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地球的运动

合集下载

地球的运动课件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地球的运动课件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公转轨道: 地球的公转轨道呈椭圆形。 公转速度: 地球公转速度约为每秒29.8公里。 公转影响: 公转引起地球的季节变化。
03 地球的倾斜
地球的倾斜
地球的倾斜: 地球轴倾斜引起季节变化。地球轴倾斜角度为23.5度。
地球的倾斜
倾斜角度: 地球轴倾斜角度为23.5度。 季节变化: 倾斜引起地球不同地区季节的变化。 极昼极夜: 倾斜造成极地地区极昼极夜现象。
09 地球的生态
地球的生态
地球的生态: 地球生态系统。包括陆地生态、海洋生态等。
地球的生态
生态平衡: 地球生态系统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 物多样性。 人类影响: 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需保护环境。
10 地球的未来
地球的未来
地球的未来: 地球可持续发展。环保、节能、减排。
地球的未来
04 地球的地理坐标
地球的地理坐标
地球的地理坐标: 地球经纬度坐标系统。
地球的地理坐标
经度: 表示地球东西方向位置,以本初子午 线为基准。 纬度: 表示地球南北方向位置,以赤道为基 准。 地理定位: 经纬度坐标系统用于地理位置定位。
05 地球的时间
地球的时间
地球的时间: 地球的时间系统。地球划分为24个时区。
07 地球的气候
地球的气候
地球的气候: 地球气候分布。热带、温带、寒带气候。
地球的气候
气候带: 地球根据纬度划分为热带、温带、寒 带气候带。 气候影响: 地球自转、公转、轴倾斜影响气候变 化。
08 地球的环境
地球的环境
地球的环境: 地球的自然环境。包括大气、水、陆地等。
地球的环境
大气环境: 大气层保护地球免受宇宙射线影响。 水环境: 地球70%为海洋,水资源是地球重要 组成部分。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课件中图版必修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课件中图版必修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精 品课件中图版必修
目录
• 地球的自转 • 地球的公转 •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相互关系 •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01
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和Fra bibliotek期总结词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 期为24小时,即一个恒星日。
详细描述
地球绕自己的轴线旋转,方向自 西向东。这种自转运动使得地球 上的昼夜不断交替,周期为24小 时,也被称为一个恒星日。
四季变化对气候的影响
四季变化会导致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进而影响气候。例如,夏季太阳辐射强度大,气 温较高;冬季则相反。同时,四季变化还会影响降水量的分布和变化,进而影响气候。
04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表面运动的影响
总结词
影响地球表面运动的因素
VS
详细描述
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表面的运动产生了 显著的影响。由于地球自转,我们体验到 了昼夜的交替;由于地球公转,我们经历 了四季的变化。此外,地球自转还导致了 地球表面的水平运动产生偏向,这一现象 在河流中表现为地转偏向力,对洋流和气 流的运动方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
总结词
由于地球自转,地球上不同地区会经历昼夜交替的现象。
详细描述
地球自转导致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不断变化,从而使得地球上不同地区经历昼 夜交替。在某个特定地点,当地球自转至面向太阳时为白天,背对太阳时则为 夜晚。
地球自转对地球表面运动的影响
总结词
地球自转对地球表面运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地球上的昼夜变化、时差和地球上的 气候变化。
地球公转对地表运动的影响
地球公转导致地表上不同纬度地区的日照时间、太阳高度角 和昼夜长短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地表的气候和生态系统的分 布。

06第六节 地球自转

06第六节 地球自转

• 真太阳日长度23h 59m 39s
• 二至日,每日59′黄经差,造 成59′+5′=64′,时间增加21秒 • 真太阳日长度24h 0m 21s
太阳周年运动向东,赤经逐日递增,中 天时刻逐减推迟,连续两次中天的时间 间隔增长, 因而太阳日大于恒星日 ;
太阳每日赤经差因季节而异,视太阳长 度有季节变化。
节选自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
“天旋”是由于“地转”。我们可以通过 几何方法证明——“天比地大,其大无比” 如果让庞大无比的天穹,在24小时内绕 小小的地球旋转一周,那是令人不可思议的。
节选自《伽利略对话录》:
• 一、地球自转的证明
• 天球的周日运动是有目共睹的,地心 说认为这是真运动,而日心说则认为这 是视运动——地球自转运动在天球上的 反映。到底真是“天旋” 还是真的“地 转”?哥白尼在他的《天体运行论》中 未能提出地球自转的直接证据。在其逝 世后的300多年中,无数学者前赴后继地 为地球自转寻找证据。其中最有说服力、 最直观的证据,是傅科摆的偏转。
• 3、周期:自由摆动周期: 14个月; 受迫摆动周期: 1年
• 4、范围:0.5“ 相当于15 米范围
• 5、后果:地理坐标的微
小改变。
• • • • • •
二)进动: 1、定义 2、原因 3、进动表现 4、进动后果 5、极移与进动比较:
二)地轴进动
• 1、定义:地轴绕黄极自东向西作缓慢的周期性的圆周 运动。 (南北天极在天球上的移动,反映了地轴在宇 宙空间的运动,叫地轴进动。50.29″/年) 左:陀螺的进动(向东) 右:地球的进动(向西)
• 日心说的提出 •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1473-1543年), 总结分析了前人学说及其观测资料,在 1505年提出日心说的理论,并用了大半 生时间去验证修改和补充日心说说的理 论。→ 在他的弟子雷提卡斯的协助下, 于其临终前(1543年)公开发表了日心 说巨著——《天体运行论》。哥白尼在 他的著作中明确指出:地球是运动的, 它只是一颗既有自转运动而又环绕太阳 作公转运动的普通行星。

地球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地球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地球概论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地理坐标与天球坐标)参考答案1.1地理坐标:纬线和经线、纬度和经度、整圆与半圆……1.2地球上的方向(地平面):南北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东方西方2.1引出两个重要概念:天球周日运动、太阳周年运动2.2天球坐标:天球大圆及其两极地平圈:Z、Z′;子午圈:E、W;天赤道:P、P′卯酉圈:S、N;黄道:K、K′;六时圈:Q、Q′2.3天球坐标:天球大圆的交点:子午圈与地平圈:S、N;子午圈与天赤道:Q、Q′子午圈与卯酉圈:Z、Z′;子午圈与六时圈:P、P′天赤道与地平圈:E、W;天赤道与黄道:、黄赤交角(ε=23°26′)2.4第一赤道坐标系:时角,右旋坐标系,与天球周日运动(地球自转)相联系,天球周日运动方向向西,时角向西度量。

第二赤道坐标系:赤经,属左旋坐标系,与太阳周年运动相联系,太阳周年运动方向向东(地球向西),赤经向东度量。

2.5第二赤道坐标系(δ)、黄道坐标系()均以为原点,所以有:(0°、0h)、(0°、0°)2.6在黄道坐标系中:P(90°-ε,90°);在第二赤道坐标系中:K(90°-ε,18h)2.7西南方半空(地平坐标系)2.8当δs=hs,ts= As时,地处南、北两极(即地平坐标系与第一赤道坐标系完全重合在一起)2.9已知:S==,t★=21h50m,故根据公式:S=t★+★有:★=-15h12m(8h48m)2.10t=2h39m2.1190°-35°+ε=78°26′,90°-35°+ε=31°24′2.12(答案顺序)太阳黄纬()、太阳黄经()、太阳赤纬(δ)、太阳赤经()春分():0°、0°、0°、0h;夏至():0°、90°、ε、6h秋分():0°、180°、0°、12h;冬至():0°、270°、-ε、18h2.13(答案顺序)高度(h)、方位(A)、赤纬(δ)、时角(t)、赤经()天顶Z:90°、任意、31.5°、0h、9h5m;天底Z′:-90°、任意、-31.5°、12h、21h45m天北极P:31.5°、180°、90°、任意、任意;天南极P′:-31.5°0°、-90°、任意、任意东点E:0°、270°、0°、18h、5h45m;西点W:0°、90°、0°、6h、3h5m南点S:0°、0°、-58.5°、0h、9h5m;北点N:0°、80°、58.5°、12h、21h45m上点Q:58.5°、0°、0°、0h、9h45m;下点Q′:-58.5°、180°、0°、12h、12h第二章(地球的宇宙环境)参考答案3.1恒星--(如同太阳)发光:质量巨大/中心温度很高/热核反应/能量释放;光谱信息:表面温度、物理性质、化学成分、运动方向,确定恒星光度,比较视亮度,推知恒星距离等。

《地球的运动》教案

《地球的运动》教案

《地球的运动》教案第一章:地球的自转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让学生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1.2 教学内容地球自转的概念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地球自转的周期(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和现象互动法:提问学生,让学生参与讨论1.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自转的动画,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2. 讲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让学生通过观察动画加深理解3. 讲解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4. 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产生的现象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二章:地球的公转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让学生掌握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让学生了解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2.2 教学内容地球公转的概念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地球公转的周期(一年)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和现象互动法:提问学生,让学生参与讨论2.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公转的动画,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2. 讲解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让学生通过观察动画加深理解3. 讲解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4. 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和产生的现象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三章:地球的运动与地球仪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仪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掌握地球仪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运动对地理现象的影响3.2 教学内容地球仪的概念和作用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地球的运动对地理现象的影响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仪的概念、作用和使用方法互动法:提问学生,让学生参与讨论3.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仪的概念和作用2. 讲解地球仪的使用方法,让学生通过操作地球仪加深理解3. 讲解地球的运动对地理现象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4. 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地球仪的概念、作用、使用方法和地球的运动对地理现象的影响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四章:地球的运动与地球仪(续)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的极昼极夜现象让学生了解地球的五带划分4.2 教学内容地球的极昼极夜现象地球的五带划分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的极昼极夜现象和五带划分互动法:提问学生,让学生参与讨论4.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极昼极夜现象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的极昼极夜现象2. 讲解地球的极昼极夜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加深理解3. 讲解地球的五带划分,引导学生思考4. 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地球的极昼极夜现象和五带划分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五章:地球的运动与地理现象(续)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运动对气候的影响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运动对生物的影响5.2 教学内容地球的运动对气候的影响地球的运动对生物的影响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的运动对气候和生物的影响互动法:提问学生,让学生参与讨论5.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运动对气候和生物影响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的运动对气候和生物第六章:地球的运动与日常生活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运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地球运动现象解释日常生活现象6.2 教学内容地球运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利用地球运动现象解释日常生活现象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运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案例分析法:分析日常生活现象,引导学生运用地球运动知识进行解释6.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运动对日常生活影响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运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2. 讲解地球运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加深理解3. 分析日常生活现象,引导学生运用地球运动知识进行解释4. 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地球运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和如何利用地球运动现象解释日常生活现象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七章:地球的运动与导航技术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运动在导航技术中的应用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定位和导航7.2 教学内容地球运动在导航技术中的应用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定位和导航的方法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运动在导航技术中的应用实践操作法:进行导航技术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会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定位和导航7.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运动在导航技术中的应用,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运动在导航技术中的重要性2. 讲解地球运动在导航技术中的应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例加深理解3. 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会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定位和导航4. 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地球运动在导航技术中的应用和如何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定位和导航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八章:地球的运动与天文观测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运动在天文观测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天文观测8.2 教学内容地球运动在天文观测中的重要性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天文观测的方法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运动在天文观测中的重要性实践操作法:进行天文观测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会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天文观测8.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运动在天文观测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运动在天文观测中的作用2. 讲解地球运动在天文观测中的重要性,让学生通过观察实例加深理解3. 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会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天文观测4. 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地球运动在天文观测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天文观测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九章:地球的运动与人类文明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运动对人类文明的影响让学生学会如何从地球运动的角度解释人类文明的发展9.2 教学内容地球运动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从地球运动的角度解释人类文明的发展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运动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案例分析法:分析人类文明发展史,引导学生运用地球运动知识进行解释9.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运动对人类文明的影响,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运动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性2. 讲解地球运动对人类文明的影响,让学生通过观察实例加深理解3. 分析人类文明发展史,引导学生运用地球运动知识进行解释4. 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地球运动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以及如何从地球运动的角度解释人类文明的发展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十章:课程总结与拓展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巩固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学会如何将地球运动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研究中10.2 教学内容巩固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学会将地球运动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研究中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总结本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地球运动现象,引导学生运用地球运动知识进行解释10.4 教学步骤1. 总结本课程的主要知识点,让学生巩固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2. 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地球运动现象,引导学生运用地球运动知识进行重点和难点解析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其方向和周期是本课程的基础知识,需要重点关注。

湘教版地理必修1《地球的运动》ppt

湘教版地理必修1《地球的运动》ppt
2.我国领土最西端(约73°E)在帕米尔高原上,据此可 知3月21日我国领土最西端日出时北京时间是( B ) A.8:18 B.9:08 C.10:28 D.11:18 解析:3月21日是春分日,全球昼夜平分。各地都是当 地地方时6时日出,日落时间都是18时。我国领土最西 端(约73°E)帕米尔高原日出时间是6时,此时北京时 间是6时+(120°-73°)×4分钟/1°=9:08。
(2)日界线的特性
①更日性:只要某地方所在经线或某时区的中央经线经 过这两条日界线,日期都要发生变化。
②转折性:为了照顾180°经线附近一些地区和国家日 期的统一,人文日界线避免通过陆地,有三处偏离了 180°经线。自然日界线则与经线重合。
③意义性:人文日界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 地球上日期变更都从这里开始;自然日界线则是当地新 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完整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完整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呈近乎球形,但在赤道处略为扁平。

4.由于地球的形状扁平,所以地球的南北半球面积并不对称。

二、地球的运动1.自转运动:地球每天自西向东旋转一圈,所以我们才会有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2.公转运动:地球绕太阳做椭圆轨道运动,一个公转周期为365.25天,形成了四季的更替。

三、地球的构造1.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2.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分为陆壳和海壳两部分。

3.地幔由固态岩石构成,处于地壳之下。

4.地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由外核和内核组成。

四、地球上的气候1.气候是指一些地区在长时间内的天气状况,由温度、湿度、风向和降水量等要素决定。

2.不同地区的气候受到纬度、海洋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气候带。

3.地球上常见的气候带包括寒带、温带和热带等。

五、地球上的生物1.地球上的生物主要分为植物和动物两类。

2.植物生活在陆地和水中,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提供氧气和食物。

3.动物根据其生活习性分为陆生动物、水生动物和空中动物。

4.动物在地球上分布不均匀,受到气候、地形和资源等条件的影响。

六、人类的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1.人类的活动对地球的大气、水体和土地等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如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地退化等。

2.人类需要保护地球环境,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实行可持续发展。

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1.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地球的资源和环境。

2.保护地球环境关乎到人类的未来和子孙后代的生活质量。

3.人类应当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推动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地球是人类的家园,我们需要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运动方式、构造以及气候和生物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人类的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并积极参与保护地球的行动。

只有保护好地球,我们才能保证人类的未来和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

《地球的运动》课件

《地球的运动》课件

天文现象
要点一
总结词
天文现象是指发生在宇宙空间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如彗星 、流星、月食、日食等。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天文现象是由于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运动而产生的。例 如,彗星是一种长尾巴的星体,它们的轨道非常长,当彗 星进入内太阳系时,我们可以看到它们的轨迹和尾巴;流 星是宇宙中的尘埃颗粒进入地球大气层时燃烧的现象;月 食和日食则是由于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运动关系导致的。这 些天文现象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宇宙和探索未知的机会。
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昼夜交替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为人类生活提供了基本的时间参
考。
季节变化
地球公转导致了四季的变化,对农 业生产和人类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
气候变化
地球运动导致了不同地区的气候差 异,形成了多样的生态环境和气候 带。
对地球生态的影响
01
0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3
生物多样性
地球运动产生的气候和环 境变化,促进了生物多样 性的形成。
03
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 向东。
04
地球自转的意义:产生 昼夜交替现象,使地球 各处受太阳辐射的时间 不同。
地球公转
01
02
03
04
地球公转定义:地球绕太阳旋 转一周的运动。
地球公转周期:地球公转一周 的时间为365.25天,即一年

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地球公转的意义:产生四季交 替现象,使地球各处受太阳辐
日出日落
总结词
日出日落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地球 自转使得我们能够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 。
VS
详细描述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己的轴心旋转, 这个轴心是地球上北极和南极之间的连线 。由于地球自转的原因,我们能够看到太 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这就是日出 和日落的现象。同时,地球自转的速度并 不是均匀的,因此日出和日落的时间在不 同的季节和地理位置会有所不同。

地球的运动课件

地球的运动课件

地理位置 热带雨林 极地地区
THE END
THANKS
地球的资源利用
资源
开发利用
水资源
农田灌溉
矿产资源
工业生产
保护意识 节约用水 循环利用
08
地球的环境保护
地球的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地球面临着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需要保护环境。 • 地球的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减少污染: 减少废气、废水排放。 节约资源: 提倡循环利用和节约能源。
地球的环境保护
方向
目标
可持续发展
资源充足
环境保护
生态平衡
措施 节约利用 减少污染
10
地球的生命奇迹
地球的生命奇迹
生命奇迹: 地球上有着各种奇特生物和自然景观。 • 地球的生命奇迹
生命奇迹
生物多样性: 丰富多彩的生物链。 自然奇观: 如大峡谷、极光等自然景观。
地球的生命奇迹
类型
特点
奇特生物
特殊适应
自然景观
独特风貌
地球的运动课件
CONTENTS
• 地球的自转 • 地球的公转 • 地球的倾斜 • 地球的季节 • 日食与月食 • 地球的地理环境 • 地球的资源利用 • 地球的环境保护 • 地球的未来发展 • 地球的生命奇迹
01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是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 •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
时间
位置
天气
春分
近日点
春天
夏至
远日点
夏天
03
地球的倾斜
地球的倾斜
地球的倾斜: 地球轨道与黄道面的倾角称为地球的倾斜。 • 地球的倾斜
地球的倾斜

地理初中教材第三章教学解析

地理初中教材第三章教学解析

地理初中教材第三章教学解析第三章:地球与地图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和人类在地球上的活动的学科。

对于初中地理课程,第三章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它主要讲述了地球与地图的关系。

在本章中,学生将了解到地球的基本特征以及如何使用地图来观察和理解地球上的现象。

本文将对第三章的教学内容进行解析和讨论。

一、地球的基本特征地球是我们居住的星球,它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近似椭球体,它的赤道半径稍大于极半径。

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使得地球产生日夜交替的现象,而公转则导致了季节的交替。

3.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是我们所生活的地球表面,地幔是地壳下面的一层高密度物质,地核又分为外核和内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

二、地球的影像和地图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观察地球上的现象,我们使用地图来表示地球的形状和地理信息。

地球的影像和地图可以通过卫星图像、航拍影像等方式进行捕捉和绘制。

1. 不同类型的地图地图可以分为物质地图、主题地图和地形地图等不同类型。

物质地图主要展示地球上的物质分布,如陆地、海洋、河流等;主题地图则以某种特定的主题为基础,如人口密度、气候分布等;地形地图则突出地球上的山脉、河流、高原等地貌特征。

2. 地图的使用通过学习和使用地图,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上的地理现象。

地图可以帮助学生观察各大洲的位置、国家的分布以及地理区域的划分。

此外,地图还可以用于导航、规划旅行路线、探究资源分布等方面。

三、地球的经纬度和时区为了更准确地表示地球上的位置,我们使用经纬度系统。

经度表示东西方向的位置,纬度表示南北方向的位置。

通过经纬度,可以确定一个地点的准确位置。

而时区则是根据地球的自转和不同地区的时间差异而设立的,以便统一时间的计量。

四、地图的绘制和使用技巧学生在学习地图时,需要掌握一些绘制和使用技巧,以便更好地理解地球的信息。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技巧:1. 理解比例尺:比例尺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地图上距离的实际意义,使得他们能够准确估计地点之间的距离。

1.3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高一地理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必修1)

1.3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高一地理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必修1)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地理现象以及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通过梳理知识点,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
3.强调地球自转和公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关注地理知识与实际的联系。
4.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做好铺垫。
3.小组合作:本节课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和实践中共同探究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现象。这种教学策略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地理实践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
4.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习方法和经验。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地理知识掌握程度、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评价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布置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地图等,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现象,讨论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地理观察能力。
4.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5.教学内容与过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详细且具有逻辑性,从导入新课到讲授新知,再到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每个环节都紧密相连,条理清晰。教师运用人性化的语言,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此外,教师还注重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内涵和外在表现。

《地球的运动》课件

《地球的运动》课件

地球自转的周期
一个恒星日,即23小时56分4 秒。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昼夜交替、地方时和水平运动 物体的偏转。
地球公转
地球公转的方向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 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 时针方向。
地球公转的周期
一个回归年,即365天5小时 48分46秒。
地球公转的概念
地球绕太阳进行的周期性运动 。
和演化。
空间探测器
发射空间探测器探测行星、彗 星、小行星等天体,获取更详
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信息。
星座与星图
星座
天空中星星组成的图案,如大熊座、小熊座等。
星图
用于指引和标识星星位置的图表,帮助人们识别星座和星星的位置 。
星座的起源与文化意义
不同文化和历史时期对星座的命名和解释各不相同,反映了人类对 宇宙的好奇和探索。
昼夜交替对地球上的生物活动和人类生活有重要影响,许多生物的活动和生理功能 都与昼夜交替相适应。
时区与日界线
时区是根据地球自转和地球上的经线划分的,每个时区覆盖经度15度, 并规定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西向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 从西一区至西十二区。
日界线是人为规定的国际日期变更线,从东向西穿越了多个时区。当地 球上某地的时间为正午时,日界线西侧的地点比东侧的地点时间早一天
《地球的运动》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地球的运动概述 • 昼夜交替与时间差异 • 四季变化与五带划分 • 天文观测与宇宙探索 • 地球运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01
地球的运动概述
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的概念
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的运 动。
地球自转的方向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 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 时针方向。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必修1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必修1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两种基本形式。

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自转(图1.14)。

图1.14 地球自转示意地球自转轴简称地轴。

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单位是1日。

由于在计算自转周期时,选定的参考点不同,一日的时间长度和名称略有差别。

如果以距离地球遥远的同一恒星为参考点,则一日的时间长度为23时56分4秒,叫做恒星日。

如果以太阳为参考点,则一日的时间长度是24小时,叫做太阳日(图1.15)。

图1.15 恒星日与太阳日读图思考如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它是作顺时针旋转,还是作逆时针旋转?如果从南极上空看,情况又是怎样呢?请你画出示意图。

当地球位于1E 时,太阳(S)、某恒星(★)、地心、某地点(P)位于同一直线上。

当地球位2E 易时,地球已自转360°,P 又位于同一恒星和地心的连线上。

从1E 到2E 为一个恒星日。

当地球位于3E 时,地球已自转360。

59’,P 又位于太阳(S)与地心的连线上。

自1E 到3E 为一个太阳日。

地球自转速度可以用角速度和线速度来描述(图1.16)。

根据地球自转周期,可以算出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接近15°每时。

地球表面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角速度都一样。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则因纬度的不同而有差异。

读图思考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着纬度的升高有什么变化规律?南北两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是多少?阅读地球自转的证明1543年,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一书中首先完整地提出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

此后,大量的观测和实验都证明了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

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傅科在巴黎成功地进行了一次著名的实验一傅科摆实验。

他用一根长67米的钢丝将一个重28千克的头上带有铁笔的铁球悬挂在屋顶下,观测记录它的摆动轨迹。

由于房屋随地球自转缓缓移动,钟摆每次摆动都会稍稍偏离原轨迹并发生旋转。

地球的运动课件

地球的运动课件

地球自转的定义
01
02
03
地球自转
地球绕自己的轴线旋转一 周的运动。
自转轴
地球自转的轴线,与地球 公转轨道面相交于两点, 分别为北极和南极。
自转方向
从北极点俯视地球,地球 自转方向为逆时针;从南 极点俯视地球,则为顺时 针。
地球自转的周期和速度
恒星日
太阳日
自转线速度
自转速率
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 ,约为23小时56分。
地球公转的轨道和速度
总结词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近似于一个椭圆,地球在 公转过程中速度会发生变化,但平均速度约 为每秒29.79公里。
详细描述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非常接近于椭圆的椭 圆,其长轴和短轴的长度分别为149.6百万 公里和149.3百万公里。由于地球的轨道不 是一个完美的椭圆,因此地球在公转过程中 速度会发生变化,最快的速度出现在每年的 1月,最慢的速度出现在每年的7月。尽管 如此,地球的平均速度约为每秒29.79公里 ,这个速度使得地球能够在约365.25天内完
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起源于一个极度 高温和高密度的状态,被称为大爆炸 。
地球经历了多次地质事件,如火山喷 发、板块构造、冰河时期等,逐渐演 变成现在的样子。
地球的形成可以追溯到约45亿年前, 由宇宙尘埃和气体聚集而成。
人类对地球起源与演化的了解主要来 自地质学、天文学和物理学等多学科 的研究。
02
地球的自转
卫星遥感
利用卫星轨道测量和遥感技术,可 以精确测量地球的经纬度和地球自 转速度等参数。
惯性导航
利用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惯性力,可 以推算地球的位置和方向。
地球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时区划分
由于地球自转的原因,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时间,因此需要 将地球划分为不同的时区,以统一各地的时间。

《地球的运动》 讲义

《地球的运动》 讲义

《地球的运动》讲义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它在宇宙中不断地运动着,这些运动对于地球上的生命和环境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不停地旋转,这就是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 23 小时 56 分 4 秒,也就是一天。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随着地球的自转,被照亮的部分不断变化,从而形成了昼夜交替。

白天和黑夜的交替,让地球上的生物有了规律的作息时间。

同时,地球自转还导致了地方时的差异。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的地区总是比西边的地区先看到日出,时间也就更早。

这就产生了不同的地方时。

为了方便计时和交流,人们划分了时区,全球共分为 24 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 1 小时。

地球自转还对地球的形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赤道部分由于自转的线速度较大,离心力也较大,从而使得赤道略鼓,形成了一个扁球体。

二、地球的公转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着太阳公转。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形,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 365 天 5 小时 48 分 46 秒,也就是一年。

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

由于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存在着 665°的夹角,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北半球获得的热量较多,处于夏季;南半球则处于冬季。

反之,当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时,南半球为夏季,北半球为冬季。

而在太阳直射赤道时,南北半球分别处于春季和秋季。

地球公转还影响了昼夜长短的变化。

在北半球,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此外,地球公转的轨道和速度也并非一成不变。

在公转过程中,地球离太阳的距离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量有所不同。

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

轻了35g,因引力变小轻了18g。
证据--
2、讨论:落体偏?
东 西
证据3:“傅科摆”。
A、傅科摆:一个密度大的有足够重量的金属摆锤。
B、傅科摆:有一个尽可能长的摆臂
C、傅科摆结构的关键一环是钢丝末端的特殊悬挂
装置——万向节,

正是这个万向节使得摆动平面能够超然于地球自转。
(c)七月初,地球近远日点,太阳每日赤经差达极小值 (57 ), 视太阳日最短。

黄赤交角和椭圆轨道同时起作用并相互干扰。主要的?
近日点在冬至之后,远日点在夏至之后,
故:冬至日的真太阳日略长于夏至日; 春分日的真太阳日略长于秋分日。 一年之中最长的真太阳日24h 0m 29s发生在12月23日 (冬至后) 一年之中最短的真太阳日23h 59m 39s发生在9月17日 (秋分前)
赤道面(和天赤道)的系统的变化;
• • 恒星赤经、赤纬、黄经发生变化,黄纬不变。
二分点沿黄道西移(交点退行) ;
二)进动:
1、定义 2、原因 3、进动表现 4、进动后果
5、极移与进动比较:
地轴和极移
极 移 与 进 动 的 比 较 极移是地极的移动,不涉及天极在天球上位置 的变化;进动造成天极的移动,不涉及地极在地面 上的位置的变化
间隔增长, 因而太阳日大于恒星日 ;
如果太阳每天的赤经变化是均匀的,太
阳日虽然不等于恒星日,但太阳日本身
的均匀的。
事实上,太阳每日赤经差因季节而异,
视太阳长度有季节变化。
A
B bc
C D d e
E
F G g
f
即使AB=BC=CD=DE=EF=FG Ab<f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光行差
光行差是由于地球轨道速度对于光速的影响, 使星光视方向与真方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偏 离,这就是恒星的光行差位移。 地球向某一恒星接近,在相互关系上,也可 以看作该恒星向地球接近。在地球上的观测 者看来,来自恒星的光线,既以每秒300 000 千米的速率投向地球,同时,又以每秒30千 米的速率作平行于轨道面的运动。这样,地 球上所看到的星光的视方向,实际上是这两 种运动的合成方向,因而不同于星光的真方 向。
恒显星、恒显区和恒显圈
恒显星:在北半球看来,天北极周围恒星永 不落地平,这部分周日圈全部位于地平以上 的恒星; 恒隐星:天南极周围恒星永不升起南方地平, 这部分周日圈全部位于地平以下的恒星; 出没星:介于上述两部分星区之间的恒星, 有东升西落,这部分周日圈与地平圈相交的 恒星;
图3-10 不同纬度的天球周日运动 (左):在北极,只有恒显星和恒隐星,而无出没星;周日 圈平行于地平圈。(中):在赤道,只有出没星,而无恒显星和 恒隐星;周日圈垂直于地平圈。(右):在北半球某纬度,南北 天极周围有恒显星和恒隐星,天赤道南北是出没星。北天恒星在 地平以上的时间较长,南天恒星反之。周日圈倾斜与地平圈,倾 角为当地余纬(90°-ϕ)。
恒星愈远,其年视差愈小。若 年视差以角秒为单位,距离以秒差 距为单位,则二者互为倒数。
椭圆的偏心率因黄 纬而不同:在黄极是正 圆,在黄道是一直线, 其余都是椭圆。不论偏 心率大小如何,圆的半 径,椭圆的半长轴和直 线的一半,都是恒星年 视差。
图3-14 恒星年视差椭圆
恒星愈远,其年视差愈小(比邻星年视 差为0.76 ″ ) ; 恒星年视差的角秒值,与恒星距离的秒 差距互为倒数:π″=1/D
三、 地球自转的周期
恒星日:同一恒星连续两次在同地中天 的时间,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有细微 差别),23小时56 分 恒星日是同恒星时(春分点的时角) 相联系的; 天文学以春分点定义恒星日;
太阳日:太阳连续两次在同地中天时间 24小时00 分 太阴日:月球连续两次在同地中天时间 24小时50 分 太阳日和太阴日不同,二者具有不同的 速度
图3-9 地球自转速度演示
地球自转的后果 一、 不同天体的周日运动
恒星周日运动的路线(周日圈),即各 自所在的赤纬圈,都以南北天极为不动 的中心 天和地的关系,犹如球面和球心的关系, 周日运动的方向应同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恒星周日运动的周期和速度,如实反映 了地球自转的周期和它的角速度
二、 不同纬度的周日运动
• • • • •
⒊相关概念 偏心率(c/a) 偏心率(c/a), 扁率(f=(a-b)/c) 扁率(f=(a-b)/c), 天文单位(轨道半长轴) 天文单位(轨道半长轴), 中距点(地球轨道短轴的两端,地球4 中距点(地球轨道短轴的两端,地球4月初 和10月初过中距点), 10月初过中距点)
• 近日点与远日点 ( 分别位于长轴的两端, 近日点与远日点( 分别位于长轴的两端 , 地球1月初归近日点, 月初过远日点) 地球1月初归近日点,7月初过远日点)
图3-11(上) 恒星年视差
当地球轨道半径垂 直于星地连线时, 同一恒星的视差位 移达极大,被称为 该恒星的年视差。 图3-12 (下)恒星年视差
恒星愈远,其年视差愈小(比邻星年视 差为0.76 ″ ) ; =1/D
图3-13 恒星年视差与恒星距离
图3-17 光行差椭圆
地球公转以一年为 周期,恒星视位置绕转 其真位置也以一年为周 期,恒星视位置的绕转 路线,被叫做光行差轨 道,其形状则因恒星的 黄纬而不同。在南北黄 极,光行差轨道是半径 为20" 的椭圆 (与地球 轨道形状相同)。在黄 道上,变成长度为20" × 2的一段直线。在其他黄 纬,光行差轨道都是半 长轴为20的椭圆:愈近 黄极,椭圆扁率愈小; 愈近黄道,椭圆扁率愈 大。
二、落体偏东:高空下落的物体,由于原来 的自转线速度大于地面,因而有趋前(即 偏东)的现象。(在很深的矿井中做实验) 三、水平运动的偏转:北半球向右,南半球 向左 四、天体的周日视运动:自东向西
图3-3 落体偏东
由地面上A点自由下落的物体,在地球不自转时,应落到a点;在 地球自转时,由于A点的初速度大于a点的初速度,物体落到地面时, a点转到a’点,A点下落的物体的落点超前于a’,到达a”点,a”在 a’的东边,即“落体偏东”。
西方的天文学家把黄道按黄经等分成12个弧段,叫 做黄道十二宫,每宫跨黄经30°。名称来源于它们 几千年前所在的星座。
二分点、二至点
二十四气表
节 气 立 春 惊 蛰 清 明 立 夏 芒 种 小 暑
太阳 黄经
太阳赤纬 阳历日期 间 隔 日 数
中 气 雨 水 春 分 谷 雨 小 满 夏 至 大 署
三、 水平运动偏转
偏转方向:北半球偏右,南半球偏左 科里奥利力(地转偏向力) F = 2Vωm·sinϕ 科里奥利力只改变运动方向,不改变速率 影响地球大气环流,对形成行星风带、天 气系统和洋流有重要作用
第七节
地球的公转
地球公转及其证明 一、 恒星周年视差
恒星年视差 地球轨道位置对恒星视位置的影响; 当日地连线垂直星地连线时,视差位移 达最大值(每年二次),为该恒星年视 差大小。
图 3-1 傅科摆示意图
该傅科摆是一个镀金 球体,球内装有一些铜,球 体由一根不锈钢丝从75英 尺高的天花板上悬吊下来。 万向接头使它可以自由地 朝任何方向摆动。傅科摆 下方的电磁铁抵销了空气 摩擦力,使摆可以持续地均 匀摆动。由于地球的自转, 摆在一天中摆动的方向似 乎会变化。这个球体需要 36小时45分钟才能完成一 个周期。 图3-2 联合国总部的傅科摆
图3-21 地球的轨道面
三、地球公转的周期
参考点 恒星 春分点 近日点 黄白交点 周期名称 恒星年 回归年 近点年
交点年(食年) 交点年(食年) 地球公转角度
360° 359°59′9″.74 360°0′11″ 341°.6
周期长度( 周期长度(日)
365.2564 365.2422 365.2596 346.6200
地球自转的规律性
一、 地轴和极移
地极:地球瞬时自转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CIO(国际习用原点):统一的地极坐标原点 极移(polar motion) 定义:地球瞬时自转轴在地球本体内的运动。 (或南北两极在地面上的移动) 原理:地球内部物质不均匀性,不规则椭球体 造成。
极移特征:南北两极在地面上的移动,极 移范围不超过±0.″4,15米 极移周期:包括14个月的周期,1年为周期 的受迫摆动(主要成分) 结果:各地经纬度变化,不造成天北极在 天球上的变化。
地球公转后果 一、 恒星周年视差 二、 太阳周年运动
二十四气
我国古代把黄道按黄经等分为24个弧段。从太阳黄 经270°冬至起,每段跨黄经15°。太阳在黄道上视 行通过这二十四等分点的日期时刻,结合地面上的 物候气候的特征给以专名,形成二十四节气。在二 十四节气中,逢单数的叫节气,逢双数的叫中气。
黄道十二宫
第三章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及其证明:傅科摆实验 地球自转的规律性:极移、进动,地球自转的周期、 速度,真太阳日与平太阳日 地球自转的后果:天体的周日运动,水平运动的偏转
地球的公转
地球公转及其证明:恒星周年视差、光行差、多普勒 效应 地球公转的规律性:公转轨道、周期、速度 地球公转的后果:恒星周年视差,太阳周年运动,行 星同太阳的会合运动,月球同太阳的会合运动
恒星年,地球公转真正周期;回归年,季节变化周 期;近点年和交点年均与日月食发生有关。 参考点自东向西移动,对应周期缩短,如回归年、 食年;参考点自西向东移动,对应周期加长,如近点年。
图3-22 四种年的比较
四、 地球公转速度
角速度:平均每日59′(因距离而变化) 线速度:平均每秒30km(因距离而变化) 面速度:不变(开普勒第二定律)
第六节 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及证明
一、傅科摆实验 北半球为顺时针偏转,证明了地球自转的为逆时 针(向东)方向; 偏转速度为sinφ·15°/ h,在两极,傅科摆偏转 速度最大,等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30°N, θ=7.5°/ h) 证明了地球自转的周期
傅科摆的特点是绳长、锤重, 使摆动能持续较长时间,并 在沙盘上留下摆动的轨迹。
恒显星区:恒显星在天球上的赤纬范围; 恒显圈:恒显星区的界线,即在北点与地 平圈相切的赤纬圈。
• 纬度越高,恒显(隐)星区愈大,出没星区 愈小:周日圈与地平的交角愈小; • 纬度越低,恒显(隐)区愈小,出没区愈大: 周日圈与地平的交角愈大。 • 恒显(隐)圈的仰(俯)极距=ϕ • 出没星区宽度=2(90°-ϕ) • 周日圈与地平交角=90°−ϕ
地轴的一种圆锥运动 圆锥轴垂直于轨道平面,指向黄极; 圆锥半径23°26′(黄赤交角); 方向向西(与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相 反); 速度每年50″(主要为日月岁差,还有 行星岁差) ; 周期25 800年。
地轴进动的原因 地球形状; 黄赤交角; 地球自转。
图 3-5 左:陀螺的进动(向东) 右:地球的进动(向西)
图3-4 极移与 进动的比较 极移是地极的移动,不涉及天极在天 球上位置的变化;进动造成天极的移动, 不涉及地极在地面上的位置的变化
二、 地轴进动(岁差:Precession)
定义:在外力作用下,地轴绕黄轴的缓慢的 周期性的圆锥形运动,引起了春分点位置沿 黄道的西退和天北极位置在星空中的变迁。 (或地轴绕黄轴的圆锥形运动)
太阳在轨道中的位置:两焦点之一
近日点(地球一月初经过) :147 100 000km; 远日点(地球七月初经过) :152 100 000km。 中距点(地球轨道短轴的两端,地球4月初和10月初 中距点(地球轨道短轴的两端,地球4月初和10月初 过中距点)
图3-20 地球的近日 点和远日点
二、 黄赤交角
图 3-6 力矩 M1>M2,合力矩使地轴趋近黄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