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历史)
2021年高三摸底考试(历史)
2021年高三摸底考试(历史)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xx年,《诗经》在德国莱比锡书展中被评为“世界最美的书”。
其中一首《周颂·载芟》云:“载芟(割除杂草)载柞(砍除树木),其耕泽泽(松土)。
千耦(二人并耕)其耘(除草),徂(往)隰(洼地)徂畛(高坡田)”从中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A.土地大量开垦、私田大量出现B.铁器牛耕已经普遍使用C.井田制下奴隶集体耕作的情形D.封建小农经济已经盛行2.据考证,中国人在五千年前的父系社会就有了姓氏,源于居住村落、部族、君主封地等。
据此判断“宋”姓源于A.君主封地B.帝王赐姓C.居住村落D.生活部族3.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以其独特的意蕴与风格,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①隶书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最能表现和抒发情感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是传统文人画的特点③“同光十三绝”是当时京剧艺术各行当的代表人物④楚辞奠定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基础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4. xx年11—12月,第16届联合国气候大会在墨西哥坎昆拉召开,各国政要在此讨论拯救地球、遏制全球变暖的整体行动方案,最终通过了两项决议。
其实我国古代人民早就有了保护环境的意识,如西周律法规定“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
”《唐律》中更是划出禁伐区和禁猎区等。
上述材料最能说明A.我国古代就意识到全球变暖问题B.加强国际合作是保护环境的必要手段C.立法是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 D.重视生态平衡自古就是全球关注的问题5.据记载,中国近代某一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杀无赦。
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洋语、及用洋货者,被称为“三毛子”以至“十毛子”等,轻则被殴辱抢,重则致杀身之祸。
2021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摸底考试试题
2021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摸底考试试题(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英国学者汤因比认为:夏代是传说的朝代,商、周是真实的存在。
最能支持此观点的证据是()A.《诗经》里有大量歌颂商、周的诗篇 B.《史记》里夏代的记载没有商、周丰富C.夏禹是传说人物,商汤、周文王是历史人物D.夏代文字尚未发现,商、周有较成熟的文字2、历史学者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承,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该时期是指()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C.魏晋时期 D.隋唐时期3、余时英在《试说科举在中国史上的功能与意义》一文中说:“北宋‘逐路取人’,则经过南北士大夫长期争论而获致;明代分南、北、中卷也起源于洪武时北方落第举人的抗争。
”这表明()A.科举制是按区域分配取士指标 B.科举制兼涵了地方代表性C.南北士大夫为争夺权势长期斗争 D.科举制是一种古代代议制4、唐、宋之间仅相隔短短半个世纪的分裂,已成为中国以后历史的模式。
国家再也没有像在汉朝崩溃以后那样,经历长达数世纪的混乱局面。
其原因是,自唐朝起,中国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固,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
……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
有句古话说:“犹如一个天空不能有两个太阳,中国不能有两个国家或两个皇帝。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隋唐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政治基础B.经济的发展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消除了割据的经济基础C.“大一统”的民族心理及对稳定的孜孜追求使分裂局面不能长久D.君权神授和专制主义的极端加强对维护国家统一作用巨大5、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
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唐、宋、元、明)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②③④①B. ②④③①C. ③②①④D.④②①③6、《盐铁论·水旱》载:“铁器,民之大用也。
2021年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1年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1.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中说:“有周一代之事,其关系于中国者至深,中国若无周人,恐今日尚居草味。
盖中国一切宗教、典礼、政治、文艺,皆周人所创也。
”夏曾佑的依据可能是()A.中国有朝代的历史始于周朝 B.礼乐文明是儒家学说的渊源C.礼乐文明的地位高于儒家思想 D.周带来的国家认同与制度文化【答案】D【解析】“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是指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是指秦始皇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是指汉武帝时期奠定了中国的疆域版图。
A、B、C三项都包含在D项之中,故应选D。
2.汉哀帝曾经说:“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根据该材料分析当时社会突出的问题是()A.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尖锐B.地方势力对皇权构成了最大威胁C.黄老思想下的西汉政治软弱D.地方势力都是刘氏势力,是皇权屏蔽势力【答案】B【解析】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从材料“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可知,汉哀帝把宰相视为股肱,宰相地位很高,对宰相很倚重。
故排除A;C、D都是在西汉初期的状况,与题意不符,可排除;从材料来看,当时对皇权威胁最大的不是相权而是地方势力,排除D。
故应选B。
3.中国古代的官职名号颇有渊源。
“刺史”有“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之意。
从名称寓意来看,“刺史”应是()A.地方的封疆大吏 B.中央朝廷的重臣C.具有监察地方的职能 D.皇帝的内侍人员【答案】C【解析】考查古代中国的监察制度。
汉武帝的时候,为加强对地方的监督,设立刺史。
故应选C。
4.“太宗命曹彬取幽州,而宰相李昉等不知。
其伐辽,一日内六招枢密院计议而中书不预闻。
2021-2022学年山东省高三(上)摸底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
2021-2022学年山东省高三(上)摸底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0分)1.如表是关于周代部分战争的记载。
这些记载共同反映出周代()A. 君臣名分长期存在B. 诸侯争霸愈演愈烈C. 王室军队实力有限D. 分封制度存在缺陷2.按周朝的制度,井田制下“步百为亩,亩百给一夫”。
战国时期,东方各国仍保留这一分田标准,而商鞅变法则“改制二百四十步为亩,百亩给一夫矣”。
这主要表明当时()A. 税制改革尚未普及B. 秦国改革更加彻底C. 中原经济比较发达D. 礼乐制度影响深远3.战国时期,各城一般都限于一市。
西汉时期,“长安市有九……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凡四里为一市”,且九市也散于长安城各个方位。
这表明西汉的城市()A. 经济职能有所增强B. 抑商政策逐渐放松C. 商品经营范围扩大D. 经商空间渐趋自由4.488年,北魏孝文帝特制令格,曲法伸情,对于身犯死罪,父母、祖父母陷入绝嗣和无人赡养者,让他们暂留在家养老送终后再执行死刑。
这一规定体现了()A. 延缓了社会矛盾的爆发B. 消除了民族交融的障碍C. 体现了礼法结合的特点D. 恢复了儒家的合法地位5.封驳是指封还并对诏敕之不当者加以驳正。
有人对《唐会要》的记载进行抽样统计,54卷至56卷中关于皇帝诏令遭谏议官封驳的就有16次,其中11次封驳有效。
这些记载反映出唐代()A. 中央决策机制不断完善B. 专制皇权受到一定限制C. 中枢权力体系发生变化D. 集体议政决定国家政策6.如图是研究明清政治制度的重要文物。
据此可以研究()A. 国家控制官僚机构的手段B. 中枢秘书机构变化的影响C. 明代加强中央集权的表现D. 地方督抚制度出现的原因7.如表内容反映了不同时期王韬的思想变化情况,主要体现了王韬()时期思想1849-1862形而上者中国也,以道胜;形而下者西人也,以器胜。
1862-1874英国风俗醇厚……无论中土,外邦之风俗尚有如此者,吾见亦罕矣。
2021年高三摸底检测(历史)
2021年高三摸底检测(历史)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06年10月19日,xx余名海内外彭氏宗亲汇聚江苏徐州彭祖园,举行“祭拜彭祖大典”仪式。
中华民族这种尊祖敬宗的习俗源自()A.禅让制B.世袭制C.宗法制D.分封制解析:C 宗法制源于西周。
这种制度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具有凝聚宗族等重大作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今天。
2.下面是某人观察汉画像砖《牛耕图》后的感悟,正确的是()A.汉代农用动力发生根本变化B.汉代耕犁更有利于调节耕作深度C.汉代精耕细作技术有了提高D.中国传统步犁形状基本定型解析:C 此题可以用排除法。
A不对,我国农用动力的根本变化是指牛耕,这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了;B 和D是对唐朝出现的曲辕犁的描述。
牛耕在春秋出现,汉代进一步推广,说明精耕细作技术的提高。
3.对比图2与图1,中国古代城市商业活动发生的重大变化是()图1 图2A.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被打破B.“草市”盛行,集镇兴起C.出现了按地域集结的商帮D.政府对商业活动的监管取消解析 A 中国城市功能在唐朝和宋朝发生重大变化。
唐代城市中,“市”与“坊”,也就是市场和居民区严格分开,市场有严格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到了宋朝,“市”与“坊”的界限被打破,政府对市场的控制明显放松。
故选A。
4.下面是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这些题字反映了()①儒家思想是人身修养的重要内容②书院注重对学子个人品德的养成③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④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A. 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 A 儒家思想到宋代朱熹时期发展到理学阶段,理学注重人身修养,注重对个人品德的养成教育,理学变成维护统治的工具,所以①②③的说法是正确的。
江西省南昌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测试历史答案
2021届高三摸底测试卷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6题14分,27、28、29题12分,共50分。
)26.(1)特征:受客观形势的影响;被动调整;具有半殖民地化倾向;逐步专业化;逐步近代化;地位不断提高。
(6分)(2)评析:是西方列强侵略、影响的产物;体现了华夷观念、秩序的打破;使晚清中央机构半殖民地化,清政府逐步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的工具;推动中国由传统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型;推动中国融入世界,参与国际合作;有利于中国向西方学习,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其它领域的近代化。
(8分)27.(1)目的:将百姓束缚在特定的区域、职业;保护农业经济,抑制工商业;保证国家赋役征派;控制流民的数量与规模;稳定封建统治秩序;(6分)(2)差异:信息系统支撑;分类管理;福利引导、责权统一;引导流动人口主动接受管理;以法律、税收为杠杆;(中国明清以行政高压管理为主,西方国家以杠杆引导为主;中国明清管理手段落后,西方国家实现信息化管理。
)(6分)28.(12分)示例1:科技进步推动社会变迁科技进步改变信息传播方式。
中国古代,造纸术、印刷术为信息传播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造纸术的材料从纤维到鱼网、树皮等,印刷术的材料从木板到到泥巴等,充分体现了农业社会的特征。
西方国家,随着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开展,电子广泛应用,电报、电话的发明加速了信息的传播,带有明显的工业社会烙印。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信息技术为核心,推动了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诞生,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科技进步改变能源使用结构。
在农业社会,人们利用水能、风能等自然能源提高生产效率,比如中国唐朝的筒车,明清的风力水车。
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因为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创制与发明,热能与电能成为重要的工业能源。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原子能技术的发展与知识经济的出现,核能得到开发,清洁能源日益受到重视。
2021年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文综历史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2021年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文综历史含答案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5页,第Ⅱ卷6至12页,共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Ⅱ卷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必做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法国社会史学家谢和耐在叙述战国时期某学派的观点时说:“君主并不需要使用特殊人物,也无需依靠运气。
……道德品质并无作用,甚至还会将事情弄糟,因为它会赋予有德之士以危及君主与法律权威的权力从而导致国家的覆亡。
”“某学派”是A.道家B.儒家C.法家D.墨家14.宋代在各州郡设置通判,通判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
宋统治者的这种做法A.削弱了地方割据的军事基础B.加强了地方行政长官的权力C.削弱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行政控制15.据齐默恩《希腊共和国》,“如何选择陪审员……克利斯提尼的做法是,德谟向中央政府提供6000名预备陪审员(每个德谟600名),然后,抽签决定任职人选。
”克里斯提尼的做法A.沿用了梭伦时期形成的惯例B.体现了古代雅典公民权力的平等C.提高了古代雅典的审案效率D.确保了雅典陪审法庭能依法判案16.据载,1545年在西班牙的殖民地——秘鲁的波托西找到了蕴藏量丰富的银矿。
此后,西班牙很快从美洲殖良地获得了大量白银,这直接导致了A.西班牙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B.欧洲工业革命的发生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D.西欧物价的不断上涨17.R.R.帕尔默在评论西方近代某思想解放运动时说:“如果说人文主义者因此而发起一个崇古运动,那是由于他们看到其中有与自己相仿的精神。
2021年高三上学期期初摸底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21年高三上学期期初摸底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xx.9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
考试用时100分钟。
注意事项: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题纸的密封线内。
选择题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纸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空格内,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纸。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后汉书·章帝纪》记载:“夫乡举里选,必累功劳。
今刺史、守相不明真伪,茂才、孝廉岁以百数,……每寻前世举人贡士,或起畎亩,不系阀阅。
”材料体现的制度是()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2.西晋傅咸说:“夫其何物,厥美可珍。
廉方有则,体洁性贞。
含章蕴藻,实好斯文。
取彼之弊,以为此新。
”与此相关的发明是()A.造纸术B.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3.《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其后,富者赀(资或财)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
大中祥符末,薛田为转运使,请官置交子务,以榷其出入。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蜀地商品交易居全国之首 B.民间私发纸币存在弊端C.铁钱已基本被纸币所取代 D.“交子”由政府首先发行4.《清史稿》中记载:“先是世祖亲政,日至票本房,大学士司票拟,意任隆密。
康熙时,改内阁,分其职设翰林院。
雍正时,青海告警,复分其职设军机处,……军机处军机大臣,无定员,由大学士、尚书、侍郎内特旨召入。
……掌军国大政,以赞机务。
……明降谕旨,述交内阁。
”由此可知军机处()A.大臣须由专人担任B.掌控军国大事决策权C.分化了内阁的权力D.主要为皇帝提供建议5.英国《当代评论》刊载:“大沽口有三百名正在为各国轮船装卸货物的工人……都成了俄军的射击目标。
2021年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题历史
2021年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题历史一.单项选择题(第1-11题为地理,第12-23为历史,第24-35为政治,共35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12.史学家曾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这应是指哪一时期?A.商周时期B.秦汉时期C.魏晋时期D.隋唐时期13.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
这一现象表明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14.图4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
它反映出当时A.开始使用铁器B.注重精耕细作C.尚未推广牛耕D.雇佣关系盛行15.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1.8%和3%。
上述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D.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16.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明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
”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17.某报以“新陈代谢”为题刊文:“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文中所说的这些现象应当发生于A. 1898~1900B. 1901~1911C. 1912~1927D. 1928~193718.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
2021年高三历史上学期9月摸底考试试卷
2021年高三历史上学期9月摸底考试试卷说明:1、全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
第Ⅰ卷为选择题,共24小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3小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答案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请用黑色的签字笔或圆珠笔填写在答题卷指定位置,考试结束时,只交答题卡和答题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考生选出后,填涂在答题卡上。
)1.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2.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A.不事生产 B.不尊儒术 C.不敬宗族 D.不纳租税3.“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述。
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
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
莫道圣门无口决,良知两字是参同。
”该诗作者的核心主张是A.“克己复礼”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经世致用”4.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
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
”这说明当时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 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 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5.1985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
该船沉没的时间最早应为A.北宋中期 B.元末明初 C.明末清初 D.鸦片战争时期6.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7.19世纪70年代末,一位英国人写道:“一个重庆商人如果要在上海采办洋货,他可以到一个钱庄……押借一笔款项。
广东省珠海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 历史试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珠海市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摸底测试历史说明:1.全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
第Ⅰ卷为选择题,共16小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6小题;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答案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请用黑色的签字笔或圆珠笔填写在答题卷指定位置,考试结束时,只交答题卡和答题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考生选出后,填涂在答题卡上。
)1.周代冕服、弁服的色彩是体现服饰等级的重要标志,以正色(青、赤、黄、白、黑)为贵,正色相杂而生的间色为卑。
春秋战国时期,作为“间色”的紫色在齐国成为上下推崇的颜色,这说明A.服饰多元成为主流B.礼乐制度逐渐崩溃C.齐国独立于周王室D.等级制度走向消亡2.汉代在郡一级,郡丞、长吏辅佐郡守,都尉管武事,督邮管监察,列曹分理民政、财政、司法、教育等,但所有这些官员都是郡守的属官。
县一级也是如此。
汉代地方行政体制A.形成了制约机制B.实现了权力集中C.杜绝了吏治腐败D.避免了裙带关系3.中国古代某土地制度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
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
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
”有学者认为“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对该土地制度理解正确是A.一定程度抑制了土地兼并B.反映了井田制的经营情况C.说明铁犁牛耕已全面普及D.实际上否定了土地私有制4.宋话本《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载:“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王安石来!’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
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宅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
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2021年高三第一学期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油田高中xx届高三第一学期摸底考试历史试题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采用闭卷笔答形式;2. 第Ⅰ卷、第Ⅱ卷均涂在或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3.考试时间为90分钟,分值为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运用你所学的历史知识,开启你的聪明智慧,将正确选项的字母涂在答题版上。
(本部分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各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1.“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以下各朝官职中,其职权与引文所述的官职相符的是A.秦御史大夫 B.唐尚书令 C.明内阁首辅 D.清军机大臣2.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有一天问大臣:“天下谁人最快活?”。
有的人回答:“金榜题名。
”有的人回答:“功成名就者。
”明太祖听了都不以为然,当听到一位叫万钢的大臣说:“畏法度者快活”时,却极为赞赏地点点头,随后对其委以重任。
明太祖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原因是A.其他大臣的回答自相矛盾B.其他大臣的回答背离了主题C.万钢的回答揭示了快乐的源泉 D.万钢的回答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从3.法国学者加奈隆说:“民众支配雅典,演说支配民众。
”这不能反映出A.古雅典民主的广泛性 B.古雅典民主的人民主权原则C.演说是古雅典民众参与政务的重要手段D.作者对古雅典民主制的肯定4.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主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
”对“理性”的正确理解是A.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 B.罗马法形成了完整的法律体系C.罗马法体现了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 D.罗马法崇尚平等自由5.《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
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A.皇帝的权威至高无上 B.皇帝的敕令是制定法律的唯一依据C.法律可以消除社会矛盾 D.法律是治国重要手段之一6.“代议制政体就是,全体人民通过由他们定期选出的代表行使最后的控制权。
四川省成都七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高三入学摸底考试(命题人:高三历史备课组审核人:高三历史备课组)试卷综述:本套试卷以历史思维力量考查为重点,突出体现“以力量立意为主导”的命题原则。
一是留意考查考生思维的机敏性:如选择题第4题对古代选官制度演化的考查;第5题对《辛丑条约》内容的考查等,此类试题在本卷中比比皆是,粗看貌似超出课本范围,细看与课本学问有着亲密的联系。
二是留意对历史学科力量的考查,如选择题11题对史料鉴别力量的考查,体现了史学的争辩功能。
三是突出对史料研读并提取信息力量的考查:如选择题第2题、12题以及材料题13、14题,分别是对历史原始史料以及图片史料的研读考查。
四是试题将重大历史大事进行有机结合,考查比较历史大事共性以及共性力量,如选择题第3题、第4题以及第8题均是突出对历史比较与归纳力量的综合考查。
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题文】1.从汉至元,中心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二府并重,地方由郡国并行到州县两级制,再到文臣、通判、转运使的设置,反映了A.中心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B.中心集权制度不断民主化的趋势C.中心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趋势D.中心与地方权力日益增大的趋势【学问点】A1A2古代中国·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心集权制度的形成·三公九卿制度;古代中国·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化·中心集权加强【答案解析】C 解析:题干材料中“地方由郡国并行到州县两级制,再到文臣、通判、转运使的设置”信息表明中心权力不断增加,地方权力不断减弱,反映了中心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
材料显示古代中心政治制度始终君主专制,没有发生实质变化,故A项错误;古代君主专制属于君主专制,故B项错误;材料显示中心权力不断加强,而地方权力不断减弱,故D项错误。
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古代中心集权措施加强的正确理解。
衡水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解析】
【详解】“1899至1911年,新增私人资本总额9350万银元,厂矿企业410家”表明民族工业得到了初步发展,主要得益于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A正确;B是民族工业产生的原因,排除;C是在一战期间,排除;D是在20世纪30年代,排除.
2。 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坐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但是这一时期河水已经浑浊不堪,臭气熏天。由此可见( )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这一时期河水已经混浊不堪,臭气熏天”,联系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解答。
3。 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
A。 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B. 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15。 1884年,洋商在报告中说:“洋针不久以前在中国还当作珍奇物品出卖,现在已经普遍使用了.然而人们还是把它当作奢侈品来买的。”材料说明
A。 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贫困
B.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抵制
C. 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D. 外国商品与中国习俗不相符
【答案】A
【解析】
【详解】洋针已经普遍使用,人们却把他当做奢侈品来买,实际上说明中国社会贫困,故A正确;洋针已经被普遍使用说明其并没有被抵制,故B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显示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排除C;通过材料,洋针普遍使用说明外国商品在中国受到了欢迎,排除D。
C。 非洲曾被阿拉伯帝国统治
D. 书中均能查到印加人农业生产的情况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汪大渊两次随商船出海,最远可能到过北非和东非沿海地区,并在《岛夷志略》中留下相关记载”说明中国与非洲有了直接的交往。A正确;郑和是在明朝时期到达非洲,B排除;阿拉伯帝国曾统治北部非洲,但没有统治整个非洲,C排除;印加人生活在南美洲,杜环和汪大渊两人没有到过南美洲,书中不可能有相关记载,D排除.故选A.
2021年高三历史第一次摸底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2021年高三历史第一次摸底考试试题新人教版一、选择题(每题4分 共计44分)1.某校学生在进行题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研究性学习时,制作了下表,其中论证最为严谨的是2.某中学进行《三世纪罗马帝国模拟法庭》的课外活动。
其中,场景错误的是A .场景一:原告---奴隶; 被告--一罗马帝国公民。
案由:要求取得人身自由B .场景二:原告---罗马帝国公民;被告----移居帝国的外邦自由民。
案由:追讨欠款C .场景三:原告----罗马帝国公民;被告----新征服地区的自由民。
案由:人身伤害D .场景四:原告--移居帝国的外邦自由民;被告---新征服地区的自由民。
案由:商业纠纷3.识读历史地图是历史学习的基本功。
图2中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和启蒙运动的中心分别在A .①、②B .②、③C .④、②D .④、③4.《梦溪笔谈》记载“皇佑(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
是时范文正(范话题 人物看法(史料) 结论 专 制 统 治 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A .先秦诸子具有民主思想 董仲舒天子受命于天 B .天人感应思想强化君主专制 黄宗羲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C .该思想已成为当时正统思想 谭嗣同 君,皆大盗也 D .维新派都反对君主立宪仲淹)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粮食),为术甚备……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
’于是诸寺工作鼎兴。
”范仲淹救灾措施的主要特点是A.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 B.宣传佛教,要求百姓忍耐C.鼓励百姓生产,实行自救 D.寺院提供饮食,救济百姓5.中华法系的特征是“以礼入法”,这里的“礼”主要是指A.习俗 B.教化 C.等级 D.祭祀6.1438年,发表于德意志地区的《皇帝西基斯蒙改革敕令》中说:“服从已死亡,正义遭践踏,正当秩序荡然无存。
……上帝垂示为善,奈何人已悉随己愿而未服从。
”造成此情形的主要原因是A.智者运动主张以人为世界的中心 B.文艺复兴倡导人性解放和现世幸福C.宗教改革主张信仰自由因信称义 D.启蒙运动高举理性主义旗帜反对君主专制7..苏轼在欣赏王维的画作时说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历史)xx.9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小题,总分48分)1.观察右图我们能获得的最准确历史信息是A.西周初期分封制实行巩固了周的统治B.西周末期华夏民族与周边民族关系紧张C.春秋时期大国争霸不断造成分封制衰落D.战国时期诸侯征战造成统一趋势逐步形成2.图示法是一种很好的历史学习方法。
右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形成于A.先秦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3.“天法道,道法自然”,提出这一观点的思想家还主张A.仁者爱人B.无为而治C.以法治国D.兼爱非攻4.商鞅对生产关系调整的最重要的举措是A.重农抑商,奖励耕织B.统一秦国的度量衡C.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D.“为田开阡陌封疆”5.“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候伯子男。
……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
材料所描述的时代应该是A.西周B.春秋C.秦朝D.唐朝6.(宋)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记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千缗至万缗者。
”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商品交易打破了时空间限制B.定期的集市开始在乡村出现C.商品来自远距离的长途贩卖D.交易的商品以服务农耕为主7.禅宗语云:“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与此主张类似的古代思想家是A.孔子的仁恕学说B.朱熹的理学C.董仲舒大一统主张D.王阳明的心学8.“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是古往今来治国兴邦的基本经验。
我国古代思想家很早就提出了“仁者、爱人”的主张。
下列言论能体现民本思想的是①子为政。
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②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止乱③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④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9.明朝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A.负责地方军政事务B.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C.参与决策,并负责中央日常事务D.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10.文化现象往往与经济发展相关。
下列文化现象与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是①唐代诗歌的繁盛②宋代话本的出现③元代杂剧的形成④明清小说的出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1.拿破仑三世曾修建枫丹白露博物馆中的中国馆以收藏当时对华战争中掠夺来的文物。
这场给法国带来巨大利益的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2.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
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跋扈之臣无所擅其权,大小官司无所卸其职,草野小民无能积其怨,故断不至数代而亡,一朝而灭也。
”依据上述观点,他实际上是主张A.废除君主制B.维护君主专制C.实行君主立宪D.倡导民主共和13.近代中国的报刊传媒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三份报刊都曾经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他们共同之处是A.宣传了维新变法思想B.传播了民主政治观念C.推动了反帝爱国运动D.打击了清朝封建势力14.文学作品往往能反映重大历史事件。
20世纪20年代末期毛泽东在《清平乐·蒋桂战争》中写道“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该词可以用来印证A.北伐战争中北洋军阀的内部争斗B.十年对峙时期的工农武装割据C.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的土地政策 D .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区土改15年代大致范围所有制土地经营1949年以前地主土地所有制租佃个体经营1950——1952农民土地所有制自耕农个体经营1953——1954农民土地所有制个体经营,集体互助1953——1954农民土地股份制初级社,集体经营1955——1957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高级社,集体经营A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6.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
有人认为,“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
”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因为该年A.确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C.确立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D.形成了立体的开放局面17.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制度起到奠基作用的内容包括①恢复公民大会作为最高权力机关②设五百人议事会执掌统治权③设立公民陪审法庭为最高司法机关④在公民中确立财产等级制度A. ①③④B.①②④C. ①②③D.②③④18.马丁·路德认为任何一个基督教徒都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
这种主张实际上()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B.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D.摧毁了罗马天主教在欧洲的统治地位19.1847年法国有人在议会中公开批评:“我们的工业、商业、金融信贷处于惊人的危难状态之中,甚至可以说是处于崩溃的边缘。
那么是谁的过错呢?应该归咎于这个沉重地压在我们头上十多年之久的制度!”他所批评的“这个存在十多年之久的制度”是指A.法兰西第一共和国B.法兰西第一帝国C.七月王朝D.复辟的波旁王朝20.近代历史上,英国和德国都实行风格迥异的君主立宪制,二者的一致之处是:A.内阁首脑对议会负责B.君主为国家最高元首C.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D.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21.拿破仑一生戎马倥偬,与军事密切相连,他的对外战争①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②传播了大革命的思想和精神③动摇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④受到欧洲各国人民的支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2.有一段时期,苏联明斯克生产的一粒纽扣在当地售价是1卢布,在700公里外的莫斯科售价也是1卢布,而在万里之外的海参崴售价仍是1卢布。
这一现象出现于A.沙皇俄国统治时期B.新经济政策实施之前C.新经济政策实施之后D.斯大林体制时期23.下列文件不属于《布雷顿森林协定》范围内的是A.《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C.《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24.1991年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xx年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表明①中国与世界经济进一步接轨②世界经济区域集体化与全球化并存③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④中国面临的机遇大大超过挑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二、非选择题(25题、26题均为26分,总分共52分)25.(本题总分26分)在1500年以后的几个世纪,西方探险家和资产阶级奔走于世界各地,把相互隔绝的区域紧密联系在一起,逐渐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市场。
世界市场的形成,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特别是对于亚非拉国家而言,正如一个埃及记者所说:已经陷入了重围……(1)根据所学概括公元1500年之后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并说明世界市场形成的积极作用。
(8分)(2)在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中,“陷入了重围”的亚洲国家在19世纪做出了不同的反应,请结合史实说明两种不同反应的类型。
(8分)(3)与19世纪的世界市场相比,当今世界市场有什么新的进步?还存在什么“种种问题”?(列举两例即可)(10分)26.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
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路及影响下的社会和国家统一。
法国的伏尔泰认为,儒家不是宗教,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文化交流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阅读以上材料结合所学请回答.(1)举例17——18世纪推动东西方文化交往的历史事例? 概括指出17——18世纪东西方文化交往的主要内容.(6分)(2)中国文化在启蒙运动时期在欧洲产生了广泛影响,莱布尼茨和伏尔泰对儒家的赞扬却并不相同, 造成此差异的原因是什么?(4分)(3)与17、18世纪相比,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中国的翻译西方书籍活动有什么新变化? (6分)这种活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10分)参考答案25.(1)(8分)新航路开辟之后,世界市场的雏形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正式形成。
4分作用:经济交往扩大;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先进科学技术得以传播;冲击旧的社会制度;4分(2)(8分)中国等被迫打开门户卷入世界市场(或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日本等进行政治经济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3)(10分)世界市场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各国之间解决市场冲突的主要方式更加理性(谈判和妥协逐步取代冲突和对抗);(6分)存在的问题南北分裂、贫富悬殊。
(其他言之成理亦可给分)(4分)26.(1)(6分)例:利玛窦等传教士到中国传教与明朝官员徐光启合作翻译西方书籍。
内容:欧洲传入中国主要是自然科学书籍,中国影响欧洲主要是儒家经典。
(2)德意志长期分裂割据,莱布尼茨向往统一,赞赏儒家大一统思想;(2分)法国教会势(3)变化:①数量增加,自然科学书籍显著增长;②内容广泛,由伴随传教传播文化到学习西方救亡图存;③由双向交流、平等互利到单向主动引入;④由民间行为到政府参与(四取三6分)影响: 推动了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和工业的发展;影响了政治变革;传播民主科学观念;马克思主义传入为中国共产党诞生提供了思想基础。
(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