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9年部编语文四年级上1观潮课文解读.pdf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这句话在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这句话开门见山,总写钱塘江大潮“奇”的特点,起总领全文的作用。2“横卧”一词形象地写出了钱塘江的姿态和气势。课文主要写观潮,为什么在这里写江面的平静?写潮来前钱塘江的平静,与下文“潮来时”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从而更能烘托出钱塘江大潮来时的壮观景象。此处的“横贯”改为“横卧”好不好?为什么?不好。“横贯”指横向贯穿,写出了潮来时江面的动态变化,而“横卧”一词体现的则是潮来前钱塘江的平静。句中“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反映的是江面的动态变化。所以,不能将“横贯”改为“横卧”。

六.课文内容解读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1中心句“自古以来”是说钱塘江大潮自古就有,以此说明“天下奇观”这个称谓历史悠久。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交代观潮的时间和地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2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写出了潮来前江面上的景色:一是“江面很平静”,这和下文潮来之时的“动”形成鲜明的对比;一是“越往东越宽”,实际上是简略地介绍了钱塘江口的地形,而这种特殊的地形对钱塘江大潮的形成有决定性作用。)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衬托写了观潮者的神态、动作,衬托出大潮的壮观。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比喻用“闷雷”形容大潮从远处到来时的声音,暗示钱塘江潮气势宏大。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村托通过“人声鼎沸”“踮着脚”等词写出了观潮人心情的迫切及迎接大潮的兴奋之情,从而衬托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重点)比喻这条“白线”是宽阔的潮头激起的白色浪花。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把宽阔的潮头激起的白色浪花比作“一条白线”,写出了江潮从远处到来时的形态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3江面。(这句话写出了“白线”的变化,“横贯”一词比上文“横卧”更有气势,体现了潮来时的动态变化。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比喻把水浪比作“水墙”,说明了江潮浪头之高,范围之广。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重点比喻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具体形象地写出了从近处观看到的钱塘江大潮的样子。用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形象地比喻大潮的形状,用山崩地裂的声音来形容大潮到来时的巨大声响。真是气势非凡,蔚为壮观。〕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衬托写潮头过后的余波“漫天卷地般涌来”,由此可见钱塘江大潮的壮观。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

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写水量之大,突出了大潮的壮观。)

文中描写声音的词语有

人声鼎沸、闷雷滚动、山崩地裂、风号浪吼;

描写形态的词语

宽阔、横卧、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横贯江面、白浪翻滚、浩浩荡荡、奔腾西去、漫天卷地。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写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潮来前,钱塘江上的景色以及观潮的人很多、热情非常高。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由远及近地描绘了大潮到来时的壮观景象。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写潮头过后的景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