璃珊瑚砗磲珍珠玛瑙【九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七大艺术】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四大名瓷窑】河北的瓷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八旗】镶黄正黄镶白正白镶红正红【八仙】铁拐李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五常】仁义礼智信【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九属】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五谷】稻黍稷麦豆【中国八大菜系】四川菜湖南菜山东菜江苏菜浙江菜广东菜福建菜安徽菜【配药七方】大方小方缓方急方奇方偶方复方【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诸岭骑田岭大庾岭【四大名桥】广济桥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四大名园】颐和园〖北京〗避暑山庄〖河北承德〗拙政园〖江苏苏州〗留园〖江苏苏州〗【四大名刹】灵岩寺〖山东长清〗国清寺〖浙江天台〗玉泉寺〖湖北江陵〗栖霞寺〖江苏南京〗【四大名楼】岳阳楼〖湖南岳阳〗黄鹤楼〖湖北武汉〗滕王阁〖江西南昌〗大观楼〖云南昆明〗【四大名亭】醉翁亭〖安徽滁县〗陶然亭〖北京先农坛〗爱晚亭〖湖南长沙〗湖心亭〖杭州西湖〗【四大古镇】景德镇〖江西〗佛山镇〖广东〗汉口镇〖湖北〗朱仙镇〖河南〗【四大碑林】西安碑林〖陕西西安〗孔庙碑林〖山东曲阜〗地震碑林〖四川西昌〗南门碑林〖台湾高雄〗【四大名塔】嵩岳寺塔〖河南登封嵩岳寺〗飞虹塔〖山西洪洞广胜寺〗释迦塔〖山西应县佛宫寺〗千寻塔〖云南大理崇圣寺〗【四大石窟】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岗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岳麓书院〖湖南长沙〗嵩阳书院〖河南嵩山〗应天书院〖河南商丘〗【四大名绣】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四大名花】牡丹〖山东菏泽〗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浙江杭州西湖区〗碧螺春〖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信阳毛尖〖河南信阳车云山〗君山银针〖湖南岳阳君山〗六安瓜片〖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黄山毛峰〖安徽歙县黄山〗祁门红茶〖安徽祁门县〗都匀毛尖〖贵州都匀县〗铁观音〖福建安溪县〗武夷岩茶〖福建崇安县〗【十二生肖】〖中国〗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埃及〗牝牛、山羊、狮子、驴、蟹、蛇犬、猫、鳄、红鹤、猿、鹰〖法国〗摩羯、宝瓶、双鱼、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狮子、室女、天秤、天蝎、人马〖印度〗招杜罗神的鼠、毗羯罗神的牛、宫毗罗神的狮、伐折罗神的兔、迷立罗神的龙、安底罗神的蛇、安弥罗神的马、珊底罗神的羊、因达罗神的猴、波夷罗神的金翅鸟、摩虎罗神的狗、和真达罗神的猪【年龄称谓】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孩提:指2——3岁的儿童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豆蔻:指女子十三岁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而立之年:指三十岁不惑之年:指四十岁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花甲之年:指六十岁古稀之年:指七十岁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期颐之年:一百岁【古代主要节日】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考试《国学经典选读》教学考一体化网考形考作业试题及答案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考试《国学经典选读》教学考一体化网考形考作业试题及答案

(2018更新)最新河南电大《国学经典选读》教学考一体化网考形考作业试题及答案100% 通过2016年秋期河南电大把《国学经典选读》纳入到“教学考一体化”平台进行网考,针对这个平台,本人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内容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并且以后会不断更新,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Ctrl+F),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一单选题1.子张问仁于孔子。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孔子说的“五者”为()(4.00分)A. 历史上五位奉行仁义的人B. 金、木、水、火、土C. 仁、义、礼、智、信D. 恭、宽、信、敏、慧2. 孔子认为君子有三畏,分别是畏天命,畏大人,畏()。

(4.00分)A. 信仰B. 天子C. 圣人之言D. 父母之命3.关于“国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4.00分)A. 张之洞主张“西学为体,中学为用”。

B. 国学的概念和内容从古至今始终如一,一成不变。

C. 季羡林认为,国学应该是“大国学”。

D. 追溯“国学”一词,最早出自《论语》4.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

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焉。

(4.00分)A. 一家B. 天下C. 一国D. 一人5.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

(4.00分)A. 德B. 教C. 礼D. 仁6.按照孔子的理念,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我们普通人实施“仁”的途径(4.00分)A.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B.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C.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D.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以下对这句话解释不正确的是()。

(4.00分)A. 恭而无礼:恭敬但没有节制B. 葸:过分小心而显现出畏惧的样子C. 这句话主要是说不应该拘泥于礼D. 这句话说了“礼”的重要性8.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①)。

国学经典选读平时作业(2)

国学经典选读平时作业(2)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国学经典选读》平时作业(2)一、填空(每空1分,共25分)1、《羽林郎》的作者是辛延年,《昭明文选》的编者是萧统,现在能见到的最早最完整的七言诗的作者是曹丕的《燕歌行》。

2、《洛神赋》的作者是曹植,《三都赋》的作者是左思,《悲愤诗》的作者是蔡琰。

3、41岁就弃官归隐的田园诗人,死后被尊称为五柳居士。

4、南朝乐府民歌大多保存在《乐府诗集》中,北朝乐府民歌大多收集在《梁鼓角横吹曲》。

5、《石壁精舍还湖中作》的作者是,《拟行路难》的作者是,《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的作者是。

6、魏晋南北朝的小说主要是和的《》、《》。

7、“烈烈悲风起,泠泠涧水流”出自诗,作者是;“高蹈风尘外,长揖谢夷齐”出自,其作者是;“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出自,其作者是。

8、“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的作者是何逊,“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的作者是。

二、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25分)1、竹林七贤2、左思风力3、吴均体4、搜神记5、世说新语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每个2分,共50分)1、势力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3、明明如月,何时可掇?4、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5、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6、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7、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8、转眄流精,光润玉颜。

9、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10、善事新姑嫜,时时念我故夫子。

11、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2、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

13、息徒兰圃,秣马华山。

14、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15、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16、邢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2023秋期国开河南电大本科《国学经典选读》无纸化考试(作业练习1至3+我要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3秋期国开河南电大本科《国学经典选读》无纸化考试(作业练习1至3+我要考试)试题及答案

B.一国所有之学也 C.大国学 D.大师也 [答案]A .关于天人关系,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儒家、道家对天人合一的解释完全一致 B.天人关系问题是中国哲学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之一 C.人与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统一体 D.儒家与道家均以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 [答案M .《黄帝内经•素问》认为人要顺应季节的变化来养生,依照《黄帝内经》的说法,冬季人们应该怎么养生最为适 宜? A.早早起床,漫步在庭院里,舒展形体。 B.早早起床,让心中不存在郁闷,对外界事物保持兴趣。 C.早睡早起,和鸡的活动相仿佛,收敛神气。
C.《老子》 D.《南华经》 [答案]B 44.祸兮福之所倚。()孰知其极,其无正邪? A.正复为奇 B.善复为妖 C.其日固久 D.福兮祸之所伏 [答案]D .子日:“(),小人同而不和。” A.君子和而不同 B.君子同而不和 C.君子以直报怨 D.君子顺乎天道
[答案]A .“中庸”中的"中”是()? A.恰到好处 B.中间 C.不彻底 D.不完全 [答案]A .一阴一阳之谓()。 A德 B.道 C.自然 D.理 [答案]B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形容的是华山风景区。
A.《通典》 B.《通志》 C.《文献通考》 D.《通论》 [答案]ABC .下列史书属于纪传体的是()。 A.《后汉书》 B.《梁书》 C.《晋书》 D.《南齐书》 [答案]ABCD .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孔子认为,君主要以道德和礼乐教化引导人民。 B.孔子认为,可以一同学习的人,也能够共同实践理想。
18.墨子判断一个学说是否有价值的标准有()。 A.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B.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C.原察百姓耳目之实 D.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 [答案]ACD 19.张载曾说过:为天地立心,(),(),()。 A.为往圣继绝学 B.为万世开太平 C.为百姓立命 D.为生民立命 [答案]ABD 20.关于“中庸”,以下说法或理解不正确的是:()。 A.孔子认为中庸作为一种德,可以算是至极的了。

国学名词

国学名词

国学名词:阆苑、瑶台:神话中的仙境。

九重天:指宫廷。

绮陌:纵横交错的道路。

九衢:四通八达的道路。

蓬瀛:指蓬莱仙境。

蟠桃:神话中的仙桃。

蛮笺;蜀笺。

尺素、锦书、双鱼、鱼雁、鸿雁、鱼中素:都是书信别称。

彩笺:诗笺。

红笺、香笺:情书,或信笺的美称。

花笺:精美的信笺、诗笺。

锦字:代指书信。

凤笺:珍美的信纸。

结束:装束。

行头:戏曲演员演出时用的服装道具乐器等。

泛指服装、行装。

方言。

指体貌风度。

青蘋:青萍、浮萍。

浮生:人生。

劳生:辛劳的一生。

荣瘁:荣辱、祸福、穷达。

荣:荣耀,瘁:困病。

萍踪:漂泊不定的生活。

形容行踪不定,像浮萍般四处漂浮。

尖新:新颖别致。

斗尖新:比喻文人斗方风骚。

斗时新:趁时新。

斗豪奢:争比豪华。

紫凤:紫色凤凰,喻指非凡的人品。

韶光:美好的时光。

关山:关塞山川。

诗词中多用来代指路途遥远。

边庭:边塞。

云雨、行云、双鸳浦、雨迹云踪:暗喻男女聚合或男女合欢之意。

朝云暮雨、雨暮云朝:男女合欢。

怯雨羞云:羞于男女欢爱。

金缕曲:金缕衣:指唐代盛行的曲调《金缕衣》或《金缕曲》。

唐.杜秋娘《金缕衣》诗:“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紫陌:多称去京城的道路。

季节时令词:元夜、上元:即元宵节。

我国传统元宵节是指农历正月十五夜,它又称上元节、灯节。

这是沿袭道教的陈规。

夜在古语中又叫宵。

汉文帝把正月十五这一天定为元宵节。

上春:孟春、初春。

上巳节:上巳【音四】,古代节日名,汉代以前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魏晋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不必取巳日。

早在西周时期就已有此风俗。

《诗经.郑风.溱洧》篇里有载。

每到这一天,官民都要在东流水中洗涤,斋戒沐浴,祓除不详,名为修禊。

这个节日不仅是春季卫生活动,也是青年男女相聚游春表达爱情的节日。

禊饮:古俗于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三国魏后在三月三日】临水滨洗涤,清除污垢,消除不详,称为禊。

然后取携带的饮食于野外宴饮,称为饮。

寒食: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

春秋时,介之推历经磨难辅佐晋公子重耳复国后,隐居介休绵山。

古典文学名词解释题及答案(最终定稿)

古典文学名词解释题及答案(最终定稿)

古典文学名词解释题及答案(最终定稿)第一篇:古典文学名词解释题及答案古典文学(上)名词解释题及答案名词解释。

点击答案按钮可参看答案。

1.《诗经》《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这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即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大约五百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包括十五国风,共有诗一百六十篇。

雅分大雅和小雅,共有诗一百零五篇。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有诗四十篇。

2.风雅颂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的三部分。

因为《诗经》中诗都是入乐歌唱的,所以一般认为风、雅、颂三类乃是以音乐为标准进行的划分。

风是民间曲调,雅是朝廷正乐,颂是宗庙祭祀的配舞的曲调。

3.赋比兴赋比兴与风雅颂一起,在《周礼》中被称为“六诗”,在《诗大序》中被称为“六义”,古今不少学者对其本义进行了探讨,解释很多。

宋代朱熹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此说出后,遂较广泛为人们采用,用来概括《诗经》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

4.三家诗秦代《诗经》遭焚毁而失传,到汉代,有学者根据口传下来的进行整理,并用当时通行的文字隶书记录下来,进行传授。

当时传《诗经》的有三家:a.鲁诗,传者为汉初鲁人申培;b.齐诗,传者为汉初齐人辕固;c.韩诗,传者为汉初燕人韩婴。

三家对〈诗经〉的解释或有不同,但都属今文经学,在汉代被立为学官。

东汉末年的郑玄作《毛诗传笺》,毛诗兴盛起来后,三家诗渐渐衰落,以至失传。

5.四家诗四家诗指汉代传《诗》的四家:a.鲁诗,传者为汉初鲁人申培; b、齐诗,传者为汉初齐人辕固;c、韩诗,传者为汉初燕人韩婴。

d、毛诗,传者为秦汉时鲁人毛亨及汉初赵人毛苌。

其中,鲁、齐、韩三家被称为“三家诗”,是用当时通行的文字隶书记录下来的,属今文经学;毛诗是西汉中期发现的古本,是用先秦古文字写的,是古文经学。

今文经学解释经文时着重发挥经文大义,服务于一统的封建帝国,古文经学重训诂(解释古书中词句的意义)。

名词解释和简答必做,40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提前准备

名词解释和简答必做,40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提前准备

一、名词解释和简答(必做,40分)目录1.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提前准备) (1)2.封建制(讲义上的独特想法) (2)3.尚书台 (2)4.征辟 (3)5.不祧之祖(提前准备) (3)6.简述“刺史”官职的演变(讲义上不详细) (4)7. 武则天首开殿试的意图(主观意图不用客观效果) (4)8. 评述宋代的“三舍法” (4)9.十三经 (5)10.三纲五常 (5)1、中国以小农经济为主的生产方式如何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错误!未定义书签。

2、如何理解孔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评价古代科举制度的利弊(自己扩充)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提前准备)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Paleolithic;距今约300万年~距今约1万年),以使用打制石器(见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

地质时代属于上新世晚期更新世,从距今约300万年前开始,延续到距今1万年左右止。

其时期划分一般采用三分法,即旧石器时代早期、中期和晚期,大体上分别相当于人类体质进化的能人和直立人阶段、早期智人阶段、晚期智人阶段。

旧石器时代的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

由于地域和时代不同,以及发展的不平衡性,各地区的文化面貌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

我国有蓝田人遗址、洛南人遗址、梁山遗址等。

书P3表格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neolithic),指在考古学上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

这一名称是英国考古学家卢伯克于1865年首先提出的,这个时代在地质年代上已进入全新世,继旧石器时代之后,或经过中石器时代的过渡而发展起来,属于石器时代的后期。

有的学者特别强调农业起源的意义,认为它才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或者说是新石器时代革命的主要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经典》复习题(一)常识1.中华文明的形成经历了四个时期:先秦是萌芽期,汉魏六朝是形成期,唐宋至明中叶是成熟期,明中叶以后就进入转型期。

P42.进入民国,经书成为普通的古文献。

作为历史学的资料,章学诚所谓的“六经皆史”得到了全面的体认。

P303 .如果说中国传统学术是一座大厦,那么经学就是这座大厦的基柱。

P414.在五经之中,《周易》是古代占卜之书。

P415.《诗经》的价值,一在于文学价值,一在于文化价值。

P526.西汉出现了三种尚书,即《今文尚书》、《古文尚书》和“伪尚书”。

P477.《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P608.“仁”和“礼”是孔子思想的两个基点。

P609.《左传》、《公羊传》和《毂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P5810.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事为《春秋》,言为《尚书》。

P7011.司马光主持编篡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

P8712.司马迁把“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作为其建立史学体系的追求。

P9213.阅读《三国志》不仅要注意其正文,更要注意阅读裴松之的注文。

P9514.在先秦,墨学和儒学是并称的两大显学。

P11815.先秦名家“合同异”一派是以惠施为代表的。

P12816.战国晚期的苏秦和张仪成为纵横家的代表人物。

P13117.秦汉以后的中国子学,可按五个历史阶段来区分,即两汉子学、魏晋玄学、隋唐子学、宋明理学和清代子学。

P13518.玄学的逻辑基础是汉魏之际清议之风所带来的名实之辩。

P14219.经史子集四部中,集部多是文章、诗赋的汇编。

P16020.研究《楚辞》的代表性著作有王逸的《楚辞章句》、洪兴祖的《楚辞补注》和朱熹的《楚辞集注》。

这三本书是对《楚辞》进行研读的基本书目。

P16521.西方发达的史诗系统在中国古代没有,蒙古族和藏族的史诗也是后来才整理出来的。

P17322.四言诗的出现,使中国诗歌形式得到了文学意义上的确认。

P17823.曹丕所作的《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

P18124.诗和词在风格上有何区别?习惯的说法是“诗庄词媚”。

P187(二)名词解释1. 国学:国学是研究中华传统学术及其载体的学问,是对中华民族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进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永恒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思想体系、文化观念、精神追求和学术方法的总结。

P112.今古文经学:经学因为版本的不同,形成了今古文经学。

所谓的今文,主要是汉初由老儒生口耳相传的经典,直接用汉代通行的隶书记录下来,这些经典多在文、景时期已经得到官方的认可,而古文经,则是在景帝晚期、武帝初期所发现的古本。

P243.《尚书》:《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政书,是虞、夏、商、周时期“典”、“谟”、“训”、“诰”、“誓”、“命”的汇编,是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夏、商、周文献中最完整的文献资料。

是中国古代散文已经成熟的标志。

P464.《诗经》六义:《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六义”是对《诗经》内容和诗法的概括,可分为“三体”、“三用”。

“三体”是指风、雅、颂三种体式。

“三用”是写诗的方法,即赋、比、兴三种方法。

P505.《论语》: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今本《论语》共20篇,492章,记录的是孔子及其弟子当时的诸葛侯、官僚、士人之间的对话,带有浓厚的语录体色彩,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P606.《竹书纪年》:也被称为《汲家纪年》、《汲家古文》或《汲家书》,是战国时魏国的史书。

竹简长2尺4寸,每简40字,共13篇。

它用魏国的文字书写而成。

《竹书纪年》记录了从夏启到魏襄王期间的历史事件,其不仅年表详细,而且很多年记载与《史记》以及儒家经典的描述不同。

P857.《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贯穿16个朝代,记载了1362年的史事,共294卷。

另有考异、目录各30卷。

这部书由司马光主持编纂,由刘羲叟编订年历,8.《通鉴纪事本末》:是以“事”为纲的本末体史书,作者是南宋的袁枢,他曾任国史院编修官,并参修《宋史》列传。

袁枢根据《资治通鉴》的重要史实,按照事件进行分类编辑,每事做一个标题,并把司马光的史论也附上,他编集了239个事目,从“三家分晋”开始到“世宗征淮南”结束,共42卷。

P889.《通典》:是杜佑所编纂的一部典章制度通史。

该书共200卷,分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刊、州郡、边防9门,其下属子目共1584个。

目下按照朝代顺序进行记述,以时代为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该书取材广博,其中注明出处的资料来源就有248种。

特别是其所记载的唐代制度详于“两唐志”,并收集了很多唐代诏敕、奏疏、纪事,多是原始资料。

P8810.《文献通考》:为宋元时期的马端临所作。

全书分24门,共348卷。

由于马端临编写的《文献通考》的目的是为了弥补《通典》的不足,对《通典》的田赋、钱币、户口、职役、征榷、市籴、土贡、国用、选举、学校、职官、效社、宗庙、王、礼、乐、兵、刊、舆地、四裔19门加以补充,并对天宝以后到宋嘉定之末的制度进行了续写。

另列经籍、帝系、封建、象纬、特异5门,为马端临的新创。

对中唐以后史料的记述,最有价值。

P8911.二十五史:“二十五史”是中国25部正史的合称,“二十五”这个数字是历代累积而成的。

历史上的不同时期先后有“前三史”、“前四史”、“十史”、“十三史”、“二十四史”等合称。

最近的一次是1921年,中华民国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新元史》列入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为“二十五史”。

但后来学界习惯将《清史稿》列入,称为“二十五史”。

P9112.《史记》:《史记》,又称“太史公书”、“太史公记”,有时也省称为“太史公”。

它为西汉太史令司马迁所作,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自传说时代的黄帝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大约近三千年的历史。

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全书有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

P9113.《汉书》:《汉书》,又名《前汉书》,是东汉班固待人所撰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它记载了自汉高祖刘邦反秦到王莽新朝败亡期间共230年的史实。

该书有12本纪、8表、10志、70列传,共100篇。

P9114.庄周梦蝶:《庄子·齐物论》也记载了庄周梦蝶的故事。

庄周晚上睡觉时梦见了蝴蝶,第二天早上起来想:是我梦见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了我呢?可以看出,在庄子心目中,物和我之间是没有界限的。

P11615.合同异:合同异一派是以惠施为代表的。

这一派认为天下的东西都是相同的,其与庄子的齐物论有点相类似。

实际上是泯灭了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与差异。

惠施的合同异则是建立在逻辑表述之上的,是方法推导的一种结论。

合同异泯灭了事物之间的界限,在看似不同的事物中寻找其相同点,在差异性中寻求其相似性,忽略事物的个性,而重视其共性P12816.“白马非马”:“白马非马”是离坚白派的标志性观点,他是说白马不等于马,其理由有:第一,马是一个类的概念,白马只是类中的一部分,故白马不能等同于马。

第二,马只是作为一个概念而存在着,而白马则是实在的。

第三,白马是有专色指称的,而马则可以指称任何色的马。

P13017.朱熹:朱熹早年学习佛道,31岁时拜二程的三传弟子李侗为师,后来成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

他的学说体系继承并总结了北宋理学的结论,而成为明清的官方哲学。

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由无极而太极。

第二,理气同体。

第三,理一分殊。

第四,性分天理和气质。

第五,人心分为道心和人心。

第六,居敬穷理。

P15118.王阳明:真正将陆九渊心理理论进行完善和总结的是明中叶的王阳明。

王阳明初学朱熹学说,批判地吸收了朱熹注重先验性的“理”的本体论。

后来又出入佛、老,受宗教心性学说的影响,继承了思孟学派的“尽心”和“陆九渊”的“心即理”说,并仿照朱熹的“求理于物”,提出了“求理于心的”观点。

王阳明认为心就是理,把陆九渊的心学和朱熹的理学结合了起来。

P15519.《文心雕龙》:《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是魏晋南北朝文论的集大成著作。

这本书受到当时风气的影响而讲究文法,全部彩了骈文的形式,辞采优美,内容丰富。

全书共50篇,其中总论5篇。

P169 20.别集:别集是作家的作品集,在汉末形成。

按照内容分,可分为全集、体裁集、选集、分期别集。

别集集中保存某一作家的诗、词、曲、散文作品。

P16521.总集:总集是汇编多人的作品而成的。

有其选择的标准,标明“全”的总集,过分地追求大而全,而不分好歹地全部收录,其人微言轻资料可以,但阅读起来却很不方便,便有人从中选择编集。

P168(三)问答题(多数是简答题)1. 浅谈研究国学应具备的素养?P17答:一要有文献根底中国的传统学术集中于经、史、子、集四部之中,这是我们进行国学研究的基本资料库。

二要重小学基础要掌握文字、音韵、训诂的基本方法,这是从事国学研究的基础。

小学属于“语言文字学”。

因为是古代小学生的东西,所以叫“小学”。

即现在的文字、音韵、训诂学,这是阅读古代典籍之前具备的学术素养。

明训诂、辨章句、通旨趣、括精要是读书的四个步骤。

文字学就是研究中国文字的形成,比如象形、指示、会意、转注等。

音韵学就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字的读音。

“训诂学”是研究语言文字意义的一门学问。

训者,顺也,指顺其义理、语气而理解其文意;诂者,故也,指通古今之言,而明其故。

三要以实证为法国学研究很大程度上是文献研究和历史研究,因为其中很多现象、事件、思想,与我们现在的环境有很大不同,我们必须还原过去的“情景”才能想清楚,才能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而不是那样的结果。

二重证据法是王国维提出的,是将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进行对比,可解析传世文献记载中没有说清楚的问题。

后这个方法发展成三重证据法,就是传世文献、出土文献和出土实物进行对照。

这是考古学常用的方法。

四要能纵横兼通。

研究国学很大程度上要对中国古代的历史、思想、文化和艺术进行概括,这就要求我们有一个历史时空观,才能准确地看出某一人和事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的作用。

通常我们把一个现象放在一个特定的空间内进行研究,如地域文学、地域文化、区域风俗、方言等,正是用空间的视角加以考察的。

或者运用时间建立一个坐标体系,把某一现象放在这坐标中看,就很容易清晰地看出其前后变化的意义、内涵和特征,同时再联系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因素,就能看出这个现象产生的背景。

2. 经学的意义何在?P25汉代经学的形成,标志着中国文化谱系的形成,也意味着知识分子和统治集团在意识形态领域开始达成共识,他对中国政治制度的深刻影响,一直延续到清末帝制的结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