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要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

合集下载

以《电工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例探究专业课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

以《电工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例探究专业课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

智库时代 ·277·智者论道以《电工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例探究专业课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何 晶(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摘要:课程思政在开展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要将无形的价值观教育与有形的专业知识深度融合,用生动活泼的事例,回应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现实困惑,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本文以《电工基础》课程为例探究专业课与思政元素的有机的融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努力做到真正的全方位育人的总体目标。

关键词:思政元素;德育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609(2019)51-0277-002高校在加强文化知识、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

要在教育的各环节过程中巧妙、灵活、有效的融入社会实践教育、文化知识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注重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强调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互相推进的协同效应[1]。

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的同时要进行素质教育,努力达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的“三全育人”[2]目标。

一、高职院校《电工基础》课程在工科专业中的重要作用在高职院校中,《电工基础》课程作为工科专业中电气专业和非电气专业的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掌握电工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分析和计算方法,掌握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及电工的基本操作技能。

《电工基础》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为后续的《模拟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PLC 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应用技术》和《自动生产线运行及维护》等课程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和技能基础。

课程在授课过程中注重理论与技能的高度融合,培养学生一丝不苟、安全第一等职业素养。

《电工基础》课程也是电气自动化等相关电专业,维修电工初级、中级、高级技能考核中理论知识考核和技能操作考核的重要内容,通过细致教学,目前中级维修电工的取证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课程思政推进情况汇报

课程思政推进情况汇报

课程思政推进情况汇报课程思政推进情况汇报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课程思政推进情况汇报一、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我们积极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课程体系建设:我们构建了“课程思政”课程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中,实现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有机融合。

2. 教学内容改革:我们针对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知识点中,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3. 教学方法创新: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互动中深入理解课程内容,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4. 师资队伍建设:我们注重培养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通过培训、交流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思政教育水平。

5. 评价体系改革:我们建立了科学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思想政治表现纳入评价范围,实现了对学生的全面评价。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课程思政推进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学科融合难度大:由于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分属不同的学科领域,如何将两者有机融合是一项挑战。

2. 教师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加强培训和交流。

3. 学生参与度不高:部分学生对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不够,参与度不高,需要加强引导和激励。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改进:1. 加强学科融合研究:进一步深入研究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融合点,探索更有效的融合方式。

2. 提高教师素质:加大培训和交流力度,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

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以《跨文化交际》课程为例

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以《跨文化交际》课程为例

研究交流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以《跨文化交际》课程为例孙晓敏山西工商学院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课程思政的关键核心在于找准契合点,以无缝对接和有机互融的方式,建立生成性的内在契合关系,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课程思政;专业课;传统文化;价值观一、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并且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关键时期。

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朝气蓬勃,善于学习,奋发图强,干劲十足,敢于接受挑战。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与革命时期不同,老一辈革命家经历过战争年代和艰苦岁月,更懂得当今生活的来之不易。

然而,现如今很多大学生经历挫折较少,接受的教育为鼓励式教育,导致他们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还有的学生认为现在所拥有的一切理所当然,忘记了现如今的幸福生活都是用先烈的鲜血换来的;很多学生崇洋媚外,认为西方的理念是先进的,过西方的节日是时尚的,忽略了中华民族的五千年的悠久历史。

虽然大学里安排了一些思政课程,但是纯粹的政治教育有一定的弊端,对于追求各种新鲜事物的95后大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并且很多思政课堂有“满堂灌”,“填鸭式”的问题,教师讲的神采飞扬,口若悬河,而下面的同学可能已经心不在焉,对于老师所讲的内容吸收效果欠佳。

此外,思政课程毕竟是有限的,一周1-2次的时间不足以转变学生的价值观。

而专业课则不同,不同的专业课几乎每天都会陪伴学生,如果能在不同专业课中加入思政内容,效果将会是非常明显。

专业课课程思政,以学生为主体是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基础,实现这一课程必须深刻挖掘课程体系内容,并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程讲授中,并不说是将一些思政内容生硬地加入课堂中,而是要很好地融入专业课程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因此,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建设是非常必要的,并且具有极大的意义。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的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的
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职 业素养和道德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结合专业特点,设计思政教学内容
01 实践环节
通过实验、实习等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团队协 作、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安全意识。
02 案例分析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 运用。
03 专题讲座
邀请行业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讲座,拓展学生的 视野,了解行业前沿动态和趋势,增强学生的使 命感和责任感。
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思政教学的效果0102 Nhomakorabea03
互动式教学
通过小组讨论、提问等方 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 堂活动,形成良好的互动 氛围。
多媒体教学
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文字 、图片、视频等资源有机 结合,丰富教学内容,提 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案例分 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提高 学生对思政内容的兴趣和接受程度。同时, 可借助多媒体技术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的 表现形式。
对策四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素养。在 课程中强调职业道德、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内 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素养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06
未来展望与总结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 势,将有助于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升人 才培养质量。
02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思政将更加注重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以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03 未来,课程思政将更加注重与行业、企业的合作 ,共同开发具有针对性的课程内容,更好地满足 学生职业发展的需求。

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融合策略的探索——以《空气动力学与飞行原理》课程为例

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融合策略的探索——以《空气动力学与飞行原理》课程为例

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融合策略的探索——以《空气动力学与飞行原理》课程为例摘要:为了更好地将课程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相融合,充分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

本文以课程《空气动力学与飞行原理》为例,通过提取授课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引申到我国的歼20战斗机研制,C919大型民航客机研究以及川航成功迫降事件。

通过具体案例,向学生传播培养爱国主义情怀、科技自强自立以及敬畏生命敬畏规则的思想。

将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为了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字:空气动力学与飞行原理;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典型案例1.引言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课程思政化的主张,要把立德树人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

在此背景下,将大学生专业课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成为摆在所有高校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

针对于此,广大一线教学工作者在课程思政理论体系构建[2-4],课程思政元素挖掘[5-6],思政教育教学设计[7-8]等方面做出了有意义的探索,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空气动力学与飞行原理》[9]航空航天专业重要的基础课,主要研究飞行器或是其它物体在同气体作相对运动时的受力特性、气体流动规律以及伴随的物理现象。

本门课程具备理论结合实际的特性,在以往教学中,教师更为重视知识的讲授,往往会忽视思想政治教育。

为了深入贯彻立德树人理念,在本文中,通过挖掘课内思政元素,将其融入于案例之中,以此实现课程思政化的目的。

2.深耕国防事业,培养爱国情怀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发展国防事业的重要性,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我国实现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歼20成功试飞等多个国防事业上的第一次。

取得这些令世界瞩目的成绩,离不开无数科研工作者默默付出,凭借一腔爱国热情,使我国在多领域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蜕变。

作为一名任课教师,有义务和责任传播我国科研工作者在建设国防强国中付出的艰辛努力,以及高尚的爱国情怀。

课程思政工作总结

课程思政工作总结

课程思政工作总结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去,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围绕课程思政展开了一系列的工作,以下是对这些工作的总结。

一、工作背景与目标在新时代,培养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备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是教育的重要使命。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旨在打破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壁垒,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我们的工作目标是: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到各类课程教学中,使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让教师能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工作开展情况1、教师培训与提升为了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我们组织了多次专题培训。

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介绍课程思政的理念、方法和实践经验;开展教学研讨活动,让教师们分享交流各自在课程思政方面的尝试和心得;鼓励教师参加相关的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以赛促教,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通过这些培训和活动,教师们对课程思政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将其巧妙地融入到教学中。

2、课程设计与改革组织教师对课程进行重新设计和改革,深入挖掘各门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例如,在理工科课程中,强调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以及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贡献和影响;在文科课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制定课程思政教学大纲,明确课程的思政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同时,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小组讨论等,以增强课程思政的效果。

3、教材建设加强课程思政教材建设,组织编写了一批融入思政元素的教材和教学辅助资料。

以《跨境电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例探究专业课与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合

以《跨境电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例探究专业课与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合

以《跨境电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例探究专业课与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合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现今社会,大学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要注重其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思政课程的开设和教学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已成为教育界亟待探讨的问题。

以《跨境电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例,探究专业课与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合,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专业课与思政教育的关系、跨境电商课程思政教学现状分析、专业课与思政元素融合的必要性、融合方法以及案例分析等方面展开讨论,旨在为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融合提供一些启示和建议。

1.2 研究意义《跨境电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旨在探究专业课与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合,这项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跨境电商已经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深入探讨专业课与思政元素的融合对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竞争力的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国高校思政教育改革迫切需要注入创新元素,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更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深入研究专业课与思政元素的融合,有助于推动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研究《跨境电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意义在于促进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以《跨境电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例,探讨专业课与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合,旨在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深入探讨专业课与思政教育的关系,探讨如何将专业知识与思想道德教育相互渗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是分析《跨境电商》课程思政教学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融合提供参考;三是探究专业课与思政元素融合的必要性,从理论和实践角度探讨融合的价值和意义;四是提出实践性的专业课与思政元素融合方法,为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操作指南;五是通过案例分析具体展示专业课与思政元素的融合效果,评价融合教学的实践成效。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

05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 的政策建议
加强政策引导,推动协同育人
01
制定相关政策,明确课程思政与 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目标和要求 ,为高校提供指导性意见。
02
鼓励高校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 有机融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 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强化师资培训,提升育人能力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 人
汇报人: 2024-01-11
目录
• 引言 •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
的理论基础 •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
的现状分析
目录
•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 的实践探索
•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 的政策建议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与意义
背景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在高等 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实 现两者的有机融合,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意义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有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 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新 的思路和方法。
研究目的与问题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课程思政与思政 课程协同育人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为高校开展相关教育活动提供 指导和借鉴。
研究问题
如何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 有机融合?两者协同育人的具体 路径和机制是什么?如何评价协 同育人的效果?
思政课程的定位与特点
定位
思政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 道,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 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特点
思政课程具有思想性、政治性、理论 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强调理论与实践 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 实践能力。

专业教师实践“课程思政”的逻辑及其要领以理工科课程为例

专业教师实践“课程思政”的逻辑及其要领以理工科课程为例

2、创新思政教育形式:专业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 主题演讲、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这些形式可以丰富课程内容,增强课程的趣 味性和吸引力。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赛,探讨某一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影 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建立互动式、体验式的教育模式:专业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参与互动,提 高教育效果。例如,可以安排学生参与实验项目,自己动手操作,感受科技的魅 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创新思政教育形式:专业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 主题演讲、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这些形式可以丰富课程内容,增强课程的趣 味性和吸引力。
4、建立互动式、体验式的教育模式:专业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参与互动,提 高教育效果。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企业、社区了解实际 情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在高校教育中,专业课程占据了大量的课时,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 途径。然而,许多专业课程往往只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而忽略了学生的思想 政治教育。这导致了部分学生过于注重个人利益,缺乏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因此,专业教师实践“课程思政”显得尤为重要。
专业教师实践“课程思政”的逻辑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三、结语
在理工科专业课程中挖掘思政元素并实施思政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 质具有重要意义。模拟电子技术作为一门重要的理工科专业课程,其中蕴含着丰 富的思政元素,我们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等多种方式实施思政教育,培 养出具有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的优秀人才。
谢谢观看
专业教师实践“课程思政”的逻辑 及其要领以理工科课程为例
基本内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高等教育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其中之一 就是如何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在这方面,专业教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次演示将以理工科课程为例,探讨 专业教师实践“课程思政”的逻辑及其要领。

课程思政元素材料

课程思政元素材料

课程思政元素材料
课程思政元素材料是指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这些元素可以包括:
1.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例如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

3. 课堂互动:通过课堂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4. 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实践活动,例如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现象和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5. 学术论文:通过撰写学术论文,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某一领域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

这些课程思政元素材料的应用,有助于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实施路径探索

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实施路径探索

第37卷 第6期 福 建 电 脑 Vol. 37 No.62021年6月Journal of Fujian ComputerJun. 2021———————————————李晓光,男,1981年生,主要研究领域为软件设计。

E-mail:***********.cn 。

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实施路径探索李晓光(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宜昌 443000)摘 要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

课程思政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内容有机融合,形成协同效应,构建“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三位一体育人观念。

本文以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为例,针对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程的实施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程序设计 中图法分类号 TP311 G712 DOI:10.16707/ki.fjpc.2021.06.039Exploration on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Elements into Professional CoursesLI Xiaoguang(Hubei Three Gorges Polytechnic, Yichang, China, 443000)1 引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贯穿思想政治工作,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1]。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

要将价值观引导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本文以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思政为例,旨在探索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实施路径。

2 教学目标程序设计基础是面向计算机应用、软件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高校课堂如何把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

高校课堂如何把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

智库时代智库理论高校课堂如何把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盛俊 沈利(扬州市职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江苏扬州225000)摘要:大学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进行人才的输出,因此,立德树人才是教学的根本。

必须要讴歌伟大新时代,唱响时代主旋律,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前大学教学的重要使命和任务。

如何把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之中,春风化雨,润心无声。

本文就是对高校课堂如何把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方面做一些思考、尝试和实践。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元素;三全育人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9)-0054-002高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学校必须紧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育人元素,在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中潜移默化地实现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养的提升,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校教师更加要深入挖掘专业课程当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灵魂和主线,以深厚的家国情怀为胸襟,以知识教学和技能技术为载体,全员参与,做好课堂育人、教材育人、实践育人、科研育人等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科学设计,以期达到思想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打造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协同机制,使得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形成同心同向的育人格局。

一、何为思政元素思政元素是广泛而全面的,立体而生动的。

包括培养学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政治信仰、社会责任的题材与内容。

如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缘事析理、明辨是非的能力,实现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规范、价值引领的统一,让学生成为德业融合,德智技兼备的人才。

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故事、道德规范等内容再分解为各类思政基因元素,从中精选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理想信念”“爱国精神”“创新精神”“工匠精神”“诚实守信”等众多思政基因元素,是一个“思想基因工程”系列。

以《跨境电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例探究专业课与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合

以《跨境电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例探究专业课与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合

以《跨境电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例探究专业课与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合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跨境电商行业迅速崛起,成为了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样的背景下,跨境电商这门专业课程也受到了越来越多学生的关注和青睐。

我们不得不承认,专业课程教学往往更注重理论知识和技术应用,而忽视了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潮下,如何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在传统的专业课程教学中,往往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1. 狭隘性:专业课程注重传授学科知识和技术应用,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容易使学生产生“专业主义”思维,忽视了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2. 缺乏实践: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往往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际案例和实践操作,导致学生对所学内容缺乏深度理解和实际运用能力。

3. 忽视社会责任: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往往忽视了社会责任教育和公民意识培养,容易使学生对社会问题产生麻木和漠视。

以上问题表明,传统的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难以满足当前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

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成为了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跨境电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必要性跨境电商作为新兴的行业,不仅需要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术,更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跨境电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有以下几点:1. 凝聚社会共识:跨境电商涉及到国际贸易、商业伦理、文化交流等多方面的知识,需要学生具备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伦理,才能够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

2. 强化社会责任:跨境电商的发展不仅需要技术和商业手段,更需要学生具备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关注国家利益和社会发展。

3. 增强创新意识:跨境电商行业是一个充满创新和竞争的行业,需要学生具备开放的思维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跨境电商》课程注重思政教育的融入。

通过思政教育的融入,《跨境电商》课程教学既能够满足学生的专业发展需求,又能够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的优秀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跨境电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例探究专业课与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合

以《跨境电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例探究专业课与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合

以《跨境电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例探究专业课与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合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等教育的目标不再仅仅是传授专业知识,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

思政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一环,应该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使之成为思想教育的有力载体。

本文以《跨境电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例,探究专业课与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合之道。

一、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之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才培养的目标也在逐渐改变。

传统的专业教育已经不再满足社会的需要,人才需要具备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全面的素质。

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显得尤为迫切与必要。

第一,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的课程教学往往只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

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的融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更好地培养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使其成为具有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

第二,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

专业课程通常是围绕某一专业领域进行的深入学习,学生容易陷入知识的狭隘和专业的局限中,缺乏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认识。

而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的融合可以为学生打开一扇窗,使其更好地了解社会、关注民生、关心国家大政,拓宽个人的社会视野。

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传统的专业课程教学往往过于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而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的融合,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感受到思想教育的魅力,激发出学习的热情和激情,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学习中。

二、《跨境电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跨境电商》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新兴专业,它不仅关乎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更涉及到国家的利益和民生的福祉。

面对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学生的需求,我们有必要对《跨境电商》课程进行思政教学改革,使之更好地融合专业课程和思政元素。

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更多元的教学手段。

新时代“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融合路径

新时代“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融合路径

新时代“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勺融合路径赵浚白如【摘要】“课程思政”作为一种交互的、多维的育人理念,是对教育“守初心、践使命”的全新阐释,其依托课程载体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无缝对接,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遵循。

“思政课程”承担着“立德树人”的主要任务,但囿于专业、学时和兴趣,需“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深度融合,协同发力。

以“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内在逻辑为起点,从顶层设计、对接渠道、制度保障等方面剖析其融合难度,提出秉承教学初心、锻造教学队伍、建立教学制度的融合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课程思政;思政课程;融合;路径【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面上基金一等资助项目《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空间治理与创新体系构建》(2019M650058);中宣部重大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贡献研究》(2018XZD05)。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

”④这一论述透视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并指明了发展方向,推动高校思政教学改革,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奠定基础。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融合过程是思政教育教学不断进行纠偏与完善的过程,也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最快、最优趋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过程,这一融合过程要与自己的学校特色、专业特点相结合。

积极探索“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深度融合的路径,破解融合过程中的困境,唱响思政课主旋律,打造思政课大格局、绘制思政课同心圆。

一、“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内在关联“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围绕思政这一核心要素展开,通过传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完成“立德树人”任务,进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更好地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

“立德树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程,立德是树人的基础和保证,树人是立德的最终归宿。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的研究现状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的研究现状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的研究现状黄惠【摘要】“课程思政”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育的各方面、各环节,实现通识课、专业课与德育教育的有机融合,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

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习思想政治教育,新时代社会变革对未来学生人才提出更高要求,课程思政旨在培养出思想政治坚定、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三观正确、本领技能高强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校;建设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对学生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思想政治教育得重要手段,高校学生正处于人格发展和思想建设得关键阶段。

高校学生能通过互联网多元化得接收外信息和思想观念。

高职院校的思政理论课起着引导高校学生树立正确得人生价值观和思想政治,同时肩负着推动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想进入课堂进的重要使命,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上,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当下高校学生得思想政治教育,史艳芳教师认为高校所能做的就是教学改革——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双管齐下,并“有效利用互联网这种新型的传播模式,创造机会接触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动态,掌握他们所关注的焦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课的教学工作,延伸思政课教育的时间与空间”。

余欢欢则通过对课程教材现状、教师教学现状、课程教学方法、课程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研究,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分析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现状,提出了“教师要做好学生思想的引导者、要创新教学内容、在增加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的上提升课程育人功能”的建议,从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发展。

二、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对策研究课程思政实质上就是隐性的德育课程,利用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课思政不仅指课程本身即课程内容所产生的道德教育意义,而且包括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诸种因素所产生的道德教育意义”。

学生的在校时间大部分是在课堂教学中度过的,所受到的道德影响也多来自课堂,知识学习与道德教育是不可分的一体两面,在课程的学习中蕴含着大量的道德教育资源。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与实施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与实施

课程思政是一种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旨在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其教学内容与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确立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明确课程思政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结合专业特点,制定具体、可操作的思政教学目标。

这些目标应涵盖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社会责任等方面。

2. 挖掘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深入挖掘各类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如科学精神、人文素养、职业道德等。

注重在专业知识传授中融入思政元素,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

3. 强化通识教育课程育人功能:通识教育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应注重在通识教育课程中强化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

4. 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情境模拟、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5. 加强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培训:提升教师的思政意识和育人能力是实施课程思政的关键。

通过开展培训、交流等活动,促进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和要求,提高教师的思政教学水平。

6. 完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通过学生反馈、教学督导等多种方式,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确保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

7. 促进校内外资源整合:积极争取社会资源和支持,与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同时,发挥校内资源的优势,整合各方面力量,形成育人合力。

8. 重视课程思政研究与交流:鼓励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相关研究,总结经验并推广优秀成果。

通过学术会议、教学研讨等形式,加强与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提升课程思政的国际影响力。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觉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遗传学课程思政教学为例探析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的有机结合

以遗传学课程思政教学为例探析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的有机结合

以遗传学课程思政教学为例探析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的有机结合李欢欢,刘文轩,夏宗良,陈甲法,戚元成(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南郑州45000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高等教育学校培养人才是一项系统而且关系到国家未来发展的重大工程,高校中的课堂是高校培养人才的主渠道,课程建设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载体。

课程承载着教育内容,包含了教育对人的期待,具有鲜明的价值属性。

尽管不同类型课程的内容和科研存在差异,但都是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因此,做好专业课程和思想政治相结合,是充分发挥课程价值教育功能,是发挥育人功能的重要路径[1]。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明确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位置,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这要求教师应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从单纯的思政课教育转变为思政覆盖各学科、各专业和各课程体系的大思政教育,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倡导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荣辱观,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实现立德树人。

遗传学课程是我校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及生物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也是校级精品课程。

本文就遗传学课程开展遗传学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以及思政教育在遗传学中的融入点为例,提出自己的一些理解,浅谈将课程思政理念与专业课教学有机结合的设计与体会。

一、遗传学课程介绍遗传学是生物科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理论科学,直接探索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机理,从不同层次阐述世代之间性状和基因表现的内在机制和遗传规律,揭示引起生物产生遗传和非遗传变异的手段和途径。

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过程中的难点与对策探究-最新资料

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过程中的难点与对策探究-最新资料

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过程中的难点与对策探究-最新资料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过程中的难点与对策探究目前,构建“大思政格局”,推进“课程思政”创新改革和“一体化”育人综合改革,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着力点。

把课堂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就必然要面临思政教育如何进入专业课程的教学中的问题,也必然要面临如何实现两者有机融合的问题。

笔者所在院校――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正在开展相关方面的教育教学改革,而且已经有了一个学期的基础。

2017年的下半年,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专业课程《数控编程实训》的教学过程中,发掘出以下难点和问题。

一、专业课程教师对思政教育的内涵把握不够俗语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而非只会技能、没有理想信念、没有道德操守的人。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解决的问题其实就是如何做人的问题。

孔子在课堂上讲授“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即是在阐明这样的一些问题。

然而在传统课堂上,专业课程教师只需要把专业课的相关知识讲明即可,他们只需要把课程的内容是什么、怎么研究讲清即可,却忽视了做学问须先学做人。

因此,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入是极其紧要的事情。

然而,面对“课程思政”创新改革,很多专业课程老师面露难色,尤其是理工科专业的教师,他们对“课程思政”了解尚少,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感觉无处着手。

这是因为他们对思政教育的内涵并不了解,只能求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列出条目。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例,目前还存在一批老师不能够完整地将24个字背出,更不要提深入理解,并将其诉诸于学生。

还有一些老师不关心时事政治,不清楚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这样也就无法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课堂。

因此,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有机融合的第一个障碍就在教师本身,他们理论水平有限或者理论学习不到位,导致他们无法将思政元素引入到课程当中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思政要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
全国高校课程育人高端论坛在京举行
课程思政要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
作者:张金岭江天雨发布时间:2019.12.30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新闻网讯由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办的首届全国高校课程育人高端论坛在京举行。

来自各地高校的学者60余人参加了论坛。

与会学者围绕“课程思政的‘道’与‘器’”“以课程思政促进人才培养能力全面提升”“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课程思政的方法论”“高校理工科课程的课程思政原则与教学策略”等话题进行了研讨,并就高校课程育人的相关经验进行了交流。

北京联合大学党委书记韩宪洲教授指出,课程思政的难点在于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要让全部课程都成为思政教育的主渠道,应该把根本性举措、全方位行动、持续性推进三者相结合。

复旦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徐珂副教授提出,课程思政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与自己学校的特点相结合,要从政治认同和国家意识、品德修养和人格养成、学术志向和专业伦理三个层面进行价值引领。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鹏教授认为,课程思政的关键点在于建立中国特色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帮助学生形成历史主体意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张有光教授结合自身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经验,指出课程思政应是教书与育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院长李向东教授概括了课程建设的立意、创意、汇意、达意四个方面,以宇宙简史课程为例介绍了相关经验。

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王前教授提出,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和思政课程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性,不能相互替代也不能简单对照,需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专业课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与会专家认为,要最大限度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主渠道作用,需要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需要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等多途径协调育人平台,需要构建党委领导、部门协调、院系主导、党支部推动、教师参与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

华东师范大学杜震宇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宗升教授、王文文副教授、李景文教授、刘虎教授、张力军副教授、沈映春副教授等专家依次发言,结合自身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经验与思考进行了报告与交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樊尚春教授用主题报告的方式对本次论坛做了总结。

他结合自己近30年的教学经验,认为课程育人的理念就是弘扬爱国精神、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就是把育人与育才相结合,将专业课程中丰富的思政元素与专业内容有机融合起来,高校所有课程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本次会议通过交流分享课程育人的经验与成果,为推动高校课程育人体系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开拓了思路、汇聚了思想,凝聚了共识,实现了教育部设立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研究实践基地、咨询服务平台、协同协作平台和互动交流平台等“一基地三平台”的初衷和目的。

(张金岭江天雨)
作者:张金岭江天雨
最新文章
爱心跨越国界青年也有担当——一群中美高中生携手战疫的故事
教育部:推广普通话和使用传承方言不矛盾
上海首次发布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教育部:“全球中文学习平台”已覆盖152个国家和地区
江西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补贴力度
教育部发布《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报告(2020)》——合力推进推普助力脱贫攻坚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服务国家教育强国战略
相关文章
改革一年,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新变化
大数据环境下高校新媒体舆情分析模型的探索与实践
新中国成功经验值得认真总结
培养时代新人重在培养“时代感”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主要矛盾及解决思路
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