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下期末考试(古文填空名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填空题】
1、王禹偁也被宋人看作白体诗人,自编《小畜集》,从总体上看,王禹偁的诗平易流畅,简雅古淡,在宋初白体诗中独树一帜,已初步表现出对于平淡美的追求。

他的长篇诗歌叙事简直,议论畅达,已开宋诗散文化、议论化的风气。

清人吴之振说“元之独开有宋风气”。

2、宋初文学出现三种文体:白体诗、西昆体、晚唐体。

白体是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等人;晚唐体诗人,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代表诗人有“九僧”和潘阆làng、魏野、林浦等隐逸之士;西昆体:声势最盛,以《西昆酬唱集》得名,收录杨亿、刘筠、钱惟演等17位诗人的诗歌,最推崇唐代诗人李商隐,兼重唐彦谦。

3、晏殊的《珠玉词》,绝大部分作品的内容是抒写男女之间的相思爱恋和离愁别恨。

晏殊经常表现出对生命的忧思,这人生有限的忧思与情爱的缺失交融在一起,两种苦闷相互生发映衬,加深了词中情感的浓度,这构成了晏殊词“情中有思”,即浓情中渗透着理性沉思的特质。

名作《浣溪沙》最能代表这种特色:“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的年辈较高,政治地位又显赫,欧阳修等著名词人或出其门下,或为其幕僚,因此,他被后人推为“北宋倚声家初祖”。

4、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是欧阳修。

5、王安石,散文形成了被清人刘熙载称为“瘦硬通神”的独特风貌。

诗歌自成一体,被称“王荆公体”。

6、在北宋词坛上,秦观被认为是最能体现当行本色的“词手”。

7、贺铸词中包含的不仅是人生失意的悲愤,而且含有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开创了南宋词人面向社会现实、表现民族忧患的先河。

北宋词人中贺铸是英雄豪气与儿女柔情并存。

8、以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四人,合称为“中兴四大诗人”。

9、陆游所说的“诗家三味”,是指他在地处抗金前线的南郑受到紧张、豪宕的军营生活的激发,而领悟到应该改变早年专以“藻绘”为工的诗风,而追求宏肆奔放的风格。

陆游的诗集题作《剑南诗稿》。

10、如果说辛弃疾是以文为词,那么辛弃疾的密友陈亮就是“以词为文”。

【名词解释】
1、白体诗人,
是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等人。

宋初朝廷优待文臣,且提倡诗赋酬唱,所以当时的馆阁之臣唱酬成风,且编成了许多唱酬诗集,例如李昉与李至的《二李唱和集》,李昉等人的《禁林宴会集》、徐铉等人的《翰林酬唱集》等。

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

显然,这种诗风仅
仅是模仿了白居易诗风的一个方面,而且与五代诗风一脉相承。

王禹偁则更注重白居易的讽喻诗,学习白居易新乐府诗的创作精神,写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诗篇。

他的诗平易流畅,简雅古淡,在宋初白体诗中独树一帜。

(21页)
2、“二晏”:(29、91页)
北宋词人晏殊与其子晏几道,都擅长以小令表现男女恋情的婉约词,以其相映生辉的艺术成就影响了一代词风,被词话家们并称为“二晏”, 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父子文学家。

晏殊的《珠玉词》,绝大部分作品的内容是抒写男女之间的相思爱恋和离愁别恨。

其词的情感基调雍容和缓,淡淡的忧愁中时而透露自我解脱的气度,语句清丽淡雅,温润秀洁。

晏殊经常表现出对生命的忧思,这人生有限的忧思与情爱的缺失交融在一起,两种苦闷相互生发映衬,加深了词中情感的浓度,这构成了晏殊词“情中有思”,即浓情中渗透着理性沉思的特质。

名作《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最能代表这种特色。

晏几道按照乃父晏殊所承传的“花间”传统,固守着小令的阵地,写那些令人回肠荡气的男女悲欢离合之情。

所作《小山词》,所写恋情都有着明确的思恋对象,情感非常真挚,他的词艳而不俗,浅处皆深,善于用平淡的语言、常见的景物,表现不同寻常的深情,形成语淡情深的风格特色,独树一帜,给北宋后期词坛增添了异样的风采。

3、王荆公体
主要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

后期王诗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写景抒情的绝句,正是这些诗使王安石在当时的诗坛上享有盛誉。

“王荆公体”的特点是:重炼意,又重修辞。

在用事、造语、炼字等方面煞费苦心,既新奇工巧又含蓄深婉。

其长处是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其短处在于作诗主意求工,主意之过流为议论,好求工而伤于巧;故“王荆公体’有深婉不迫处,也有生硬奇崛处。

王安石晚期诗以丰神远韵的风格体现出向唐诗的复归,对宋诗的发展影响较大。

4、苏门四学士:(68页)
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的并称。

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黄、秦、晁、张四人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

不过“苏门四学士”这一称号只是表明这四位作家得到过苏轼的垂青和指导,接受过他的文学影响,而并不意味着他们或他们与苏轼可以统称为一个文学流派。

实际上四学士造诣各异,受苏轼影响的程度有差别,文学风格也大不相同。

比如黄庭坚的诗自创流派,与苏轼并称苏黄;秦观的主要成就在词,但是他的词却不走苏轼的路子,作品内容多写抒情,亦有感伤身世之作,风调婉约清丽,辞情兼胜。

5、江西诗派(79页、84页))
北宋后期,黄庭坚在诗坛上影响很大,追随和效法黄庭坚的诗人颇多,逐渐形成以黄庭坚为中心的诗歌流派。

宋徽宗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
把黄庭坚、陈师道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由于黄庭坚等诗派中的11人是江西人)。

他们受黄庭坚、陈师道影响,尊奉杜甫精神,追求杜诗老成境界,遵循“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策略,即借鉴前人诗句化为己用,以“无一字无来处”为主要诗艺特色,是宋代影响最大的诗派。

代表人物有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吕本中等人。

6、大晟词人:
以周邦彦为主帅,曾在大晟府供职的曹组、万俟咏、田为、徐坤、江汉等大晟词人群。

周邦彦在音律、句法和章法上建立起严整的艺术规范,而与苏门词人相左,另开了大晟词人群。

它注重词的协律可歌,情感的抒发有所节制而力避豪迈,对词艺的追求重于对词境的开拓。

作品多称颂帝德、歌咏太平,描写风花景色,感叹人生如梦;内容空虚、贫弱,感情颓伤、消沉,却极力锻炼字句,协和音调,整饬格律、详加铺叙;开了姜夔、吴文英形式主义词风的先河。

大晟词人中也有一些旅愁、怀古和写景之作,反映出北宋衰亡时期某些文人学士的精神面貌,语言典雅、含蓄,词风清疏、明快;他们还整理了一些在当时流传、但尚未定型的古调,并创作了许多慢曲、引、近、犯等新调,成为后人填词的规范。

代表人物:周邦彦及他的《苏幕遮》、《兰陵王•柳》《六丑》等。

7、中兴四大诗人
陈与义、吕本中去世以后,一批出生于靖康前后的诗人登上诗坛。

他们是在烽火连天的时代里成长起来的,山河破碎的动荡时势使他们具有完全不同于苏轼、黄庭坚的创作环境。

而且他们自少就感受到诗坛风气的转变,所以比陈、吕等前辈更富有独创精神,最终以全新的艺术风貌取代了江西诗派在诗坛上的主流地位。

这些诗人中以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四人最为著名,被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又称南宋四大家。

代表了宋代诗歌第二个最繁荣的时期。

杨万里有《诚斋集》,范成大有《范石湖集》,陆游有《陆放翁集》传世。

8、诚斋体
杨万里的诗风发生过多次变化。

他早年学诗是从江西诗派入手,后来改而学习王安石和晚唐诗人的绝句,最后终于领悟到应该摆脱前人的藩篱而自成一家,并形成了独具面目的诚斋体。

诚斋体的风格特征是活泼自然,绕有谐趣。

(如《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诗人敏锐地将平常的事物中捕捉到富有情趣的瞬间,并用浅近自然的语言把他的所见所感表现出来。

形成诚斋体的要素之一是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最大程度地投身在客观事物上,他笔下的草木虫鱼乃至山水风云无不具有知觉和情感,无不充满生机和灵性,要素之二是杨万里作诗想象奇特,但不用奇奥生僻的字句或夭矫奇崛的结构,却用浅近明白语言和和流畅直致的章法,近于口语。

但由于他刻意追求风格的独特,也产生了粗率浅俗、不耐咀嚼的缺点。

9、“二窗双白”(153、154页)
二窗指南宋词人吴文英、周密。

吴文英号梦窗,有《梦窗词》;周密号草窗,有《草窗词》。

周密的词作,融汇白石、梦窗两家之长,形成了典雅清丽的词风。

他一方面取法姜夔,注重炼字琢句,审音守律,追求意趣的醇雅,另一方面与吴文英交往密切,词风也受其影响,并因此与之并称为“二窗”。

(吴、周词字句工丽,音调和谐,风格相近,同是格律派重要词人,因以并称。


张炎的词集名《山中白云词》,词风清雅疏朗,与白石相近,故与白石并称为“双白”。

(他的词由高雅地摹写风月转变为凄楚地备写身世盛衰之感。

凄凉怨慕的《解连环•孤雁》最能代表他的心境,他被后世称为“张孤雁”。


10、元杂剧:
元杂剧有称北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戏剧形式。

主要特点:1.由“四折一楔子”构成;2.一折里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3.楔子的篇幅叫段,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代剧情,起“序幕”的作用;4.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如以正旦为主的戏里,只由正旦一人独唱到底,其它角色都不唱,只用旁白。

在金、元之交,北杂剧的创作就已达到相当高的艺术水平,著名的杂剧作家有:白朴、马致远、关汉卿等,多为金入元的文人。

元杂剧的前期创作呈繁荣的局面,成为中国戏剧文学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黄金时代。

(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

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

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作为一种新型的完整的戏剧形式,元杂剧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严格的体制,形成了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的戏曲艺术形式,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11、四大南戏:
元代南戏较著名的作品有《荆钗记》(作者:元末柯丹邱)、《白兔记》(作者:永嘉书会才人编)、《拜月亭记》(作者:元人施惠)和《杀狗记》(作者:元末明初徐姬),后人称为“四大南戏”,是南戏复兴的重要作品,在明清时期传演甚广,影响深远。

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是北宋和南宋间流传在浙东沿海温州一带的新兴戏曲形式,又称温州杂剧和永嘉杂剧。

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大曲、诸宫调、滑稽戏等民间说唱伎艺,以及宋杂剧表演故事的形式,故事题材和演唱艺术受到北杂剧的影响,并逐渐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戏剧样式。

相较于元杂剧,它更注重的是爱情的描写和个人情怀的宣泄。

其思想性虽不高,但情节曲折,极尽悲欢离合之情,故为歌场所重视。

《张协状元》是今存南戏剧本中最早的一种。

12、散曲
1.在元代,散曲一般称为乐府或词,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基本形式。

2.小令是单支的曲子,又叫“叶儿”,按不同的宫调曲牌创作,曲调不同,字数和句式也不一样。

套数又称套曲,由两支以上同宫调曲牌的曲子连缀而成,曲
牌间的联系有一定的顺序,曲词须一韵到底,结尾时有“煞调”或“尾声”。

3.作为一种起源民间新声的音乐文学,散曲具有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特点,“文而不文,俗而不俗”,成为当时极为流行的雅俗共赏的新诗体。

元代除了诗词依然处于“正宗”位置外,诗坛上又涌现出一种新样式,“散曲”。

元人称为“乐府”或“今乐府”。

散曲之名最早见于文献,是明初朱有燉的《诚斋乐府》散曲是韵文大家族中的新成员,是继诗、词之后兴起的新诗体。

散曲之所以称“散”,是与元杂剧新的整套剧相对而言的。

剧本使用的曲,粘连着科白、情节。

同时,散曲押韵比较灵活,可以平仄通押;句中还可以增加衬字。

散曲大盛于元,这和语言以及音乐的发展有直接的关系。

元代民族交融,人口流动频繁,语音、词汇与唐宋时代相比,已有许多变化;北方少数民族音乐传入中原,也是音乐结合的诗歌创作在格律上有所改变。

主要人物类别分三种:书会才人作家,如:王和卿等;平民及胥吏作家,如:白朴和马致远等;达官显宦作家,如:卢挚和姚燧等。

主要特点是“诗庄、词媚、曲滑”1、题材宽泛;2、以俗为尚;3、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