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考前训练每天7道题第225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考前训练每天7道题第225天 2020

1,(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4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鉏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1.下列句子的翻译,选出正确项

(1)振长策而御宇内。(2)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A.(1)用武力来统治各国。(2)用残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百姓。B.(1)举起长鞭奴役天下百姓。(2)用残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百姓。C.(1)举起长鞭奴役天下百姓。(2)拿着敲和扑这些刑具来鞭打天下百姓。

D.(1)用武力来统治各国。(2)拿着敲和扑这些刑具来鞭打天下百姓。

2.翻译下面句子

①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②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

3.文章为什么要突出陈涉的普通、平凡,甚至弱小?

4.文章为什么要将陈涉与九国作比较?

2,下列词语书写有错的一组是()

A.鹤汀凫渚睢园绿竹东隅已逝

B.落霞孤骛舸舰迷津萍水相逢

C.棨戟遥临躬逢胜饯逸兴遄飞

D.无路请缨星分翼轸青云之志

3,仿照下面句子的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字数与例句大体相同)张石的《东瀛撷英》里的作品,每一声叹息里都有现实的重量,每一次愤怒都撞击过生活,每一缕哀愁都饱蘸着泪水,每一个结论都来自绞痛的思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闺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⑴这首诗题作“闺怨”,一开头却说“闺中少妇不曾愁”,是否有矛盾?请简要分析。

⑵此诗描写宫闺女子的心理状态及其微妙变化细腻而含蓄,请简要赏析。

5,_____ _ _______,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6,对下面句子意思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成千上万人死了,人们踏着他们的尸骨,才找到了第一座用石子堆起的路标。

A.在漫游者之后,又有成千上万人走出山谷去寻求新世界,不过都失败了。

B.在投奔新世纪途中,死了成千上万人。

C.无知山谷的人们终于迈上了寻求幸福的大道。

D.那“用石子堆起的路标”象征着漫游者的希望和信心。

7,从经济学角度看,秦灭亡的原因是( )

A.秦统治残暴

B.农民起义结果

C.秦苛捐杂税沉重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

发展规律

答案

1, 1、①A.“宇内”理解为“天下百姓”有误,联系下面(2)句可知。“敲扑”是借代用法,代指刑具,引申为刑罚,修辞问题未处理好。

2、①(秦人)凭借有利的形势,割取天下的土地,重新划分山河的区域。

②可是应有的成功和失败发生了不同平常的变化,功业完全相反。

3、写陈涉的普通、平凡,甚至弱小,是为了说明秦的灭亡不是对手的强大,而是秦自身的原因。正是因为它不施仁义,才导致如此不堪一击。

4、将陈涉与“九国”的比较,实质上仍是以秦之今与秦之昔的比较。昔日作为一国诸侯的秦,与拥有“十倍之地,百万之众”的九国较量的结果是胜而不是败;而今与陈涉这位不能与九国“同年而语”的甿隶之人较

量,竟然失败!这就告诉人们:一个国家疆域广大,实力雄厚,未必就是战胜对手的永远的和最起作用的因素。

2, B(“骛”应为“鹜”。)

3, 略

4, (1)似乎故意违反题面。女主人公正当青春年少,还没有经历多少生活波折;另外她对“觅封侯”这条生活道路是充满了浪漫主义幻想的。“不知愁”是完全合乎情理的。这样写,正是为了表现这位闺中少妇从“不知愁”到“悔”的心理变化过程。为下段蓄势。

(2)第一句点出“不知愁”,第二句紧接着用春日登楼赏景的行动具体展示她的“不曾愁”。春日而凝妆登楼,为了观赏春色以自娱。写出了少妇青春的欢乐。第三句是全诗转折。“忽见”二字乍读似乎有些突兀。这“陌头杨柳色”使得少妇联想起蒲柳先衰,青春易逝,联想起为身外功名而千里悬隔的夫婿,这一切,都促使她从内心深处冒出非常强烈的念头--悔教夫婿觅封侯。从而突出地表现了“闺怨”主题。

5, 多情自古伤离别

6, A

7,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