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应力介绍及减小和预防铸造应力的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铸造应力的定义、分类和危害
1、定义:
铸造应力(casting stress):金属在凝固和冷却过程中体积变化受到外界或其本身的制约,变形受阻,而产生的应力。
2、分类:
A. 按应力形成的原因分:
(1)热应力(thermal stress):铸件各部分厚薄不同,在凝固和其后的冷却过程中,冷却速度不同,造成同一时刻各部分收缩量不一致,铸件各部分彼此制约,产生的应力。
(2)相变应力(phase transformation stress):固态发生相变的合金,由于铸件各部分冷却条件不同,它们到达相变温度的时刻不同,且相变的程度也不同而产生的应力。
(3)机械阻碍应力(mechanism hindered stress):铸件收缩受到铸型、型芯、箱挡和芯骨等机械阻碍所产生的应力。
B. 按应力存在的时间分:
(1)临时应力(temporary stress):产生应力的原因消失,应力便消失。
(2)残余应力(residual stress):产生应力的原因消除后,仍然存在的应力。
3、应力的危害:
铸造应力和铸件的变形对铸件质量的危害很大。铸造应力是铸件在生产、存放、加工以及使用过程中产生变形和裂纹的主要原因,它降低铸件的使用性能。例如,当机件工作应力的方向与残余应力的方向相同时,应力叠加,可能超出合金的强度极限,发生断裂。有残余应力的铸件,放置日久或经机械加工后会变形,使机件失去精度。产生变形的铸件可能因加工余量不足而报废,为此需要加大加工余量。在大批量流水生产时,变形的铸件在机械加工时往往因放不进夹具而报废。此外,挠曲变形还降低铸件的尺寸精度,尤其对精度要求较高的铸件,防止产生变形尤为重要。减小和预防消除铸造应力的措施
(1)合理地设计铸件的结构铸件的形状愈复杂,各部分壁厚相差愈大,冷却时温度愈不均匀,铸造应力愈大。因此,在设计铸件时应尽量使铸件形状简单、对称、壁厚均匀。
(2)采用同时凝固的工艺所谓同时凝固是指采取一些工艺措施,使铸件各部分温
差很小,几乎同时进行凝固。因各部分温差小,不易产生热应力和热裂,铸件变形
小。设法改善铸型、型芯的退让性,合理设置浇冒口等。同时凝固的示意图,该工艺是在工件厚壁处加冷铁,冒口设薄壁处。
(3)时效处理是消除铸造应力的有效措施。时效分自然时效、热时效和共振时效等。所谓自然时效,是将铸件置于露天场地半年以上,让其内应力消除。热时效(人工时效)又称去应力退火,是将铸件加热到550-650℃,保温2-4h,随
炉冷却至150-200T,然后出炉。共振法是将铸件在其共振频率下震动10-
60ndn,以消除铸件中的残留应力。
(4)、合金方面
在零件能满足工作条件的前提下,选择弹性模量和收缩系数小的合金材料。
(5)、铸型方面
为了使铸件在冷却过程中温度分布均匀,可在铸件厚实部分放置冷铁,或采用蓄热系数大的型砂,也可对铸件特别厚大部分进行强制冷却,即在铸件冷却过程中,向事先埋没在铸型内的冷却器吹入压缩空气或水气混合物,加快厚大部位的冷却速度。也可在铸件冷却过程中,将铸件厚壁部位的砂层减薄。
预热铸型可减小铸件各部分的温差。在熔模铸造中,为了减小铸造应力和裂纹等缺陷,型壳在浇注前被预热到600~900℃。
为了提高铸型和型芯的退让性,应减小砂型的紧实度,或在型砂中加入适量的木屑、焦炭等,采用壳型或树脂砂型,效果尤为显著。
采用细面砂和涂料,可以减小铸型表面的摩擦力。
(6)、浇注条件
内浇口和冒口的位置应有利铸件各部分温度的均匀分布,内浇口布置要同时考虑温度分布均匀和阻力最小的要求。
铸件在铸型内要有足够的冷却时间,尤其是采用水爆清砂时,不能打箱过早,水爆温度不能过高。但对一些形状复杂的铸件,为了减小铸型和型芯的阻力,又不能打箱过迟。
(7)、改进铸件结构
避免产生较大的应力和应力集中,铸件壁厚差要尽可能地小,厚薄壁连结处要合理地过渡,热节要小而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