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拈痛汤
当归拈痛汤临证心得
当归拈痛汤临证心得
朱中骥
【期刊名称】《湖南中医杂志》
【年(卷),期】1992(8)5
【摘要】当归拈痛汤出自金·张元素《医学启源》一书,为清热利湿、祛风止痛之剂。
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用于治疗湿热相搏所致的疾病收到良好的效果。
笔者不揣浅陋,兹将临床运用之心得,择例介绍如下,以就正于同道。
【总页数】2页(P16-17)
【关键词】当归拈痛汤;临床应用
【作者】朱中骥
【作者单位】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6
【相关文献】
1.当归拈痛汤临床运用心得 [J], 孙法元
2.当归拈痛汤临床应用心得 [J], 刘佃青
3.当归拈痛汤合宣痹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75例 [J], 王鹏程;舒建国;花宇琪
4.当归拈痛汤在皮肤病中的运用心得 [J], 李敏
5.当归拈痛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临床观察 [J], 姚璐莎;付中喜;范伏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曹洪欣应用当归拈痛汤经验
曹洪欣应用当归拈痛汤经验宗文静;刘寨华;申晓伟;曹洪欣【摘要】当归拈痛汤出自张元素的《医学启源》,是治疗风湿热痹及湿热脚气的常用方剂,具有正邪兼顾、气血并调、内外同治、上下分消的功效.导师曹洪欣教授运用该方加减化裁,重视总结病证特点和方药特点,其见解独到,灵活应用,常收平中见奇之效.临床应用不拘泥于原方主治病证,用该方治疗某些难治性皮肤病与风湿免疫性疾病取得良好疗效.故在分析当归拈痛汤方药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导师临床验案详细介绍了应用当归拈痛汤治疗湿疹及经前身痛的经验,以飨同道.【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6(022)007【总页数】2页(P986-987)【关键词】当归拈痛汤;验案;曹洪欣【作者】宗文静;刘寨华;申晓伟;曹洪欣【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北京 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中国中医药科技交流中心,北京 100700;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北京 100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9.5当归拈痛汤首载于张元素《医学启源》,书中指出:“下之二方,非治病而设,此乃教人比证立方之道,容易通晓也。
[1]”此处“下之二方”即指当归拈痛汤和天麻半夏汤,可见张元素原意是以当归拈痛汤为例示后人制方之道。
本方药味虽多,然而制方严谨,兼顾全面。
清代医家张璐在《张氏医通》中赞该方为“湿热疼肿之圣方”,后世医家将该方广泛应用于风湿热痹及湿热脚气初起的治疗。
导师曹洪欣教授从事中医诊疗工作30余载,善用经方名方,学验俱丰。
临床重视辨病辨证相结合,特别强调依据某种(类)疾病病变特点,总结病证演变规律,从而总结归纳治疗要点。
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季节气候、生态环境等因素,灵活辨证论治,以经方、名方加减化裁。
如此知常达变、常变结合的诊疗思路常常收到良好的临床疗效。
他应用当归拈痛汤,重视总结病证特点和方药特点,其见解独到,灵活应用,常收平中见奇之效。
病当归拈痛汤临证心得I
周 身不 适 ,昧关 节覆腕关 节疼 捕 ,甚 时 手 不 可 近。 腹脐 部湿 疹 ,癌 痒难忍 ,搔 痕 渗 液 ,札 下肢 亦有散 在 出现 ,口 干不思 饮 食 ,舌 淡、 苔 白根 部
腻 浊 ,球 濡 数 。 屡 经 治 疗 , 效 果 甚 微 。 检 视 烈 枉
所服 诸 药 ,有 嘎热瘫子 桂枝 石 膏 汤者 ,有 咀消 风
而 发柞 。 发作 时件 击 身固重 ,鼎如 刀劈 ,延 及上 镛 赛章 , 开台不 利 ,, 中温温欲 呕 ,不思 捷食 , 便 浩开 瘦, 面 色无阜 ,口 淡微干 ,舌 苔 白中问稍 j 腻 , 色质 嫩 ,脉满 清。 叠经 治疗 罔效-拴 规前 压 之 方皆 戗活 血祛 ; 之 法 ,仅能 缓解一 时 。 采 诊 i } 之 , 目思 《内蛭 》有 : “ 固于涅 ,首 如 襄 之
胀 ,晨 起 僵 硬 , 天 阴 更 甚 , 面 色 晦 暗 , 舌 淡, 苔
・
i ・
有 谨 守 病 机 , 不致 被 假 象 所 迷 惑 。 归拈 才 当 痛 汤 具有 燥 湿 清 热 , 上 下 分 清 宣 避 表 里
的作 用,药用 羌活, 防风宣遥关 节 , 令厩湿
从 袁 而 解 }葛 棍 , 升 麻 升 达 附 明肌 肉 , 令 湿 从 上 消 J苍 术 、 白术 醒 脾 燥 湿 , 使 湿 从 中 达 J 知 母 、黄 芩 、苦 参 苦 寒 燥 湿 清
白木l g 银花1 g 蒲套 其3 g 甘草5 ,7埘。 o 5 O g
复诊 ( 片1 日) :关 节疼 痛应 伤 口愈 台 琦 0 有起 色。拟 原 方膻 7卉 而岳。 不 治清疬 而使 溃 疬 .{
惠 夸 , 收 到 了异 曲 耳 工 之 效 。
当归拈痛汤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应用
当归拈痛汤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应用发布时间:2022-08-17T02:46:18.113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8期作者:林悦静陈岳贤陈禹燃钟佩彤[导读] 探讨当归拈痛汤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应用效果。
林悦静陈岳贤陈禹燃钟佩彤汕尾市第二人民医院广东汕尾 516600摘要目的:探讨当归拈痛汤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应用效果。
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20例入组,分两组,分别为用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治疗的对照组60例及用当归拈痛汤的观察组60例。
对比两组临床效果。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ESR、CRP、BUA水平改善较对照组优,WOMAC、V 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对照组低,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采取当归拈痛汤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减少不良反应。
关键词:当归拈痛汤;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是指因血尿酸过高而沉积在关节、组织中造成多种损害的一组疾病,异质性较强,严重者可并发心脑血管疾病、肾功能衰竭,最终可能危及生命[1]。
属于中医的“痹病”“历节病”“白虎历节”“痛风”“浊瘀痹”等范畴[2]。
目前,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以西药口服为主,治疗效果十分显著,却存在着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3],故随着临床需求,更应拓展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较为明显的诊断证型约为17种,其中湿热蕴结证、湿浊内盛证、痰瘀互结证、肝肾阴虚证最为常见,因此,内服中药多以清热补虚、药、祛风除湿药、活血化瘀药为主[4]。
本次研究以观察经验方剂“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我院就诊120例患者入组研究,参选者均为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男54例、女6例,年龄16-70岁,35.36±2.64岁。
常用药方歌-069当归拈痛汤
当归拈痛汤(拈痛汤)当归拈痛猪苓泽,二术茵芩苦羌葛,升麻防风知参草,湿重热轻兼风邪出自:金·张元素《医学启源》组成:羌活、防风、升麻、葛根、白术、苍术、当归、人参、甘草、苦参、酒黄芩、知母酒洗、茵陈酒炒、猪苓、泽泻功用:利湿清热,疏风止痛。
主治:湿热相搏,外受风邪证。
遍身肢节烦痛,或肩背沉重,或脚气肿痛,脚膝生疮,舌苔白腻微黄,脉弦数。
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属湿热内蕴而兼风湿表证者。
本方所治证候乃因湿热内蕴,复感风邪,或风湿化热而致风湿热三邪合而为患者,但以湿邪偏重为其特点。
风湿热邪留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故遍身肢节烦痛;且湿邪偏胜,其性重浊,故肩背沉重;湿热下注,则脚气肿痛、脚膝生疮;舌苔白腻微黄,脉弦数乃湿热内蕴之征。
治疗宜以祛湿为主,辅以清热疏风止痛。
┌羌活──辛散祛风,苦燥胜湿,且善通痹止痛君┤└茵陈──清热利湿,通关节、去滞热┌猪苓、泽泻──利水渗湿│臣┤黄芩、苦参──清热燥湿│└防风、升麻、葛根──解表疏风┌白术、苍术──燥湿健脾,以运化水湿邪气│佐┤人参、当归──益气养血│└知母──清热养阴,能防诸苦燥药物伤阴,使祛邪不伤正使──炙甘草──调和诸药方中重用羌活、茵陈为君。
羌活辛散祛风,苦燥胜湿,且善通痹止痛;茵陈善能清热利湿,《本草拾遗》尚言其能“通关节,去滞热”。
两药相合,共成祛湿疏风,清热止痛之功。
臣以猪苓、泽泻利水渗湿;黄芩、苦参清热燥湿;防风、升麻、葛根解表疏风。
分别从除湿、疏风、清热等方面助君药之力。
佐以白术、苍术燥湿健脾,以运化水湿邪气;本证湿邪偏胜,所用诸除湿药性多苦燥,易伤及气血阳津,以人参、当归益气养血;知母清热养阴,能防诸苦燥药物伤阴,使祛邪不伤正。
使以炙甘草调和诸药。
本方的配伍特点是:发散风湿与利湿清热相配,表里同治;苦燥渗利佐以补气养血,邪正兼顾。
汪昂《医万集解·利湿之剂》:“此足太阳、阳明药也。
原文日羌活透关节,防风散风湿为君。
当归拈痛汤医方
当归拈痛汤医方功能:湿热诸病出典:东垣方组成:防风、羌活、葛根、升麻、白朮、苍朮、泽泻、猪苓、当归、知母、甘草、苦参、茵陈、黄芩。
(14)一方加人参主治:治湿热相抟,肢节烦痛,肩背沉重,或身疼痛,或脚气肿痛,脚膝生疮,脓水不绝。
及湿热发黄,脉沈实紧数动滑[1]。
(85-2)制服法:空心服。
方义:足太阳阳明药(1)羌活:透关节。
(2)防风:散风湿为君(特考-84)。
(85-1)(3)升、葛:味薄引而上行,苦以发之。
(4)白朮:甘温和平,苍朮:辛温雄壮,健脾燥湿为臣。
(85-1)(5)湿热和合,肢节烦痛,苦参、黄芩、知母、茵陈,苦寒以泄之,酒炒以为因用。
(6)血壅不流则为痛,当归辛温以散之。
(7)人参、甘草:甘温补养正气,使苦寒不伤脾胃。
(8)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猪苓、泽泻,甘淡咸平,导其留饮为佐。
(9)上下分消其湿,使壅滞得宣通[2]。
口诀:(1)当归拈痛汤-治^湿热相搏,^肢节烦痛,^肩背沉重,或^遍身疼痛。
-茵羌防升葛苍朮,猪母芩草苦泻归(2)当跪拈痛-四肢兼扁-因枪房升格仓促,祖母勤炒苦谢归注:(1)湿则肿,热则痛,足膝疮肿,湿热下注也。
发黄,湿热熏蒸脾胃也。
脚气多主水湿,亦有夹风夹寒之异。
湿热胜而为病,或成水泡疮,或成赤肿丹毒,或如疝气攻上引下,均可用此汤损益为治。
凡手足前廉属阳明,后廉属太阳,外廉属少阳,内廉属厥阴,内前廉属太阴,内后廉属少阴。
以臂贴身垂下,大指居前,小指居后,定之手足痛者,当分是何经络,用本经药为引,行其血气则愈。
太阳羌活、防风,阳明升麻、白芷、葛根,少阳柴胡,厥阴吴茱萸、川芎、青皮,太阴苍朮、白朮,少阴独活、细辛。
(2)玉机微义曰:「此方东垣本为治脚气湿热之剂,后人用治诸疮甚验。
」。
当归拈痛汤(湿热痛2)
当归拈痛汤(湿热痛2)羌活半两(15g) 防风三钱(9g) 升麻一钱(3g) 葛根二钱(6g) 白术一钱(3g) 苍术三钱(9g) 当归身三钱(9g) 人参二钱(6g) 甘草五钱 (15g) 苦参酒浸二钱(6g) 黄芩一钱(3g)炒知母三钱(9g)酒洗茵陈五钱 (15g)酒炒猪苓三钱(9g) 泽泻三钱(9g)[用法] 上锉如麻豆大。
每服一两(30g),水二盏半,先以水拌湿,候少时,煎至一盏,去滓温服,待少时,美膳压之。
[功用] 利湿清热,疏风止痛。
[主治] 湿热相搏,外受风邪证。
遍身肢节烦痛,或肩背沉重,或脚气肿痛,脚膝生疮,舌苔白腻微黄,脉弦数等。
[病机分析] 本方主治湿热内蕴,外受风邪,或风湿化热所致之证。
风与湿热相搏,流走经络关节,气血不能流通,故遍身肢节烦痛,痛处有灼热感;湿为阴邪,其性重浊而粘滞,易阻滞气机,湿热流注肩背肌腠经络,则肩背沉重;湿热下注,阻遏络脉,故脚气肿痛;湿热毒邪深入血分,血行迟滞,瘀血阻滞,热壅肉腐,瘀热生毒,稽留经脉,聚于脚膝,故脚膝生疮;湿热内蕴,可见舌苔白腻微黄,脉弦数等征象。
[配伍意义] 本方主治湿热相搏,外受风邪之证。
治宜利湿清热,疏风散邪。
方中羌活辛温而气雄,发表力强,以散外受之风邪,尚有胜湿、通利关节而止痛之功,尤其以上部肩背肢节疼痛者佳。
《汤液本草》卷3曰:“羌活气雄,治足太阳风湿相搏,头痛、肢节痛、一身尽痛者,非此不能除”。
茵陈苦泄下降,善于清利湿热,使之从小便而出,二药相合,疏风清热利湿,可收湿热去、经络疏、痹痛除之功,共为本方君药。
猪苓、泽泻淡渗利水,且性寒又可泄热,下焦湿热尤为适宜。
黄芩、苦参二药既可清热邪,又可燥湿邪,苦参还可清下焦湿热,通利小便,使湿热从小便而出。
防风、升麻、葛根三药解表疏风,配合羌活则疏风解表之力更强。
以上诸药合用,外可散风邪,内可除湿热,共为臣药。
脾主运化,湿邪内阻则脾之运化无力,湿邪更加滞而不行,聚而不散。
白术、苍术健脾燥湿,标本兼顾,健脾则脾之运化有力,湿邪不再内停,燥湿则可去已停之水湿。
由当归拈痛汤管窥张元素遣方用药的思想
由当归拈痛汤管窥张元素遣方用药的思想摘要:易水开山张元素作为金元时期的著名医家,后世对其学术思想的探讨与研究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他的学说在金元时期产生了重要影响,乃至今天,对其学术思想的探究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归拈痛汤作为张氏所创的千古名方,拟以当归拈痛汤为载体,据方论理,以窥张氏遣方用药的学术思想。
当归拈痛汤是金元著名医家张元素所创的经典方剂,研究当归拈痛汤对研究张元素的遣方用药思想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气味配伍当归拈痛汤出自金·张元素所著《医学启源》卷下,方由“羌活半两,防风三钱,升麻一钱,葛根二钱,白术一钱,苍术三钱,当归身三钱,人参二钱,甘草五钱,苦参(酒浸)二钱,黄芩(炒)一钱,知母(酒洗)三钱,茵陈(酒炒)五钱,猪苓三钱,泽泻三钱”组成。
他在《医学启源·五行制方生克法》中说:“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
”他在该篇中还说:“当归拈痛汤,治湿热为病。
肢体烦痛,肩背沉重,胸膈不利,遍身疼,下注于胫,肿痛不可忍。
经云:湿淫于内,治以苦温。
羌活苦辛,透关利节而胜湿:防风甘辛温,散经络中留湿,故以为君。
水性润下,升麻、葛根苦辛平,味之薄者,阴中之阳,引而上行,以苦发之也。
白术苦甘温,和中除湿;苍术体轻浮,气力雄壮,能去皮肤腠理之湿,故以为臣。
血壅而不流则痛,当归身辛温以散之,使气血各有所归,人参、甘草甘温,补脾胃,养正气,使苦药不能伤胃。
仲景云:湿热相合,肢节烦痛,苦参、黄芩、知母、茵陈者,苦以泄之也。
凡酒制炒药物,以为因用。
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猪苓甘温平,泽泻咸平,淡以渗之,又能导其留饮,故以为佐。
气味相合,上下分消其湿。
使壅滞之气得以宣通矣。
”详细阐明了方义。
可见张氏制方之理。
是以药物气味与病机的协调为基础,以五行相生相克为法则,从而拟订了制方原则,本方主要由苦温、苦寒两组药组成,再佐以淡渗之品,功善分消湿热、宣通气血、和畅经脉。
据当归拈痛汤的气味配伍理论及方义来看,凡湿热壅滞所致之内、外、皮肤各科疾患,本方皆有良效;清代张石顽称此方为治“湿热疼痛之圣方”。
师文瀚老师应用当归拈痛汤在皮肤病应用经验论文
师文瀚老师应用当归拈痛汤在皮肤病中的应用经验关键词名医经验当归拈痛汤皮肤病师文瀚老先生从医近60年,精勤不倦,见解独到,临症经验丰富,在甘肃天水地区享有盛誉,是甘肃省第一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当归拈痛汤出自张元素《医学启源》卷下,是易水学派中较有影响的一个方剂。
清代医家张璐在《张氏医通》中盛赞该方为“此湿热肿痛之圣方”。
后世医家多将该方用于风湿热痹及湿热脚气初起的治疗。
该方由羌活、防风、升麻、葛根、当归、白术、苍术、人参、黄芩、知母、茵陈、猪苓、泽泻、甘草等药物组成。
该方条下云:“治湿热发病,肢节烦痛,肩背沉重,胸膈不利,遍身痛,下注于胫,肿痛不可忍。
经云:湿淫于内,治以苦温。
羌活苦辛,透关利节而胜湿;防风甘辛,温散经络中留湿,故以为君。
水性润下,升麻、葛根苦辛平,味之薄者,阴中之阳,引而上行,以苦发之也。
白术苦甘温,和中除湿;苍术体轻浮,气力雄壮,能去皮肤腠理之湿,故以为臣。
血壅而不流则痛,当归身辛温以散之,是气血各有所归。
人参、甘草甘温,补脾养正气,使苦药不能伤胃”。
《医学发明》中指出,该方主治湿热相搏之肢节烦痛,脚腿生疮,脓水不绝,肩背沉重,脚气肿痛,脉滑数等。
做为甘肃省第一批名老中医的师文瀚老先生将“当归拈痛汤”化裁,应用于皮肤病证的治疗,经多年的临床应用,疗效显著,屡用屡验,现分述如下。
脓疱疮脓疱疮又称天疱疮、黄水疮,是一种常见的化脓性皮肤病,多发于夏秋季节。
皮损主要表现为脓疱,有传染性。
常在托儿所、幼儿园、家庭中传播流行。
《外科大成》中说:“天疱疮,初起白色燎浆水泡,小如芡实,大如棋子,延及遍身,疼痛难忍。
由肺受暑热,秽气伏结而成”。
因夏秋季节,感受暑湿热毒,导致气机不畅,疏泄障碍,熏蒸皮肤而成;若小儿,机体虚弱,皮肤娇嫩,汗多湿重,暑邪湿毒侵袭,则更易发生,并且缠绵难愈。
患者,女,8岁。
2006年8月15日初诊。
其母代诉:头顶部流脓,有脓痂1个月余。
1个月前,先在左耳部流脓,以后逐渐蔓延到整个头顶部,曾在某医院西医皮肤科治疗,口服西药片剂,肌注青霉素等无效。
当归拈痛汤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Meta分析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 )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影响,可导致软骨和骨损伤,甚至残疾[1]。
当前RA 治疗以持续缓解或降低患者的疾病活动度为基本目标[2],因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仍无明确定论,故仍缺乏较满意的临床治疗手段[3]。
潘东梅等[4]研究显示,当归拈痛汤可能通过激活Fas/caspase-8通路诱导滑膜成纤维细胞(FLS )凋亡。
临床有较多当归拈痛汤治疗湿热痹阻型RA 的研究报道,但仍缺乏大样本循证医学证据支撑。
本研究拟运用Meta 分析,对其治疗湿热痹阻型RA 的RCT 研究进行系统评价,为临床以中药复方治疗湿热痹阻型RA 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1.1检索策略中英文检索检索词分别为“当归拈痛汤”“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Rheumatoid arthritis ”“angelica pain-relieving deco -tion ”“rheumatoid ”“RCT ”等,并以主题词复合自由词的方式,在Pubmed 、The Cochrane Library 、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 )、中国生物文献医学数据库(CBM )、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 )和维普全文数据库(VIP )(建库至2019年12月)检索当归拈痛汤的临床研究。
为尽可能纳入相关研究,使漏检的可能性降低,追踪已检出文献的参考文献。
1.2纳入标准研究类型:当归拈痛汤治疗湿热痹阻型RA 的随机对照试验(RCT ),语种限定为中文及英文。
干预措施:治疗组采用当归拈痛汤单独用药或联合西药用药,对照组采用与治疗组相对应的西药进行治疗。
口服当归拈痛汤,剂量和疗程不限。
研究对象:RA 患者,年龄≥18岁,种族、性别不限。
1.3排除标准对照组干预措施包含任何当归拈痛汤剂型药物;会议论文、重复发表、无法获取全文的文献;数据不全或无法提取的研究等。
临床运用当归拈痛汤的经验
临床运用当归拈痛汤的经验
柴国钊
【期刊名称】《吉林中医药》
【年(卷),期】1989(000)002
【摘要】当归拈痛汤出自《医学入门》,由白术、人参、苦参、升麻、葛根、苍术、防风、知母、泽泻、黄芩、猪苓、当归、甘草、茵陈、羌活组成。
该方具有祛风除湿,活血祛瘀,通经止痛的作用。
常用于湿热相搏的四肢关节烦痛,肩背沉重,或一身都痛,或脚气肿痛,或舌有瘀点等湿热瘀血证。
【总页数】2页(P33-34)
【作者】柴国钊
【作者单位】榆树县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当归拈痛汤临床运用心得 [J], 孙法元
2.当归拈痛汤临床运用举隅 [J], 尹奉儒
3.当归拈痛汤在皮肤科的临床运用 [J], 吴贻军
4.曹洪欣应用当归拈痛汤经验 [J], 宗文静;刘寨华;申晓伟;曹洪欣
5.张士芳应用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湿疹的临床经验分析 [J], 田静媛;郭旸;赵海珊;
郭丽君;张运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当归拈痛汤临床应用概况
当归拈痛汤临床应用概况安莉萍1,辛小红2,程鹏3(1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乌鲁木齐 830054;2甘肃省天水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门诊,天水 741020;3西安市高陵县中医医院内科,西安 710200)摘要:当归拈痛汤为金代张元素所创的千古名方,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是后世治疗风湿热痹及湿热脚气的常用方,当归拈痛汤的主要功能是清热利湿,疏风止痛,兼有益气和血的作用,所以只要疾病的病机确为湿热(或兼风、夹瘀、兼虚),均可运用当归拈痛汤随症加减治之,而不必拘泥于原方主治。
文章拟以当归拈痛汤在风湿类疾病、皮肤病、及妇科等疾病中的应用作一简要阐述。
关键词:当归拈痛汤;临床应用;综述基金资助:新疆少数民族科技人才特殊培养计划科研项目(No. 200723106)Clinical application of Danggui Niantong DecoctionAN Li-ping 1, XIN Xiao-hong 2, CHENG Peng 3( 1Depart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First Af fi liated Hospit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54, China;2Chinese Medicine Outpatient Department, The Second People ,s Hospital of Tianshui City, Tianshui 741020, China;3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Xi'an Gaoling Count, Xi ,an 710200, China )Abstract: The Danggui Niantong Decoction was a famous formulae of ages which created by ZHANG Yuan-su of Jin Dynasty, it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to the later generations, and was the common formulae which used for treating heat rheumatism with wind-dampness and beriberi due to damp-heat in later generations. Danggui Niantong Decoction’s main function was clearing heat and promoting diuresis, dispelling wind to relieve pain, and combined the role of bene fi ting qi and harmonizing blood. So as long as the pathogenesis of the disease was identi fi ed as damp-heat (or combined wind, stasis or de fi ciency), may all can be treated by the modi fi ed Danggui Niantong Decoction according to the symptoms, and did not need to rigidly adhere to its main function of the original formulae. This article intented to have a brief descript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Danggui Niantong Decoction in treating rheumatic disease, in skin disease and in gynecological diseases.Key words: Danggui Niantong Decoction; Clinical application; ReviewFund assistance: The National Minority Scientists Special Training Program of Xinjiang Province Research Projects (No. 200723106)·综述·当归拈痛汤出自金代张元素所著《医学启源》卷下,方由羌活15g,防风9g,升麻3g,葛根6g,白术3g,苍术9g,当归身9g,人参6g,甘草15g,茵陈15g,苦参6g,炒黄芩3g,知母9g,猪苓9g,泽泻9g构成,张氏用于治疗风湿热痹以及湿热脚气,目前该方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现综述如下。
当归拈痛汤名医医案及按语
当归拈痛汤名医医案及按语
当归拈痛汤是一种中医药方,被用于治疗痛经等妇科疾病。
下面是一位名医的医案及按语:
医案:
患者女性,年龄30岁,主诉每个月经来潮时都伴随着剧烈的
腹痛。
经过检查,确诊为痛经。
给予当归拈痛汤治疗。
按语:
当归拈痛汤是一种温补血宽中理气的方剂,适用于血虚气滞所致的痛经。
当归补血养颜,芍药、川芎疏肝理气,白芍养肝血,香附开郁散结,川芎和红花活血散淤。
通过调理气血的运行,缓解经血的瘀滞,从而减轻腹痛症状。
此名医按照患者的症状特点和疾病机制,选择了当归拈痛汤作为治疗方剂。
该方剂在临床应用中疗效显著,为许多痛经患者带来了快速的缓解。
然而,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是不同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个体特点进行调整。
因此,在使用当归拈痛汤或其他中药方剂时,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当归拈痛汤
当归拈痛汤(原名拈痛汤)《兰室秘藏>>[组成]白术一钱五分(4.5克)人参去芦苦参酒炒升麻去芦葛根苍术各二钱(各6克)防风去芦知母酒洗泽泻黄芩酒洗猪苓当归身各三钱(各9克)炙甘草茵陈酒炒羌活各五钱(各15克)[用法] 上父咀,每服一两(30克),水一大盏,煮至一盏,去渣,食远服。
[功用]利湿清热,疏风止痛。
[主治]湿热相搏,外受风邪证。
遍身肢节烦痛,或肩背沉重,或脚气肿痛,脚膝生疮,舌苔白腻微黄,脉弦数等。
[方解] 本方治证乃湿热内蕴,外受风邪,或风湿化热所致。
治宜利湿清热,疏风散邪。
方中以羌活、茵陈为君药,取羌活祛风胜湿,止周身痹痛;以茵陈清热利夙而通利关节。
臣以猪苓、泽泻利水渗湿;黄芩、苦参清热燥湿,共助祛湿清热之力;防风、升麻、葛根解表疏风,升发脾胃清阳以化湿,以资疏风除湿之功。
佐以白术、苍术健脾燥湿,使湿邪得以运化;人参、当归益气养血,扶正祛邪,且可使诸药燥利而不伤气血;知母清热润燥,兼能使辛散而不耗阴津。
使以甘草,调和药性,而益脾胃。
综合全方,具有利湿清热疏风散邪,表里分消之效。
适用于风湿热痹以及脚气,疮疡等,证属湿重热轻者。
[运用]1.本方为风湿热痹及湿热脚气初起的常用方剂。
以肢节沉重肿痛,舌苔白腻徽黄,脉数为证治要点。
2.若脚膝肿甚者,加防己`木瓜以祛湿消肿;身痛甚者,加姜黄`海桐皮以活血通络止痛。
3.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属风湿而兼湿热者。
[附方]宣痹汤《温病条辨》防己五钱(15克)杏仁五钱(15克)滑石五钱(15克)连翘三钱(9克)山栀三钱(9克)薏苡五钱((15克)半夏三钱(9克)晚蚕沙三钱(9克)赤小豆皮三钱(9克)乃五谷中之赤小豆,味酸肉赤,冷水浸取皮用。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温。
服。
痛甚者加片子姜黄二钱(克),海桐皮三钱(克)功用:清热祛湿,通络止痛。
主治:湿热蕴于经络,寒战热炽,骨节烦疼,面目萎黄,舌色灰滞等。
当归拈痛汤与宣痹汤均为湿热痹证常用方。
张佩青教授活用当归拈痛汤临床举隅_李仁武
气血被耗,风邪侵袭而致( 多属慢性荨麻疹) 。从而可
知风邪是本病发病的主要条件。《内经》云 : “风为百
病之长,善行而数变”,风与寒相和而为风寒之邪; 与
热相和而为风热之邪。本例脾胃湿热,有积久入血伤
阴之势,月经来潮时自觉小腹胀感,舌红少苔,脉数为
其征; 疹块色红,剧烈瘙痒,出疹时自觉皮肤发热,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风热外袭,营卫不和。方中羌活、防风、升麻、连翘、葛
·850·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1 年 10 月第 12 卷第 10 期 CJITWN,October 2011,Vol. 12,No. 10
·名医经验荟萃·
张佩青教授活用当归拈痛汤临床举隅
李仁武① 陈 明① 张佩青②△
当归拈痛汤作为金元时期张元素所创的千古名 方,载于 李 东 垣 所 著 之《兰 室 秘 藏 》一 书。 全 方 由 羌 活、防风、升麻、葛根、白术、苍术、当归、人参、甘草、苦 参、黄芩、知母、茵陈、猪苓、泽泻组成,具有通络止痛、 调和气血、疏风清热祛湿的作用。现代多应用本方治 疗痹证,而导师张佩青教授深究医理,洞悉方义,谨守 湿热相搏,气血不和之病机,结合多年临床实践,将该方 灵活运用于临床治疗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紫癜肾炎、过 敏性荨麻疹等,异病同治,多获良效。兹介绍如下:
按: 荨麻疹是一种过敏性皮肤病,即一般人所说 的“风疹块”和“鬼饭疙瘩”。本病相当于中医学中所
述之“隐疹”。一般分为急性、慢性两大类。本病的发
生多因七情内伤,机体阴阳失调,营卫失和,卫外不固
复感风邪而诱发; 或因过食膏粱厚味、荤腥动风之物,
脾胃滞热,在受风邪而发( 多属急性荨麻疹) 。若平素
体弱,阴血不足,阴虚生内热,血虚生风; 或反复发作,
当归拈痛汤详解
当归拈痛汤详解当归拈痛汤,方书中有谓“东垣当归拈痛汤”。
考东垣著作,《内外伤辨惑论》和《脾胃论》中俱未载该方。
《兰室秘藏》在“腰痛门”中载有该方,名“拈痛汤”。
《医学发明》(节本)中也载有该方,方名“当归拈痛汤”。
当归拈痛汤的由来李东垣的老师张元素在《医学启源》中首载该方,并且明确指出:“下之二方,非为治病而设,此乃教人比证立方之道,容易通晓也。
”“下之二方”即指当归拈痛汤和天麻半夏汤。
李东垣的弟子罗天益在《卫生宝鉴》中也载有该方,并且几乎全部引用了《医学启源》中该方的主治与方解内容,同时附有治案。
可以认为,当归拈痛汤由张元素创方,是易水学派中较有影响的一张方剂。
清代医家张璐在《张氏医通》中盛赞该方为“此湿热疼肿之圣方”。
后世医家将该方广用于风湿热痹及湿热脚气初起的治疗。
《医学启源》:“当归拈痛汤:治湿热为病,肢节烦痛,肩背沉重,胸膈不利,遍身疼,下注于胫,肿痛不可忍。
经云:湿淫于内,治以苦温。
羌活苦辛,透关利节而胜湿;防风甘辛,温散经络中留湿,故以为君。
水性润下,升麻、葛根苦辛平,味之薄者,阴中之阳,引而上行,以苦发之也。
白术苦甘温,和中除湿;苍术体轻浮,气力雄壮,能去皮肤腠理之湿,故以为臣。
血壅而不流则痛,当归身辛温以散之,使气血各有所归。
人参、甘草甘温,补脾养正气,使苦药不能伤胃。
仲景云:湿热相合,肢节烦痛,苦参、黄芩、知母、茵陈者,乃苦以泄之也。
凡酒制药,以为因用。
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猪苓甘温平,泽泻咸平,淡以渗之,又能导其留饮,故以为佐。
气味相合,上下分消,其湿气得以宣通矣。
羌活(半两),防风(三钱)(二味为君),升麻(一钱),葛根(二钱),白术(一钱),苍术(三钱),当归身(三钱),人参(二钱),甘草(五钱),苦参(酒浸,二钱),黄芩(一钱,炒),知母(三钱,酒洗),茵陈(五钱,酒炒),猪苓(三钱),泽泻(三钱)。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一两,水二盏半,先以水拌湿,候少时,煎至一盏,去滓,温服,待少时,美膳压之。
当归拈痛汤方剂配方
当归拈痛汤方剂配方当归拈痛汤【方剂名】当归拈痛汤,出自金·《医学启源》。
【组成】羌活、甘草、茵陈各半两(各15克),防风、苍术、当归身、知母、猪苓、泽泻各三钱(各9克),升麻、白术、黄芩各一钱(各3克),葛根、人参、苦参各二钱(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利湿清热,疏风止痛。
【主治】主治湿热相搏,外受风邪,症见遍身肢节烦痛,或肩背沉重,或脚气肿痛,脚膝生疮,舌苔白腻微黄,脉弦数。
【临床医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痹症、痤疮、扁平疣、静脉炎等病症。
1.类风湿关节炎:当归拈痛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3例,疗程12周。
以临床表现为疗效评价指标。
结果:显效33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57%。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2.痹症: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湿热痹50例,以临床表现为疗效评价指标。
结果:痊愈27例,基本痊愈13例,好转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
(《黑龙江中医药》2005年第3期)3.痤疮:随机分组,治疗组57例给予本方加减治疗,对照组57例给与三黄片治疗,疗程2个月。
以临床表现为疗效评价指标。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2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中国中药杂志》2004年第10期)4.扁平疣:随机分组,治疗组212例给予当归拈痛汤加味治疗,对照组203例给与西药(肌注聚肌胞、转移因子注射)治疗,疗程35日:以临床表现为疗效评价指标。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2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5.静脉炎:本方加减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60例,治疗时间13~72日,平均37日,以临床表现为疗效评价指标。
结果:痊愈25例,显效21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7%。
(《山东医药》2005年第23期)【方解】当归拈痛汤中重用羌活辛散祛风,苦燥胜湿,通痹止痛;茵陈清热利湿;猪苓、泽泻利水渗湿;黄芩、苦参清热燥湿;防风、升麻、葛根解表疏风;白术、苍术燥湿健脾,运化水湿;人参、当归益气养血,知母清热养阴,防诸苦煤药物伤气血阴津,祛邪不伤正;炙甘草调和诸药。
当归拈痛汤汤头歌诀方歌与配方组成
当归拈痛汤汤头歌诀方歌与配方组成【来源】李东垣《兰室秘藏》【汤头歌诀方歌】当归拈痛羌防升猪泽茵陈芩葛朋二术苦参知母草疮疡湿热服皆应【组成】羌活半两(15g),防风三钱(9g),升麻一钱(3g),葛根二钱(6g),白术一钱(3g),苍术三钱(9g),当归身三钱(9g),人参二钱(6g),甘草五钱(15g),苦参酒浸二钱(6g),黄芩一钱,炒(3g),知母三钱,酒洗(9g),茵陈五钱,酒炒(15g),猪苓三钱(9g),泽泻三钱(9g)。
【用法】上锉,如麻豆大。
每服一两(30g),水二盏半,先以水拌湿,候少时,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待少时,美膳压之。
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利湿清热,疏风止痛。
【主治】湿热相搏,外受风邪证。
遍身肢节烦痛,或肩背沉重,或脚气肿痛,脚膝生疮,舌苔白腻或微黄,脉濡数。
【证治机制】湿热内蕴,外受风邪,风湿热邪留滞经脉关节,气血运行失畅,故遍身肢节烦痛,痛处有灼热感;湿热浸淫,流注肩背肌腠经络,故觉肩背沉重;湿热注于下肢,则脚气肿痛,脚膝生疮;舌苔白腻或微黄,脉濡数亦为湿热内蕴之征。
治当祛湿清热,疏风止痛。
【方义分析】方中羌活辛散祛风,苦燥胜湿,通痹止痛,尤擅治上肢肩背之痛;茵陈苦泄下降,清热利湿,《本草拾遗》言其能“通关节,去滞热”。
两药相合,共成祛风散邪,除湿清热,通痹止痛之功,使风湿热邪由内外分消,故重用以为君药。
猪苓、泽泻甘淡以助茵陈渗湿热于下;黄芩、苦参寒凉以助茵陈清热毒于内;防风、升麻、葛根辛散以助羌活祛风湿于外,共为臣药。
苍术辛温,擅除内外之湿;白术甘温,专以健脾燥湿;知母苦寒质润,既可助诸药清热之力,又可防苦燥渗利伤阴之偏;“血壅不流则为痛,当归辛温以散之”(《医方集解·利湿之剂》);人参、甘草“补脾养正气,使苦药不能伤胃”(《医学启源·卷下》),二药合当归又能补益气血,使辛散温燥而无耗气伤阴之虞,俱为佐药。
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兼作使药。
方中升散配伍清利,祛邪兼以扶正,表里同治,上下分消,升降并行,则风湿热邪俱可借之以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归拈痛汤
当归拈痛汤方剂来源金。
《兰室秘藏}。
又名拈痛汤。
组成与用法白术4.5克人参6克苦参6克升麻6克葛根6克苍术6克防风9克知母9克泽泻9克黄芩9克猪苓9克当归9克炙甘草15克茵陈15克羌活15克上药共研粗末。
每服30克,水煎服。
也可用饮片改作汤剂,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
功效与主治功能活血通络,清热利湿。
主治湿热为病,肩背沉重,胸膈不利,肢节疼痛等。
.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坐骨神经痛,末梢神经炎,荨麻疹,痹证,湿疹等;又用于治疗痛经,带下,产后恶露不绝等病症。
例如,(1)肩关节周围炎本方加秦艽√¨芎、乳香、没药、木瓜等治疗。
结果:服药后肩关节周围疼痛缓解,关节活动范围正常(<吉林中医药》1989年第2期)。
(2)类风湿性关节炎本方加蜈蚣、独活、乳香、没药等治疗。
结果。
服药20剂,疼痛消失(《吉林中医药》1989年第2期)。
(3)坐骨神经痛本方加乳香、没药、独活、地龙、五灵脂等治疗。
结果:服药3剂左腰腿疼痛明显好转,10剂后疼痛大减,15剂后疼痛麻木消失,再进20剂以巩固疗效。
随访1年未见复发(《吉林中医药》1989年第2期)。
(4)末梢神经炎本方加秦艽、川芎、地龙、蜈蚣等,治疗末梢神经炎所致的四肢肌肉痉挛。
结果:服药7剂后,四肢肌肉疼痛大减;15 剂后,疼痛消失(《吉林中医药》1989年第2期)。
(5)湿热痹治疗24例。
热盛而表现为关节赤肿掀热剧痛者,去防风、白术,加石膏,生地、银花、桂枝;湿盛而表现为关节漫肿疼痛者,加萆藓、苡仁、五加皮;四肢痛者,加威灵仙、桑枝;下肢痛者,加牛膝、黄柏、黄芩;皮肤红斑结节者,加丹皮、赤芍药,发热者,加柴胡,身体浮肿者,加麻黄、石膏,肿痛日久者,加蜈蚣、地龙。
结果:治愈u例,显效6 例,有效5例,无效2例(《四川中医}1986年第1期)。
(6)热痹治疗20例。
湿热偏重、发热口渴者,加生石膏;偏于血分热、热势不高、红肿疼痛者,加生地、板蓝根;湿热下注、小便短涩、滴沥刺痛者,去黄芩,加黄柏、滑石;久病入络者,酌加地龙、丹参。
结果;治愈14例,好转4例,无效2例(《北京中医》1987年第5期)。
(7)湿疹治疗47例。
风热甚者,加生地、石膏、丹皮;湿热甚者,加生苡仁、厚朴、赤小豆,血热甚者,加紫草、槐花、地骨皮;血虚风燥者,加首乌、丹参、元参、乌梢蛇。
结果。
治愈38例,显效5例,有效2 例,无效2例,服药最少5剂,最多32剂(《湖北中医杂志》1986年第1期).(8)荨麻疹治疗荨麻疹引起皮肤瘙痒。
结果。
服药3剂,身痒消失(《四川中医》1985年第8期)。
(9)血尿本方去人参,加蒲公英,治疗53例。
服药1—2周为1疗程。
结果。
肾炎血尿2工例,痊愈10例,有效8例,无
效3例,肾盂肾炎血尿7例,显效6例,有效l例,泌尿系感染血尿20例,显效工2 例,好转8例,肾结石所致血尿5例,显效2例,有效2例,无效1例。
用于急性肾炎血尿,疗效最佳(<黑龙江中医药}1986年第5期)。
(10)疮毒本方加黄柏、白鲜皮、胡黄连、茵陈蒿等,治疗周身疮毒痛痒。
结果。
服药工5剂后,全身疮疖痒痛好转,已溃者结痂,未溃者消退,再予原方工5剂后痊愈(《浙江中医杂志》1986
年第7期)。
(11)臁疮以本方加黄柏、连翘、木瓜为基础方,治疗13例。
气虚者,加黄芪、党参,肾亏者,加熟地、山茱萸,筋骨萎软者,加怀牛膝、虎胫骨。
结果:6例初期患者,平均服药工5剂,皆愈;7例中期患者,平均服药3剂,痊愈6例,好转1例(《浙江中医杂志》1982年第n、12 期)。
(12)淋证本方加黄柏、瞿麦、木通等治疗。
结果:服药3剂后,小便频数刺痛、淋沥不爽、少腹作胀等症大减,续服3剂痊愈(<浙江中医杂志)1986年第7期)。
(13)痛经本方合失笑散治疗。
结果:服药3剂,疼痛消失,获愈(噶四川中医》1990年第2期)。
(14)带下本方加莲须、贯仲炭、椿根白皮、党参、煅牡蛎内服,并配用苦参、明矾、蛇床子、黄柏煎汁熏洗坐浴治疗。
结果:用药工。
剂后,带下显著减少,瘙痒已止,内热体痛好转,续用10剂诸症均瘥(<浙江中医杂志》1986年第7期)。
(15)产后恶露不绝本方加木通、生地、丹皮、黄柏等治疗。
结果,服药5剂,恶露止(《四川中医》
1990年第2期)。
(16)绝经前后诸症本方加杞子,合二至丸治疗。
结果:服药5 剂,诸症大减(《四川中医》1990年第2期)。
应用要点主要用于治疗湿热瘀阻所致之四肢肩背关节烦热肿痛等病症。
方用羌活、防风、升麻、葛根解表散风,配以苍术、白术、苦参等健脾燥湿,猪苓、泽泻淡渗利湿,当归和血行血,血行湿行,血行风消,为其配伍特点。
临床应用以四肢关节烦痛、肩背沉重或一身烦痛,或脚气肿痛,或舌有瘀点等湿热血瘀,为其辨证要点。
拈痛丸(《鸡峰普济方》),由五灵脂、木香、当归、高良姜、莪术组成,功能温经活血止痛,主治九种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