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南京市人口大数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2010年度人口发展报告
市人口计生委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快速汇总工作已经完成。

现就与5个计划单列市、9个副省级城市以及全省、、市相关的指标,从人口及家庭规模、人口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及人口文化素质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人口规模
常住人口规模及变动情况
备注:
1、数据均为初步汇总数
2、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离开户
口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3、城市位次按照常住人口规模降序排列。

从“五普”到“六普”的十年间,我市常住人口增长量为176.62万人,居副省级城市第五位,除了千万级人口城市、、的人口增长
高于我市外,人口规模增长也略高于我市,但差距很小。

我市人口增长率由“五普”的20.71%增至28.31%,年均增长率由“五普”的1.84%增至于2.52%。

常住人口增长率和年均增长率均列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三位,虽然低于人口基数小于我市的和移民城市,但是充分说明了我市人口吸聚力和城市影响力在全国处于前列。

二、家庭规模
家庭规模及人口变动
(单位:万人,万户,%,人/户)
备注:1、家庭户是指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人组成的户。

2、城市位次按照常住人口规模将序排列。

我市的家庭户由“五普”192.1万户增至237.03万户,家庭户人口由“五普”560.1万人增至655.42万人。

家庭户数列全国副省级城
市的第十一位,家庭人口数则列第十二位,这与我市人口规模的位次有很大关系。

我市平均家庭规模由五普的2.92降至2.77人/户,位次上由“五普”的全国副省级城市第四位降至第十位。

说明、和等其他城市的家庭小型化发展进程快于我市。

值得注意的是,我市家庭人口比重由“五普”的89.79%降至81.88%,列第十三位,仅高于和,说明我市挂靠于集体户的常住人口较多、流入人口比重较大。

三、人口性别结构
人口性别结构及变动趋势
(单位:万人、%)
本次普查我市人口性别比位居第四,低于、和,但仍达到107以上。

女性人口比重由“五普”的47.57%升至48.24%,常住人口中
的女性人口比重仍然偏低,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列第十二位,虽然高于、和,但是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工作仍待加强。

四、人口年龄结构及人口红利分析
(一)人口年龄结构及变动趋势
人口年龄结构及变动趋势
备注:1、“▲”表示上升趋势;“▼”表示下降趋势
2、城市位次按常住人口规模将序排列
(二)全国副省级城市人口红利状况
我市少年儿童人口比重由“五普”的15.45%降至9.51%,列全国副省级城市的末位,同时少年儿童抚养比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十四位,说明人口少子化现象较严重。

我市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由“五普”的76.13%升至81.29%,列副省级城市的第五位。

总人口抚养比居第十二位,表明除、在人口红利上有明显优势外,我市人口红利位居第四,与处在第三位差距很小,我市人口红利还是相当丰厚的。

我市老年人口比重由“五普”的8.24%升至9.20%,列副省级城市第五位,老年人口抚养比位居第七,处在全国副省级城市的中位,与尚未进入老龄化社会(65岁以上人口比重在7%以上)的、、等城市差距较大。

、等市流入人口规模及常住人口规模都远高于我市,因此缓解了这些城市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五、人口文化素质与变动情况
(一)人口文化素质
人口文化素质
备注:1、考虑到0——6岁儿童,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总数合计应小于常住人口规模,比重合计应小于100%。

2、城市位次按照常住人口规模降序排列
我市大学文化程度人口由“五普”的占总人口12.35%升至26.11%。

高中文化程度人口由“五普”占总人口20.14%升至20.82%。

初中文化程度人口比重由30.83%降至29.64%。

小学文化程度人口由“五普”占总人口24.26%降至16.02%。

人口峰谷交替对我市人口文化素质构成的影响最为明显。

我市大学文化程度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这一指标表现得最为突出,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列第一位。

高中文化程度人口比重位居第四,但初中文化程度人口比重列末位,还不到30%。

我市早已全面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且初中毕业生99%以上可以升学,因此,人口文化素质构成的差异很大一部分可以归因于我市人口少子化与人口峰谷交替的影响。

但从公安统计得出的2010年度我市暂住人口文化构成情况的结论看,在累计登记的281万暂住人口中,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全部暂住人口的7.5%,初高中文化程度的人数占到全部暂住人口的82.3%,仍有10.2%的小学以下文化程度人口流入我市。

暂住人口与常住人口文化素质构成情况差异巨大,对我市转型发展的潜在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分析。

(二)每十万人口文化素质变动情况
人口文化素质变动情况(每十万人)
备注:1、“▲”表示上升趋势;“▼”表示下降趋势 2、各类文化程度人口之和应小于10万
人口文化素质变动情况(每十万人)
备注: 1、“▲”表示上升趋势;“▼”表示下降趋势;2、各类文化程度人口之和应小于10万
通过每十万人口文化变动情况分析,我市“五普”和“六普”(每十万人)大学文化程度人口规模都位列第一。

受人口峰谷交替与高等教育普及的共同影响,我市初中文化程度人口无论“五普”还是“六普”都列副省级城市的最后一位。

随着人口少子化和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发展,我市小学文化程度人口规模的降幅超过了30%。

六、及人口发展基本指标对比
七、对策建议
综合分析,我市人口发展空间、人口红利、人口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同时在人口结构性矛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为此,建议:
(一)加大人口统筹协调力度。

充分认识人口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增强做好人口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

建立完善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体制机制,控制人口总量,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二)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

据公安部门统计,我市流入人口大学以上文化程度仅占7.5%。

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吸引人才、资本和技术的流入,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优势,利用高素质人口带来的额外红利,为实现“三个争第一”目标提供智力支持。

(三)合理调整资源配置。

根据人口峰谷交替波动情况,深入研究和主动评估人口少子老龄化带来的影响,合理调整和配置社会资源特别是教育、卫生、住房、交通及其他社会保障资源的地区分布,加大0-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和农村地区养老保健机构建
设力度。

(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步伐加快,人口流动和迁移更趋活跃。

要加快推进人口居住证制度,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推进教育、卫生、就业、住房、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重点改善流入人口的孕前保健、生育保险、子女入园入学及就业状况。

(五) 加快建设人口基础信息库。

依托政府信息中心,汇聚公安、人口计生、统计、发改、民政、人社、住建等部门信息,全面建成统一、规的全市人口基础信息库。

加强人口基础数据库数据应用,实现实时查询、比对、引用和核实;探索人口基础信息库建设、管理、运行、关联共享的长效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