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纲动物的分类

合集下载

哺乳纲的分类

哺乳纲的分类

第三节哺乳纲的分类现存的哺乳动物在全世界计有4180种,我国计有509种,约占世界总种数的12.2%(郑昌琳,1986)。

分为3个亚纲:原兽亚纲、后兽亚纲和真兽亚纲。

一、原兽亚纲(Prototheria)本亚纲包括现存哺乳类中最原始的类群。

仍保留着许多近似爬行动物的原始特征,主要表现在:卵生,产带卵壳富含卵黄的卵,卵大,其直径达14mm(一股哺乳动物卵直径不超过0.2mm),母兽还有孵卵的习性(鸭嘴兽),或者把卵置入特殊的育儿袋内哺育(针鼹)。

雄性的精巢位于体内,体外无阴囊。

有一小的阴茎,位于泄殖腔内,很象龟鳖类的阴茎,只是它背面的沟已经成为一管。

有泄殖腔,以单一的泄殖腔孔开口体外(故又名单孔类)。

口缘无肉质唇而具扁喙。

无外耳壳。

成体口腔内无齿,幼体有临时性结节状的齿,脱落后不再生出恒齿。

肩带仍似爬行类有独立的乌喙骨、前乌喙骨和发达的间锁骨(图10-29)。

腰带上有一对袋骨(或名上耻骨 epipubic bone)。

大脑皮层不发达,大脑半球之间尚无胼胝体。

另一方面,单孔类也具备了哺乳动物的特征,它们已经是原始的哺乳动物。

例如,体表有毛,有乳腺,乳腺乃是一种特化的汗腺,不具乳头,乳腺管开口在腹壁的乳腺区,由仔兽舐吮乳汁。

具肌肉质的横膈。

仅具左体动脉弓。

下颌由单一的齿骨组成。

体温波动在26°—35℃之间,处于由变温向恒温过渡的阶段。

本亚纲只有一个目,即单孔目(Monotremata),仅分布于澳洲及其附近的岛屿上,分为2科:鸭嘴兽科(Ornithorhynchidae):现存的仅一属一种,即世界闻名的珍稀动物——鸭嘴兽(Ornithorhynchus anatinus)(图9-88)。

鸭嘴兽是一种半水栖的动物,具有一系列适应水栖的特征。

体被短而浓密的褐色毛,长久在水中也不致浸透。

嘴宽扁,无肉质唇而具有角质鞘,嘴两侧有缺刻,可过滤食物,形似鸭嘴,故名鸭嘴兽。

尾扁阔,四趾间具蹼,前肢蹼特别发达,善于在水中游泳或潜水。

哺乳动物介绍及种类大全-2019年教学文档

哺乳动物介绍及种类大全-2019年教学文档

哺乳动物介绍及种类大全哺乳动物是指脊椎动物亚门下哺乳纲的一类用肺呼吸空气的温血脊椎动物,因能通过乳腺分泌乳汁来给幼体哺乳而得名。

哺乳动物隶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

业界估计有5400种哺乳动物,分为约1200属,153科,29目。

哺乳动物分为2个亚纲:原哺乳亚纲(包含卵生的单孔目动物)、兽亚纲(包含有胎盘哺乳动物和卵胎生的有袋类动物)。

多数的哺乳动物(包括6最大目)属于有胎盘哺乳动物。

其中三个最大目分别是啮齿目、翼手目和鼩形目。

啮齿目包括鼠类、翼手目包括蝙蝠、鼩形目则包括鼩鼱、鼹鼠及沟齿鼠。

另三个最大目则是食肉目(狗、猫、鼬、熊、海豹等),鲸偶蹄类(有蹄动物、鲸鱼),灵长目(包括人类)。

哺乳动物根据生育方式分为三个主要下纲:单孔目动物、有袋类动物、有胎盘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主要按外型、头骨、牙齿、附肢和生育方式等来划分,习惯上分三个亚纲:原兽亚纲、后兽亚纲、真兽亚纲,现存约28个目4000多种。

其中这28个目分别是: 1.单孔目 2.鼩负鼠目 3.智鲁负鼠目 4.袋鼬目 5.袋貂目 6.袋狸目7.有袋目8.袋鼹目9.袋鼠目10.贫齿目11.食虫目12.树鼩目13.皮翼目14.翼手目15.灵长目16.食肉目17.鲸目18.海牛目19.长鼻目20.奇蹄目21.蹄兔目22.管齿目23.偶蹄目24.鳞甲目25.啮齿目26.兔形目27.象鼩目28.鳍脚目按照世界哺乳动物物种(Mammal Species of the World)一书在2019年的资料,哺乳纲目前有约5676个(2019版的IUCN 红皮书为5488个)不同物种,分布在1229个属,153个科和29个目中,约占脊索动物门的10%,地球所有物种的0.4%。

啮齿目(老鼠、豪猪、海狸、水豚等)、翼手目(蝙蝠等)和鼩形目(鼩鼱等)是哺乳动物中物种最多的目。

哺乳动物的身体结构复杂,有区别于其他类群的大脑结构、恒温系统和循环系统,具有为后代哺乳、大多数属于胎生、具有毛囊和汗腺等共通的外在特征。

八年级哺乳动物知识点

八年级哺乳动物知识点

八年级哺乳动物知识点哺乳动物是地球上生物种类最为繁多、分布最为广泛的一类动物,它们秉承了哺乳动物的特征:高度进化的大脑、出色的听力和嗅觉、毛发、乳腺和哺育幼仔等。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八年级生物学课程中的哺乳动物知识点。

一、哺乳动物的分类哺乳动物分为原兽类、有袋类、真兽类和鲸偶蹄类等四大类。

1. 原兽类原兽类是哺乳动物中最基本也最原始的类别,它们的特点是繁殖力强、个体数量多、分布范围广。

原兽类中包括了针鼹、树懒、蚁兽等。

2. 有袋类有袋类的出现是哺乳动物进化历程中的一个分支,它们的特点是雌性动物育有一对幼仔,同时在腹部有一个可以转化为哺乳器的囊袋。

有袋类的代表动物有袋鼠、袋狮等。

3. 真兽类真兽类是哺乳动物中进化程度最高的一类,包括灵长类、猫科、犬科、大象和牛马等动物。

它们的特点是大小适中、体态优美,大多拥有出色的视力和智力,而且多数生活方式使其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4. 鲸偶蹄类鲸偶蹄类是大约5300万年前从陆地进化到海洋的哺乳动物,其包括鲸类、海豚、马、犀牛等。

二、哺乳动物的特点哺乳动物的生物学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乳腺和哺乳幼仔哺乳动物的乳腺是它们的独特形态特征之一,这种乳腺的结构和功能使得它们能够分泌奶汁来哺育自己的幼仔,而这在哺乳动物外是找不到的。

2. 毛发毛发是哺乳动物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毛发可以有效保护哺乳动物中的体温,使其保持温度平衡。

同时,毛发也能起到保护皮肤的作用,增加生存能力。

3. 大脑和智力哺乳动物普遍拥有大脑的进化水平较高,能够进行高级别的思维活动,具备较普遍的情感反应,如喜怒哀乐等,也有很强的社会意识,体现在动物之间相互帮助、寻找伙伴等方面。

4. 演化形态的多样性哺乳动物的演化形态非常多样,不同物种会有不同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点,形成了独特而多样的地球生态系统。

三、哺乳动物的分布哺乳动物几乎在全球都有分布,其中极地地区除外。

非洲拥有大量的大型哺乳动物,如狮子、大象、斑马、长颈鹿等,而澳大利亚的有袋类动物则是其他地区所没有的。

哺乳动物分类

哺乳动物分类

哺乳纲动物分类原兽亚纲单孔目鸭嘴兽科:仅鸭嘴兽一种针鼹科:2种针鼹兽亚纲后兽下纲有袋目负鼠总科分布于南美的有袋类负鼠科:约67种小[鼠儿]科:仅小[鼠儿]1种新袋鼠科:7种袋鼬总科:分布于大洋洲的有袋类袋鼬科:包括袋鼬、袋獾等,约50余种袋狼科:仅袋狼一种,已灭绝袋[豸齿]科:仅[袋豸齿]一种,又称袋食蚁兽袋鼹科:仅袋鼹一种袋狸总科袋狸科:约17种兔袋狸科:2种兔袋狸袋貂总科袋貂科:约13种袋鼯科:约22种树袋熊科:仅树袋熊一种[鼠足]鼯科:6种蜜貂科:1种袋熊科:毛鼻袋熊等3种鼠袋鼠科:又称,约10种袋鼠科:包括袋鼠、树袋鼠、袋等,50余种真兽下纲食虫目哺乳动物第三大目,现生兽类大多起源于此目无尾猥总科无尾猥科:无尾猥、稻田猥等30余种,主要分布于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獭鼩科:3种沟齿鼩科:2种,分布于海地和古巴金鼹总科金鼹科:特产于非洲,约21种刺猬总科刺猬科:刺猬、鼠猬等,约22种鼩鼱总科鼩鼱科:分布广泛的食虫类,包括鼩鼱、白齿鼩、水鼩等270余种鼹鼠科:包括鼹鼠、鼩鼹等,约33种跳鼩目以前置于食虫目,1984年后单列一个目跳鼩科:特产于非洲,包括跳鼩、象鼩等,约15种攀兽目树鼩科:特产于南亚东南亚,与灵长类、跳鼩类亲缘关系较近,约16种皮翼目鼯猴科:能滑翔的哺乳类,特产于东南亚,2种翼手目哺乳动物第二大目,会飞的兽类大蝙蝠亚目狐蝠科:包括狐蝠、果蝠等,约180种小蝙蝠亚目鞘尾蝠总科鼠尾蝠科:3种鞘尾蝠科:约49种混合蝠科:仅混合蝠一种兔唇蝠科:2种菊头蝠总科裂颜蝠科:12种巨耳蝠科:5种菊头蝠科:约62种蹄蝠科:约60种叶口蝠总科叶口蝠科:特产于中南美,约140种妖面蝠科:8种吸血蝠科:3种蝙蝠总科筒耳蝠科:特产于中南美,4种狂翼蝠科:特产于中南美,2种盘翼蝠科:特产于中南美,2种吸盘足蝠科:特产于马达加斯加岛,1种蝙蝠科:翼手目最大一科,约350种髭蝠科:分布于新西兰,现存仅一种,另一种已灭绝犬吻蝠科:热带亚热带分布较为广泛的一个科,约92种贫齿目只分布于美洲的一类有甲亚目犰狳科:约22种披毛亚目食蚁兽科:4种树懒科:6种鳞甲目鳞鲤科:7种穿山甲兔形目鼠兔科:17种兔科:包括兔亚科和古兔亚科,约44种啮齿目哺乳动物第一大目松鼠型亚目山河狸总科山河狸科:仅山河狸一种松鼠总科松鼠科鼯鼠亚科:包括鼯鼠和飞鼠,约34种松鼠亚科:包括松鼠、花鼠等,约150余种土拔鼠亚科:约48种河狸总科河狸科:美洲河狸和欧亚河狸2种衣囊鼠总科:特产于美洲衣囊鼠科:约36种异鼠科:约63种鳞尾鼯鼠总科跳兔科:仅跳兔一种鼠型亚目鼠总科鼠科: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的一科,有500余种仓鼠科:哺乳动物第一大科,包括田鼠、仓鼠、冠鼠、旅鼠等,有600余种沙鼠科:分布于沙漠地带,有60余种瞎鼠科:4种竹鼠科:包括小竹鼠和速掘鼠等,6种睡鼠总科睡鼠科:19种荒漠睡鼠科:仅一种跳鼠总科林跳鼠科:11种跳鼠科:约30种豪猪型亚目豪猪总科:主要分布于旧大陆的非洲和东南亚豪猪科:13种美洲豪猪总科美洲豪猪科:约10种豚鼠总科豚鼠科:约16种水豚科:仅水豚一种,是最大的啮齿动物花背豚鼠科:约14种毛臀刺鼠科:约13种兔豚鼠科:2种豪猪亚目还包括绒鼠科、华毛鼠科、八齿鼠科、梳鼠科、针鼠科、牛鼠科、藤鼠科、岩鼠科、滨鼠科等灵长目原猴亚目狐猴型下目只分布于马达加斯加岛及附近岛屿狐猴总科狐猴科:10种鼠狐猴科:7种鼬狐猴科:4种指猴总科指猴科:仅指猴1种懒猴型下目懒猴科:6种懒猴丛猴科:特产于非洲,6种跗猴型下目跗猴科:又称眼镜猴,特产东南亚,4种类人猿亚目阔鼻下目特产于新大陆的灵长类卷尾猴科狐尾猴亚科:9种蜘蛛猴亚科:7种卷尾猴亚科:卷尾猴(悬猴)、松鼠猴等,6种吼猴亚科:5种青猴亚科:3种夜猴亚科:1种绒猴科跳猴亚科:仅跳猴1种绒亚科:包括绒和两大类,26种狭鼻下目旧大陆灵长类,也包括人猴总科猴科猕猴亚科:包括长尾猴、猕猴、狒狒几大类,约50余种疣猴亚科:包括疣猴、叶猴、金丝猴等,约27种人总科长臂猿科:约10种猩猩科:包括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倭黑猩猩4种人科:现存仅1种,即智人或称现代人食肉目处于生态链顶端的哺乳动物,现生哺乳类的第四大目犬形总科鼬科鼬亚科:鼬、貂、貂熊等,33种臭鼬亚科:新大陆臭鼬类,11种獾亚科:鼬獾、猪獾等,9种蜜獾亚科:仅蜜獾一种水獭亚科:水獭、海獭等,14种犬科犬亚科:狼、胡狼等,10种薮犬亚科:亚洲野犬、非洲野犬、薮犬等,3种狐亚科:狐类、貉,22种浣熊科浣熊亚科:新大陆浣熊类,13种蜜熊亚科:蜜熊、犬浣熊等,6种小熊猫亚科:仅小熊猫一种熊科大熊猫亚科:仅大熊猫一种熊亚科:棕熊、黑熊等,7种猫形总科獴科鼬形獴亚科:马达加斯加岛特产的5种獴獴亚科:其余各种獴类,24种灵猫科隐肛狸亚科:仅隐肛狸一种,马岛特产食蚁狸亚科:食蚁狸、马岛缟狸2种,均为马岛特产缟狸亚科:4种缟狸双斑狸亚科:双斑狸棕榈狸亚科:棕榈狸、花面狸、熊狸等,7种灵猫亚科:灵猫、斑林狸、獛等,20种鬣狗科鬣狗亚科:3种鬣狗土狼亚科:土狼猫科猎豹亚科:猎豹猫亚科:小型猫类、猞猁、美洲狮等,29种豹亚科:云豹、石纹猫、雪豹、狮、虎、豹、美洲虎,7种鳍脚目食肉目的一个分支,过去作为亚目置于食肉目下海豹科:19种海豹海狮科:包括5种海狮和9种海狗海象科:仅海象1种鲸目水生哺乳动物,与有蹄类有一定关系齿鲸亚目河豚总科河豚科:淡水鲸类,包括河豚、白鳍豚等,6种一角鲸总科一角鲸科:包括一角鲸和白鲸两种海豚总科鼠海豚科:13种海豚科:22种圆头鲸科:包括虎鲸等,7种抹香鲸总科抹香鲸科抹香鲸亚科:抹香鲸,最大的有齿鲸小抹香鲸亚科:2种小抹香鲸剑吻鲸科:剑吻鲸、长喙鲸等,18种须鲸亚目最大的哺乳动物灰鲸科:灰鲸露脊鲸科:4种露脊鲸长须鲸科:长须鲸和蓝鲸,5种座头鲸科:座头鲸(有蹄类)长鼻目象科:亚洲象、非洲象、森林象,3种管齿目土豚科:土豚蹄兔目蹄兔科:6种蹄兔海牛目海牛科:3种海牛儒艮科:儒艮奇蹄目马形亚目马科:野驴、野马、斑马等,9种角形亚目犀科:5种犀貘科:4种貘偶蹄目不反刍亚目猪科鹿豚亚科:鹿豚疣猪亚科:2种疣猪猪亚科:11种野猪西猯科:新大陆类似猪的有蹄动物,3种西猯河马科:河马和倭河马骈足亚目骆驼科:双峰驼、羊驼、骆马等,6种反刍亚目最先进的有蹄类鼷鹿下目鼷鹿科:大鼷鹿、小鼷鹿、斑鼷鹿、水鼷鹿,4种有角下目鹿总科麝科:4种麝鹿科鹿亚科:梅花鹿、斑鹿、麋鹿等,17种獐亚科:獐麂亚科:毛冠鹿和各种麂,10种空齿鹿亚科:断角鹿、狍、驯鹿、驼鹿等,18种长颈鹿总科长颈鹿科:长颈鹿、霍加狓,两种牛总科叉角羚科:叉角羚牛科黑斑羚亚科:黑斑羚1种,非洲特产狷羚亚科:狷羚、牛羚等,7种,非洲特产马羚亚科:黑马羚、长角羚等,7种,苇羚亚科:水羚、苇羚、驴羚等,8种,非洲特产短角羚亚科:短角羚1种,非洲特产羚羊亚科:瞪羚、藏原羚等,23种新小羚亚科:小羚、新小羚、石羚等,14种,非洲特产霓羚亚科:19种霓羚,非洲特产羊亚科高鼻羚羊族:高鼻羚羊1种斑羚族:藏羚羊、斑羚、鬣羚等,9种羊族:盘羊、北山羊、塔尔羊等,23种羊牛族:羚牛、麝牛牛亚科薮羚族:薮羚、大羚羊、旋角羚羊等,9种蓝牛羚族:蓝牛羚、四角羚羊,均产于印度牛族:野牛、水牛、牦牛等,14种。

动物学哺乳纲

动物学哺乳纲

血液
远 曲 小 管
肾窦 肾大盏 肾盂
肾锥的乳头
肾柱 髓袢 集 合 管
肾小盏
输尿管
髓线
哺乳类的肾脏及肾单位
38
原尿流向:
肾小体的肾球囊—肾小管(近曲小管—髓 袢fan—远曲小管)重吸收—集合管重吸收 (成为终尿)--肾盏—肾盂—输尿管—膀 胱—尿道—体外。
39
(十)神 经 系 统
1.大脑
原脑皮 新脑 皮 纹状体 古脑皮 大脑皮层 (新脑皮) 海马(原脑皮)
8
输卵管 子宫
双子宫
阴道
双分子宫
输卵管 子宫
双角子宫
阴道
单子宫
哺 乳 类 子 宫 类 型
9
胎 盘 类 型
无蜕膜胎盘
散布状,鲸等
叶状,反刍兽 环状,食肉目等
蜕膜胎盘
盘状,灵长类等
尿囊腔 尿囊 盘状胎盘 绒毛膜 羊膜 羊膜 腔
卵黄囊腔
10
(二)外 形
体外被毛,身体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 适应辐射明显:
角质纤维角:由表皮角蛋白纤维形成,终生不脱落, 如犀牛角。 洞角:为头骨的骨角外面套以由表皮角质化形成的角 质鞘构成,不分叉,终生不脱换,如牛角。 实角:由真皮骨化后,穿出皮肤而成,分叉的骨质角, 每年换一次,如鹿角。 鹿茸:刚出生的鹿角外包富有血管的皮肤,称为鹿茸。
17
(四)骨骼系统 鉴别性特征: 颈椎7枚,下颌由单一齿骨构成,头骨具两个枕 骨髁和牙齿异型。 演化趋向: 1.骨化完全,为肌肉的附着提供支持; 2.头骨和带骨有愈合和简化现象(坚固性、轻便 性); 3.脊柱的颈、胸、腰出现弯曲(弹性、韧性);
1、现代鸟类 (不包括饲养种) 都能飞行。
2、恒温动物具有较高而稳定的新陈代谢水平和调节产 热、散热的能力,从而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 稍高于环境温度的水平,包括鸟纲和哺乳纲。 3、大脑的纹状体是鸟类复杂的本能活动和“学习”的 中枢。 4、鸟类没有牙齿和膀胱,被认为是减轻体重的一种适 应。

哺乳纲的分类

哺乳纲的分类
(2)代表: 刺猬、鼹鼠
刺猬
2、翼手目(Chiroptera)
(1)特征
会飞翔、 前肢特化为翼、
后肢适悬挂、 胸骨有龙骨突
(2)代表:家蝠
食鱼蝠
食花蝙蝠
吸血蝙蝠
吸血蝙蝠
3、鳞甲目(Pholidota)
(1)特征
体外覆鳞甲 吻尖、无齿、舌发达
前足爪强大、适掘土
(2)代表:穿山甲
4、贫齿目(Edentata)
二、野生动物资源的持续利用与保护
1、狩猎动物的猎场、猎期和猎量的确定 2、野生动物的驯养 3、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 4、受胁物种的保护
三、害兽防治
1、胎生(vivipary)
• 受精卵(单孔类除外)在进入母体子宫后,植入子宫壁中,其绒毛膜和 尿囊与母体子宫内膜结合形成胎盘,胎儿发育过程中所需营养和氧气以 及排泄的废物是通过胎盘来传递的。
• 胎盘是由胎儿的绒毛膜(chorion)和尿囊(a11antois),与母体子宫壁的 内膜结合起来形成的。 胎儿与母体这两套血液循环系统并不通连,而是 被一极薄(约2um厚)的膜所隔开,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是透过膜弥散作用 (用具高度特异选择性)来交换的(允许氧、二氧化碳、盐、糖、尿素、 氨基酸、简单的脂肪以及某些维生素和激素通过,大蛋白质分子、红血 细胞以及其它细胞均不能透过)。
无犬牙
臼齿常为3/3 松鼠科
(2)常见科
河狸科 仓鼠科
鼠科
跳鼠科
A、松鼠科:松鼠、大鼯鼠、旱獭
树栖、半树栖、地栖
大鼯鼠
松鼠
B、河狸科:
半水栖
河狸(海狸)
C、仓鼠科:黑线仓鼠、中华鼢鼠、麝鼠
麝鼠
仓鼠
D、鼠科:小家鼠、褐家鼠
E、跳鼠科:三趾跳鼠、小五趾跳鼠

哺乳纲的分类

哺乳纲的分类

弥猴
• 金丝猴 金丝猴(Pygathrix roxellanae):体被金黄色长毛。 :体被金黄色长毛。 头圆,耳壳短,吻部肿胀而突出,鼻孔向上仰, 头圆,耳壳短,吻部肿胀而突出,鼻孔向上仰, 又称仰鼻猴。脸部蓝色,眼圈白色;尾长;无颊 又称仰鼻猴。脸部蓝色,眼圈白色;尾长; 背部灰棕色夹有柔软的金黄色长毛。 囊。背部灰棕色夹有柔软的金黄色长毛。为我国 名贵特产种类。 名贵特产种类
大熊猫
• 赤狐 赤狐(Vulpes vulpes):属犬科中体型较小者,外形似小 :属犬科中体型较小者, 家狗。体细长,吻尖长,耳大;四肢较短; 家狗。体细长,吻尖长,耳大;四肢较短;尾长超过体长 之半,尾毛蓬松,端部白色。 之半,尾毛蓬松,端部白色。 • 黑熊 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属熊科。全身黑色,仅 :属熊科。全身黑色, 胸部有V字形的白斑 吻部短而尖,前肢腕垫大, 字形的白斑。 胸部有 字形的白斑。吻部短而尖,前肢腕垫大,与掌垫 相连。尾极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相连。尾极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 黄鼬 黄鼬(Mustela sibirica):俗称黄鼠狼,属鼬科。体形细长, :俗称黄鼠狼,属鼬科。体形细长, 四肢短小;颈长、头小;尾长约体长之半,尾毛蓬松, 四肢短小;颈长、头小;尾长约体长之半,尾毛蓬松,肛 腺发达。背毛为红棕色,腹面颜色较淡。 腺发达。背毛为红棕色,腹面颜色较淡。
金丝猴
• 鳞甲目:体外被鳞甲,鳞片间杂有稀疏硬毛;头 鳞甲目:体外被鳞甲,鳞片间杂有稀疏硬毛; 尖小,无牙齿;舌发达;前肢爪特别发达, 尖小,无牙齿;舌发达;前肢爪特别发达,用以 挖掘蚁类洞穴。 挖掘蚁类洞穴。 • 穿山甲 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体背面被角质鳞 : 鳞片间杂有硬毛。头尖长,口内无齿, 片,鳞片间杂有硬毛。头尖长,口内无齿,舌细 善于伸缩,用以取食蚁类。尾较长, 长,善于伸缩,用以取食蚁类。尾较长,尾基较 四肢粗壮,前肢较后肢长,趾端具爪, 粗。四肢粗壮,前肢较后肢长,趾端具爪,尤以 前足第3、 趾特别粗长锐利 用于挖掘洞穴。 趾特别粗长锐利, 前足第 、4趾特别粗长锐利,用于挖掘洞穴。

哺乳动物分类

哺乳动物分类
28.鳍脚目
灵长目可以分为两个亚目:
原猴亚目(Strepsirrhini):原始的猴类。
鼠狐猴科(Cheirogaleidae)
狐猴科(Lemuridae)
嬉猴科(Lepilemuridae)
大狐猴科(Indriidae)
指猴科(Daubentoniidae)
懒猴科(Lorisidae)
婴猴科(Galagidae)
简鼻亚目(或称作类人猿亚目)(Haplorrhini):进步的猴类、猿类、人。
眼镜猴科(Tarsiidae)
卷尾猴科(Cebidae)
青猴科(Aotidae)
僧面猴科(Pitheciidae)
蜘蛛猴科(Atelidae)
猴科(Cercopithecidae)
长臂猿科(Hylobatidae)
人科(Hominidae)
2.鼩负鼠目
3.智鲁负鼠目
4.袋鼬目
5.袋貂目
6.袋狸目
7.有袋目
8.袋鼹目
9.袋鼠目
10.贫齿目
11.食虫目
12.树鼩目
13.皮翼目
14.翼手目
15.灵长目
16.食肉目
17.鲸目
18.海牛目
19.长鼻目
20.奇蹄目
21.蹄兔目
2225.啮齿目
26.兔形目
27.象鼩目
哺乳动物隶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
哺乳动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主要按外型、头骨、牙齿、附肢和生育方式等来划分,习惯上分三个亚纲:原兽亚纲(包括下面的1~3)、后兽亚纲(包括下面的4~9)、真兽亚纲(包括下面的10~28),现存约28个目4000多种。
哺乳动物分类简表:
1.单孔目

哺乳动物分类原兽亚纲

哺乳动物分类原兽亚纲
常见的主要类群有:懒猴科(Lorisidae) 、卷尾猴科 (Cebidae) 、猴科(cercopithecidae)、长臂猿科(Hylobatidae)、 猩猩科(Pongidae)、人科(Hominidae)。
(五)贫齿目(Edentata)
牙齿趋于退化的一支食虫哺乳动物。不具门牙和犬牙;若臼 齿存在时亦缺釉质,且均为单根齿。大脑几无沟、回。后足5趾、 前足仅有2—3个趾发达,具有利爪以掘穴。吻突出,舌长且能灵 活伸缩,舔食蚁类。分布于中、南美的森林中。著名的代表动物 有大食蚁兽、三趾树懒和懒犰狳。
本目常见代表有达乌尔鼠免(Ochotona daurica)、草兔(Lepus capensis) 及 欧洲地中海周围地区的穴兔(Oryctolagus cuniculus)。
(八)啮齿目(Rodentia)
哺乳类中种类及数量最多的一个类群(约占种数的1/3),适应生活于在多种 生态环境,遍布全球。体中、小型。上下颌各具一对门牙,仅前面被有釉质,呈 凿状,终生生长。无犬牙,门牙与前臼齿间具有空隙。嚼肌特别发达,适于啮咬 坚硬物质。臼齿常为3/3。常见的类群主要有:松鼠科(Sciuridae) 、河狸科、 仓鼠科(Cricetidae)、鼠科(Muridae)、跳鼠科(Dipodidae)等。
(十三)奇蹄目(Perissodactyla)
草原奔跑兽类。主要以第三指(趾)负重,其余各趾退化或消失。指
(趾)端具蹄,有利于奔跑。门牙适于切草,犬牙退化,臼齿咀嚼面上有 复杂的棱脊。胃简单。本目代表种类有:
1.马科(Equidae) 马型兽类。仅第三指(趾)发达承重,其余各趾均
退化。颈背中线具一列鬃毛。腿细而长。尾毛极长。门牙凿状,臼齿齿 冠高、咀嚼面复杂。野马(Equusprzewalskii)和野驴(Equus hemionus) 为本科代表。野马原产于蒙古及我国新疆等地,现已绝迹。近年我国从 国外向新疆引入十余只饲养种群,长势良好,野驴在我国西北各省普遍 分布,但数量不多,应严加保护。

哺乳纲的10种动物

哺乳纲的10种动物

野猪形态特征皮肤灰色,且被粗糙的暗褐色或者黑色鬃毛所覆盖,在激动时竖立在脖子上形成一绺鬃毛,这些鬃毛可能发展成17厘米/ 6.4英寸长。

雄性比雌性大。

猪崽带有条状花纹,毛粗而稀,鬃毛几乎从颈部直至臀部,耳尖而小,嘴尖而长,头和腹部较小,脚高而细,蹄黑色。

背直不凹,尾比家猪短,雄性野猪具有尖锐发达牙齿。

纯种野猪和特种野猪主要表现在耳、嘴、背、脚、腹的尺寸大小程度上。

毛色为灰黑色或褐(棕红色)体躯健壮,四肢粗短,头较长,耳小并直立,吻部突出似圆锥体,其顶端为裸露的软骨垫(也就是拱鼻);每脚有4趾,且硬蹄,仅中间2趾着地;尾巴细短;犬齿发达,雄性上犬齿外露,并向上翻转,呈獠牙状;野猪耳披有刚硬而稀疏针毛,背脊鬃毛较长而硬;整个体色棕褐或灰黑色,因地区而略有差异。

梅花鹿外形特征梅花鹿属中型鹿类,体长125~145厘米,尾长12~13厘米,体重70~100千克。

头部略圆,颜面部较长,鼻端裸露,眼大而圆,眶下腺呈裂缝状,泪窝明显,耳长且直立,颈部长。

四肢细长,主蹄狭而尖,侧蹄小。

尾巴较短。

毛:毛色随季节的改变而改变,夏季体毛为棕黄色或栗红色,无绒毛,在背脊两旁和体侧下缘镶嵌着许多排列有序的白色斑点,状似梅花,因而得名。

冬季体毛呈烟褐色,白斑不明显,与枯茅草的颜色类似。

颈部和耳背呈灰棕色,一条黑色的背中线从耳尖贯穿到尾的基部,腹部为白色,臀部有白色斑块,其周围有黑色毛圈。

尾背面呈黑色,腹面为白色。

角:雌兽无角,雄兽的头上具有一对雄伟的实角,角上共有4个杈,眉杈和主干成一个钝角,在近基部向前伸出,次杈和眉杈距离较大,位置较高,常被误以为没有次杈,主干在其末端再次分成两个小枝。

主干一般向两侧弯曲,略呈半弧形,眉叉向前上方横抱,角尖稍向内弯曲,非常锐利。

猕猴猕猴(学名Macaca mulatta),猕猴属模式种。

猕猴别名黄猴、恒河猴、广西猴,属于猴科。

猕猴是中国常见的一种猴类,体长43~55厘米,印度阿格拉古城的猕猴尾长15~24厘米。

动物学 15哺乳纲(Mammalia)

动物学 15哺乳纲(Mammalia)

脊柱,胸骨和肋骨: 脊椎椎体为双平型, 脊柱,胸骨和肋骨:①脊椎椎体为双平型,椎体间 有软骨的椎间盘相隔. 脊柱分为颈, 有软骨的椎间盘相隔.②脊柱分为颈,胸,腰,荐 部分. 胸椎连有肋骨,并与肋骨, 5部分.③胸椎连有肋骨,并与肋骨,胸骨形成胸 廓.④成体的荐椎多愈合为荐骨,在与腰带结合中 成体的荐椎多愈合为荐骨, 增加了坚固性和后肢承重能力. 增加了坚固性和后肢承重能力. 附肢骨骼:①四肢经历扭转(后肢的膝关节角顶朝 附肢骨骼: 四肢经历扭转( 前肢的肘关节角顶朝后, 前,前肢的肘关节角顶朝后,且四肢转而位于躯体 下方) 肩带由肩胛骨,锁骨组成, 下方).②肩带由肩胛骨,锁骨组成,肩胛骨发达 而稳定,锁骨退化. 腰带由髂骨, 而稳定,锁骨退化.③腰带由髂骨,坐骨和耻骨组 髂骨与荐骨牢固结合, 成,髂骨与荐骨牢固结合,耻骨和坐骨在腹中线结 合,形成封闭式骨盆.④在足型上有跖行,趾行和 形成封闭式骨盆. 在足型上有跖行, 蹄行型3种类型( 蹄行型3种类型(图).
脊椎动物不同) 血红蛋白占红细胞重量的2 脊椎动物不同 ) . 血红蛋白占红细胞重量的 2 / 3 , 使输送氧气的效率大为提高. 使输送氧气的效率大为提高. l 体动脉弓仅左侧保留. 体动脉弓仅左侧保留.
静脉系统的主干血管趣于简化( l 静脉系统的主干血管趣于简化(多数仅保 留右前大静脉) 肾门静脉完全退化. 留右前大静脉),肾门静脉完全退化. l 淋巴管发源于组织间隙间的, 淋巴管发源于组织间隙间的,先端为盲端的 微淋巴管,组织液通过渗透方式进入微淋巴管, 微淋巴管,组织液通过渗透方式进入微淋巴管,微 淋巴管再逐渐汇集为较大的淋巴管, 淋巴管再逐渐汇集为较大的淋巴管,最后主要经胸 导管注入前大静脉回心.淋巴器官还有胸腺和脾脏. 导管注入前大静脉回心.淋巴器官还有胸腺和脾脏. 17.排泄系统( 17.排泄系统(图)

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哺乳动物英文名称:mammals定义:中华尖齿兽、摩根齿兽类、柱齿兽、三尖齿兽类、单孔类、异兽类、后兽类和真兽类的冠群。

其骨学及牙齿特征为:脑颅扩大,鳞骨-齿骨结合,内耳仅由岩骨包裹及扩展的耳蜗和岬,隅骨、关节骨进入中耳成外鼓骨和锤骨,双生齿,臼齿列具有准确的咬合关系。

所属学科:古生物学(一级学科);古脊椎动物学与古人类学(二级学科);哺乳动物(三级学科)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百科名片哺乳类动物图片哺乳类动物(Mammal)哺乳类是一种恒温、脊椎动物,身体有毛发,大部分都是胎生,并藉由乳腺哺育后代。

哺乳动物是动物发展史上最高级的阶段,也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个类群。

中文名:哺乳动物外文名:Mammal 别名:哺乳纲代表作品:纲: 哺乳纲Mammalia 界:动物界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Chordata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下门:有颔下门Gnathostomata 总纲:四足总纲T etrapoda目录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1皮肤(1)皮肤的结构完善1(2)皮肤的衍生物多样1骨骼(1)中轴骨骼1(2)附肢骨骼肌肉1消化(1)消化管1(2)消化腺1呼吸(1)鼻腔1(2) 喉1(3)气管1(4)肺和胸腔1循环(1)血液1(2)心脏1(3)血管1(4)淋巴排泄神经(1) 新脑皮(2)间脑(3)中脑(4)小脑(5)延脑(6)智商感官(1)嗅觉(2)视觉内分泌生殖(1)雄性生殖腺(2)雌性生殖腺分类哺乳动物的代表动物哺乳动物之最《哺乳动物》图书内容简介目录展开编辑本段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哺乳动物具备了许多独特特征,因而在进化过程中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最重要的特征是:智力和感觉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保持恒温;繁殖效率的提高;获得食物及处理食物的能力的增强;体表有毛、胎生,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用肺呼吸;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脑较大而发达。

哺乳纲

哺乳纲

最高等的脊椎动物——哺乳纲(【拉丁文名称】:Mammalia 【英文名称】:mammals )脊椎动物亚门的一纲,通称兽类。

哺乳动物是全身披毛、运动快速、恒温胎生的脊椎动物,是脊椎动物中躯体结构、功能行为最为复杂的最高级动物类群。

身体被毛;体温恒定;胎生(单孔类例外)和哺乳;四肢经扭转位于身体的腹面;头骨合颞窝型,具完整次生硬腭和肌肉质软腭;具有肌肉质横膈;中耳具有3块听骨;下颌由1块齿骨构成,与头骨为齿-鳞骨关节式; 7个颈椎,第1、2颈椎分化为环椎和枢椎;完全的双循环,红细胞无细胞核;肺泡是气体交换最终场所。

兽类是动物界进化地位最高的自然类群,除南极、北极中心和个别岛屿外,几乎遍布全球,现存19目123科1042属4237种。

中国有11目,都是有胎盘类。

中国北方属古北界,哺乳纲的代表科有鼠兔科、河狸科、蹶鼠科、跳鼠科、睡鼠科,南方属东洋界,代表科有长臂猿科、懒猴科、大熊猫科、灵猫科、鼷鹿科、穿山甲科、狐蝠科、象科、猪尾鼠科、竹鼠科等。

哺乳动物(包括化石和现生种类)可分为原兽亚纲、后兽亚纲和真兽亚纲。

原兽亚纲包括已绝灭的中生代哺乳动物和现在的单孔目。

单孔目中有针鼹和鸭嘴兽,产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和新几内亚,现存只有1目2科3属6种。

后兽亚纲,包括各种有袋类,产于南、北美洲、澳大利亚及其邻近岛屿,共1目 9科81属约 250 种;真兽亚纲,包括各种有胎盘类,广布世界各地。

除已绝灭的目外,共17目112科,约958属3981种。

原兽亚纲Prototheria(单孔类),哺乳类中唯一产卵的动物。

单孔类具有单一的泄殖腔孔和体外相通,用于产卵、排遗和排泄。

大脑半球不发达,无胼胝体。

体温在26—35度之间波动,有乳腺但无乳头。

后兽亚纲Metatheria(有袋类),此类动物在腹部有育儿袋。

胎生,但是无真正的胎盘,产出的胎儿发育不完全,必须在育儿袋中继续发育。

此外,有袋类的大脑半球仍不发达,无胼胝体,体温在33—35度之间波动。

哺乳动物分类列表

哺乳动物分类列表
蓬尾袋鼬属:脊尾袋鼠(Dasycercus byrnei )
西澳袋鼬属:
袋鼬属:澳大利亚袋鼬(Dasyurus hallucatus )
林袋鼬属:短毛袋鼬(Murexia longicaudata)
纹袋鼬属:三纹袋鼬(Myoictis melas)
长爪袋鼬属:长爪袋鼬(Neophascogale lorentzi)
[编辑] 智鲁负鼠目
智鲁负鼠科
[编辑] 袋鼬目(Dasyuromorphia)
袋狼科(Thylacinidae)
袋狼属:袋狼(Thylacinus cynocephalus)
袋食蚁兽科
袋食蚁兽属:袋食蚁兽
袋鼬科(Dasyuridae)
宽足袋鼩属:褐袋鼩(Antechinus bellus )
鼠袋鼠科(Potoroidae)
赤褐袋鼠属:赤褐袋鼠(Aepyprymnus rufescens )
草原袋鼠属:草原袋鼠(Bettongia lesueuri )
荒漠袋鼠属:荒漠袋鼠(Caloprymnus campestris)
麝袋鼠属:麝袋鼠(Hypsiprymnodon moschatus )
六带犰狳属:六带犰狳(Euphractus sexcinctus)
大犰狳属:大犰狳(Priodontes maximus )
三带犰狳属(Tolypeutes):三带犰狳(Tolypeutes tricinctus)
小犰狳属:小犰狳(Zaedyus pichiy)
蠕蛇亚目(Vermilingua)
[编辑] 袋鼠目(Diprotodontia)
树袋熊科
树袋熊属:树袋熊(Phascolarctos cinereus)

普通动物学课件第二十一章哺乳纲

普通动物学课件第二十一章哺乳纲
皮肤 表皮 生发层:单层柱状上皮,能不断分裂增生
真皮 真皮很厚,由致密纤维结缔组织构成,
猫的骨架
蝙蝠
第一节 哺乳纲的主要特征
耻骨
四、哺乳纲动物的躯体结构
耻骨
联合
3、骨骼系统:发达,支持、保护和运动的功能进一步完善化
狮子哺乳动物骨骼乌系喙统骨 的演化趋向:
犀牛
坐骨
大猩猩
髌骨
– 骨化完全,为肌肉的附着提供充分的支持 肘跖突行
• 现存哺乳类约有5400余种,分为3个亚纲: • 原兽亚纲Prototheria:现存最原始类群 • 卵生,产具壳的多黄卵,雌兽具孵卵行为。 • 乳腺仍为一种特化的汗腺,不具乳头。 • 肩带结构似爬行类(乌喙骨、前乌喙骨及间锁骨)。 • 有泄殖腔,因而本类群又称单孔类。 • 雄兽无交配器官。 • 大脑皮层不发达、无胼脂体。 • 成体无齿,代以角质鞘。 现其•存附体35种近℃温类 的之调仅某间节产些)能。于岛力一澳屿弱般洲上,在及能寒维冷持季体节温冬基眠本,恒热定天(蛰波伏动不在出26℃一
哺乳 母体具有乳腺和乳头,以乳汁哺育幼兽 意义:使后代在较优越的营养条件和安全保护下迅速成长的生物学
适应
选择特异性高:允许O2、CO2、盐、糖、尿素、A.A.,简单的脂肪以及某些维生素和激素通过,大蛋白质分子、红 血细胞以及其它细胞均不能透过。
胎盘:是由胎儿的绒毛膜和尿囊,与母体子宫壁的内膜结合起来形成的。无蜕膜胎盘和蜕膜胎盘
体下方,大大提高了支撑力和跳跃力,有利于步行和奔跑
形态差别较大
第一节 哺乳纲的主要特征
四、哺乳纲动物的躯体结构 2、皮肤及其衍生物
• 哺乳类皮肤的主要特点:
• •表皮和穿真山皮甲均鳞加-厚-表皮
• – 体犰表狳被的毛甲--表皮的甲,真皮的骨板

哺乳动物ppt课件

哺乳动物ppt课件

长颈鹿
简介
长颈鹿是世界上最高的陆地动物,以其长长的颈部和斑纹皮肤而 闻名。
生活习性
长颈鹿生活在非洲的草原和疏林地区,以树叶为食,尤其是非洲鳄 梨树的叶子。
繁殖与保护
长颈鹿虽然相对较为常见,但仍然受到栖息地丧失和非法狩猎的威 胁,需要保护。
狮子
简介
狮子是非洲最著名的动 物之一,以其威武的鬃 毛和强大的力量而闻名 。
生殖系统
男性生殖器官的组成
01
睾丸、输精管、前列腺等。
女性生殖器官的组成
02
卵巢、输卵管、子宫等。
生殖系统的功能
03
产生生殖细胞,受精怀孕,哺育后代。
03
CATALOGUE
哺乳动物的行为特点
繁殖行为
繁殖方式
多数哺乳动物采用有性繁殖方式,通 过交配受精产生后代。有些种类如单 孔类哺乳动物采用卵生方式,而鸭嘴 兽和针鼹则采用卵胎生方式。
CATALOGUE
哺乳动物的身体结构
骨骼系统
01
02
03
骨的分类
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 不规则骨。
骨的功能
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器官 、储存钙质、参与运动。
脊柱的组成
由颈椎、胸椎、腰椎、骶 骨和尾骨组成,主要支撑 和保护脊髓。
肌肉系统
肌肉的分类
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
肌肉的功能
产生运动、维持姿势、辅助呼吸和消化等。
制定法律法规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禁止非法 捕猎、走私野生动物及其制品

科学研究与监测
加强哺乳动物生态学研究,监 测种群动态,为保护和保育提
供科学依据。
提高公众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哺 乳动物保护和保育的意识和参

哺乳类动物的特征

哺乳类动物的特征

哺乳类动物的特征哺乳类动物的特征哺乳类动物即哺乳纲。

脊椎动物亚门的一纲,通称兽类。

哺乳动物可分为原兽亚纲、真兽亚纲和后兽亚纲。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哺乳类动物的特征,希望有所帮助!身体结构复杂,有区别于其他类群的大脑结构、恒温系统和循环系统,具有为后代哺乳、大多数属于胎生、具有毛囊和汗腺等共通的外在特征。

他们外型多样,小至体长30毫米长有翅膀的凹脸蝠,大至体长33米形同鱼类的蓝鲸。

他们有很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分布在从海洋到高山,从热带到极地的广泛区域。

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能协调复杂的技能活动和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在智力和对环境的反应上远远超过其他类群;恒温(约为25~37℃),完善的血液循环系统,优良隔热性能的体表毛被和其他体温调节的机制,提供了稳定的'内环境,减少了对外界环境的依赖,区别于冷血动物;胎生哺乳,除最原始的单孔类卵生外,都是胎生。

高级种类在胚胎与子宫壁之间形成母子营养交换的组织(即胎盘)。

母兽对仔兽进行较长期的哺乳和抚育,从而使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仔兽还可通过学习,获得适应技能;出现口腔咀嚼和消化,大大提高了对能量的摄取;具有在陆地上快速运动的能力。

当中生代末地壳运动加剧,环境发生重大改变时,恐龙等爬行动物难以适应和生存,而哺乳类则显示了很强的竞争能力;哺乳动物有很好的适应环境的能力,身体恒温,具有乳腺,可对幼仔哺乳,脑发达,能够支配行动,胎生(单孔类除外),有利于延续后代等等。

所有这些,都为它们的壮大发展提供了自身的优势。

进入新生代后,有胎盘类成为哺乳动物大家族的主流,化石和现生哺乳动物的绝大多数都属于有胎盘类。

有胎盘类哺乳动物约有30个目,人们熟知的就有食肉目(如猫科动物)、啮齿目(如各种鼠类)、偶蹄目(如猪、牛、羊等)、奇蹄目(如马、驴等)、灵长目(如猴和猿类等)、翼手目(如蝙蝠等)、长鼻目(如象等)和鲸目(如海豚等)。

第二十一章 哺乳动物纲

第二十一章 哺乳动物纲

• 很一些哺乳类(狗等)能通过唾液腺蒸 发失水调节体温。 • 口腔后为咽部。
50
• 咽部两侧有耳咽管开口,耳咽管连通 咽部与中耳腔,调整中耳腔内的气压 而保护鼓膜。 • 咽部周围分布有大淋巴腺体,即扁桃 体。 • 吞咽反射:软腭上升、咽后壁向前封 闭咽与鼻道的通路;舌骨后推、喉头 上升、使会厌软骨紧盖喉,封闭咽与 喉的通路。此时呼吸暂停,食物经咽 部而进入食管。解决咽交叉部位呼吸 与吞咽的矛盾。
23
24
• 实角:分叉的骨质角,通常多为雄兽发达, 且每年脱换一次。如鹿角。刚生出的鹿角 外包富有血管的皮肤,此期的鹿角称鹿茸, 为贵重的中药。
25
• 瘤角:长颈鹿的角终生包被有皮毛,是 另—种特殊结构的角。 • 表皮角:表皮角质形成,如犀牛角。
26
• 爪:哺乳类爪与爬 行类的爪同源,为 指(趾)端表皮角质 化的产物,为陆栖 步行时指(趾)端的 保护器官。 • 常见的类型除爪以 外,尚有蹄和指甲, 均为爪的变形。
9
• 无蜕膜胎盘可分为: • 散布状胎盘 : 绒毛均匀 分布,如鲸,马,野猪。 • 叶状胎盘:绒毛分布呈小 叶状,如:牛,鹿。 • 蜕膜胎盘可分为: • 环状胎盘 : 绒毛环带状 分布,如:猫,虎,象。 • 盘状胎盘 : 绒毛盘状分 布,如:啮齿类,灵长类, 翼手类。
10
胎儿的 绒毛膜 与母体 子宫内 膜联系
7
• 胎儿、母体的两套血液循环不相通,营养物质、 呼吸气体和代谢废物靠扩散作用进行交换。 • 鲨鱼、一些毒蛇等也有胎生的种类,• 其胎盘有卵 黄囊形成 , 不是有绒毛膜形成 , 故称之为卵黄囊 胎盘,是假胎生。
8
• 2.胎盘的类型
• 依据绒毛膜与子宫膜联 系的紧密程度分为: • 无蜕膜胎盘 : 联系不紧 密。 • 蜕膜胎盘 : 结合紧密, 分娩时造成大量流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形
兔形——陆生种类,肘关节向后转,膝关节向前转, 鱼形——水栖种类,附肢退化呈浆状,如鲸; 蝙蝠形——飞翔种类,前肢特化,有翼膜;
鼹鼠形——穴居种类,前肢铲状;
二、哺乳纲动物的躯体结构
•2、皮肤及其衍生物:被毛;表皮真皮加厚;皮肤腺发
达;皮肤衍生物多样。
(1)毛:种类:针毛、绒毛和触毛 结构:毛干、毛根组成, 换毛:春秋季更换
(2)表皮角质层发达,真皮具有坚强的韧性。色素颗粒, 皮下脂肪层发达;
(3)皮肤腺:皮脂腺,汗腺,乳腺,和味腺
(4)皮肤衍生物:鳞片、爪、指甲、蹄和角 (洞角:不分叉,不更换,如牛角,实角:分叉,每年
更换如鹿角)。
2、哺乳类的皮肤及其衍生物
几种哺乳动物的乳腺
二、哺乳纲动物的躯体结构
3、骨骼系统:颈椎7枚,单一的齿骨;2个枕髁;牙齿异型
5. 哺乳类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类群,约有4000 种,广泛分布于地球。其进步性特征表现在:
鸟类
哺乳动物
假鳄类
兽齿类
槽齿类 始鳄类
兽孔类(二叠纪末期绝灭) 盘龙类(合颞窝类型)
古爬行类(杯龙类)
哺乳纲动物概述
二、哺乳纲动物的进步性特征
(1) 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 (2) 口腔咀嚼和消化 (3) 高而恒定的体温 (4) 陆上快速运动 (5) 胎生哺乳
唾液分泌和 口腔消化
二、哺乳纲动物的躯体结构
5、呼吸系统
呼吸道:外鼻孔,鼻腔(丰富的黏膜),内鼻孔,喉 (会厌软骨, 甲状软 骨,杓状软骨,环状软骨;音带) ,气管,支气管,肺(复杂 的支气管树), 气体交换场所:肺泡,肺泡是盲囊,数目达7亿,总面积 达60—120平方米。 呼吸方式:腹式或胸式呼吸
哺乳纲动物概述
一、哺乳纲动物的进化地位
1. 现存的哺乳类是古代哺乳动物的后代; 2. 古哺乳类是2.3亿年前由刚从古两栖类进化来
的比较低等的古 爬行类(盘龙类)进化而来; 3. 哺乳类和两栖类有很多相似的特征,如皮肤
富有腺体;两个枕骨髁;排泄物是尿素等。
哺乳纲动物概述
一、哺乳纲动物的进化地位
4. 哺乳类是全身被毛,快速运动,体温恒定,胎 生哺乳的高等脊椎动物。
脑颅:明显的脸部,鼻甲骨,次生腭,颧骨
头骨
2个枕髁;合颞窝, 三块听小骨 (蹬骨、砧骨和锤骨)
中轴骨骼
咽颅: 单一的齿骨; 牙齿异型 脊柱: 椎体双平型,颈(7枚),胸,腰,荐,尾椎

胸廓:胸椎、胸骨和肋骨

肩带 ;肩胛骨,锁骨和乌喙骨退化
带骨
腰带: 髂骨,坐骨,耻骨,关闭式骨盆
附肢骨骼
前肢:肱,尺,桡,腕,掌,指,肘关节向后; 肢骨
人 体 的 呼 吸 系 统
腹 式 呼 吸 示 意 图
呼吸运动
人肺结构
二、哺乳纲动物的躯体结构
6、循环系统:完全的双循环
心脏:完全分为四腔——左右心房,左右心室。 血管:仅有左体动脉弓,肾门静脉完全退化
血液:动静脉血完全分开, 红细胞无核 。
淋巴系统:发达,辅助血液回心,淋巴器官有胸腺和脾 脏。
三、本纲学习指导
• 学习重点: 1、哺乳纲动物的高等性特征; 2、哺乳纲动物的分类;
• 学习的难点: 1、胎盘、子宫的结构和类型; 2、排泄系统和神经系统的结构组成;
21.1 哺乳纲的主要特征
一、胎生、哺乳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 1、胎生和哺乳:对后代的发育和生长具有完善、有利的 保护,使后代的成活率大为提高,使哺乳类生存竞争中占 有有利地位。
胎盘的类型
胎盘:胚胎的绒毛膜、尿囊和母体子宫内壁结合形成
胎盘
无蜕膜胎盘 (结合不紧密)散布状胎盘(鲸、有蹄类) 叶状胎盘(反刍类)
环状胎盘(食肉目)
蜕膜胎盘 (结合紧密 )
盘状胎盘(灵长目)
胎盘的形成
胎盘的类型
环状胎盘
散布状胎盘
21.1 哺乳纲的主要特征
二、哺乳纲动物的躯体结构
• 1、外形:被毛,适应于各种生活习性 身体分部:头、颈、躯干、尾(常退化)、四肢
消化道:口腔 、咽、食道、胃 (反刍胃:瘤胃、网胃、 瓣胃、皱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 肠(盲肠、结肠、直肠)、肛门。 消化腺 :唾液腺(颌下腺、舌下腺、腮腺)、肝脏和胰脏。
•异型齿:门牙、犬牙、前磨齿和磨齿。 •齿式:兔:2/1、0/0、3/2、3/3,
人:2/2、1/1、2/2、3/3。
心脏结构
哺乳类的循环系统
哺 乳 类 的 循 环 系 统
血细胞
哺 乳 动 物 的 动 脉 和 静 脉 系 统
二、哺乳纲动物的躯体结构
7、排泄系统
肾脏(泌尿):肾脏肾形,实质中由许多泌尿的肾单位 (兔28— 50万、人200万), 肾单位:肾小体(肾小球和肾小囊) 和肾小管
输尿管(导尿):输尿管由重吸收水的作用。 膀胱(贮尿):
后肢:股,膑,胫,腓,跗,蹠,趾,膝关节向前
家兔的骨骼系统
人的骨骼
二、哺乳纲动物的躯体结构
4、肌肉系统
四肢肌肉发达; 特有的膈肌; 皮肤肌(表情肌)发达; 咀嚼肌(颞肌和嚼肌)。
二、哺乳纲动物的躯体结构
•5、消化系统:口腔消化(牙齿,唾液腺),次生 腭(解决了
消化与呼吸的矛盾),食性复杂(食虫、食肉、食草和杂食)。
哺乳动物的脑
人脑
植 物 性 神 经 系 统
脊髓和脊神经
二、哺乳纲动物的躯体结构
9、感觉器官:灵敏
视觉-较灵敏 外耳-耳壳、耳道
听觉 中耳-鼓膜、三块听小骨、耳咽管 内耳-耳蜗发达
嗅觉:鼻腔扩大、嗅粘膜分布广,嗅觉发达 味觉:味蕾
人的眼睛
哺乳动物耳的结构
人的耳
内耳
海豚的回声定位
二、哺乳纲动物的躯体结构
• 胎生:胚胎通过胎盘与母体之间进行氧气、营养物质和排 泄物的交换;受精卵发育到胚胎成熟都在母体子宫内进行。 (妊娠和分娩)
• 哺乳:母体有乳腺和乳头,乳腺是一种特化的汗腺,母体 以乳液哺育幼崽,乳头数目与每胎产仔数目有关。鸭嘴兽 是卵生种类,但有乳腺没乳头有哺乳行为。
一、胎生、哺乳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尿道(排尿):
肾小体的结构
肾 脏 的 结 构
二、哺乳纲动物的躯体结构
8、神经系统
脑 中枢神经 系统
大脑:表面形成沟回,增大了脑皮面积, 大脑半球间由胼胝体联系。
中脑:成为次要的视听反射中枢 间脑:感觉传导的中继站 小脑:发达,出现小脑半球 延脑:活命中枢
脊髓
周围神经 系统
脑神经12对。 脊神经 植物性神经: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