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轮复习课件——近代化的探索
合集下载
《近代化的探索》课件
。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 展民族经济,提高综合国力
。
改革政府机构:精简机构, 裁汰冗员,任用维新人士。
02
01
03
开办新式学堂、广译西书、 废除八股文:培养新式人才
,推动教育现代化。
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文 :打破传统束缚,培养创新
人才。
04
05
裁汰旧军队、训练新式海陆 军:提高国防力量,维护国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01
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 愚昧与专制。
02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 德。
03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 学。
04
十月革命后,宣传马克 思主义逐渐成为新文化 运动的主流。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形成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 解放潮流。
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创造了条件。
新文化运动中先进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对革命思想的传播,促使人们更 加积极地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潮流中。
THANKS
感谢观看
洋务运动的兴起
01
19世纪中叶,清朝面临内忧外患 的统治危机,洋务派主张通过学 习西方先进技术来强兵富国,摆 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02
洋务运动的兴起与西方资本主义 的入侵和民族危机的加深密切相 关,是清朝政府为应对现实问题 而采取的一种改革措施。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建立近代海军
洋务派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 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引 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
统。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 展民族经济,提高综合国力
。
改革政府机构:精简机构, 裁汰冗员,任用维新人士。
02
01
03
开办新式学堂、广译西书、 废除八股文:培养新式人才
,推动教育现代化。
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文 :打破传统束缚,培养创新
人才。
04
05
裁汰旧军队、训练新式海陆 军:提高国防力量,维护国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01
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 愚昧与专制。
02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 德。
03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 学。
04
十月革命后,宣传马克 思主义逐渐成为新文化 运动的主流。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形成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 解放潮流。
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创造了条件。
新文化运动中先进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对革命思想的传播,促使人们更 加积极地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潮流中。
THANKS
感谢观看
洋务运动的兴起
01
19世纪中叶,清朝面临内忧外患 的统治危机,洋务派主张通过学 习西方先进技术来强兵富国,摆 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02
洋务运动的兴起与西方资本主义 的入侵和民族危机的加深密切相 关,是清朝政府为应对现实问题 而采取的一种改革措施。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建立近代海军
洋务派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 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引 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
统。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专题一中国近代化的探索-PPT课件
维新派要求在维护清朝统治的前提下改革,建立君主立 宪制国家;而革命派主张用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合作探究三 探究中西方近代化的异同
高
度
器物技术
洋务运动
中 19C60—90S 国
思想文化
启蒙运动
西
文艺复兴
方
14C—18C
政治制度 辛亥革命 戊戌变法 19C90—20C初
政治制度 法国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合作探究二
□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激进 派的异同
同:都主张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都推动了中国的近
代化。
异:洋务派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向西方学习的内容,
只涉及西方先进技术,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维新派和 革命派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要求变革政治制度,兴 民权、发展资本主义,救亡图存。激进知识分子主张改 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以达到救国的目的。
年通车);候德榜发明“侯氏制碱法”等。 4.教育救国:洋务运动时期,创办同文馆
等新式学堂,戊戌变法时期创办京师大学 堂,之后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建立新式教育体制,1905年废除科举制。
归纳总结
概况
①过程: ②特点:由表及里,层层递进,逐渐深入
感悟
① 中华民族具有自强不息的探索精神 ② 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思想文化
欧美资产美国 独立
③
④
①文艺复兴 ②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③ 法国大革命④ 工业革命
(5)学会表述历史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要求
。(3分)
①从左图中看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合作探究三 探究中西方近代化的异同
高
度
器物技术
洋务运动
中 19C60—90S 国
思想文化
启蒙运动
西
文艺复兴
方
14C—18C
政治制度 辛亥革命 戊戌变法 19C90—20C初
政治制度 法国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合作探究二
□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激进 派的异同
同:都主张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都推动了中国的近
代化。
异:洋务派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向西方学习的内容,
只涉及西方先进技术,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维新派和 革命派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要求变革政治制度,兴 民权、发展资本主义,救亡图存。激进知识分子主张改 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以达到救国的目的。
年通车);候德榜发明“侯氏制碱法”等。 4.教育救国:洋务运动时期,创办同文馆
等新式学堂,戊戌变法时期创办京师大学 堂,之后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建立新式教育体制,1905年废除科举制。
归纳总结
概况
①过程: ②特点:由表及里,层层递进,逐渐深入
感悟
① 中华民族具有自强不息的探索精神 ② 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思想文化
欧美资产美国 独立
③
④
①文艺复兴 ②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③ 法国大革命④ 工业革命
(5)学会表述历史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要求
。(3分)
①从左图中看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初二历史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件
3
社会背景
社会制度、思想观念和社会结构的变革为近代化铺平了道路,人们意识到传统的束缚不符合 时代的要求。
近代化的探索
1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中国通过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引进外资、
经济发展的突破
2
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了国家的现代化 进程。
实施市场经济改革,加大对基础设施建
设和产业升级的投资,促进了经济的快
初二历史近代化的探索复 习课件ppt
在这个课件中,我们将探索近代化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并了解近代化的历 史背景、探索过程以及带来的变化。让我们开始这次旅程吧!
近代化的定义
近代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追求与发达国 家相当的水平,并注重自身独特的发展道路。
为什么近代化对于国家发展至 关重要
近代化不仅可以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还能提升公民的生活水平、 加强文化交流与传承,以及推动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
近代化的历史背景
1
经济背景
工业革命和贸易发展推动了近代化进程,带来了新的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
2
政治背景
现代化国家的形成与国家政权的重组密切相关,政治制度和体制的改革也成为推动近代化的 重要因素。
近代化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同时也为新的文化形式和创 新激发了更多可能性。
国际地位提升
近代化使国家在国际舞台上 更有影响力,获得更多的合 作机会和资源支持。
总结
1 近代化的成就和挑战
近代化取得了许多成就,但也面临着环境问 题、社会差距等挑战,需要持续努力。
2 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面对新的时代背景和全球挑战下,国家应 积极调整近代化的路径,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速发展。
3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件
C
4、毛泽东曾说:“(在中国)讲重工业,不能忘了 张之洞”。这主要指张之洞创办了( ) D A.江南制造总局 B.福州船政局 C.大生纱厂 D.汉阳铁厂
2、积极作用:①引进了 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使中国
出现了 第一批近代企业. 。②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 业 积累了生产经验 , 培养了技术力量 ③ 在客观上为 起到促进作用,为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开辟了道路。 中国的近代化
第7课 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维新派)
戊戌变法的原因:
客观原因: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近代化探索历程的感悟
近代化的探索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救 亡图存的探索。在中国近代前期的探索中,始终 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救国道路,都没有 使中国走上近代化道路。
感悟: ①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 ②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③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 救中国。 ④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斗争精神
派别
探索活动
基本主张
师夷长技
代表人物
中央:奕 地方:曾国藩, 李鸿章,左宗 棠,张之洞
地主阶级洋务派 洋务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 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革命派 辛亥革命
变法维新 三民主义
康有为,梁启超 孙中山 陈独秀、 李大钊
进步的知识分子 新文化运动 民主科学
第6课 洋务运动
背景: 洋 务 运 动
主要内容: 戊戌变法 高潮:
.
结果:失败
1898 时间: 年 6 月到 9 月 ,光绪帝 发布一系列变法令
(1898年是旧历 戊戌 年,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
1)改革 ,裁撤 冗官 ,任用 维新人士 ; 政府机构 主要内容:
第2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件-人教新课标版
轮船招商局 汉 阳 铁 厂 湖北织布局 李鸿章 张之洞 张之洞
3.洋务运动的结局:失败
失败原因: 没有触动封建制度 失败标志: 甲午中日战争北洋军队全军覆没 运动性质: 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局限性:
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积极性:
①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 代企业。 ②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 ③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 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维新派
进步的知识分子
主张
人物
师以长技
变法维新
三民主义 民主、科学;
马克思主义
自强 求富 曾国藩 康有为 李鸿章 梁启超
地主阶级的自 救运动 资产阶级改 良运动
孙中山
陈独秀、 李大钊等
空前的思想大解 放运动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
近代化探索历程的感悟
近代化的探索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救亡 图存的探索。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最终结果怎样? 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启示:①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 改变中国的命运。 ②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③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 能救中国 。④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才能成功。 ⑤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不会向 帝国主义低头。……
第6课 洋务运动
根本目的: 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统治 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中央 -奕訢; 人物: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 张之洞
口号: 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2、内容: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创办民用 工业;筹建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兴办新式学堂 军事工业 创办人 安庆内军械所 曾国藩 江南制造总局 李鸿章 福州船政局 左宗棠 民用工业 创办人
3.洋务运动的结局:失败
失败原因: 没有触动封建制度 失败标志: 甲午中日战争北洋军队全军覆没 运动性质: 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局限性:
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积极性:
①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 代企业。 ②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 ③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 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维新派
进步的知识分子
主张
人物
师以长技
变法维新
三民主义 民主、科学;
马克思主义
自强 求富 曾国藩 康有为 李鸿章 梁启超
地主阶级的自 救运动 资产阶级改 良运动
孙中山
陈独秀、 李大钊等
空前的思想大解 放运动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
近代化探索历程的感悟
近代化的探索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救亡 图存的探索。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最终结果怎样? 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启示:①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 改变中国的命运。 ②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③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 能救中国 。④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才能成功。 ⑤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不会向 帝国主义低头。……
第6课 洋务运动
根本目的: 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统治 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中央 -奕訢; 人物: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 张之洞
口号: 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2、内容: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创办民用 工业;筹建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兴办新式学堂 军事工业 创办人 安庆内军械所 曾国藩 江南制造总局 李鸿章 福州船政局 左宗棠 民用工业 创办人
第二单元_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件
三年以来
三十年以来
上溯到一千 八百四十年
三年以来
1946—1949年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三十年以来 1919—1949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上溯到一千 1840—1949年 中国近代史时期 八百四十年
纪念碑的四面镶嵌着八幅巨大的汉白玉浮雕,
主题分别为: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
五四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 形象、概括地表现了百余年间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
前期:提倡民主,
提倡科学, 提倡新道德
反对独裁专制
反对迷信盲从 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李大钊创办 《每周评论》
1、“八荣八耻”中提出“以崇尚科学为荣, 以愚昧无知为耻”,下列历史事件中也曾 提出过类似思想主张的是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 创办黄埔军校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______
2、陈独秀曾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 先生可以救治中国 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 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这两位先生”就是
____
3、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______
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______
新文化运动内容:
山东抗日:山东抗日中心(沂蒙山) 鲁南铁道游击队、胶东地雷战 铁道游击队以(微山湖)为依托 山东解放战争:(孟良崮战役) 使华东地区的战局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近代山东第一个对外国开放的通商口岸( 辛亥革命在山东的第一枪( ) 近代山东第一个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
签订中英( 中英双方拟定( 订租威海卫专条 ),强租威海卫 ),威海卫回归祖国 中英交收威海卫专约
(新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第1部分 专题7 求生——近代化道路探索与社会转型课件
【解析】 由1912—1918年中国机器需用器具净进口值统计表可 知,中国机器生产需要的器具进口值总趋势是有较快增长,说明辛亥革 命后和一战期间我国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故选D项;1912—1918年 我国社会思潮主要是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而不仅是实业救国,且材料 并未体现社会思潮,排除A项;题干仅提到机器需用器具的进口值,并 没有与其他产业进行比较,所以没法得出近代产业结构变化的结论,排 除B项;题干中并没有提到进口的机器需用器具是国家投入,所以不能 得出国家对工业建设投入加大的结论,排除C项。
话题二 冲击转型——探索近代化的曲折道路
“近代”是相对于“传统”而言的,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是两种不 同性质的社会,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就是近代化的过程。 中国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领域工业化、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 化、法制化和思想领域的人性化、科学化为主要标志。这是整个世界近 代化最为主要的发展线索,中国近代历史也不例外。
第一部分
两大板块 纵横贯通 优势互补 珠联璧合
第二编 中国近现代史
板块二 专题纵向贯通——让理解更深刻 专题七 求生——近代化道路探索与社会转型
话题一 近代中国经济的调适与转型
通过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的变动,充分认识整体的世界经济对中国 经济的影响,认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要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的重要性及社 会转型的相关策略。
A.使清政府开始早期近代化尝试 B.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导致外国侵略势力发展到北京 D.加强了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
【解析】 据材料“中国与西洋的关系更加密切”并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面对内忧外患,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
、文祥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掀 起了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技术,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故选A 项;19世纪末,《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排 除B项;条约签订前,外国侵略势力已发展到北京,排除C项;鸦片战争 后,中国已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排除D项。
八下历史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件
在引进西方文化和技术的过程中, 一些人忽视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
展,导致文化认同感的缺失。
对现代的启示
坚持实事求是
在现代化建设中,应从实际出发,结 合本国国情和历史传统,探索适合自 己的发展道路。
持续创新
要不断推动制度、科技、文化等各个 方面的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重视教育和人才
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的 人才,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 持。
随着机器工业的出现和普 及,中国传统手工业逐渐 失去竞争力,大量手工业 者破产。
社会背景
思想观念变革
民众生活水平下降
面对民族危机和社会动荡,一些先进 的中国人开始反思传统观念,寻求变 革和现代化之路。
随着社会动荡和经济发展滞后,民众 生活水平逐渐下降,社会矛盾进一步 激化。
知识分子阶层崛起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普及,知识分子阶 层逐渐崛起,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 要力量。
戊戌变法
总结词:公车上书
详细描述:戊戌变法的发起者们通过公车上书的方式向皇帝提出改革建议,这标志着中国知识分子开始积极参与政治事务。 公车上书成为戊戌变法的起点,推动了政治改革的进程。
辛亥革命
总结词
推翻清朝统治
详细描述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它推翻了清朝的 统治,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辛亥革命的目 的是通过暴力手段实现国家的独立和民主化。在革命过程中 ,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02
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洋务运动
总结词
学习西方的器物
详细描述
洋务运动是清朝时期的一次重要改革,旨在通过引进西方的军事装备和技术,增强国家的实力。这个运动的主要 内容包括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和海军,以及建立新式军队和学校。洋务运动的目的是通过学习西方的器 物来维护清朝的统治。
展,导致文化认同感的缺失。
对现代的启示
坚持实事求是
在现代化建设中,应从实际出发,结 合本国国情和历史传统,探索适合自 己的发展道路。
持续创新
要不断推动制度、科技、文化等各个 方面的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重视教育和人才
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的 人才,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 持。
随着机器工业的出现和普 及,中国传统手工业逐渐 失去竞争力,大量手工业 者破产。
社会背景
思想观念变革
民众生活水平下降
面对民族危机和社会动荡,一些先进 的中国人开始反思传统观念,寻求变 革和现代化之路。
随着社会动荡和经济发展滞后,民众 生活水平逐渐下降,社会矛盾进一步 激化。
知识分子阶层崛起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普及,知识分子阶 层逐渐崛起,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 要力量。
戊戌变法
总结词:公车上书
详细描述:戊戌变法的发起者们通过公车上书的方式向皇帝提出改革建议,这标志着中国知识分子开始积极参与政治事务。 公车上书成为戊戌变法的起点,推动了政治改革的进程。
辛亥革命
总结词
推翻清朝统治
详细描述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它推翻了清朝的 统治,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辛亥革命的目 的是通过暴力手段实现国家的独立和民主化。在革命过程中 ,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02
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洋务运动
总结词
学习西方的器物
详细描述
洋务运动是清朝时期的一次重要改革,旨在通过引进西方的军事装备和技术,增强国家的实力。这个运动的主要 内容包括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和海军,以及建立新式军队和学校。洋务运动的目的是通过学习西方的器 物来维护清朝的统治。
第二 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件(共34张ppt)
后期: 俄国十月革命后,转向宣传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在中 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文学改良刍议 》,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① 胡适发表《_____________ ② 鲁迅的《_________ 狂人日记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文学革命 的口号。 ③ 陈独秀明确提出“_________”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变法图强的社会呼声日益 进步意义: 高涨。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教训: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 不通。但不可能实现救亡图存的愿望,不可能 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辛亥革命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指导思想—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十六字纲领) 三民主义( 民族 、 民权 、 民生 ) 主要经过: ①革命准备— 1894 年,孙中山在檀香山 ,组织了 1905 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 成立了 革命团体兴中会 ;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中国同盟会 ②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 ,革命党人在湖北新军中 发动起义,起义军完全占领武昌城,史称 辛亥革命 。 ③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 南京 宣誓, 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 成立,这一年为中华民国元年。 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 共和国宪法性质的《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 ④结束—
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资产阶级辛ຫໍສະໝຸດ 革命领导阶级结果 作用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符合历史潮流
复习小结
科封建地主阶级 制 度 技 洋务运动
递进关系
资产阶级改良派 革 思
《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件
不够
资产阶级维新派
康有为 梁启超 变法图强
要求民权,发展资 本主义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在社会上起到了思 想启蒙的作用
维新派的力量过于 弱小,反对变法的 封建顽固势力过于
强大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
在中国行不通
资产阶级革命 派
孙中山
三民主义
资产阶级激进派
陈李胡鲁 前期 宣传民主与 科学后期 宣传马
克思主义 四提倡四反对
近代中国,一批爱国知识 分子创办刊物、著书立说, 宣传进步思想,在下图所 示刊物上提出的著名口号 是: A.“自强”、“求富”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民主和科学”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背景 兴起标志 口号 阵地 代表人物
新旧思潮发生激烈冲突 1915《新青年》的诞生(上海) 民主和科学(德先生、赛先生) 《新青年》杂志 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
但对东西文化有绝对否定和绝对肯 定的偏向
1.“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 义。”下列哪一运动时,一部分先进的中国知识 分子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A.公车上书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北伐战争
2.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 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有关中国 人“向西方学习”历程表述正确的是 A.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 B.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 C.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 D.学技术——学思想——学制度
(1)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 在经济、政治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各是什么?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2)根据材料一,说说在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 中,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什么变化?
由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 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资产阶级维新派
康有为 梁启超 变法图强
要求民权,发展资 本主义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在社会上起到了思 想启蒙的作用
维新派的力量过于 弱小,反对变法的 封建顽固势力过于
强大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
在中国行不通
资产阶级革命 派
孙中山
三民主义
资产阶级激进派
陈李胡鲁 前期 宣传民主与 科学后期 宣传马
克思主义 四提倡四反对
近代中国,一批爱国知识 分子创办刊物、著书立说, 宣传进步思想,在下图所 示刊物上提出的著名口号 是: A.“自强”、“求富”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民主和科学”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背景 兴起标志 口号 阵地 代表人物
新旧思潮发生激烈冲突 1915《新青年》的诞生(上海) 民主和科学(德先生、赛先生) 《新青年》杂志 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
但对东西文化有绝对否定和绝对肯 定的偏向
1.“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 义。”下列哪一运动时,一部分先进的中国知识 分子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A.公车上书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北伐战争
2.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 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有关中国 人“向西方学习”历程表述正确的是 A.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 B.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 C.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 D.学技术——学思想——学制度
(1)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 在经济、政治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各是什么?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2)根据材料一,说说在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 中,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什么变化?
由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 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革命活动: 1、1894年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 2、组织兴中会(振兴中华) 3、成立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 4、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 5、建立中华民国:1912年1月1日
(资产阶级共和国)
孙中山
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
1、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 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不是封建制度)
于天坛太庙,或御乾清门,诏定国是,躬
申誓戒,除旧布新,与民更始。”此材料
最有可能来自(
)
A.康有为的上书
B.曾国藩的奏折
C.张之洞的文稿
D.陈独秀的文章
观察下表,导致创办报刊数量变化的主要 原因是( )
A.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这维新派创办报刊开启民智 C.列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 D.新文化运动的宣传
前期:自强
曾国藩 安庆内军械所
李鸿章、曾国藩 江南制造总局
后期:求富 创办海军
轮船招商局 开平煤矿 汉阳铁厂 湖北织布局 北洋、南洋、福建
创办新式学校 京师同文馆
左宗棠 福州船政局
4
洋务运动的评价
进步: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④资本主义强国日本发动侵华的“九一八”事变。1931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当革命派效法孟德斯鸠(提倡分权与制衡)
和卢梭(提出让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的
理想被军阀统治的现实撕成碎片后,向西方
寻求真理的人们开始楔入到心理层面。”这
句话揭示了(
)
A.革命派主张“实业救国”
B.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然性
2、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3、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
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剪辫
废止缠足
易服
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变化
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 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 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 进。“它”是指( )
A.鸦片战争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观察右图。图中所示起义的重大历史意义是( ) A.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农民政权 B.使腐朽的清王朝逐步走向灭亡 C.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下令废除 了“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 男子之间的称呼改用“先生”或“君”。 这表明( ) A.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B.传统习俗被彻底打破 C.平等的观念得到传播 D.盲目崇尚西方文明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辛亥革命 戊戌变法 在民族灾难中成立的兴中会和强学会,一个
以革命为宗旨,一个以改良为归依;一个要
把皇帝拉下马,一个向皇帝上书请愿。下面
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主张推翻清政府
B.都是资产阶级政党
C.都密切联系了群众
D.都传播了进步思想
“皇上若决定变法,请先举三者。大集群臣
局限: 但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 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 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图片制作了一块展板。如 果为这块展板选一标题,最合适的应是( )
A.中国工业的近(现)代化历程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曲折发展 C.新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历程 D.中国重工业的发展历程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 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故人君 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以 上言论与下列哪位人物的观点一致( ) A.康有为 B.李鸿章 C.孙中山 D.李大钊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表中的选项 、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
孙中山 辛亥革命
C.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
D.国民革命运动具有群众基础
近代化探索
洋务运动:学技术 戊戌变法:学制度 辛亥革命:学制度 新文化运动:学思想
戊戌变法 学制度
拉开戊戌变法的序幕是: 公车上书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戊戌变法
影响:
1、促进思想启蒙
类别 政治方面
2、开启中国政治近代化
颁布的新法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方面
文化教育方面
军事方面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 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
1919年
洋
(19世纪60 务
年代——90 年代)
运 动
五四运动
戊 戌
辛 亥
新 文
变 法
革 命
化 运 (1915)
(1898)(—11991112)动
近代化探索
探索 学习内容 口号 代表阶级 作用
洋务运动 学技术 自强、求富 地主阶级 开启经济近代化
学制度 戊戌变法
变法图强
君主立宪制
资产阶级 维新派
1923年,上海《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结果,对
两种社会制度的态度所占比例数据如下(
)
赞成者
不赞成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资本主义
24%
73%
社会主义
76%
24%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 )
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中国人对西方资本主义很失望
②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③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位令中国人羡慕 1928-1937
中国近代史
区别: 资产阶级领导
无产阶级领导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19
1840
中国近代史
1949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年—1919年)
鸦
第
片
二
战
次
争
鸦 片
(1840—1842)
战 争
(1856—1860)
1840年
甲 午 中 日 战 争
(1894—1895)
八 国 联 军 侵 华 战 (1900—1901) 争
促进资本主义 思想传播,开 启政治近代化
近辛代亥革化命探索学民特制主点度共:和由制浅民民民入族权生深,由表资革产命及阶派里级,层结推开义族层束翻民创上深清封主了的王建革完近入朝帝命全代。,制。意民,
新文化运动 学思想
资产阶级 民主和科学 先进知识
分子
思想大解放, 马克思主义传 入。
洋务运动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新文化运动
兴起、 主阵地: 北京大学 、1915《新青年》 口号: 民主(德先生)和科学(赛先生)
代表人物: 蔡元培 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胡适
作用 : 思想大解放,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为五四运动 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
新文化运动使中国的报纸和杂志事业发生了 重大变化,一批以反对封建思想、宣传新思 潮为中心内容的报纸和杂志开始出现。有代 表性的是1915年在上海创办的( ) A.《新青年》 B.《每周评论》 C.《民报》 D.《申报》
(资产阶级共和国)
孙中山
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
1、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 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不是封建制度)
于天坛太庙,或御乾清门,诏定国是,躬
申誓戒,除旧布新,与民更始。”此材料
最有可能来自(
)
A.康有为的上书
B.曾国藩的奏折
C.张之洞的文稿
D.陈独秀的文章
观察下表,导致创办报刊数量变化的主要 原因是( )
A.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这维新派创办报刊开启民智 C.列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 D.新文化运动的宣传
前期:自强
曾国藩 安庆内军械所
李鸿章、曾国藩 江南制造总局
后期:求富 创办海军
轮船招商局 开平煤矿 汉阳铁厂 湖北织布局 北洋、南洋、福建
创办新式学校 京师同文馆
左宗棠 福州船政局
4
洋务运动的评价
进步: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④资本主义强国日本发动侵华的“九一八”事变。1931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当革命派效法孟德斯鸠(提倡分权与制衡)
和卢梭(提出让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的
理想被军阀统治的现实撕成碎片后,向西方
寻求真理的人们开始楔入到心理层面。”这
句话揭示了(
)
A.革命派主张“实业救国”
B.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然性
2、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3、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
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剪辫
废止缠足
易服
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变化
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 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 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 进。“它”是指( )
A.鸦片战争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观察右图。图中所示起义的重大历史意义是( ) A.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农民政权 B.使腐朽的清王朝逐步走向灭亡 C.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下令废除 了“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 男子之间的称呼改用“先生”或“君”。 这表明( ) A.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B.传统习俗被彻底打破 C.平等的观念得到传播 D.盲目崇尚西方文明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辛亥革命 戊戌变法 在民族灾难中成立的兴中会和强学会,一个
以革命为宗旨,一个以改良为归依;一个要
把皇帝拉下马,一个向皇帝上书请愿。下面
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主张推翻清政府
B.都是资产阶级政党
C.都密切联系了群众
D.都传播了进步思想
“皇上若决定变法,请先举三者。大集群臣
局限: 但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 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 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图片制作了一块展板。如 果为这块展板选一标题,最合适的应是( )
A.中国工业的近(现)代化历程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曲折发展 C.新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历程 D.中国重工业的发展历程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 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故人君 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以 上言论与下列哪位人物的观点一致( ) A.康有为 B.李鸿章 C.孙中山 D.李大钊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表中的选项 、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
孙中山 辛亥革命
C.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
D.国民革命运动具有群众基础
近代化探索
洋务运动:学技术 戊戌变法:学制度 辛亥革命:学制度 新文化运动:学思想
戊戌变法 学制度
拉开戊戌变法的序幕是: 公车上书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戊戌变法
影响:
1、促进思想启蒙
类别 政治方面
2、开启中国政治近代化
颁布的新法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方面
文化教育方面
军事方面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 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
1919年
洋
(19世纪60 务
年代——90 年代)
运 动
五四运动
戊 戌
辛 亥
新 文
变 法
革 命
化 运 (1915)
(1898)(—11991112)动
近代化探索
探索 学习内容 口号 代表阶级 作用
洋务运动 学技术 自强、求富 地主阶级 开启经济近代化
学制度 戊戌变法
变法图强
君主立宪制
资产阶级 维新派
1923年,上海《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结果,对
两种社会制度的态度所占比例数据如下(
)
赞成者
不赞成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资本主义
24%
73%
社会主义
76%
24%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 )
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中国人对西方资本主义很失望
②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③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位令中国人羡慕 1928-1937
中国近代史
区别: 资产阶级领导
无产阶级领导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19
1840
中国近代史
1949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年—1919年)
鸦
第
片
二
战
次
争
鸦 片
(1840—1842)
战 争
(1856—1860)
1840年
甲 午 中 日 战 争
(1894—1895)
八 国 联 军 侵 华 战 (1900—1901) 争
促进资本主义 思想传播,开 启政治近代化
近辛代亥革化命探索学民特制主点度共:和由制浅民民民入族权生深,由表资革产命及阶派里级,层结推开义族层束翻民创上深清封主了的王建革完近入朝帝命全代。,制。意民,
新文化运动 学思想
资产阶级 民主和科学 先进知识
分子
思想大解放, 马克思主义传 入。
洋务运动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新文化运动
兴起、 主阵地: 北京大学 、1915《新青年》 口号: 民主(德先生)和科学(赛先生)
代表人物: 蔡元培 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胡适
作用 : 思想大解放,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为五四运动 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
新文化运动使中国的报纸和杂志事业发生了 重大变化,一批以反对封建思想、宣传新思 潮为中心内容的报纸和杂志开始出现。有代 表性的是1915年在上海创办的( ) A.《新青年》 B.《每周评论》 C.《民报》 D.《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