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试卷(历史)缺答案

合集下载

上海交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试卷(历史)新疆班缺答案

上海交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试卷(历史)新疆班缺答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内高二历史期终试卷(满分120分,90分钟完成。

第一部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第二部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命题: 冯静华 审核:彭禹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36题合计72分,每题有且仅有一个正确选项,将正确选项写在答题卡上)1. 古代雅典民主制的开创者是:A .梭伦B .克里斯提尼C .卢梭D .伯里克利2. “地中海一年四季碧波荡漾,少有惊涛骇浪,便于航行,希腊人很早以前就开始借着这个大海四处讨生活了。

”这里所说的“讨生活”最可能是指希腊人A .传播宗教B .从商殖民C .游牧迁徙D .围海造田3. “教皇的财富今日远超过最富有者的财富,他为了建筑一个圣彼得堂,为何不用自己的钱,而要用贫穷信徒的钱呢?”材料反映出作者的态度当是:A .认同教会为建筑一个圣彼得教堂B .天主教徒应该忠实于自己的信仰C .鼓吹欧洲教会热衷于建造教堂D .反对教皇聚敛广大信徒的财富4. 自13世纪下半叶起,英.法相继出现了如下图所反映的新权利结构。

这一结构当是:A .采邑制度B .等级君主制C .君主专制D .君主立宪制5. 古代美洲创立的印第安文明中被誉为“美洲希腊”,并最早培育了玉米等作物的是:A .玛雅文化B .印加文化C .阿兹特克文化D .埃及文化6. 右图是刊登在英国《自然》杂志封面上的北京猿人头骨图像,中国科学家宣布了最新的测定成果:北京猿人生活在距今约77万年前,从而把北京猿人的生活年代推前约20万年。

这一观点的改变表明A .我们终于准确地知道了北京猿人的生活年代B .我们不可能真正知道北京猿人的生活年代C .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D .对历史事实的准确认识需要一个证实的过程7.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的青铜器风格虽迥异于中原,但其工艺可媲美于中原青铜器最鼎盛的:A .夏商时期B .商周时期C .周秦时期D .秦汉时期教皇 国王 城市市民 教会贵族 世俗贵族8.中华文明起源于距今5000年前左右,起源的核心地区:A.有八方雄起的特征B.在黄河中游地方C.在长江中下游地方D.是稻作农业产地9.“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

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等级班)+答案解析

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等级班)+答案解析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历史(等级考)期中试卷1.典籍里的中国。

(1)请将下列书籍按先后顺序排序。

A1662年《论语》拉丁文译本取名《中国智慧》 B.《四书章句集注》 C.《史记》书影《道德经》书影《天工开物》书影《千金方》书影《农书》书影(2)每一本典籍中都蕴含着作者的思想,请将如下思想与上述书籍配对。

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②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③存天理,灭人欲④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⑤生人不能久生,而五谷生之;五谷不能自生,而生人生之。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上述典籍里体现出了中国的哪些特征?【答案】(1)排序:D-A-C-F-B-G-E。

(2)配对:①《道德经》;②《史记》;③《四书章节集注》;④《论语》;⑤《天工开物》。

(3)特征:儒学是传统文化的主流;中国文化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强调家国情怀;重视民生;强调以人为本等。

【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综合题。

排序:据所学,《论语》成书于战国前期,《四书章句集注》的作者是南宋朱熹,《史记》是西汉时期史学家司马迁的著作,《道德经》成书于春秋,明代宋应星撰写了《天工开物》,《千金方》的作者是唐代孙思邈,《农书》是元代王桢的著作,故以上书籍按先后顺序排列应为,D-A-C-F-B-G-E。

【小问2详解】配对:据所学,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出自①《道德经》;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司马迁写作②《史记》的宗旨;存天理,灭人欲是③《四书章句集注》宣扬的观点;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出自④《论语》;“生人不能久生,而五谷生之;五谷不能自生,而生人生之是”为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提出的观点。

【小问3详解】特征:综合以上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上述典籍里体现出儒学是传统文化的主流,中国文化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强调家国情怀,重视民生、强调以人为本等特征。

2.现代化的世界进程。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试题历史试题(附答案)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试题历史试题(附答案)

历史测试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请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只需将答题卡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成语“数典忘祖”“不肖子孙”跟下列哪一制度关联A.井田制B.宗法制C.分封制D.世袭制25.《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庶务丛集……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

“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

由此表明,明朝内阁A.在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B.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事C.大学士在明仁宗后是丞相D.大学士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26.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D.收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27.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中写道:“(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

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

”这场“求变之风”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是A.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B.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C.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瓦解D.加快了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28.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认为:全世界都在努力生产美元能够购买的商品,而美国则负责生产美元……以印刷品的价格换取石油。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注意事项:1.本试题共6页,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的时代。

“宽容”主要是指()A.诸子百家争鸣 B.分封制崩溃 C.商人地位降低 D.“学在官府”2.孔子在社会伦理上强调尊卑有别,等级分明,但在教育上却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不分贫贱富贵,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这一差异表明孔子()A.重视教育对社会秩序的作用 B.努力维护教育公平C.有意推动私学的兴起和发展 D.具有人道主义精神3.下图为小明学习“百家争鸣”时制作的思维导图,图中的①~④分别对应不同的学派,两个序号之间是学派间争论的问题。

①②③④对应的学派分别是()A.儒、墨、道、法 B.儒、道、法、墨C.道、墨、儒、法 D.墨、道、儒、法4.据文献记载,“卫太子鼻大,武帝病,太子入省。

江充曰:上恶大鼻,当持纸蔽其鼻而入。

”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5号汉墓出土了一张西汉早期的纸质地图。

据此可知,以下结论最为合理的是()A.西汉武帝时期,纸的使用已经十分普遍B.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的纸都可用于绘图C.由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可推定纸的使用不晚于西汉D.考古发现的纸质地图与文献记载的纸可以互相印证5.汉代以来,大臣上书皇帝,不论是颂扬功德还是直言过错,常以“臣诚愚鄙”、“臣昧死”之类开篇。

这一现象体现了()A.“君权神授”观念深入人心 B.“皇权至上”观念受到冲击C.“皇帝独尊”思想逐渐形成 D.“君为臣纲”思想影响较大6.下表为隋唐和两宋节妇烈女情况统计。

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考试范围:选择性必修一全部+选择性必修二部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 小题,每小题3 分,共48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种植植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

”材料的作者意在强调()A.农业的出现使人类由食物采集者变为食物生产者B.文字是人们出于生产生活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C.农业的发展对于文明的产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D.农业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2.在湘西里耶秦简中的一枚木牍,其上书写有“迁陵以邮行洞庭”的字样,迁陵是洞庭郡的属县。

该文物表明秦朝()A.开创了全新的地方行政制度B.采取了开明的边疆管理政策C.创立了重要的巡视监察制度D.建立了分级的文书传送系统3.秦汉时期铁农具的种类增多。

就起土农具而言,有锄、插、镬、铲、犁等;收割农具主要是镰刀、斧、锛等;手工工具与农业生产也有很大关系,如用于垦荒时砍伐树木。

这体现出秦汉时期()A.铁犁牛耕成为主流生产方式B.精耕细作农业有所发展C.政府高度重视生产工具革新D.小农经济地位日益巩固4.唐朝时,农民可以帛、粟、麦等为抵押向柜坊借钱,到期未赎取的抵押品,柜坊即将其出售变现。

武则天大足元年(701 年)下令,不得复利计息;728年,玄宗也因“公私举放,取利颇深,有损贫下”而下诏限制高利贷。

这些现象说明了唐代()A.民间信贷活跃B.政府以农为本C.经济纠纷较多D.长途贸易发达5.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中,常常出现“内重外轻、强干弱枝”或“内轻外重、干弱枝强”的现象。

以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或机构设置中,不能反映上述现象的是()A.周初分封制B.秦朝郡县制C.东汉晚期州刺史D.唐朝晚期节度使6.下表反映了秦汉至明清官员考核的相关制度,从总体上看,官员考核演变的趋势是()A.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B.从注重政绩变为注重德行C.制度化考察不断完善D.从地方考核变为中央考核7.清代学者高濂在《遵生八笺》中对当时某一新传入物种有这么一段描述:“丛生,白花。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完整版)高二历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完整版)升上高二,历史需要备考。

着眼于眼前,不要沉迷于玩乐,不要沉迷于学习进步没有别人的痛苦中,进步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足够的量变才会有质变,沉迷于痛苦不会改变什么。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高二历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高二历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第I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此处“天下一大变局”的本质内涵是A.“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B.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C.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转变D.君主__取代了宗法制2.《礼记》中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实行这项政治制度的目的是A.建立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B.用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C.为了更好地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D.为了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继承上的矛盾3.“亲亲相隐”是中国封建社会一项重要的司法原则,也就是指亲属之间可以藏匿、包庇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

如以严苛著称的《大明律》中规定“同居亲属有罪互相容隐”“弟不证兄、妻不证夫、奴婢不证主”。

此司法原则A.确保了明代司法活动的公正B.体现了宗法观念对法制的影响C.损害了明代法律的__性D.认可了家庭在司法中的地位4.观察下面两幅不同时期的山东地图。

左图到右图的变化主要说明了古代山东地区A.受中央政府的控制加强B.行政区划范围由小到大C.在全国的政治地位提高D.行政机构设置由繁到简5.欧阳修说:“窃以国家取士之制,比于前世,最号至公……又糊名、誊录而考之,使主司莫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厚薄于其间。

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高二(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纸上,答案写在试卷上的无效。

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把周王朝实行的某种制度称为“亲属等差递减制度”,并认为这一制度虽然不能根绝但至少成功地阻止或避免更多的阴谋、流血和战争,它的力量影响中国社会达三千年之久。

该学者评价的制度是A. 世官制B. 宗法制C. 分封制D. 中央集权制【答案】B【解析】【详解】世官制是先秦时期的官位爵位世袭的选官制度,不符合材料“影响中国社会达三千年之久”的描述,故A错误。

宗法制是依照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制度,宗法制对现今仍有影响,比如祭祖活动、族谱等,故B正确。

分封制属于地方管理制度,当诸侯国势力强大的时候,容易导致分裂割据。

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瓦解,争霸兼并战争频仍,故C错误。

中央集权制度始于秦朝,时间不符,故D错误。

2.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波纹式的循环发生”,即“天子个人左右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

但取代之后,其中又别有私臣变成实权者,再来取代现有的政府大臣。

如此后浪推前浪式的往复不已。

”以下官职的设置符合这一特色的是A. 秦朝的三公九卿B. 汉朝的“中朝”C. 隋唐的三省六部D. 宋朝的二府三司【答案】B【解析】【详解】“三公九卿”中的“三公”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三公之下的“九卿”分管着国家和皇家的各种具体事务,“三公九卿”是手握重权的国之重臣,并非皇帝左右的微臣,这与题干所述不符,故A项误。

汉武帝为了加强皇权,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此即“天子个人左右的微臣”,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形成“中朝”或“内朝”,以削弱相权,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

上海交大附中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终试卷(历史)缺答案

上海交大附中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终试卷(历史)缺答案

上海交大附中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终试卷高二历史(满分120分,90分钟完成,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

)一、选择题(共60分,每题2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代表该答案的选项字母填入答题卡中相对应的位置内)1.“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代表的是激于道义原则,而最现代社会代表的却是为了获得贱卖贵买的特权——这的确是一种悲剧。

”马克思这段话评论的是:A.鸦片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C.中法战争D.甲午中日战争2.“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出现这种情形的主要原因是:A.民间出现了崇洋媚外的风气B.土布的质量在急剧的下降C.洋布拥有更高的生产效率D.洋布大量通过走私进入3.“太平世界,男女同权应科举;天国春秋,军民协力斩顽妖。

”此联是洪秀全为天京文阁殿新考时撰写的门联。

其中“顽妖”指的是:A.外国入侵者B.清朝统治者C.农村大地主D.外国传教士4.“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

下列企业属于这种经营管理方式的是:A.轮船招商局B.江南制造总局C.发昌机器厂D.湖北枪炮厂5.“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代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现代化这辆列车。

”这段话评论的是:A.洋务运动B.鸦片战争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6.“东西遥隔语言通,此器名称德律风。

沪上巨商装设广,几如面话一堂中。

”这首诗歌咏的情形在上海出现的年代:A.19世纪前半期B.19世纪后半期 C.20世纪前半期D.20世纪后半期7.“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

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纱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

”这段记载突出反映了:A.民族资本主义具有强大的竞争力B.外国资本对民族资本进行压制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管理很落后D.外国列强加紧对中国资本输出8.下列刊物可以作为研究同盟会的纲领和主张一手材料的是()A B C D9.据史料记载: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每年派遣30名幼童留学,同时规定幼童留学生每3个月要学习华文14天,内容为《孝经》和圣谕。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

高二(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西周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可以仿照中央官制设官分职,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和征收赋税的权力。

这说明诸侯国A. 与中央保持一致B. 有相当的独立性C. 成为独立的国家D. 力量强不尊王命【答案】B【解析】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收赋税,说明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故选B项。

诸侯国仿照中央官制不能表明诸侯国在其他方面也能与中央保持一致,不选A 项。

材料虽然表明诸侯有很大的权力,但诸侯国还是要服从周王,并不是独立的国家,不选C项。

材料没有反映“不尊王命”的信息,不选D项。

2.孔子反对盲从,提倡“当仁不让于师”;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二者思想的一致性表现在A. 提倡民本B. 呼唤仁爱C. 强调理性D. 倡导美德【答案】C【解析】“当仁不让于师”的意思是面对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意思是在仁德和师道尊严方面,仁德是第一位的,而这里的“仁德”和苏格拉底所倡导的“有思想力”都是在强调人的理性而不是权威,故选C。

3. 《新唐书•百官志》载:“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唐高宗永淳年间,“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年间中书令张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且于其后分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

政事堂变迁反映A. 唐朝三省权力牵制体制削弱B. 唐朝三省六部制度逐渐完善C. 唐朝中枢机构权力依次轮换D. 我国封建社会皇权运行困局【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年间中书令张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且于其后分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唐朝中书门下权力增大,三省权力牵制体制削弱,故A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三省六部制度逐渐完善,故B排除。

材料也没有反映中枢机构权力依次轮换,故C排除。

政事堂变迁为皇权服务,故D排除。

2010-2023历年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

2010-2023历年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

2010-2023历年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20题)1.从传说、考古和文献等角度看,中国的国家形态产生于A.原始农耕时代B.炎黄传说时期C.禹传启家天下后D.方国联盟体制出现后2.观察下图,回答问题(共11分)(1)以字母A虚线标注的陆上交通线,历史上称之为___ ,它开始于__ 朝。

(2分)(2)以字母B实线标注的海上交通线,宋时起点是______(1分);导致该条商路兴盛的主要原因有:(2分)(3)概述开辟C线的主观动因(2分)客观评价其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4分)3.英国首相1898年说:“大国的斗争已经不再像1830年或者甚至1860那样——只限于欧洲问题,而是牵涉到遍布全球的市场和领土问题”。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英国赞同“门户开放”政策B.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C.列强争夺非洲市场和殖民地D.帝国主义联合绞杀义和团4.过去的上海,曾被称为“十里洋场”,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桥头堡;现在的上海,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人和排头兵。

(共14分)⑴.用连线方式把下列侵华战争和相应的不平等条约联系起来,并概述其对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影响。

(6分)列强侵华战争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马关条约》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影响(2分)⑵.某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以“上海——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为主题举办一个图片展览,请从不同的视角为图片展览设计版块(至少两个),并为每一个版块选择至少两个相应的素材,配上简短的解说。

(8分)5.恩格斯曾评论道“在封建主义表层下形成着的一切革命因素都倾向王权,正像王权倾向它们一样”。

据此推测,中世纪后期,欧洲曾出现的“革命因素”有A.大贵族B.基地教会C.市民阶层D.工业资产阶级6.1801年,美国总统麦迪逊在一封信中写道:“我们再也不能说这个世界上没有新东西了……它提供了新的证据,表明孟德斯鸠认为共和国只能在一小片领土上生存的理论是错误的。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

高二(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3.第I卷选择题(共52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2分。

)1. “夫仁政,必自经界(地地的分界)始。

……经界既正,分国制禄,可坐而定也。

”孟子的这段话认为A. 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B. 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C. 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D. 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儒家的思想观点主张,借此反映历史学科热点----三农问题,同时也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及解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偏上。

解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孟子这句话的意思,即“行仁政,一定要从划分、确定田界开始。

田界划分正确了,那么分配井田,制定俸禄标准,就可轻而易举地办妥了。

”译文为“行仁政,一定要从划分、确定田界开始。

田界划分正确了,那么分配井田,制定俸禄标准,就可轻而易举地办妥了。

”从材料意思上看,显然孟子认为好的治国方略,是从界定土地产权开始的,解决土地问题是实行仁政的前提。

孟子的主张主要解决“田界”即土地问题,并没有涉及到“轻徭薄赋”、“均贫富”、“贵民轻君”等主张,故排除A、B 、D三项,故选C项。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孟子的思想观点主张点评:此题为材料型选择题:解答材料解析型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知识;第二,抓住关键词,读懂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

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

读懂材料是解答本题型的关键。

2.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与图片信息不符的是A. 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有关B. 他们之间的关系是诘难、批驳,同时吸收、融合C. 当时的学派只有这五六家,号称“百家”D. “学在民间”促成这种现象的出现【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图片信息“道家”“法家”“儒家”“纵横家”可知是百家争鸣的现象,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A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排除。

最新-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18学年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 精品

最新-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18学年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 精品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历史期终试卷(满分120分,90分钟完成。

第一部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第二部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36题合计72分,每题有且仅有一个正确选项,将正确选项写在答题卡上)1. 右图为某杂志的一期封面,在投稿人撰写的下列封面故事中,明显有悖常识的是:A.《金字塔下的女神》B.《尼罗河畔的慈禧》C.《婆罗门的引路人》D.《不朽的女“胡夫”》2. 在《古希腊风化史中》,作者在开篇就指责“那种认为古希腊已婚妇女的社会地位一钱不值的观点完全是一种谬误”,而这种普遍的“谬误”最有可能来源于古代希腊,尤其是雅典的:A.政治生活的特点B.城邦制的主要特征C.哲学家多为男性D.政治领袖多为男性3. 一位中世纪西欧诗人写道:“他们为大家提供所有的一切,没有一位自由的人能够离开他们而生活。

领主是靠他们养活的,但他们自己却要等待领主发口粮吃,来养活自己,真是可悲啊!”文中的“他们”指的是:A.贵族B.奴隶C.市民D.农奴4. 下列对西欧政治制度演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采邑制度②君主专制③君主立宪④等级君主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②④③D.①④②③5. 在一处据今约6000年的中国古村落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些炭化的粟种和用来种粟的工具,这处遗址当在:A.黄河流域B.长江流域C.珠江流域D.江浙一带6. 《三字经》载:“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材料中的“子”是指A.黄帝B.禹C.启D.孔子7. 有学者认为“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的。

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是他开始了一个伟大时代。

”在该学者看来,这个时代应该是A.皇帝集权,追功逐利的时代B.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时代C.思想上获得了空前统一的时代D.国家强盛,边疆安定的时代8. 贾谊的《过秦论》,总结秦亡的教训在于“仁义不施。

”这一认识与西汉的哪一政策相呼应?A.世卿世禄B.独尊儒术C.反击匈奴D.与民休息9. 一位生长在北方的鲜卑族青年,响应政府汉化政策迁居洛阳,此后他的人生可能会有怎么样的变化?A.不得说汉语穿汉服B.开始潜心钻研儒家经典C.不得娶汉族女子D.必须维持鲜卑族复音姓氏10.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

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检测卷02(原卷版)

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检测卷02(原卷版)

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上海专用)期末测试卷02考试时间:60 分钟考试范围:选择性必修一、二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材料分析题(25分)1.一粒蔗糖里的世界史某食品集团为了给旗下糖类产品设计宣传文案,特地邀请相关历史团队梳理了蔗糖的历史发展,意图展现糖与人类之间密不可分的文化关联。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糖的旅程:从印度到加勒比(4分)材料一:公元前4世纪①征服时期,当军队攻入印度北部时,在那里发现了一种“不是由蜜蜂制造的固体蜜”,自此极少量的印度蔗糖被商队带到欧洲。

10世纪,除印度和中国,两个最大产糖区分别位于两河流域和尼罗河峡谷。

有人说,这是蔗糖紧跟着《古兰经》的脚步开始扩散的结果。

15世纪末,甘蔗种植之旅继续西进,②先后开辟了到印度和巴西的海上航路,控制了蔗糖的传播。

从16世纪起,大西洋诸岛上,殖民者强迫非洲奴隶加速蔗糖生产。

17世纪,荷兰人活跃在世界舞台上,以其为中介,甘蔗被移植到英属、法属加勒比海诸岛。

——摘自中国国家历史《一粒蔗糖里的世界史》(1)材料中◆应指的帝国是()(2分)A.罗马帝国B.波斯帝国C.贵霜帝国D.亚历山大帝国(2)材料中◆所指的重要传播者当是()(2分)A.葡萄牙B.英国C.西班牙D.意大利◆糖的嬗变:从稀有品到必需品(10分)(3)16世纪以后,各种各样新食品引进欧洲,引发了欧洲的生活革命。

将下列世界性商品与其解说词对应。

材料二:新大陆生产了大量的白糖流入欧洲。

白糖配着咖啡、红茶,产生了新的嗜好和文化。

与此相应,从事砂糖贸易的商人大都住在英国,因富有逐渐成为上流阶层,他们当时几乎把持了英国的政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历史期终试卷(满分120分,90分钟完成。

第一部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第二部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命题:彭禹审核:吴玉凤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36题合计72分,每题有且仅有一个正确选项,将正确选项写在答题卡上)1. 右图为某杂志的一期封面,在投稿人撰写的下列封面故事中,明显有悖常识的是:A.《金字塔下的女神》B.《尼罗河畔的慈禧》C.《婆罗门的引路人》D.《不朽的女“胡夫”》2. 在《古希腊风化史中》,作者在开篇就指责“那种认为古希腊已婚妇女的社会地位一钱不值的观点完全是一种谬误”,而这种普遍的“谬误”最有可能来源于古代希腊,尤其是雅典的:A.政治生活的特点B.城邦制的主要特征C.哲学家多为男性D.政治领袖多为男性3. 一位中世纪西欧诗人写道:“他们为大家提供所有的一切,没有一位自由的人能够离开他们而生活。

领主是靠他们养活的,但他们自己却要等待领主发口粮吃,来养活自己,真是可悲啊!”文中的“他们”指的是:A.贵族B.奴隶C.市民D.农奴4. 下列对西欧政治制度演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采邑制度②君主专制③君主立宪④等级君主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②④③D.①④②③5. 在一处据今约6000年的中国古村落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些炭化的粟种和用来种粟的工具,这处遗址当在:A.黄河流域B.长江流域C.珠江流域D.江浙一带6. 《三字经》载:“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材料中的“子”是指A.黄帝B.禹C.启D.孔子7. 有学者认为“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的。

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是他开始了一个伟大时代。

”在该学者看来,这个时代应该是A.皇帝集权,追功逐利的时代B.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时代C.思想上获得了空前统一的时代D.国家强盛,边疆安定的时代8. 贾谊的《过秦论》,总结秦亡的教训在于“仁义不施。

”这一认识与西汉的哪一政策相呼应?A.世卿世禄B.独尊儒术C.反击匈奴D.与民休息9. 一位生长在北方的鲜卑族青年,响应政府汉化政策迁居洛阳,此后他的人生可能会有怎么样的变化?A.不得说汉语穿汉服B.开始潜心钻研儒家经典C.不得娶汉族女子D.必须维持鲜卑族复音姓氏10.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

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

”材料中描述的变化最早出现于:A.春秋战国B.秦代C.汉代D.唐宋时期11. 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

”这说明宋朝:A.中央集权受到了一定削弱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C.政治和儒学思想紧密结合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问题12. 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由北而南移动,最终完成南方经济领先北方的格局是在:A.魏晋南北朝时期B.唐后期C.五代时期D.南宋时期13. 右图表示的是A.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B.公元2世纪的罗马帝国C.公元8世纪的阿拉伯帝国D.公元13世纪的蒙古帝国14. 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

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

明太祖不得不每天面对这样的高强度工作,主要是由于此时:A.废除丞相,从此辅政乏人B.设立内阁,但是效率低下C.西方入侵,因而战事频仍D.特务四出,密报纷呈而至15.1793年,乾隆皇帝在给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这反映了A.清朝经济高度发达,居世界领先地位B.中国幅员辽阔,物产丰饶,外贸无意义C.乾隆皇帝为维护国家主权而反对外贸D.统治者自诩为天朝上国的闭关心态16.下图为我国古代地方权力强弱变化图,较为正确的是…………………………………A B C D17. 右图是14世纪欧洲画家根据《马可·波罗游记》而创作的中国杭州市景图。

对此画的评论较为合理的是:A.是反映14世纪杭州市景的一手史料B.是反映当时欧洲人中国观的一手史料C.是反映当时欧洲城市景观的一手史料D.就史料意义而言,无任何可利用价值年代地方年代地方18. 君主专制初期,英法两国的资本主义经济都得到较快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推行了A.重商主义政策B.重农抑商政策C.强化王权政策D.强化等级政策。

19. 由于教会严重干扰西欧社会经济发展,阻碍社会进步,新兴资产阶级掀起的宗教改革运动首先在德国发生。

这次改革的先驱者是A.马基雅弗利B.米开朗基罗C.马丁·路德D.达·芬奇20. 1842年,一名下议院议员表示:“我吃国王的,也为他干了将近30年。

我不能作出背离他的不光彩的事儿。

我宁愿死也不愿意去做那些违背我良心的事儿。

”对此表态的合理解释说明是:A.君主制在英国根深蒂固B.议会仍效忠于查理一世C.革命没有得到大众支持D.此人必定属于贵族阶级21. 18世纪中后期颁布的一部资产阶级法律文献说:“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力,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

”这最可能是A.美国《1787年宪法》B.美国《独立宣言》C.英国《权利法案》D.法国《民法典》22. 在一个名为列克星敦的小城里,伫立着一座雕像,其下刻着:“如果敌人硬要把战争强加在我们头上,那么,就让战争从这儿开始吧!”“从这儿开始”的战争是:A.独立战争B.南北战争C.普法战争D.百年战争23. 英国的煤炭消费量从1800年的1000万吨,猛增到1856年的6000万吨,主要是由于:A.蒸汽机的推广B.相对论的提出C.内燃机的出现D.发电机的发明24. “……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

”被省略的部分是:A.人文主义者B.启蒙思想家C.空想社会主义者D.共产主义者25. “理性的阳光必将冲破迷信与专制的黑暗,给人们带来光明和幸福,引导人类达到前所未有的进步” 。

这句话最适合于评价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工业革命D.启蒙运动26. 右图是一张新入伍的美国黑人士兵的照片。

这幅照片的拍摄时间最早不会超过:A.1860B.1861C.1862D.186527. 19世纪中期,日本社会流传着一首狂歌(诙谐的短歌):“四杯上喜选(日本名茶,日语中与"蒸汽船"谐音),终夜难入睡;四艘蒸汽船,惊醒太平梦!”从“太平梦”中醒来的日本立即开始着手:A.积极抵抗以图自存B.签订条约维持旧态C.武装倒幕改革自强D.学习西方走向共和28. 右图是德皇威廉一世命人制作的德皇加冕仪式纪念油画。

在皇帝的要求下,画师将俾斯麦画成了在场唯一一名着白色戎装者。

德皇提出该要求当是基于俾斯麦:A.是缔造德国统一的功臣B.是缔造德国民主的元老C.率军打败了拿破仑一世D.建立了德意志海上霸权29. 19世纪一则报道中写道:“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文中的“我们”当是:A.美国人B.英国人C.法国人D.德国人30. 晚清学者徐继畲1844年称赞当时某一国家“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轨,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该国当是: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31. “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

”该对联反映的是A.西方列强的侵华暴行B.鸦片输入对中国的危害C.烟草传入中国的盛况D.鸦片战争对经济的破坏32. 《南京条约》的各条款中,直接损害了中国领土主权的是:A.割让香港岛B.赔偿白银2100万元C.开通商口岸D.同意关税协商后决定33. 1854年英法提出“修约”遭到拒绝后,没有立即发动战争的原因是A.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B.美国、俄国等国的调解C.英法忙于克里木战争D.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34. 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放的通商口岸的先后顺序是:①天津②南京③上海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②①D.②③①35. 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密切尔惊异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开放贸易十年之久,并且已废除了一切独立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消费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

”为改变这一状况,英国:A.发动了鸦片战争B.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C.火烧北京圆明园D.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36. 清末北京流传“鬼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军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这反映出当时:A.朝廷拒绝进行任何改革B.洋务运动受到列强操纵B.改革受到反对者的阻挠D.革命运动已经悄然开始二. 非选择题(共48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3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分)卡拉卡拉(右图)被认为是罗马帝国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统治者,历史学家评价他是“人类的公敌”。

他曾经进行过一项改革:“毫无意愿的省民(意大利以外的帝国自由居民称为省民或臣民)被迫接受罗马公民的头衔,得不到一点利益,却要承担罗马公民的实际义务。

……全帝国的臣民无不叫苦连天。

当所有省民以罗马公民的身分尽义务纳税之时,对于过去以臣民的条件所奉献的贡金,应依法予以豁免。

卡拉卡拉和他的儿子并不采纳政府的税务原则,要求旧有的贡金和新加的税捐同时征收。

”——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问题:(1) 根据材料或就你所知,卡拉卡拉进行了什么改革?(1分)(2) 根据材料并结合已学知识,“省民”们本应通过这一改革获得哪些利益(至少举出三项)?(3分)(3) 你对卡拉卡拉的“改革”作何评价?并请给出评价的尺度或依据。

(2分)3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陈胜曰:)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曰:“敬受命。

”——《史记·陈涉吴广世家》材料二:“失期三日五日,谇(训诫);六日到旬,赀(罚款)一盾;过旬,赀一甲。

”——《秦律·徭律》问题:(1) 根据材料一,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理由是什么?(3分)(2) 材料二是否能够支持陈胜的观点?为什么?(2分)(3) 陈胜、吴广发动的起义得到广泛响应的原因是什么?(至少举出三项有关史实)(3分)39. 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集中权力,不断削弱相权。

唐朝曾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行使宰相职权;清朝又以满汉大学士等出任军机大臣,主持全国军政要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